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对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上报印发)

时间:2019-05-13 22:0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八期)对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上报印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八期)对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上报印发)》。

第一篇:(第八期)对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上报印发)

(第八期)

中共丘北县委办公室2010年6月9日

对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丘北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也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大县,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工作,对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丘北都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由于遭遇百年一遇的持续干旱,上半年全县外出务工农民明显增加,在输出规模扩大的同时,也显露出了组织程度不高、素质偏低、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等一些问题,为推进全县“打工经济”健康发展,县委政研室组织劳动保障、扶贫等部门就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现状。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全县共有农村劳动力约24万人,且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0.8万人,种养业承载的劳动力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约11万人,富余劳动力13万人。随着人口的增长,以及在全县工业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期内,丘北县 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还将会越来越突出。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旱情,为把灾区农民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丘北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党委、政府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各项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抗旱保民生的一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把发展劳务经济的重点放在技能培训、订单输出和就业服务上,主动与省内外用工企业加强合作。1-5月,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21771人,比去年同期11379人增长191﹪,实现劳务收入1.4亿元。从外出劳动力就业去向来看:广东、福建、深圳等省外就业16112人,占74﹪,省内4228人,占19.4﹪,县内1431人,占6.6﹪。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面对旱情,针对农村存在的“家门难离、穷家难舍、小富即安”等陈旧观念和传统心理。一是及时组织抗旱下乡工作队深入各村寨广泛宣传省、州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的“种植业损失劳务补”等各项抗旱措施。鼓励因旱灾无法从事生产的农民外出就业,以减轻因干旱造成的损失;二是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的作用,采取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进行宣传动员;三是充分发挥村级各套基层组织作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发动;四是利用返乡农民工进行宣传,用事实说话,让更多的村民看到外出务工给农村家庭带来的实惠。通过做好农村劳务输出宣传工作,激发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热情。今年以来,共发放招工信息9000余份,农民工外出知识宣传手册1万余册。

(二)抓好转移前培训,提高转移后稳定率。根据目前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压力加大,企业对员工技能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实际,丘北县切实从抓好培训提高转移人员素质上下功夫,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如,通过

加强与江苏、无锡、江阴等输入地用工企业职业教育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整合县内、县外两种培训资源,实行两地联合办学。在培训过程中,择录一部分各方面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到输入地职业技术学院(校)进行学习培训,既有效弥补了县内实训设备的不足,又提高了输出人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输出人员就业稳定率得到提高,突破农民工跨地区转移的素质屏障。通过狠抓培训,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和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初步达到了“输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输出一批、成功一批、见效一批”的目标。今年以来,共举办电器维修、宾馆酒店服务、美容美发、外出务工维权知识等培训30余期5399人,培训后转移5399人,转移就业率100%。

(三)强化转移服务工作,确保农民工有序流动。一是在县劳动就业局设立了专门的农民工转移服务窗口,对剩余劳动力的流量和流向进行预测、规划和引导,免费向农民提供就业政策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集中组织受灾农民外出务工;二是与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外的劳务公司开展劳务输出合作,通过中介机构、在外有影响力的丘北人设点组织农民工有序流动;三是开辟农民转移就业“绿色通道”。从公安、民政、计生等部门抽调专人为外出农民工办理相关证件,提供快捷服务,避免因证件不全而延误外出。同时,交通部门增加客运车辆,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优质的客运服务,确保不让一名旱灾外出务工人员滞留车站,做到快组织、快输出。

(四)强化转移后续管理。为使外出务工人员“留得住,能赚钱”,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丘北县积极做好后续管理工作。一是从组织输出的劳务人员中选出代表作为后续管理人员;二是加强同输出人员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避免输出后随意返乡;三是加强与用工单位联系,出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四是督促用工单位对劳务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劳动技能;五是与当地

