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管理强化监督积极破解个体税收征管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个体税收在税收收入中比重也越来越高,以**地税近五年的收入分析比较,个体税收收入占全局年总收入的比重每年增长幅度达8%以上,而个体税收管理却越来越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税收流失相当严重,如何对其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个体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征管的难点
个体税收管理一直是困绕税收征管的难题,近年来虽然各地均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个体税收管理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偷漏税仍很严重,个体税收之所以成为税收征管的一个“顽症”,主要是现行个体税收管理办法未能解决个体税收征管的三个难点。
一是资金监控难,税负核定不尽合理。个体经营户的经济活动大多采取现金交易形式,少数通过银行转帐结算货款的也因其多头开户,以及以个人储蓄存款名义进行而难以核实,使个体管理失去确定其经营情况的实体证据,货币流动是经营活动的反映,不能确定其货币流动又何以确定其经济活动,确定其应纳税额呢?如某小餐饮店,每月门面租金需交2800元,现还能正常经营下去,说明其营业收入不止2800元,但征收机关认定该户未达到起征点,不予征税,这明显不合理。
二是普通发票管理难,导致偷漏税现象严重。普通发票是货物交易和应税劳务的合法凭证,但是其管理和使用较为混乱,除了大量存在转借、涂改、假票、假“丢失”、虚开等情况外,开据取得发票随意性较大,绝大多数纳税户购进商品不索取发票,销售商品也不开具发票,因而使个体税收征管失去了确定其经营情况的重要法律凭证,可以说目前普通发票在个体税收征管方面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个体户发票的使用、管理,指导思想是“以票管税”,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尤其是服务行业、娱乐行业发票中的定额发票。具体情况是,个体户按征收机关核定的税额交税后,有权利向征收机关按所交税额领取相应的发票,征收机关有责任和义务提供发票。但某些行业,如影楼、照相馆等,服务对象绝大部分是个人,不需要发票报账,但其核定税额不低,可领取的发票又不少,其领取的发票未用完部分以较低税率卖给需要发票的个体户或者高税率行业的个体户,实现所谓的“双赢”,变相吃“税”。
三是业户控管难,漏征漏管户、未办理税务登记证户年年存在。个体经营户流动性大,变动频繁,在实际征管中一户多照(营业执照),一照多户,不辞而别,打一枪换一“照”和假停业等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工商营业执照办理范围与税务登记证办理范围不吻合,以及国、地税征管范围的不同,使得征税对象很难准确确定,形成大量漏征漏管户。如今年市局检查的人民西路的83户个体户进行检查,未办证的就有9户,占总数的10%,其中在郴州商场楼上租赁场地的某有限公司开业已三年了,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属国税的正常征收企业,但至今未办理地方税务登记证,更未缴纳地税。
由此可见,个体税收征管三难,是影响个体税收征管质量根本所在,三难不解决,个体税收管理必然存在核算不实,检查无据,执法随意的问题,个体征管质量难以提高。
(二)个体税收征管的误区
反观税务机关当前对个体税收征管的办法和措施,目前我们通常采取的个体征收管理办法存在三个误区:
误区之一,定期定额为主的征管方式,定期定额管理方式在计划经济时期,个体经营者较少,且规模较小,对加强征管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不论从数量经营、经营方式、经营规模上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单粗放的定期定额征管方式早已不适应其管理需要,定额的随意性、人为性,与法制社会要求格格不入。
误区之二,“人盯人”的管理办法,目前大多地方对个体经营者的管理采取定人、划片、定额的管理办法,有两不足:一是管理力量不足;二是容易形成一人说了算,甚至形成管理员下的“黑户”.误区之三,单纯建帐的征管方式,建帐建制征管方式应该说是加强个体税收征管的一个好方法,但在实际的推行运用中,很不理想。一是建帐面不宽;二是帐务核算的真实性差,缺乏真实性是建帐工作的难以全面推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解决核算的真实性,建帐工作就是一种无效劳动,建帐工作就不会有生命力。
二、加强个体税收管理的三点意见
多年下大力气加强个体税收管理之所以收效不大,主要是对个体税收征管的难点认识不足,其管理措施未能对症下药,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方法单一,征管措施乏力,要提升个体税收的征管质量,必须彻底转变管理理念,调整征管思路,重新构架管理方式,只有以全新的观念指导个体税收征管工作,才能摆脱个体税收征管的被动局面。
(一)加强对普通发票的管理
加强普通发票管理,除了继续做好发票的印制、保管、领购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外,应以加强索取
第二篇:个人个体税收征管总结
>>>教育资讯网
个体税收征管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个体、私营经济税源已成为地方税收的主体税源,以通道县为例,**年个体税收为485.1万元,占总税收收入的35.8%。因此,如何收好、管好个体税收就成为摆在每一个税务人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个体税收征管的现状
个体税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仅指狭义的个体税收,即指城镇个体税收、集贸市场税收、农村个体税收三个方面,不包括个体私营企业。受个体经济特点的影响,个体税收具有征收面广、税源零星分散、情况复杂、税款征收难度大、个体纳税意识差等特点,具体表现在:
