第一篇:古代文学(二)(三)书目
魏晋南北朝文学阅读书目:
陈洪《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孙若风《高蹈人间——六朝文人的心态》,河北敎育出版社,2001.章培恒《世说新语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
王运熙, 王国安《乐府诗集导读》,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袁行霈《陶渊明集校注》,中华书局,2005.刘跃进《三曹》,中华书局,2010.殷义祥译注《三曹诗文选译》,巴蜀书社,1990.宁稼雨《魏晋名士风流》,中华书局,2007.冯友兰、李泽厚《魏晋风度二十讲》华夏出版社,2008.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1.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王瑶《中国中古文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美学史纲要》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200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霍松龄《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叶嘉莹《嘉陵论诗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叶嘉莹《嘉陵论词丛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卫绍生《魏晋文学与中原文化》,学苑出版社
隋唐五代文学阅读书目:
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闻一多《唐诗杂论》,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余恕诚《唐诗风貌》中华书局,2010.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邓小军《唐诗说唐史》,中华书局,2008.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安琪《李白》,三秦出版社。
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陈友琴等《白居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吴文治等《韩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葛兆光《晚唐风韵》,中华书局,2004.金性尧《夜阑话韩柳》,中华书局,2004.傅庚生《中国文学鉴赏举隅》,北京出版社,2003.沈祖棻《唐诗鉴赏》,北京出版社,2003.夏承焘《唐宋词赏析》,北京出版社,2002.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王昆吾《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中华书局,1996.林庚《唐诗综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李渔《闲情偶寄》,中华书局,2007.邓时洁 校注《浮生六记》,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周先慎《明清小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程蔷、董乃斌《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李浩《唐诗美学精读》,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李斌城《唐代文化》(上、中、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傅道彬, 陈永宏《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施瑛《唐代传奇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
戴伟华《唐代幕府与文学》,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聶石樵《唐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李少林《唐代文化大观》,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
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北京:中华书局,2005
(美)谢弗《唐代的外来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第二篇:古代文学推荐书目
古代文学:
1、《诗经注析》程俊英 中华书局1996
2、《屈原集校注》金开诚 中华书局1996
3、《论语译注》杨伯峻 中华书局1958
4、《孟子译注》杨伯峻 中华书局1960
5、《老子注译及评价》 陈鼓应 中华书局
6、《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 中华书局1983
7、《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繁体竖排版)中华书局(2012-02出版
8、《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
9、《全汉赋》费振刚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0、《乐府诗集》郭茂倩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11、《史记》司马迁 中华书局1959
12、《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 中华书局1996
13、《八代诗史》葛晓音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14、《文心雕龙今译》周振甫 中华书局(1986-12出版)
15、《世说新语笺疏》 刘义庆、刘孝标、余嘉锡 中华书局(2011-03出版)
16、《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高步瀛 上海古籍出版社
17、《唐诗选》余冠英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18、《李太白全集》(繁体竖排版)李白、王琦 中华书局(1977-09出版)
19、《杜诗镜铨》(上下)[唐]杜 甫 著 [清]杨 伦 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03出版)20、《宋词选》胡云翼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21、《唐宋词格律》龙榆生 上海古籍1978
22、《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23、《宋诗选注》钱钟书 三联2002
24、《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 河北教育2000
25、《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著,马美信疏,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6《中国戏剧史长编》周贻白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27、《元人杂剧选》顾学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8、《西厢记》王实甫著,王季思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29、《牡丹亭》 徐朔方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30、《长生殿》
