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历史简介
企业历史简介
“红肠大哥”创始人刘凤楼先生,1913年生于黑龙江省五常县。1931年,年满18周岁的刘凤楼来到哈尔滨并结识了苏联人彼得洛夫,留在其所在的嘎斯特洛诺姆灌肠工厂工作。刘凤楼凭借其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得彼得洛夫的赏识。刘凤楼在这间工厂整整工作了5年。5年里刘凤楼把灌制品的配料和加工过程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并将重要细节记录在笔记本中。1936年,由于要回乡结婚,刘凤楼带着他所学到的红肠等肉灌制品加工技艺回到了五常县。1938年,刘凤楼凭借其学来的加工技艺创办了当时五常最大的饭店——宝来酒楼。专做红肠、茶肠、风干肠等肉灌制品。诱人的枣红色和浓郁的蒜香味吸引了广大的食客前来品尝,并受到了用餐者的一致好评。宝来酒楼也因此名声鹊起,但刘凤楼依旧惦念哈尔滨的一世繁华,1943年,为了扩大经营市场,刘凤楼决定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到哈尔滨,租下了位于南岗区花园街4号的一处房产。开始做起了以前店后厂形式为主的肉灌制品加工和售卖生意,他不断的听取大家的建议调整口味。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工艺,从而更加贴近哈尔滨百姓的口味,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年近四十岁的刘凤楼先生,通过多年对传统肉灌制品的加工经验,总结出了一套详细的肉灌制品加工笔记,这本厚重的笔记详尽记录着上百种肉灌制品的调料配方和加工工序,为今后的肉灌制品加工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家人并不看好刘凤楼的红肠作坊,儿子们各自成家,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刘凤楼的手艺曾面临着失传的境地。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孙子刘忠庆却对红肠加工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刘凤楼的两个儿子在外工作,孙子无人看管,刘凤楼就把孙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边维持着红肠作坊的生意,一边照看着孙子刘忠庆。刘忠庆从小跟在爷爷身边,看着爷爷做各种肉灌制品,善于观察的他很快就学回了制作红肠的一些简单的工序,并且也能帮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着孙子的表现,刘凤楼欣喜若狂,决定把毕生对传统肉灌制品加工技术研究的精髓和那本厚重的笔记传授给孙子刘忠庆,希望孙子继承和发扬自己的衣钵。刘忠庆并没有让爷爷失望,通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不断实践,刘忠庆已经掌握了爷爷留下的宝贵财富,在哈尔滨肉灌制品行业内也闯出了名气,人们都称他为“红肠大哥”。
1990年,刘忠庆和妻子张安霞共同创办了“哈尔滨跃龙肉制品加工厂”。由于有着深厚的技术做基础和刘忠庆钻研好学的精神,加工厂发展迅速,先后在“道里菜市场”、“哈尔滨百货大楼”、“奋斗副食商店”设立了专柜。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大超市进驻哈尔滨,同样又在“好又多”、“世纪联华”、“大润发”、“家乐福”等各大超市设立了专柜,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捧,刘凤楼毕生心血也在刘忠庆手中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008年,刘忠庆成立了“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将产品销售到了北京、天津、沈阳、长春等城市。2012年在市政府大力发展旅游行业的规划下,哈尔滨马迭尔集团以冰雪产业为中心,打造哈尔滨的形象,马迭尔冰棍、马迭尔面包进入旅游市场,同时把最具哈尔滨特色和代表性的哈尔滨红肠纳入规划。经过对多家肉灌制品的品尝和资质审核,最终决定将生产基地设立在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公司从品质抓起,严把产品质量关,从产品原料到配料采用知名品牌,从根本上杜绝伪劣商品进入公司;从肉缓化修割到配料腌制精准把控时间,锁定肉的黄金品质;从绞肉斩拌到滚揉灌制严格执行调配料比例,确保味道始终如一;从低温蒸煮到果木熏烤秉承传统工艺精工细做,拒绝商业化的拔苗助长产品;从灭菌检验到成品运输全程无菌操作,保证每一根红肠的营养与健康。公司坚决抵制鸡肉和鸭肉等禽类肉以次充好,使用大品牌牛肉提升口感。承诺四不添加:一不添加化学香精、二不添加色素、三不添加防腐剂、四不添加烟熏剂。哈尔滨红肠代表着哈尔滨的风味,也代表着哈尔滨的形象,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红肠明确体现了哈尔滨传统肉灌制品对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让真正的哈尔滨红肠带着哈尔滨人的祝福,走出中央大街,走向全国各地。
随着刘忠庆在业内名声鹊起,“红肠大哥”的称呼也传入越来越多人的耳中。2015年,国家商标总局正式批准注册“红肠大哥”品牌商标。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先后获得“中国著名品牌”、“质量诚信信得过单位”、“食品安全信得过单位”等荣誉。多年以来,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始终坚持“质量即生存,推陈出新求发展”的经营理念,以服务于广大消费者为中心的价值观,端正竞争原则,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做一个让百姓放心的合格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使命:以传统风味为基点,推陈出新求发展,服务百姓为宗旨,绿色健康保安全。核心价值观:实实在在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企业精神:紧密团结、奋力拼搏、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经营理念:端正竞争原则、坚持信誉为先、百姓顾客为主、热情服务为本。企业宗旨:打造百姓品牌、树立哈尔滨形象。企业管理:建立规范制度管理、用爱心凝聚人心。
企业发展
