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药建设汇报提纲
××区多措并举助推中医药事业发展
近年来,××环翠区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并成功创建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主要做法如下:
一、坚持上下联动,形成社区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合力。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参与、社区为主体”的思路,建立了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社区中医药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坚持政府推动。将社区卫生中医药服务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连续3年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和促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入480多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建设和设施配套、人员培训、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工作。今年又计划投资108万元,进行镇卫生院中医药综合服务区整修改造、中医药基本诊疗器械配备、中医进修培训等,进一步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二是坚持部门联动。以区卫生局为总牵头单位,成立了中医药办公室,配备了中医专职干部,精心组织推进社区卫生中医药工作开展。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立足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坚持示范带动。注重纵向沟通和横向学习,主动邀请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导来我区检查指导中医药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先后赴青岛、济南、广州、成都等地-1-
考察学习,打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样板机构,为社区中医药发展起到了典型带动作用。
二、坚持软硬件齐抓,全力搭建社区中医药发展平台。坚持逐年加大社区卫生专项经费补助力度,并将一定比例的社区卫生专项经费用于中医药工作,着力配齐配足设施设备,全面夯实社区中医药发展平台。一是强化社区卫生业务用房配备。先后投入2940多万元,采取区属可用房源优先改造使用、直接购买商品房、租赁等多种渠道,千方百计解决社区卫生业务用房问题。目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总面积达1.1万多平方米,其中自有用房由2009年之前的400平方米增加到8940平方米。二是强化社区中医药设备购置。先后投入200多万元,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备了智能通络治疗仪、针灸治疗仪、推拿治疗床、腰椎牵引床、电针仪、艾灸仪、中药柜、煎药机等18种中医药设备;加强中药饮片的配备和质量管理,自2011年底在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推广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由区卫生局统一组织采购配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配备达到300种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药饮片配备超过200种。三是强化社区中医药文化建设。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统一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作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标牌、制度牌、导医牌、宣传栏、宣传板、文件夹等,在社区就医环境方面营造了浓厚的中医药氛围。四是强化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采取新闻媒体开办专栏、中医药进万家科普宣传、举办义诊、开办讲座、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加大中医药知识宣传力度,每年向社区居民发放各类中医药宣传资料20多万
份,提供中医药内容的文字宣传资料60余种,全区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常识知晓率达到91%以上。
三、坚持多措并举,强化社区中医药人才支撑。采取事业单位招考、系统内部调整、面向社会招聘、实施对口支援等方式,每年招考聘用一批中医药专业人员,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通过招考引进一批。逐年加大中医药人员招考引进力度,2010年以来先后招考录用中医药毕业生7名,其中2名硕士、5名本科毕业生,并全部分配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着“定岗、定编、不定人”的原则,采取“政府出资、社区服务机构雇用”的方式,面向社会招聘7人。目前,全区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达16人,占医师总数的61.5%。二是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采取财政补助的方式,定期组织基层中医药从业人员参加业务知识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每年至少派出一名中医师到上级中医院进修学习,培养了一批基层中医药业务骨干。目前,全区已开展临床医师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中医适宜技术等培训300多学时,社区医护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三是通过合作聘请一批。启动了“中医中药进社区”活动,组织区卫生局与市中医院建立了协作机制,争取到13名中医专家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与××医院、××医院、××医院等签订了对口支持和帮扶协议,建立了有效的人才进修和双向转诊制度;同时,积极聘请社会名老中医,定期到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坐诊。目前,依托专家技术优势,在老年人和妇幼保健、中医药服务等方面,每年受益居民达2万
多人次。
四、坚持以用为本,不断提高中医药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全面提高社区中医药服务水平。一是健全中医药临床应用网络。加强中医药特色专科建设,在18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设立了中医科,其中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了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突出以中医药特色服务为主,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药业务所占比例达到了32.3%,初步形成了以“市中医院和区综合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二是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传染病防治、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全面推广了推拿治疗婴幼儿便秘、针灸防治支气管哮喘技术等10余项中医药适宜技术,逐渐形成了体系完善、网络健全、运转有效的社区中医药服务新格局,有效减少了居民的医药费用支出,极大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三是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以“治未病”为重点,合理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深入开展十大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老年人、妇女、儿童及亚健康等重点人群制定了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案,定期开展中医药特色的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等养生保健活动,服务社区居民达4.5万多人次;为7800多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开展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了中医药行为干预;同时,积极采用中医药技术,参与传染病防治、计生服务等工作,有效保障了居民的健康。2011年全区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80多次,开展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40余次,举办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7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汇报提纲
