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

时间:2019-05-13 22:0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

第一篇: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

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世博会是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中国至今已参加了12次世博会。

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它所包含的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要求更适宜居住的环境,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人类新世纪的梦想。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实的反映了人类对城市发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在走向新世纪的行列里,中国正以她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经济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令世人所瞩目。和平与发展、互促与共进,不仅是13亿中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恒主题。

中国申办2010年世博会获得成功,上海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上海正在进行世博会场址规划的深化和调整,世博园区面积从原来的240公顷增加到310公顷,加上60公顷的停车场和30公顷的世博村,总面积达400公顷。原计划中的椭圆形运河及植物走廊得到保留,河岸以东新增一主要入口。将鼓励并帮助参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馆,在世博会结束后作为各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科技的展示馆。中国馆将被改建成世博会博物馆。这里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中心,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第二篇:走进世博会--世博会历史

走进世博会

□ 吴建中

世博会,全称世界博览会(World Exposition)。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其特点是举办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影响深远,享有

“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

博览会起源于欧洲早期的集市。从15世纪起,欧洲诸国举办过多次有影响的大型

博览会。18世纪中后期,伴随新的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出现,人们逐渐想到举办与集市相

似但只展不卖的博览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法国都举办了多届有影响的工业

博览会,以此推动本国工业生产技术,宣传新产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博览会的规模逐步扩大,参展的地域范围从一地扩大到全国,由国内延伸到国

外,直至发展成为由许多国家参与的国际性博览会。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博览会是

1851年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按照国际展览局的规定,世博会按性质、规模、展期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类世博

会,展期通常为6个月,从2000年开始每5年举办一次;另一类是认可类世博会,展期通

常为3个月,在两届注册类世博会之间举办一次。

世博会的组织机构是国际展览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简称BIE,总

部设在巴黎。国际展览局属政府间国际组织,其作用包括组织考察申办国的申办工作,协调博览会的日期,保证博览会的质量,规范博览会的活动等。国际展览局目前有1

54个成员国(统计截至2008年7月1日)。

一、人类文明的盛会

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盛会。1851年创立的世博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

一套独特的核心价值体系。它反映了世博会这一特定活动形式的指导思想以及区别于其

他博览会的特性,体现了世博会组织机构、主办方以及参与方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共同意

识。

1.进步——世博精神和理念的集中体现

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以后,随着人类理性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

后来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刻影响,“进步”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和观念。“进步”意味着

人类社会和生活与时俱进。早在1851年,水晶宫的创始人就高高地举起“进步”这面旗

帜,为世博会以后的发展定下了基调。150多年来,世博会始终如一地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性格。从首届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可以看出“进步”这一核心

价值理念贯穿于世博会的全部历史之中。正如美国前总统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

所说,“世博会见证着时代的进步,记录下世界的进步历程。它激发了人类的活力、进

取心和智慧,促进人类的聪明才智的发展。”(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世

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进步”这一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在当时欧洲,世博会是体现国家实力的一种表现方式。看一个

国家发达与否,主要看制造业和艺术的卓越程度,两者相辅相成,一方卓越必然会影响

另一方。因此,世博会在创立之初,特别强调工业与艺术的结合。如1851年世博会的分

类法中,艺术就已经成为展示体系的四大部分之一。1862年,伦敦世博会官方标题就是

“伦敦国际工业与艺术博览会”。1867年巴黎世博会也展示了从石器时代到1800年的人

类进化史,并把艺术放在分类体系中的第一大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艺术馆一直

是世博会园区中比较醒目的展馆。

人文精神。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博会更加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1904年圣路

易斯世博会以人为中心,分别按“地球的人”、“生产的人”、“经济的人”进行分

类。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与世界”,把主题进而划分成若干副主题,即“人类——探索者”、“人类——生产者”、“人类——创造者”、“人类——社

区”、“人类——自身健康”、“人类——供给者”等。在世博会发展的进程中,“以

人为本”始终处于突出的位置。

世界和平。经历了战争以后,人类更加珍视和平。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首次举办的博览会,该博览会以科学、文明和人性为主题。对过去互为敌

对的国家而言,这是一次彼此交流和沟通的极好机会。各参展国家展示了各自对世界科

学、技术、政治和文化的贡献。实践证明,世博会是推动世界和平、促进文化融和的盛

会。

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举办的几届世博会形成了对“进步”再思考的一

条主线。人们针对工业化、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对科技的滥用以及对环境的破坏进行反

思,因此期望现代发展不再服务于经济和政治竞争,而应该提供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可