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现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机场路11公里处红旗村22号地。公司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员工80人。旗下“红肠大哥”品牌系列肉灌制品共50种,先后在全是各大超市设有专柜。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及旅游景点没有专柜。
哈尔滨联兴肉制品有限公司本着以消费者为主,产品信誉为先、服务人民为本的原则,在原料采购和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坚持打造安全、绿色、让百姓满意的放心食品。产品不仅在哈尔滨本地区销售,在全国多个城市诚招加盟代理,并已开通线上商城,全国各地均可购买。
“红肠大哥”将致力于推动哈尔滨品牌发展,打造哈尔滨品牌形象,做出“红肠大哥”的风范。
第二篇:台湾历史简介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烟台产业升级,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率烟台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拜访大企业集团,务实推进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曰义,烟台市副市长杨丽等一同赴台活动。
在台期间,王良市长等随山东省经贸考察团一起对鸿海集团高层进行了拜访洽谈,参观考察了鸿海集团研发中心、奇美面板厂和赛博3C数码广场,与郭台铭董事长等鸿海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立足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鸿海集团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消费电子为主体的富士康烟台园区,促进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了充分共识,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
王良市长表示将为鸿海集团在烟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精密电子、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团还拜访了工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华新丽华集团、台北世贸中心、三三企业交流会、联发科技、英业达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就双方合作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一些新的投资意向。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台办主任孙迎军和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你好台湾网与烟台市台办联合报道)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2012第五届两岸专利论坛今天在台北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高级顾问身份与会。
贺化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两岸专利论坛,但他一直都在关注两岸专利合作的进展。2010年,《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两岸开始相互受理优先权请求。之后,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开放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这些措施安排为加强两岸同胞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两岸产业界的知识产权运用、加速知识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切实保障。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也大大推动了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共赢。
贺化透露,截至2012年9月底,大陆共受理要求台湾地区优先权的专利申请8601件,台湾地区共受理要求大陆优先权的专利申请5770件。
贺化表示,两岸文化理念同宗同源,利益基点共生重叠,优势资源互补明显。中国文化讲求“和合”处世,两岸专利更是“合则两利,和则双赢”,合作创新空间无限。
贺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践行这一理念。双方交流除了专利制度新近变革、专利审查实务经验等经典话题,更将目光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界极为关注的专利运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更能凸显两岸专利合作所追求的理念价值。可以说,此次两岸专利论坛恰逢其时、恰恰相合。
台湾“智慧财产局”局长王美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李勇也分别致辞。两岸知识产权界、法律界、产业界及经济界代表约280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论坛由台湾工业总会与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为期两天。(董会峰 路梅)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第三篇:电子管历史简介
电子管历史简介
