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后的感想
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后的感想
我来自比较贫穷的山区,小时候病了都是那些地方郎中给治的,而穷地方的老郎中基本都用草药,-小时候恨死那些老郎中了,那些药苦得人眼泪直流啊。而学过中医基础知识后,却对中医有了一种特别的感情,对还在家乡用廉价的草药为故乡人治病的慈祥的老郎中有种特别的感激。
中医是世界上唯一存续数千年而又拥有系统理论的医学,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其中,“阴阳”与“五行”纯属中国哲学的范畴;“经络”、“穴位”、“气相”、“血相”又是观察不见到的,因而显得有些“神秘”。至于中药,往往是原材入药,又常常是多药配伍,因而其药理是一种综合效应。
中医不像西医的直观、线性的思维方式,它我一种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都是抽象的,需要靠灵性去领悟,需要靠想象去意会,需要靠感觉(即望、闻、问、切)去判断,中医尽管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纳入“五行”之中,但绝不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恰恰是将它们作为一个相互制衡的有机系统,完整地统一看待。中医尽管将人体的前后、表里、虚实、寒燥等分别划归“阴”、“阳”两大范畴,但不仅不将其割裂,反而特别强调“阴阳调和”。中医不是针对疾病的直接原因采取对抗性措施,而是强调“扶正祛邪”,即扶持和维护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正常功能以排除各种不正常的干扰。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最下层的乡下老郎中身上都会体现。现在如果你去医院对医生说你肚子痛,那么医生就会让你做什么检查,在给你开些治这个的药。但是记得小时候肚子痛,中医说法是上火,老郎中除了给吃良药后,还用计谋吓我们,让我们太阳很大的时候不敢去晒太阳了,不敢做在被太阳晒得烫烫的石头上了,然后肚子就会很久都不会痛了,所以对那个老头子是又恨又得听话啊。
还有,古代中医并不分科,往往是由一名医师诊断所有的疾病。这些都是中医抽象与综合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这在平时我们见过的中医治疗中是很常见的。一个老郎中,他可是集脑科骨科五官科内科外科妇产科于一身的,只要是病,不管什么病都是老郎中给治的,他是穷苦地方人们的神,而造就这样的神的,就是我们中医。
我们的审美其实在中医里都有体现的,“中医说,‘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上粉底把两腮衬托的白里透红,就是为证明我的心气是旺盛的。‘肝开窍于目,其华在爪’;涂指甲油把手指甲染成红色,就是要表示我的肝血是充沛的。‘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打口红就是要表明我胃口好。‘肺开窍于鼻,其华在皮毛’,用润肤霜洗面奶把皮肤打理得光滑细嫩,就是要表明我的肺健康。‘肾开窍于耳,其华在发’;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恰好说明我肾中阴阳的平衡。”1由此可知,中医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审美,中医的理论已经深入到一个根本就不不知道中医 的人的意识中,人们都在以中医所建立的健康标准在要求自己,甚至就是说中医说的健康不健康就是日常生日经常说的美不美。中医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学问。“古时之人参,得天地轻灵之气,故既可补阴,又可补阳;今时之人参。得世俗之浊气,故性味多偏温燥”2。由于现在什么都在讲究产业化,中药也不例外,导致很中药的药中药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原材入药,在乡下,平常我们的小病就是家里 的草药都能对付过去,每个乡下人都是一个没入门的中医,对一些简单的头痛脑热的都能自己给治疗。但是有些药却也是有讲究的,对其生长环境,生长年份,制药过程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特别是煎药时候的火候,这是一个老中医的大性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很多已经没有药到病除的效果了。这也给否认中医的一个可谈之词。1
2《 中医与西医的比较及中医的科学性》 《中国卫生产业》2007第九期《中医医话》207.05
近几年来,中医这个几千年来给中国人们带来健康的医学却遭到非议,说它是伪科学。不错,中医很多理论和方法现代科学是不能解释的,可是这能说明它就是错误的吗?我是一个工科学生,我对人类历史上那些当时不能解释,而当新的对真理靠近了的理论出现后却都迎刃而解的事实有着很深的感触,有时候,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事情存在,才使得我们更靠近真理。现代科学不能解释而却实用有效的中医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
作为华夏子孙,作为龙的传人,对祖先们留给我们的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医学财富,我们应该以足够的重视,不但要继承,而且要把我们祖国的医学发扬光大。
第二篇:中医学习感想
中医学习感想
——医学与哲学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的。医学也不例外。
许多外国人不理解中医,根本上来说是不了解中国哲学。中医和西医,打个比方,就如同两个带着不同颜色眼镜看世界的人。虽然两人看到的世界都是真实的,但由于所戴的眼镜颜色不同,自然会看到不同的色彩。眼镜就相当于中医和西医的世界观和哲学思维,而二者看到的不同世界则是对同一疾病的不同理解。西医以一些西方的思想观念为指导来诊断疾病,中医则以一些中国哲学观念进行诊断,虽然二者得出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手段不尽相同,但最终达到的效果相差无几。这就是中、西医本质上的区别——哲学思想不同。
