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
推进中医药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挥我院在盐都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我院将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医药业务能力建设、中医药文化建设等列入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年进一步细化了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具体工作方案。在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激励机制,将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作为科室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保证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发挥。为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今年医院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接建病房楼2597平方米,基中标准化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已投入使用;
三、四楼手术室、产房,正在装修。门诊楼的辅助用房,接建220平方米,部分用于开展磁共振项目,该项目已经省卫生厅审 1
核许可;部分用于数字化接种门诊。变压器由原来的160KW,增容到400KW。在病区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综合治疗室。重新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未病堂、百草堂设计装修风格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疼痛科为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区级重点发展学科。疼痛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专家的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肛肠科在治疗痔疮、肛瘘、肛裂等方面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建立了“治未病”服务平台。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通过开展“治未病”服务,拓展了医院服务范围,我院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连续开展“冬病夏治”活动,为广大患者提供冬病夏治穴位三伏贴中医特色治疗。取得疗效显著,得到广大患者普遍。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HIS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近期院分管院长、医务科长、临床科室派人到区卫生局参加培训,正积极准备使用电子病历。建设中医药视频网络学习的平台,每周二下午,组织全院职工进行中医学习。与市中医院专家建设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每年对药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盐城市中药饮片厂购进,由主管中药
师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推行中医绩效考核。医院逐年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科室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开展非中医类别专业技术人员“西学中”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对口支援、师承培养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2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9人参加中医研究生班学习。将全院所有青年中医类别临床执业医师纳入青苗工程培养,中医师承有声有色,2011年、2012年分别举行第一、第二批中医师承拜师仪式。我院目前有医生52人,中医类别人员11人。西医人员全部参加西学中学习。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病房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每年和省中医药学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合作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中医江苏行、健康你我他”、“中医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医院建立了完善的体现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制定了具体的员工行为规范、言语仪表规范和特定礼仪规范,并积极开展了医院文化知识培训。采用发放资料,设置宣传栏、展板、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经常性深入社区开展中医药保健知识讲座,加深民众对中医药的认知,营造全民关注中医、信赖中医、学用中医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任务。区卫生局和我院联合举办了“盐都区中医药治未病冬病夏治社区行活动”,并深入乡镇卫生院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医院对口支援中兴、北蒋等乡镇卫生院,以专家门诊、定期查房、学术讲座等形式,构建中医对口支援关系。积极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广泛开展冬病夏治、冬令进补等中医治未病工作;开展中医体质辩识服务,根据居民不同体质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应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居民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教,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起步晚,地处乡镇,我院规模较小,目前还是是二级乙等,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专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口支援乡镇医院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对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还没有更好的办法。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房建设投入还需进一步加大。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二0一四年七月
第二篇:中医药服务功能重点专科建设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中医药服务功能
重点专科建设
4.4.1——4.5.4目录
一、关于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决定
二、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
三、名老中医、学术带头人郑伟达简介
四、学术继承人简介
五、原始跟师记录本
六、跟师继承论文一览表
七、考核表
八、肿瘤科中医医疗技术目录
九、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
十、肿瘤科中药制剂品种目录
十一、肿瘤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
第三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总结
王家镇卫生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总结
为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卫计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召开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动员工作会。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于年初改建门诊楼用房200平米,集中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中医诊断室、中医康复科、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室、针刀埋线室等。重新规范中医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标识标牌及宣传栏。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中医康复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同时根据临床经验,针灸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标本兼顾,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病、肩周炎等病症,临床效果确切,受到广大患者好评。我院开展“治未病”服务,将服务对象从疾病人群扩大到“未病”、“欲病”、“已病”人群。拓宽了服务半径,提高医院影响力。通过健康宣传、健康管理服务等多种方式,将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充分显示出开展
“治未病”服务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影响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提高医院质量和效率,满足医务人员工作需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院已使用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门诊、病房全部使用电子处方及电子病历。
三、加强中药饮片管理及使用
我院严格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全部由正规渠道购进,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并做好记录,每季度对中草药养护一遍,保证了药品质量。
鼓励使用中草药,医院将中药饮片使用率、中医治疗率、中医优势病种治疗率纳入科室综合考核目标。培育中医临床优势病种,力推中医临床路径,每个临床医生至少2个常见病及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并不断引进中医人才,通过人才引进、外派进修和继续教育等方式,持续加强我院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今年引进中医药人才1名,加快中医人才引进培养,3人参加网络医博士培训。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
为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我院在医院走廊、过道、诊室等处悬挂古代中医名家、中医药、“治未病”等宣传图画,积极营造中医药特色服务氛围,大力倡导“看中医、吃中药”、“治未病”理念,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提高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作用率。
六、加强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我院作为边远山区基层卫生院,承担了全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村医生培训任务。对乡村医生进行了中医药健康管理和保健服务相关规范及技术规范培训。规范了服务流程面向公众提供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包括体质辨识、健康评估、健康信息库建设、中医健康指导和干预等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
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中医药技术资源及业务用房、设施设备等硬件配置仍然不足,中药房、中药库房等科室设置不妥,使中医科室的设置及业务的开展明显受限。
(二)中医科业务收入统计仍然未分开单列,使中医药服务量被掩盖,离标准的要求差距比较大。
(三)软件质量较差,特别是中医医疗文件(如处方、门诊登记、病案等)书写合格率偏低。
(四)相关医疗活动记录不全,直接影响中医服务量的体现。
八、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
(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计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
在今后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我们要从细节入手,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着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让群众切实享受到中医药特色服务“简、便、廉、优”的实惠!
