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时间:2019-05-13 22:4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第一篇: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2013届高考复习单元训练卷

(十一)《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2011年3月,大型史诗动画片《孔子》登录央视荧屏并于2011年5月13日在第64届法国戛纳电影节亮相,同时作为教材进入全球孔子学院。回答1~3题。

1.孔子崇尚“述而不作”的原则,他的弟子将其主要言论集结编纂成《论语》,从而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如果不是他的弟子的努力,孔子的思想就可能因为缺少文本而不易广泛传播和发扬,这说明()

A.孔子的言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B.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会消亡

C.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D.儒家思想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存精神纽带

2.孔子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依旧被传承,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其特有的包容性 ②史书典籍的传承 ③汉字的使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我们要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和而不同”指的是()

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在逐渐走向融合D.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是根本不相容的4.2011年7月24日,国学经典与汉字书写研讨会在郑州举行。郑州大学的张宽武教授在会上疾呼,汉字是我们文化的根,是滋养我们现实生存发展的血液,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忘了笔杆”,汉字不能沦为失落的文明。这是因为()

①汉字对于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白胡子圣诞老人和五光十色的圣诞树之间,装饰着大红的中国结或喜庆的红灯笼——每年岁末,走在上海热闹繁华的商业街区,类似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圣诞装饰”令人眼花缭乱。“中国式圣诞节”体现了()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6.2011年8月25日至8月29日,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沈阳举行。展会重点打造具有浓郁东北地方民族风情的文化品牌,突出文创、动漫、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优势,大力推介原创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及数字文化产品,以展现东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这表明)

A.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

7.2011年5月份以来,法国普瓦提埃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泰国清迈大学孔子学院等相继组织了汉语水平考试。2011年7月20日,古巴孔子学院首批的22名学生结束了中文学习,从孔子学院毕业。这表明()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相比具有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D.汉语是世界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

8.2011年7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两岸万名青年大交流主题联欢活动,堪称今年最高规格、也最具青春活力的两岸民间交流活动。成千上万的两岸青年身穿印有“两岸同心我们同行”的T恤衫,共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共同高唱《龙的传人》,共同为两岸的艺术家鼓掌欢呼,现场气氛十分融洽和热烈。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交流活动的举办()

①有利于两岸共同传承中华文化,加强两岸同胞的精神交流②有利于增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活力 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④有利于增强两岸青年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9.中秋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但中国各地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求同存异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④

10.2011年7月28日上午,以“铭记历史展望未来争做祖国好少年”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举行。该活动旨在让参与的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激发他们对祖**亲的热爱,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志向。之所以要举行这一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为主题

③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1.下列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名言或典故是()

①四海之内皆兄弟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天道酬勤④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2011年6月29日,中华红歌会在重庆开幕。《红梅赞》《过雪山草地》《延安颂》《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保卫黄河》《在太行山上》„„一首首经典的红歌唤起了观众的红色记忆。这些歌曲之所以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是因为它们

①是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并积累下来的 ②充分表达了人们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③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④体现的爱国主义内涵为所有人所认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1年7月21日,“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光学家王大珩在北京逝世。回答13~14题。

13.20世纪中叶,在王大珩领导下,我国研制出第一炉光学玻璃,建立起全套规模生产技术和设备;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激光器,成为我国激光科技事业的开端;研制出我国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他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说明()

①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②拥有爱国主义精神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③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社会实践中 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王大珩作为中国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在研制原子弹、氢弹和导弹的过程中,发扬了崇高的“两弹一星”精神,为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作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对“两弹一星”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 ②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 ④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2011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同20位来自首都各界的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建设国家的重任迟早要交给他们。对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应有态度是()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少数伟人的事,个人只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行

③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④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班级姓名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出建议。(12分)

班级姓名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分)

(2)结合所学知识,为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提出建议。(12分)

17.(20分)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9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1)为什么说上述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11分)

(2)民族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简要说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9分)

