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关于读书
《清塘荷韵》---热爱生活、乐观
《清塘荷韵》是季羡林的散文名篇,读来,如同品尝陈年佳酿,芳香四溢,韵味悠长。书集中,主要写老先生无意在楼前清塘中投几颗莲子,一种顽强而高洁的生命在黑暗和淤泥的包围中开始萌芽。竟得满塘风荷举。
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巨擘、国学大师,荷花是季老的爱恋所在,用它作书名,有以荷喻人,以荷喻文的用意,正所谓“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也。季先生是学问家里少见的多情之人,甚至可以说多愁善感,他的散文,悲情远大于欢意。在他眼里,书,斋,小胡同,山水,无一不关情,可以说寓情深于草木虫鱼,寄心魄于日月星辰。
清少纳言《枕草子》----热爱生活、乐观
举头观花,有意思;俯首看草,有意思;云翳蔽日,有意思;月华潋滟,有意思;蝉鸣蝈啼,有意思;萤飞蝶舞,有意思„„
在她眼里,什么事什么物,都很有意思的。清少纳言写的这些枕边小札,纯粹是兴之所至,漫然而就的东西,严格说来是不具太高的文学价值的。然令人刮目的是,她用有意趣的文字、璞真的情感,于恬静闲寂中,清淡地素描出万事万物的瞬间之美,营造了一派天地清宁、岁月静好的意境,然后叫我们浑然无觉地、心也甘情也愿地随她入境。有时读到某一处,少时的心弦蓦然间就被轻轻拨动„„
在她眼里,宫廷生活也如同家常日子,她从不留意于朝政功利的大事,倒是常常驻足流连于每一朵花、每一滴雨,倾听每一声蛙鸣,每一声蝉噪,然后孜孜地手自笔录,并一声接着一声地说“这是很有意思的”。她描写的这些点滴,我很喜欢;她记述的那些素事,也甚合我心,读来心里很温润,甚至温润到一点点地开出花来。所以,我自然是有理由溢美一下的。
清少纳言虽生活在宫廷中,然一生命运多舛,可她却对暗淡的生活,一向持着最最自然的闲情雅致,颠踬倾跌的逆境里,亦是胸有丘壑,笔蓄灿熳。有时候,她的眼角盈着晶莹的泪滴,可她却是佯装不在意,轻轻地用手背拭去眼泪,微笑着说:“你瞧,今天的日头多艳丽!”读到此处,我的心禁不住为她陡然那么一疼。你看,这阳光的心态,多么叫人尊敬和感佩。我丝毫都不认为她虚伪,我以为唯心怀健康、性情温朗的人,才会如此清澈如此朗阔地看这个世界,才会觉着生活处处皆美好。读这样的字,你也常常会觉着内心愉悦,万般浃洽,觉着世间之一切,都是“很有意思的”。
《小窗幽记》
无端地喜欢上《小窗幽记》这个书名,“幽寂窗前落灯花”,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意境。于是买回反复读,只觉得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全身涌动着一股酣畅淋漓的快感。
书中云“千载奇逢,无如好书良友;一生清福,只在茗碗炉烟。”“志要高华,趣要淡泊。”“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读罢,你会懂得----人生之福莫如清静安适,富贵功名、荣辱得失皆仿若过眼云烟,倒不如保持一颗淡泊之心。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笑看天边云卷云舒。
读《小窗幽记》,需得要好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咀嚼,便会不知不觉中沉醉进去,而忘却世俗的烦扰。你可以放在枕边,临睡前默读三五则,带着满颊生饴的芬芳进入梦乡;亦可以随身携带,得闲时翻阅一两页,醍醐灌顶之功效绝不啻于孔子所提倡的“每日三省吾身”。
涨潮的《幽梦影》--------富含哲理