1、税收秩序差。(1)个体工商户纳税意识差,特别是农村个体户,对税收知识的了解几乎为零,纳税意识“空位”,受千百年封建传统苛捐杂税意识的影响,个体户对税收具有心理上的抗拒,因此在个体税收日常征管中,偷逃抗税等时有发生。(2)在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个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无序发展,造成近年来生意萧条,如位于1805省道边的某镇某村,不足500米的距离,有大小南杂店十几家,僧多粥少,造成各家生意清淡,每天收入额平均不足10元,难以支付各种税费。(3)个体工商户申报纳税的自觉性差,造成税务工作处于被动的位置,无法掌握税收征管的主动权。(4)个体工商户对税务工作存在认识误差:①税费混淆不清,把工商管理费、卫生管理费统称为税,而抱怨税收负担过重②地税概念模糊,认为地税是地皮税③认为国税是正税,地税是杂牌税。
2、征管难度大。个体税收因其自身具有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的特点,给税收征管带来一定的难度,尽管税务机关采取各种办法围追堵截,仍有相当部分税款流失,偷漏税情况严重,对个体工商户的已征税款占应征税款的比重不足70%。如饮食、美容美发等服务行业不足30%,而私人建房、私房出租等税收,尽管地税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仍未有明显改善。个体纳税户多数未建帐,无法查帐征收,核实营业额,虽在实践中总结出诸如保本测算法、电耗法等测算核定营业额的方法,误差仍很大,实际操作中多为定额征收,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3、征管基础工作落后。(1)征管手段落后,多采用手工操作,电脑等高科技手段尚未普及,基层征收单位的征收人员和征管车辆等配套设施配备不足,不利于个体税收征管。因个体税收点多面广的特点,再加上落后的征管手段导致个体税收征管成本高,农村有些偏僻的地区税收成本率高达60%以上。(2)征管模式落后,除设有办税服务厅的城镇所在地,纳税户主动上门申报缴税外,基本上沿用双定征收、上门催缴,农村地区采用专管员一手独揽,各税统管的旧征管模式,已远不能适应征管的需要。(3)征管基础工作亟待加强,某些地方存在税源底子不清,交税、停复业、转户情况不明,征管资料不规范等不足。(4)因个体户均未建帐,征纳双方无共同遵守的计税依据,导致个体户认为“你说多少就多少”而产生抵抗情绪,阻挠税收执法,因人情税、关系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致使纳税人对税负公平持有异议,继而拒缴国家税款,增加了个体税收征管的难度。(5)减免程序不规范,对残疾人、特困户及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税收减免越权审批等现象严重。
4、代征制度、协税护税网络尚未规范。有的地方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有时还成为乡镇定搭车收费、转引买卖税款的工具,对代征人员的考核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尚未建立,有的代征人员素质差,税收法律知识匮乏,不能适应税收征管工作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税务部门的整体形象,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增加了个体税收征管的阻力。
5、司法体系有待完善。(1)司法保障体系尚未建立和完善,公安、法院等政法机关对税收征
管的协助太少,虽然税务部门内部设立了税侦队等执法机构,但力量过于薄弱,不能充分发挥政法机关的威慑作用,为税收征管保驾护航。(2)税务稽查对个体税收征管涉足较少,没有充分发挥对个体税收的税务稽查作用,停留在进厂进单位查帐的程度。
6、一些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对个体税收征管也带来一定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1)税收任务逐年递增,过高过重,迫使税务机关增加个体工商户税收负担,增加了个体税收征管的难度。(2)办证换证时执行口径过于统一,实际操作中,部分税务登记证没有兑现三年有效期的承诺,多为在统一的时间统一换证,致使持证未满三年的纳税户对其不理解,继而阻挠日常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3)费挤税现象严重,个体工商户各项费用负担过重,冲击税款征收。
二、对策和措施
要征管好个体税收,走出个体税收征管的低谷,税务机关只有结合市场经济和个体税收的特点,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做好城镇、集贸市场、农村三方面的个体税收工作,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科学选择和调整征管模式,努力做到个体税收应收尽收。
1、加强个体税收的税源管理、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摸清税源底子,对停歇业、转户等环节严格监控,防止偷漏国家税款,逐步引入高科技手段,利用电脑等规范资料管理,做到一户一档,加强对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工作,通过纳税资料了解个体工商户纳税动态,改进征管方法。研究和开发适应个体征管的税务软件,提升原有版本功能,增加税源分析等综合功能。增加基层人员,配备征管车辆,确实增强基层征管力量。
2、深化个体税收征管体制改革,转变原有征管模式,针对个体税收的三个方面,做好各自不同的文章。(1)城镇个体税收,对其坚持采取税源监控、以票管税等措施,采用多种方法科学合理的确定税负水平,对规模较大的个体户(如酒楼、饭店、大批发部)要求其建立帐簿,做到查帐征收。设立办税服务厅的,要求纳税户于每月1—10日办理纳税申报,交纳税款。
