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纪念荷西
纪念荷西
三毛是一路读来的作家,她长居我的心间。不时翻翻她的作品,每读一遍便会更加熟习,亦会多新的感受。也许有时会没了新鲜感,但是那份老朋友般的感受已然形成,便愈加割舍不下。?
一直伴着三毛活灵活现展现在书中的便数那西班牙老公荷西了。读三毛全集的前几册,竟甚至喜欢这大胡子男孩多于三毛——这样一个艺术化而又能居家的男人,一个对三毛痴心一片的男人,一个为了理想付出一切的男人。不叫苦和累,默默为自己的家奉献,即使连续加班也坚持不用三毛父亲汇过来的钱……三毛让我嫉妒,荷西让我感动。?
但是这样的荷西,终究是走了。在潜水中,荷西意外丧生。三毛成了另一个“未亡人”,她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而荷西,这个一生热爱大海的人,终于将他的生命献给大海。?
荷西葬在从前他与三毛常来散步的墓园,那是一处高岗,坐在那里可以看见荷西从前工作的地方,看见古老的小镇,蓝色的大海。
荷西走得匆忙,他刚刚三十岁,甚至说生活经验还不甚丰富,一切的一切还没有体验。三毛在她的文章里面一遍又一遍自豪地宣称“荷西苦恋我六年”,但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三毛亦苦恋荷西六年。如此来之不易的爱情,他们甚至还没有多少时间彼此磨合,便被生死两隔。?
命运如此不公。?
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面,收录的一篇叫《一个男孩子的爱情》。她与荷西的相遇,相识,相知,直到相恋,都展现在这里。最令我感到悲伤的是末尾编者楷体字打出来的在括弧里的一句话。?
“说到这里,三毛的声音哽咽,她在台上站了很久,再说不出一句话,演讲中断……”? 或许语言在生活面前是苍白的,或许语言在所有时候都没有色彩。三毛与荷西的点点滴滴,一篇文章,一本书,甚至一个系列亦讲不完。三毛是个绮丽的女子,她的思想,思维,人生观,价值观,都异常出众。幸而遇到荷西,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配得上她的男孩。从《背影》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我读到的三毛不再如初期,她的叙述似乎不再张扬,转为内敛。?
我想这多半是荷西的死造成的。?
古今中外,知心挚友不多。而如三毛与荷西般既是挚友又是夫妻的,便又更少。有人说三毛自杀正是因为她的不洒脱。我看不然。荷西离开之初,在三毛哀而不伤的笔调里,我仍然读到三毛对人生的坚定态度。或许三毛之死的原因,只有她自己知道,别人去怎么评价和谈论,也都只是别人之菲薄,三毛依然华丽。?而三毛的书,三毛的文章,亦成为经典。在只字片语中,朦胧着有个男孩叫荷西,依然冲我们微笑。
第二篇:三毛与荷西的经典语录
三毛与荷西的经典语录
1、荷西:Echo,你等我六年,我有四年大学要念,还有两年兵役要服,六年一过,我就娶你。
2、荷西:我的愿望是拥有一栋小小的公寓。我外出赚钱,Echo在家煮饭给我吃,这是我人生最快乐的事。
3、三毛:我们都还年轻,你也才高三,怎么就想结婚了呢?
荷西:我是碰到你之后才想结婚的。
4、荷西:你是不是一定要嫁个有钱人。
三毛:如果我不爱他,他是百万富翁我也不嫁,如果我爱他,他是千万富翁我也嫁。
荷西:说来说去你还是要嫁有钱人。
三毛:也有例外的时候。
荷西:如果跟我呢?
三毛:那只要吃得饱的钱。
荷西思索了一下:你吃得多吗?
三毛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5、荷西:我们结婚吧。
三毛:我的心已经碎了。
荷西:心碎了可以用胶水粘起来。
6、荷西:我知道你性情不好,心地却是很好的,吵架打架都可能发生,不过我们还是要结婚。
7、荷西:我想得很清楚,要留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
就这句话,三毛看了十遍,然后去散了个步,回来就决定嫁给大胡子荷西。
8、三毛:如果有来生,你愿意再娶我吗?
荷西:不,我不要。如果有来生,我要活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三毛打荷西。
荷西:你也是这么想的,不是吗?
三毛看看荷西:还真是这么想的。
既然下辈子不能在一起了,好好珍惜这辈子吧!
9、三毛:即使是岸上的机器坏了一个螺丝钉,只修两小时,荷西也不肯在工地等,不怕麻烦的脱掉潜水衣就往家里跑,家里的妻子不在,他便大街小巷地去找,一家一家店铺问过去:看见Echo了没有?看见Echo了没有?