1.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论语》将孔子的思想形诸文字,使得孔子的思想广泛传播和发扬,说明了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故选C。A说法与题意无关。B中“不会消亡”不正确,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D说法错误,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存的精神纽带。

2.A [解析]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记载与传承,以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选A。④讲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不是源远流长的原因。

3.A [解析] 本题考查对“和而不同”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而不同”是指既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又能保持本民族文化特色,故选A。

4.B [解析] ①表述错误,文学艺术对于展示人类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③④都是对汉字的正确认识,故选B。

5.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这体现了包容性,故选择B。

6.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第四届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主要展示的是东北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A、B、D说法均错误,不同区域的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自身的特色,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7.A [解析]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组织汉语水平测试,表明中华文化已经在世界各地传播,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故A符合题意。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表述错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教育、人口迁徙、商业贸易。

8.D [解析] “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两岸万名青年交流活动提到了几个“共同”,这说明两岸青年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举办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两岸继承中华文化,加强思想交流,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不是从《文化生活》角度说的,故排除。

9.B [解析] 中国各地中秋节过法的多种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②④材料不体现。

10.B [解析] 本题考查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①③是对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故选B。②表述的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与题意不符。④表述错误。

1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理解。②④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①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③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1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核心。①中“由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说法错误,④中“为所有人所认同”的说法绝对化,故选B。

1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等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理解。②说法太绝对,用排除法选D。

14.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②错误,选D。

1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②说法错误,在当代中国,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亿万中华儿女的责任。选C。

16.[答案](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的见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它们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2)①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②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③要立足社会实践,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断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创新。④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人民发展中华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等知识。解答第(1)问,首先要指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然后分别表述每个特征的表现。解答第(2)问,要注意整合教材知识,从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继承传统文化、文化创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角度提出

建议。

17.[答案](1)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②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③抗震救灾精神等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④从本质上说,这些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2)①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民族精神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只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等知识。解答第(1)问,关键在于审明设问。“一脉相承”,从动态上强调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本质上”,从静态上强调上述精神都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要作用。解答第(2)问,要重点分析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联系,既要看到两者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又要看到两者相互促进、统一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第二篇: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6)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7)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二、质疑拓展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2: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爱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4、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5、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

6、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因此应该借鉴和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7、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三、巩固训练

1.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而我国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戏剧同样享 誉世界。习近平主席在访英期间倡议2016年中英两国共同纪念莎士比亚和汤显祖逝世 400周年。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

2.新中国刚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对此,毛泽东自信的宣告:“封锁吧,封锁他十年八年,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事实证明,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说明,自强不息的精神

A.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B.是鞭策中华儿女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 C.在任何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D.是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心骨

3.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从事抗疟新药的研究。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2015年诺奖得主屠呦呦的这段经历()A.集中体现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B.表明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C.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D.体现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A、阶级性 B、包容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5.全国政协常委会决定将在2016年11月12日隆重举行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孙中山“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地从事革命事业所表现出的中华民族精神是()A、善良朴实 B、爱好和平C、自强不息 D、艰苦朴素

6.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带有了“互联网+”的特质,让普通作者,甚至是观众都能和电影制作方零距离接触,让他们之间能够畅通无阻地进行沟通,为电影带来更优质、更受欢迎的内容。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创新的主体 ④人们既创造和发展文化,也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16年1月25日,锡剧《紫砂梦》在南京紫金大戏院隆重上演,这是一部百年丁蜀紫砂壶的创业历史,更是一曲丁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用生命奏响的紫砂之歌。由此可见

①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③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④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现在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即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这一观点

①没有看到文化在传播中相互交流与融合 ②否认了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否认了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④否认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了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三国演义》、《西游记》、美国版《花木兰》、《功夫熊猫》等,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经济效益。这启示我们

A.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B.应大力提高我国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10.2015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申遗的不断成功