职业中介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协助做好务工人员的稳定和劳资纠纷的调处工作。今年以来,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对125个用人单位开展清欠专项行动,共清欠农民工工资460844元,涉及11个工程项目157人。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劳动力素质偏低。目前,多数用工单位希望使用具有一定技能、个人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而农村劳动力多数没有一技之长,且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今年输出人员中高中及以上文化2242人,仅占总数的10.3%;初中及以下文化19529人,占总数的89.7%。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少,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程度难以适应用工单位的需求。造成一方面是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招不到,另一方面是农村劳动力就业难,而农民工只能在一些脏、累、苦、险行业中补缺或难以找到工作。

(二)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劳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发布覆盖面窄,时效性差,劳动力市场在乡镇、村级网络尚不健全;二是劳务输出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据调查,丘北县今年外出务工人员中,20%是通过亲属介绍,50%是自发,25%是由社会中介组织转移,只有5%是政府部门组织输出。

(三)培训经费不足。由于工作经费不足等原因,目前,丘北县农村劳动力培训机构的师资不强、设施不全,多数培训没有达到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培训时间,造成有些学员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掌握不牢,不能实现稳定就业,达不到农村劳动力培训所期望的要求。

(四)务工收入普遍偏低。外出务工人员普遍存在技能缺失、素质不高,加之外出距离远,务工成本较高,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民外出务工积极性不高。据调查,外出从业人员中,最

高月工资为6000元,最低月工资仅为500元,人均月工资仅达800元左右。

(五)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个人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据调查,仅有30%左右务工人员签定了劳动合同,只有20%的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在跟踪管理、服务以及维护外出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有待加强。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一是在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加大实用技术培训;二是进一步完善回乡创业人员的鼓励政策,对回乡创业业主给予适度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奖励,对有就业愿望、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进行重点培训、分层培训和定向培训,使其掌握几门专业技能,熟悉务工经商的政策法规;三是增加培训经费,让更多的农民工得到培训机会,满足用工单位产业结构升级的技能需求;四是引导广大农民树立人力资源观念、增强自我开发意识。

(二)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管理。一是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门管理机构,避免多头管理、职能重叠,形不成合力;二是鼓励和支持民间职业中介的发展,加强对乡(镇)、村委会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劳动力转移信息畅通,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成功率和稳定性,同时降低用工成本;三是建立综合治理机制,加大专项检查工作力度,把清欠农民工工资摆在重要位置来解决,帮助农民工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当前丘北县农村劳动力多数转移到沿海地区,而本地区就业较少,因此应加快发展民营企业,特别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着重发展旅游、商业、运输、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狠抓民营企业管理人员业务培训,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加快企业改制步伐,多方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鼓励能人回乡投资,促进民营企业向小城镇适度集中,发展民营工业小区,发挥生产要素的规模聚集效益;二是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带动农村建筑、运输等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和转移空间。同时向农村传播城市文化、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以中心城区为主,加快双龙营、八道哨、天星等中心集镇建设,增强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进一步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

(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一是尽快建立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工各项社会保险全覆盖,切实解决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所补、长远生计有保障;二是加大外出务工补贴力度。由政府出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适当补助,降低打工成本,提高比较效益和务工积极性,提升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

报:州委办《决策参考》 发送:县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王丽波副主任、白光

福副县长、尹绍云副主席,政府办、劳动保障局、办存。供稿:劳动保障局编稿:李正和审签:赵鹏程

(共印27份)

第二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笔者通过多种形式对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就业进行了初步思考。

一、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应城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围绕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职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四大平台”建设,通过制定各种扶持和保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就业、有序转移、保障权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格局。截止2011年6月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7.4万人(男劳动力16-60岁,女劳动力16-50岁),已有18.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5%)转向第二、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二产业有11.8万人、第三产业有6.7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3.0%和24.5%,尚有8.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3%)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从总体情况来看,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有以下四个特点:

1.转移渠道多元化

据统计,现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中50.2%的人员在外资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工作,12.5%的人员从事建筑业,8.4%的人员从事商业批发零售,4.1%的人员从事交通运输业,16.6%的人员从事社会服务业,8.2%的人员从事其他行业。

2.就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通过对20家企业近2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的调查统计,目前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差距较大。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2%,高中(包括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占28.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7.1%;从专业技能水平看,中级职业资格以上占8%,初级职业资格占31%。