冬夜凉,新月淡,抽一册《幽梦影》,捧在手上,翻一翻,闲适散淡却又妙趣无穷的字,于这个冬日的静夜,穿越岁月的苍茫,一一铺展在眼前了。此书意味隽永,警句迭出,妙趣横生,字字珠玑,句句峭拔,风格秀丽。日月星辰,花鸟虫鱼,鲜花美人,四季更替,为人处世,读书交友,大千世界,在作者眼里,无一不可刻画感慨论说。却又毫无雕琢的痕迹,得来全不费工夫。作者闲闲道来,美人如何,花如何,酒如何,云如何,月如何,诗文如何,仿佛周遭一切,信手拈来,我在旁细细品读,或拍案叫绝,或掩卷深思,或回味无穷。种种细微见闻感受,一行一句,片玉碎金。你可从中悟得人间真情和处世真谛,令人爱不释手。
219条人生的领悟和自然的静赏,仿佛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每每念起,满心欢喜。这是一份褪了色的半帘梦影,又是一缕似有却无的幽兰芳香,深沉,内敛,静远。零落的雅致以及旷远的情怀与沧桑,于轻描淡写间不留痕迹,却又令人久久痴迷与回味。
每读到“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人不可以无癖„„”时,都会内心清凉,面上浮笑。我站在这些文字的远处,怡然,静默如初,体会着一卷幽梦影像里的丝丝禅意,闻着岁月深处的暗香。
杨绛《我们仨》---人间亲情
岁月如歌,人生如梦。
这些文字,禅意清凉,一如秋月般晶莹,碧水般澄澈,一瞥之中,便有了深契,一篇篇看下去,其文其意直透我心,我看到一个面容沉静、步履沉稳的朝圣者,怀抱着一颗素心,优雅地穿越红尘,疏烟淡雨中,山高水长里,俯仰天地,心量无涯。
杨绛的文字,哀而不伤地重温了一家人曾经相濡以沫的美好岁月,而今他们天上人间,阴阳殊途,却难断挚情。杨先生独伴青灯,用心灵向彼岸的亲人无声地倾诉着。
杨先生九二高龄,独自回忆甜蜜的时光,按说总不免大感孓然一身的落寂凄凉,可是我却更加感受到一种平和淡定,看透了生离死别之后,反而而有这样的美好在,就不枉了此生的一切坎坷艰难了。先生悲慽的心上绽出血泡,她没有让泪水模糊她的双眼,却模糊了我的双眼,先生的坚强是因为她曾有许多的美好岁月烙在了她的心上,她们仨走散了,但那些一岁一跃的年华曾经是怎样的花开无期!
天底下又有多少“我们仨”在演绎各自的故事呢,面对《我们仨》,更懂得了珍惜。
第二篇:怎么写读书报告
怎么写读书报告?
——写在2008级电影报告截止日期的整七天前
呵呵。又要你们交电影报告了哈。很不好意思哈。照例在你们交“额外作业”之前,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想了想,还是再给你们讲讲怎么写读书报告吧。
春天读书活动结束前夕,专门写了一篇“关于写读书报告”的日志。再重述一下其中的基本要点,另外再努力给大家讲几个例子吧。
首先,要跟大家说明:读书报告是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别。这一点,我想你们应该已经体会到了。不同老师对读书报告的具体要求是有差异的。这些不同的具体要求,实际上是因为老师们希望你们写的读书报告分属不同类型。
第一类读书报告是最基本的读书报告。这类读书报告要求大家重述所读文章或书籍的内容及讨论为主。这一类读书报告我们就管它叫“综述类”读书报告。应老师一直以来、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要求大家写的就是这一类读书报告。
综述类的读书报告是要看大家到底把书读明白了没有。所以写的时候,关键是抓住作者的讨论要点,说清楚你对作者的这些讨论的理解。
但是要特别说明,写综述类读书报告的时候,按章节或者按作者讨论的先后顺序一一重述作者的讨论这种写法是不合适的。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作者讨论中的一点——最好是最触动你的一点——来集中讨论。
想把作者的讨论全都包括在一篇读书报告里,这是一种要不得的野心。你想,如果你一篇短短的读书报告就把作者一本书一长篇文章才讲明白的事情全说清楚,那作者为啥还费力气写那么老长呢?
