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赏析----再见列宁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22:2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界电影赏析----再见列宁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界电影赏析----再见列宁读后感》。

第一篇:世界电影赏析----再见列宁读后感

世界艺术电影欣赏

----《再见,列宁》观后感

老师:王萍

姓名:肖忠洋

学号:201102040210

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

2014年5月17日

《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以东西德的统一为背景讲述了东德统一社会党党员克里斯蒂娜在丈夫逃往西德后,被社会党盘问了一番,情绪极度低落的克里斯蒂娜怒火大发,她一度沉浸在情绪的低谷,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唤醒了她,从此她花费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社会党事业中和她的一对儿女,并严格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抚养教育他们,因此她杰出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的表彰。后来亚历山大在一次民众游中行被警察逮捕,这一幕正好被克里斯蒂娜撞见,使得她突然心脏病发作,昏迷过去,幸运地是亚历山大不久就被释放了,但他母亲却成了植物人。在她不省人事的这段时间里,德国已经是天翻地覆:柏林墙被推倒了,她所挚爱的民主德国也解体了,东、西德统一了。后来克里斯蒂娜奇迹地苏醒了,医生叮嘱她的儿子亚历山大:她不能接受任何刺激。为了不刺激卧病在床的母亲,亚历山大只好小心翼翼地隐瞒起“统一社会党下台,德国统一”的消息,同时让不能行走母亲搬回家里,以防母亲知道东德社会党的解体。同时在他们的小公寓里,亚历山大尽力演出着一场民主德国繁荣昌盛的闹剧,从食品到服饰,甚至伪造电视新闻,花钱请他母亲的曾经的同事、领导、学生来庆祝她的生日,借助外人的表演来隐瞒东德社会党解体德国统一的消息。统一后的德国,她们生活的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个小公寓里的历史似乎停滞了,最后压力山大还是通过伪造的新闻让他母亲欣慰地接受了德国统一的事实。克里斯蒂娜病情突然复发,压力山大让他妈妈在临终前见到了丈夫。压力山大将他妈妈的骨灰撒在了德国的大地上。

影片以小家庭故事映射了东德的社会的变迁:克里斯蒂娜兢兢业业为东德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时,东德的社会生产欣欣向荣,而母亲瘫痪卧病,东德的社会体制也开始瘫痪。但似乎一个国家的时境变迁又似乎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不痛不痒的事情,就像电影里的其他人,从民众到国家领导人,在东德解体、德国统一后仍然平静地过着日子,甚至因为合并后经济的繁荣而过的更舒心。电影中儿子用费劲心思表演,在母亲面前隐瞒东德解体的事实,防止母亲受到刺激,通篇的谎言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浓厚的爱,但事实上母亲似乎又不是特别不接受东德解体的事实,就像她走出小公寓看到外面的景象也并未受到刺激,当儿子以伪造的新闻告诉母亲真相时,她也没有受到刺激,母亲似乎也知道儿子的尽力掩饰,对于儿子的做法她也微笑地理解,享受儿子善意的谎言所传达的爱,这种相互的亲情给了我很大的感动。最后母亲还是将她为什么和她丈夫分离的事实告诉了儿女,而她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似乎是来换取亲情关系的完整,以及对东德民主社会的寄望,希望东德能够发展起来,提供民众一个安稳高质的生活。

电影中的独白:任何时候我们的国家从太空上来看,都只会是一个小小的蓝色星球,而一个国家相比起一个星球,就会显得更微不足道,所以无论你承担的职责有多大,你的眼光都应当放的远一些,把人民的利益置于任何事物之上。作者似乎在暗示:只要能给人民一个满意的生活环境,社会体制的变革对于人们来说是无关紧要的、不痛不痒的,我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持有的人生观:无论自己身处什么位置,都应该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就像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她以广大人民群

众的利益为重,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她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看完这部电影主要引发了我对信仰的思考:信仰不是绝对,一个人不管曾经为所信仰的东西付出了多少,当它阻碍了人民大众的利益,它就会失去人们的支持,人们也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信仰,而接受新的改变。就像我作为一名党员,共产主义是我的信仰,因为她代表了并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在历史的变迁的过程中,个人的行为显得如此藐小,亘古不变的唯有亲情。