2017年12月30日
第四篇: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2016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6年底,以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为主体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中医药服务设施设备基本齐全,人员配备较为合理,素质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使城乡居民看中医更方便、更有效、更便宜,通过中医预防保健不生病、少生病、延缓生病。
(二)目标
1、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达到国家、市级标准。100%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5种以上中医药服务。
2、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3、建成中医临床科室集中设置、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郁并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4、我院至少能够开展1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村卫生室至少能够开展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5、设置中医科、中药房,达到《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和《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推动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贯彻落实
要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必要的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中药饮片的基本药物管理要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中药饮片定价、采购、配送、使用和基本医疗保险给付等政策规定执行;鼓励以开展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使用综合评价工作,并鼓励使用推广具有区域特征的“简、便、验、廉”特色的中药验方。要在绩效考核中,将中医药科室建设、设备设施配置、人员配备与培训、中医药服务提供等列为重要指标,中医药内容列为一级指标,分值所占比例应不低于15%。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要加强基本建设、中医重点(特色)专科和信息化建设,积极培育中医重点专科。设置基层指导科,采取接受巡回医疗、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对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要开展中医药人员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
(三)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要按照《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配齐配强中医药人员。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乡村医生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在每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中,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要重视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转岗培训工作。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中医类别医师比例达到50%以上。要努力开展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工作,通过师承方式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中医药人才。要认真开展基层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中医专业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在职称评定、培训学习、工资待遇等方面制定向基层中医药人员倾斜的激励措施。
(四)推广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
要在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积极创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要针对基层中西医人员推广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告的适宜技术目录以及“2016-2016年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为重点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允许基层西医人员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后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五)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
要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的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创建活动。加强基层中医药特色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市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继续推进市中医药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活动。新建一批市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实施市级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设和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和中药房达标建设活动,推进中医示范科室的创建活动。妇幼保健建立健全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积极推广中医妇儿适宜技术。
(六)推动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要加强中医“治未病”科和康复科建设,大力培养和提高中医药和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和应用方法培训,逐年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的比例。要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对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方法进行健康管理,逐年提高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对0-36个月儿童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到45%以上。
(七)鼓励社会力量在我院举办中医专科
要制定并实施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我院开设中医专科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价格、医保、重点学科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政策。
(八)依法加强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要强化中医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使用管理,要对所有辖区内村卫生机构培训推广《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南》、《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指南》,指导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要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要求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劣中药进入。
(九)推进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
要全面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不少于10场,直接受益群众不少于1000人次,组织中医药服务“六进”活动各不少于2次,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的种类、数量、宣教栏更新次数以及讲座、咨询活动次数等方面,应有40%以上的中医药内容。力争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普及80%以上行政村、80%以上家庭。积极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紧密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节、养生节、膏方节等活动,创作不少于1种面向基层群众的优秀中医药文化作品。
三、组织实施
(一)部署启动(2016年1-3月)
1、制定下发《2016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2016年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考核标准》,并予以部署。
(二)具体实施(2016年4-9月)
1、按照《2016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方案》和制定的实施细则要求,扎实开展提升工程的动员部署,努力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2、按总体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提升工程中各项工作任务。
3、对提升工程实施动态监控,随时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好和指导,确保实施效果和目标完成。
4、要及时报送本地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活动和工作进展情况。
(三)评估验收(2016年10月)
要加强本地区提升工程实施进展情况和实施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地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2016年10月20日前完成对辖区提升工程的自查,同时将提升工程实施情况的书面总结、自查评分表等材料于2016年10月30日前报院办公室抽查的准备。
(四)工作总结(2016年11-12月)
2016年11月组织对各提升工程工作进行考评。2016年年底将各地提升工程实施情况考评结果予以通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负责提升工程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工作。各中医药业务指导,承担卫技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任务。要认真实施提升工程,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要组建专门领导班子,领导、协调项目推进工作,要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具体实施,并定期收集、上报实施进展情况。
(二)规范管理,严格考核
要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定期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不按要求的实施项,要限期整改,并予以通报。
(三)宣传引导,示范推广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强主动引导,广泛宣传提升工程有关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典型经验和进展成效。要调动各方参与提升工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基层中医药人员主力军的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提升工程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搜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交流。
第五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我院以“强化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为宗旨,以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目的,全院各科室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了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现将前段时间的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贯彻落实中医药扶持政策方面
1、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到农合报 销范围。
2、落实基本药物制度中的中医药扶持政策;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要求,配备了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品种,基本能满足临床需要。
二、加强了中医药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1.今年6月,开通了国家中管局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本院职工及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可以收看中管局视频会议和参加专业知识技能视屏培训(每周二下午)。
2、加强了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力度,开展了老中医药教师带徒工作,中医院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3、进一步落实对基层中医药人员的帮扶指导工作:指派3名中医药人员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医疗与技术培训,根据需要,免费接受基层中医药人员进修学习。
三、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正在逐步建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根据临床需要,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按摩、火罐等中医技术服务;效果显著。2013年诊治患者400余人。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我院现有门诊中药房50平米,中药品种360余种,中药饮片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成立药事管理委员会,明确药品质量管理责任,层层把关,严格执行规范中药房相关管理制度,对每味中药饮片都进行验收入库、晾晒炮制等记录,保证了药品质量,加强了中药房规范化建设。
五、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逐步开展
根据《广西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等要求,对65岁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高血压、乙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中医健康教育。
结合季节特点,开展中医“治未病”项目。针对咳嗽、哮喘、体质虚弱的患者,在三伏天开展“三伏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