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苏轼婉约词》本科论文答辩自述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上午好!我是文学院10文秘转2班的学生周洁。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浅析苏轼婉约词》,我的指导老师是胡振龙教授,很感谢胡老师对我论文写作的指导和帮助。
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苏轼婉约词这一论题,主要是因为苏轼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作家,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长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东坡词作约有三百六十余首,其中以婉约词居多。词在当时是作为娱宾遣兴之用,是一种小道末技,并不为文人所重视,东坡是在三十五六岁在杭州担任通判时开始填词。在当时诗文容易被监控,而词作为一种娱乐文学不会得到很多关注,因此在东坡被奸佞小人网罗罪状的作品中,词就可以逃过一劫了,这也是东坡大力作词的原因之一。东坡词主要分为豪放词和婉约词,其中豪放词不到十分之一,可见婉约词在东坡词中的重量。
我的论文《浅析苏轼婉约词》主要从东坡婉约词的题材内容、艺术特质、发展创新这三大方面,并结合具体的词作进行试析浅论,尝试探讨东坡婉约词的文学价值。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提出词体婉约与豪放的差别,引出北宋文坛豪放词派创始人苏轼,认可其文学地位,进而将目光聚焦在其婉约词的创作成就上。
第二部分从六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词作阐述东坡婉约词的题材内容,东坡婉约词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或写景咏物,寄寓深远;或叙古述今,慨叹人生;或缅怀亲友,诉说思念。
第三部分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东坡婉约词的艺术特质,具体表现为:以雅为美、情感真挚以及韶秀的风格。“以雅为美”是东坡词一大特点,是相对于花间词“以艳为美”和柳永词“以俗为美”而言;其次,东坡词情感真挚,与“为赋新词强说愁”不同,东坡因抒发内心情感需要而作词,自然是真情的流露;第三点特质“韶秀的风格”是我的导师指导我写的,韶秀是美好秀丽的意思,与东坡豪放词的波澜壮阔作比较。
第四部分从题材内容、词意词境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来阐述东坡婉约词的发展与创新。在题材内容方面,东坡进行了扩充,将写诗的题材引入作词中,如清新淡雅的农村词、真挚感人的悼亡词,以及送别词等等;在词意词境方面,东坡有较大的创新,一改花间词的无病呻吟,柳永词的倚红偎翠,以及晏殊欧阳修的徘徊流连,体现出意境高雅,意寓深远的特点;第三,在表现手法方面,东坡注重内容多过注重形式,打破了“词必合乐”的传统观念。除此之外,东坡在词的创作上用了比喻、互文等多种写作手法,说明其写作技巧的成熟。
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说明其贡献不仅在创立豪放词派,在婉约词的创作上也有极大建树。具体表现在拓宽婉约词的题材内容,提高了词的地位。
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东坡词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并参考了部分优秀毕业论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胡振龙教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三次修改最终定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对苏轼的家庭背景,为官历程以及被贬生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习到论文写作应有的严谨的态度。
以上是我的毕业论文答辩自述,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认真阅读学生的论文,有不足之处希望给予评价和指正。谢谢!
第二篇:本科论文答辩自述稿
本科论文答辩自述稿
2012/5/1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第XX号学生XX。我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球上的大气”教材二次开发研究》,指导老师是XX老师。
我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考虑:其一,自去年9月份至今我一直在XX中学的高一年级担任地理教师,为了更好的教学,必须对人教版必修1进行研究。其二,湖北自2009年开始全面推广新课程改革实验,新课改理念在新地理课程标准中得到充分体现,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等。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怎么落实这些理念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我的论文选取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作为研究切入点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研究,旨在为教学活动提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指导。
确定题目后,我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特别是第二章的教学中,注重第一手材料的收集。主要有新旧教材,课标,教案,以及对学生做的地理学习调查问卷。接着,阅读了大量的关于教材二次开发的文献,了解了教材二次开发的概念,模型,教材分析维度,二次开发实施的方法维度等。后来,又研读了新课改解读(湖北省),对新课改理念和教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必修1第二章教材二次开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后,XX老师给予我多次悉心指导,并促使我不断思考、修改和完善,论文最终得以完成。
接着,我要谈谈我的论文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思路。
第一部分,前言介绍了“二次开发”的研究背景并提出了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二次开发”的基本理论,包括“二次开发”的概念和本质,“二次开发”的意义和高中地理教材“二次开发”的需求。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大气”进行教材分析,包括课标解读,教材内容和结构分析,以及教材评价。
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地球上的大气”进行二次开发实践,包括开发程序,开发策略和案例实施。其中开发策略针对第三部分教材的不足提出处理方法。
第五部分,总结全文,提出本文的不足并致谢。
本论文的主要特别之处在于对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进行二次开发并进行研究,为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教研提供范例研究。
经过本次论文写作,我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由于我能力的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XX老师的期望相差甚远,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借此答辩机会,万分恳切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多指出本文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学生将虚心接受,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谢谢!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答辩自述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答辩自述
答辩人:2007年秋汉语言文学(本)陈永利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委员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酉阳电大2007年秋汉语言文学(本)学员陈永利。我的论文题目为《浅议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本篇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王平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论文的写作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以往关于新词语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所以我决定选这个题目。目的是将自己在教学实际中的一些自己觉得比较好的有时效性的做法写出来,一则为了在实践中继续践行、拓展创新;二则是为了与同行们交流以达成共识或认可。
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二、比喻造词法
三、借代造词法
四、仿拟造词法
五、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六、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我充分收集、阅读了相关资料、涉及的期刊、杂志、专著以及网络资源。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我今后的学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本次论文的写作,使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论文的写作过程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学习、研究、再学习、再研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论文的内容表述、论证的引用格式上还存在不当之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借此答辩机会,诚请各位答辩委员给予批评指正!
