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情况汇报
上海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情况汇报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上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逐步建立,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向市场的转移,科技兴市方针的贯彻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上海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是积极健康的。
一、随着上海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上海科技创业中心和科技评估中心等单位为代表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政府职能的转变、城市功能的开发、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1.上海技术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上海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为代表的上海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发挥着各自在技术、金融、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市场功能和优势。上海技术经纪人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法律咨询等技术服务保障体系的初步配套,为技术市场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发挥了上海科技与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据统计,1990年以来,通过上海技术交易所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转移的技术成果达74506项,总成交额为186.6亿元。在对外技术交流活动中上海已从单向引进国外技术,发展到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易额已从1994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52.49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上海技术出口611项,金额14.5亿美元,较2000年的13.23亿美元增长10%,一大批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正在向生产领域扩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成立两年多来,已累记完成各类挂牌项目6390个,完成技术产权交易合同4925宗,实现技术产权交易总额1452亿元,平均日交易金额逾两亿。呈现出“交易领域扩展、交易品种拓宽、交易总量上升”的趋势,促进了技术与资本相结合,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企业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速了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投资多元化和分配要素化的进程,为发展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交易所拥有会员226家,分支机构32家,还在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我国香港等地区设立了多家海外分支机构和信息联络处。
2.上海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目前经“市转化服务中心”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已达814项,72%的项目成功转化并实施产业化,累计新增产值125亿元,认定项目单位(企业)608家,就业人数达7万余人。一批科技企业应运而生,一批科技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和市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脱颖而出,科技企业发展正成为上海经济跨世纪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自开业以来,已有167个企业或项目挂牌上市,累计成交金额30.654亿元,其中经中心认定的转化项目占75%。同时,交易所开业以后的会员发展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顺利推开,各地投资机构入会踊跃。目前席位会员数已达114家,其中外地会员占61.7%,可调配的社会资金超过百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来自全国社会的资金可达200亿元。
3.上海科技创业中心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科技创业中
心即企业孵化器,通过培养和支持创业者,大大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存活率,是创新企业成长发展的催化剂。1989年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上海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截止2001年底,上海已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24家,拥有孵化面积44.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825家,分别比2000年增加20.0%、171.4%和66.6%。在孵化器内,正在培育一批从事处在国际前沿或具有市场潜力的高科技项目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如人类基因、人体组织工程、全光网、大屏幕高清晰度电视和纳米技术项目等。据统计,2001年孵化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已达35.76亿元。利税2.88亿元。至2001年底,千万元以上企业56家(其中6家上亿元),累计毕业企业169家,为社会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并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孵化器网络。最近,上海的孵化器的入住率正在迅速上升,张江、杨浦中心、交大慧谷中心、上海创业城等孵化器的入住率已经达到100%。在嘉定园区注册的企业已经有近300家。上海市设立了2000万元的市产业“孵化”专项资金,各区县、开发区、高校的孵化机构也相应建立了“孵化”专项资金,这标志着上海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
4.上海资产评估机构和项目评估机构在科技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重视,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发展迅速,评估范围从以土地使用权为主的无形资产评估发展到对商誉、商标权、专有技术、专利权、著作权、特许权、商号等多样化的无形资产评估。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上海无形资产评估项目仅62个,评估金额1.9亿元,到2002年,无形资产评估项目约650项,评估金额达1856亿元。上海科技评估咨询机构是近年来随着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新组织。目前它已经承担了部分科技项目的立项和结题的评估工作,今后将以中介评估的方式取代以往的鉴定会形式,科技评估将在项目管理中起重要作用。