3.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外地

应城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区域大部分集中在外地,市内仅占20.9%,市外孝感市内占8.3%,孝感市外湖北省内占16.6%,省外占54.2%。

4.市内就业季节性强、兼职式就业所占比例较大

“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的农民工,其就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亦工亦农、亦城亦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农业生产季节为周期,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另一种是务工同时利用休息日务农。市内就业的农民工中27.4%属于季节性或临时性就业,68.2%属兼职式就业。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1.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造成就业的低层次化

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全市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78.4%,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仅占21.6%。这些不仅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转移层次的提高。目前务工农民绝大多数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工资收入少的低层次工种。然而近年来,各类企业对具备一定技能水平和专业职称的劳动者需求有较大幅度提高,低素质劳动力就业的难度增大。

2.培训基地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影响培训的实际效果

目前,市人力资源、教育、农业等部门的培训基地多达24家,其中17家是依托镇(办事处)成人学校建立的。培训基地普遍存在规模偏小、设施陈旧、经费不足、师资力量缺乏、培训专业单

一、培训方式落后等问题,难以满足农村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专业和企业对技工的技能的需求。各个培训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不够,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有的培训基地对社会岗位需求动向把握不准,劳动力受训后难以找到工作,影响培训效果。农村劳动力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参加集中脱产培训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培训组织工作难度较大。

3.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大部分是靠亲戚朋友介绍的,由政府组织的较少,缺乏有序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体系建设也较滞后,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小、档次低,功能不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工的需求;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运作不够规范,存在乱收费、不办证的现象。劳务信息的搜集发布覆盖面窄、手段落后、时效性差,导致不少农民盲目流动,走了很多弯路。

4.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较大

调查统计,51.6%的农民工已更换两个以上的企业,在同一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只占37.4%。稳定性差、流动性大是困扰用工单位的一大难题。

5.维护农民工权益的监管力度不够,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当前,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事件主要包括:企业强制加班加点超时劳动、拖欠克扣工资、参保率低、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和卫生条件差、安全保障缺乏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也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据调查,在去年应城市劳动监察部门受理的133件投诉举报案件中,拖欠克扣工资的约占8%,不缴保险的约占70%,超时劳动的约占12%,其他(包括不签合同、扣档案、扣押金等)约占10%。个体私营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项保险平均投保率仅有13.6%。劳动监察部门由于人员少、工作量大,导致其对部分企业损害农民工利益的行为,不能及时发现并查处。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对策与措施

1.加快发展区域经济,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渠道和空间

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应大力支持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是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特别是对外贸出口、针织、服装、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及时进行重点帮扶。政府在财税金融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信贷、担保金融政策上有新突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并促其做大做强。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务工经商创造机会。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在现有重点建制镇的基础上,搞好总体规划,完善基础功能。研究制定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和社会投资建设小城镇的政策。把发展小城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第三产业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小城镇吸纳就业的聚集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效益。三是围绕资源和产业优势,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有很大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生产上。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拓展农业就业空间,仍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为此,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立足本地资源特点和产业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把优化农产品品质、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作为战略调整重点,努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使有限的土地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2.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增强劳动者的竞争能力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关键在于加强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以培训促就业。一是加强政府扶持,统筹规划指导。市、镇财政在加大就业技能培训支持力度的同时,还要增加培训补贴,配齐培训设施,设立重点培训基地,集中资金和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档次与标准,满足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将其纳入政府就业计划的总体目标。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多方配合协作。政府要整合有关部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培训机构的优势,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等各类网络媒体的作用,扩大培训覆盖面。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逐步建立起政府、企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培训机制。三是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实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转移能力为目标,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科学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增强培训项目与内容的适应性、实用性和前瞻性,大力发展“订单式”、“定向性”培训,做到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四是依托政策保障,推动企业培训。加强对企业“谁用人、谁培训”的法律、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促使企业对职工进行培训。依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中关于企业负有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的法律义务、职工的培训经费按一定比例提取、税前列支等有关规定,充分调动企业对农民工开展培训的积极性。

