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中医药半年总结
XX县中医医院
关于2011年中医药工作的半年总结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再次受到百姓的关注,百姓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前,虽然老百姓的经济实力有所增强,但“看病贵”仍困扰着老百姓的看病需求,而中医药的应用将是解决“看病贵”的一剂良方。
一、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中医药优势
加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作为一所中医医院,更应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因此,我院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过程中,优先使用中医药基本药物,在过去的半年中,我院中医药基本药物配备率达57% ,中药、中成药使用率达40%。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其目标就是让老百姓“有钱看病”,为使老百姓在我院“看得起病”,我院积极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中的中医政策。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以达到疾病预防控制,实现治未病的目的。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域资金投入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时,大力开展中医药服务。在过去的半年中,我院有中医药人员43人,开展了9次义诊,5次中医药讲座,5次中医药推广活动等,提高了百姓对中医药的认识。
二、突出中医特色,争创精品中医医院
上半年,通过中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推进,及学习四川省精品中医医院建设的相关文件,我院进行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技术的转变,以医院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发掘和发挥中医丰富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以形成中医院以中医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特色和优势,争取实现精品中医医院。
三、加强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推进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在过去的半年中,我院完成中医药人才培训项目4个,培训人员4人。并积极开展师承教育,我院一批高年资的中医人员与一些低年资的中医人员签订了师承协议,共签订4份。同时,我院积极完成县卫生局下达的任务,认真完成对乡村中医人员的医师定期考核,历时3个月,共考核505人。
四、加强重点学科项目建设,提高我院医疗技术水平
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重点学科项目的建设是一个重要途径。在过去半年中,我院的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共有3个,建设完成的有1个,在建的2个。
五、反腐倡廉,促进行风建设
当前药品价格畸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药品回扣,在医院内部实施反腐倡廉,杜绝药品回扣与红包,有利于药品价格和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我院的行风建设。因此,我院领导多次召开全院医生工作会议,进行反腐倡廉教育,提高了全院医生的思想觉悟,推动了我院行风建设。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2011中医药总结
2011年中医药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按照xx区卫生工作会和区卫生局医政工作会的要求,落实《xx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意见》,立足我院实际,认真开展中医药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我院高度重视中医药管理,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主抓中医药工作,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建立并完善了中医药工作体系。
二、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我院设有中医科门诊诊室一间,住院病床13张,中医执业医师14名;中药房、中药库房各一间,中药药剂师12名;中医康复门诊一间,康复治疗室14间,康复病床110张,中医康复医师12名,护理人员12名。2011年中医门诊病人13000人次,住院180人次,中医康复门诊12200人次,住院人120次,业务收入1899388.14元,其中中草药11602.00元,中成药1463572.90元,中医药收入占全院医疗收入的16.42%。
三、突出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相结合。我院中医药工作以中医科和中医康复科为基础,突出中医药特色,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慢性病给与正确的辨证施治,在中医药治疗的基础上,与西医相结合,探索多种治疗方案,提高了诊治水平。中医科积极参与社区慢病管理,推广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方面的经验。高度重视治未病工作,在防范疾病发生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方面,科学拟定购药计划,严格从正规渠道购入中药饮片,在药品入库时严把质量关,加强库存中药饮片管理,确保向患者销售合格的、无霉变、质量好的中药饮片,保障用药安全。