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3月1日下午,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会议上为全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第一批山东省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授牌,于淑芳局长代表省中医药管理局做工作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吴刚副局长和省卫生厅包文辉厅长分别讲话。在济南的厅领导刘奇、康永军、仇冰玉及省中医药管理局刘绍绪、董树山副局长参加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坐。仇冰玉副厅长主持会议。各市卫生局分管局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医科科长、中医医院院长、企业卫生处负责人及医学院附院分管院长近70人参加会议,厅机关各处室负责人列席会议。省厅包厅长亲自为我市中医院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授牌。我市以“抢抓机遇 主动创新 用医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为题目在会议进行经验交流。
会议精神主要集中在于局长工作报告和包厅长的讲话中。于局长在报告中对“十一五”期间和2010年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在于局长的报告中分别对我市贯彻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召开中医药发展大会、制订贯彻落实意见、中医药参与新农合试点、人才培养、中医药提高报销比例、孔子文化等工作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我市在医保、新农合、基本药物等政策中提高比例的做法予以单独表扬。初步统计,在于局长报告中涉及工作任务我市均圆满完成,受到点名肯定的5处,是全省提名最多的市。
于局长报告对“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工作进行部署,主 1
要涉及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其中在“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部分,提出继续抓好政府主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在“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部分,提出“各市至少重点建设1所高水平的中医院”;在“积极探索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部分,提出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保健中心运行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中心建设和发展;在“实施2331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部分,对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出明确指标要求;在“加快中医药继承和创新”部分,提出加快中医药产、学、研结合,推进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在“繁荣发展中医药文化”部分,明确提出打造以孔子文化为标志的齐鲁中医文化品牌。在2011年工作安排中,重点完成编制中医药“十二五”规划、加大中医药参与医改、中医医院管理年、继续评选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中医护理技能大赛、中医医院分级管理、遴选60个乡镇卫生院、4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基层机构中医药建设单位、遴选一批省级名中医工作室、开展齐鲁知名中医评选及中医药技术能手评选及“解放思想、发展中医药”总结表彰工作等。
包厅长讲话中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主要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强调,一是关于中医药参与医改工作,特别是五项重点工作中的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的工作;二是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工作,指出全省11市已成立市级中医药局;三是中医药人才培养和流动工作,指出要做好卫生强基,中医药人员“三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四是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尤其落实好国家关于中药制剂研发使用管理文件精神,出台相关文件。包
厅长在讲话最后着重强调了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问题。
会议上一起下发了全省中医药工作要点、会议交流材料及全国会议领导讲话等材料。总的说来,本次会议规格高、内容充实,既有五年规划任务,又有2011年工作安排。包厅长及各位在济南厅领导及各处室领导均参加会议,更体现了领导的重视程度。
二○一一年三月二日
第三篇:村级建设汇报提纲
汇 报 提 纲
龙家圈镇地处沂河西岸,是县城驻地乡镇之一,全镇总面积94平方公里,辖区54个行政村,6.2万口人。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镇54个行政村全部按期完成换届选举,新当选“两委”成员196名,其中支部成员183人,村委会成员193人,兼职率91.8%,支部书记、村委主任一人兼51人,兼职率94.4%,139名村“两委”成员达到“三高三强”标准,占70.9%,女性进支部32人,占59.3%,女性进村委54人,占100%。村委会下属组织选举全部按期完成,共推选村民小组长270人,村民代表1782人,选举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272人,民主理财小组164人,推选调解委员会162人,治安保卫委员会162人,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164人,民政委员会163人。村“两委”换届结束后,针对村“两委”工作开展,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村“两委”成员教育培训。分三步进行。首先由各综合办公室、各管理区组织“两委”干部进行培训,重点从干部纪律意识、政治意识、民主意识、团结意识、服从意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安排部署各村具体工作任务。其次,落实公开承诺践诺制度。与各村签订三年任期目标责任书,并由新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进行公开承诺,全程录像存档,刻录光盘,逐村播放,对其承诺书在镇党务公开栏张榜公示。第三,进行封闭式教育培训。2011年5月17日-25日分三批对各村“两委”干部到县武装部集训中心进行了封闭式培训,并聘请部队教官进行了军事化训练,通过培训全面锤炼“两委”干部作风,提高“两委”干部的凝聚力、意志力和战斗力。
二是强化村“两委”成员管理,制定了关于农村干部岗位责任制的考核方案,从工作、纪律、作风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化管理,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全年量化考核,排名表彰,列后二名的黄牌警告。实行干部轮流值班制,保证及时办理群众事务。对干部参加会议,外出请假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三是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每月1-5号为各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集中学习日。党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必须参加,由包村脱产干部召集并主持,会上学习党委政府有关文件,通报上月工作情况,研究确定下个月工作打算,由每个村两委干部进行工作述职,党务监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进行评议。对上月工作情况、下月工作打算及会上研究确定的事项每月10日前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经管站人员实行分片包块责任制,变过去到镇记账为到村记账,及时规范处理农村账务,由村民主理财小组严格把关,并规定每月10日各村进行财务张榜。
几点建议:
1、建议上级尽快研究增加村级转移支付政策,解决村级集体收入低、无钱办事现象。
2、建议上级尽快研究制定便于操作执行的关于村委会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办法。
3、①罢免程序是否可由村民代表会议表决?