所以综述类读书报告最合适的办法是抓住作者讨论的某一点,来“以点带面”。
那么,我们接下里就来说说怎么能够“以点带面”。要做到“以点带面”,首先你必须对作者的整体讨论有清晰的把握。虽然说是以点为主,但要考虑到面。甚至可以说,讨论“点”最后的目标是“面”,是作者的整体讨论。
我们就以应老师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吧。应老师这本书的整体讨论是什么?也就是说,应老师研究问题是什么?实证问题是什么?理论问题是什么?
我们简单地说一下吧。应老师研究的是大河移民的上访。他的一个最直接的关注是:为什么大河移民上访持续了二十多年?这就是应老师《大河移民》一书的实证问题。
那么,这本书的理论问题是什么呢?大家读了书都知道,应老师的书主要是在“讲故事“,是在讲述大河移民上访的具体过程。在对上访过程的展示中,应老师特别关注了政府各级以及那些上访农民里的不同群体这些层级以及群体是怎么互动的。
比如:上级政府如何以农民上访为契机来对下级机关进行审查和整顿?政府如何把农民分成“一小撮别有用心者—不明真相者—人民群众”?农民在上访中如何对政府进行切割——“中央是恩人,省里是亲人,地区有好人,县里多坏人,乡里尽敌人”?上访农民中,“上访精英”是如何动员“普通群众”的?“上访精英”和“普通群众”又有什么不同的行动策略?如此等等。
上面我们列举的都是应老师在《大河移民》一书中讨论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指涉的是政府和民众的关系,也就是说,政府是如何自上而下实现对整个国家各级直至基层民众的治理的?而基层民众又是如何与政府各级打交道的?这大体就是应老师的理论问题。也就是应老师《大河移民》一书的“面”。写这本书的读书报告一点要谈到这个“面”。
那《大河移民》一书有哪些点呢?上面在“比如”后面的那些问题,都是一些“点”。还有很多其他的“点”,大家自己读的时候,细细地想想。“点”,具体的说,就是作者处理的小问题。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这些许许多多的“点”一起构成了“面”。在《大河移民》中,通过对“比如”后面所列的那些小问题的讨论,应老师对实证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讨论才得以展开。
所以,综述类的读书报告“以点带面”就意味着你主要应该综述作者讨论的某一个小问题。但你在综述小问题之前、之后、以及之中都要关照、甚至直接讨论作者研究的整体性问题。
另外,在综述读书报告中,我认为可以适当地简单地说说自己对作者这些讨论的看法,比如说靠谱不靠谱?有趣没趣?是不是真知灼见?还是闭门造车?事实上,这也是很难避免的。因为在对作者讨论的综述中,你使用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不可避免地会带上你个人的好恶。
但是,首先,在“综述类”读书报告里,自己的观点只是辅助性的。关键是要说出自己对作者讨论问题的理解。
其次,确实如应老师所说,你们的很多看法不见得有道理。不同的老师在这一点上有不同的偏好。应老师认为你们读书最要紧的是去弄清楚作者是怎么想的,所以他强调不必评论。那你们给应老师写读书报告的时候,就要克制自己评论的欲望。而在我看来,你们自己肯思考会思考,也是值得鼓励的,所以哪怕是厥词,只要是你们自己思考的结果,我都认为是宝贵的。所以在给我的读书报告里,即使是作为课程作业的读书报告里,你们也可以评论。但是评论不要太多,具体地说,不能多于十分之一。:)