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31、《桃花扇》孔尚任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2《 红楼梦》 曹雪芹、无名氏、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07出版)
33、《三国演义》(上下)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11出版)
34、《西游记》(上下册)吴承恩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04出版)
35《儒林外史》 吴敬梓、张慧剑 人民文学(2007-04出版)
36、《聊斋志异》 蒲松龄 中华书局(2009-01出版)
37、《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徐调孚 中华书局(2009-05出版)
38、《中国小说史略》,鲁迅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39、《国史大纲》(套装全2册)钱穆 商务印书馆(1996-06出版)
现当代文学:
40、《鲁迅全集》2005(套装共18卷)鲁迅 人民文学(2005-11出版)
41、《家》 巴金 人民文学(2006-10出版)
42、《子夜》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04出版)
43、《骆驼祥子》 老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11出版)
44、《雷雨 日出》 曹禺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01出版)
45、《呼兰河传》 萧红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09出版)
46、《围城》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02出版)
47、《我们仨》 杨绛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09出版)
48、《倾城之恋》 张爱玲 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06出版)
49、《边城》(增订版)沈从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07出版)50、《长恨歌》王安忆 南海出版公司(2003-08出版)
51、《红高粱家族:文学类》 莫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09出版)
52、《蛙》 莫言 作家出版社(2012-10出版)
53、《白鹿原》 陈忠实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8-05出版)
54、《活着》 余华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01出版)
55、《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1出版)
56、《徐志摩集》 徐志摩 花城(2006-06出版)
57、《望舒草》 戴望舒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10.1)
58、《穆旦诗集》 穆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01出版)
59、《北岛作品精选》 北岛 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01出版)60、《海子诗全集》 海子、西川 作家出版社(2009-03出版)61、《沧浪之水》 阎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0出版)61、《因为女人》 阎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12出版)62、《香草山》(修订版)余杰 珠海出版社(2006-08出版)63、《平凡的世界》路遥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史
64、《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荷马、罗念生、王焕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11出版)65、《荷马史诗•奥德赛(精华版)》 荷马、王焕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06出版)66、《希腊神话》 尼·库恩、朱志顺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08出版)67、《莎士比亚戏剧集》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付雅丽、诸葛英良、张艳霞 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0-04出版)68、《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张冠尧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01出版)69、《悲惨世界》雨果、郑克鲁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08出版)70、《巴黎圣母院》 雨果、李玉民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01出版)71、《老人与海》 海明威 上海译文(2006-08出版)72、《红与黑》司汤达(Stendhal)、郝运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08出版)73、《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范晔 南海出版公司(2011-06出版)74、《变形记》 卡夫卡(Kafka F.)、熊亮 作家出版社(2004-08出版)75、《安娜•卡列尼娜》(上下册)列夫·托尔斯泰、草婴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08出版)
哲学、美学和其他 76、《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涂又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出版)77、《中国哲学史》 张岱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0-01出版)78、《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79、《中国哲学的特质》牟宗三 上海古籍出版社 80、《中国思想史》(新校本)钱穆 九州出版社(2011-05出版)81、《中国通史》(全12册)范文澜、蔡美彪 人民出版社(2008-05出版)82、《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83、《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中文版)(上下册)斯塔夫里阿诺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吴象婴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01出版)84、《世界文明史》(第4版•精装本)丹尼斯•舍曼、A•汤姆•格伦费尔德、杰拉尔德•马科维茨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01出版)85、《理想国》 柏拉图(Plato)、郭斌和、张竹明 商务印书馆(1986-01出版)86、《诗学》 亚里士多德 陈中梅 商务印书馆(1996-07出版)87、《伦理学》 斯宾诺莎 贺麟 商务印书馆(1983-03出版)88、《悲剧的诞生》 弗里德里希•尼采(Nietzsche.F.)周国平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08出版)89、《普通语言学教程》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岑麒祥、叶蜚声、高名凯 商务印书馆(1980-11出版)90、《文学理论》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Austin Warren)、刘象愚、邢培明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09出版)91、《美学》(第1卷)黑格尔、朱光潜 商务印书馆(1996-11出版)92、《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著 陈嘉映译 三联书店;