五、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我院中医康复科积极开展针灸、艾灸、牵引、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同时借助电针、中频、短频、蜡疗等现代治疗技术,使大量患者慢性疼痛患者和功能状况差的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康复。
六、中医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近年来我们先后招录了12名大学本科生,加强了中医队伍建设,2011年派出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江北区中医院康复科进修轮训,派出11名医生参加全科医生培训,使我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得到加强,技术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篇:中医药总结
中医药总结
一、清心火
淡竹叶 竹叶 黄连 连翘 灯芯草 百合 麦冬 栀子 莲子心 犀角 牛黄
二、清肝火
夏枯草 石决明 羚羊角 大青叶 青黛 钩藤 龙胆草 菊花 蒲公英 蚤休
芦荟 牛黄 青箱子
三、止呕
一般: 生姜 芦根 半夏 竹茹
胃热呕吐: 芦根 黄连 竹茹 枇杷叶
胃寒呕吐: 生姜 干姜 吴茱萸 丁香
湿困脾胃止呕:木瓜 代赭石 刀豆 柿蒂
四、安胎
理气安胎:砂仁 苏梗
清热安胎:黄芩 苎麻根 补气安胎:白术 党参 莲子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 杜仲 续断 菟丝子
五、通用安胎
葡萄干
六、止血药
凉血止血:大小蓟 地榆 苎麻根 白茅根 众碳 羊蹄
收敛止血:紫珠 仙鹤草 禹余粮 乌贼骨
决明子 车前子 黄连 茜草 侧柏叶 旱莲草 贯 化瘀止血:三七
温经止血:艾叶 灶心土
七、淡阴潜阳
龟板 鳖甲
八、滋阴补血
熟地 阿胶 白芍 枸杞子 何首乌 桑葚
九、明目
补肝肾明目:枸杞子 菟丝子 女贞子 沙苑子
清肝明目:秦皮 桑叶 白菊花 珍珠母 珍珠 石决明 决明子 羚羊角 青箱子 车前子 密蒙花
祛风热明目:刺蒺藜 蔓荆子 木贼 谷精草
十、补肝肾强筋骨
怀牛膝 杜仲 桑寄生 续断 五加皮 骨碎补 虎骨 狗脊
十一、补肾阳滋肾阴
菟丝子 沙苑子 山茱萸
十二、补肾固精
补骨脂 沙苑子 山茱萸 菟丝子 益智仁 覆盆子 桑螵蛸
十三、活血祛瘀
三七 郁金 莪术 延胡索 乳香 没药 姜黄 川芎
十四、退虚热
秦艽 青蒿 胡黄连 黄柏 银柴胡 地骨皮 鳖甲 白薇 知母
十五、清虚热 除疳热
地骨皮 银柴胡
十六、疏风解表 清头目 薄荷 蔓荆子 蝉衣 荆芥 桑叶 菊花
十七、通鼻窍
苍耳子 辛夷 细辛
十八、头痛药 鼻渊 风热头痛
川芎(白芷 辛夷 苍耳子)(蔓荆子)
十九、咽痛利咽
薄荷 牛蒡子 玄参 板蓝根 大青叶 蝉衣 射干 马勃 山豆根 升麻 桔梗 穿心莲 胖大海
二十、痈肿疮疡
银花 连翘 紫花地丁 败酱草 白花蛇舌草 木芙蓉 白毛夏枯草 黄连 黄芩 马齿苋 鸦胆子 苦参 胡黄连 二
十二、收敛止汗
麻黄根 浮小麦 禹余粮 煅龙骨 牡蛎
治胃酸:牡蛎 海蛤壳 乌贼骨 瓦楞子 二
十三、平喘
宣肺平喘:麻黄 清肺平喘:地骨皮 桑白皮 地龙
补肺平喘:胡桃肉 降气平喘:厚朴 杏红 苏子 代赭石
泻肺平喘:桑白皮 薄苈子 敛肺平喘:白果 五味子
纳气平喘:磁石 二
十四、补肝肾祛风湿
五加皮 怀牛膝 桑寄生 狗脊 巴戟天 淫羊藿 二
十五、补脾气 淮山药 黄精 二
十六、湿热黄疸
茵陈 栀子 大黄 金钱草 郁金 黄柏 垂盆草 二
十七、肝气郁结
白附子 柴胡 青皮 郁金 川楝子 薄荷 菊叶 枇杷叶 佛手瓜 吴茱萸 二
十八、脾胃气滞
木香 厚朴 陈皮 砂仁 机壳 苏梗 肉豆蔻 二
十九、健胃利水
茯苓 薏苡仁 黄芪 白术 三
十、健脾利湿泻
芡实 白扁豆 三
十一、截疟
青蒿 鸦胆子 柴胡 草黑 何首乌 三
十二、软坚散结
芒硝 牡蛎 浮海石 海蛤壳 海藻 昆布
枳实
第四篇:2012上半年中医药总结
秀灵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药工作建设情况总结
2012年是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克难之年,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中医药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以推动和实现中医药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中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主线,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紧紧抓住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在医院领导及城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开展中医药工作,全面推进了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将中医药工作总结如下:
一、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
(一)截至2012年7月底,我中心中医药工作所设置的科室为:中医诊室1个、中西医诊室1个、中医针灸理疗室1个、康复理疗室2个、中药房和煎药房各1个。中药房药品(含中药饮片306种)数目占药品数目药比例为50%。
(二)截至2012年1月1日-7月31日,中心门、急诊总人次25475人次,其中中医诊室、中医针灸理疗室接诊门诊人次5267人次。