①表明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再次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进一步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是因为它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2015年11月,国家文物局对南京地铁5号线设计方案表示“暂不同意”,要求方案对“文物影响评估报告”进行补充和修改。这种将“文物安全审批”前置,保护文化遗产的做法在国内尚属首次。这是因为文化遗产()①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有助于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④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云南的吊脚楼、山西的窑洞,这些建筑已不适应今天人们的生活习惯,可是人们依然会怀念。这说明()①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②精神活动需要借助于物质载体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漫步景区,打开手机连接龙门石窟官方微信服务号,3D实景地图、语音导游、在线客服“连接一切”的互联网思维融入丰富的历史,更能让游客听懂龙门石窟石头发出的“声音”,获得不一样的体验。龙门石窟 “互联网+”智慧旅游上线()

①实现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②通过市场运作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通过科技讲步促进文化的传播④说明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手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据调杳,大多数年轻观众不喜欢戏曲,觉得“没感觉”,其重要原因是戏曲题材内容与时代脱节、节奏太慢,与影视、互联网等其他娱乐文化相比戏曲形式不够丰富。下列做法中有助于让传统戏曲得到更多年轻人青睐的是()A.为传统戏曲文化注入时代精神B.摒弃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糟粕 C.固守传统戏曲的稳定性和特色D.让人民群众成为戏曲创造的主体 15.地名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信息,与当地的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宗族构成、宗教信仰、历史人物等文化密切相关,例如镇江西津渡,不仅是一个纯粹的古渡口名,而且赋予了深厚的人文内涵。地名的形成说明了()①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意识的形式具有主观性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研究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对中华文化进行护根、承脉、铸魂、补钙。其中,护根,就是保护、涵养梳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脉,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见证 B.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D.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17.(2016·南通一模)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抗战精神

①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②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源自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实践 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5年暑假,教育部等部门发文规定,中小学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开展劳动探究活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质。从文化角度看,这是因为

A.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教育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文化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四、补充训练

19、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歌曲《中国话》中的这句歌词从一个侧面说明()A.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2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谈,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状”,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源远流长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包容广纳

22、清代魏源写过一首诗来形容珠江文化的二重奏:“濠镜羊城水气氲,华夷估舶(注:估舶意为商船)自成群。门前潮汐家家海,檐际榕棉寺寺云。”这说明珠江文化()A.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是多种文化交融而成的 B.带着自己明显的区域特征,与其它区域文化完全不同

C.是珠江人在珠江地区创造的文化,对中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D.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征

23.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②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有位教授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

24、“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中华文化的()A.包容性 B.不平衡性 C.同一性 D.时代性 2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五、简析

1.材料一“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讲述的故事引起广泛共鸣。青蒿素的发现并非偶然,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反复筛选、试验,经过190次失败后,受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启发,1971年用乙醚成功提取出青蒿素。1984年科学家们实现青蒿素的人工合成。2004年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走向世界

材料二 屠呦呦在颁奖演讲中说道,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汲取其精华,走中西医药相结合的道路,优势互补,从而造福人类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认识。(6分)

2.“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系统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从实际情况看,“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过去30多年发展遇到问题的总结,也是下一个周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上的飞跃。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但将发展的重心从“经济建设为中心”明确转移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这意味着,“十三五”则更注重“质”的飞跃,强调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并据此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

当然,实现、贯彻这“五大理念”绝非易事。以创新为例,创新发展除了在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有重大突破,更重要的是形成激励创新的制度生态。基于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等。这种将创新提升至制度生态,无疑是对创新理念的更高层面的认识。

下一个五年,我们能不能真正贯彻五大理念,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和未来。如果中国在这五年为这五大发展理念构建起真正实施的制度和公共政策架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十四个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我国制度创新的路径提几点建议。(6分)

3.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有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没有他们,中国不可能实现“保八”的 目标;全世界都以敬佩和畏惧的目光,注视着这个东方的群体,他们的名字就叫中国工人。美国《时代》杂志16日宣布,“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一个群体获得亚军。这肯定了中国工人在苦难面前挺起的不屈的脊梁,肯定了他们在国际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贡献。中国工人入围《时代》人物又一次振奋了民族精神。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什么?中国工人为什么要挺起“不屈的脊梁”?

