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是我们无法逃脱的命运
成长是我们无法逃脱的命运
——浅析《小王子》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的共同点
【内容摘要】《小王子》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本是童话,一本是小说,一个是儿童的视角,一个是青年人的视角,有很多不同之处,但都有关于成长的主题。且都是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对比来表现对成长的拒绝和对儿童世界纯真、美好的留恋,但最后又不得不成长的命运。本文仅从这一角度浅析他们的共同点。
【关键词】小王子 麦田里的守望者 霍尔顿 成长 儿童世界 成人世界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一本童话,他用纯真的笔调讲述了小王子旅行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用孩童的目光来审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泾渭分明。它是一本满含哲思的童话,告诉我们爱、责任等等很多东西。但同时,成长也是它的一个主题。《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格林的一本以成长为主题的小说。通过主人公霍尔顿被退学三天后的活动与心理展示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完全不同,表现了对儿童世界的向往和追忆,拒绝成长。在霍尔顿看来,“儿童世界是快乐园,成人世界是死亡谷。儿童是天使,成人是魔鬼。”他留恋儿童世界的美好,拒绝成长,想逃避成长和丑陋的成人世界。可是,这改变不了他成长的命运。
《小王子》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一本是法国的童话,一本是美国的小说。创作环境、背景、目的等等都有很大不同。但却都为我们展示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大相径庭,都表现了对纯真儿童世界的向往,都有一种对成长的拒绝。可是,最后,也都告诉我们,成长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命运。
一、成人世界是死亡谷
这两本书的作者用不同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成人世界,但他们所展示出来的成人世界都是庸俗的、功利的、无趣的,大人们都在追求一些无意义东西或根本不知自己在寻找什么,不懂生活,不懂爱。成人世界一片死气沉沉,如死亡谷一样让人想逃避。
1、《小王子》中的成人世界
《小王子》开篇便说:“所有的大人都经历过童年,但很少有人记得自己曾是孩子。”他们不理解小孩,就算他们曾经是小孩,但他们却要支配小孩。“我”小时候画了一幅打开子的蟒蛇和没打开肚子的蟒蛇,拿给大人们看,可他们却根本看不懂。而且劝“我”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语法上。其次,大人们很势利,“以衣冠取人”。而且,大人们对数字情有独钟。“如果你告诉大人:‘我看见一幢漂亮的红砖房子,窗前摆着天竺葵,鸽子在屋前栖息„„’他们便无法想象这是一幢怎样的房子。你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叹:‘多漂亮的房子啊!’”这不仅仅是说大人喜欢数字,更是讽刺大人们的势利。
作品以很大的篇幅写了小王子在众多星球和地球上的游历,这实际是进一步展示大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多么走火入魔、迷途往返的情形。在途中,小王子遇到了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地理学家等等。这是些什么人呢?权力幻想狂、自我崇拜狂、梦想发财狂、不能自拔的旅游者、盲目迷离于职守者、教条主义者等,用小王子的话说“大人们真是怪的没法治了。”
是的,大人们怪的没法治了。他们每天来去匆匆,却不知自己在寻找什么;他们追求权力、金钱、名誉等等,却忘了生活是什么,美是什么。他们早已失去了纯真,只剩下虚伪、庸俗、自以为是。他们的世界毫无乐趣可言,一片死气沉沉。
2《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成人世界
塞林格不像圣埃克苏佩里那样用温和而悲悯的笔调,他笔下的成人世界更是肮脏不堪,充满了伪善和堕落。霍尔顿生活在尔虞我诈、浑浊不堪的伪君子世界:他父亲打着主持公正的旗号谋取私利;哥哥虽有创作才能,但却写低级剧本赚钱,出卖自己;母亲根本就不了解他需要什么;走出家庭,他所遇见的是拉皮条的男人和卖弄风情的女人;牧师装出神圣的腔调令人作呕;校长像娼妇一样巴结人;萨里漂亮却庸俗虚伪;辅导员整天和他们大谈特谈性„„就连他尊敬的两位老师也不可避免地带着成人世界的污点:斯宾塞先生待人心善但极度无能;安托里尼先生学识渊博但告诉他的也只是“一个不成熟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一个成熟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这样虚伪的信条,而且,他还极有可能是同性恋者。
总之,在《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成年人的世界是钱、权、酒、性等的世界,里面充斥着虚伪、庸俗、自私、放纵等人性之恶。麻木不仁、处处荒原,如死谭一样,死气沉沉,毫无生机,让人看不到希望和光芒。
二、儿童世界是快乐园
无论是作为童话的《小王子》,还是作为小说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们所描述的儿童世界都是真、善、美的世界;无论是作为儿童的“小王子”,还是作为青年的霍尔顿,或者作为成人的飞行员,他们眼中的儿童世界都是他们向往或留恋的纯真、善良的世界。它们所展现的儿童世界都是作为一个对比,反射和讽刺成人世界的丑陋和残缺。
1、《小王子》中的儿童世界
《小王子》中,大人们看到的只是帽子,而小王子却能看懂是肚子里有头大象的蟒蛇;大人们看到的是箱子,小王子却能想到里面关着一只小羊;大人们眼中只有物质、金钱和价格,已看不到意义和价值,已不会用心灵看东西,小王子却认为羊吃不吃花和花长刺有什么用是很重要很重要的问题,是有关爱的问题;大人们仿佛每天都不知所往而又匆匆忙忙地赶着火车,在火车上“他们在里面睡觉,或是打哈欠。只有孩子把鼻子贴在玻璃上往外看。”大人们对生活失去了兴趣而儿童却“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大人们愿意每周服一粒药丸,一周就不口渴,而孩子们情愿用53分钟优哉悠哉地向泉水走去„„