3.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

促进农村劳动力健康有序转移,是一项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发展。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涉及人力资源、农业、教育、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把各自的职责和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切实改变“多头管、无人管”的局面。建议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来加强对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和考核等综合管理工作。各镇(办事处)应配齐配强人员,认真做好职业培训、就业咨询、求职登记、信息查询和推荐就业等工作;各村(社区)设立劳务信息员,落实工作经费和工资补贴,形成上下贯通的劳动力管理服务体系。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市、镇(办事处)两级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为所有劳动者

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同时,大力培育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创办集职业技能培训、信息搜集、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为一体的劳务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现有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依法整顿或取缔不合法的中介组织。三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通过整合劳动信息服务网络,实现市、镇(办事处)、企业服务的一体化,做到信息联网、资源共享。镇(办事处)、村两级要建立起劳动力电子台帐,动态记录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及求职意向;利用政务、村务公开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应设立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频道,滚动播放用工信息。

4.全力扶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积极鼓励引导在外务工经商农民工返乡自主创业,注重培养和扶持创业带头人,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创业的良性循环局面。一是完善创业政策。放宽准入条件,落实创业用地、创业启动资金、税收优惠等政策。让返乡创业农民工能够享受到城市失业人员创办个体私营经济同等待遇,切实帮助返乡农民工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搞好创业服务。有关职能部门对返乡创业农民工在登记、发证、信贷、用地、场所,供水、供电、通讯等方面应简化办事手续,搞好“一站式”服务。建议市、镇(办事处)两级财政建立创业扶持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项目征集论证等创业推动工作,促进创业工作的开展。三是优化创业环境。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创业典型经验,调动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积极开展创建“创业一条街”和“创业示范基地”等活动,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平台。

5.健全完善有关政策和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 完善制度,尽快消除农村劳动力转移障碍,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一是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尽快完善劳动保障监控制度,强化监管手段,加大对侵害农民工权益案件的查处力度,及时受理劳动争议。推进劳动监察网格化管理制度的实施,可借鉴外地做法,依照一定程序向社会公开聘任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加强社会监督。同时,建立解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逐步改变农民工工资偏低的状况;建立完善企业欠薪欠费报告制度和保证金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正常支付。积极探索符合农民工特点和企业承受能力的社会保险方案,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可实行分类推进和分步实施,相应完善社会

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办法。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农民工纳入公共管理服务体系,安排适当资金为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公共福利和必要的救济、救助等公共服务,切实保障农民工在就业、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三是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土地流转制度,鼓励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多种方式流转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规范土地流转运行方式,从制度上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不受侵害,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本文作者系应城市人社局就业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李和平

第三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如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转移出来,实现农民的非农化,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农村劳动资源现状

镇辖区内现有21个行政村,206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人口29797人,现有劳动力资源19461人,城镇人口771人,农村人口28426人,外出务工人数6356人,务农人数占56%,农村现有富余劳动力3125人。

二、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的成因

1.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实际需要大大减少。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耕地上所能容纳的劳动力大大减少。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一现象将变得越来越严重。同时,高科技农业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导致剩余劳动力的增长。

2.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普遍较低,阻碍了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我镇外出务工农村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0%,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3%,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率为30.8%。农村劳动力素质结构偏低又在两方面加剧了劳动力过剩,首先劳动者把本该受教育和培训的时间用在生产上,增加了劳动供给。其次,未受过较

高程度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力,其创新能力较差,很难开拓新的就业门路和工作机会,无法创造出更多的岗位需求。

三、目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变化特点

1、外出务工就业岗位稳定性增加。

2、亲友、熟人介绍仍然是劳动力外出就业的主要途径。

3、外出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教育或培训、有一定技术特长的明显增加。

4、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劳动力外出就业依然处于自发状态,存在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农村劳动力就业供求信息不畅,缺乏组织与合理引导。

二是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影响其在城镇的收入和稳定就业。在外出劳动力中,从事建筑业,技术工或“大工”的仅占少数,绝大部分做粗活、打杂工。