(2)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3)怎样挺起“不屈的脊梁”?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答案

单项 1-5ABABC 6-10CDABB 11-15CCBAB 16-20BDCDB21-25AACAD 质疑拓展BBBBBBB

1、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合,从而造福人类。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④中医药文化是宝库,要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给6分。若②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1分)

2、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陈出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1)“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工人之所以要挺起“不屈的脊梁”是因为: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棠中《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答案

单项 1-5ABABC 6-10CDABB 11-15CCBAB 16-20BDCDB21-25AACAD 质疑拓展BBBBBBB

1、①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要尊重中医药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医药文化。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医药文化的繁荣,要立足实践,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做到中西医药的有机合,从而造福人类。③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彰显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要弘扬中医药文化,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④中医药文化是宝库,要树立高度的中医药文化自觉和自信,深刻认识其地位作用、正确把握中医药文化发展规律、主动担当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给6分。若②答“中医药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对待中医药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给1分)

2、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交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推陈出新。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每点2分,共6分)

3、(1)“不屈的脊梁”指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工人之所以要挺起“不屈的脊梁”是因为:①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②中华民族精神富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第三篇:2013届高考复习单元训练卷12《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2013届高考复习单元训练卷

(十二)《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这种评价()

A.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B.认为必须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C.肯定了建设和谐文化取得的成就 D.反映出通俗、流行是大众文化的主流

2.“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佳作。这告诉我们,要想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必须()

①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②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③限制通俗文化发展 ④立足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企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②需要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 ③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④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1年7月6日,“成长的足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在海南省举行。回答5~6题。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③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④其建设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进入2011年6月份,中国南方多地强降雨天气已导致数百万人受灾。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

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 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济南市公交恒生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文化影响 道德修养 文化建设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面向世界 C.色彩斑斓 尊重差异 文化创新 D.和睦相处 文化融合 文化竞争力

9.湖南宝坻电视台从开办以主打评剧《开心双休日》的群众戏曲栏目入手,为构建农村和谐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启示我们和谐文化建设要()

A.立足群众实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每个人都要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 C.大力促进公益文化建设

D.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0.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面临着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两难选择,如看到老人倒地要不要将他扶起,捡到别人的钱物还给失主能不能收取一定的酬劳等等。面对这些“两难选择”,我们应该()

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 ②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③不断追求更加高远的思想道德目标 ④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11.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包含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表明提升文化软实力应()

A.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 C.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12.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少数领导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这()

A.说明道德远比知识、才能更重要 B.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C.说明知识、才能比道德更重要 D.强调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回答13~14题。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在于它()

①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继承了传统文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4.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

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②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工作中心 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随着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的深入进行,各地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深入发展。举办这一活动()

①会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②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 ③能够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文化涵养的人 ④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17.(20分)材料一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材料二 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动的前行中总会有污浊和逆流。一切向钱看,一切为自己,不讲诚信,不讲公德,不讲文明的现象还大量出现。先进文化的争奇斗艳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滥,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与荒诞无聊的文化垃圾,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与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人民群众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不满,既充满信心又不无忧虑。

(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什么?(4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6分)

1.A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忧”。C与材料相反。B讲文化的多样性,材料并未体现。D本身有误。故选A。

2.D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文化。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存在、折射、改变了,都在对应着②或④。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3.D

4.B [解析] 漫画的主题是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怎样解决。企业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①是错误的。②③④分别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措施,故选B。

5.D [解析] 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C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6.B [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错误。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③不选。①④正确,故选B。

7.B [解析] 我国人民在抢险救援中体现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故①②③符合题意。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故排除④。