能性,并夯实世界和平的基石。这些世博会更加突出对进步的反思和“以人为本”的理

念,如1958年布鲁塞尔世博会的“科学、文明和人性”、1967年蒙特利尔世博会的“人

类与世界”与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人类的进步与和谐”等。同时,这一时期人们开始

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1974年在斯波坎举办名为“国际环境博览会”的世博会,第一次明确以环境为主题。从1992年联合国颁布《21世纪议程》以来,1998年里斯本世博

会、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2008年萨拉戈萨世博会以及2010年上海

世博会都延续了“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

综上所述,“进步”在每一个时期或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进步”

作为世博会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世博会的历史之中并始终与时俱进。可以肯定,“进步”这一核心价值理念仍将主导并影响未来的世博会。

2.创新——反映世博会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世博会是展示发现和创新的舞台,并以诸多“世界第一”而闻名。“创新”这一追

求卓越的价值观是体现“进步”这一主线的理想方式。“创新”是一种姿态,它激励人

们去探索历史、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未解之谜;“创新”是一种方法,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创新”在世博会早期主要体现在竞争上,后来重心逐渐地

转移到对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上。

世博会一开始激励竞争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是评奖。从1851年伦敦世博会一直到20世

纪中期,每届世博会都有奖项,一般都有几千个,1900年巴黎世博会获奖数达到4590

5个。从1851年首届世博会后一个多世纪里,评奖成为体现成就的最重要的标志。后来人

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加剧国与国之间产品竞争的方式逐渐背离了世博会的核心价值观,并与世博会重心由展示产品和技术向展示理念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因此,1966

年,蒙特利尔世博会展区总代表团决定放弃评奖比赛。以后直到2005年爱知世博会为

止,世博会对展品的评奖中止了近半个世纪。

1851年伦敦世博会第一座由金属与玻璃预制板建成的大型建筑,1876年费城世博

会的贝尔电话、留声机和爱迪生电报以及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的柯达彩色胶卷等成就,在当时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世博会是展示发现、激励创新的舞台,人们都希望利用世博

会这一平台来发布最新的技术产品或研究成果。很多创意都在世博会后广泛地应用于社

会,造福于人类。从今天常见于图书馆的等级体系分类表,到国际化大都市不可缺少的主题公园以及国际会议中心等,都曾首创于世博会。“创新”反映了世博会的追求,也

是推动世博会向前发展的不竭源泉。威廉·麦金莱说得好:“每一届世博会无论规模大

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各种思想的相互碰撞总是能给人以启迪,使人类的大脑更充实、双手更灵活。接踵而来的是友好的竞争,它是产业进步的动力,是发明

创造及人类活动各领域所作努力的灵感源泉。”(阿尔弗雷德·海勒著《文明的进程:

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

3.交流——体现世博会作为场所存在的价值

世博会是世界的缩影,人们通过世博会认识和了解世界。150多年前,世博会的主

办者希望将整个世界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所以采用百科全书式的展示体系,让参

观者可以在园区内体验世界上最好的技术和产品。后来,随着世博展示的重心向理念和

文化转移,传统的展示方式让位于能深刻反映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的主题展示体系。进

入信息化社会以后,发达的大众传媒技术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了更好的机会。于是,有

人开始怀疑世博会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和挖

掘世博会作为场所的价值。

世博会走过了150多个春秋,它之所以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吸引力,就是因为人们在发掘世博会生存价值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世博会提供了文化交流的舞台。文化没有强弱之分、贫富之分、新旧之分,大小之

分,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世博会提供了一种平台,以展示各个民族、各种文化特有的文化传统、科学发现和创新精神。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

要性。正如1970年大阪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者阿瑟·埃里克松(Arthur Erickson)所说的,世博会满足了人类本性深处隐藏着的一种“欢庆节日”的愿望。在当今这个机械的世界,社会的内在冲动已经丧失了价值,不为人所看重;但仍有那么一些事情,特别是

这样一种颂扬人类成就与愿望的庆典,仍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努力(阿尔弗雷德·海勒著

《文明的进程:世博会的发展与思考》,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年)。世博会正是

满足人们这种节庆愿望的最佳场所。为了丰富世博会的活动,世博会将娱乐活动纳入了

自己的活动范围。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娱乐活动将有2万场之多。

世博会提供了思想交流的论坛。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在努力促使博览会从技术

竞争的平台转向思想交流的平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全球未来的共同探讨上。世博会本