三是农村依然存在大批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劳动力合法权益极易受到侵犯,如:工作环境差、缺少劳动保护,拖欠工资,没有医疗保险,少数有养老保险的也不能落实到位等。

五、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组织引导。一是加快推进劳动力就业中介组织的组建。凡有能力、有条件的,都可以开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介服务业务,多渠道开展劳务信息服务。二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建立农村外出就业劳动者自我管理、自我培训、自我维权的农村外出就业劳动者协会。

2、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农广校熟悉三农、贴近农民、覆盖广大农村的农民教育培训系统优势,进一步整合各类职业中专、职业中学、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再建立一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做好农村产业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引导性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

3、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建立完善劳务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各级劳动力市场,及时准确地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劳务信息服务,减少劳动力的盲目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有效转移。

4、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权益维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外出就业的劳务人员在劳动时间、劳动条件、劳动工资制度、合同关系和保护人身安全等方面做出规定,依法保护劳动者权益。

第四篇:对牟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调查

对牟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的

调 查

调查时间:

2011年7月至8月。调查对象: 牟定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务输出)情况。调查地点:

1、牟定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牟定县共和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所;

3、牟定县共和镇茅阳社区居委会。调查方式:

1、查阅相关资料及信息;

2、向长期从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干部了解情况;

3、实地走访调查部分农民工。调查人:

姓名:何成丽 学号:1***5 班级:中央电大牟定工作站2011级(春)专业:法学(本科)× 20 = 400 牟定县是一个工业欠发达、农业难成规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贫困县。近年来,针对全县“农村就业压力大、构建和谐社会难”的实际问题,牟定县委、政府提出了实施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的思路,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全县的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劳务输出已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就业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县的劳务输出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新形势,研究新对策,采取新措施,促进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我于近期对牟定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人长期在基层乡镇工作,经常与农村、农民打交道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牟定县劳务输出的现状及成效

牟定县地处滇中腹地,幅员面积1464平方公里,山区、半山区占91%,耕地面积20余万亩(人均耕地1亩),全县经济收入以粮、烟种植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辖3乡4镇,3

中,县委把“新增劳务输出4000人”列为全县为群众办理的10件实事之一,切实解决了一些困扰劳务输出工作的难题。同时,县财政加大了对劳务输出工作经费的投入,2008年以来,县财政每年安排5万元资金作为劳务输出工作经费。

5、机构健全。2008年,县委、政府成立了“牟定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人事劳动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并明确将办公室设在县就业管理服务中心,由县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全县劳务输出的日常工作。为协调开展工作,县政府还建立了“牟定县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劳务输出问题。

6、措施有力。一是县委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劳务输出的实施意见》,明确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劳务输出提供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二是由政府牵头,多角度寻求和发展劳务输出的渠道,与福建省涵江区等地建立了长期的劳务输出合作关系,由劳动部门统一组织,先后将2000余名富余劳动力输送到福建就业。三是多渠道开展宣传,引导广大农民转变就业观念,营造劳务输出的良好氛围。2008年春节前夕,县委、政府制作了《牟定人在涵江》专题片,× 20 = 400 全面介绍了牟定人在福建涵江企业的思想、工作、生活、学习等情况,对宣传全县的劳务输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四是建立健全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为配合培训,县政府还组织人员编写了《牟定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手册》一书,2008年以来,全县先后对4052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了引导性培训。五是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台账,于2011年对全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建立了台账,基本掌握了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相关信息。六是深入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咨询、输送引导和跟踪服务工作。

7、成效明显。通过近年来的努力,牟定县的农村富余农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劳务输出已发展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社会就业关系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科技的进步,劳动效益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逐步减少,必然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这些富余劳动力仅靠农村内部的产业已经无法消化和解决,对于牟定这样的贫困县,更是难以满足富余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近年来,牟定县通过实施劳务输

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就业后,能源需求、资源需求、生态环境、人多地少的矛盾等一系列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农村因土地、宅基地、山林、水资源等发生的纠纷大大减少,促进了村民和睦相处。再者,从党中央、国务院的发展思路看,目前正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候,而劳务输出正是连接农业和工业、城市和农村,推动社会和谐的传动杆。