第二篇:电影再见列宁观后感

电影再见列宁观后感

今天在网上找来德国电影【再见,列宁】看了一遍,感想很多。其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变革,柏林墙被推倒前后,人们思想的混乱,政府的作为,百姓的困惑,母亲的坚守和执着,儿子的善良和聪明,许多场景是那样熟悉,是那样亲切,是那样身临其境。

我们的国家不也经历了那样一场大的变革吗,改革开放了,西方的一切都涌入了我国,年轻人喜欢的西方的生活方式,对物质生活的高要求,都在追求金钱和享受。资本主义的新的管理模式,商业运作,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糟粕也一起涌进来,搞乱了人心,败坏了道德,低下了素质,成了拜金主义。我们总是搞不好平衡,不是左,就是右,太难把握了。从母亲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坚定的信仰,认定的真理,一夜间全变了,这对心理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思想一下子很难转过弯来,所以孝顺的儿子才导演了这一出戏剧,继续保持社会主义的东德的一切,来缓解母亲的情绪。

剧中的情节,有许多和我国的情况是那样相似,许多家庭都经历了一样的悲欢离合,这部电影让人看了又喜又悲,发人深省,为什么社会主义都失败了,为什么人民会对资本主义趋之若鹜,难道人民错了吗,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有错吗,我水平太低,许多问题自己都想不明白,所以只说到这儿吧,欢迎同志们去看看,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你们发表高论,帮助我提高认识,谢谢了。

第三篇:《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观后感

在片头的开头,还在童年时期的主人公阿历克斯看到电视里的偶像,民主德国第一个航天员西格蒙·金在太空船里拿出了两个玩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玩偶造型来自20世纪50年代末东德和西德都拍过的一部动画片Sandmännchen,而这部片子在此后阿历克斯见到失散多年的父亲时,也在屏幕上出现过。这种怀念不仅是片中主人公的,必定有背后导演和其他主创人员的情感在内。当年东德为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宣传需要做出了这部动画,但在社会主义解体后,它在新一代儿童的眼中已经是彻底娱乐化的产品。

在《再见列宁》里,除了这样明显的符号之外,还有不少拿社会制度开玩笑的黑色幽默。比如,阿历克斯的妈妈在长期昏迷之后突然苏醒,突然想要吃前东德的“施普瑞”酱黄瓜,但当那个年轻人冲进超市,才发现一夜之间都已经换上了来自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那个熟悉的商标瞬间不复存在。

更悲哀的是,几乎所有东德市民都已经把自己的钱换成了西德的马克,可是阿历克斯妈妈工作几十年存下的几万块却因为没能及时赶上而变成一叠叠废纸,于是阿历克斯只能无奈又愤怒地在天台上把钱都抛向风中。东德落后的生产力和价值低廉的货币,以及统一后由西德推进的缺乏经验的私有化,让原本就失衡的经济每况愈下,不仅仅是钱变得没有意义,就连整个东德都发现,这20年来都没能适应自由市场经济。

而《再见列宁》最独具匠心的设计,也是最体现主创人员观点的设计,就是阿历克斯的好朋友一次又一次炮制出来的假新闻。通过录像机,妈妈一再被骗,即便是在被告知真相之后,她依然宽容地对待儿子的闹剧——而那个善良而聪明的儿子,不断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夹缝间游走。

阿历克斯有句话感人至深:通过这样不断地造假,我仿佛把民主德国变成了理想中的模样。这句话里寄托了幕后创作者对东德怀念和批判兼具的情感:过去的美好和残酷都已经无法改变,只能怀着这种宽容和乐观去回望。片中妈妈偶然上街,却遇到一架直升机吊着巨大的列宁半身像低空掠过,这个超现实主义的设计非常令人感慨。