身就是一个论坛,它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了独

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从1873年世博会开始,论坛逐渐成为

世博会不可缺少的主体活动之一。上海世博会的论坛活动将分为三个层次:公众论坛、主题论坛和高峰论坛。

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世博会之所以保持了始终如一的办会理念,就是因为世

博会从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文化的而不是商业的博览会,从一开始就确立起有别于其

他任何博览会的文化性格。更为重要的是,世博会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

心价值体系。正是这种崇尚进步、激励创新、促进交流的价值观,推动着世博会不断地

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二、中国与世博

1.结缘——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当早期世博会在欧美举办时,当时的中国人把世博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是大

清帝国对世博会的一种理解,这是由于当时的人们还未能从把技术看做是“奇技淫巧”的认识中摆脱出来,更不用说深入思索这些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对人的价值观

-31-的冲击等问题,以至于最终忽略了能密切接触首届世博会的机会。1866年,清政府总理

衙门首度应邀参加法国巴黎博览会,但对于博览会免除参展出口税的惯例产生疑虑,担心免税将发生走私偷漏,因而仍然未能以官方名义答应参加1867年巴黎世博会。直到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才有了以官方名义正式参与世博会的记录,但那一时期世博

会的具体组织基本上是由外国人代办的。

(1)世博中国第一人

1850年,英国向全世界宣布,将于次年举办首届伦敦世博会,维多利亚女王盛情

邀请各国政府届时参加。当时在华的英国官方机构和洋行竭力向中国官员和商人们游

说,希望他们参加在伦敦举办的世博会,但由于当时的中国人并无此意识,因此首届世

博会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重视。然而极具商业机敏和智慧的商人徐荣村获悉后深知这是

一次难得的机会,他很快命人精选了12包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紧急船运到伦敦。

最初,由于包装上的粗糙,“荣记湖丝”遭到了冷遇。但好在世博会长达数月,经过反

复比较,“荣记湖丝”的各种优点逐渐显现出来,受到了众人的青睐。最终,“荣记

湖丝”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获奖,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牌和奖状。这一珍贵的历史记载使徐荣村成为“世博中国第一人”。徐荣村,名瑞珩,字德琼,广东香山人,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在英商“宝顺洋行”(Dent & Co.)担任买办。

当时的上海,群商云集,良莠杂糅,而徐荣村则以“货则上品,售之则上价”为经商之

道,在沪经营丝绸、茶叶、蜚声商界。

另据一幅由英国画家塞鲁斯画的油画显示,当时中国船“耆英”号上的一位广东人

(人称“希生广东老爷”)也参加了首届伦敦世博会。“耆英”号上有不少中国的工艺

品,因此在纽约和伦敦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士上船参观。英国女王以及狄更斯等名人都曾

参观过“耆英”号。由于在首届伦敦世博会上有中国展品参展,所以希生作为嘉宾被邀

请出席了伦敦世博会的开幕式。1851年5月22日《匹茨菲尔德太阳报》对油画上的这一

情节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希生与其他外国使节站在一起。当唱诗班唱起亨德尔的《弥赛

亚》哈利路亚合唱曲时,希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突然从外国使节、达官贵人中走到

女王前,优雅地向女王行了礼。当时一些英国媒体报道说伦敦世博会吸引了中国等2

5个国家的参与。油画之所以把中国人排列在突出的位置,完全是为了突出中国的参与。

(2)官方首次受邀,民间代表参博

1866年,清政府首次被邀请参加法国巴黎世博会,由于“轻商”观念严重,当时的清政府并无意参加世博会,因此也没有派出官方人员参加,而是一些民间商人以私人身

份参加了此届世博会并获得了一些奖项。当时身在海外的中国文人王韬,以游客身份参

观了1867年巴黎世博会并以文字形式记述了这次盛会。

王韬是晚清著名改良主义思想家。1849年进入英国人在上海办的墨海书馆翻译中国

典籍,深得传教士理雅各(James Legge)赏识。1867年,理雅各返国,邀王韬同行,由

此开始他在欧洲两年多的生活。王韬在自己的著作《漫游随录》中记述了1867年他在法

国参观巴黎世博会的见闻,其中除了介绍世博会的情况之外,还专门记载了一个广东戏

班在世博会上演出的情景,这是首次见诸中国人笔墨的世博会印象。

寄旅伦敦的王韬还有幸见识了已搬至伦敦郊区的首届世博会的“水晶宫”。王韬笔

下的“水晶宫”是这样的:“……地势高峻,望之巍然若冈阜。广厦崇旃,建于其上,逶迤联翩,雾阁云窗,缥缈天外。南北各峙一塔,高矗霄汉。北塔凡十四级,高四十

丈。砖瓦榱桷,窗牖栏槛,悉玻璃也;目光注射,一片精莹。其中台观亭榭,园囿池

沼,花卉草木,鸟兽禽虫,无不毕备。”