中医是在中国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学好中医,就应该追本溯源,学习领悟古老的中国哲学,从根本上体会中医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医有深刻的理解。不懂阴阳,毋论中医;不晓五行,莫谈中医;不知整体与联系,更无法学好中医。近些年来,中医发展缓慢,一方面是受到了西方现代医学的冲击,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是真正了解中国哲学的人越来越少,能够对中医产生深刻认识的人越来越少。有句话“不为名医即为名相”,从中可见一个好中医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哲学文化素养。而具备这种素质的人越来越少,中医的发展道路也就越来越崎岖。所以,欲普及中医,发展中医,首要的工作是要加强传播传统思想文化。
总而言之,哲学是其他文化的基础,要发展中医,打牢哲学基础是尤为重要的。
2010级七年之三班
何润东
第三篇:中医学习感想
中医学习感想
11151990148盛雨琴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缘分,在高考结束后,原本一心想要做个程序猿的我,居然会改变主意报考中医专业。
中医,这个传承了千年的古老医术,一直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神秘。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强调辨证实施,重视病人个体差异。虽然同是慢性肝炎,病程长短不同,通过辩证进行不同的治疗,而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化验去治‘大三阳’。气滞血瘀者,当以祛邪为主;气虚血滞者,当以扶正为先。‛这些理论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看中医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根据病人的体质、体征,结合天时、地理、病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确定症结和治疗方案,这就是著名的三因理论‚因人、因时、因地用药‛。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因此,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相、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
医几千年的发展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代表和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医创造了世界科学史上的两个奇迹,一个是历史的奇迹,中医为中国人民繁衍生息的医疗保驾护航;另一个是现实的奇迹,为那些患有疑难怪病的病人解除痛苦。也许有人要问,中医是什么?我们说中医是朴素的辩证法,是劳动人民经过两千多年以来积累的与各种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中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同时也是具有最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它的理论对其它学科和人类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文化里面还有一家,那就是医家。医家不仅是一种医疗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哲学。中医是崇尚阴还是崇尚阳呢?其实中医是讲阴阳平和、阴阳不偏的。可以说中医是阴阳哲学的最佳体现。中医说一个人有病了,那是阴阳不和。怎么治病?就是调和阴阳。病治好了就是阴阳调和了!有人攻击中医就说一个阴阳太简单了!其实越简单的东西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中医是一种阴阳中和的文化!应该在我们中华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
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现在,西医院远远多于中医院,在大多数人认识中,有了病就是去医院检查,然后吃点药,中医从来不是第一选择,也是只有在经过多方折腾病也没有痊愈后,才想起来去看看中医。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了一个中医的自述,看得我目瞪口呆。感到生孩子绝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一种有如‚神六‛发射的高科技程序。(她先叙述产前检查,我说:‚完了,非给你剖腹不可。‛我知道这种情况也完全可以自然分娩,不是非剖腹不可。她说:‚是啊,人家说了,这是必需的。‛人家西方医生还很以人为本哪,刀口在下腹部,还是弧线形,考虑到让你还能穿比基尼。她说,手术室为抑制病菌温度很低,做完手术又用凉水给她进行了全身清洗,我说:‚完了,你非发烧不可。‛她说:‚人家说了,这也是必经阶段。‛我听了真是叫苦不叠,谁说生孩子就非得发烧呀?医院赶在她发烧之前先给她挂上吊瓶,这样她就不至于烧死。一听用药方法和饮食,我说:‚更完了,你非没奶不可。‛她说,医生说了,这也是正常的。好在西方服务设施完善,什么都想得很周到,哺育孩子不成问题。我告诉她,她的确‚享受‛了一番西方的一流科技服务,但除了挨了一顿大可不必的‚收拾‛外,没得到任何好处。)我推崇科学,但还没有推崇到为了享受高科技而心甘情愿地把自己交给医生去整治。现代人对医学产生了被治的依赖性。对科学的信奉使人们不能‚我的身体,我做主‛。每年,单位体检,都能掀起一场治病浪潮。因为没有人是没有‚毛病‛的。按照医生的建议把子宫‚挖‛出去了。阑尾‚切‛下去了,把胆‚摘‛除了,还事。有扁桃体,蛀牙……医生说身上的痣全应该挖光,以防癌变。
看一条美国科技报道说,发现早产儿在保温箱中的成活率很低,而要是帖着人的皮肤保温,成活率却很高。这让我说不出的晕。在中国,七个月的早产儿的成活率一直很高。过去的人,穿很宽松肥大的棉裤,母亲让把早产儿放在贴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也都兜活了。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组成,它们统一有序由相互联系。世间百草皆有属性:寒热温凉,辛酸甘苦咸。四气五味,各有所司。人也是自然之子,有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古朴的哲学思想滋润了神奇的中国医学。于是,五千年来,一根针,一把草,护佑了千千万万炎黄子孙。
虽然我还没有开始学习关于中医方面的知识,但是自己也会在图书馆找一些关于中医方面的书,我喜欢在安静而温暖的图书馆的角落里,恭敬而虔诚的接触这个神秘的国度,偶尔我也会迷茫,自己能不能做一个好医生,然而我知道,救人性命第一要有一颗慈悲之心,普济天下也许太过遥远,但是怀着一颗救世济民的心去学习中医,我相信自己会学好,会成为一个好医生,一个能够给别人带来健康和幸福的好医生。