93、《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01出版)94、《美学散步》 宗白华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06出版)95、《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11出版)96、《读书的启示》 杨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12出版)97、《追忆逝水年华》(精华本)普鲁斯特、沈志明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05出版)98、《国富论》 亚当斯密 中华书局有译本
99、《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Kundera.M.)、许钧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07出版)
100、《傲慢与偏见》(英文版)简·奥斯汀(Jane Austen)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09出版)
新闻传播学推荐书目
1、罗杰斯《传播学史》之第五章“芝加哥学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2、切特罗姆著《传播媒介与美国人的思想》曹静生、黄艾禾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3、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或[法]库隆著《芝加哥学派》,郑文彬译,商务印书馆(2000)
4、米德著《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5、库利著《社会过程》,洪小良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6、陆扬、王毅《大众文化与传媒》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7、《媒介研究的进路:经典文献读本》新华出版社,2004年。
8、《文化与公共性》,汪晖、陈燕谷主编,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
9、张锦华《传播批判理论》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93年。
10、[德]哈贝马斯(1999),《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
11、《话语与社会变迁》,费尔克拉夫著,殷晓蓉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批判方法)
12、《作为话语的新闻》,梵迪克,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非批判方法)
13、《结构主义和符号学》,英 霍克斯著,瞿铁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第三篇:本科生古代文学课程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
附1: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必读书目
第一学期(5部):《诗经》(1/3篇目)、《论语》、《孟子》(1/3篇目)、《楚辞补注》(1/3篇目)、《史记》(1/3篇目);
第二学期(8部):《陶渊明集》(1/2篇目)、《世说新语》、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唐诗选》、《李太白全集》(1/3篇目)、《杜诗详注》(1/3篇目)、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1/4篇目)、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第三学期(9部):俞平伯选释《唐宋词选释》、《乐章集》(1/2篇目)、《姜白石词编年笺注》(1/2篇目)、《稼轩词编年笺注》(1/2篇目)、钱钟书《宋诗选注》、《元曲选》(1/3篇目)、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程毅中《宋元话本集》;
第四学期(8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长生殿》、《红楼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自选一家明清作家的诗文全集。
以上书目的版本不限,择善而从。
附2:
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背诵篇目
(前面带“△”者为“必查篇目”)
中国古代文学
(一)(共45篇,带“△”者为30篇)
△1.“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2.“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3.《诗经·关雎》 △4.《诗经·卷耳》 △5.《诗经·芣苢》 6.《诗经·载驰》 △7.《诗经·氓》 △8.《诗经·黍离》 △9.《诗经·君子于役》 10.《诗经·伐檀》 △11.《诗经·硕鼠》 △12.《诗经·蒹葭》
△13.《诗经·七月》(从开头至“入此室处”部分)△14.《诗经·采薇》
△15.“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从“十年春,齐师伐我”至“望其旗靡,故逐之”部分)16.“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僖公三十年》从“九月甲午”至“亦去之”部分)△17.“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周语上》从“厉王虐”到“三年乃流王于彘”部分)△18.“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从“齐人有冯谖者”至“于是冯谖不复歌”部分)1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从“邹忌修八尺有余”至“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部分)20.“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从“季氏将伐颛臾”至“而在萧墙之内也”部分)
△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先进》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至“孰能为之大”部分)
22.“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从“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至“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部分)
△2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从“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至“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部分)