1869—1872年,沟通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通航,缩短了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航程;1871年上海与伦敦之间又接通了海底电缆,沟通的便利为中国参与世博会打开了

方便之门。

从19世纪60年代,中国就与世博会结下了不解之缘。从1866年总理衙门首度受邀参

加法国巴黎博览会起,至1911年清朝覆亡为止,在短短的46年期间,中国共计收到超过

80次以上的邀请。但是,清朝总理衙门均因对世博会不甚了解,而以拖延敷衍推辞。

(3)洋人代办中国参展活动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政府第一次由官方派代表出席。但长期以来,中国一直

处于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人们安于现状,甚少与外界交流,有

能力办理外交,参与国际性活动的人才寥寥无几。同时财政短缺,缺乏参展所需的大笔

经费。由于海关主要是负责进出口贸易和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等事务,所以总理衙门便

授权当时的海关总税务司、被称为“中国通”的赫德负责选送展品和参展等事项。以赫

德为代表的海关人员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首先是展品方面,包括筹备海关展览品以及在各口岸向民间征集展品,并对展品的收集、编排和运送等环节作了详尽的指示。其次,为了展示中国的港口和国际贸易状况,赫德决定将中国部分口岸的对外贸易情况展示于

世界各国面前,包括中国各个口岸进出口商业贸易的样品、航运情况图表和货物的进出

口数据等。此外,上海税务司还根据各司的材料编写了海关第一本十年贸易统计报告。

海关总署对各海关税务司采取了激励机制以鼓励他们更好地完成收集展品、统计数据等

工作,这也最终保证了世博会筹办工作的顺利完成,显示了当时海关的实力。由于维也

纳世博会展览的成功,中国政府陆续参加了之后的世博会,但是,也由此形成了清王朝

委托懂得外交的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承办世博会这项国际性事务的惯例。

1876年,美国为庆祝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了名为“美国独立百年展览”的世

博会。中国早期参加世博会均是由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操办的,代表中国参加的也

多是在海关任职的外国人。但这一次在海关随员中有一位是当时的浙江文书李圭,因此

1876年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由中国人代表中国参加的世博会。李圭是由中国东海关

税务司德璀琳推荐给赫德被派去参加美国费城世博会的,他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将会内

情形并举行所闻所见者详细记载,带回中国,以资印证”。在世博会上,李圭亲眼目睹

了外国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并由此产生了诸多感触,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

一书,记录了这次世博会。李圭详细记述了在世博会上所见的各国展品情况。他意识到

参与世博会展览比赛的“皆为有用之品,可以增识见,得实益,非若玩好仅图悦目者

也”。对于像费城那样大型的展览会,不少人认为那只是在白白浪费钱财,而李圭却明

确指出:“其志在联交谊,奖人才,广物产,并借以通有无,是有益于国而不徒费。”

这样的闻识在当时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睁眼看世界”的胸怀。

(4)清政府正式组团参展

由洋人操办中国参展世博会的现象,直到20世纪初始有所改变。1904年,清政府

派出由溥伦贝子和黄开甲分任正副团长的正式代表团,中国开始由中国人自己作为代表

参与世博会。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的主席虽然由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担

任,但实际负责在列日参展事务的是中国驻比利时大臣杨兆,他被清政府任命为“黎

业斯赛会大臣”(列日世博会大臣)。1906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负责中国参展事务的是商务部头等顾问官张謇,由他提出建议,首次依照清政府刚刚颁行的《出洋赛会通行

简章》20条,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行参加国际赛会。自此,中国终于初步摆脱了由海关

洋员把持世博会事务的旧格局。

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上,清政府派出了由溥伦贝子领衔的中国代表团参会,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以官方形式率商民正式参加的世博会。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传达邀

请的世博会委员,并向他询问了有关世博会事宜。在由溥伦贝子领衔的委员会宣告成立后,副监督黄开甲及其随从随即被派往美国,他也成为到达圣路易斯的第一位外国

专员。黄开甲,广东镇平人,晚清中国首批留美幼童之一,曾在耶鲁大学留学。他精通

英语,熟悉美国办事方式。一到美国,他就开始行使他的职责。立即着手建造展馆,用

6000多块精美手工木雕镶拼成了京城王府模样的中国馆。中国由此成为继英国之后在这

届世博会上第二个举行展馆奠基仪式的国家。

(5)20世纪初期中国的参展

1905年比利时列日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的主席虽然是英国人赫德,但实际负责参展