电子管是一种在气密性封闭容器(一般为玻璃管)中产生电流传导,利用电场对真空中的电子流的作用以获得信号放大或振荡的电子器件。早期应用于电视机、收音机扩音机等电子产品中,近年来逐渐被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所取代,但目前在一些高保真音响器材中,仍然使用电子管作为音频功率放大器件(香港人称使用电子管功率放大器为“煲胆”)。电子管的发明简介: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了。弗莱明为此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人类第一只电子管的诞生,标志着世界从此进入了电子时代。说起电子管的发明,我们首先得从“爱迪生效应”谈起。爱迪生这位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在研究白炽灯的寿命时,在灯泡的碳丝附近焊上一小块金属片。结果,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金属片虽然没有与灯丝接触,但如果在它们之间加上电压,灯丝就会产生一股电流,趋向附近的金属片。这股神秘的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爱迪生也无法解释,但他不失时机地将这一发明注册了专利,并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后来,有人证明电流的产生是因为炽热的金属能向周围发射电子造成的。但最先预见到这一效应具有实用价值的,则是英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弗莱明。电子管的优缺点:
由于电子管体积大、功耗大、发热厉害、寿命短、电源利用效率低、结构脆弱而且需要高压电源的缺点,现在它的绝大部分用途已经基本被固体器件晶体管所取代。但是电子管负载能力强,线性性能优于晶体管,在高频大功率领域的工作特性要比晶体管更好,所以仍然电子管批发在一些地方(如大功率无线电发射设备)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鼎好电子网 http:///
第四篇:西安历史简介
国庆节西安4日游(10.2-10.5)
名称演变
西安在西周时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
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
唐时,恢复长安之名。
元代,易名为“奉元城”。
明朝,朝廷改奉元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由此定名至今。
中国历代朝代更替表
华夏族(皇帝)--4000多年前
尧
舜
禹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间。
阳城
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间。
毫,殷
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分为西周和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间。
镐京
春秋: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间。
洛邑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30年间。
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间。
咸阳
嬴政,扶苏。胡亥。西汉:前206年--25年,汉高祖(刘邦)->汉文帝->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东汉: 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 220-280 年刘备、曹操、孙权争夺天下
晋朝:265-420年分为西晋,、东晋
南北朝:386-581年
隋朝: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907年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 宋朝:960年,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南宋(赵构)(公元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元世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明朝:1368-1644年,朱元璋即明太祖。
清朝:1644-1911年
建都王朝
在中国历史上,有20个政权被认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应该称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应该算是西安,目前仍然众说纷纭。现在被官方采用的说法是13个王朝,依照时间次序为(括号内为历时年数): 西周(281年)、秦(177年)、西汉(214年)、王莽建立的新朝(15年)、东汉(6年)、西晋(4年)、前赵(11年)、前秦(35年)、后秦(32年)、西魏(24年)、北周(23年)、隋(37年)、唐(272年)。
历史简述
史前:百万年前,蓝田猿人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足迹。新石器时代,半坡的母系氏族聚落是原始社会的缩影。
西周: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秦:秦献公二年(前383年),将都城自雍城(今宝鸡市凤翔)迁至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乡)。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在此开始。公元前349年,秦孝公将都城由此迁咸阳。【秦建阿房宫】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开始营建阿房宫。由于工程过大,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一部分。秦始皇又收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金人立于殿前。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又继续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直至秦亡,尚未竣工。项羽进关中后,将其付之一炬。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函谷关攻破秦军,进驻鸿门(今临潼区东北)。此前,刘邦已由武关(在今蓝田县)入关中,驻军霸上(在今西安城东灞桥区)。按当初约定,当以先入者刘邦为关中王。但项羽自恃强大势力,邀请刘邦赴鸿门宴,意图伺机除掉刘邦。刘邦在张良和樊哙的帮助下脱险,逃回霸上。这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
汉: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在击败项羽之后,定都洛阳。张良等谋士认为关中是形胜之地,人口众多,物产丰富,应该建都。刘邦采纳此建议,迁都于栎阳(今阎良区武屯乡)。翌年又将都城迁至长安。