这一切,无不在述说着儿童的纯真、美好,他们的世界干净、善良,充满着爱。小王子是用儿童的眼睛,看到了儿童世界的纯、净、美;飞行员用他成人的眼睛怀念着他逝去的童心和纯真,所以他格外心疼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用干净、温暖的笔来为我们描绘这个世界的美好,希望唤醒我们丢失了的美好纯真,所以他把这本书献给了曾是小孩的大人,2、《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儿童世界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儿童世界的美好不像《小王子》描写的那么透明诱人,它更多的是通过细节来体现,通过霍尔顿的妹妹菲里来体现。如果说儿童世界的美好在《小王子》更多的是通过小王子的言行来向我们展现,而《麦田里守望者》就更多地表现为主人公霍尔顿对儿童世界的怀念、眷恋和想守护的心情。
在《麦田里的守望者》所展现的儿童世界里,有象征着纯洁和无忧无虑的旋转木马,有象征着稳定的价值观的亘古不变的木乃伊和静默的印第安标本。那里充满真诚、善良、信任和理解。在这个世界里,菲比会把准备过圣诞节的钱塞到他手里;菲比会万分紧张地倾听他哥哥说些什么;菲比会把已经摔成碎片的唱片小心翼翼地收起;儿童会无比真诚的道谢;菲比会放弃心爱的排练已久的话剧表演哭着要与哥哥同行。
这个世界里只有真诚、互相关心、互相怜爱。所以,霍尔顿才会对这个世界如此眷恋,如此向往。他经常想起与弟弟艾里和妹妹非彼在一起的趣事,带着艾里的棒球手套唤起昔日时光;在他吓坏了的时候、无助到极点的时候,能想到的也只是艾里,也只能装作和艾里说话„„
三、成长是我们无法逃脱的命运
1、《小王子》
《小王子》是用孩童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看到大人们的残缺和丑陋,看到儿童的灵性和真诚,也许作者是想用“小王子”来唤醒大人们已经迷失在荒原中的人性,让我们学会用心灵看东西,让人们找回儿童时的爱与真诚。
可是,时光不会停止、更不会倒流。成长是谁也无法逃脱的命运。就像作者——这本书可看作是作者与作者内心的对话,小王子是童年时的自己,飞行员是长大后的他——也看到了他已长大。他放弃了绘画,选择了另一门职业——驾驶飞机;他学会了与大人们妥协——与大人们谈论他们能理解的事情、例如桥牌啦、高尔夫球啦、政治啦、领带啦;他说“很遗憾,我不能透过箱子看到里面的绵羊。也许我有点像大人了,我大概老了”;他在小王子问他“绵羊吃花那花的刺还有什么用”时心不在焉,并烦恼的对小王子说“别烦我了!别烦我了!我什么也不信!我不过在信口开河啊。我,我在忙正经事呢”„„他自己也是从小王子那样一个充满灵性、真实、懂得生活的孩童成长为现在不知自己在寻找什么、不会用心灵看东西的大人的。
童话的体裁,本来就是在现实中不会存在。小王子是来自B612星球的小王子,他来自另一个世界,所以他可以一直那样,不成长,或者说,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是收获——学会了爱与责任,而不用失去一些什么。但他终究也是成长了,当他说他要回去的时候我们知道他成长了,以一种我们想拥有的方式。而飞行员,只能以世俗的方式成长,一点点地迈向成人世界,不管他多么不情愿。
2、《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认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长大的小王子,或者说,是一个落难的小王子。他不像小王子一样停留在儿童世界,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一切。他已经是一脚踏进成人世界,一脚停留在儿童世界。正因为如此,他对两个世界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看得更深、更真。
他更理解成人世界的丑陋、虚伪、自私、放纵,也就更留恋儿童世界的美好、纯真、善良。拒绝成长,只想留在儿童世界里。一遍遍地怀念艾里,提到菲比;重复小孩子时爬楼梯回家的行为;只想和菲比待在一起聊天。进而想守护儿童世界的美好。
他是如此地拒绝成长,留恋儿童世界的美好,所以,他相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着儿童的纯真。他说:“不管怎样,我老是想象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旁边没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的——我是说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得了。”
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望着孩子们的美好世界,不让他们跌落悬崖,不让他们走进虚伪、自私、放纵、势利、丑陋的世界。这是他最大的理想,可是,他还说:“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但这是我唯一真正想当的,我知道这个想法很离谱。”他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成长,是逃脱不了的命运。无论霍尔顿多么留恋儿童世界,无论他还具有多少儿童的纯真天性,都改变不了他正在步入成人世界的事实。就算他逃到西部去,他还是在成长。所以,最后,他还是去让精神分析的人给他看病,还是换个学校继续上学,去接受那些他所讨厌的人和事„„
不管霍尔顿情愿还是不情愿,他都在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点点地接受成人世界的影响,一点点迈向他所不耻的成人世界,然后在成人世界中寻找出路。这是成长的无奈。
四、总结
成长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敏感的孩子会过的很痛苦,因为他知道成长意味着什么,就会拒绝去接受那样一个现实而残酷的结局。但不可避免的是我们依旧要长大,变成我们曾经那么厌恶的成年人形象。而孤独与漂泊是不可避免的灵魂旅程。小王子爱他的骄傲而稚嫩的玫瑰花,但他还是离开他的星球,直至狐狸出现告诉他玫瑰花的意义和他的责任,他才醒悟过来,最终回到他的星球。霍尔顿用三天的流浪,经历过无数次逃避的想法,最终还是为了对妹妹的爱与责任,回到他想逃避的那个世界。
成人理解不了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快乐园,成人世界是死亡谷。但是孩子最终还是会长大成人,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解结局,除却死亡。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成长。在成人世界中,我们可以选择是被世俗埋没了本性,还是执著地守望那一份永恒的纯真。就像飞行员会常常抬头对星空微笑,霍尔顿不会放弃追问池塘里的鸭子冬天去了哪里一样。