如果说《再见列宁》是一曲平民史诗,两年之后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窃听风暴》则完全跨越了意识形态的种种局限。在《再见列宁》里,还能看到对往日东德图景的掩饰和温和之心,但《窃听风暴》就变成了一部不折不扣的“伤痕电影”,严厉坦率地指出了集权体制的丑陋和人性的异化,丝毫不留情面。这部离中国观众最近的柏林墙题材电影,从内容上说其实与柏林墙无关,但它贯注的精神却真正地从本质上击垮了德国人心中的柏林墙。

对比起2001年的《柏林生活》,前作的平静像是对生活的无奈和屈服,而《窃》一片如钢铁般坚硬的平静和冰冷,更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压抑着庞大的气场,暗潮汹涌的同时表面丝毫未变。这种精准的表演让扮演男主角HGW XX/7(斯塔西七号)的乌尔里希·穆埃足可以迈入影史经典,而他2007年7月25日的去世,为《窃听风暴》成就了悲伤的传奇。

当年这部电影在全球掀起一阵反思浪潮,乌尔里希·穆埃只是一如既往平静地说出一个幕后故事:他的妻子,就曾经是受不住铜墙铁壁、被迫向斯塔西告密的平民。这个秘密的揭开,成为了《窃听风暴》相关史实的有力例证:这个曾经监控每个东德公民的安全情报机构,远远比电影来得更残酷、更令人绝望。为了区分文化的差异,划地为圆各扮各的“过家家”,俗称“国家”。同一

个国家还区分“东德”和“西德”,一个还依偎在社会主义摇篮里,另一个却打着资本主义旗帜肆意狂欢,中间隔了一堵不太厚但足以让你粉身碎骨的人肉篱笆----柏林墙。

其实这堵墙迟早是要倒的,中国古话不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嘛,关键是它倒向哪边!作为故事的主人公,ALEX与我们有着相同的社会背景有着相似又彻骨铭心的共同政治记忆,他当时少年懵懂的价值观并不深刻,所以无论柏林墙倒向哪边依然可以安然接受,只是需要假以时日去调整未来的择业方向。而他们的父辈却一夜之间成为废人,用母亲的卧病来隐喻东德体制瘫痪恰当不过,当时精神熠熠为社会主义美好前景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代表,昔日与东德领袖握手畅言的民族钢花,瞬间坍塌,一病不起,昨夜还遗留唇角的欣慰睡醒来已经物是人非。剧情其实是荒谬不经的,ALEX为了平稳母亲脆弱的心灵,特意营造出来一个小小的过去式,这个过去式放在柏林墙倒塌前平常易见,然而时下看来却有如潘家园旧货市场市场一样与世绝别。善意的谎言是用来抚慰母亲,还是追忆逝去?真相究竟是什么?假想中,“可口可乐”的配方不过是我们的祖传秘籍被西方窃取;汉堡包不过是西式煎饼果子;从西方逃难而来的大量殖民者也不过是急切寻求庇护的小朋友,小汽车是资产阶级上供给我们的代步工具....甚至我们的国家领导人辞咎也是出于发展科技的未来方针,我们需要这么一个渺缆人类的领袖,因为他懂得从几千万米外俯视着的地球,不过苍穹一瞥,他懂得带领我们去珍惜地球的现在以及将来!

现实终究是现实,柏林墙倒塌了,资本主义提前把社会主义给过渡了,我那子乌须有的共产主义彻底成为泡影了。我们不过襁褓中的婴儿,嗷嗷待哺不及满月就被资本主义横刀切断,塞进嘴里一壶牛圈味道的尿骚。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其实没有好不不好的区别,有史以来只有强弱之分,弱肉强食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我不指望那个“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突然一天君临天下了,因为“需”即是“欲”,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人的欲望足以毁灭地球千万次,又何况几千人的欲望几亿人的欲望!