第四篇:中医基础知识问答题1
中医基础知识问答题
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何谓五脏六腑?答:心、肝、脾、肺、肾称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心主血脉,主神志,主汗液、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5、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主升,喜躁恶湿。
6、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开窍于鼻,主皮毛。
7、肾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什么?答:肾藏精,主发育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
8、如何理解脾统血?答:脾主统血的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即是脾有统摄血液在血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
9、肾阴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答:肾阴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
10、肾阳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答:肾阳对人体各脏腑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
11、肾精的概念是什么?
答: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2、如何理解肾主水?
答:肾主水,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素问.逆调论》称“肾者水脏,主津液”。
13、如何理解“肝主藏血”?答: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14、如何理解“肝主疏泄”?
答:肝主疏泄,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节全身气机、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
15、上中下三焦的部位划分?
答:上焦部位划分为横隔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中焦部位划分是指隔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脾、胃、肝胆。下焦部位划分将胃以下的部位和脏器,如小肠、大肠、肾、膀胱。
16、上中下三焦各自生理功能如何?
答:上焦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的升发和宣散,故有“上焦如雾”的说法。中焦主要生理功能是包括脾和胃的整个运化功能,故说“中焦如沤”。下焦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并将肝肾精气命门原气都归于下焦,故说“下焦如渎,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17、血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何?答:血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18、血主要由什么组成?答: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
19、气分为几种?答:气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四种。
20、气到主要生理功能如何?答: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21、何谓津液?答、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涕、泪等。
22、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何?
答:津液主要生理功能有滋润和濡养作用。如滋润皮毛肌肤眼鼻口等器官。充养、濡润各脏腑、骨髓、脑髓等作用。
23、气、血、津液之间的功能关系如何?
答: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运行全身。人体一切组织,脏腑是靠气的推动,血的营养,津液的濡润。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为用的关系。
24、气与血的生理关系如何?答:气与血的生理关系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具体地说是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之母四个方面关系。
25、津液与血的生理关系如何?答:血和津液的生理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关系,它们都是液态样物质,也都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二者都属于阴;两者为互生互补的关系。
26、何谓病机?答: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27、阴阳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有几个方面?答、阴阳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相互转化。
28、何谓阴阳失调?答: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阴阳消长失去了平衡协调,导致阴阳偏盛偏衰而发生疾病为阴阳失调。
29、何谓正气?何谓邪气?答、正气是指人体机能活动及其抗病能力。邪气是指各种致病因素。
30、中医的主要病因包括哪几种?答:中医的主要病因包括六淫、疠气、七情内伤、饮食劳逸、外伤、痰饮、淤血、虫兽伤。
第五篇:学习中医
学习中医
入门之法
学习经络就是最好的捷径
易学
学而即用,用而即效
十二经,表里阴阳;走向;认顺序;压痛点;
切身体会中医的实质,绘图的方式学中医
初学的入门最好的书籍
思考中医.pdf
相当不错啊!主要是启发思维
强烈推荐初学者买来看,这样会对中医有个翻天覆地的认识更会建立起你对中医的信心!