5.上海科技咨询机构在上海科技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参谋作用。从1986年以来,上海咨询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具体表现在:咨询机构有了较大发展,从1986年底246家发展到2002年初的7544家:咨询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1986年底不足1万人发展到2002年初的219571人;咨询业年总收入增长迅速,从1986年底1.02亿元发展到200年初108.38亿元,增长近100倍,从1986年占上海国民生产总值0.26%上升为2002年占上海国民生产总值的2.89%;咨询业务不断扩大,从1986年以科技咨询为主体发展到2002年技术咨询、工程咨询、管理咨询、经济咨询、综合咨询门类齐全,形成了宏观、中观、微观,全民、集体、外资、个体同时并举的繁荣局面。咨询地域由本市扩展到全国,海外咨询也有较大发展。
二、科技中介是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亟待加强和发展
随着上海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量科技中介机构因运而生,现有的法规和规章就显得滞后,在有些方面甚至成了科技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瓶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科技中介机构法规不够健全,在许多实际问题上存在着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现象。由于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迅速,必然使立法工作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主要反映在一些实际问题上存在着无法可依和有法难依的现象。如由于对技术交易场所技术交易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供需双方分散自由的场外交易仍然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样既造成了宝贵的技术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给地下的技术诈骗活动提供了可趁之机,使技术商品的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科技中介机构管理体制不顺,中介服务市场混乱和不公平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由于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造成政府行政部门的管理存在着多头管理和政企不分的问题,加上中介机构自身问题特别是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素质落差大等种种因素,一些科技中介机构无论是在机构内部的管理还是外部的市场运作上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混乱。如目前上海无形资产评估就存在着资格认定重叠,管理政出多门,评估市场分割等现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综合管理的要求出发,管理国有资产评估及整个评估行业,也管理无形资产;建设和国土部门从专业监管角度,分块管理房地产估价、工程造价和土地评估;工商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共同对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评估;商检部门管理进出口资产和外资企业资产的评估;农业部门管理乡镇企业资产评估。这样使资产评估政企不分,管理不统一,评估市场形成部门垄断和行业分割。
3.明确科技中介在创新体系中的法律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科技中介机构的健康发展要依靠法制作保障。我们要加强和推进科技中介机构工作,就要针对科技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加以规范。要建立和发展好科技中介机构条件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按照中央关于“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关于科技中介服务组织的法规,规范其行业行为,加强管理”的精神,进一步做好立法工作。这些年来,根据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态势,各级政府为了加强对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定了不少有关的方针政策,出台了不少相关规章,对规范科技中介机构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我们应当及时加以总结,并作为科技中介机构立法的基础,把它列入立法的规划,在时机和条件成熟时推出。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方面我们要制定统一的科技中介机构地方性法规,制定和完善相关方面的科技中介机构法规和规章;另一方面在法规和规章出台后,重视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提高执法的质量。同时,还应强化行业协会的管理职能,逐步建立起以行业自律管理为主的行业管理体制。
4.填空补齐,尽快完善科技中介体系。由于科技体制已在变革之中,科技中介还刚开始发展,中介体系还很不完善。知识的生产、知识的流动、知识的服务和知识成果的产业化都需要中介服务,目前好多环节都是缺档,目前也没有产生大的运作规范且有知名度的中介企业。因此科技中介还有待进一步的培育。中介作为知识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引起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的注意。今后五年中,我们对中介机构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扶持和发展三类科技中介机构:一是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技术应用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二是利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机构;三是为科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构。争取到200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0亿元,技术产权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在2007年的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
第二篇:关于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
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关于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机构,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促进全面创新和创业,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中共厦门市委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决定》,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意义和目标