谁也不是永无岛上的彼得潘,谁也逃避不了成长。无论是童话里的小王子和飞行员,还是小说中想当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霍尔顿,或者是现实中的我们。成长,都是我们无法逃脱的命运。一如王小波所言:一切都将无可挽回的走向平庸。
参考文献:
[1][法]圣埃克苏佩里著,林珍妮、马振骋译《小王子》,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
[2][美]J·D·塞林格著,孙仲旭译《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
[3]蔡立英《谁能为我们守望——论童话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纯真与荒芜》,《吉林省学育学院报·学科版》,2009年第九期
[4]平坦《<麦田里的守望者>:孤独的逃离者 ——霍尔顿形象解读题目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海涛、乔青水、刘佳君《成长的迷惘——<麦田里的守望者 人物形象浅析>》,《作家》,2010年16期
[6] 黄俊《成人的童话 ,生命的寓言——简评法国童话<小王子>》[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2年第3期
[7] 李俏梅《心灵里的“童年自我”——圣埃克苏佩里的童话<小王子>解读》, http://tieba.baidu.com/f?kz=265189180
第二篇:班主任成长:无法—有法—无法
班主任成长:无法—有法—无法
1、从无法到有法
都说艺术家的成长要经历“无法—有法—无法”的过程,从开始的毫无章法,信手涂鸦,到学习掌握一定的技法,按章办事,完成作品,乃至于技艺娴熟,驾轻就熟,此为第二个阶段。然若停留在此层面,不能进一步突破现成方法的局限,达到“心中有法,笔下无法”的境界,终究难以进入自由王国。
做班主任也一样。在外多次培训班主任,总是感觉老师们怀着“西天取经”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聆听报告,认真记录,好取得“真经”,拿回去用在自己做教育上。偏偏教育中有太多的变数,学生一变,教育情境一变,别人用得得心应手的方法到了自己手上失灵了。即使一句相同的话,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语气,从不同的人口中说出来,效果也完全不同。学习理论吧,不是觉得理论把什么问题都理想化了,就是觉得理论远远脱离了现实,高深莫测,难以对实际发挥指导作用。的确,按教育学的说法,“教育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目的培养人才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现实性、辨证性、科学性。”然而,在现实中,因为教师和教育对象都是有思想有个性会变化的人,所以,教育也存在着“主观性、偶然性、多变性、不可复制性、理想性、人文性”等特点,唯有辩证性是一致的。到底是概念错了,还是我们的想法出了问题?应该说,大家都没有错,因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的、辨证的。如果我们死搬教条,就会发现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如果没有理论指导,我们的行动则完全是凭感觉、靠经验,难以把握方向和提高层次。
一名班主任的成长,也需要经历从“无法”到“有法”再到“无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初当班主任,面对着一个班级四五十个甚至更多的学生,我们会有手足无措的感觉。此时我们特别希望学习一些带班的经验、方法,至少让我们能入门,站稳脚跟,于是我们向老教师学习、参加培训、看书做笔记,这些都是在“学法”,随着带班时间的延长,我们的经验也在增加,这也是“学法”,直到成为业务熟练的“老班主任”,我们终于从“无法”到“有法”。
我们在实践中会发现两个问题,一,对别人的方法直接用“拿来主义”行不通,南橘北枳啊;二,自己一些运用纯熟的带班“法则”也是要变的,因为学生在变化,班级在变化,自己的思想认识也在变化,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也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法”。
真正的法,是变化的法,是不断更新的法。千百年来,无数先哲都在思索教育,留下了大量智慧的结晶。我们对教育中问题的思考从没有停止过,也从来没有得出一个终极完美的答案,因为人类一代一代延续下来,始终在发展在变化,几千年前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还在面对,还在不断地思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乃人心灵的转向”,这个命题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怎么转?却有成百上千种转法。我们可能阶段性地,在战术战役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要想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乃是天方夜谭。唯有不断地围绕教育中的核心命题,在不同的时期,针对不同的人群,寻求最恰当的教育方法,才是我们所要做的。班主任不是提出问题的人,而是解决问题的人,无论采用多少种方法,使学生心灵转向,而且向正确的方向转向,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2、从有法再到无法
随着经验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教育思考的深入,一名成熟的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也在积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日益丰富,变式也开始增多,需要不断突破思维定势,寻求创新,并最终向着“无法”的境界靠近。
如果说从“无法”到“有法”,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阶段,是必修课,那么从“有法”再到“无法”,就是一个班主任自由发展的阶段,是选修课,因为不是每个班主任都有这样的追求的。