②终止职务情形中,被判缓刑的,免于刑事处罚的,刑事扣留的是否可以终止职务?
③子女违犯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子女的,可否终止职务。
④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补选程序。
5、村改居工作:
①建设部门社区规划与民政部门的社区规划要政策统一。
②新农村社区建设几个村合在一处,资产如何处置,如何统一管理。
第四篇:公安信息化建设汇报提纲
公安信息化汇报提纲
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天,主要是向大家汇报一下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使大家对公安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有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其目的是希望你们对公安信息化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也希望你们对“天网”工程献言献策。使治安保卫工作步入信息化的快车道。今天我要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信息化是实现公安
工作跨越性发展的唯一选择”
什么是跨越性发展?举几个与我们鼓足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高铁”日送10万人到广州,超越日本新干线。“教育”打破一考定终身铁律,自主招生偏才、怪才。“民工荒”进一步体现我国对人权的尊重。活的更有尊严。人口大国,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二条腿的人到处都是。
当前,公安事业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决定了我们必须用公安信息化来破解。一个是警力严重不足问题。信息化是解决警力不足的现实之路,我们能够向信息化要警力、要素质、要战斗力。警力增量总要达到一个饱和,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科教强警之路,另一个是经费严重不足问题。公安事业发展与经费瓶颈制约的矛盾相对突出并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必须探索实践低投入高产出,省力、省钱又省时的办法。信息化是解决经费不足的现实之路。过去,我们因为受信息化建设不足的制约,在案件线索摸排、追缉逃犯等方面,往往使用“人海”战术,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还不好。有了信息化,我们就能在网上串并案,就能在网上直接破案,就能在网上追逃,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极大增强警务效能。想控制治安、压制刑案,只有走信息化强警之路,把公安工作信息化置于优先发展地位。
五次警务革命:警察是世界上比较年轻的职业,任何都有祖师爷:中医孙思邈;木匠鲁班等。1829年罗伯特.比尔建立伦敦大都市警察,警务改革潮起潮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五次:(1)从无到有(苏格兰场)位于英国最北边,男人穿裙子,任总督。藏兵于农,凡民皆兵。(2)美国警察专业化(20世纪2、30年代)牛仔警察到着装和证件
(3)警察现代化(40-70年代)车代步、通信设备、个人装备(头盔、防弹衣)、对讲机、计算机。警力、物力、财力大增加。弊病警民关系恶化。
(4)社区警务。返璞归真。抑制犯罪的主力军是人民群众。返回“藏兵于民、全民皆兵”,综合治理。
实现“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全警共享”,形成人人重视信息、人人应用信息的良好氛围,把信息转化为警力、转化为效率、转化为战斗力,实现信息资源在公安工作中的有效利用。真正叫响“不懂计算机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将丧失工作岗位”的口号。
每周进行一次城区社会治安情况综合分析,就城区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区域性治安问题进行分析研判。本着哪里治安混乱就集中治理哪里的原则,适时调整警力部署,把警情变化、动态布警与警力调度结合起来,实行巡逻防控“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适应动态社会治安特点的勤务模式,确保24小时全时空、全天候的治安防控,有效提高了治安防范的针对性。
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广泛应用,使原来需要几天、几十天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几分钟就可以完成;原来需要四处奔波,动用大量警力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坐在办公室,用公安信息网络平台即可办到。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现实和信息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神奇”作用,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广大民警切身体会到,现在的公安工作一刻也离不开计算机,要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首先必须实现信息化。
公安机关通过开展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户籍管理“一站式”服务,群众办理户籍市内迁移只需在迁入地一次办结,不需要象以前在迁入地和迁出地往返多次。某省公安机关通过网上“一站式”服务,共办理各类户籍管理业务1544万件,办理机动车/驾驶人证件693万件,办理出国出境证件126万件。省公安厅和13个市公安局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公安网站,推行执法告知制度、提供办事指南和政策咨询,受理犯罪举报和群众投诉,大大提高了“窗口”单位为民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通过实施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安机关精细指挥、精确打击、精密防控和精度管理,大大提高警务效能,并以此带动和促进警务活动的革命和创新,对公安工作理念、体制、机制、方法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创新,建立在信息主导下的决策科学、信息灵敏、反应迅速、打击精确、防控严密、执法规范、保障有力,能有效驾驭复杂治安局势的一系列警务制度和工作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信息研判、精确打击、治安防控、应急处突、队伍管理、服务群众等机制,实现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跨越,建立现代警务机制。
公安工作必须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发展公安科技,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三是缓解当前警力不足的需要。特别是基层实战单位警力明显不足,一线民警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在当前警力难以大量增加的形势下,走科技强警之路,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是缓解警力不足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昆明市软环境建设情况汇报提纲