1、本意见所指的科技中介机构,是指为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中介服务,支撑和促进科学决策、信息交流、技术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其他科技创新活动的机构。主要包括:
①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中介机构;
②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法律、政策、技术、产权咨询和技术、产权评估的科技评估和招投标机构、知识产权事务机构、情报咨询机构、成果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
③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人才、资金和技术成果交易等服务的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科技投资与担保机构、科技人才中介机构;
④为科技型创业者提供创业服务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
⑤符合本意见定义的其他科技中介机构。
2.科技中介机构是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织之一,是连接技术供给与需求的桥梁,是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纽带,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媒介,是发展和繁荣技术市场的中坚力量,是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必须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
3.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要遵循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分类指导与重点扶持相结合、专业化分工与网络化协作相结合、创新发展与合理监管相结合的原则。
4、健全和完善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在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会计法律、资产评估、认证代办等方面,培育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创新服务机构,培育一批服务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运行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机构品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服务人才队伍,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技术市场体系。密切技术、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间的联系,积极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等科技综合服务,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加强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员的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标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二、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措施
5.鼓励和支持各类单位和个人依法兴办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各类单位和个人以货币、知识产权等出资成立公司制或合伙制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应当积极设立技术转移等科技中介机构,加速自身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教职员工和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业余时间兼职领办和参与创办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从事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活动。鼓励和支持发展一批外向型的科技中介机构,有条件的可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转移。
6、建立有利于科技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推动科技中介行业的整体发展,基本满足企业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服务需求。
7.积极探索科技中介机构的独立运行机制。一方面政府加大资助的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科技中介机构,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资本组建科技中介机构的引导和支持,鼓励、探索建立公司制、合伙制等企业运行机制。
8、扩大政府对科技中介服务的采购,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的承接作用,逐步将科技规划编制、科技计划项目、工程中心建设的项目受理、信息收集、综合分析、绩效评价、分析评估和决策建议等事项委托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办理,逐步实现政务、事务和服务相分离。
9.进一步办好厦门科技信息网、厦门专业技术市场和厦门市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协作共享平台,强化技术难题和成果发布,引导和支持科技中介机构充分利用技术市场开展技术需求和成果调查、甄别、筛选、评估和对接等增值服务,积极探索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运作。
10.加快科技中介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科技中介机构现有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实践锻炼,鼓励在职深造提高,选送优秀人才出国培训,学习、引进国外科技中介服务的先进经验和管理知识。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进高素质、复合型的科技中介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技中介机构的人才交流与合作,重视借用外脑,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外聘专家和顾问团队。
11.各级财政科技经费中,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促进技术转移、成果推广、创新孵化、科技咨询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活动。