(2)集贸市场税收,采用委托代征或半年征收一次的方法,针对市场个体商贩流动性强的特点,加强与工商、市场管理委员会的联系,采用群众办税、突击检查和日常征管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市场掌握第一手资料,清除漏征漏管户。视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征管措施,对豆腐摊、鱼摊、菜摊采取只交税不办证的措施,减轻个体小商贩的负担,缓解征管压力;对成衣、小百货、小吃摊规范管理,适当降低税负水平,以确保征管到位。张榜公开税负水平,做到税负公平。(3)农村个体税收采用集中征收、定额核定、全年一次缴清的征管方式,降低征收成本。
3、加强稽查机关对个体税收的稽查力量,让税务稽查涉足于个体税收日常征管,充分发挥新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强硬措施,维护税法的威严,有效的协助征收机关搞好个体税收征管。进一步完善税收司法保障体系,尽快设立税务法庭、税务警察等部门,完善税务行政复议等制度,利用司法手段维护税收秩序,做到查处一户、震慑一方,体现税收执法的刚性,引导个体税收良性发展。
4、改革税务登记证办证换证制度,改3年有效期为5年,革除办证、换证一刀切的现象,做到开业有证,期限足额。加强验证工作,及时了解个体工商户的经营变更等情况,严厉杜绝个体工商户转借税务登记证的情况,依靠验证和日常征管加强对税务登记的管理。
5、加强税法宣传,通过互联网、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等渠道宣传税收法规,让广大纳税户知税法、懂税法、守税法,树立起依法纳税的意识,填补纳税意识的缺位。加强对税务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不断增强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公正执法水平,严厉杜绝人情税、关系税等违法现象的发生,加强交流与学习,吸取先进的个体征管经验。勤征细管、认真搞好个体税收工作。
6、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内外两方面:内部要完善岗位责任制,贯彻落实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内部监督作用。外部要引入社会、舆论群众等多种
监督机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监督税收执法行为,建立纳税人互监制度,发放互监卡,增强纳税人的相互监督功能,设立税收执法义务监督员,形成内外、上下多层次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
第三篇:当前个体税收征管工作探讨
当前个体税收征管工作探讨
近年来,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必要补充,得到了长足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对广开就业门路、活跃城乡市场,促进经济建设、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个体税收征收管理,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税务管理的难点和衡量税收征管水平的基点。目前个体税收征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个体税收的“跑、冒、滴、漏”已经成为税务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个体税收征管基础薄弱,征管难度大,税源监控水平较低也是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税务人员从思想上轻视个体税收征管工作。个体税收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低,2005年沙河口区国税局全年税收53788万元,其中个体税收3258万元,只占6%,个体税收收入的多少很难影响整个税收计划的完成。因此普遍存在对个体收收征管工作的轻视,认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值得,导致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完善,管理标准的不统一。存在执法的随意性,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程序办事,有的工作责任不是很明确,没能做到应收尽收。
二、个体纳税户纳税观念淡薄,税法知识匮乏。由于个体税收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部分个体业主认为自己只要能交一点税就行了,没有照章纳税的意识,没有树立起依法纳税光荣,偷逃税可耻的观念。也因此造成他们主观了解税收政策的愿望不强,对税收知识知之甚少。
三、征管监控难度大,管理欠科学。从目前情况看,个体户户数多,分布广,税源零星分散,每位个体税收管理员管理少则上百多则几百户个体业户,客观上造成税源监控水平大大下降。也就出现了有的个体户不办理税务登记,形成漏管户,有的不办理废业手续,造成税款和发票流失,还有部分业户利用发票玩猫腻儿,偷逃国家税款。
四、税收征管力度不够,营业收入核定难。一方面,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体户大量增加而从事个体税收征管人员相对在减少,造成征管力量不足,管理放松;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对个体户偷逃税打击力度不够,不是因为人情关系未能按规定处理,就是个体户因资金困难无钱交罚款而不了了之。个体税收管理员对个体税收典调工作不重视、不认真,核定的营业收入额与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往往不一致,导致个体税收负担普遍偏低。享受增值税不达起征点或下岗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个体工商户在办理税务登记证和相关减免税手续后,就不如实申报缴税。