△24.“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从“鱼,我所欲也”至“此之谓失其本心”)
△25.《荀子·劝学篇》(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至“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部分)△26.《庄子·逍遥游》(从开头至“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部分)△27.屈原《离骚》(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部分)28.屈原《湘夫人》 △29.屈原《国殇》
30.宋玉《九辩》(从“悲哉秋之为气也”至“心怦怦兮谅直”部分)△31.李斯《谏逐客书》 △32.贾谊《过秦论》(上)
33.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从“沛公军霸上”至“立诛杀曹无伤”部分)△34.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从“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部分)△35.张衡《归田赋》 △36.汉乐府诗《陌上桑》 △37.汉乐府诗《有所思》 △38.汉乐府诗《上邪》 39.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
△40.《焦仲卿妻》(从开头至“二情同依依”部分、最后一自然段即从“两家求合葬”至“戒之慎勿忘”部分)
△41.《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2.《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43.《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 44.《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 45.《诗大序》
中国古代文学
(二)(共80篇,带“△”者为65篇)
△1.曹操《短歌行》 △2.曹操《观沧海》 △3.曹植《白马篇》 4.曹植《野田黄雀行》
5.曹植《洛神赋》(从“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至“采湍濑之玄芝”部分)△6.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7.诸葛亮《出师表》 △8.阮籍《咏怀》(夜中不能寐)9.陆机《赴洛道中作》(远游越山川)△10.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11.李密《陈情表》
12.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13.王羲之《兰亭集序》
△14.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15.陶渊明《桃花源记》
△16.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17.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8.南朝民歌《西洲曲》 △19.《木兰诗》 20.谢灵运《登池上楼》
△21.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22.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23.庾信《拟咏怀》(榆关断音信)△24.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5.吴均《与朱元思书》
△26.郦道元《水经注》(江水·巫峡)27.王绩《野望》 △28.宋之问《度大庾岭》 △29.王勃《滕王阁序》 △30.杨炯《从军行》 31.骆宾王《在狱咏蝉》
△32.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3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4.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35.王维《使至塞上》 △36.高适《燕歌行》 △37.岑参《逢入京使》
△38.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9.王昌龄《闺怨》
40.李白《古风》(西岳莲花山)△41.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42.李白《行路难》 △43.李白《蜀道难》 △44.李白《渡荆门送别》 △4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6.杜甫《兵车行》 △47.杜甫《丽人行》
△48.杜甫《羌村三首》其一(峥嵘赤云西)△49.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0.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1.杜甫《登高》 52.杜甫《新婚别》
△53.杜甫《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54.孟郊《秋怀》其二(秋月颜色冰)△55.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6.韩愈《进学解》 △57.韩愈《师说》
△58.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59.刘禹锡《陋室铭》 △60.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61.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62.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63.柳宗元《小石潭记》 △64.柳宗元《捕蛇者说》 △65.白居易《琵琶行》 △66.白居易《卖炭翁》 △67.白居易《长恨歌》 △6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9.张籍《野老歌》 △70.杜牧《阿房宫赋》 △71.杜牧《早雁》 72.李商隐《安定城楼》 △73.李商隐《锦瑟》 74.李商隐《马嵬》
△75.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迭金明灭)△76.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77.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78.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79.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80.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中国古代文学
(三)(共65篇,带“△”者为55篇)
△1.王禹偁《村行》 △2.林逋《山园小梅》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范仲淹《岳阳楼记》 △5.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6.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7.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8.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9.欧阳修《戏答元珍》 △10.欧阳修《醉翁亭记》