【西汉建长安城】公元前202年,西汉开始营造长安城。高祖命丞相萧何主持营建工程,在秦宫基础上兴建了长乐宫(皇宫)和未央宫。汉城为不规则的方形。南像南斗星,北像北斗星,故称“斗城”。汉武帝时期,在城西开辟了上林苑,开凿了昆明池。当时长安面积36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汉武帝时,张骞两次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通了从长安通往地中海东岸全长7000公里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对中西文化交流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掌握朝政大权的相国外戚杨坚胁迫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改国号隋,以长安为都。
【隋建大兴城】隋开国之初,都城仍在长安旧城,因久经战乱,残破不堪。因此,隋文帝放弃龙首原以北的故长安城,于龙首原以南汉长安城东南选择新址,建造新城大兴城。【创立科举制】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文帝命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炀帝诏以十科举士,标志着科举制度的确定。
唐: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唐公李渊起兵反隋。其子李世民占领关中渭北,弟李神通、女平阳公主在今户县起兵,占领今周至等县。十一月克大兴城,翌年在大兴城太极殿称帝,建立唐朝。
【唐建长安城】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
【日本遣唐使】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十一月,日本舒明天皇派遣以犬上御田锹为大使、药师惠日为副使的第一批遣唐使团到达长安城。此后,到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年)的264年中,日本共派出13次遣唐使团。
【文成公主入藏】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遣相国禄东赞来长安,以黄金5000两、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求和亲。太宗以宗室女为文成公主,许配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入藏使汉族高度发展的文化与生产技术得以输入吐蕃。
【玄奘天竺取经著《大唐西域记》】玄奘精通佛家经典,被誉为“三藏法师”。他决心赴印度取经,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毅然私自离开长安,从凉州出玉门关沿丝绸之路冒死出国。途中历尽艰险,最终抵达天竺(今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在此苦读5年,成为第一流学者。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他携带大量经书返抵长安。此后玄奘在大慈恩寺等皇家寺院译经传教,并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笔录,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古代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及中国西北的重要文献。
【西安碑林的创始】唐开成年间,朝廷将12部儒家经典校订刻石,作为士子应试进士的标准版本,称《开成石经》。唐亡废弃。北宋哲宗元二年(1087年),漕运大使吕大忠把《开成石经》由故唐尚书省西南隅(今钟鼓楼广场)移置长安府学北面,以利保存。即今西安碑林所在。明:明王朝建立后,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朱元璋又封次子朱木爽为秦王,驻西安,在城东北部(今省政府一带)建秦王府。洪武三年(1370年)开始增修西安城,建城墙。明中期以后,西安城墙又经历几次修葺。
近现代:
【创立易俗社】1912年8月13日,陕西省修史局总纂李桐轩与修纂孙仁玉等创立易俗伶学社(后称易俗社),招生排演新编秦腔剧目,进行戏剧改革,倡导社会新风尚。鲁迅于1924年暑期在西北大学讲学期间,曾5次观看易俗社的演出,并亲笔题赠“古调独弹”匾额。讲学结束后,将自己的部分讲学酬金捐赠易俗社,支持其秦腔改革。1949年后,易俗社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至今仍是西北地区最有影响的戏曲团体。
【西安事变】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但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首的部分军队,与红军实现了停战。12月上旬,蒋介石到西安督战,迫张、杨进攻红军。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在临潼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随即,张、杨发表了对时局的通电,提出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中共中央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来西安调停,争取蒋抗日。经过谈判,蒋介石被迫答应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的西安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十 大 旅 游 区
(一)西安古都旅游区
西安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北京、南京、洛阳、开封、杭州共为我国六大古都。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余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六大古都中最古老、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文化遗存丰富、文物古迹荟萃,帝都风韵犹存。游人可以看到:丰京、镐京、阿房宫、汉长安城、未央宫、唐大明宫等周、秦、汉、唐四大古都遗址,古色古香,与高楼大厦相映成趣的居室庭院;清雅恬静,与宽阔大街并存的僻巷小径;巍峨壮丽,耸入云端的古建高塔;松柏掩影,庄严肃穆的名刹古寺;从宋代开始建置的中国古代碑石精华荟萃之处碑林;明代的钟鼓楼;明代古城墙等众多的风景名胜构成了西安古都旅游区以及文化古迹的旅游特色。