即使班主任已经做得很职业了,也不能说他就是一个卓越的班主任。这个“卓越”,不是指学生有多少考取了重点大学,是指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终身影响而言。要想成为卓越的班主任,就必须拥有教育的大智慧,突破了教条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从有法再到无法,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此时的“无法”,已经是一种超脱,一种信手拈来,一种自然的本能反应。是法已融会贯通,渗透到了做教育的举手投足之间,教育渐渐融入了生命,而生命本身也构成了教育。
这种境界并非虚妄,有些卓越的班主任来到学生中间,不必多说什么,也不必多做什么,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影响、一种引领。论起技巧,也许大家并不在行,但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已经无需用技巧或手段来证明什么,教育家本身就是教育。
虽然我们都在这条道路上求索,距离“无法”还很遥远,而且班主任工作的绝大部分仍然要“有法”,否则必然会“乱了章法”,但是,作为一种理想的境界,我们依然孜孜以求,用自己踏实的实践,逐渐参透“法”中奥妙,最后达到“心中有法,手中无法”的境界。
达到这种境界的班主任有这样几个特征:
1、总是充满着自信和乐观,不管遭遇多么困难的局面,都能想出办法应对。他们享受着教育和工作的乐趣,付出智慧与汗水,收获学生的成长。没有职业倦怠感。于他们而言,班主任是最富有创造性、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工作。
2、对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了如指掌,运用自如,看似随手拿出一种来用,总给人感觉是那么恰到好处。一次是碰巧,如果常常这样,显然就不是巧合或运气能解释的了,只能说他具备了教育的灵感和智慧。看似波澜不惊,实则举重若轻。这样的班主任能把平凡的小事做得像艺术品一样,令人赏心悦目;
3、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不走寻常路,不拘泥于现成的法则和传统的做法,处理问题看上去往往“不按常理出牌”,即所谓的“超常规”。这种创新并不是体现在做出一些别出心裁的举措或哗众取宠的事,而主要是体现在传统教育活动中。越是传统的活动越是能做出新意,常做常新,体现了高度的教育智慧。
3、从循规蹈矩到超越常规
相对于教育中的循规蹈矩,一些“无法”的班主任却经常反弹琵琶,采用一些超常规的方法解决教育中的难题。
手中无法的前提是心中有法,“无法”也并非是真的没有章法,而是指教无定法。其实仔细研究一些超常规方法的案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特征,它们虽然“出乎意料之外”,但一定是“在情理之中”。“超常规”只是相对与通常的做法而言,形式虽有不同,但一定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超常规方法并不是班主任刻意生造出来的,也不是本来就存于班主任的头脑中的,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生成的,有的在瞬间完成,有的则经过了深思熟虑。这些做法都很好地解决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但是并不具备可复制性,有时一种方法只能用一次才有奇效。但智慧的班主任的超常规方法不仅不是偶一为之,还会经常涌现,因为产生这些方法的源泉不会枯竭,只要班主任工作在继续,他对教育的思考就不会停止,突破与超越,成为一种习惯。
超常规方法只是一种圆融、变通,虽然运用了逆向思维或发散性思维,但也只是用更为巧妙的策略达到正常的教育效果,不能为达到目的而伤害学生或家长的人格和尊严。
超常规的方法只针对于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境,离开了当时的情境,不太可能重复运用。
既然超常规的教育方法往往不可复制,那么为什么我们还对此特别有兴趣呢?不仅是因为那些很给力的超常规故事有很强的趣味性、戏剧化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我们能透过表面的“超常规”读出实质的“有规律”,仔细分析这些方法的共性和实质,能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以做一些提炼、整理,以为今后遭遇类似情况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如果离开了这个前提,超常规方法的价值就不大了。
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做法。
4、从追求技法到寻找智慧
好多人一直在谈教育中的“大智慧”,但到底什么是教育的大智慧?智慧和技法到底差别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在很多案例中,作者都是在说:这是教育智慧。似乎说智慧就比谈“技巧”高出一等。但事实上,很多案例,包括本辑中选编的一些,我们很难辨别清楚这是技巧、那是智慧。也许,智慧与技巧的差别仅在毫厘之间。
但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差别虽小,却是决定性的。以我个人的判别,智慧和技巧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出发点。技巧只关注技术层面,很少涉及对人心灵的影响,它以解决问题为最高目标,为达到目的可以采取任何手段,而我们把这些手段从人的成长的大背景中剥离出来,既不了解前因,也不考虑长远的影响,只是将其总结为什么什么法,这种技法就是没有价值的。因为说白了,聪明一点的人都会想到一些取巧走捷径的方法,我经常说魔术人人会变,各有其奥妙不同,如果把这些作为班主任追求的目标,当然就是剑走偏锋,甚至南辕北辙了。
教育智慧产生的源头是对学生的爱,有了爱,就会为教育对象的健康成长苦苦思索,自然会有智慧,做教育时产生的奇思妙想当然也会不绝如缕。小爱产生小智慧,大爱产生大智慧。大智慧不一定很巧,甚至看上去有些愚笨,但从长远来看,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受到教师人格的影响。是以,班主任做教育的境界决定了学生发展可能达到的高度。向往卓越的班主任应该把追求教育境界,以发展人为目标作为努力的方向。