△11.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12.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13.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14.王安石《明妃曲》(明妃初出汉宫时)15.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6.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7.曾巩《墨池记》 18.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19.苏轼《游金山寺》
△20.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1.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22.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23.苏轼《定**》(莫听穿林打叶声)△24.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5.苏轼《前赤壁赋》 △26.黄庭坚《寄黄几复》 △27.黄庭坚《登快阁》 △28.陈师道《示三子》 △29.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30.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31.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32.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33.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34.李清照《永遇乐》(落日镕金)△3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36.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37.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38.陆游《关山月》 △39.陆游《书愤》 △40.陆游《游山西村》 △41.陆游《卜算子•咏梅》 △42.陆游《钗头凤》 △43.杨万里《初入淮河》(船离洪泽岸头沙)△44.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45.范成大《州桥》
△46.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47.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48.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49.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0.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51.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52.刘过《沁园春》(斗酒彘肩)△53.姜夔《扬州慢》
△54.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55.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56.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57.文天祥《过零丁洋》
△58.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
△59.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
△60.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正宫·端正好]、[滚绣球]、[收尾])△61.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尾] △6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3.张可久《金字经》(春晚)△6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5.萨都剌《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中国古代文学
(四)(共30篇,带“△”者为20篇)
△1.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2.于谦《咏煤炭》 3.何景明《答望之》 △4.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李攀龙《挽王中丞》其一(司马台前列柏高)△6.王世贞《登太白楼》 △7.归有光《项脊轩志》 △8.汤显祖《牡丹亭》(惊梦)9.张溥《五人墓碑记》 △10.夏完淳《别云间》
△11.张岱《湖心亭看雪》 12.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 13.王磐《朝天子》(咏喇叭)14.顾炎武《精卫》 15.吴伟业《圆圆曲》 △16.陈维崧《醉落魄》(咏鹰)△17.朱彝尊《桂殿秋》(思往事)△18.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19.张惠言《木兰花慢》(尽飘零尽了)△20.王士祯《秦淮杂诗》其一(年来肠断秣陵舟)△21.《长生殿》第三十八出《弹词》[南吕一枝花] 22.《桃花扇》第七出“却奁”唱词 △23.袁枚《渡江大风》
△24.赵翼《论诗》(李杜诗篇万口传)25.黄景仁《都门秋思》
△26.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7.姚鼐《登泰山记》 △28.汪中《哀盐船文》
△29.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30.张维屏《三元里》
第四篇:书目整理(据笔记:现当代+古代文学+文学概论)
一、现当代文学
1、(杂志)《十月收获·人民文学》
2、(文学理论)伊格尔顿· 《20世纪西方文学思潮》【学有余力可以读】
3、《黑皮肤,白面具》
4、《少女之心》(又名《曼娜回忆录》)
《一只绣花鞋》
《第二次握手》
5、《红岩》《红日》《红旗谱》
《创业史》
《保卫延安》
《山乡巨变》
《青春之歌》
《林海雪原》
《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
6、《千万不要忘记》
7、(延安文艺)《白毛女》
8、(现代革命京剧)《杜鹃山》
9、(文学史教材)
夏志清· 《中国现代小说史》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陈思和·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王庆生主编· 《中国当代文学》(修订本)孟繁华、程光炜·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
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 洪子诚、孟繁华主编· 《当代文学关键词》
10、茹志娟·《百合花》
陆文夫·《小巷深处》 宗璞·《红豆》 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 邓友梅·《在悬崖上》 孙犁·《荷花淀》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11、(电影)《卧虎藏龙》、《英雄》
12、《我一生中的三个爱人》【杨沫的情爱忏悔录】
13、《罗马假日》、《魂断蓝桥》、《乱世佳人》
14、《精神病患者》【改变西方影史、社会史】
15、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青人》
李国文·《改选》 刘绍棠·《田野落霞》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16、(妓女问题)