以最严厉的问责制打造优质软环境
昆明市监察局副局长
周红玉
(2012年3月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就昆明市软环境建设情况作汇报,不到之处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开展软环境建设是实现昆明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家知道,软环境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服务态度等。我们概括为5个环境:诚信环境、服务环境、文化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
从2008年2月份起,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市用整风的精神和“三讲”的办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活动,着力解决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优化政治舆论环境、政策扶持环境、社会服务环境、法治管理环境和人文道德环境,努力打造中西部乃至全国“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地区之一。2009年又在全市开展了 “行政效能提升年”和“干
四年来完成制度创新8802项,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出台829项,其中软环境建设文件100多项,使制度成为全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性因素。
第四,抓改革创新促职能转变。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三是深化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度改革。四是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试点工作。五是深化行政执法管理改革。
第五,抓政务公开促透明高效。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4项工作:一是在省会城市中首家公开领导干部公务工作电话。二是在省会城市中率先实行公开服务承诺。三是在全省首开先河对重大会议实行现场直播。四是全面推进政府信息网上公开。
第六,抓强化监督促工作落实。充分整合各种监督力量,把党内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以全社会的力量来推进软环境建设。一是成立督导组。二是认真抓好明察暗访工作。三是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机关行业作风活动。四是认真办好政风行风“春城热线”。五是建立起覆盖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的完备的电子监察系统。六是建立软环境建设监测点。
三、以最严厉的问责制打造优质软环境
近年来,昆明市紧紧围绕打造“三最四低”软环境的要求,实施了最严厉的问责制,始终把问责工作贯穿与软环境建设全过程中,成为打造优质软环境的强硬手段和最有力的抓手。
(一)建立完善问责工作制度。2005年来,昆明市先后出台了《昆明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昆明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试行)》等问责制度,特别是2008年以来,结合软环境建设活动,我市进一步加大问责制度创新力度,先后出台并实施了《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昆明市被问责领导干部相应组织处理意见(试行)》、《昆明市被问责领导干部跟踪考察办法》、《昆明市重要工作推进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昆明市治污减排问责工作规定》、《昆明市滇池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问责规定》、《昆明市督促整改诫勉提醒谈话办法》、《昆明市重大项目约谈办法》等近百项问责制度,初步形成了以《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为统领,其他专项问责规定相配套,涵盖全市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领导干部、一般干部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问责制度体系。
(二)严厉问责问效推进落实。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严字当头,重拳出击,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的行为进行了严肃问责,严肃问责责任意识淡薄,造
实、问责倒逼效果的方式,促使各项工作按照要求有序推进。四是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在全市各级机关全面推行首问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着力解决机关干部精神不振、不思进取,不负责任、怕担风险,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从2009年起,在全市32个具有行政审批权的市直部门建立并实施了服务承诺季度通报制度,接受社会广泛监督。目前全市共受理涉及服务承诺事项1238万余件,限时办结数1237万余件,首问首办数1189万余件,办结率均保持在99.95%以上。五是严格目标管理考核,实行重要工作推进责任追究。出台了《昆明市重要工作推进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对重要工作考核得分在60分以下(含60分)、60分以上80分以下(含80分)、80分以上但未全面完成工作任务的,视情况给予牵头单位或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进行问责。通过五项措施的落实,全市机关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发展环境由“弱”变“强”。通过强力推进,昆明市的软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昆明市先后荣获“中国省会(直辖市)十大活力城市”、“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共和国60年最具投资潜力城市”、“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和“2009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等荣誉称号。在全市万人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中,社会各界对我市的软环境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满意、基本满意率达97.63%以上。在3次开展的“千名客商评价昆明软环境活动”中,广大客商也对昆明一年来的软环境建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认为昆明软环境“好”的占90%以上,对昆明经济发展很有信心和较有信心的占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