第二类读书报告比第一类综述性读书报告要求更多,但应老师会认为这类读书更容易写,而我认为要把这类读书报告写好更难。不仅要读懂要读的书,还要会想,而且要有其方面的知识积累。第二类读书报告我们暂且叫做“读后感类”读书报告吧。“读后感类”读书报告主要是希望你们说说你们在读了文章之后想到了什么。作者在书中的观点讨论只是“读后感”的基础或者说是由头。你自己的看法想法是第“读后感”的中心。一般来说,在写课程的读书报告时,写“读后感”是不合适的。因为课程的读书报告强调的是专业训练,要求你读懂专业书籍,你有感触、有想法是次要的。所以课程的读书报告应该写成第一类“综述类”读书报告或者后面我们要讨论的第三类“学术评论类”读书报告。“读后感”类读书报告适合写给自己和朋友看,放在博客日志上,而不是交给老师得学分。咱们春天的读书活动以及现在进行中的看电影活动,因为并不是课程作业,而是班主任布置的“思考人生”“放眼世界”的作业,所以我给大家的要求是希望大家多谈自己读了书以后,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当然,强调一下,大家必须是作为一个社会学系的学生来想。就跟我常说的,你说话、做事、想问题,都要能看得出你是一个社会学系的学生。【此外,下学期、下下学期、下下下学期,如果作为我们课堂作业的读书报告,就不要再写成“读后感”了。】
我们仍然拿应老师的《大河移民》来看。怎么写一个社会学系的学生的“读后感”呢?当然,还是要从应老师的某一个讨论出发,说说你想到了什么。比如说应老师说政府把上访农民分成“一小撮别有用心者—不明真相者—人民群众”,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到了这样的分类是多么熟悉啊。只要群众有不满了,政府就是这样的说法,比如瓮安。然后你可以具体说说瓮安事件的时候,政府是怎么说的。你还可以讨论这个“人民群众”面目好模糊啊?你也可以按照人们的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对人群进行区分,我们每天都在经历,而且不仅仅是政府在用。比如,我们在学校里有积极分子、落后分子、广大同学;我们在说房价问题的时候会说“邪恶的地产商”、“仗财欺人的炒房团”、“跟风炒房的群众”、“广大买不起房的群众”;甚至你看连上访的农民都在用这样的分类:“一定数量的贪官”、“数量不少的勤恳工作的好官”、“面目模糊的国家”。你还可以说,应老师讨论的哪一点跟我看过的那本书、那部电影一样啊或者好不一样啊。
抓住一点,放飞你的想象力,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学分析,就是一篇好的读后感。比如,09级的一位同学在做“学校里的社会化是进行的”这次作业的时候,讨论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这就很好啊。这就是读了教材里对学校作为社会化媒介的讨论写的读后感。
第三类读书报告是读书报告的最高境界,是真正的社会学学术读书报告。我们这次把它定名为“学术评论类”读书报告吧。这类读书报告要把你所读的书和相关的社会学学术传统以及理论源流联系起来。看看作者在这本书里怎么接续了之前的研究,作者又有什么样的一些创见,作者跟什么理论传统进行了怎样的对话。“学术评论”类的读书报告对你们目前来说,要求仍然太高了。我也仍然期待在你们大三或者大四的时候能写出这样的读书报告。其实我更期待的是:你们在大三大四的时候还愿意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读书和思考。
这里再次向大家推荐周雪光老师写的《芝加哥“热浪”的社会学启迪》。大家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链接出去的期刊网找到。这是周老师读了一本名为《热浪:芝加哥灾难的社会解剖》的书以后写的读书报告。虽然周老师管他写的东西叫“读后感”,但事实上周老师的这个东西是个标准的学术的“学术评论类”读书报告。是难得一见的佳作。周老师立足于组织社会学的研究传统、乃至整个社会学的研究传统,对《热浪》一书进行了评论。我也仍然认为,每个学社会学的人,不管你认为学社会学有没有意思、有没有意义,你都应该读一读周老师的这本篇读书报告。
我们也还可以拿应老师的《大河移民》来举例子。如果要写成“学术评论类”的读书报告可以怎么写呢?那就要从应老师的研究问题出发。我们在前面说了,应老师《大河移民》一书的实证问题是:为什么大河移民上访持续了二十多年?理论问题是:政府是如何自上而下实现对整个国家各级直至基层民众的治理的?而基层民众又是如何与政府各级打交道的?