方方·《何处是我家园》《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 王安忆·《米尼》 韩寒·《1984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苏童·《红粉》
17、(禁恋)杜拉斯·《情人》、《广岛之恋》
18、《虹南作战史》、《牛田洋》、《桐柏英雄》
19、曾卓·《悬崖边的树》 20、牛汉·《半棵树》
21、黄翔·《野兽》
22、北岛《波动》《同谋》
23、食指·《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24、《人啊,人》
25、《爱,是不能忘记的》
26、《哦,香雪》
27、《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8、《随想录》
29、《伤痕》 30、《班主任》
31、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32、《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33、《剪辑错了的故事》
34、《爬满青藤的木屋》
35、(知青文学)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雨,沙沙沙》 叶辛·《孽债》 张承志·《黑骏马》 郑义·《枫》 遇罗锦·《一个冬天的童话》 孔捷生·《南方的岸》《在小河那边》 老鬼·《血色黄昏》 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域》 郭小冬·《中国知青部落》 邓贤·《中国知青梦》 姜戎·《狼图腾》
36、(电影中的寻根文学)
张艺谋·《红高粱》 陈凯歌·《黄土地》《孩子王》
37、阿城·《棋王》《树王》《孩子王》
38、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
39、王安忆·《小鲍庄》
40、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41、汪曾祺·《受戒》
42、张承志·《北方的河》
43、郑义《远村》《老井》
44、《乡音》
45、宗璞·《我是谁》
46、高行健·《车站》《灵山》
47、王蒙·《蝴蝶》
48、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49、徐星·《无主题变奏》 50、马原·《拉萨河女神》《冈底斯诱惑》《虚构》
51、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死亡叙述》《处女作》《星星》《第一宿舍》《竹女》《一九八六年》《十个词汇里的中国》《古典爱情》《鲜血梅花》《河边的错误》
52、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妻妾成群》《红粉》《离婚指南》《末代皇帝》
53、格非·《迷舟》《褐色鸟群》《边缘》《敌人》《追忆乌攸先生》《青黄》《凉州词》《锦瑟》《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如梦》《春尽江南》《隐身衣》
54、叶兆言·《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枣树的故事》
55、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56、孙甘露·《信使之函》
57、李洱·《遗忘》《花腔》
58、潘军·《独白与手势》
59、阎连科·《受活》 60、刘震云·《甲方乙方》《我不是潘金莲》《一句抵一万句》 61、池莉·《烦恼人生》《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太阳出世》《不谈爱情》《生活秀》 62、方方·“三白系列”(《白梦》《白雾》《白驹》)《风景》《黑洞》 63、刘恒·《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 64、刘震云·《一地鸡毛》《单位》《温故1942》 65、(女性文学)
铁凝·《玫瑰盟》《无字》 张抗抗·《隐形伴侣》《作女》 王安忆·《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岗上的世纪》 《第二性》 《李双双》 张洁·《方舟》 陈染·《私人生活》《身体写作》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子弹穿透苹果》《回廊之椅》《瓶中之水》
二、古代文学
1、(古史文学研究)
刘师培·《中国古史文学史讲义》 王瑶·《中国文学史论》 蔡仲翔+蔡葆真+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 李零·《艺文志》
2、(评曹操)孙盛·《异同杂话》&《三国演义》
3、江淹·《恨赋》
4、《世说新语》(余嘉锡版本)
5、《文心雕龙》、《文选》
三、文学概论
1、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读》
2、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3、什克洛夫斯基·《词的再生》/《复活语词的生命》
4、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
5、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解释》、(论文集)《林中路》
6、《理想国》
7、格里耶·《未来小说之路》
8、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9、《安娜·卡列尼娜》
10、《生死抉择》
11、《包法利夫人》
12、《追忆似水年华》
13、《羊脂球》
14、《雅典的泰门》
15、《变形记》
16、史铁生·《秋天的回忆》
17、《梦的解析》
18、艾伦坡·《黑猫》
19、歌德·《浮士德》 20、《一个不幸的男人》
21、《故乡》
22、《在一个地铁车站》、《燕子》
23、《蛙》
24、《葬我》
25、果戈里·《死魂灵》
26、易卜生·《玩偶之家》
27、巴尔扎克·《幻灭》《高老头》
28、(电影)前苏联·《第四十一》
29、《豹》、《我已失去一切》 30、艾略特·《荒原》《窗前晨景》
31、《等待戈多》&《潘金莲》
32、《毛猿》
33、《女仆》
34、《哦老爸,可怜的老爸,妈妈把你挂在衣橱里,我好难过》
35、《我愿做无忧无虑的小孩》、《在路易斯安娜,我看见一棵橡树在生长》
36、(文学史上的三大动物史诗)麦尔维尔·《白鲸》、福克纳·《熊》、海明威·《老人与海》
37、《巴黎圣母院》
38、《再别康桥》
39、《围城》 40、《金锁记》
41、苏童·《樱桃》
42、路遥·《人生》《平凡的世界》
第五篇:2013古代文学
一、填空(10题10分)
1.四大声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Ps:梁辰鱼的《浣纱记》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2.《水浒传》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2)林冲买宝刀,杨志卖宝刀
(3)三次斗虎的情节:武松打虎、李逵杀虎、二解(解珍解宝)射虎(4)武松杀嫂,宋江杀惜(婆惜),杨雄杀妻 3.《牡丹亭》:【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4.“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玉茗堂四梦)5.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鸣凤记》
6.吴江派:吴江派(沈璟)、至情派(汤显祖),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与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7.三言二拍:冯梦龙“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8.清古文三大家:侯方域、魏禧、汪琬 9.《镜花缘》(李汝珍):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
10.花部雅部之争:雅部指昆山腔,花部指京腔、秦腔等诸腔。开始昆山腔处于正统地位,花腔只是附属,在民间演出。后乾隆大寿,四大徽腔进京,于是花腔终于取得绝对优势,雅部逐渐消歇。11.“南洪北孔”: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二、名词解释(4题20分)
