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简介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简介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于2006年的10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注册成立,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的分支机构。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的宗旨是:全面总结两弹一星伟大工程成功经验,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致力提高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与要求,围绕系统总结和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这一中心展开工作。主要任务包括三个方面:
一 是组织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包括两弹一星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研究,编撰出版两弹一星史集和相关刊物,组织国内外两弹一星学术交流活动;总结两弹一星成功经验,研究国防建设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关系,向政府和军队职能部门提出有关国防建设、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政策性建议。
二 是开展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和国防现代化教育
包括组织建设“两弹一星精神和国防现代化教育基地”,开展两弹一星精神红色文化系列宣传活动,并推出相关的影视作品、传记和大型数据库,以及科技产品、娱乐互动、拓展培训等红色文化经营战略。打造特色、底蕴深厚的红色文化产业。
三 是探索国防工业走军民融合改革发展的路子
走军民融合之路,是党的十七大在新时期对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作出的伟大战略部署。本会积极参与并推动政府和军队相关领导部门、装备与科研、企业、院校等单位开展相应的军民融合科技发展峰会、科技论坛、研讨会、技术与产品展示会、论证会、鉴定会、演示验证、订货会等活动,为探索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提供各种可能的交流平台。
两弹子星历史研究会自成立以来,由打好基础、起好步,到各项工作逐步展开/先后组织开展了两弹一星历史资料和实物的收集、整理,组织编写两弹一星人事记,征集两弹一星回忆文章,组织撰写两弹一星主要领导及作出突出贡献科学家的书籍和文章,组织参与有关两弹一星历史的纪念活动,组织《当代中国
“两弹一星”事业》历史文献专题片的拍摄,组织参与“两弹一星国防现代化教育基地”筹备及建设,参与组织首届“中国军工企业走军民融合之路高峰论坛”等项工作。
研究会领导
名誉会长
迟浩田李旭阁伍绍祖刘杰刘西尧刘纪原
特约顾问(以姓氏笔画排列)
于敏王希季孙家栋任新民陈能宽屠守锷
黄纬禄
顾 问(以姓氏笔画排列)
上官世盘王可立包富红孙维昌朱佳木许鹿希
李殿仁李 佩李英杰李鹰翔刘从军杨桓
杜祥琬沈荣骏沈椿年张建启胡世祥胡思得
姜延斌聂力袁连启钱海浩钱振业栾恩杰
戚发轫
理事长
张 翔
副理事长(以姓氏笔画排列)
马国惠王森方向明田东风吴卓杨柏龄
张星星徐长友戚庆伦霍玲
理事长助理
张学举
秘书长
张 岭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纲要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国史研究的亮点之一。为理清我会该项研究的内容与范畴,规范和指导研究工作的开展,制定该纲要。
一、“两弹一星”历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两弹一星”是中华民族振兴进程中,为了国家长治久安,集中全党、全国、全军之力,成功开展的一项伟大事业。它所产生和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集中反映了老一辈革命家、科学家,以及参加该事业的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管理人员、工人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们对党和国家,对国防科技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无穷创造力。历史昭示未来,在新世纪新阶段到来之时,我们重新回顾和认识这一国防尖端事业从英明决策到成功实施的整个过程,将“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开展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一)加紧收集和挖掘“两弹一星”宝贵史料
由于“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以及工程的艰辛和宏大,工程参加者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大多鲜为人知,见证这个伟大事业的公开史料本来就少。加之长达半个世纪时间的流逝,亲历“两弹一星”事业的领导、专家大多年事已高,有的甚至离开了人世,必须加快抢救、挖掘,把分散的史料集中起来,整理编撰,系统成册,传世于后人。
(二)全面系统地总结“两弹一星”历史经验
“两弹一星”事业蕴含着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直至今天仍然彰显其巨大的战略价值。通过系统研究,全面梳理和总结“两弹一星”从决策、研制、生产、试验到成功运用,从技术到武器,从部队装备到战斗力形成的宝贵经验,特别是深入研究“两弹一星”产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三)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成为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项研究,把历史回顾与现实启发结合起来,揭示和诠释其新的时代内涵,让后人深切地体会到老一辈人做出的杰出贡献及其人格魅
力,永远牢记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继续发扬光大这一伟大精神。
三、“两弹一星”的概念、内涵及历史定位
“两弹一星”是我国自行成功研制的原子弹、氢弹、导弹,以及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武器和高新技术的简称。改革开放前,出于保密原因,对该领域的工作曾代称为尖端武器、尖端技术。改革开放后,习惯称之为“两弹一星”。作为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和我国国防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的内涵是中国独立自主建立并发展的核技术、空间技术等高科技事业以及战略核力量的统称。