人好在还是有区别的,快乐的人喜欢向前看,不快乐的人老喜欢往后看。我属于后者,我很不快乐。不是因为我的共产主义被泡腾片腐蚀了,而是因为我知道前面根本就什么都没有,芸芸众生你来我往你推我攘的,不过都是前赴后继跑向一条通往天堂的绝境,那个天堂呢好比海市蜃楼,你觉得你看见了,踩下去呢却是空的。实际,那就是悬崖。

第四篇:再见列宁影评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战败,根据波茨坦会议(Potsdam Conference)中英、美、法、苏四国的协议,决定在德国战败后将其一分为四分别由四个战胜国占领,并且合组一个最高管理单位盟国管制理事会(Allied Control Council,ACC)来治理德国事务。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在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主的共产阵营逐渐疏远,1948年3月时,美国、英国、法国三国在伦敦举行会议,初步决议要将三国所分别管理的德国领土合并,组成一个德国西部的政权,针对这点苏联方面作出反制,首先是退出ACC,并进而宣布著手设立一个东德政权的计划。

但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进行了整合的动作,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所谓的西德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短短三日后发行了东德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东西德分离后,东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却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所进行的柏林空运之支援下没有实现。在柏林封锁解除(1949年5月12日)后没多久的5月23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而东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SED)***的社会主义共和政体。

相对于英美法占领区所组成的西德加入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NATO),东德则是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组织--华约组织。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间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undasrepublik Deutschland,BDR)为存续单位,东德遂成为一个不再存在的国家。

意义

1989年,柏林墙拆除,1990年10月3日,以东德并入西德的方式两德重新统一,加速了1990年共产主义在欧洲的崩溃。德国并且重新成为主权国家,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

指1945年(即二战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间东西方阵营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对抗,没有硝烟的战争。

东德跑到西德的原因:

东德,从建国之初,就不断有公民往西边跑,这多半与不习惯、不认同新的社会制度、新的意识形态和新的生活方式有关,加上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剥夺一部分人的财产,促使一些有产者的逃亡,当时不允许个人买汽车,不允许个人做生意,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工作好坏不论,收入都基本一样,实在没有工作的积极性和吸引力,生活水平也大大低下,没有进步。另外,也与西方的渗透、影响、诱惑和“放血政策” 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由于人民不满足于东德经济的现状,而向往西德的高消费,高生活水平(人往高处走)。因此,到1961年柏林墙建立之前从东德跑到西德的总人数有280万之多。大量人口的涌入,使西德劳动力资源特别丰富,并改善了劳动力分布不均的状况,提高了竞争能力,最重要的是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及管理人才的难民涌入和参加重建。“例如,1954-1961年,从东德前往西德居民中,约有6000名医生和药剂师,8000名司法人员,750名教授,34000名教师和工程师,他们都是不满意收入低下而逃到西德的。”(7)实际上,东德以巨大的代价为西德培养了建设人才,使西德减少了对生产“人力”所需的投资,也解决了短期内无法培养出来的人才问题。这使本来就劳动力奇缺的东德元气大伤。为了赶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东德不断扩大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从西德进口尖端技术。这就需要设法换取硬通货,从而导致了经济上依赖资本主义世界,而自己的经济政策又极大的失败和不得民心。

第五篇: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是一部2003年的德国喜剧、剧情片,由沃夫冈·贝克执导,新生代青春偶像演员丹尼尔·布鲁赫和实力派演员凯萨琳·萨斯主演。当时初看电影名称时我以为是关于列宁一生的事迹,渐渐看下去突然发现与我原来的想象大相径庭。

故事发生在德国,讲述了一个东德家庭在两德由分裂到统一这段岁月里的变迁:影片中的母亲因为丈夫的背叛(后来证实为谎言)而专心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并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荣誉奖章。后来在示威游行的队伍里看到自己的儿子阿历克斯,并且被前来镇压游行的军队抓走突发心肌梗塞昏迷不醒。在她昏迷的八个月里,世界已经开始变化。当她终于醒来时,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东西德合并,以前的东德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主人公母亲一直为之奋斗的事业就像滚滚逝去的江水,成为永恒的过去。母亲的主治医师曾提醒过不能让母亲收到太大的刺激,主人公阿历克斯很清楚,以母亲现在病愈的身体,她定不可能接受自己一生所信仰的共产主义破灭的事实。于是他与整个家庭联合在一起,在朋友的帮助下,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母亲继续活在自己的信仰之中,直至她安详地离去。电影即将结束的时候,母亲终于安详的走了。按照母亲本人的遗愿将她的骨灰伴随着绚丽的烟花消失在了夜空里。