事务的是中国驻比利时大臣杨兆。

1906年的意大利米兰世博会,负责中国参展事务的是商务部头等顾问官张謇,由他

提议,首次依照清政府刚刚颁布的《出洋赛会通行简章》二十条,由官方和民间联合自

行参加世博会。中国终于初步摆脱了由海关洋员把持世博会的旧格局,使筹办世博会朝

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在1911年意大利都灵世博会上,清政府决意由外务部、农工商部等联合负责,下令

各省会具体筹备参展,以上海为世博会品物总理处,订出“参赛办法”,出版“赛会须

知”,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并严令“神主魂幡”、“小脚绣鞋”之类反映“近世颓

俗”的物品一律禁赛,使筹办世博会朝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了一大步,在行政管理方面,为以后中国参加世博会奠定了基础。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在美国的旧金山举行,此届世博会是为了庆祝巴拿马运河正式

通航。1914年美国正式向中国政府发出邀请,希望中国组团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

此时的中国刚经历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国内振兴中国实业的呼声很高,参与世

博会这样的活动则格外引起人们的重视。刚成立不久的民国政府也希望通过参加此次世

博会重塑中国在国际上的新形象,故格外重视,做好了充分准备前往美国参展。

为纪念美利坚合众国对英宣布独立150周年,192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博会。此

届世博会上,除了东道主美国外,中国和日本是当时的参展大家。恽震作为政府官员,参加了此次世博会并写了一本《费城赛会观感录》。书中除了详细记载了此届盛会的特

色、不足和中国参展的情形外,由于他还是此届世博会五人高级评审团的成员之一,故

恽震对此特别留意,还在书中详细介绍了评奖规则,特地附录了中国在此届世博会上的全部获奖名单。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的世博会,并向各国广发邀

请。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接受美国政府的邀请,决定参加这次博览会。“行政院”通过

预算,成立了一个“中华民国参加芝加哥博览会筹备委员会”,全面负责参展事务。参

展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并将征集的展品都运往上海。当时上海市

政府为此召开了数次会议,要求各机构拿出最好的展品参加世博会。就在筹办活动进行

得如火如荼之时,“行政院”以国难日深、经费困难为由突然下令停止参加芝加哥世博

会,但实际原因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分明,矛盾重重。此时离世博会开幕仅两个多月的时

间了,各省运来的展品也已集中在上海装箱待运。就在这紧急关头,有关人士召开紧急

会议,决定由出品人自行组织协会参加世博会,不以国家名义参展,由此组成了一个中

国参展代表团赴美。因此,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是一次没有政府官员参与,完全由民间

自己组织力量参与的一届世博会,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中国馆也如期在芝加哥世博会开

馆。

(6)新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程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融入世界。从1982年新中国首次参加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到2008年西班牙萨拉

戈萨世博会,中国共参加了12届世博会,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对于世博会是相当重视的。

1982年诺克斯维尔世博会是新中国建国后首次参加的世博会,当时的美国人很少了

解中国,因此

[1][2][3]下一页

第三篇: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上海世博会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发布日期:2010/6/2 15:43:52 来源: 作者: 点击:191

5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背景资料:

1、2010年世界博览会是一个筹备中的世界博览会,2010年在中国上海市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办机构预计吸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是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中国取得了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2、2010年1月2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誓师动员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讲话。他强调,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大规模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也是我国继北京奥运会后举国期盼、举世瞩目的又一盛会。办好上海世博会,对于展示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明,展示新中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展示我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对于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经济走向复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归纳:

1、1842年结束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立了江南制造总局,洋务运动开始,中国近代化起步。

3、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提出只有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4、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5、从1919年6月初起,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和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从此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它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6、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7、1984年,上海列入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8、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举行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合作领域的区域合作组织,也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9、2001年10月15日至21日,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国际活动。

10、1999年12月,在国际展览局第126次全体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宣布申办2010年世博会。2002年12月3日,经国际展览局大会投票表决,中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

直击中考:

单项选择题1、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锤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2、世界博览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民以深刻启迪。下列主题,最适合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的是()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科学、文明和人性”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与未来”D.“环境、资源与人口”

3、2009年3月以来,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科学家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测出该病毒同时包含猪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如图)。这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A.原子能B.计算机C.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

4、下列体现洋务派最早要求实现“自强”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开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5、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6、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7、1956年1月,上海市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8、1972年,周恩来总理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这次握手最直接的成果是()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C.中美发表了《建交公报》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非选择题