(二)骊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县,由骊山、华清池、秦始皇陵、秦兵马桶博物馆一、二、三号坑、秦陵地宫模拟 馆、临潼博物馆、鸿门宴遗址等游览点组成。旅游区内的秦始皇兵马俑制作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以体型高、制作精细、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年代久远、雄伟壮观而闻名国内外。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内还开展了文物考古旅游、温泉疗养旅游和休闲度假游。
(三)长安古寺庙旅游区 位于西安市长安县境内,以名刹古寺众多而闻名。佛教八大宗派中的法相、净土、律宗、华严四大宗派的开山祖师和发展地都在长安。区内有佛教寺院40多座,著名的有唐玄奘墓地兴教寺,中国佛较净土宗发源地香积寺,中国佛教密宗发源地大兴善寺和对日本佛教颇有影响的青龙寺等寺院。
(四)华山旅游区
西岳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南。北濒黄河、南依秦岭,奇峰突兀、巍峨壮丽,以“险、奇、峻、绝、幽”而名冠天下。旅游区内著名的景观点有玉泉院、青柯坪、回心石、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长空栈道和东、西、南、北峰。东峰观日出已成为旅游者所喜爱的观光游览活动。
(五)咸阳帝王陵墓旅游区
咸阳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市北10公里的渭北东西 百余公里的高原上.分布着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汉景帝阳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墓乾陵等27个帝王的陵墓和256个陪葬墓。举目陵冢累累,一字排列,形成了极其壮观的陵墓群。茂陵、昭陵、乾陵和已发掘的唐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大号墓均已对外开放、汉阳陵出上大量汉代兵佣,正在发掘修复,将对外开放。
(六)宝鸡法门寺旅游区
位于宝鸡市以东,沿西宝公路北线“一”字排列,主要景点有反映新石器文化的北首岭遗址、先秦雍城遗址、隋唐帝王避暑行宫--九成宫遗址、酉府园林胜景凤翔东湖以及歧山周公庙、宝鸡县钓鱼台等。享有“关中塔庙之祖”称誉的扶风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后成为唐代皇家寺院,因珍藏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和大量珍贵文物而举世闻名。法门寺现已成为西线的旅游热点。
(七)延安三黄一圣旅游区
三黄是指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黄土风情,一圣是指延安革命圣地。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壶口瀑布能体现黄河的雄伟壮观气势,黄帝陵是中华始祖轩辕黄帝的陵寝。
(八)榆林塞上风光旅游区
榆林地处陕西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塞上风光别具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塞北重镇榆林为中心。主要参观游览景点有秦、隋、明三代古长城,明代所建边防要塞镇北台,靖边县大夏统万城遗址,米脂县李自成行宫,绥德县扶苏祠、蒙恬墓等文物古迹,红石峡、红碱淖、佳县白云山和神木县二郎山等景观。
(九)黄河旅游区
位于韩城市境内,包括黄河龙门、司马迁祠墓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以及中国历史文化村落党家村等景观组成。黄河龙门为黄河之咽喉,两山耸峙,黄河川流其间,涛声滚滚,出龙门一泻千里。韩城市为黄河岸上的一颗明珠,古老而文明、市内保存大量的文物古迹,韩城文庙是陕西现存的大型古建筑群之一。
(十)柞水溶洞旅游区
位于柞水县城东17公里的石瓮镇,旅游区内有佛爷洞、风洞、天洞、百神洞、云雾洞等近百个溶洞;有对峰台、云台山、马鞍岭三 座奇山异峰;有明代建造的祖师庙以及乾佑河、马乳泉、玉皇瀑布 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以溶洞和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区。
延安
延安市
延安是陕西省北部的一个城市。它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终点,以及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故被视为“革命圣地”。主要景点宝塔、窑洞等,多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旧址,附近有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等人文自然景观。
历史
延安,又称肤施,夏,延安属雍州。商,属鬼方。西周时期,是北方少数民族犬戎和猃狁的领地。春秋时期白翟族在延安地区居住。延安城始建于战国,称“高奴”。秦汉时属上郡。楚汉相争时翟王董翳以此为都。隋唐时延安设延州、丹州、敷州、坊州等。宋代延安属永兴军路,1089年升延州为延安府,是对抗西夏边陲重镇。《水浒传》中第一回便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元代置延安路,包括鄜州、葭州、绥德州(后两个州现属榆林)。明代改设延安府,沿至清代。中华民国初1912年属榆林道,后由陕西省直辖。
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此创建陕甘边和陕北两个革命根据地。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1937年9月成立陕甘宁边区。1949年5月共产党执政后设陕北行政区。1997年1月设地区级延安市,撤销县级延安市,设县级宝塔区成立延安市。
地理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介于北纬35°21′~37°31′,东经107°41′~110°31′之间,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西安以北371公里。北连榆林,南接关中咸阳、铜川、渭南三市,东隔黄河与山西临汾、吕梁相望,西邻甘肃庆阳。全市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属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无霜期170天,年均气温7.7℃—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名人
