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名言

时间:2019-05-13 21:3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司马迁的名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司马迁的名言》。

第一篇: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的名言

1、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2、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3、酒极则乱,乐极生悲。

4、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5、民人以食为天。

6、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7、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8、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9、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0、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1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15、所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1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17、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1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1、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22、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23、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2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6、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27、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28、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9、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30、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31、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32、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33、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3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5、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6、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7、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9、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0、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为下。

41、不识其人视其友。

42、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4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4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45、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46、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47、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8、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49、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50、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第二篇:司马迁 名言

司马迁名言

1.不义而富且贵,于11.究前人之际,通我如浮云 古今之变

2.不知其人,视其友

12.酒极则乱,乐极3.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4.从政有经,令行为上 5.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6.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7.非其位而居之曰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贪名 8.父母者,人之本也 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

10.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生悲 13.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14.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1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16.民人以食为天 17.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

18.女无美恶,入宫见嫉;士无贤肖,入朝见妒

19.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2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1.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22.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

2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25.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 2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

《国语》;孙子膑脚,《兵法》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27.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2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29.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30.尧虽贤,兴事业不成,得禹而九州宁。且欲兴圣统,40.五帝不相复,三唯在择任将相哉!

代不相袭,各以31.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32.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33.智者贵在乘时,时不可失 34.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5.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36.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3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8.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39.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4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4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43.不知(识)视其友。

44..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5.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6..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识理

义。

47..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48.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49.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漏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50.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如何不勉焉?

第三篇:司马迁的名言

司马迁的名言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名言可以用来鞭策自己,帮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司马迁的.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3、求学贵于博,求道贵于要。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类别:志向

5、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6、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

7、不知其人,视其友。类别:

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一样,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类别:事业

9、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10、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11、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2、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1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1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6、不识其人视其友。

17、物盛则衰,时极而转,一质一文,终始之变也。

18、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修养

1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0、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1、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22、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2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4、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源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

25、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26、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

27、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类别:友谊

28、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

29、官非其任不处也,禄非其功不受也。(励志短句)

30、君子拙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

31、因此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32、天下熙攘,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34、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35、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3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37、民人以食为天。

38、窃钩者诛,窃国者矦。矦之门,仁义存。

39、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类别:国家

4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41、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42、以权利合者,权尽而交疏。

43、鱼生于水,死于水;草木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

44、得人者兴,失人者崩。

45、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6、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9、悲莫痛于悲哀,行莫丑于辱先,垢莫大于宫刑。

50、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5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52、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姦富为下。

53、法令因此导民也,刑罚因此禁奸也。

54、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

55、一死,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56、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类别:道德

57、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第四篇:司马迁演讲稿

司马迁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均已散失,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和有名的《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

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选节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

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宫刑 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

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之后才有了今天的史记。

第五篇:司马迁 思想

略谈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

摘要:司马迁的《史记》一书,不论在我国的史学遗产中还是文学遗产中, 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对《史记》进行研究时, 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 就是对司马迁思想的评价问题, 这个问题是我们从思想上研究《史记》的出发点。

关键词:司马迁;经济思想;政治思想;史记

一、经济思想

司马迁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比较复杂的,是一个充满阶级矛盾的时代,也是西汉从鼎盛逐渐走向衰微的时代。司马迁从事著作时,西汉的经济经过“文景之治”达到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及经济市场的扩大是汉武帝初年经济繁荣的标志。然而从经济繁荣中得到利益的只是那些占着统治地位的大土地所有者和富豪大贾们, 至于广大农民所得到的却是沉重的赋役、豪强的侵凌、地主和高利贷者的盘剥。因此, 在“ 盛世” 之下, 农民破产, 卖妻窝子的现象屡屡发生。汉武帝好大喜功, 连年对外用兵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出现了 海内虚耗, 户口减半”的局面。因此汉武帝末年广大劳动人民愈来愈陷于贫困,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暴动、起义事件时有发生。作为历史学家的司马迁, 他的美好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 这就从思想上给他打上了充满矛盾的时代烙印。

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 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翦伯赞曾高度评价司马迁“利的眼光注视着社会经济方面,而写成其有名的《货殖列传》”,①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

司马迁认为, 在各种行业中, 经商是致富的捷径。“夫用贫求富, 农不如工, 工不如商。”②这体现了司马迁经济思想中的重商观念。他指出,商业的性质决定了经商容易致富。其主要思想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商业营运, 实际上是资本运动, 商品经济与资本永远是相辅而行的。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都是一资本为依托,没有充足的资本作媒介,商品流通是不可能的。