要写成“学术评论类”读书报告,那就要看跟应老师的实证问题和理论问题相关的研究都有哪些类别?从实证问题看,应老师的研究涉及到了我国的农民、农村生活、农民中的“精英”、我国特殊的上访制度等等。从理论问题看,应老师的研究涉及到了现代国家的治理技术、或者更具体说是现代国家里的一类特殊类型——总体性国家——的治理技术;还涉及到了农民对国家的看法、也就是说农民眼中国家是什么样子的;把讨论范围再放大些,应老师的研究涉及了关于国家与民众关系的讨论。那么,你可以立足于跟应老师的研究有关的某一类研究来综述和评价应老师的研究,看看应老师的研究在这一类研究的学术传统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他从前面的学者哪里继承了什么?弥补了前面学者的哪些不足?应老师对这一学术传统有什么贡献?应老师的研究有哪些不足之处,这一研究领域又是怎么样或者可以怎么样克服应老师的不足继续推进?
比如,你可以从我国社会学界的农村研究出发,看看应老师描绘的农民跟其他学者——比如费孝通先生、林耀华先生描述的农民有些什么不一样?跟这些不一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农民变了吗?如果是农民变了,那农民怎么就变了呢?如果农民变了并不是最重要的,是其它原因使费老笔下的农民跟应老师笔下的农民不一样?那这个其它原因是什么呢?是应老师的研究方法吗?还是应老师的理论视角?接下来,你应该讨论下,应老师对农民的讨论中,还有什么不足。比如,你觉得应老师的那些农民基本上是“无性别的”,应老师不说这个那个上访精英谁是男的谁是女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以后的研究是不是可以讨论下女性在村庄事件中的位置呢?等等。【哈,我随便举的例子啊。肯定有考虑不周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好了,读书报告的三类都说完了。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讨论。
最后,再简单说下引用的问题。直接引用他人的原话,请用引号引起来,加注或者在直接引用处用括号标注。间接引用,就是说你用自己的话把别人的观点复述了一遍,不用加引号,但要加注或用括号标注。
还是那句话:不要挑战老师的智力,不要伤害老师的感情。
最后的最后,我跟你们说过的,“教育是一项失败的事业”。所以你们不必担心你们会使我失望。哈哈,我一直在感受失败,而且很enjoy这种失败,而且也会鼓励自己继续践行这种失败。哈哈哈。等着看你们的选择,写或者不写,写成这样或者那样。
第三篇:读书有感怎么写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颇有感触。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包容父母,因为在父母眼里,我们真的永远都只是孩子,都只是他们最爱的、最心疼的那个孩子。无论我们长到多大,他们都会担心我们受到上海,担心我们遭到欺骗。这就是父母。因为这份永远都不会背叛的关心与爱护,他们变得特别琐碎,哪怕在外人眼里是多么雷厉风行的人,到了自己子女面前,也只是一个啰嗦的爸爸或妈妈。因为这份永远相随的爱,为什么不包容父母的“不是”呢?更何况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的方式恰恰总是不是我们喜欢的哪一种。可是当我们与父母顶嘴时,是否想过,有一天,但他们再也没有力气去犯下我们眼里的这些“不是”时,我们也许会非常怀念,怀念身边那个曾经用全部的心、不求任何回报的爱我们的人呢?年轻的时候,请多包容一点父母的“不是”吧,因为有一天,他们会随着这些“不是”而离我们远去,多一份父母之女间的包容,拥有的往往是超越爱情、友情的财富。
看完后我感到很惭愧。想起以前父母为我做的一切,和我对他们的不好的态度。才发现这麽简单的道理,我却发现的这麽晚。以后一定不要在父母唠叨的时候急于打断他们,多沟通,可能摩擦就会少很多„„
第四篇:读书报告怎么写
读书报告怎么写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具体注意事项:
一.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读后感的方式却是种种式式,没有任何规范。可以写成很抒情的散文,很尖锐的评论,很精辟的分析,很周详的比较……要看书的性质,也要看你感想的性质。
二.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读书,应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若是自己的书,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1.作者的传记;
2.作者其他作品;
3.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4.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如巴金的《回想录》与杨绛的《干校十记》、严家其的《文革十年史》等)。
如果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褒与贬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褒与贬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画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批评比赞扬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这篇读书报告会更容易受到欣赏。
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常用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因此赞扬不容易,批评难,又赞扬又批评也不简单。
五、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不要引用太多
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人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读书心得报告的写作过程、类型与格式
一、步骤
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写版本阅读:为了比较准确理解原著精髓,需要阅读“全本”;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摘记原文:根据论题,摘录原著中的相关内容,制成摘记卡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可参见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1、老师指定;
2、学生自定;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定。(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确立论题:每人根据阅读感受,自由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确立一个论题;选择的角度要小,挖掘要深。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务必注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内容 基本内容:
(1)作者简介、内容概要;
(2)本书在表达(如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处理等方面的特别之处;(3)书中叫人深刻难忘的部分;(4)作者在书中传递的讯息;(5)个人最喜爱的部分;
(6)对本书的评价和观感(如是否值得向其它读者推介);
(7)读后感:①书中情节引起的联想 ②书中内容引起的疑问 ③(3)本书令你有何提醒、启发及反思④本书引起的思想上的转变⑤本书令你引发的期望(8)从本书有何收获;
(9)引用本书或其它书籍的内容,或日常用语。重点内容:
(1)引言:关于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的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于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5)语言的流畅、观点与论述的一致。(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版次、页数等,分项填写于题目下方。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澀的成長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國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爾雅出版社