1.台阁体:明永乐至成化年间,上层官僚间形成的在文坛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诗文流派。台阁主要指当时的内阁与翰林院,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是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从内容上看,台阁体的创作多为应酬、题赠应制之作,书写爱亲忠君之念,纠己自悼之怀;题材上主要是“颂圣德,歌太平”;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正典丽,雍容典雅。
2.茶陵派:明初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因而将这一流派称为茶陵诗派。茶陵诗派主要成员有谢铎、张泰,绍宝等。成化、弘治年间,针对台阁体卑冗委琐的风气,李东阳提出的了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对当时文坛纠正台阁体文风产生了重要影响。3.前七子:“前七子”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中心、包括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的文学群体。不过,“前七子”的名称是后来才起的,所以他们的文学活动,不像“后七子”那样带有明确的集团和宗派意识。他们实际代表着弘治、正德年间发轫于京师的一股文**流。
4.后七子:指嘉靖、隆庆时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在内的文学群体。他们一方面继承了前七子关于重视文学自身价值的观点,同时也沿着前七子的复古道路走得更远。但后七子成员之间主张和创作风格差异较大,并不是一个主张和创作实践完全统一的文学流派。
5.唐宋派:是出现在明代嘉靖年间以反驳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的复古理论为主要目标的文学流派,由于宗唐拟宋,所以被称为唐宋派。代表人物有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毛坤等散文家。他们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模拟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特别是唐宋的散文更值得效法,主张恢复唐宋时期以理学为主导的“文以明道”的传统。唐宋派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散文创作上,唐宋派中成就最突出的是归有光。
6.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为公安派。他们深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核心理论是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强调文学情感的真实性,反对虚伪,认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必拟古,应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总之,强调真实与变化是公安派理论的核心。【性灵说】
7.竟陵派:竟陵派是稍后于公安派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因两人都是竟陵人而得名。他们提倡学古人的精神,积储文学底蕴,这与单纯在形式上蹈袭古风有很大区别,客观上对纠正拟古流弊有积极意义。再者敏锐看到公安派末流俚俗肤浅的弊病,企图另辟蹊径,绝出流俗,具有一定的胆识。但他们偏执的将“幽情单绪”“孤行静寂”的境界当作文学的全部内蕴,将创作殷商奇僻险怪,孤俏幽寒之路,缩小了文学的视野。8.清四大诗说: “神韵说”:王士禛从司空图和严羽的“妙悟说”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说法中找到诗歌的真谛所在,提出了“神韵说”。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而更多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更加强调诗歌排闲解愁的消遣娱乐功能。竭力提倡唐代王、孟、韦、柳一派的诗风。“格调说”:沈德潜有感于王士禛“神韵说”内容上的空疏和把握上的虚无缥缈,提出诗歌中的“格调说”加以匡正。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即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以上意图落到实处。将封建诗教与唐诗的艺术格调捏合在一起,实际上割裂了唐诗的艺术表现与诗人内在情感之间的联系。“肌理说” “性灵说”
9、三大词派 阳羡词派 浙西词派 常州词派
9.吴江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今江苏吴江)人沈璟。向来认为属于此派的曲家有顾大典、吕天成、卜世臣、王骥德、叶宪祖、冯梦龙、沈自晋、袁于令、范文若、汪廷讷、史槃等。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沈璟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
三、简答题(3题30分)1.《聊斋志异》的艺术特点
《聊斋志异》写作手法的特色是用传奇笔法,表现志怪题材,而在这两方面都对前人有所超越,作者借鉴和吸收了传奇、志怪的写作手法,采用虚构的方式,着意于借景抒情,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写出了花妖鬼狐的恋爱故事。
(1)在运用志怪题材反映现实生活方面,无论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取得了新的成就。
(2)唐传奇在写法上通过“尽设幻语”的虚构手法,完成了委婉曲折、优美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所谓“传奇手法”。《聊斋志异》艺术大多以志怪反映现实,且使用传奇手法,所以兼具志怪、传奇二体的特点,以至成为成熟的短篇小说杰作。
(3)《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它,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它已经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以刻画人物为主。其次是环境描写。如《田七郎》中,环境描写对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三是心理描写。如《青凤》写青凤追求爱情而又羞涩胆怯的心理,颇有惟妙惟肖之妙。此外,如《辛十四娘》、《王贵庵》、《聂小倩》等,都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法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目的。
2.《儒林外史》的讽刺特点、杜少卿人物形象及其与作者吴敬梓的关系 杜少卿与理想的人格形象(1)、反叛传统与背弃时尚
《儒林外史》中的杜少卿不仅是对传统伦常观念的挑战,同时,也在挑战着时代流行的文化观念。杜少卿的世界观和处理问题立场与贾宝玉完全不同。贾宝玉厌世、弃世,反对以任何方式介入社会生活,杜少卿则坚持融入俗世,他关心非常具体、非常实际的社会问题,他从社会责任感出发来思考问题。(2)、漠视功名与关切民生
面对补天无望的这个事实,杜少卿的立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却和贾宝玉完全不同。贾宝玉力图超越于琐碎的生活之外,反对以任何方式介入社会生活;杜少卿则是将自己置身于琐碎的人类生活中,尽一己之力去挽救颓世。
《儒林外史》
通过凸显杜少卿的社会责任感,来对抗中国传统文人中流行的虚无主义,通过杜少卿的洞彻人生、反思传统和当下的气度,来对抗中国传统社会中流行的实用主义。
3.《牡丹亭》
1、《牡丹亭》的题材来源是什么?汤显祖作了哪些改造?