班主任们只有摆脱了对技法的追求,才有可能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每个人成长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但一定都需要一些时间,时间和经历的积累影响了思想的厚度,但更需要思考,反复在同一层次上操作根本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学无止境,追求无止境,当我们达到这种境界,很多教育的灵感和方法会不断涌现,对教育手段的运用也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对事情的处理看似无法,甚至和传统的做法背道而驰,但细想来,那些超常规的做法却恰好暗合了某些教育规律,他遵循的是人成长发展的“大法”。正是尊重了人的个性、注重了教育行为的实效性,才产生了教育的个性。
陶行知先生著名的“四块糖”的故事是一个经典的超常规教育案例,看过的人都佩服陶行知的教育智慧,但如果陶先生不是从真正关爱孩子的角度出发,这样的“技法”是怎么也不会想出来的。在现实中,我们也有班主任效仿陶行知四块糖的做法,效果却正好相反。失败的原因何在?是因为孩子还不能感受到我们的爱和良苦用心,利用了我们的善良和宽容掩盖了自己的错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
由此可见,更换了具体的情境,离开了对学生的爱,技巧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教育学生,反而会让我们的教育蒙上了功利主义的色彩。
教育需要运用一定的技巧,但技巧绝不是教育。
第三篇:食品安全:我们已经无法杜绝危险
食品安全:我们已经无法杜绝危险
关键词: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生产企业
体制改革
正文
摘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但近年来,在国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皮鞋果冻和毒胶囊等事件,使得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越发严峻。面对食品流通从生产、加工、再到流通、市场、消费者等一长串的链条时,我们却发现很难做到单方问责。人类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可是为什么偏偏只有最主要的食品在退步呢?到底是什么原因?这其中不只是企业唯利是图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原因,政府监管部门在监管环节中的漏洞,以及食品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个中原因。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我们的饮食都得不到保证,何以来谈健康话题,一句顺口溜这样说:““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不知道,我们还能吃什么,摆在面前的菜,你敢不敢吃。怕里面有农药残留物,有虫子人心惶惶而且磨牙切齿,消费者对政府失去信心,对商贩失去信心。对生产者失去信心,我们竟没想到,我们会为了食品安全而担忧到如此地步。人类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科技在进步,可是为什么偏偏只有最主要的食品在退步呢?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是政府工作不全面的表现。
近年来,在国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大头娃娃、三聚氰胺以及皮鞋果冻和毒胶囊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就整件事情而言,政府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直接责任部门之外,在法庭披露的三鹿案件细节中,整个案发和处理的全过程,也都有政府部门的影子。检察机关指控三鹿的犯罪过程是从检测报告证实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2008年8月1日起到被勒令停止生产、销售的9月12日止。三鹿前董事长的辩护律师田文
华梁子侃在为田文华辩护时,透露了全过程:发现问题的第二天,即8月2日,三鹿书面报告石家庄市政府,如实告知了奶粉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情况,并恳求市政府出面,请有关职能部门迅速查办这些投放“三聚氰胺”的不法奶户和奶站经营者,石家庄市政府当天就派了副市长和副秘书长亲自来到三鹿,充分肯定了公司董事会的决定,但没有要求企业停产。8月20日,田文华再次向石家庄市政府做了口头汇报,8月29日第二次以书面形式汇报,在书面报告中,不仅将企业收到的有关婴幼儿患病的情况作了如实反映,而且还恳请石家庄市政府考虑可否逐级上报,但这些请求并没有得到同意。
那么在已经知道了事情严重性的石家庄政府为何没有任何行动,只能被动的等待事件被曝光之后再补救?那些换揣着梦想和远大抱负的官员在干什么?他们又置政府对人民群众的承诺与责任于何地?虽然在2008年9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要求,坚决依法惩处违法犯罪分子,对负有责任的企业、监管部门和行政负责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向人民作出交代。并且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副市长张发旺、赵新朝等诸多地方官员也纷纷被免职。但是那些逝去的生命又有何错。
如何给民众一个放心的餐桌,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不可忽视。而大量事实表明,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职务犯罪,是食品安全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检察机关积极查找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体制漏洞和机制问题,全面排查食品安全监管环节职务犯罪风险点,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的职务犯罪预防无疑是一条治本之路。由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具有审查环节多,手续复杂,相互监督制约等特点,犯罪分子一人单独实施犯罪越来越困难,团体性犯罪呈蔓延发展趋势。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其犯罪行为有职务权力的遮掩,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此外,因接受当事人贿赂就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自己职责,成为行为人渎职的重要动因。