12.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经相关部门合同认定、登记并报主管税务局备案后,免征营业税。在一个纳税内,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3.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同时符合条件的科技中介机构,可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14.对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的小型微利中介服务性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15.对从事科技中介服务,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根据市政府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奖励。
16.各级科技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择优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能力较强、业绩显著、信誉优良的科技中介机构,抓好一批创新型科技中介机构的试点示范。各类科技中介机构要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逐步形成若干家上规模、上水平的科技中介机构。
三、对科技中介的规范要求和管理
17、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作为科技中介机构的归口管理部门,应积极协同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加强对本级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因地制宜制定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发展规划,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的法制环境,监督、规范科技中介机构的行为,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地发展。
18、科技中介机构应当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后方可执业。在本市固定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依法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并依法申报办理税
务登记。
19、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科技中介机构应当取得相应资质(资格)的,科技中介机构应当在核定的资质(资格)业务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并按规定向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办理资质(资格)备案手续,其执业活动应当与其资质(资格)相适应,并依法接受科技管理部门的监督。
20、科技中介机构服务项目属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管理的,应当取得价格主管部门的收费审批手续后方可收费。
21.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规范发展。鼓励各类科技中介机构依法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服务标准、从业人员守则,建立行业信誉档案并定期公布,组织开展行业调研、人员培训、资质认定、交流协作,加强行业自律管理。
22.各科技中介机构要依法开展中介业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内部管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行规行约。科技行政部门负责对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发展进行指导。民政、人事、工商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做好有关科技中介机构的登记管理工作,实施监督检查。各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相应职责,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培育发展。
23.科技中介机构要加强产学研合作,逐步建立健全资源网和服务网。高度重视相关社团作用,引导其积极联系广大科技中介机构,充分发挥重点科技中介机构的带动、辐射功能,建立跨地区的行业性、专业性的中介服务网络。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各环节、多要素的集成需要,以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为依托,集聚孵化器、技术转移、技术咨询、专利代理、风险投资等各类科技中介机构和相关科技资源,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具备技术、市场和资金融合功能的中介服务链。
24.区域创新服务中心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围绕区域特色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有条件的要整合、集聚区域内外的创新资源,争取发展成为区域创新平台。技术转移、技术经纪、科技咨询、科技评估等中介机构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广泛、稳定的服务网络和丰富的专家、成果、项目、信息资源库。专利代理机构要拓展服务领域,提高专利代理和诉讼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树立品牌,扩大规模,增强涉外专利代理和诉讼能力,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和科技人员的专利服务工作。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要增强创业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的能力,积极引入和利用社会资金,扩大创业投资规模,主要投资高新技术的初创项目。
25.技术中介机构和从事技术中介的个人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介绍技术贸易项目,对当事人的技术成果承担保密责任,不得将通过工作关系掌握的技术秘密泄露,不得侵犯当事人知识产权。
26、建立和完善科技中介机构信誉评价体系,明确科技中介机构的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健全行业自律制度,加强科技中介机构的自我协调、监督与管理,引导和促进科技中介机构健康、有序发展。科技中介机构的评估工作由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评估不达标的科技中介机构必须进行整改并通过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后方可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第三篇:如何选上海留学中介机构
现在想要去英国留学的学生们,其中很大的一个方面是想要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给自己的未来多一个出路,而对这些学生来说,不仅要考虑去英国哪家学校留学,更重要的是怎么正确选择英国留学中介机构?选对去英国留学的中介机构,有专业的中介顾问就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选择留学学校。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选择一家好的英国留学中介机构。