其历史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两弹一星”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全面的封锁和打压,多次对我实施核讹诈、核威胁。“两弹一星”是新中国国防建设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装备保障,促进了我国战略威慑体系的形成。我军核反击能力的建立和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二)“两弹一星”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使中国的战略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成为举足轻重的、对美、苏等世界强国的世界战略具有重要制约作用的核大国。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改观,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形成、中国实现与美国、苏联等强国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进展得以实现。
(三)“两弹一星”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两弹一星”等重大国防工程的努力,我国建立起核、航空、电子、兵器、造船、航天等工业部门,开辟了原子能、飞机、电子、光学、舰船、航天等高新技术产业,拉动了冶金、机械、化工、材料等一批传统工业部门较大程度的技术进步,促进了国民经济由农业国向工农业大国的迈进。不言而喻,“两弹一星”事业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标志。同时,依靠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两弹一星”事业,也为我国进一步向科技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两弹一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体制制度方面的优越
性
“两弹一星”作为新中国最尖端的国防战略工程,所取得的每一个重大进展,都是依托全党、全国、全军之力,采取集中统一领导的方法取得的。在各项目和型号研制的过程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和核工业、航天工业等核心力量外,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了攻关会战。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下,统一组织国防科技工业和全国有关科研、工业部门的力量,互相协作,联合攻关,是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事业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建设祖国,富国强军的宝贵经验。
(五)“两弹一星”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显著地提升了民族凝聚力
“两弹一星”领导者和研制者们在创造有形的国防尖端物质成果的同时,也以他们的热爱、执着和智慧,谱写了一曲辉煌的时代凯歌,为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是对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和共产党人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弘扬“两弹一星”伟大精神,将进一步丰富完善我国特有的精神文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激发和培养全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第二篇:中关村资本市场研究会简介
中关村资本市场研究会简介
中关村资本市场研究会是经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登记注册的社团组织。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必须要把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一项重要任务。2011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继续大力发展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规划纲要指出,将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全国科技金融创新中心。规划纲要要求,未来十年,中关村需要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建立健全覆盖技术创新全过程的多功能、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内最大的高新技术技术园区,园区内有大批创业型中小企业,它们处在创业和高速发展阶段,没有土地、房产、生产设备等项目作为抵押,很难得到传统金融行业的信贷支持,因而迫切需要有新的创新型的金融服务促进它们的快速发展。同时,中关村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面临全球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如何防范国际金融风险,提高风险规避手段至关重要。
有鉴于此,我们汇集国内一批有志于资本市场与金融创新研究的青年经济学者,特申请设立中关村资本市场研究会。本研究会以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团队为目标,广泛凝聚国内资本金融证券行业的研究精英,深入探讨金融创新模式和金融创新工具,推动中关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中关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培训和咨询服务,引导风险资金投资于中关村高科技企业,防范金融风险,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促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的建设。
本研究会的建立将有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水平、金融创新体制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衔接,并致力于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带动更多的金融资本以更加有效的形式注入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中,并最终提升我国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转化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转型。
本研究会宗旨:
本研究会以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团队为目标,广泛凝聚国内资本金融证券行业的研究精英,深入探讨金融创新模式和金融创新工具,推动中关村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中关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培训和咨询服务,引导风险资金投资于中关村高科技企业,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促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和绿色北京的建设。
本研究会业务范围:
(1)承接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研究、进行理论研究;
(2)组织学术研讨;