二、商业利润主要是来自商品价格的差额。

三、商业主要是为富有阶级服务, 故商人也主要是从财富所有者的丰盈荷包中来赚取高额利润的。③

《平准书》、《货殖列传》记载了历史上和西汉以来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对各种经济措施的评价,体现了他的财富观念。司马迁在叙述历史时, 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联系起来, 并注意到经济变化对政治以及历史的作用和影响。在记述秦的发展变化时, 也很注意经济的盛衰与政治成败的联系。当时, 司马迁已经认识到, 经济利益是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的根本所在。因此, 他认为人们追求经济利益是正当的、合理的。司马迁得出的结论是: “富者,人之情性, 所不学而俱欲者也”。④ 既然逐利求富是人之性情, 社会上各种人物都是围绕物质利益而奔波忙碌。所以, 他又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把人们追逐经济利益的遮羞布彻底撕下来, 鼓励人们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这是应当肯定的。但是,他把剥削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说成是普遍的人性, 则是应当予以批判的。

司马迁还力图从经济角度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意识。财富同权势和地位是紧密相连的。《货殖列传》中还把社会上的奴役关系, 视为财富占有的多寡而决定的,“凡编户之民,富相十则卑下之,佰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物之理也”。反映了司马迁已经把人对财富占有的多寡看作是决定人们社会地位高下的标准,认为是一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从而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地位的物质基础。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道德观念,这也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的财富思想。经济财富是道德产生的物质基础,而道德观念只能是“附焉”。⑤ 能够排除道德天赋的影响,提出含有唯物主义因素的命题,这是司马迁的贡献。在两千多年以前, 司马迁重视经济生活在历史上的作用,看到了经济力量对社会意识的影响,的确是闪烁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芒。当然,司马迁也有不足,如“人富而仁义附焉”,那就是否认了道德的阶级性。

司马迁在经济思想中“成一家之言”具有他自己鲜明的特色,具体在货币理论方面,可以说是独具一帜的。⑥ 他论述了货币的起源、货币流通与物价的关系以及货币信用制度和信用等问题。

二、政治思想

司马迁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经过统一、恢复阶段走向繁荣富庶,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得到一定的发展, 并出现了豪强兼并情况的时候;是汉王朝已由稳定趋向强大,而所谓“文景之治”背后隐蔽的矛盾危机却在日益显露的时候,是汉武帝为巩固封建集权统治,积极推行“独尊儒术”政策,儒家学派比其他学派更占优势的时候。⑦ 这些现实生活无疑对司马迁的政治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

当然, 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司马迁在《史记》中原封不动地照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司马迁承受来的儒家学派的思想资料涂饰了一层时代的色彩。⑧ 这就是为适应汉初封建地主阶级所需要而加以改造过的汉初之儒。汉初之儒的主要改造者是董仲舒。董仲舒从先秦儒家学派的思想资料仓库中经过精心挑选, 并杂揉进一些阴阳家学派的思想资料而加工改造的变种。司马迁主要地继承了这种思想资料。司马迁从董仲舒那里承受了不少思想资料,但决不只是董仲舒思想的翻版。他继承了董仲舒汉初之儒的儒家部分思想资料,而批判接受了其中阴阳家部分的思想资料。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影响下和史家掌管天象的实践中,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阴阳家的“使人拘而多所畏”的神秘主义部分, 吸取了阴阳家的“序四时之大顺”的合乎自然实际的成分。⑨

司马迁也从道家吸取了思想资料。司马迁受了司马谈一些家学影响;但这正如他从儒家吸取思想资料那样, 他所吸取的是汉初所实行的“黄老之治”的思想资料。“黄老之治”是汉初适应中小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土地私有制的统治术。它的“无为而治”不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不干涉的消极态度, 而是以“无为”为表面,以“而治”为实质, 是“将欲取之, 必先与之”的钓饵榨取政策;它是以“无为”为手段,以“而治”为目的,借以“保护”中小地主阶级发展的积极政策。⑩