而具体的怎么正确选择英国留学中介机构?我们不仅要注意选择英国留学中介的性质还不能忽视机构的资源。而说到性质,其主要就是该中介机构是否有正规的备案,是否是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比如像优越教育(优越留学)这样的被英国外交部与伦敦使馆认可的外国中介机构,或者像新东方,澳际,这些被教育部认可的国内老牌中介机构。这样才可能避免在初步选择中介机构的时候进入误区,才可以给自己办理英国留学手续提供方便。
选英国留学中介机构要注意什么?首先就是英国留学中介机构提供的服务。
对于想要去英国留学的学生们来说,选择一家正规的英国留学中介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因为中介机构可以给学生提供留学咨询以及签证办理等相关准备,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私人定制为学生量身定制英国出国留学方案,就好比优越来说,突出的私人定制服务,辩证的为每一位学生做好英国留学服务,同时还可以就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及留学需求(国家、学校、专业)等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做好规划。
其次,在参考了英国留学机构的服务之后,还要注意该中介机构与英国教育机构的合作关系。这也是很多学生以及家长比较关注的重点,这也是中介机构的优势所在,就拿优越来说,英国美国超过210所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并且成为了英国多所学校的面试中心和语言测试中心。
另外,选择英国留学中介机构的时候,还不能忘记保护自己的权益。现在中介市场还不规范,就提供办理英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来说,也是层次不齐,所以为了避免上当受骗或是其他的情况出现,我们一定要注意选择的中介机构是否有必要的备用资金,具体的金额应该不少于50W元,这样在留学生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的时候,可以根据先关的协议获得赔偿,降低自己的经济损失等。
在考虑了这几点之后,我们在确定英国留学中介机构的时候,还要注意去相关的部门或是网站等查询资格证书以及资质文件等,而不是盲目的签署协议,优越教育的中介机构工作人员提醒,去英国留学是我们学生的心愿,但是一定要在保护自己的权益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可以放松的选择正规的英国留学中介机构,让自身的经济利益以及留学梦都可以有保障。
第四篇: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会议议程)(精选)
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
四届理事会产学研究合作推进工作调研(筹)
时间:2010年
地点: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楼1004室(科技处会议室)
参加人员:高校主管工作副校长、科技处处长、重点学科教授;
上汽科技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专家委员会主任等。
会议议程
1、介绍参会人员
上汽公司:
上汽科技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陈因达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技术中心总经理、上汽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高卫民
上汽科技发展基金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张振华
上汽科技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顾海麟
华东理工大学:
涂善东副校长、科技处牟伯中处长、戴干策、郑安呐、凌立成、路贵明等
2、上汽基金会领导讲话、华东理工大学领导讲话
3、华东理工大学专项成果介绍
轻质热塑性车顶衬里开发及产业化戴干策教授 动力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核心材料制备技术及相关体系技术集成凌立成教授 汽车用高性能铝合金零部件半固态成型技术路贵民教授 轿车用发泡聚丙烯材料的产业化开发等郑安呐教授
4、讨论合作意向
会议结束
会议要求:会议由华东理工大学主持并整理和编写会议纪要。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处
上汽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处2010年6月22日
第五篇:上海城市发展定位与科技创新(精选)
View观点·纵论
遭遇了挑战,全球化经济的升级也发展到了跨国公司生产到服务到研发全球化的阶段。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21世纪始于2010年,21世纪发展第一个阶段
性分水岭并非世纪之交,而更可能是在第二个10年,经济全球化进程经过1980年以来30年的发展,正面临新的重大深化。科技创新如何碰撞城市发展?
而科技创新又该如何响应?这我们需要对本轮全球经济危机所引致的重大外部环 会来看,新技术会改变生活质量、健康和环境,例如移动网络、3D打印和云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从商业、组织来看,新技术会创造新产品和服务,例如可再生能源的作用是在生产商或行业之间转移收益,移动网络、云技术和新一代基因组学是为企业创造更多机会;从经济、政府来看,新技术会驱动经济增长、提高生产率,但也会提出了新的监管和法律挑战。
总结新科技突破的技术特征,我们可以发现从技术进步和扩散速度来看,最具潜力的技术集中在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从影响的广度来看,最具潜力的技术集中在能源领域以及以3D打印、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从经济价值看,最具潜力的技术集中在能源和储能领域。
而新科技突破的国家层面影响,我们不难看出对发达国家的影响要大于发展中国家,在依赖于工业和知识基础的自动化知识工作、先进机器人技术、自动与准自动车辆、先进材料、新一代基因组学、先进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再生等方面尤为如此。而这些技术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价值、扩大技术应用范围方面,而对发展中经济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加用户及应用 上海城市发展定位与科技创新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国际城市竞争力思维正遭遇全球范围的新观念挑战:美丽、幸福、低碳、创新的理念正逐渐成为主流。文 屠启宇
境变化给予及时的响应和充分的认识,例如就要在自贸区建设方面转变思路;需要我们对于全球应对危机所形成的重大决心变化和科技领域破坏性创新发展形成充分的预见,例如在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做好准备;同时,我们还需要认清国情,我国现在进行的新型城镇
上海“四个中心”的愿景设定,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第一波的脉搏,提出三二一发展战略,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挥了中国改革开放“窗口”“龙头”作用。而现在面向21世纪中叶,上海长期战略目标的延伸,需要从如何在中华民族“两个百年”的愿景中主动寻找和设定,而上海的国家责
任与担当,则是为践行“先行者”、“排头兵”和“示范区”职责。这需要我们从国际趋势的把握入手,特别是对全球化的新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国际城市竞争力思维正遭遇全球范围的新观念挑战:美丽、幸福、低碳、创新的理念正逐渐成为主流。全球经济危机也使得国际力量格局的加速转变,第三次工业革命让全球化