(3)为中关村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资本专业培训;
(4)与国内外研究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第三篇:舆情研究会简介
大学生舆情研究会
大学生舆情研究会隶属于党委宣传部和校团委,以“围绕国家经济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大势和学校发展大局”为主体,收集、整理并报送校内外舆情信息;立足校园生活、关注社情民意;着力增强对动态舆情的跟踪研判能力,重大舆情的深度分析能力和对策建议的实用能力,开展与大学生相关的调研、社会调查活动,培养会员的材料收集和整理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其中大学生舆情研究会下设以下几个部门: 办公室部: 主要负责主席团主持召开的各种会议的组织工作,协助主席团组织会议及决定事项。负责起草舆情研究会的文件和相关材料,管理好内部的活动计划和总结材料。负责上级来文的登记、传阅、回收、保管工作。负责每次会议席排的准备及排放工作。主题策划部: 负责各个各项大型活动策划审批。对各社团的活动提供创意,并协助开展和收集关于社团活动策划的材料并备档。宣传部: 宣传部主要主要负责舆情研究会通知的宣传,图象文字设计等工作,协同各部门完成活动的宣传报道。监察部: 监察部本质工作就是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评判。接受社团会员的投诉,并及时向主席团汇报情况,同时对处理结果做好登记备案。负责优秀舆情信息员的评定工作。定期做好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向主席团汇报工作。外联部: 外联部主要负责提供舆情研究会活动的经费赞助,对舆情研究会外联进行管理和监督组织工作。增加外联部成员与社会的直接接触机会,同时为同学们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网络部: 主要负责论坛的言论监督、论坛事务的管理工作。将同学们的问题通过网络及时整理反应到学院相关部门,并且协助宣传部做好协会的宣传工作。校内信息采集部 校内信息采集部:主要针对校园内发生的大事小情、舆情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上报工作。社会信息采集部: 主要针对校外发生的社会舆论事件进行收集、整理、上报工作。质检部: 对其他各部门上报的 舆情信息进行审查,数量统计,负责认定学分。
第四篇:理论研究会简介
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简介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是由院党办主管并依托全院师生成立并发展的一个学生组织,其前身为邓小平理论暨三个代表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小组。下设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评议部、理论研究部五个部门。为发掘人才,充实研究会队伍,现面向11级学生纳新,具体说明如下:
一.主要工作职责:.负责协助院党委组织全院学生宣传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承担党务信息员的职能,负责收集反馈广大学生对学院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全院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协助院党办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培训工作;.协助院党办对全院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管理。.院党办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纳新各部门职能简介:
秘书处:是研究会的工作交流与协调部门,主要负责党课培训、会议纪录、整理工作计划和总结等日常工作。
组织部:负责组织和开展各项政治活动。
宣传部:主要负责研究会内部宣传以及对院党办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和宣传。
评议部:负责研究会各部门工作的监督与学生干部的考核、受理投诉等工作。理论研究部:是研究会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理论、用理论的重要机构,主要负责带领全院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等工作,以及编辑出版党报《党旗正红》。
三.选拔条件:
通过公开竞聘的方式,择优录取,张榜公布,符合条件者由院党办正式聘用。具体要求如下:
1.有较强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理论水平;
2.工作认真负责,有强烈的责任感;
3.专业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良好;
4.乐于奉献,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四.报名方式:将申请书交到食堂门口纳新摊点(9月日到9月日)
联系人:胡海洪***
梁青***
南洋***
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党委办公室
院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2011年9月1日
第五篇:两弹一星读后感
两弹一星读后感
两弹一星>读后感
(一)做人当如邓稼先!做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做一个忠心报国的伟丈夫!这是我看了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又重读邓稼先传记后,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话。
这一电视连续剧忠实地再现了“两弹一星”元勋可歌可泣的事迹,其中,最为鲜活出挑的人物是核物理学家邓稼先(1924~1986)
这里,仅采撷邓稼先62年人生历程中最精彩的片断:
14岁那年,在沦陷后的北平,少年邓稼先当众撕碎了为日寇庆功的纸旗,扔在地上,狠狠地踩上一脚!为了避祸,他随大姐南下四川、云南。
17岁那年,他赴重庆考大学,途中险些被空袭的日机炸死,进一步坚定了他科学救国的志向。而后进入西南联大,发奋用功,决心“救同胞于水火中”!
24岁那年,负笈西渡,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特尔哈尔(Ter Harr),两年完成博士论文《氘核的光致蜕变》。
26岁那年,他在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1950-8-29)搭海轮回国,进入中科院原子能所,在彭桓武先生的指导下,踏上开拓我国核物理学研究及其应用的征程。
34岁那年,他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他的顶头上司钱三强先生问他:“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邓稼先心领神会,立即允诺,出任二机部九院理论部主任,从此踏上了研制“两弹”的28年艰辛路。
历史正确地选择了邓稼先,而邓稼先则不辱使命,为“放大炮仗”的宏大目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就从34岁那年开始,邓稼先隐姓埋名,舍弃天伦之乐,成天钻在荒漠、山沟里,甚至有意识地把性格从爽朗外向转为沉默内敛。风华正茂的邓稼先作为我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率领28个“娃娃兵”(平均年龄23岁),在攻克两弹基础理论方面所向披靡!