二: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也是企业在利益驱使下的恶果。
单方面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注重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从这个意义上看,绝大多数企业生产的食品是安全的。不能因为有些食品安全发生问题,而否定所有的食品。但是食品种类之多、生产企业之多,销售范围之广,的确有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贩在为一己私利置他人健康不顾。从瘦肉精、毒奶粉到染色馒头、过期食品,近期频繁被揭露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一向对食品安全问题似乎已经习以为常的中国民众开始提高警惕,希望对事故背后的原因进行寻根溯源。但当面对食品流通从生产、加工、再到流通、市场、消费者等一长串的链条时,我们却发现很难做到单方问责。
从各类食品安全事故来看,毫无疑问食品生产企业难以逃避应承担的责任。染色馒头厂房中工作人员的声音仍然在我们耳边回响。“自己做的馒头我们从来不吃”足见食品生产企业在利益驱使下的道德缺失。无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生产环境、无严格的加工流程、无对消费者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在这些被曝光的事件中,我们看到黑心厂房被关闭,生产企业造重罚,相关食品在消费者面前遇冷,但无数未被揭发的生产车间、躲在风声背后偷乐的生产企业们却依然令我们心存忧虑。
再有问题的食品,经过各种包装总能焕然成新。不得不说,在利益趋势下,生产商经销商们的创造力永远超乎我们想象。从生产企业出来的食品,总会经过批发商、经销商等各种中间环节才能流向市场,而这个过程中却存在更多我们难以预料的情况。为了销售更多产品、尽量减少亏损,将积压食品更换包装、更改生产日期、出厂日期、甚至保质期的事件屡有发生,令人不寒而栗。但面对某些毫无社会公德只求利益的生产商、经销商们的违法作为,在现实环境下,消费者寻求维权的渠道却似乎只有离自己最近的超市、小卖铺、菜市场的商贩们等食品售卖的终端平台。因此,这些终端平台往往也成为矛头指向的对象。
食品企业频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使得消费者不在信任企业。这不仅是个商业道德和社会的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宏观经济目标能够实现的重要影响变量。
其一,食品安全问题带来消费信心下降,不利于扩大内需。夸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动力,也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循环。要扩大消费需求,首先,居民要有充足的购买力,其次,要有良好的消费环境,使消费者敢于消费,能放心消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导致消费者对整个食品行业产生不信任,这种怀疑甚至会扩展到所有国产商品。在消费恐慌情绪的影响下,国内消费水平将萎缩,或者国内消费转化为进口消费,无疑会进一步打击国内生产企业,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国内经济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其二,食品安全问题能够摧毁整个行业链条,具有“一损俱损”的连锁效应。食品行业也是一个消费人群最广泛、影响面最广泛、涉及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工业品制造等多个产业链条,因此,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面也十分广泛,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极容易带来“一损俱损”的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
其三,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事关国民人身安全,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联系最为紧密。“苏丹红”和“毒奶粉”事件就直接威胁了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很多无辜的生命因此而消逝,其社会影响的恶劣程度可见一斑。
其四,食品安全问题是事后浮出,其造成的负面作用难以弥补。食品和家电、服装等耐用消费品不同,它是一次性消费,不存在消费后出现质量问题包退换的情况,因此,一般发
现质量问题时已经消费完,事后难以弥补,这就更加使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
三: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更是食品安全机制不完善的结果。
食品安全的现状和潜在危机肆无忌惮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