五、税负不平衡,导致税款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税务机关对个体户的税收征管,大部分采取定期定额征收方式。但由于在核定个体户销售额的过程中,缺少科学、合理、统一、有效的办法,人为因素大,必然使各行业之间、各分局之间、各税务所之间、各专业市场之间,户与户之间存在税负不平衡。对定额户填开的发票金额超过定额部分只补税不及时调整定额的现象时有发生,对未达增值税起征点特别是对临界点的业户监控不力。这样一方面造成了税款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纳税人心理失衡,产生拒缴税款的逆反心理。
六、发票使用不规范,发票控制难。个体工商户数量众多,经营活动变化频繁,内部制度不健全,不按规定领购、开具、取得、保管发票现象较为普遍,消费者缺乏主动索取发票的习惯,经营者以种种理由拒开发票,导致大量票外收入无从查实,失去监控。
七、建账征收户少,税收监控难。绝大多数个体业户不愿建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纳税户的核定定额与实际营业额相差较大,不建账可能带来“利润空间”,另一方面个体业户建账按实计征,怕加重税收负担,聘请会计人员又会增加经营费用和成本,还要定期接受税务部门的稽查,还不如“一定了事”永无后患。加之税收管理员对个体税收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工作方法简单,怕建账带来征管麻烦,不如采取定额征收,另一方面征管力度不够执法不严,对应建账而未建账户处罚力度不大,导致建账建制难以全面推广。目前甚至出现很多原有的已建账、年销售收入上千万的私营以上企业,纷纷转为个体工商户,采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针对目前个体税收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要做好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应以提高定额核定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及统一定额标准为出发点,以发票管理、建账建制为主要手段,以税法宣传为保证,建立以诚信纳税为最终目标的管理机制。
一、加强税法宣传,提高全民纳税意识。税法宣传要坚持长期性,多样性,实效性。既要讲求时间持久化,形式多样化,又要注重实效。要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广大纳税人身上,以不断的教育宣传增强全民纳税意识。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得到加强,将极大地减轻税务机关的工作压力。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化协税护税网络。通过协税护税网络,解决税收征管人员相对较少,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
二、规范个体征管,认真做好税收典调工作。税收典调工作是做好个体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因此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税收管理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深入基层进行认真调查摸底,在个体工商户对自身经营情况自报的基础上展开典型调查,力求与个体户实际经营状况最大程度地接近。并对新办个体户的定额进行定期公告,个体户根据公告可以提出异议。这样既公开透明,又有利于公平税负,易于被广大个体工商户接受,建立公平竞争的纳税环境。
三、科学规范定期定额标准,促进税负公平。在充分开展税收典调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适用的税收定额统一标准和管理办法,允许不同地区在一定比例内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建议各分局之间、各税务所之间、各专业市场之间,经常性开展定额信息交流和沟通,尽可能杜绝由于各地区税负不均而引起的同行业间业户的非正常流动,达到税负平衡。
四、加强发票管理,促进以票管税。管好了发票就等于管住了税源,加强发票管理的目的就是提高征管水平。因此要花大力气抓好个体户在发票使用上的规范管理,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纳税人按规定使用发票,达到以票管税的目的。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五方面的结合:第一是发票管理与纳税申报相结合,提高纳税申报质量,设立发票缴验台帐,每次换票,必须登记个体业户发票的使用期限和开具的金额,业户每月进行纳税申报时,看发票的开具是否超过其核定的税额;第二是发票管理与纳税户管理相结合,尽快推行税控收款机的使用工作。发现纳税人有违反使用发票行为的,除补税罚款外,必须限期整改或取消领票资格;第三是发票管理与规范行政处罚相结合,消除以前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重补轻罚的不良现象,提高征管质量。第四是广泛宣传,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消费者索取发票。如采取以发票抽奖的方式,消费者凭其拥有发票可参加税务部门的抽奖活动,从而进一步监控纳税人用票行
为;第五、加强发票管理的日常辅导工作。定期对纳税人的发票使用、保管情况检查的同时对其用票行为进行辅导,规范用票行为。