① 取材: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交代该剧的来源有:托名陶潜著的《搜神后记》卷四李仲文事,刘敬叔《异苑》卷八的冯孝将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的汉睢阳王事。三人的女儿都是钟情于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复生。只是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则功败垂成。另外提到“传杜太守事”指话本小说《杜丽娘记》。明末《燕居笔记》收《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故事人物和大体轮廓与《牡丹亭》相似,说明汤显祖是依据话本的故事线索,参考六朝志怪小说的还魂故事改编而成。
②汤显祖的改造和提炼:经过汤显祖的一番生花妙笔,传统的还魂故事具备了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了明代后期人性解放的鲜明旗帜,反映了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情”与“理”的尖锐冲突。首先,作者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以反对将门第作为婚姻筹码的封建意识。其次,作者有意将人物性格及其相互关系置于为爱情自由而行动的戏剧冲突中去。第三,作者着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实现的艰难历程。
2、从杜丽娘的形象看《牡丹亭》的思想和社会意义。①杜丽娘出生在名门大家,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无限春光使她萌发了对幸福人生的憧憬和对理想异性的渴望。然而,生存环境没有给这种憧憬和渴望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所以她只有到梦中去寻找。因无法实现梦中的理想,杜丽娘含恨为情而死。进入鬼蜮的杜丽娘更加大胆、痴情。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愿意为情而再生。她大胆争取还魂复生,复生后更让自己的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杜丽娘积极主动的行为的潜台词是:爱情的力量既然能使杜丽娘从生到死,从死到生,那么它也能够征服作为自由爱情死敌的封建礼教,使其不得不认可主人公的叛逆婚姻。这虽然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想象,却生动地体现出作者关于本剧“理之所必无”,然而“情之所必有”的主题思想。
②杜丽娘不是先与柳梦梅有了花前月下的那些浪漫情调后,才激发自己的欲望冲动,冲破“男女大防”的限制,而首先是因为春心萌动以后,迫切地感到青春寂寞难耐,因而自然地涌发欲望的冲动才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在解决了生物欲望以后,才由此蕴育了生死不渝的爱情。这与《西厢记》中崔莺莺对张生是由“情”到“欲”的过程截然不同,是明代后期王学左派尊重人的生存权利,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的激进思想的形象阐释。正因如此,《牡丹亭》提出的反封建礼教、宣扬个性解放、主张爱情自由的口号才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古代爱情剧的思想和社会深度。
3、《牡丹亭》的文化意义
1)一是以情反理,反对处于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煦清新的春风;
2)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3)三是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对于正在兴起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作为影响极大的主情之作,《牡丹亭》虽然表现出激情驰骋、辞采华丽的浪漫主义戏剧风格,但也必须看到,《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道德。特别是后半部戏在总体上还是遵理复礼的篇章,作者并没有彻底实现其以情代理的哲学宣言。
4、汤显祖的“至情”论
汤显祖的“至情”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世总为情”,“人生而有情”,“情”与生俱来并伴随着生命进程。世间之事,非理所能尽释,但一定都伴随着情感旋律的抑扬;
2)从理想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牡丹亭》便是“至情”的演绎。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3)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戏剧表演可以“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使得观众在戏剧审美活动中无故而喜,无故而悲,将旁观者从冷漠无情与麻木不仁的状态中调整过来,人们最终在“至情”的感召下,于戏剧的弦歌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论述题:(任选一题)(40分)
《西游记》的人物分析(孙悟空,猪八戒)
《红楼梦》的人物分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