1、材料:19世纪人类的知识量大约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则缩短为30年,20世纪中叶为20年,到80年代只需3到5年。世界的重大发明在16世纪只有26项,17世纪增至106项,18世纪156项,19世纪546项,进入20世纪,仅前50年就达961项,比此前的总和还多127项。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回答相关问题。

(1)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是哪个国家?工业革命加剧了西方的殖民扩张。请写出19世纪40年代中国遭受的殖民侵略战争。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何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资产阶级先后领导了两次政治运动,请举一例。

(3)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面对这一挑战,中国实施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4)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这说明我国科技在世界的影响力增强。请举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成果一例。

(5)你认为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中对你影响最大的是哪一项?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6)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你准备怎样应对?

2、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北京奥运会场馆科技成果展台,请你分别给设计一个简单的解说词。

3、世界博览会源于1851年的英国,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早在19世纪60年代,曾担任美国驻法外交官的毕格罗、曾任职1867年巴黎世博会美国参展团的诺顿将军以及大学教授坎贝尔,写信给当时的费城市市长,建议在费城举办世博会。其间沉寂了许久,直到1871年3月3日,国会终于通过举办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议案。应邀前来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中国政府派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团去美国,并破天荒地第一次派出了中国工商界的代表李圭参加。李圭回国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这届世博会,李鸿章为此书做了8页的序文。

——中国与1876年费城世博会

材料二 20世纪一些世界博览会简表

请回答:

(1)毕格罗等人建议1876年在费城举办世博会主要出于什么考虑?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李鸿章为《环游地球新录》作序说明了什么?

(2)20世纪下半期与上半期相比,世界博览会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

4、材料一:一战之前的古典世博会期间,科技发明是世博会展示的重要内容。甚至有人这样评价:“一切源于世博会”。然而,20世纪的人类经历,却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基础这一主张,在梦幻般经济增长的同时,人类面临着由于一些科技成果所带来的灾难。——选自电视专题片《百年世博梦》

材料二:1939年纽约世博会在美国举办,美国人总算找到了一个可以无忧无虑放纵自己的场所。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科技发明。不过,德国没有参加这次世博会。不久,苏联从纽约世博

会上撤回展馆。这次世界博览会,波兰政府送来了一尊十四世纪的国王亚盖洛的塑像参展。但是,这尊塑像直到今天都没有运回它的祖国,仍立在纽约中央公园内,俯瞰着一池碧水。——选自电视专题片《百年世博梦》

(1)一战之前1900年法国巴黎第5届世界博览会,会展示哪些重大的科技成就?

(2)举例说明20世纪的人类面临着由于一些科技成果所带来的灾难。

(3)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

(4)从以上世博会的材料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5、在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与国之间政治交流和经济联系进一步增强。请根据下面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材料:上海世博会还应成为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与文化。只有各国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世界才能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一点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必要。在为期半年的时间里,将有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7000万人齐聚上海世博会。这将是一次规模空前的全球盛会。参展团队带去的将不仅是产品和技术,同时还有先进的理念和对事物的不同看法。这种思想的交流,远比商品的交换更为重要。——选自世界百位名人谈上海世博专题——陈冯富珍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起始于哪一个重大事件?

(2)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共同面临着哪些挑战?请写出两个。面对这些挑战,针对世博会的内容,你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如何应对?请提出一条建议。

(4)请举出一个事例来说明全球化趋势对你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6、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世界以及同一时期的中国在经济、政治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1)结合史实阐述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政治上分别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2)结合史实说明在同一时期中国社会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中国的社会变化与世界发展有哪些内在联系?

7、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的次货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城门失火,映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艾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践,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实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以此为重点,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拙地位,健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将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实施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

材料三2009年4月2日,一胡锦涛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二次金融峰会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指出,世界经济金触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树立更坚定的信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施更合理的故革,努力取得实质性成果。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上一次大恐慌’,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美国是如何化解那次危机的?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分析,为什么两次大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中国政府应对本次危机与美国八十年前应对危机有何共同特点?

(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应该注意什么?

8、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从旧中国惨遭列强欺凌开始,“民族复兴、工业强国”就成为中华儿女的梦想。新中国成立,更加激发了中华儿女艰苦创业、振兴民族的豪情壮志。

(1)哪两项重大举措可分别看作新、旧中国政府追求工业化的起点才两项重天举措实施启的结果有付木同?