范仲淹、沈括、种谔等政治家都曾治理过延安。
韩世忠:宋朝名将。
高迎祥: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岳伯父。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延安地区米脂人。
刘志丹、谢子长:中共领导人。
路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名胜
壶口瀑布:黄河上最著名的瀑布。
黄帝陵:黄帝的陵墓。
宝塔山:初创于唐代宗大历年间,有延安宝塔、宝塔山摩崖石刻等。
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南泥湾等中共中央在陕北时的遗迹。
第五篇: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历史简介
保定有着悠久的发展史 , 有灿烂的历史文明和丰厚的历史文 化积淀。从已发掘的一系列古文化遗址看 , 保定区域具有发达的 史前文明。如涞水县出土的智人化石可证实 , 在 2.8 万年前 , 这 里即是黄种人(蒙古人种)的祖先一一智人的繁衍生息地。众多 的从石器时期到商、周文化遗址和有关唐尧及有易氏的历史记载和大量的传说 , 可证实这里是唐尧的故里。在四五千年前 , 这里已经是人烟辐揍、居落密布 , 原始农业经济相当发达的区域 , 有易氏已在易水流域放牛牧马、植桑种谷了。由涞水张家洼出土的北伯青铜器 , 有关专家推断 , 这里就是古燕国的始封地。春秋战国时期 , 保定区域先为燕、中山(鲜虞)侯国之地 , 到战国中期 , 赵灭中山 , 保定南属赵、北属燕 , 始有 “ 燕南赵北 ” 之说 , 成为燕文化的腹地。燕国曾在今容城东筑都城 , 燕昭王在今易县筑下都。燕昭王复国中兴、荆柯刺秦王等传之千古的事件都导源于这里。秦汉时期 , 保定区域始设众多的郡(国)、县 , 筑关建 城 , 成为北部防御要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阶段 , 河北的 世家大族纷纷南下江淮 , 而北方游牧民族则南下中原接受汉文 化 , 建立国家。保定区域正处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过渡 带 , 受影响是最大的。东晋十六国到南北朝 , 保定区域先后属少 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冉魏、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 , 其中后燕定都中山(今定州)。多年的战乱使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由于大批士族南迁 , 使当地文化受到冲击。但同时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的活动 , 又给这里的文化注入了多元成分 , 使这里的民风质朴而悍劲 , 文化上也富有特色。《隋书·地理志》说 :“ 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 然涿郡自前代以来多文雅之士。” 隋唐五代时期 , 保定区域经历了隋初和盛唐的稳定发展阶 段 , 也经历了隋末的动荡、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和五代的纷 纷战乱。在隋初和盛唐 , 保定的经济文化得到全面发展 , 唐代保定区域属河北道。唐天宝年间 , 河北道正仓积粟 182 万石 , 义仓 积粟 1754 万石 , 居全国第一 , 经济地位十分重要 , 所以唐代在 定州设大总管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 出现了一大批 文化名人。隋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 保定是农民起义非常活跃的 地方;安史之乱 , 这里又首当其冲;藩镇割据 , 数这里的藩镇势力最强 , 足以和唐朝廷相抗衡。难怪有些在唐朝不得志的读书人 来到这里寻找出路。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中的董邵南即是其中之一。五代时 , 保定先后或分属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及辽(契丹)等 , 各统治者之间争战杀伐不己。保定虽不是政治、军事斗争的焦点 , 却也时时处在战争的旋涡中。重要战事有后唐与契丹的曲阳之战、辽兵南侵、周世宗北伐等。后晋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予契丹(辽), 保定北部的涿州等入辽。连年战争 , 民无宁日 , 经济遭到很大破坏。
宋辽金元时期 , 保定先是处于宋辽边界 , 宋辽之间经常发生 战争 , 而且主战场多是在保定一带 , 著名的有杨家将抗辽、满城 战役、瓦桥关战役、歧沟关战役等。宋辽战争多以宋王朝失败而告终 , 辽军得胜后即劫掠而去。直至宋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 年 1 月), 宋辽订立 “ 澶渊之盟 ”, 两国才结束长达 30 余年的大规模战争。双方以易水、白沟河为界 , 并互开榷场 , 进行双边贸易 , 这些榷场多在保定界内。宋朝为防御辽兵南侵 , 除在边境建筑关隘驻守军队外 , 还沿边境地区 , 从今满城、保定、徐水、清苑、安新、高阳一带 , 一直达于泥沽海口(今塘沽), 屈曲长 900 里掘堤挖塘 , 使其遍布塘泊 , 以阻辽骑兵南下 , 还在定州建高达 80 多米的砖塔 , 以隙望敌情。此时保定一带的防御功能愈加突出 ,北宋先设保塞军 , 后升为保州 , 并建州城。在定州设路 , 统 8 州。长期的战争熏陶 , 培养了保定人的尚武精神 , 北宋文学家王禹偁的散文《唐河店妪传》就记述了唐河岸边一集镇上的一位老年妇女徒手智杀辽兵 , 文中还列举上谷的 “ 静塞 ”、雄州的 “ 挠捷 ” 等勇武的地方武装 , 他们勇于杀敌守土。宋对辽的战争之所以失败 , 根本原因在于宋王朝军事措施的不当和政治的腐败。
金灭辽和北宋 , 统一北方后 , 将河北的不少汉人迁往关外 , 同时女真人大批南下 , 实行猛安谋克制 , 女真贵族成为封建地 主 , 逐渐汉化。金在今北京营建中都 , 在定州设中山府 , 在保州设顺天军节度使。当蒙古兵打来时 , 女真人无力抵抗 , 大批地主武装起而自保 , 金朝统治者就搞了 “ 九公封建 ”, 即承认这些武 装 , 用他们抵抗蒙古兵 , 有几支即在保定境内。但这并没能挽救 其失败的命运。金贞祐元年(1213 年)十二月 , 蒙古军攻陷保 州 , 州城被毁。在蒙古灭金和灭南宋的统一战争中 , 保定的汉人 武装起了很大作用 , 知名的军事将领有定兴的张柔、张弘范父 子 , 博野的史现等 , 其中张柔屡败金兵 , 移镇保州 , 重建保州 城 , 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张弘范俘南宋丞相文天祥 , 率军攻崖 山 , 获南宋符窒印章。元定都大都(今北京), 保定为南部屏障 , 遂改顺天军为顺天路 , 又于至元十二年(1275 年)改顺天路为 保定路 , 辖 7 州 8 县 , 保定之名自此始。