10、三毛: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答应我,重新娶个女人。
第三篇:《专题:荷》教案
专题: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关知识;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习咏荷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指导学生创作以“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教学难点:
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屏幕)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打一植物)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荷的内容。(屏幕)课题:专题《荷》
二、说荷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出示的谜语,并结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口头描述荷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荷花的了解。(提示:可从荷花的别名、组成部分、种类、成语诗文等角度入手)明确:
(1)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花卉。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2)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3)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以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4)荷花和佛教的关系: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走进寺庙,随处可见莲花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向人间抛撒莲花(如天女)。
三、咏荷
荷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并赞美的对象,许多人文墨客都为之挥毫泼墨。你知道哪些诗词? 明确:
①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② 更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③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宋•周邦彦)④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宋•李清照)⑤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⑦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静乱世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夏韦太守良宰》)⑧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垂泪。(白居易《长恨歌》)
看来同学们积累的有关荷的诗句也不少,做过预习的同学会发现,我们的课本中也有“黄金屋”吧?下面请同学翻开课本到P213,看看课本上的五首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首,朗读,并说你喜欢的一句话,并说说为什么说喜欢它(3-5人)
刚刚几位同学引领我们在诗的国度里遨游了一番,让我们受益匪浅,其实,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除诗词外,一些文质兼佳的文章也为后人所传颂。下面再看看课本P216的《爱莲说》,朗读,并说说你最喜欢的哪句?
小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是从哪个方面的赞美的呢?(提示:精神、品质两个方面考虑)
我们看到,这么普通的一种植物,却被周敦颐等一批古代文人赋予了那么高尚的品格,而现当代的文人们也纷纷吟咏它。再来看一段写荷叶的文字:朱自清《荷塘月色》(节选),请同学们来赏析: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爱莲说》中,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荷塘月色》中,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示了荷花的美丽。无独有偶,叶圣陶先生的《荷花》中,也向我们展示了荷花的另一方面美,请同学们一起来分享: 《荷花》(节选)叶圣陶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四、写荷
通过刚刚的交流,我们已感受了荷花那清新淡雅,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2 纯洁。我想,此刻,同学们的心中肯定涌出了许多对荷花的难以抑制,不得不流于笔端的情感。好,下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来对你一节课中所了解到的荷花做了一下描绘,形式为:
我喜欢荷花,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外形,一是从内涵即精神,也可以自拟角度。)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说荷、咏荷、写荷、画荷,荷的种种美态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高洁姿态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庸俗世风的鄙弃,今天我们虽然已经不生活在那一个时代,但我希望同学们不仅拥有荷一般美丽的外表,更拥有一颗洁净无暇、圣洁的心!
教学后记:
另附:叶圣陶 《荷花》
荷花 叶圣陶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第四篇:荷抒情散文
一个晴朗的周日拂晓,我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迎着夏日里少有的清凉,漫无目的的骑行在高楼林立的城市街道上。沿着中山路一路南行,像是在神灵的指引下,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坐落在云龙湖东南岸那处名曰“荷蒲薰风”的地方。
或许是很久未到此处的原因,乍一来便被眼前清灵秀美的百亩荷塘吸引住了。远远望去,是一条碧油油的带子紧紧地贴在云龙湖南岸,到了近处才看清那是开着红白两种颜色掩映在桃树垂柳下的绿荷。靠近湖岸的多是白色,离湖心近得多为红色,亭亭玉立、错落有致。听人说这片荷塘面积近500亩,生长着约80多个品种的荷花。
清晨,阳光穿过薄薄的雾气,映照着这片百亩荷塘,远处的云龙山渐渐显露出它本来的面目,粼粼的湖水在阳光下也越发浮现了生机。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之下,绿油油、碧灿灿的百亩荷塘显得分外惹眼。红的、白的、打着骨朵的、结着莲蓬的,似约好一般纷纷向游人昭示着自己挺拔的身姿。透过依稀的倒影,朵朵嫣红、粉白的荷花就像开在水中,笔直的枝干举起一把青翠的“大伞”,一副“面临湖水,背倚青山,此处有我,悠悠然然”的作派。真应了那句古诗“荷阴连荷翠,莲影对分红”。
忽得一阵风吹来,眼前的这幅静溢清灵的画面被打破。伴着风的节奏,响起沙沙的音律,一波曲折的碧痕,此起彼伏,遥相呼应,与岸上婆娑的垂柳共舞。脉脉的清香随风扑在脸上,湛蓝的天空深邃而悠远,几朵闲云悠悠的飘来飘去,远山、近水、高塔、绿荷渐渐地被大自然融为一体。此时用心倾听湖水与荷的交谈,细细品味这一美妙的感觉,此时此景倒也在“夜上初阳乾宿柳,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拥有了那份独特的韵味。
倘佯在这诗画般的境界里,留恋着满池盛开的荷花,感觉真美。其实,未开时又何尝不美呢?在“荷尽已无擎雨盖”的秋天,依然可以回忆自己曾有过的一季辉煌,冬天虽无荷花,但它却让我们存有一颗期待的心,期待着春天把这个美丽延续下去,期待着那满池荡漾着的碧绿的微笑。
一切都是那么的美,真好。
第五篇:专题荷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荷的知识,欣赏荷花的美。
2、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大古诗词的积累量。
3、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丰富学生对“荷”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荷的文学作品的赏析和探究,提高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了解荷文化。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荷的高洁品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1、感受荷文化的内涵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意识。
2、训练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形成的情感价值观在语言表达中得到体现。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合作法 预习作业(附学案):
1、以书上材料为本,理解咏荷诗文的涵义。
2、布置学生搜集、筛选关于荷的各种材料,组内可资源共享。教学过程
一、展示美图,导入专题
同学们,老师的讲台上盛开的是什么花?她美不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专题,进入荷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畅所欲言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关于荷的各种材料,下面我们就来简要谈谈你对荷的了解。
三、赏荷咏荷,赛诗接龙
1、散文名家的心目中荷?