副标题是“伤寒论导论”
在下以为学中医者均宜读之
确实不错!适合全中国人看
不管是初学者还是业内人士通过读这本书,一定会大有益处的每一章节都是一篇精妙的散文
中华传统文化的滋补品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pdf
六经气化
<<哲眼看中医>> 中医的定位发展思考
当用与不当用,中药的道地--时空
大话中医
别具一格的中医散文
在趣味中, 跨入中医之门
小说中医
刘力红推荐
名老中医之路
初入高校学习中医,最好一入学就都读一读
很有启发.自学中医阶梯
马有度汇编
身有体会,先读内经之书,读到素问一半时,便可以读医案和医方集解书,这样由理论看实案,心领神会,再读内经,妙不可言,事半工部听看名师讲座(录音)看科普影象
看不懂注解,就听名师讲座,感受现场气氛
疾病的起源--周老师
梁冬对话倪海厦
伤寒论讲座,通俗
郝万山、刘渡舟、胡希恕
黄帝内经(大型六十集电视纪录片)verycd 有下载
养生防病,中华医药电视节目 verycd 有下载
听王正龙讲课录音王正龙、卢崇汉、李可、刘力红、我的路线,给你参考
1、《思考中医》
2、《经方实验录》下载内经素问伤寒论(文本版)
伤寒论中的用方
汤头歌诀白话解(第三版)
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3、听王正龙讲课录音
王正龙、卢崇汉、李可、刘力红、从阴阳入手比较直接
讲阴阳最直接了当的莫过郑钦安先生
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
医理真传看完了 以前俺师傅的一些用药思路终于明白了
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
《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
如出入之从门。
学医从《伤寒》入手,始则难,继而大易;从杂症入手,始则易,继而大难。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
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
在外则向内为(阳)合为(阴)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阴)合为(阳)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
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否塞不通。
最先仅读黄元御
黄元御的六经辩证
再对伤寒悬解
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
易学
其它医书,但观其方
两种学习方法
由浅入深
先读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药性赋》等显浅易懂的医籍
然后逆流而上阅读各朝医家名著最后穷及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黄帝岐伯的《内经》
深入浅出
先学中医经典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
然后沿流而下,涉猎各朝名医著作
从医典入手,这是一。二是从药物入手。三是从方剂汤头入手。
记熟药性,最好能背诵药性赋
用方的时候,药物加减能够非常得心应手,往往一味加减,即有起废振颓之殊功,莫要小瞧几根草,依理组合奥妙深
初识本草
《汤头歌诀》要我背
本草问答(唐容川著)
本草思辩录(周岩著)
陈修园医学全书
医案方面
经方实验录
伤寒名案选新注
治验回忆录
中医成才之道
慧眼识中医(意义)
不信医,不信佛的人,都是吃亏太少!
中医是人与自然高度合一的一种境界,是以不对自然界进行结构性破坏而产生价值的一种科学。
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之一
专心学好四大经典著作
《内经》.《易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
内经比较难,需先对中医有了解才能通读此书。不然必是混混然。倪海厦推荐路径
针灸
神龙本草
黄帝内经
伤寒论
不能只看到字,要当成图读,可视化;
四小经典
医学三字经 ,濒湖脉学 ,汤头歌诀,雷公药性赋
中医必读八大经典
1易经 2内经 3神农本经 4伤寒论 5金匮 6陈士铎医书 7脾胃论8瘟病
辨证论治的理论与技术, 读书——临 证——读书——临床
学中医不难 难在现代中医教育太垃圾
中医不是学出来的,大部分是自己通过临床悟出来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
要学习西医,学习外语
注意新科技、新成就,走学科交叉发展的路
<医学集成>
如何较快学会上乘中医学
杂书勿看,先以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搭个骨架.先背颂四圣心源,再背颂长沙药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
再对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下手,拿出考研冲刺的猛劲来
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奠一个深而宽广厚的基础
道德经仅五千文,来回多耙几次,将历代老解都看看
易学.拙文先天横图稍有,点滴心得,可拿来作垫脚石
郑寿全的不朽功勋在于已悟到一元嬴缩及一点元阳真种子
其它医书,但观其方
学习方法
每天静坐
要有悟性,每天静坐,反观内视,久之澄心绝虑,神清志明,智慧开而悟性出,学医事半功倍.切莫轻视!
阴阳为本
不信阴阳五行八卦就很难学好中医
明其理,而勿流于穷辨
明阴阳之理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医术,所以仍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临床医书上内经中就有很多仅仅是在讲道,并不是讲医的.千万不能钻牛角尖
博览群书,取众家之所长,学其偏而勿执其偏.学医三难
一者,古文基础不好
难于专
二者,学医方向不明
难于精
三者,学习方法不对
难于平和
中医发展三大难与处理方法
学习(内容多),分类化,辅助智能,原理(无法科学化),简单化、形象化、自然之理、服用(麻烦),超微缩固化、超微饮片、生药颗粒、生药袋包颗粒、免煎颗粒、相似中成药、各味中药面儿回家按要求开水一冲就好的纯中药
学习打算
从观看黄帝内经纪录片
阅读民间中医网,到阅读思考中医,阅读黄帝内经,到自服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有效已有数月
信、愿、行的原则。不怀疑、不讨论、正面思考,做下去3年再说
黄帝内经视频,讲座文稿
身体力行,时间各种养生调治的方式方法。比如早睡,比如人体使用手册上的内容,比如食疗及其原理
勤练太极拳。
一证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