二、牟定县劳务输出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上看,牟定县的劳务输出发展健康,进展顺利,态势良好,逐步走入了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但是,劳务输出毕竟是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目前还处于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阶段,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观念陈旧,认识不足。抓好劳务输出,关键是要激活农民这一主体,目前,困扰牟定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民工们怕出门上当受骗、怕出门不安全、怕工资有拖欠。部分群众仍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家千般好,出门一日难”的陈旧观念和封闭保守思想。再加之部分领导和干部对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对劳务输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一些干部在宣传过程中或在解答群× 20 = 400 众咨询时误导群众,甚至作一些反面宣传,这使本来就缺乏外出务工勇气、持观望态度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望而止步。

2、网络不全,信息不灵。近两年来通过向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积极争取,该县已为7个乡(镇)劳动保障所配备了电脑、传真、电话等办公设备,但因经费不足等原因,各乡镇的电话和传真都未使用,电脑也没同县局联网,无法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导致用工信息传递不畅,无法将政策和信息及时传递到广大人民群众中。

3、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牟定县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素质不高一直是制约劳务输出的一大难题。据统计,目前,全县常年在外务工人员中,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者占90%,高中及以上文化的仅占6%,还有一部份是文盲和半文盲,许多劳动力不仅文化偏低,且无一技之长,缺乏必要的工作技能。另一方面,该县目前尚未实现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为年龄偏大的农民,他们年龄大多在40多岁,这与用工单位对从业者年龄的要求、偏好不相符。

4、盲目流动,缺乏保障。目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属自发外出务工,这些人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缺乏一技之长,盲目进城务工,要么辗转找不到工作,要么就是从事一些技

011

广“夫妻双输出”和“半工半读”等新的输出模式。“夫妻双输出”即夫妻同到一个地方就业。夫妻同输出,可以相互帮助、照顾,同时可以节省开支,有利于家庭的稳定,能较好地实现“输得出、留得住”的目标。福建涵江区的一些企业,对夫妻双输出人员还给予特殊照顾,如给予房租补助,带小孩到厂方务工的,厂方给予联系子女就读并给予报销学费。“半工半读”即边读书边工作。据调查了解,福建涵江的部分企业与职业技工学校协作,开展“半工半读”的“就业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在当地收到较好的成效。针对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初中毕业生,可由劳动部门统一组织输出到涵江,边读书边打工,一年大约有4个月在学校上课,有7个月在企业实习,实习期企业发给基本工资。

5、大力宣传,形成共识。要始终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壮大劳务产业的突破口,通过广泛、深入、有效的宣传,引导广大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外出创业,以观念的大转变推动劳务产业的快发展。同时,要重视发挥典型带动的作用,通过认真挖掘,树立一批外出务工致富的典型,以举办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宣传他们自主自强、艰苦创业的精神,用他们的事例感召周围的人员。× 20 = 400

6、狠抓培训,提高素质。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择业机会的基础。根据新的就业政策,政府将有计划地对农村劳动力给予免费的职业培训。要多渠道捕捉、分析各种用工信息,根据市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走订单培训、定单输出的路子。通过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思想素质、劳动技能有明显提高,为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奠定基础。

7、完善服务,强化保障。当前,影响劳务输出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部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特别是个别企业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要高度重视劳务输出全程服务工作,认真做好“输前、输中、输后”三个环节的工作,做到输前有联系、有培训,输时有指导、有协调,输后有管理、有服务。要经常与务工人员保持联系,关心和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等情况,对他们提出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与务工地的相关部门及厂家协调,要积极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帮助他们处理劳务纠纷、工伤事故。要加强与中介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的联系,督促用人单位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落实务工人员的劳动、工资、保险等待遇,切实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输出稳固率。

415-页 共 15 页

总之,就牟定而言,实施劳务输出,将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到城镇非农产业就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能推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产业。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对策、采取新措施,全力搞好劳务输出工作,使其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劳动就业关系和谐稳定,为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0 = 400