材料二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60年的创业历程,富民强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2)以1992年的重大史实为例,谈谈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执政治国方略日益完善”的表现。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要实现“民族复兴、工业强国”,我们从近现代历史中可以汲取哪些重要经验或启示?

参考答案:

选择题:1.C2.C3.D4.A5.C6.A7.A8.B

非选择题

1.(1)英国。鸦片战争。

(2)19世纪中后期(或19世纪70年代)。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

(3)科教兴国战略。

(4)两弹一星、籼型杂交水稻、神舟系列飞船、银河系列计算机、嫦娥一号等中一例。

(5)任举三次科技革命成果一例,并谈进步作用。如:电脑,有利于获取信息。

(6)好好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创新意识。

2.(1)19世纪中期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

(2)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胜利前后,中国的民族工业进一步的发展,重视开辟世界市场,参与国际交流;

(3)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民的热情参与;上海自身的地理优势与综合实力。

(4)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方面说明

3.(1)考虑:费城是美国诞生地,借举办世博会纪念美国诞生一百周年。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说明:李鸿章对世界博览会持开明的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举办国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反映: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除关注科技发展外,越来越多地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寻求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4.(1)电灯、电话、电影、汽车等。

(2)例如一战使用的飞机、坦克、毒气、二战使用的原子弹等。

(3)、美国人刚刚摆脱经济危机。这时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吞并了波兰,并且苏联也宣布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4)、科学技术是双刃剑。

5.(1)新航路的开辟;(2)第三次科技革命;(3)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毒品问题、能源问题、国际金融安全、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拉大等;加强国际合作,提倡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打击恐怖势力:珍爱生命、远离战争: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4)麦当劳快餐盛行、海尔产品畅销世界、使用不同品牌的手机等

6.(1)经济上,工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完成并向其他地区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政治上,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发 生和发展,使一系列国家迅速走上资本主采发展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巩固并迅速发展。

(2)经济上,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或写随着列强侵略的加深,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遭到破坏,中国逐渐沦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可)同时,西方列强入侵,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和部分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3)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针对中国,西方列强发动了继鸦片战争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战争的失败使清王朝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和西方武器装备的先进,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7.(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实施罗斯福新政。(2)世界市场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共同特点:都是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或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都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能够准确表述即可)(3)应注意问题:要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携手合作;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把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要借鉴、吸收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当今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8.(1)新中国:一五计划,旧中国:洋务运动;“一五计划”实施后,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获得初步改观、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并没有达到自强和求富的主观目的。(2)邓小平南询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3)实现国家和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工业强国”的基础和前提;方针政策的正确、英明是重要保证。

第四篇:世博会历史:最成功的世博会举办地

在1986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的世博会,一度被誉为“过去举行过的同类世博会中最大、最成功的一次”,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多万人,共有100多个国家接受邀请参加这次博览会,这也是世博会有史以来参展国最多的一次。

温哥华世博会成功地选择了“交通与通讯”这个主题。有关专家认为,本届世博会主题具有深远意义,它展示世

界范围内交通和通讯领域的新成就及其发展前景,展示了由于交通通讯的创新带来的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变化,从而也促进旅游、国际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发展,贴近世界发展,贴近人民生活,真使人们大开眼界、大开思路。

在注意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注意经济效益,这是温哥华世博会的一条基本经验。温哥华世博会给举办省市和加拿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关资料表明:它给加拿大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提供了6万个多年就业岗位,薪水总额达到13.4亿加元;它促使加拿大增加了总值达37亿加元的产品,促使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增加了价值28亿加元的产品,从而为加拿大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着力弘扬“和平竞争”和“互相理解”的精神,这是温哥华世博会又一条成功的经验。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带来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在世博会上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乐于担起“新天才、新热情、新友谊的发现者”角色,为新的交流合作准备条件、铺平道路,这是本届世博会另一条成功的经验。各参展国的展品通常都代表着各国在有关领域里的新成就、新思路,展现了英才们的聪明才智与创新。

如今,温哥华世博会作为百年来世博史上的一个亮点,依然闪烁在人们的记忆中。不少加拿大人为此深感自豪,他们赞扬温哥华世博会“不仅发扬了蒙特利尔世博会的光荣传统,而且作为温哥华世博会的主办国,进一步在世界树立了信誉”,“再次肯定了加拿大展示国际形象的能力”。那些举办世博会的后来者们,也十分珍视温哥华世博会,渴望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定稿)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Vip√堂霄 回答采纳率:35.7% 2009-04-03 00:07 好:0 不好:0