五、重视个体工商户的建账征收工作。个体工商户都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共性,虽然他们对自己的经营收入和利润水平心知肚明,但不愿如实提供给税务机关,由于其面广量大,经营方式隐蔽,经营手段灵活多样,难以控管。目前,对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定期定额的确定,一般是根据纳税人同类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趋势而进行事前核定,因此,不能完全避免定额核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部分定额核定不实,而定期定额的局限性正好给某些业户以偷逃税的可乘之机。建账在许多方面可弥补定期定额的某些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规模和经营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完全具备了进行会计核算的能力。因此,税务机关还是要从鼓励个体业户建账的角度出发,不断规范其财务管理,提高核算水平,稳步推行个体建帐工作。
总之,个体经济税收不仅是税收收入中增长潜力较大的部分,而且也是当前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随着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个体税收的潜力将愈来愈大,税务机关要把促进个体经济的发展与加强税收征管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加强管理与改进服务并重,实现个体经济税收的持续稳步增长。
第四篇:如何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如何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记者 李可 周洪双
2013-2-28 5:36:18来源:《 光明日报 》(2013年02月28日 14 版)在改革开放和长期执政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把手”队伍构成及素质呈现新的特点,“一把手”监督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情况和挑战,如何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在全国党建研究会2012年获奖课题中,湖北省党建研究会课题组对加强“一把手”监督问题的研究给人启发。
今年伊始,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如何加强“一把手”监督再次引发关注。
去年6月27日,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十七次会议作2011审计报告时指出,审计署共向有关部门移送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112起,涉及300多人,其中“一把手”的职务腐败问题比较突出,有43起。据报道,违纪违法的“一把手”占同级违纪违法干部的比例,一般都在三分之一以上。“一把手”腐败问题触目惊心,存在都监督又都不监督的问题,处在“城乡结合部”,成为反腐工作中的大难题。
2012年7月至9月,湖北省党建研究会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召开座谈会27场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和认真汲取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形成了报告。课题组负责人认为,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严厉的措施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以实际成果取信于民已经刻不容缓。
监督什么?
调研报告认为,对“一把手”监督的范围包括“德、能、勤、绩、廉”的现实表现,但监督的重点是权力监督。调查显示,加强对“一把手”权力进行监督的重点,排在第一位的是选人用人权,其他依次是重大决策权、资金使用权和项目安排权。必须围绕“一把手”正确行使“用人、用钱、决策、审批”等权力,加强预防监督,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通过厘权、制权、晒权、行权、控权、评权,规范“一把手”权力的行使。
要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一把手”用人的权力。规范动议提名,对动议提名主体、程序进行规范,强化提名责任,坚决落实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署名制,防止动议提名的随意性;对“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中行使的权力进行全过程记录,增强用权责任。
要提前介入重大决策,防止决策失误和以权谋私。建立上级派员参与下级“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监督决策全过程;借鉴并推广一些地方探索的“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的做法,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管、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制衡机制;加强“一把手”在权力运行中的行为监督,避免直接插手、打招呼等现象发生。
要约束“一把手”财物开支权,配套建立“一把手”职务消费制度,明确“一把手”正当行使职责的自由裁量权,促使“一把手”正常履职、合理用钱。
课题组负责人认为应该开列“一把手”权力清单,明确“一把手”权力边界。他表示,在实际操作中,要把中高级领导干部和县处级以上“一把手”作为重点
对象,严格监督、严格管理、严肃查处。要抓好关键岗位、关键领域和行业的“一把手”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国企、高校、人权事权和财权高度集中部门的“一把手”更要加强监督。对与广大群众联系紧密的县市及县级以下部门站所的“一把手”更要高度重视,他们的情况群众最清楚、也最关注。对这些“一把手”的监督管理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我们党的评价和信心。
谁来监督?