8.A [解析] 材料强调是通过打造公交车厢文化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因此,A入选。

9.A [解析] 湖南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之所以成就巨大,根本原因在于立足群众实践,打造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发挥了群众的作用,A是正确的。此题只涉及了群众创建活动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10.B [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②本身错误,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④“用市场经济的法则”与材料不是一个角度,不选。①③表述准确且符合题意。

11.C [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文化修养。依据教材知识可知B、D表述错误。材料没涉及爱国主义角度,A不选。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12.B [解析] 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出在“德”上,群众对少数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这说明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

13.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传统文化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体现,排除④,故选C。

1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②错误。

15.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道德建设。③夸大了该活动的作用。④中“不利于”的说法错误。

16.[答案] 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②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③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④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⑤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可以从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所以本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等角度阐述。

17.[答案](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

(2)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③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等。

[解析] 第(1)问,相对比较容易,结合教材知识就可以回答。第(2)问,答题时首先,要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其次,要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意义。再次,就文化本身分析。最后,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去阐述。

第四篇: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卷

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诗歌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是最古老、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是我国文学艺术的核心,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是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对人们心灵的抚慰。这说明()

A.诗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B.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C.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201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方言是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如揭阳当地人的口头禅“察人”、“老在行”、“俏过王莽”、“软风软日”等生动亲切。但随着我国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和“外语热”的兴起,人们担心方言会加速流失。下列对方言文化的认知,正确的是()

①方言文化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②方言文化具有地域性,但不具备世界性 ③揭阳市的方言比其他地方的方言优秀丰富④方言文化的变化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中国汉字拼写大赛正在CCTV10热播!央视主持出题,社科院专家为考官,最标准纯正的发音与笔划,带你进入最奇妙博大精深的汉字世界!活动旨在通过汉字拼写大赛,让大家重视汉字、重视我们中华民族最基本、最传统的东西,将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是因为()

①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

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基本轨迹 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A.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6、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③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为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浓厚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0、2013年2月25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规定: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并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此事一报道,随即引发教育界的激烈争论。下列对“书法教育将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看法正确的有:()①在数字时代,强迫儿童用他们以后几乎用不到的字体写字是浪费时间 ②在全球化经济时代,真正重要的是键盘,而不是书法

③文字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该做法有利于国家、民族的文化传承。④书法是文化、艺术的典型形式,该做法有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1、在获奖感言里,莫言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他没有用处„„”“文学无用论”致辞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文学艺术()

①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具有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 ④展现了—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熔化物我,创造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④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中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但遗失损毁情况较为严重,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文化典籍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重视文化典籍的保护工作,是基于()①文化典籍是我们的先进文化

②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④抢救和保护文化典籍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根本就在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中国精神()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②古已有之,亘古不变 ③可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 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在革命年代,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今天在和平年代,爱国则要求我们把“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铭记心中,立足本职,努力工作,努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表明()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④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体要求不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有一种精神,它表现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的人格;表现为坚韧不拔、奋发图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悲观、不丧气,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表现为志存高远,不安于小成,不诱于小利,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等。这种精神是________精神。()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8、新时明广东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孕育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沐现了鲜明的时代持色,是新时期广东人民开创新事业重要精神动力。这表明()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体现为中华文化力量 ②推动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索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到丰富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9、民族精神不是虚幻的、虚无缥缈的。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矛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读它,都能受到它的熏陶。这段材料说明:()①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②只有大力创造优秀的文化作品,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③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0、2013年6月底,搭乘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锐意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它推动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使我国的深空探测能力进一步提升。这说明()A.自强不息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B.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民族精神是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力量 D.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21、“孟母教子”、“徐母大义”、“岳母刺字”等都体现出了“聪明智慧、勇敢无畏,忍辱负重、自强自立,无私奉献、不计名利,胸怀宽广、博爱慈悲,勤劳刻苦、维护正义,热爱和平、造福人类,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中华母亲精神”。“中华母亲精神”()①是勤劳勇敢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②是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③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体现 ④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一个精神和文化富有的民族,才是一个值得尊重、具有尊严的民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 ④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赢得世界尊重的重要内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3、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24、无论是面对人类社会发贼胆带来的新课题、新挑战,还是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世界总能从中国人民身上得到一个相同的回答,那就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建立在民族精神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的发展与创新。这表明()①中华民族精神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电视连续剧《沂蒙》是临沂继大型红色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电影《沂蒙六姐妹》后推出的又一部文艺精品。《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这表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