第五篇:对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返乡创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去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市各级政府采取得力措施,把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当作稳定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头等大事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工作。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返乡创业发展现状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益阳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劳务输出大市,468万总人口中农业人口有384万,农村总劳动力为182万,富自余劳动力约120万人。到6月末,全市有91.4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占富余劳动力人数的76.2%。据对55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以下特点:

1、外出务工人员青壮年比重增大。从年龄结构看:16岁到35岁的外出就业人员明显增多,至6月末为315人,占全部外出人员的81.4%,其比重较上年末提高6.6个百分点;而50岁以上人员由上年末的20人减少到7人。

2、外出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从地域分布看:今年我市农村劳动力在东部地区务工的有257人,占外出务工人员近7成,其比重比上年末提高3个百分点。从外出地区类型看:在省会城市务工的人员明显减少,由上年末的119人减少到81人;在地区级城市和县市城关镇就业的人员增多,其比重由上年末的61.4%上升到66.9%。

3、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尽管现在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但从发展趋势看,还是有所提高。到6月底,外出务工人员中初中及以下人员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0.8%下降到60.2%,中专及以上人员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1.9%上升到14.2%。

4、务工人员从事二产业者居多。从三次产业看,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到6月末,外出务工人员从事第二产业的有258人,占全部人员的66.7%。在第二产业中,有约八成人员从事制造业。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25人,占32.3%,主要分布在批零贸易、住宿餐饮、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从事第一产业的只有4人。

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呈企稳回升态势。去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整体下滑,但到今年2、3月份开始回升。据对550户农户调查,到6月末,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尽管比上年末减少42人,但比3月底增加了17人,呈稳步回升态势。

(二)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情况。到6月底,全市返乡人员中自主创业人数为1.2万人,占返乡人数的5.3%。目前,农民工返乡创业蓬勃发展,更多农民选择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就业。

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主要特征:从注册登记类型看,农民工返乡创业以个体工商户居多。据调查,安化县申办个体工商执照的占8成多。从创办企业的科技含量看: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不高的企业。从主营业务涉及的范围看,发展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居多。从三次产业看:从事一、二、三产业的都有,如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商业、饮食、服务业及小型运输业等。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对全市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鼓励本地创业,有效解决了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据550户农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我市劳动力人平外出务工收入为887.5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自主创业(从事二、三产业)人平收入为450.94元,增长50.3%。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外出务工收入增幅减缓,但留在本地创业的增多,两项收入占现金收入的52.2%,其比重比上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得到的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提升了农村劳动力素质。我市现有的农村劳动力中,绝大部分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单

一、就业能力弱,尤其是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是从事脏累苦险等工种,风险大、付出多、待遇低。为改变这一现状,各级政府把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作为首要任务、重中之重来抓,面对市场需求,全方位开展培训。外出务工人员组织输送到企业厂矿接受岗前培训的同时,在企业管理、城市生活、大市场的熏陶下,个体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全市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岗前培训、企业洗礼、市场竞争,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等方面普遍得到提升,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等方面逐步发生了变化,逐步从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变。

(三)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目前,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积累了资金,又培育锻炼了人才、积蓄了智慧,对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是改善了居住环境。我市有不少农民是靠务工增加收入来改善居住环境的,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都是以劳务经济为突破口奠定了建设的物资基础,务工收入投入占60-70%。二是带回了先进生产力。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以及先进理念,都是农村难以自发产生的,既需要外力注入,又需要内力吸纳。三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关键是生产发展。经过培训后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除部分已离开土地进入城镇居住外,无一不将所获得的现金收入带回家里发展生产,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四)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了土地流转的速度,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和集镇,使农村承包土地有序流转成为可能,大量的农村土地流向种田能手,为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创造了积极有利的条件。目前我市农用地(含山林、水面)流转面积143.6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0.8%。

(五)支援了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目前,桃花江核电站、白竹洲水电站、益宁城际快速干道等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城镇化建设等,急需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参与到益阳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在这些建设工地上,处处可以看到益阳农民工的身影,特别是经过泥工、木工、钢筋工等培训后的农民工,更是深受重点工程建设的欢迎,在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支援了辖区内的各项重点工程建设。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存在三大制约因素