这部电影曾经获得2003年柏林电影节最佳欧洲影片蓝天使奖,在各个层面都比较受欢迎。影片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来囊括在政治中的。片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间里的延续》。其实在看这部电影的一段时间我会想会不会母亲就会在这样一个善意的谎言中结束自己一生,还是说最终母亲会发现谎言是拆穿还是继续维持下去。影片一直存在着悬念,那就是:母亲到底会不会发现承载她信仰的国家已经不复存在呢?那么届时母亲会不会带着怨恨去责怪自己儿子阿历克斯,在故事结尾告诉了我们答案。在阿历克斯找自己亲生父亲希望能让他见母亲最后一面时。他的女友劳拉偷偷地告诉了母亲真相,从影片中母亲的反应可以看出她很震惊和心中的难以置信。阿历克斯准备给这场闹剧收尾,他找到了好友制作了“民主德国国庆”的“新闻”,并将其提前了5天。在看到电视时母亲望着儿子的背影,眼睛里全部都是温暖。在母亲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爱和欣慰,这一刻是人性闪烁着无限光辉的一刻,这一刻让我感觉到在母亲眼里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不管什么主义,什么社会,这些都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珍惜眼前这个关心你爱护你的人。到头来都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情感。

无论是对于阿历克斯,或是他的母亲,又或者是那些仍然怀念过去的母亲的朋友们。阿历克斯深深爱着他的母亲,于是,他克服重重困难,在统一后的德国为母亲“买”到东德酸黄瓜,每天为母亲播报逝去的东德新闻,还让母亲在西德人越过柏林墙投奔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里久久回味„„看到母亲在几十平方米的东德国度里面开心地、平安地生活着,直到走完她一生。阿历克斯虽然到处奔波劳累,但感到真心的满足,也从不后悔。母亲虽然最终还是知道了真相,但是没有向儿子捅破这层窗户纸,在儿子为自己编造的谎言中,深深地感受到儿子对自己的用心良苦,欣慰的离开。在看完这部影片后给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那种制度的好坏,而是在这种环境下亲情所散发出的光辉,相比之下,意识形态的价值,则是孤立而短暂的。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他们的存在,对于人们来讲,很多只是形式的不同。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所谓“过国度”而已。一旦轰然倒塌,大多数人还是可以调整好自己,去寻求另外的一种方式,就像影片中东西德的年轻人只不过是重新找份工作的事情,但或许对老年人来说或许有些不适应或者难以接受,毕竟是生活了 41年的国家。

母亲安详的走了,谎言使母亲的余生很快乐、很安详,她感受到人间最最温暖的亲情,给了她最美丽的晚景。她的骨灰将散落在德国的土地上,见证着一个新的民族的成长。正巧那一天正好是东西德统一的日子,一种信仰,一个国家,似乎都随着母亲随风飘走了,彻底的告别了这个世界。一切都结束了,新的时代就要来了!

社会的发展有其必然趋势。不管怎样,社会的发展总趋势还是积极向上的。事物的发展是不能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影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就算德国统一后,由于制度文化的差异在初期双方人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友好。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两德统一后,虽然柏林围墙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无数障碍存在,联邦德国的资本主义席卷民主德国企业,导致数百万的民主德国人失业。民主德国人

认为联邦德国人贪得无厌,联邦德国人觉得民主德国人好吃懒做,此一现象并反映在德东与德西地区之间的社会及经济现象。柏林墙的倒塌是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失败的表现之一(其他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柏林墙的倒塌,给西德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东德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东德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并有利于形成,欧美日三强鼎立的经济格局.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也推动了前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纵观整部片子我觉得亲情方面比政治方面的篇幅要多些,本片没有任何批判的倾向,所以不要去想信仰的内容,信仰本无对错,关健是在乎人心。在影片中打倒的不只是东德的共产政权,还有东德的价值观和生活模式,所以在这个特殊年代,他们需要这种看似荒诞的形式来支撑自已。这不是自已骗自已,而是自我求赎,自我调整,这是我们都需要的。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生活还是要继续的,只要坚持自已的信仰,我们就能突破逆境去面对。