他们从无到有,白手起家,从基础理论上攻克了三大难关:原子弹核反应关、中子点火关和引爆关。
邓稼先率领他们用简陋的手动计算器和计算尺通宵达旦地进行计算,计算草稿用麻袋来装,从地板堆到天花板,堆满了一房间。
有一次,邓稼先刚休息不久,一听说试验出故障,他冒着风雨,搭吉普车前往,车抛锚了,他下车推行;到了试验场,司机累趴下了,他却精神抖擞地潜心参与排除故障,终获成功。
三年困难时期,他们饿着肚子苦干,他省下自己的口粮,用馒头招待开夜车的“娃娃兵”。领导不准开夜车,他与伙伴们钻在被窝里打手电筒钻研问题。
在原子弹引爆试验中,装雷管是最危险的事情,邓稼先总是到现场在技工旁边为他们壮胆,为他们遮风挡雨。为了原子弹试验成功,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他40岁那年,1964年10月16日下午,罗布泊上空终于升起了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六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奏响了凯歌,在现场不远处的邓稼先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
然而邓稼先没有停住脚步。
39岁那年,在聂荣臻的安排下,邓稼先着手为研制氢弹做基础研究,他开始了新的跋涉。他和他的战友们,群策群力,日夜奋战,经过三年努力,1967年6月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接着,邓稼先为核武器小型化倾注了大量精力。不幸的是,在一次核试验事故中(事后查出是降落伞问题),邓稼先身先士卒,坚持进入事故发生地区,找到了碎弹,却经受到了超强核辐射,他的身体遭到致命的损伤!
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醉心于二代核武器研究,拼尽全力,奔波于试验场所。
60岁那年,他参加了突破中子弹原理的核试验。那时他已经精疲力竭,趴在两位年青人身上才到达目的地。试验成功使他再次忘形地欢呼。
61岁那年,确诊罹患直肠癌,动了大手术。但是,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他把病房变成了实际上的办公室。
62岁那年春天,他的病情急剧恶化,癌细胞转移到全身,疼痛剧烈。他深知自己已经来日无多,却在思索着我国核武器发展的重大问题。1986年4月2日,他与于敏联合署名,向领导递交了极其重要的建议书,画出了我国核武器发展的新蓝图,对国家现代化国防建设做了最后一份宝贵的贡献。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与世长辞。
他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了民族进步的永恒!
他用他的纯真高尚、无私无畏、献身热诚,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做人当如邓稼先!育人当如邓稼先!
两弹一星读后感
(二)“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这句精炼、简洁的话是“感动中国人物”给予他的颁奖词,他享有“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等无数个荣誉称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了,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刚刚冲破美国当局阻挠回到祖国时,就来到哈尔滨军事学院参观。钱学森对陈大赓说:“中国人一定能制造出导弹。”这正是中国的需要,也是民族振兴的共同心声。不久之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首任院长,带领五院科研人员攀登高峰,苏联也派来专家协助,可不知为何,又突然撤走了专家们,赫鲁晓夫甚至还说出了一句瞧不起、侮辱中国的话。中国人被激怒了,使他们制造原子弹的决心更大了。聂帅设家宴亲自请航天科学家们,悲壮与豪气充满了他们的心间,成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强大动力。终于,中国科学家们不负重托,成功制造出了“两弹一星”,为中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我看完这篇文章不由得感到骄傲与自豪。钱学森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在研发“两弹一星”期间,凭着执着的追求和努力奋斗,不断攀登,不断探索。聂帅的那一句话:“逼上梁山,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得靠我们自己。”让科学家们有了信心,那一杯酒,使他们斗志昂扬,下决心要为中国人扬眉吐气!读到这里,我的脑海中不由得忆起不久前的一件事,前天晚上,我正在做一道数学题,这道题目我绞尽脑汁,怎么想也想不出来。我想,反正这是一道“自我挑战”题,错了老师也不会怪我的,明天到学校去抄一下被人的就行了。当我知道了钱学森等人,不怕困难,不怕危险,无论如何,哪怕献出生命,也要制造出“两弹一星”,他们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普通人做一件小事何尝不能呢?我暗下决心:以后遇到任何难题,都要像钱学森那样,迎难而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知难而退,绕过这只“拦路虎”,如果绕过它,这样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
钱学森的精神光耀千古,值得我们学习,我也要做一个像钱学森那样,一个永不放弃的人。
两弹一星读后感
(三)“两弹一星”是新中国伟大成就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在全国各族人民喜迎新中国60华诞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功臣。我们向功臣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所有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了这一事业献身的同志们表示深切的怀念。
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从此之后,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事业的巨大成功,有赖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生动体现。但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优势和条件,都要通过参与这一事业的所有人员特别是他们中的功臣来实现。“两弹一星”功臣们的作用极其重要,功臣们的业绩彪炳史册,功臣们的精神光耀千古,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欺侮”,是他们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缺少资料,刻苦钻研。就是这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惊人业绩。
我们要学习“两弹一星”功臣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高水平的技术跨越。从原子弹到氢弹,我们仅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比美国、前苏联、法国所用的时间要短得多。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两弹一星”是中国人民创造活力的产物。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新世纪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竞争,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竞争。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得到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和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