报告认为,对“一把手”的监督,需要整合各方力量,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难题。要建立上级监督机构监督责任追究制度,凡对下级“一把手”监督不力的,要追究上级监督机关的责任。要重视发挥巡视组的作用,从巡视经费自理、巡视时间灵活掌握、巡视方式手段多样等方面入手,保证巡视工作不受干扰,并积极运用好巡视成果。
要进一步明确同级监督机构责任,赋予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更多的对“一把手”的监督权限。继续探索人大、政协实施监督可行管用的具体办法,如健全并落实政府部门“一把手”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工作并接受评议制度,建立人大直接罢免“一把手”制度等。
舆论监督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从“日记门”、“香烟门”到“表哥”、“房叔”,无不显示着舆论监督的强大潜力。报告认为,在对“一把手”的监督中,要赋予新闻媒体更多更大的监督权,对媒体和互联网披露的“一把手”有关问题,应有完备并且及时的应对、答复、查处机制,大力推行电视网络问政等有效做法,充分发挥媒体和互联网的监督作用。
还要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丰富完善群众参与监督的实现形式,把“一把手”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注重听取群众意见,重视社会监督,探索、引导和培育民间反腐组织,重视民间反腐力量,推动以重要岗位“一把手”为重点对象的监督和反腐治贪的社会化。
课题组负责人表示,还可考虑建立专门的监督队伍。借鉴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督经验,成立直属中央和国家的监督机构,重点对“一把手”进行监督。
如何监督?
报告认为,监督和民主相辅相生,民主的程度决定监督的力度,扩大民主是解决监督难的根本举措。而当前扩大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因此,必须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对那些事关全局和根本的体制、制度和机制要抓紧改革,使“一把手”监督得到有效的制度保障。要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把干部选拔任用的权力交给组织、还给人民,而不是掌握在“一把手”手中。继续改革行政审批体制,解决中央和省级部门中管钱、管项目、管审批的部门及其“一把手”权力过大的问题,有步骤地下放部分审批权力,打破权力垄断,防止和克服国家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一把手”化的现象。充分保障监察司法机关的独立性,着力解决不同程度存在的权大于法、少数“一把手”凌驾于法律之上的问题。
应改进监督方式手段,推进“一把手”监督工作的常态化。建立健全“一把
手”问题预警机制,尽量把监督关口前移,力求能尽早发现问题。加大监督力度,实现“全方位”、“全天候”监督,做到“一把手”到哪里,监督措施和网络就延伸到哪里,特别要加强对重要节假日、“一把手”个人发生重大事项执行廉政纪律情况的监督。加强“一把手”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按照风险发生概率、危害程度、风险后果等因素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并制定具体的防控措施。
另外,课题组负责人还特别强调,要加强对“一把手”八小时以外的监控,因为很多问题产生在下班时间。对各种渠道获取的各类关于“一把手”的监督信息,必须认真对待、综合分析、科学运用。发现问题的,不论涉及到谁,不论官大官小,决不能姑息养奸、包容纵容,必须毫不留情、从严从速、一查到底。
第五篇: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几点探讨
强化税收征管信息化几点探讨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加速税收信息化的进程是大势所趋。税收征管信息化是税收工作的生产力,是税收征管的一场革命。这场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和前提的征管革命,是税务工作的生命线,是加强“两权监督”、杜绝执法随意性,促进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因此,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实现在信息化支持下的税收征管专业化管理已是当前提高税收工作水平的根本出路。
一、当前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纵观近几年来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进程,应该说是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在税收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仍有许多主客因素困扰着全市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进程,成了制约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税收征管信息化的观念和意识还很淡薄
由于受传统观念、手工操作习惯等方面的束缚,相当一部分税务干部对实施“科技加管理”的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或存有误区,思想观念仍停留在传统的“人管人”和传统的手工传递信息及领导协调上;片面强调硬件配置和设备更新,而忽视了设备和信息的利用程度和使用效益,认为信息化只是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代,特别是对信息化应用规律的认识模糊。
(二)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复合型人才欠缺
目前,我局能够熟练地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日常税收工作的干部还很少,屈指可数的计算机人才彼于应付日常维护工作,专业才能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深层次的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受到制约,能够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的专业人才更显紧张,如对数据库、网络管理人才奇缺。特别是缺乏那些既懂计算机,又懂税收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一句话,人才紧缺问题,已成为严重制肘税收征管信息化发展进程的“瓶颈”。
(三)信息共享利用水平低
部门间信息共享度不高,就我市国税而言,市局、县区局都设置自已的网页,并已实现网络联通,但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特别是广域网的应用相对滞后,系统内部的各专业化管理,如税收征管系列、出口退税系列、稽查系列等这些系统的信息之间,缺乏沟通,形成“信息割据”,造成信息资源在系统内无法有效充分利用的局面;目前,税务系统存在计算机操作与人工操作并存的局面,计算机的应用却只停留在简单的录入纳税人基本情况、打印报表、开票征收等初级阶段上,计算机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应用,利用率又不高。国税、地税、工商、金融机构尚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尚未制度化和规范化。