明清时期 , 保定仍为畿辅之地。明洪武年间 , 改保定路为保 定府。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 , 为了充实京畿周围的人口 , 从山 西和塞外向河北移民 , 大批移民在保定境内安家落户。明朝将大 宁都司移驻保定 , 并在保定设总兵署 , 常年驻军 1 万多名 , 负责京畿附近的保卫。“ 土木之变 ” 后 , 蒙古瓦剌部突破紫荆关进围北京 , 又从紫荆关退去。保定的战略防御地位日益重要。遂重修 保定城 , 改土城为砖城 , 历五年建成 , 同时在保定西部太行山区 修筑内长城 , 在紫荆、倒马、龙泉关等修建关城 , 建墩台城堡。保定境内的长城和关城多是明代留下的。明末 , 清兵攻保定 , 因 保定军民协力固守 , 遂移攻高阳。原明兵部尚书孙承宗率家族及 民众抵抗 , 城破 , 孙家 20 余人死难。李自成起义军北上 , 与明 军激战于保定。经五昼夜攻守战 , 起义军克保定。起义军失败后 , 清兵再度入关 , 保定属清。
清初于顺治元年(1644 年)颁布 “ 圈地令 ”, 在近京 300 里(后扩至 500 里), 主要是直隶八府和长城附近大量圈占土地 , 作为 “ 旗地 ”。保定大部分州县都被圈地 , 有的县圈占投充地达 80% 至 90%, 农民几乎无地可耕 , 或逃亡 , 或沦为满洲贵族和八旗旗丁的庄客 , 或成为带地投充的丁奴。经济发展缓慢 , 人民生活贫困。然而保定的军事、政治地位却日渐提升。康熙八年(1669 年), 直隶巡抚移驻保定 , 保定始为直隶省会 , 成为区域 性的政治中心 , 清王朝的一些封疆大吏和权臣走马灯般表演于这 个舞台。
1840 年鸦片战争后 , 列强纷纷侵入中国 , 强迫腐朽的清王 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 会。然而中国人民不可侮 , 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反抗列强的侵略。1900 年春 , 义和团运动兴起 , 保定民众反帝爱国热情高涨 , 几 乎是村村学拳 , 迎师立场。1900 年 4 月 , 涞水义和团起事 , 攻打教堂 , 并杀死前来镇压义和团的清副将杨福同。5 月 , 义和团攻克涿州城 , 拆毁琉璃河至涿州的铁路。保定义和团首领张德 成、王德成、周洛昆、李来中还率团民参加了抵抗八国联军侵略、保卫天津和北京的战斗。北京失陷后 , 保定义和团仍然在保定及西部山区抗击外国侵略军和清军的围剿。虽然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了 , 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充分反映出保定人民慷慨悲歌、英勇不屈的意志和精神。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继续南下进剿义和团 , 屠杀中国人民。英法德意联军侵入保定 , 大肆烧杀抢掠 , 犯下累累罪行。
由于清王朝对外屈膝投降 , 对内残酷镇压人民运动 , 已经丧 失人心。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直隶省城保定成为北方辛亥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 革命思潮首先在学校间传 播 , 直隶高等学堂学生吴越等创办《直隶白话报》 , 宣传新思想。陈幼云在学生中宣传革命思想 , 在保定发展同盟会员。胡鄂公等人在保定组织成立 “ 共和会 ”。一时间进步团体如云而生 , 成为北方反帝反清的重要革命力量 , 他们策划了多起革命行动 , 尽管最终都遭镇压而失败 , 但也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军阀的反动统 治 , 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革命斗争。同时 , 保定新学兴起 , 从清 末到民国初期 , 建立了众多军事教育、高等教育、中初等教育的 学堂、学校 , 保定获得了 “ 学生城 ” 的称号。其中保定军事教育 开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先河 , 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 培养出一批高级军事指挥人才。保定还是留法勤工俭学的 发源地 , 一批革命志士由此踏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
北洋政府时期 , 保定为直系军阀的大本营。第一次直奉战争 后 , 直系军阀左右着大半个中国的局势 , 控制着北洋政府 , 涉及 全国的军政要事均听命于直系军阀曹锟 , 直皖战争、第一、二次 直奉战争、晋奉战争都与保定有关 , 或主战场在保定。
随着邓中夏等人在保定传播马克思主义 , 中共保定地方组织 建立 , 保定又成为冀中地区革命运动的中心 , 保定党组织领导各 界的革命斗争 , 掀起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 领导和发动了女 二师**、完县五里岗暴动、保定师范**、高蠡暴动等革命斗 争 , 在北方产生了重要影响。
抗日战争爆发后 , 日军侵占保定 , 修炮楼、建碉堡 , 实行惨无人道的 “ 三光 ” 政策 , 制造了无数次惨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挺进敌后 , 在阜平创建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一一晋察冀抗 日根据地 , 阜平成为晋察冀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 保定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 迅速掀起全民抗战 , 燃起抗日战争的 烽火 , 配合八路军正规部队先后进行了百团大战、黄土岭战斗、神仙山保卫战、莲子口战斗等 , 歼灭了大量日伪军 , 粉碎了日军 的 “ 三光 ” 政策、“ 囚笼 ” 政策和多次疯狂 “ 扫荡 ” 及 “ 治安强化 ” 运动 , 创造了游击战、地道战、挑帘战、地雷战、破袭战、麻雀战、院落伏击等多种战法 , 使日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 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八年抗日战争中 , 保定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 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烈 , 有爆炸英雄李勇、李殿冰 , 有气壮山河的狼牙山五壮士 , 有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武工队、铁路工人游击队、雁领队等。