(一)农民工自身素质难以适应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各类企业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载体,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用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进一步提高。而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民工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或技能单一,这种状况制约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转变,难以向新兴产业转移,在与城市劳动力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更难以适应和掌握现代高科技的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

(二)农民工就业不充分和本地企业招工难的矛盾比较突出。从全市“春风行动”联动大型招聘活动看,招聘现场爆满,但成功招聘的比例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农民工只想谋求待遇好、工作轻松的岗位,而自身素质技能却不高;二是本地企业招工条件苛刻、环境相对较差,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不高,即使招进去了,也难以留得往。如赫山区今年3月份组织一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有78家企业提供了3500个就业岗位,但当场签约的只有1480个,一个月后回访,仅有600来人在正式上班。尤其是80后、90后的农民工,大多只想坐办公、搞管理,不愿下车间、当工人。因而出现有人没事做,有事无人做的尴尬局面。

(三)资金短缺制约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与其他创业主体相比,农民工回乡创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一些,特别是资金问题。一是创业启动资金筹措困难。虽然返乡农民工积累了一定资金,但与创办企业所需资金比起来,可谓杯水车薪。二是农民工创办的企业所需要的后续发展资金也较缺乏。有的企业办起来了,却因缺少流动资金而运转困难。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复杂,创办企业大多是租用场地,没有财产抵押,难以找到担保人,小额担保贷款未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贷款扶持对象,资金短缺、贷款困难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路上的“拦路虎”。

四、加大力度,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步发展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解决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问题,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事关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尽快建立健全引导促进机制。要采取合理、有效措施,既要搞好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又要保证本地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对用工的需求,以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政府要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力度,把失业返乡农民工全部纳入政府公共培训范围,利用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把年轻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纳入“职教三年攻坚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依托企业培训等多种形式,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和返乡农民工意愿,围绕当前失业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围绕产业升级开展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有效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同时要加强对返乡创业者的创业培训。创业不仅需要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创业素质。创业培训要聘请本地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讲授创业知识技能,指导他们如何创办好自己的企业,组织到创业成功的企业参观考察;并请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的同志讲授相关知识和政策。

(三)加大宣传力度,鼓励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对有创业愿望、有资金、有技术,并掌握一定信息的返乡农民工,要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他们搭建好创业平台。特别要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如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给予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等,吸引返乡农民工积极自主创业,使他们成为当地的创业致富能手和“领头羊”。同时,要推出一批自强自立、创业创新的农民工典型,推介他们的创业经验,激发人们的创业热情。使他们既有事业成就感,更有社会认同感,起到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的积极作用。

(四)加大融资力度,化解资金瓶颈。一些返乡农民工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对家乡的资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对他们来说,资金成为企业初创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现有融资渠道和方式还不能适应小企业融资“少、急、频”的需求特点。政府各职能部门要积极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支持,进一步加大融资力度,建立并发展壮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加强与有关金融机构的协调和沟通,加大对创业项目实体的扶持力度,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贷款范围,由原来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为主,扩大到扶持全社会具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同时提高贷款额度,降低担保门槛,简化办理程序。

(五)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维护合法权益。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开辟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重大劳务纠纷和集体劳动争议;积极协助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二是要主动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三是要积极探索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依法解决土地纠纷,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扣缴或以其他方式侵占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流转收益。四是要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加强返乡农民工疾病防控、计划生育及子女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等公共服务。

下载(第八期)对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上报印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八期)对丘北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查与思考(上报印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

    北京市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调查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必然经济、社会现象。改革开放后,通过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小城镇以及引导农民进城务......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

    茶陵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协议书(甲方) 枣市镇劳动保障服务站(乙方)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相关服务,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镇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一年来,我镇在上级领导部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

    20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计划

    2012年猴场小学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县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县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要求,切实加强我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认......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报告 ***县人力资源工作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按照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全市劳动保障部门联合统计部门组织调查专班,从今年5月初开始,用了三个多月时间,扎实......

    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33 作者:徐光春近年来,河南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很大成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