四、頁數:141
五、內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給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題,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愛」,阐释愛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愛的曲解以及贏得真愛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誤解青春的特質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勞,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虛气質,进而体認出一个人的價值,在於他对人類社会的实际貢獻。
第三篇「火鳳凰」,係以火鳳凰的行徑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領子、袖子最易磨損」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認領導人物,註定要比別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簡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領略孤独的況味,以及学習多單独思考問題。
第六篇「怨尤」,說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務实,切忌好高蜻h。
第七篇「蠱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質与優良傳統,进而培養有为光明遠景獻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年長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們由陰暗的角落里走进陽光,享受現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說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簡化中,才能使心靈蘇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類的母親」,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須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現在有成就而將來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導師。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過苦,現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過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遠,有智慧。他在備嘗生長的痛苦,又把痛苦轉化为喜悅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價值大的书。他費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紛紛用悲观來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備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貴。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長途之后,佇足回頭,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樣,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獻,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絡相通,渾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沒有哲学和沒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決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設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減少許多不必要的忙碌。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討了人生潛藏於內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給理想的中國青年摹出風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東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響斯应。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另外,除了封面要写校名、自拟的题目、专业、学号、姓名、读书时间之外,正文第一行要居中写上自拟的题目,且字数不超过20,允许有副标题。
第五篇:读书计划怎么写
读书计划怎么写
书是风帆,可以把我们推向浩瀚的大海,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苍茫的宇宙;书是时代的波涛中航进的思想之船,使我们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历史前进的脚步声;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教我们辨别真与假、善与恶,分清爱与恨、美与丑;书是我们的忠实伴侣,苦恼时,书能给我们安慰;迷惘时,书能给我们信念;消沉时,书能给我们乐趣。为了提高个人素质,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拟订读书计划如下:
一、读书目的1、树立“以书为友”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习与工作的恰当结合,努力提高与时倶进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个人教育素质。通过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使胸襟变得宽广.2、通过读书让自己能学会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提高生命质量。逐渐学会转型,适应现在的生活。让学习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3、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意志力,改善自己情绪,消除消沉、焦虑和压抑情绪,促进身心健康,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阅读有益的书刊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提高自己的科学和人文素养.4、通过读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师职业观,建立新型师生管理,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和内在修养,提高自己运用科学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洞察力.5、通过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师。
二、计划阅读书目
1、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诗经》、《孟子》、《古文观止》及四大名著等;