在艰苦的战争岁月 , 抗日根据地的各项事业 , 包括民主宪政运动、大生产运动、文化教育 宣传活动等都开展得轰轰烈烈 ,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促进 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解放战争时期 ,国民党军队攻占你定 , 并将保定作为华北的军事要地,修筑城防,驻有重兵。保定军民在中共保定地方组织的领导下,一方面开展城市敌工工作,进行情报、策反工作,发动群众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进行坚决的斗争 , 配合外线作战。在战场上 , 保定人民奋勇支前 , 配合解放军成功进行了保南、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平汉线破袭战、保北攻城战、大清河北战役等,并于1948年11月22日解放保定,歼灭了国民党军队大量有生力量 , 为解放全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 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 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 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灿烂的历史文化离不开人的创造 , 从古至今 , 保定历史文化 名人灿若群星 , 他们是保定人的杰出代表。战国时有助燕昭王中 兴复国的郭隗 , 有以筑击秦王的高渐离。汉代有纵横家剧通 , 音 乐家李延年 , 不畏权贵的卢植。三国时有建立蜀国的刘备 , 猛将 张飞。晋代有爱国诗人刘琨 , 爱国将领祖逖。南北朝时有科学家祖冲之、祖暅之父子 , 有散文家郦道元和杨炫之 , 文史学家许懋、许亨父子。隋唐时期有史学家、文学家许善心、许敬宗 , 高僧、翻译家义净 , 高僧、禅宗六祖慧能 , 唐代诗人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 , 及卢藏用、卢仝、崔护 , 大历十才子中的郎士元、崔峒,有被称为 “ 诗豪 ” 的刘禹锡,有“苦吟派”代表贾岛,还有画家卢鸿一。五代时有书法家剧可久 , 史学家刘煦。北宋时有宋 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 , 思想家邵雍、邵伯温父子 , 宋代理学的奠基人程颐、程颢弟兄。金代有医学家张元素。元代有名将张柔、张弘范父子 , 史弼等 , 还有为捍卫南宋而献身的张世杰。
元代杂剧兴盛 , 保定是元杂剧重要发祥地之一 , 执杂剧创作演出之牛耳的当属保定人 , 在杂剧、散曲创作上著名的有关汉卿、王实甫、李好古、王伯成、赵才卿等 ,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李好古的《张生煮海》 , 流传千古 , 久演不衰。文学家有郝经、刘因等。明代有史学家刘吉、兵学家孙承宗、散曲家薛论道 , 有被称为明代第一谏臣的杨继盛。清代有学者孙奇 逢、李霨、颜元、李塨、刁包、郭棻 , 其中颜元、李塨所创 “ 颜 李学派 ” 体现了保定学者崇尚实学的特点 , 具有很大影响。尚有 著述家郝浴、王振纲 , 画家冯源济 , 音韵学家赵绍箕 , 方志学家 王树楠等。
近代以来 , 戏曲在保定兴起 , 有北昆、老调、河北梆子、京 剧、评剧及多种富有特色的地方剧种 , 著名北昆演员有陶显庭、侯益隆、侯玉山、白云生、韩世昌、白玉珍等 , 老调有周福才、王贯英等 , 京剧有李吉瑞、李春来、李万春、盖叫天等 , 河北梆 子有田际云、韩俊卿、王玉磬、齐花坦等 , 戏剧学家有齐如山等 ,曲艺有王尊
三、王艳芬等。电影界知名人士有王元龙、梁山、张瑞芳、田华、村里等。音乐界名人有罗宗贤、李抱忱、张寒晖、王昆、唐诃、晨耕、王铁锤、吕烈等。文学家、剧作家有冯至、梁斌、王宗元、李英儒、栗茂章、和谷岩、崔璇、张天民、徐光耀、阎肃、傅锋、苏叔阳等 , 美术摄影界有陈嘉楷、胡佩衡、李智超、孟庆彪、袁苓、陈勃等。
近现代以来 , 保定科技界也是名人辈出 , 著名的有中国机械 工业的奠基人刘仙洲 , 生物工程学家牛满江 , 大气物理学家郭晓 岚 , 细胞组织学家马文昭 , 地质学家何作霖 , 地球化学家和核子 地质学家侯德封 , 计算专家于振善 , 生物学家朱彦承等 , 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众多的各界名人 , 谱写了保定历 史的华章 , 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保定的历史文化积淀 , 一是表现为众多的文化遗存 , 包括各 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出士的文物 , 保定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24 处 , 分别是清西陵、满城汉墓、定州中山汉墓群、义慈 惠石柱、道德经幢、定州开元寺塔、定州贡院、涿州双塔、阁院 寺、开善寺、慈云阁、北岳庙、直隶总督署、安国药王庙、腰山王氏庄园、古莲花池、庆化寺花塔、燕下都遗址、南庄头遗址、定窑遗址、万里长城一一紫荆关、乌龙沟长城、晋察冀边区及军区司令部旧址、冉庄地道战遗址 , 其中清西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另外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 余处。出土文物也异常丰富 , 仅在满城汉墓中即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珍贵文物。历代出土文物不胜枚举。二是表现为各类丰富的著述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等精神产品 , 自汉代至清代 , 据不完全统计 , 由政府和个人编撰、出版各类图书 1112 种 ,9528 册。民国年间出版图书 539 种 , 其中中共在保定协生印书局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察冀根据地出版的书籍约占民国时期保定出版书籍的 90%。三是表现为富有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这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积累而形成的 , 也许在保定人的一举手一投足间都体现着独有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