2、荷真是美,美的让人忍不住想去赞颂她吟咏她。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为之挥毫泼墨,浅唱高歌,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文.接下来我们以“诵诗会”的形式,将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积累的咏荷诗文最多,可以赢得老师的莲花。
四、议荷写荷,升华情感
1、看来荷花从来就是人们赞美并吟咏的对象。与春草秋月,梅兰竹菊一样,人们不仅爱荷的美丽外形,更在荷的身上注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那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从咏荷的诗文中谈谈荷都被人们赋予了哪些丰富的精神内涵吗?
2、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你对荷也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这种从形到神写作手法,自拟角度,写一段以荷喻理或咏荷抒情的诗文。
提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形,一是从神。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配上图片或自画荷花图。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说荷、咏荷、议荷、写荷,从形到神,荷的种种美态美质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通过学习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够积累一些优美的诗文佳句,更能够拥有如荷一般的高洁品行。出一期关于荷的手抄报,内设“荷之美”、“荷之形”、“荷之史”、“荷之韵”、“荷之文”及“原创天地”等板块,可将课堂没能充分交流的材料整理进去。(附一):板书设计 专题:荷 形 神
(附二):教后反思:(附三): 《专题:荷》学案
一、学习要点
1、熟读背诵专题中的五首诗,理解诗的意思及内涵。
2、对照注释理解《爱莲说》的意思及作者表达的思想。
3、收集关于专题荷的各种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
二、重难点分析
1、对咏荷诗的内涵的把握
2、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理解。
3、对各种荷材料的分析整理及对荷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学习思路
先课内后课外,对荷的了解认识从形到神。
四、学法指导 课内学习以自学为主,配合参考书和课文注解掌握诗词和文言文意思,对现代文可从总体上把握,也可将几篇现代文比较阅读,有难度的地方可小组内交流解决;课外材料搜集分工由小组长安排,组内可有负责材料搜集,分类,整理,总结,归纳的具体分工。
五、学习资源
(一)诗歌简析
《采莲曲》这首诗写的是采莲少女,但诗中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莲叶》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赠荷花》作者说,一般人总是重视花,不重视叶。花栽在金盆里,叶子却让它落地成为尘土。但荷花的红花绿叶,却配合得很好,它们长期互相照映,一直到绿叶减少,红花谢落,使人觉得很愁怅的时候。这样就写出了荷花荷叶的共同命运,而且写得很有感情 《白莲》这诗是咏白莲的,全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出新意;然而它并没有粘滞于色彩的描写,更没有着意于形状的刻画,而是写出了花的精神。特别后两句,诗人从不即不离的空际着笔,把花写得若隐若现,栩栩如生。花,简直融化在诗的意境里;花,简直人格化,个性化了。
《莲》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二)赏析《爱莲说》
1、第一段,描述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说明独爱莲的原因。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文章从泛论入手,用“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统领全篇,以下便分说人们对花的各种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
这一句先举出菊花,从正面衬托下面要写的莲花;并举出陶渊明来衬托自己。“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这一句再举出牡丹,从反面衬托下面要写的莲花;并举出“世人”,一面和上文的“独”字对照,一面来衬托自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技。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句话里包括七个短语,细致传神地描绘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实际上是借莲喻己,托莲言志。
2、第二段,对菊花、牡丹、莲花作出评论,表明爱憎。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这三个排比句直承上文,依次点明菊花、牡丹、莲花的比喻意义,褒贬分明。“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这三句转入议论,点明题旨。
3、总结
这篇短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三)现代文赏析 《芙蕖》是从莲的各个部位的用处来写可人。指出:可观 可口 可鼻 可裹物。《荷塘月色》写月色中的荷,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展示荷花的美丽。《荷花飘香北海夜》写的是月夜下荷的形态。
《爱藕说》是从藕的角度来写。《我爱莲有实》是从莲子的角度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