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
开展创建“全市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活动,是潍坊市奎文区全面深化和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目的就是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为中医药进社区、进家庭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社区卫生综合性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辖区居民对中医药特色卫生服务的需求。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逐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落实中医药各项政策,发挥医保政策对中医药的支持作用。将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和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农合报销范围,同时提高中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二是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到2015年底,95%的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的中医科、中药房;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的30%。县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水平,并要有3个市级以上重点专科,其它县级医院要有中医科、中药房、开设中医诊疗,中医药服务量要占本院总服务量的30%以上。
三是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65%的村卫生室配备1名中医类别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中,中医药人员比例不低于20%;同时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培训和继续教育。
四是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县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是我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每个镇要确定2-3个村卫生室为村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五是积极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科要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人员,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做好中医健康教育,占健康教育内容的40%以上;实施好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在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
六是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对各类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给予支持。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中医在乡、村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基层开展中医坐堂医诊疗工作。
2013年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汇报材料
落实好各项中医药扶持政策。我市对已有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督查和梳理,总结经验,推动基层中医药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围绕上级实施的建设项目,特别是国医堂建设,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共同投入、地方为主、相互配合的投入机制;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基层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
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强全市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内涵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县中医医院的中医服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各个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暨国医堂;建立县级中医医院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向下流动,不断完善乡村一体化管理机制。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计划,强化中医药功能建设,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基本条件;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培训,增加中医临床骨干和中药实用型人才数量;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扶指导的措施,在所有的县级中医医院和市中医医院设置基层指导科,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帮扶,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
强化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带动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优势的充分发挥;以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建设为抓手,带动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以中医药特色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为抓手,结合国医堂建设,带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以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新增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为抓手,强化培训,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以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为抓手,带动中医药适宜技术广泛使用。
第二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王家镇卫生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
“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八、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2017年12月30日
第三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县2013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工作总结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卫计生发〔2013〕26号)和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印发《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文件要求,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实施好我县中医药管理服务项目。结合我县中医药发展现状,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积极开展了中医药工作,现将我县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提升工程主要工作
(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
1、县医院:设立中医科(门诊及住院),中医医师(含中西医结合专业)10人,中医药剂师3人,能完成中医诊治工作,年底门诊接诊6000余人,住院1100人;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服务能力建设,新购置设备微波、中药熏蒸机、臭氧机、银质针、煎药机、牵引床、电针治疗仪、神灯等,2013年配备中医专业人员4人,派驻学习1人,中医科门诊患者建立个人电话跟踪随访,了解病情以及治疗情况;
2、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7月成立,科室建设及人员的配备有待完善,没有设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站,科室建立及人员的建设将在2014年完成;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县辖11个乡(镇)卫生院,其中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乡(镇)卫生院6所,129个村卫生室,由于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缺乏,严重制约我县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发展,能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卫生机构不足三十家。为进一步完善中医从业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队伍素质,解决农村“缺医”现象,根据贵州省卫生厅、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关于做好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发〔2013〕89号)文件精神,2013年遴选出中医药一技之长的人员3人。
(二)中药房建设
继续加强中药房建设工作,规范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根据需求,不断扩大中药品种。县医院中药房人员配置基本完善,中药品规能满足中医药诊疗服务;各乡(镇)卫生院由于人才缺乏,设备简陋,中药房建设步伐缓慢,每家采购中药饮片达100余种,严重影响了中医服务能力建设。
(三)人员培训
1、全县加强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1期,总计383人次,基层卫生机构141家(含卫生室),培训工作纳入继续医学教育范围予以考核。2、2013年,我县共派出多名中医药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及临床技能。二、五项具体指标计划完成情况
1、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房设置比例100%,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只配备中药饮片,中药比例较低;中药房建设较为完善的只有**镇中心卫生院和**镇卫生院,中医基本诊疗设备配备基本齐全。
2、提供中医药技术服务,部分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能运用中药饮片或中医非药物疗法开展基层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3、基层中医药人员配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充实中医药专业人才队伍,力争2015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类技术人员比例达20%。
4、县医院已创立二级甲等医院,中医科室建设基本符合国家《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要求,设立中医病区、设置30张中医床位,人员配备13名。能有效的提供中医诊治及健康管理服务,并承担全县中医培训和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药房达标建设,在2014年底力争完成4家乡(镇)卫生院重点科室达标建设。
三、中医药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1、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发展政策及动向: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于中药饮片的政策规定要求,非药物诊疗技术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的结算比例。
2、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及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室标准化建设,集中设置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科、中药房等中医药综合服务功能区。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药人员招募引进培养力度,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学历提升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3、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学习及中医药文化科普惠民知识的宣传:集中对《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中成药)处方集》的培训学习,有效的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推动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2013年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健康教育讲座与宣传栏的设立与内容的更新。
4、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指导和儿童中医调养健康管理工作,2013年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达21.68%,0—3岁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覆盖率达19.28%。
5、强化责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目标细化,将纳入村卫生室年终绩效考核。
四、存在问题
(一)中医药类人才匮乏、基础设施简陋,严重影响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地方财政薄弱,资金配备不到位。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积极通过”引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充实我县中医药人才队伍,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我县中医药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
(二)加强部门沟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四年二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王家镇卫生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 1 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2 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八、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2017年12月30日
第五篇: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自查报告(模版)
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自查报告
**镇中心卫生院
**市卫生局:
根据*卫字(2011)第73号文件精神,我院立即组织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考评细则》,并组织分管副院长、科主任对我院的功能科室进行检查考核,查找存在的问题,为努力实现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的目标,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镇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开展了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建设工作,现将自查总结如下: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建设小组,由***副院长任副组长,具体负责建设项目;定期召开会议,制定相关优惠措施鼓励中医药发挥特色优势。
2、规范机构设置:多年来我院坚持设置中医科,而且诊室集中、相对独立;中药房和中药库布局合理,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品种,坚决执行统一招标、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原则;并利用板报、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介绍中医药适宜技术、养生保健知识。
3、委派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我院现有有主治中医师两名,执业医师两名,针灸助理医师一名;其中本科学历一名,大专学历三名,中专学历一名;负责中药房的药剂人员有一名,且具有中专学历和培训证书;多年来我们坚持“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发展我院的中医力量和接班人。
4、完善中医科的设备配置:规范基本设施,购置与发展中医业务相适应的基本诊疗和中药房的设备。
5、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通过门诊、住院等服务形式,运用中医理论辩证 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开展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我们针对不同疾病和康复服务对象,制定个体化的中医康复方案开展康复治疗;在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工作中,我们开展了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6、加强对辖区村卫生室的业务指导:定期组织乡村医生学习中医药知识,利用下乡体检等机会指导,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诊疗水平。
7、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要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中医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大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设备的投资力度;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的原则,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卫生院和卫生室的中医医疗业务技术水平,对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者开展中医康复服务。
在今后的中医业务项目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