材料二: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27、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历了一个经济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生活大变样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然而,我们的新生代向世人宣告:无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无论人们的价值取向如何多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种始终长明不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守护着亿万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材料一:所以,他们在北京奥运会上志愿服务,“鸟巢一代”用从容自信的微笑征服了世界。

材料二:所以,他们在西方某些媒体歪曲报道拉萨“3·14”事件时挺身而出,留学法国的李洹站在巴黎共和国广场呼唤:“来中国吧!来看看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中国,一个西方媒体不会展现给你们的中国!”

材料三:所以,当甲型H1N1流感肆虐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上海籍留学生小盛在网上发出推迟回国倡议,“对祖国和家人负责”,体现了一种负责任的公民意识。

饱满的生命,飞扬的青春,阳光的神情。共和国的灿烂光明正在年轻一代的幸福人生中升起。“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祖国始终像磁石一般,吸引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投身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三共同揭示了什么文化信息?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围绕材料揭示的文化信息,谈谈上述材料给与你哪些启示。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材料二:在长期的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突出表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民族精神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阅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何联系?

(2)阐述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国梦”的重要意义。(3)在当今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高二文化生活第三单元复习试卷答案

1-5:DBCBC 6-10:ABDCA 11-15:DCDAB 16-20:CDBCB 21-25:ABABB

26、(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

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

27、中华儿女有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爱国主义这个主题。

②无论在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③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⑤我们青年学生要把爱国落实在行动上,如反对分裂、维护安定等。

28、(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②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③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2)①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中国梦”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②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实现“中国梦”需要发挥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有利于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民族精神来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素质,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3)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优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人人都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第五篇: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3年I2月,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北京举行展示,设有“剪刻绘画”“文学史诗洲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民族器乐”等多个展区。这一活动

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2、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经中央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 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

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

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在键盘时代,曾经习以为常的写字成了一种集体记忆。我们应将汉字敬畏感重新提升到重要位置,担当起对祖国文化的坚守责任,让热爱汉字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我们之所以关注汉字,是因为

①普及书法艺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汉字能够传递中华文化,具有很重要的文化价值 ③汉字内涵丰富,书写汉字才能感受汉字美

④汉字是中华文化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历史上,中华不同民族的文化,如匈奴、鲜卑、契丹、辽、金、蒙、满等民族的文化,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同样融入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之中。这表明,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求同存异,兼收并蓄5、2013年IO月,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选手们在比拼中不仅展示了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而且书写了传统文化的文明传递,让人受益良多。书写汉字可以

①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感受中华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包容广纳

④铸造起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2013年12月4日,珠算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我国1800多年前的重大发明,今天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珠算的历史及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薪火相传,永久繁荣 C.一脉相承,世界通用 D.独树一帜,兼收并蓄

7、“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从文化角度,这是基于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C.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

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定力量8、2013年12月23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北京开幕。展览设“剪刻绘画”、“文学史诗”、“纸张印刷”、“制茶工艺”、“木作编扎”等多个主题展区,涉及 20个省区的433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活动

A.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B.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特征

C.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D.加快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趋同

9、福建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将于2014年10月在漳州市举行。本届省运会的吉祥物命名为阿福、阿仙(图2),经拟人化塑造出一对可爱的男女娃娃卡通形象,阿福代表福建,阿仙代表漳州,两个娃娃身穿福建民间服饰,衣服上的浪花纹样代表福建海洋环境和传统海洋文化的深厚内涵。吉祥物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