我的论文自述完毕。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将虚心接受,并不断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从而使该论文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最后,我向各位答辩委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答辩自述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答辩自述
答辩人:2007年秋汉语言文学(本)陈永利
尊敬的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答辩委员以及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酉阳电大2007年秋汉语言文学(本)学员陈永利。我的论文题目为《浅议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本篇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王平的悉心指导下顺利完成的,在此谨向王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下面,我就论文的写作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动词的语义属性主要表现在动词对与之相关联的语义成分的支配能力和制约能力上。不同语义类型的动词其语法功能也各异。传统语法学上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方式把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大类,但语法学家对动词及物与不及物的划分看法不一。另外,根据宾语的性质动词分类也有不同的标准,本文仅从宾语数量与功能两方面来讨论。按动词最多可带的宾语数量可分为单宾动词和双宾动词,按动词带宾语的功能可将动词分为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和名谓宾动词,通过从语义和语法功能的角度对动词带宾语的情况进行分类使我们对动词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了解。
本论文共分为六大部分,一、“根据动词带宾语的方式给动词分类
二、主要根据语法功能来区分
三、根据意义来区分
四、完全根据能否带宾语来区分
五、根 据 动 词 所 带 宾 语 的 性 质 给 动 词 分类
六、按最多可带的宾语数量给动词分类7.按动词所带宾语的功能给动词分类
我充分收集、阅读了相关资料、涉及的期刊、杂志、专著以及网络资源。本论文的研究对于我今后的学习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另外,本次论文的写作,使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论文的写作过程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感受最深刻的就是学习、研究、再学习、再研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论文的内容表述、论证的引用格式上还存在不当之处,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借此答辩机会,诚请各位答辩委员给予批评指正!
我的论文自述完毕。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将虚心接受,并不断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从而使该论文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最后,我向各位答辩委员致以诚挚的谢意!
第五篇:论文答辩自述
毕业论文自述报告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文化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xx,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电影<白鹿原>与原著小说之比较》,指导老师是xx。在我的论文写作期间x老师给予了悉心的指导,这才使得我的论文能够如期顺利完成,在此,我谨向x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论文的写作情况做一个简要的陈述:
选题目的: 本选题试图从电影《白鹿原》和原著小说相比较的角度,分析该电影和原著小说的异同及其电影改编的成败,不仅可以补充和完善目前学术界对小说《白鹿原》及其电影的研究,而且也可以探究文学和影视联姻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和促进文学传播,同时进一步补充目前学术界对《白鹿原》小说和其改编电影研究的不足。
选题意义:本选题从电影《白鹿原》与其原著小说相比较的角度,研究电影《白鹿原》对小说的改编并分析其异同和改编成败,可以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目前学术界对《白鹿原》电影和原著小说的研究,而且通过对电影和原著小说有哪些异同的分析,还可以补充目前学术界偏重于研究《白鹿原》小说的不足,并为影视界和文学界在文学作品的改编方法上提供一些借鉴。
我选择《电影<白鹿原>与原著小说之比较》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原因是因为电影《白鹿原》2012年才在国内公映,所以目前学术界只是对小说《白鹿原》的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研究很多,但从电影《白鹿原》与原著小说相比较的角度分析其异同及其改编成败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个空白或者说几乎没有。网络和期刊上只是有少部分分析电影与小说不同的文章,而且并没有深入研究。本选题试图(选题目的划线部分)。
具体来说,我的论文是由五个部分构成。它包括时代背景的截取、情节结构的变化、人物形象的塑造、意象的转变、艺术手段的运用。在情节结构的改编上,导演对小说情节进行了增加、删除、改动,对人物进行了取舍,并调整了结构线索,以田小娥与黑娃、白孝文、鹿子霖三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为主要线索,取代了原小说中的白嘉轩的人物主线。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导演着重调整了田小娥和白嘉轩的主次人物的地位,以田小娥为主要人物而取代了原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白嘉轩,还对白孝文、黑娃、鹿子霖、鹿三等人物形象作了必要的改变和重新塑造。在意象的使用上,电影删除了小说中的“白鹿”意象,增加了 “牌楼”和 “麦田”意象,导演巧妙地运用了能够立体表达出影视思想内涵的意象和象征物。在艺术手段的运用上,电影大胆运用了秦腔艺术和陕西方言。
这次论文写作我充分收集、阅读了相关资料、涉及的期刊、杂志、专著以及网络资源。,再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和个人的理解,最终在邓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的。
通过本次论文写作,不仅使我掌握了论文写作方面相关的技巧,而且也使我在文字转变为影视的这一课题上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但由于我自身所存在的知识储备方面的缺陷,使得文章中的相关观点还不够成熟,甚至可能存在错误观点的情形。对此,我热切希望能够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我的论文自述完毕。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