化,需要建设的是绿色、人文、智慧城市,而上海、北京等特大城市的功能定义可能更多在于高端、有限、疏解、协同。
新技术如移动网络、自动化知识工作、物联网、云技术、先进机器人技术、自动与准自动车辆、新一代基因组学、储能、3D打印、先进材料、先进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再生归纳的突破,对我们经济社会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从个人、社 纵论·观点View 范围和降低使用门槛方面。因此在新技术突破的城市因应之道,需要的是“技术+市场”技术预见双轨思路,“微观-中观-宏观”多层次技术应用途径,“个人-组织-经济”多方位技术用途考量,“发达-欠发达”为城市量身定制技术发展路径。上海创造的机遇、挑战和应对
新产业革命为上海产业创新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方向和路径,新产业革命中的智能制造将降低制造过程中的初级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投入,上海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克服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升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同时,网络化新能源为上海发展新能源产业,克服能源资源环境发展瓶颈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新产业革命使上海产业创新驱动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动力进一步增强,新产业革命中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产业技术将获得快速发展,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深化,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新业态和新模式不端出现引领产业发展,上海产业创新驱动获得新的动力支撑。新产业革命使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新产业革命作为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反思其后工业化发展的战
略方向,既体现了新的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也包含了对其经历的后工业化发展模式的修正和纠错,是对后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新的探索,对上海推进后工业化阶段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上海可以根据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融合中,确立转型发展的目标方向。
新产业革命中的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上海要素替代、产业替代和需求集聚,新产业革命将推动要素比较优势格局变化,为上海在要素替代中确立新的发展优势带来机遇。新产业革命背景下,一些在原有产业体系中发展重要作用的要素优势的地位可能下降,导致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地位的下降,而一些在培育新的要素优势中居于领先地位的地区将获得新的发展优势,成长为新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可以通过加快培育与新产业革命发展趋势相适应的要素优势,在比较优势转换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新产业革命中具有创造性破坏特征的产业替代为上海带来重要机遇,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新兴产业将对原有主导产业进行替代,一些区域可以通过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先发优势占据主导地位,形成领先优势,发
展成为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可以通过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提升在国际产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新产业革命中的个性化定制和就地生产,为上海在需求集聚中确立发展优势带来机遇,个性化定制和就地生产使产业将在需求规模大、层次多的区域集聚,需求差异成为产业分工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将超过要素比较优势,经济中心城市将是高端需求集聚的地区,上海已可以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充分发挥对国内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大规模、多层次的市场需求支撑经济中心城市建设。
新产业革命中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多元性有利于上海实现技术赶超。新产业革命中新兴产业技术路线还存在多种选择,技术和需求发展的不确定性较强,虽然发达国家具有先发优势,但是技术发展的多元性和不确定性为后发国家赶超带来机遇,上海只要实现技术突破,就能避免新一轮的低端锁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目前新产业革命五大支柱领域仍然有许多亟待突破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如新能源发电成本较之传统能源在短期内仍不具有优势,适用于能源互联网的储能技术的应用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世界各国智能电网的研究与开发仍处
于起步阶段,上海可选择重点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确立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领先优势。
但挑战依然存在,新产业革命中新的制造模式使劳动力等初级要素成本优势的重要性降低,发达国家在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中进一步强化其高端要素优势,上海面临低端要素优势减弱而高端要素弱势强化;新产业革命中的个性化定制和就地生产,将推进需求导向型发展趋势,使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困难;新产业革命中虚拟化、网络化的市场组织方式和扁平式、分散化的产业体系特征威胁上海四个中心的实体建设;新产业革命中数字制造、网络化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将推进产业体系的重要变化,上海面临传统产业边缘化和新兴产业被动化。因此,上海的城市发展应对之法在于:以新一代信息网络为支撑,展现新业态、新模式特征的平台经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发展为支撑的健康经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结合的智能电网为支撑的绿色经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重点聚焦机器人产业的智能制造。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本文根据其演讲整理而成)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