1.有毒物质大量在食品中残留。在原料农、牧产品的生产中,大量不合理的使用、兽药、化肥、激素,使农业及农村环境污染加剧,使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附着沉淀在农(畜)产品中,如水果、蔬菜中的有机磷、有机氯残留,在草莓、番茄、香蕉、西瓜等农产品中使用催熟剂,粮食作物中铅、镉等珍贵金属污染,猪肉中瘦肉精、禁用兽药等的残留都会引起慢性、急性食物中毒,食品安全从原料开始,便受到严重的威胁。在水产品养殖业中,不法业主为了提高水产品的成活率和出品率,不惜使用禁用鱼药,甚至使用激素类药物,有些药物代谢速度非常慢,因此大量在成品中残留,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2.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问题,部分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销售过程达不到规定的卫生要求。原材料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中灭菌不彻底,储存条件不当,销售环节的再次污染,都能导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超出国家强制标准的规定,甚至导致有些产品被致病菌污染,食用这些微生物指标不合格的食品,能引起食源性疾病。2)食品加工中天然有害物未完全消除,引起的食源性问题。比如土豆、青番茄中的龙葵碱,生四季豆中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的秋水仙碱等,加工中处理不彻底易引起食物中毒。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比如油炸类食品在加工中油温过高,食用油多次重复利用,都能导致成品中过氧化值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要求,过量食用这种食品对人体有很大危害。
3.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滥用工业添加剂(1)食品加工企业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防腐剂。有些小型食品加工企业或手工作坊,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防腐剂、化学合成甜味剂等严重超标。(2)不法企业在食品中添加食品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和其它工业添加剂,比如在豆制品中添加吊白块,火腿生产中使用敌敌畏,在水发产品中添加甲醛,在辣椒制品添加苏丹红等。有些小作坊生产的散装食品,无标签、无商标,甚至使用伪造的食品标签,致使检验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检验。
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不要说还有食品机制和法律上的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食品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水平偏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
方标准之间存在着交叉、矛盾或重复,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部分企业标准低于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部分标准的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所以深化食品安全体制改革是目前最迫切的需要。
第一,健全法规和加强监管。要把解决部分公务员在监管中的道德缺失问题放到重要的位置。对执法人员道德缺失的处罚力度,绝不应亚于对制假售假者的处罚力度。这也是老百姓观察、评判政府是不是真正有决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试金石。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对监管设备的投资,及时更新设备。一个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法律作为保障。第二,建立完善食品行业的信用体系。由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团体组织,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建立健全行业信用信息征集体系;制定行业信用标准,开展诚信评价,实行信用分类管理;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让社会各界都能便捷地查到每个企业的信用状况,形成社会信用联防机制,真正实现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信用信息获得机制、信用信息管理机制、信用信息使用机制、信用信息发布机制以及企业的申诉机制等均是信用体系应当囊括的内容,而一个完备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可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有序运转,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通过制定食品安全信用法律法规,可以用国家的意志强制赋予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以相应的法律地位、确认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内各项制度的普遍法律效力、明示食品安全信用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作用。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体现诚信原则、确立信用机制的法律法规无论在总体上的还是在食品行业专门领域都偏少,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谁不期盼,能吃上放心的食品,我们还能期盼吗? 参考文献
[1] 宋寒松 法制日报的讲话
[2] 唐云华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框架研究》 食品科学,2007年 [3] 陈君石.国外食品安全现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法制 [4] 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
第四篇:我们正在成长
我们学会成长
在成长的岁月里,咿咿学语、蹒跚学步。仅仅握住爸爸妈妈的手,辨析他们的足迹,一步步前行。然后挣脱他们的怀抱,独自前行。一次次跌倒,在天空和海洋的伤痕里。一次次爬起,学会天空的宽容。领略海洋的辽阔。