现在世界各地吃的、用的、穿的都越来越“全球化”了,传统文化已经毫无选择地被边缘化了。在中国传统道德中,名节观是被冲击得最体无完肤的部分,尤其是在“史无前例”的“革文化命”的那个年代,一提儒家的名节观,人们马上联想到的就是那些恪守封建道德的“节妇”、“烈女”,就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说教。似乎讲名节,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内容。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在儒家学说,在《庄子》、在精致的汉服里,更多的是在我们的心灵里,在我们的思想里。读庄子,并非只是为了理解庄子和春秋战国时候的思想,而是为了理解我们自己。

例如中医是一种伪科学还是一种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和在现代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将进一步发挥作用?客观上讲,中医是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不是以西方的逻辑理性为基础的科学体系,在学习推广使用上有很大不便,所以求医问药的人日益减少。

这些都说明,从理性认识上,从残酷的现实中我们得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救中国,不能带领中国人走向新时代,但是从感性来讲,中国文化的灿烂,或其曾经的辉煌使中国人有了强烈的情感依赖,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通过广泛的传播,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成了许多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到现在许多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还有切割不断的感情,还在对中国文化顶礼膜拜,好象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象自己的亲生母亲,不容许有丝毫的轻视。

那么,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对中国的文化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创造性的改造不是直接的取精华弃糟粕。就好象中国传统是一块矿石,必须要进行再冶炼,然后才可用。不然,用铁矿石做的螺丝也是不能用于现代化的汽车上的。传统文化只能做为一种发展的资源,而不可能成为进步的利器,在信息化爆棚的今天,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匿名 回答采纳率:8.3% 2009-04-03 00:18 好:1 不好:0

你是这样的认为,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我们该如何传承呢? 答案补充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历史上很长时期一直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对中国和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整个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和将来仍然必将对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主张文化的多样性。一个不尊重自己的历史、不能发扬光大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大力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当前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和紧迫性。在文化的多样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竞争力。答案补充

中国传统文化沿袭辩证分析与直觉体悟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人的思维体系中最突出的是辩证分析与直觉体悟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辩证分析,强调对事物从整体上看问题,对整体进行综合分析,即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直觉体悟,强调人对具体事物的感受,从感受中抽象出意义,即崇尚一种观物取象、立像尽意的思维方式。它超越了语言,领悟的是语言不能表述的意义。这种思维方式是将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在主体的感悟中浑然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它超越了西方辩证逻辑思维的程序,直见心性 答案补充

中国传统文化遵循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生存方式。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谈到自己写作的目的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仅史学家关注天人关系,实际上,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士人大多都关注这一课题。三代时期,人们对天的认识局限性很大,他们往往认为人事听命于天,即天命主宰人事。在天人关系中,人处于被动地位。然而,周革殷命唤醒了人们对人本身力量的认识,在思想文化界,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的力量,人本思想也就产生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与天的关系越来越走向合一,即人与天是同处于自然界的,两者之间是和谐相处的,而不是处于矛盾和永恒的斗争之中,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依从于自然法则,才能成就人事。而人在争取生存空间的时候,不是被动,而是能动地作用于自然,人命不是完全服从于天命。先秦时期的道家以及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都是值得借鉴的 匿名 2009-04-03 00:23 好:0 不好:0

(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在三个方面(1)中国的文字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即独特性)(2)中华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各地文化各有特色又互相交融。(即地域性)(3)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即民族性)(二)(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除了它的独特性、地域性、民族性外,还得益于中化文化我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能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以,增加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当中。

下载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优秀作品极为丰富。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歌词。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歌咏言”,就是指诗和歌的作用。今人所说的诗歌,主要是偏义指称诗而言,而所......

    中华经典文学源远流长

    中华经典文学源远流长,她内容广泛,语言精辟,思想深邃。一部部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心智,反映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扎实有效地开展中华经典文学诵读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从哲学角度看,它揭示了社会事物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和精髓,从哲学角度看,是多......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殷周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可继承的思想资料。春秋战国时期,在群雄争霸的社会动荡年代,治理国家的政治思想得到了充分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百家......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设计 政治组马艳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知道文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

    源远流长的古文明5篇

    校 史 概 述 湖南省安乡第一中学创建于1942年秋。六十年以来,经历了两种社会制度,五个历史时期,共办初高中482个班,培育出近三万名各级各类人才,遍布海内外。 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案设计 一、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二、课时:1 三、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本课时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世博会作文

    游玩世博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了,令我非常激动,总盼望哪一天能去看看世博了解世博。终于在7月15日我的梦想成真了……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坐上了大巴,踏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