所以说,司马迁吸取的思想资料并不单一。他吸取的不是纯儒纯道,而是从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汉初之儒和黄老之治中吸取了经他选择的资料所形成的新结合体。这种新结合体适应了汉朝前期的社会需要,它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利益, 有利于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剥削和榨取,也满足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发展要求。司马迁是具有着浓厚的以汉为正统而实现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的,概括说,就是“尊汉”思想。司马迁不仅以汉得天下为正,而且希望汉政权的巩固和稳定。他在《儒林列传》中写下这样一段故事;景帝时,代表儒家的辕固生和代表道家的黄生曾经发生过一次关于汤、武伐柴、封的性质间题的争论。司马迁编纂史记选择史料是有权衡的, 他之所以写入这样一段故事, 一方面固然说明他因同意黄生和景帝的意见而设法保留下来, 而更重要的是反映他同样希望汉政权巩固和稳定的思想感情。司马迁对于武帝以前的汉初政治局面, 具有莫大的热情, 他曾不止一次地颂扬汉初恢复发展的“辉煌”成就。司马迁不仅颂扬汉初的政治局面, 而且对汉初的几个最高统治者也都在《史记》中留下了不少颂扬和肯定的文献记录。司马迁在以汉为正统的思想基础上, 更是中央集权的热烈拥护者。他在《史记》中充分发挥和宣传了浓厚的大一统思想。司马迁不满于秦的暴政 但对秦的统一集权则持肯定态度。他在《史记》的齐、鲁、燕、宋、晋、管蔡、陈祀等世家中都不惮繁地记录了“ 秦始列为诸侯”。《田敬仲完世家》中更大书一笔“天下壹并于秦,秦王政立号为皇帝。”表示对这个实现中央集权统一局面的政权以极大的重视。⑪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若干政治问题的解释大抵归之于天命。他认为天上有灾异变化,人间必有相应的大事。这种天人之间的感应关系“未有不先形见而应随之者也”。

另外,司马迁的“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主要探讨历史上的政治成败、国家兴亡, 同国家施政人民情绪、国民经济、使用人材等的相互关系 从而提出了施政之当否、民心之向背经济之荣枯、用人之得失,直接影响到历史上的政治成败和政权兴亡的看法。⑫ 同时, 他对于历史上某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国家命运, 又往往不是片面地强调一点,不及其余;而多是注意全局,力求详明。如论秦亡汉兴,上述四方面的因素大致都已提到。毫无疑问,司马迁有些思想是唯心主义的。但是, 他处在专制、愚昧的封建社会初期,那么认真地注意历史的经验,深刻地说明了历史上的政治成败和国家兴坏的某些道理, 实在可以肯定为古代史学中的民主性精华。

参考文献:

①李倩.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深层剖析[J].江汉论坛报,2006(11):62.②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12):202.③李倩.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多维建构[J].司马迁与史记论集,2006:549-550.④李倩.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多维建构[J].司马迁与史记论集,2006:553.⑤李倩.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多维建构[J].司马迁与史记论集,2006:554.⑥李倩.司马迁经济思想的深层剖析[J].江汉论坛报,2006(11):66.⑦来新夏.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J].文史哲,1982(02):53.⑧来新夏.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J].文史哲,1982(02):54 ⑨⑩来新夏.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思想[J].文史哲,1982(02):55 ⑪邓晋乐.关于司马迁的政治观[J].晋东学刊,1995(4):86.⑫邓晋乐.关于司马迁的政治观[J].晋东学刊,1995(4):80.

下载司马迁的名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司马迁的名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司马迁评传

    (《司马迁评传》——黄新亚)之读后感 对于司马迁,一开始只知道他给后人留下一本巨著《史记》,被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然而并不明白为何被一代作家鲁迅称作是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与《史记》

    论《史记》的历史意义 两千多年前,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了一部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的史学著作。然而当时为完成自己心愿而撰写......

    关于司马迁的作文

    笑傲苦难雨,在漫天飘洒着,打湿了那个古老的王朝,打湿了那个不屈的灵魂。透过千年的历史风尘,我看到了,看到了那个在千古江山下雄心万丈的倜傥少年;那个在生死之间徘徊抉择的佝偻背......

    司马迁生平简介

    司马迁 字号:字子长 生卒:前145或前135—前87? 朝代:西汉 籍贯: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 简评: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尊称“史圣” 生平简介 司马迁自称......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简介 一、 司马迁 1、游历天下 20岁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活。他的足迹到达会稽,访问夏禹的遗迹:到过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到达淮阴,访求韩信的故事:到过丰沛,访问......

    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

    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 司马迁《史记》读书笔记1 最近正在阅读《史记》,作为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作为其作者的司马迁更是因其而铭刻于青史。还记......

    司马迁史记读后感

    司马迁史记读后感 司马迁史记读后感 司马迁的《史记》,贯通祖国三千余年的辉煌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经典之作。 《史记》这本书记叙了......

    司马迁-作文素材

    司马迁 尽管你也曾悲伤,为一个堂堂太史令竟沦落成阶下囚而哭泣;尽管你也曾孤独,在不见天日的高墙铁栅内,没有一个人去抚慰你心中的伤痛;尽管你也曾委屈,在受尽宫刑的时候,还要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