在成长的岁月里,感觉到生命的气息蒸蒸日上。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努力着吸允着知识的营养。在成长的天空里,展开雄鹰般的翅膀畅飞。在成长的岁月里,在大浪淘沙中,也许……
风雨兼程,挫折横生,也许……
成功与失败相栖相伴,局限的心与思想在人生的轮盘中,慢慢向前推进。唤醒与生俱来的潜能,在风雨中成就自己。时间将是最好的证明,因为我们学会成长。
第五篇:学校是棵树,我们共成长
学校是棵树,我们共成长
不知不觉,我在这个美丽而温馨的校园度已过了五个春秋。近年来学校的面貌可谓是焕然一新。
一踏进校园,淡淡的桂花香扑鼻而来令人感到心旷神怡。教学楼的正前方安装了一个长方形的电子显示屏。以前这里是开展活动挂横幅的地方,现在用这个高科技的产物来装点校园,每天为同学们送来了温馨的提示和启迪人生的哲理名言,可谓既美观又实用。举目四望,哇!昔日干枯的树木重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显得苍翠欲滴;往日的泥沙小路如今已披上红红绿绿的外套;曾经沙土满天飞的操场现已绿草如茵,四周是两百米的煤渣跑道。校园的一切错落有致,秩序井然,美丽而温馨,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走进我们的教室,原本陈设简陋的教室,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布置下,洋溢着浓浓的书香韵,张显着同学们的独特的个性,闪烁着老师和同学们智慧的光芒。这里,是我们汲取知识的乐园。新装的电教平台既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又为我们学习提供了形象直观、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学校美妙动听的音乐铃声,伴随我们走进知识的海洋,我们的思想涌动着求知的浪花。五彩书架是一扇知识的窗口,我们在这里放飞了理想,奔向美好的未来。
舞蹈室里,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正在翩翩起舞;音乐室里,传来了一阵阵轻快悦耳的歌声;实验室里,同学们正好奇地做着科学小实验;棋室里,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展开激烈比赛„„电脑室、乒乓球室等成了同学们第二课堂活动的快乐阵地。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同学们有多少快乐的记忆、美好的畅想„„
在学校里,爱校、守纪、尊师是根基;勤学、团结、上进是阳光雨露;务实创新、开拓进取是绿叶花果。学校是棵树,学校成长,我成长,我们共成长!
绿岛山庄之旅
早上起床,我急匆匆地吃过早饭,便迫不及待直奔学校参加绿岛山庄之旅。一路上,我们欢歌笑语,很快就来到了绿岛山庄。
一进入绿岛山庄的大门,就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仿佛是一曲节奏鲜明的迎宾曲。大大小小的喷泉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喷出的水花一柱柱,一朵朵,一片片;飞溅的水珠,如轻烟,似薄雾。登上凉亭,放眼望去,美曰其名——目之所及,那里都是绿的,真是一个避暑休闲的好地方。瞧,春姑娘穿着五彩的霓裳,轻盈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树木草丛都被涂上了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细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彩缤纷的鲜花,撒向绿色的大地,飞向茂密的丛林,在万绿丛中绽然开放,怡似在绿色的锦缎中绣出了朵朵怒放的花儿。春姑娘红艳艳的脸颊上浮出了醉人的微笑。
我沐浴着这阳光春色,穿过山间小路漫步来到千竹湖,湖泊四周种着许许多多的绿竹,也许这就是“千竹湖”名字的由来吧。这千竹湖静如镜子,绿如翡翠。偶见一两只游船在湖上慢慢地划过,水面顿时绿波荡漾,金光闪闪。水中有许多的鱼儿在畅游,它们不时跃出水面,向游人们打招呼,诱我不禁伸手与鱼儿戏水,啊!溪水好凉快呀!真恨不得扑到它的怀里畅游一番。
这里溪水叮咚,鸟语花香,那里绿草如茵,古木参天……如此美丽多姿的绿岛山庄,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呢?绿岛山庄之旅,在我人生的画卷了添上了多姿的一笔。
书伴我成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人离开了书,就像鸟儿没有翅膀;鱼儿没有水;我们的生活没有了阳光。
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故事,外婆就给我买了一本《一千零一夜》,于是,我常常偎依在外婆的臂弯里,静静地的倾听着一个有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渐渐地,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每当无聊时,我会读书以充实自己的学习生活;每当闷闷不乐时,我会选择
一、两本喜爱的书来阅读,让所有的烦恼烟消云散;每当遇到挫折时,我会读书,从书中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读书,增长了我的见识;丰富了我的想象;陶冶了我的情操;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现在的我,已经迈入了六年级的大门,对知识的渴望与日俱增。每天,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希望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美丽汕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幸福温馨的读书氛围,学校的图书室为我们提供了阅读平台,教室里的五彩书架:《绿野仙踪》、《朝花夕拾》、《窗边的小豆豆》、《荒野之王》„„我爱不释手。一本本书像一艘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每当我沉浸在“书海”中,便会忘记周围的一切,畅游期间,我更是快乐无比。
书是一朵花,清香四溢;书是一幅画,五彩缤纷;书是一首歌,热情洋溢;书是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书是一座通向知识宝库的桥梁;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伴我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