2、中外现、当代文学部分:《平凡的世界》、《骆驼祥子》、《鲁迅文集》、《百年孤独》等;
3.专业书籍:《教育大境界》、《魏书生的民主教育》、《新课程教师必读——经典案例》、《“五课”活动与教师专业成长》、《心灵启示录》、《班主任专业成长》|、《实践新课程》
4、中外古典名著: 孔子的《论语》、曹雪芹的《红楼梦》等。
5、最新党中央的相关文件和精神。
6、励志哲思书:《学习改变命运》、余秋雨的《人生哲言》等。
7、国内外的期刊杂志:《读者》、《青年文摘》等。
三、计划与安排
1、每周阅读一小时,每月听一次讲座,写一篇读书心得;
2、在保证完成每日计划的同时,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培养安静、平和的心态,阅读内容可涵盖政治、科技、文学等各方面;
3、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以了解最新社会动态.4、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
5、合理利用互联网、电视等资源进行学习,及时了解各方面知识,努力实现“一专多能”。
四、读书选择
1、读书选择。积极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1)《教育新理念》、(2)《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2、避免形式主义,走过程,紧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以“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管理。将阅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提高学习成效;将专业阅读和多元化阅读统一起来,注重提高综合素养。
3、经常积极主动参与以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课题研讨会等交流研讨活动,让各种思想在相互碰撞中擦出火花,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感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豪情壮志,领略浩瀚书林中的亮丽风景.4、促进深刻反思。坚持撰写教育随笔、读书笔记、案例反思等。及时消化,及时反思,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实践智慧,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发展。
五、个人阅读的措施
1、定期定量阅读上述的书籍,并及时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读书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与体会。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可在午后懒懒的阳光下,沐浴着轻风,沏上一壶清茶,躺在摇椅上,一页页地翻着,慢慢地浏览,渴了呷上一口茶,让淡淡的茶香萦绕心头;或在淅淅沥沥的雨夜,背靠着软软的枕,开一盏桔黄的灯,听着雨打树叶沙沙的声
响,埋在书中的故事里,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忘却喧嚣浮躁的尘世,忘却世俗的纷争。每天阅读如《萤窗小语》、《心灵鸡汤》等优美短文,舒畅心情的同时荡涤心灵,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升华人生的境界。
2、记好笔记,写好随笔。卢梭说:“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只有在思考中的阅读,才能跳出书籍,而获得更多。因此,在“勤读、勤做、勤思、勤写”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实践,使自己不断成长。相信通过努力,书中的阳光会照亮我的心灵,指引我前进的道路。反思与读书同步进行。联系自身,实际,才能全面的,客观的,更大化的汲取到书中的精华。
3、读一些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书籍。了解专业前沿信息,既拓宽知识面,又巩固专业技能。读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和学生需求这个中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及时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真正做到“读”有所悟,“悟”有所用,“用”有所得。
4、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了解、把握教育教学的信息和动态。抓住培训、听课、博客等机会,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大的发展和成功。多学习他人经验,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目标。
5、坚持读书与反思相结合,带着问题读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潜心写好读书心得。坚持读书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充分理解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除了阅读书本之外,每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下载“百家讲坛”等节目观看,聆听名家对一些书籍的独特见解。多观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百家讲坛所邀请的讲师无疑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知识精英,有幸聆听他们的治学心得是人生大幸,各位讲师把自己毕生治学心得浓缩在40分钟的时间里。聆听大师的讲课,不但是人生大幸,也是大享受。
6、课余背诵唐诗宋词。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医药、民俗等各个领域,是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熟记唐诗宋词,是对中华古典文化最好的传承方式之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更是千年不破的真理,让现代文化的浮躁气息在诗词中慢慢升华,让生活在读书中日渐丰盈滋润。
7、每学期精读一本书。本学期,我要再度阅读中华传世名著《红楼梦》。细细感受宝玉的多情、浪漫,黛玉的多愁善感,王熙凤的精明强干,袭人的善解人意……《红楼梦》一书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光辉典籍,还是一部启迪人们心智的心理学的研究材料。她告诉人们很多道理:茫茫人海,知音难求。生活中酸甜苦辣重复往返,我们应以平常的心地去化解人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要想一步登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宽厚待人,慈爱行善,不因斤斤计较而分心,不因默默无闻而劳心,不因地位高低而费心,也不因成败得失而伤心。而
处于现代繁华都市中的我们,往往容易被灯红酒绿迷醉了眼,正如作者开篇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书籍是我们采掘不尽的富矿,是我们总结经验教训的结晶,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是人们最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人生奋斗的航灯,是文化传承的通道。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尽力执行上述计划,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努力做到读书明理,从而提高自身素养。认真读书,快乐读书,终身读书,使读书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并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