(四)整体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不高
体现在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税务人员对计算机操作、应用水平偏低。从我局情况看,40岁至46岁这一年龄段的人居多,原先与计算
机没打过交道,之后也学得不系统,许多人是“赶鸭子上阵”,对计算机一知半解的很多,这与信息化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使征管信息化的推行效果大打折扣。
(五)计算机基础征管数据信息失真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计算机中基础征管数据不准确、不真实问题,存在“数据垃圾”,真假混杂使大家对数据都不敢用。究其原因,一是基层数据录入人员素质不高,产生误操作;二是工作责任心差,不认真审核把关,马虎应付;三是明知故犯,为某种目的而擅自改动数据;四是对计算机数据采集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措施,数据采集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存在“机外监控”,如违规操作和有意篡改数据等。
以上现状和问题表明,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信息形势逼人,加速税收征管信息化步伐已迫在眉睫、时不我待,不少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非改不可的地步。
二、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当务之急要在认识、观念上“开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不转变,认识不到位,信息化建设就无从谈起。信息技术永远只是管理手段,它只有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相结合才能产生巨大的效益。因而,当务之急是要实现思想观念和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要让系统上下人人都认识到“科技加管理”代表着税收管理的方向,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加
强税收管理的实际需要,今后税收工作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税、管理强税”之路。因此要通过强化教育引导,促使每一税务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彻底转变观念,更新思路,增强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只有领导重视、指挥得力,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
(二)千方百计提高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最宝贵的第一资源。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有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因此,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人员素质问题。必须千方百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构筑宝塔型的人力资源配备。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抓好现有人员的素质提高,磨刀不误砍柴工。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重点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训力度,除了要注意抓好岗前培训、知识更新等培训外,要特别注意加大对基层班子领导、40-46年龄段干部的强化培训,切实提高这些人员的计算机应用的整体水平,营造一个人人重视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三)加速完善税务网络一体化建设,优化资源利用环境
通过信息化集中和整合,切实提高数据应用的层次和水平,为税收管理提供多方位的数据资源。进一步实现征管系统、出口退税系统、防伪税控系统与税源监控分析软件的数据集中和整合,从而促进各系统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比对。为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必须抓好国税、地税、工商、金融机构定期信息交换工作,建立与地税、工商、金融
机构的信息交换制度,相互间加强联系、协调配合,落实好例会制度、协调解决信息交换工作中的问题。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工作联系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通过信息资源互联共享,形成合力,堵漏增收,增强管理实效。具体说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在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的业务网内网;第二,在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建立信息沟通的协作网公网;第三,在内网贯通、公网沟通的基础上建立面向纳税人和社会公众的服务网外网。保证税务系统内部建立上下贯通、税务部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信息沟通。
(四)狠抓基础征管数据质量
基础征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税收征管信息化的生命力所在。“搞好税收信息化,需要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技术因素固然重要,然而管理比技术更重要,管理恰当,落后的技术也可以超水平地发挥其功用;管理体制不好,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根本发挥不了它的应有的效能。但是,比管理体制更重要的是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失真,不仅会影响管理质量,并且会贬低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地位,影响大家对信息化的信心,甚至会葬送信息化建设。因此,基础数据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必须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措施和责任追究制度来确保信息数据正确、及时、完整的可靠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