A.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10、已连续举办8年的“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2013年汉语盘点揭晓:“房”和“正能量”分别当选国内字和词,“霾、梦、改革、土豪、光盘行动、中国大妈”等热词也榜上有名。“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

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

②尊重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

③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融合 ④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古人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体现了文化的 A.趋同性

B.多样性

C.包容性

D.时代性

12、“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13、当前,各国都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我国强调以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这说明

①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③民族精神是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基础

④民族精神是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 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15、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

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斗争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我们青年学生要

①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不空谈、重行动

③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就是亮剑精神。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②“亮剑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③“亮剑精神”是鼓舞我们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④“亮剑精神”继承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前赴后继的民族精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22、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说,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据此完成23~25题。

2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是因为

①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体 ②中国精神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内涵

③中国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 ④中国精神是增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4、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培育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

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华文化建设之中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不断丰富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

①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来抓 ②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在相互激荡的思想文化中发挥主心骨作用 ④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郑和七下西洋,祈“和顺万方,共享太平之福”,同时进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朝贡贸易;林则徐冷眼向洋看世界,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孙中山考察各国兴衰,指出“国力之盛衰强弱,常在海而不在陆”。早期西方海上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性贸易争夺海外市场和资源,大力开发和经营海洋。美国海权论创始人马汉指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因素在于是否控制了海洋。”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主张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根据材料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12分)

27、感动中国2013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已于2013年2月19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罗阳、林俊德、李文波、张丽莉、陈家顺、陈斌强、周月华艾起夫妇、何玥、高秉涵、高淑珍被选为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10多年来,中国涌现出的100多位“感动人物与群体”,集中展示了我国的“精神脊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集中诠释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真情与挚爱,集中反映了新时期人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回答:(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有何关系?(4分)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12分)

28、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材料二: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的核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使历史与现实相联,使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真正体现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

(1)材料一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

(2)结合材料一谈谈材料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8分)

29、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华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2分)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答案

1.A 2.A 3.C 4.D 5.A 6.A 7.C 8.A 9.A 10.A 11.C 12.B 13.D 14.C 15.D 16.D 17.C 18.A 19.A 20.D 21.C 22.D 23.B 24.D 25.C

26、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②要求我们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建设和谐海洋,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③要求我们在文化交流中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批判地吸收西方海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反对海洋霸权主义。

27、

28、(1)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④作为青年学生,必须立志做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拥护祖国的统一,从而体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9、(1)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4)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下载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届高考政治复习 单元训练卷11《文化生活》第三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2017.3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学生

    马塘中学高二政治(选修)期末复习学案 编制人:韩玉彬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构建知识体系】 【自我检测】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分别有哪些表现? 2.什......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主观题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主观题1、材料:2011年2月2日,在最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征的除夕团圆之夜,在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蒙古族《吉祥颂》、回族《数花》、壮族《美丽的姑......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我们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测试卷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

    2015届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验

    2015届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28题,每题3分,共84分) 1、下图为端午节的形象标志图。该标志选用中国水墨风格的粽子外形,融合龙舟竞渡、图章等中国元素。端......

    XX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3

    XX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3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重新整合教材知识)感受文化的影响+文化塑造人生 自主学习篇 、文化对人影响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 ,来自于各种......

    《好卷》第三单元 主题训练卷

    第三单元主题训练卷课文主题感悟(48分)一、命运悲惨:《卖火柴的小女孩》(15分)1.根据课文填空,展现小女孩的美好幻想。(12分)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卷》第三单元 主题训练卷

    第三单元主题训练卷主题百花园(41分)一、主题达标。(24分)1.读拼音写字词。(7分)(1)wēifēnglǐnlǐn(      )的竹节人像健美比赛中浑身gēdɑ(    )肉的小伙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