现实终究是现实,柏林墙倒塌了,资本主义提前把社会主义给过渡了,那么资本主义好还是社会主义好呢?其实谁也不知道,无所谓好不好只要能让人民过上好生活的制度就是好制度。其实柏林墙的倒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东西德虽然当时被美国与苏联控制,但是相同的语言,相同的肤色,这些都是德国统一的基本前提。

在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病愈后的母亲一个人走在街上,感受

着新时代的变化,当被直升机飞离吊起列宁雕像与母亲“挥手告别” 的影像由远渐近,慢镜头将列宁“挥手”的影像摇转到母亲那矜持的眼神中时,镜头的能动性充分表现了时代伤感和历史挺进的冲突,交织在母亲 那“恍若隔世”般的困惑中,仿佛一个时代已经从身边匆匆溜走了。在影片三分之二处,有一个突转,母亲一直瞒着父亲逃向西德的真实原因,但在这一段说了出来,原来父亲是受当时的执政党迫害才逃往西德,而母亲本来是准备带着儿女也去西德,但没有成功,所以才努力向执政党靠拢,为得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不得不说导演的这出戏不禁让我们想到母亲的信仰真的有那么牢固么,还是说只是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母亲才这样做。2代不同的人先后撒下了2个善意的谎言,所有这些谎言都只为了一个爱字。影片所做的并不是单纯的表示对制度和意识形态异化人、挤压人的批判,其更是表达了对于一个自由的环境的追求。

综合来看这是部很不错的温情电影,影片中的种种情节无不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本片兼具政治讽刺和幽默,题材敏感又直击要害,刻画了一幅鲜活的变革时期德国民众的众生相,表达了对逝去的理想与信仰的告别。

下载世界电影赏析----再见列宁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界电影赏析----再见列宁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再见列宁》

    观《再见列宁》有感列宁,很久以来,在我心里一直都是前苏联的代名词,也算是共产主义的代名词。他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

    《再见,列宁》观后感

    《再见,列宁》观后感如流水般的钢琴演奏,时而舒缓,时而轻快,时而扣人心弦,快慢缓急之间,已被带入那份深沉与内敛;不知不觉之际,已深陷其中。挥挥手,向离去的列宁像告别,也是向那个过去......

    《再见,总有一天》电影点评赏析

    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再见,总有一天》,每个男人都有幻想,这部电影可以很完美的诠释邂逅一词的含义,它给了一些人非常美好的幻想,即使是以悲剧结尾。这也恰好说明了一点:男人也经常做......

    专访欧洲最佳电影《再见列宁》编剧克利斯

    专访欧洲最佳电影《再见列宁》编剧克利斯《再见,列宁!》,一部轰动整个欧洲的电影,一部将爱与国家命运完美统一的电影,本报特约撰稿人近日走进了该电影编剧克利斯.银清寒的家国际......

    再见列宁影评b

    影评:——再见“理想”《再见,列宁》是一部德国喜剧、剧情、爱情电影,2003年上映,又名:《快乐的谎言》 、《民主德国在79平方米房》,导演: 沃尔夫冈·贝克 ,编剧:贝恩德·里希坦伯格......

    列宁读后感

    《列宁传》读后感 《列宁传》这本书是普拉东 、米哈伊洛维奇、凯尔任采夫写的,作者在这本书中叙述了列宁为俄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一生,并且着重介绍了列宁为建立布......

    列宁读后感

    列宁读后感《列宁传》这本书是普拉东 、米哈伊洛维奇、凯尔任采夫写的,作者在这本书中叙述了列宁为俄-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战斗一生,并且着重介绍了列宁为建立布尔什维克......

    《列宁》读后感

    意识对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 ——读《列宁》有感 《列宁》是由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兼传记作家路易斯·费希尔创作的传记。是一本将列宁形象真实可信、生动鲜活地刻画在读者眼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