(三)中心执业注册的中医执业医师人数3人,中西医结合执业(含执业助理)4人,5人参加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中医全科医师转岗培训,并全部通过考核,获得全科医师培训合格证书。
(四)将中医药服务全面应用于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运用中
医药知识,对所管理的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生活行为方式的指导等,并能获得良好效果。
(五)中心大力开展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如针灸、推拿、熏蒸、拔火
罐、药熨等等,加大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
(六)中医内科及中医儿科:从事中医内科诊疗工作的医生具有30多
年的诊疗经验,擅长内科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等疾病的辩证施治、预防等。
(七)中医针灸理疗:开设了中医理疗室、康复室,较好地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手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颈腰椎骨质增生、颈性眩晕、颈椎病患者通过颈腰椎牵引、针灸、推拿等,缓解了疼痛,提高了生活质量。
二、我中心对中医药工作高度重视,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采取派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单位进行中西医结合专业培训,进一步提高我中心中西医结合科目水平。并与南宁市中医院签订有双向转诊协议。
三、在中药饮片的治理工作方面,科学拟定购药计划、严格从正规渠
道购进中药饮片、在药品进库时严把质量关、加强库存中药饮片的治理,确保向患者销售合格的、无霉变、质量上乘的中药饮片,保障用药安全。
四、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精华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创新,使得我中心中医药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取得进步。
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中医药工作硬件设施薄弱,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2、中医工作者对中医工作认识的思想不是很到位,如何进一步解放思
想,坚定信心,迎接挑战的思路、办法不多;各级政府财政投入,补偿机制、扶植政策还要加大力度;人才建设、学科梯队、解决疑难急重疾病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整体质量与水平仍需努力;构建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体系任重道远。
六、下一步工作设想:
1.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打造传统中医特色氛围,增加资金投入购买康复器械等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上级中医院进修;开展中医骨伤康复、针灸、中医痔瘘等诊疗科目,使中医科成为我中心又一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
2.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3、进一步开展中医药文化建设。
我们坚信在卫生局及医院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通过中心职工、尤其是中医药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技能,开展新技术,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引进先进诊疗设备等,我中心的中医药事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技术层面必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患者提供的中医药医疗服务必将更为优质而全面。
秀灵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年8月2日
第五篇:中医药推广总结
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总结
为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在卫生局的领导下我院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的中医药项目的推广活动,我院选派出优秀的中医师参加了卫生局组织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课程,并应用于临床工作当中。同时与各村卫生所协作在各村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宣传中医特色的诊疗手段,弘扬我国独有的中医药文化,发放宣传材料一万余份,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同时我院引进一系列中医药设备:电针仪、智能通络治疗仪、中药熏蒸设备、TDP神灯等,方便群众就医得到中医特色治疗。
本月的健康大讲堂也突出了中医特色,为村民们讲解一些中医知识的健康养生方法,播放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彭鑫博士主讲的健康养生视频材料,让村民们更加了解中医。同时完善我院中药材,搜集一些常见病经典处方集应用于临床,得到满意效果。现我院开展中医项目已有12项,每天组织所有医务人员学习《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同时有招募了中医学人才。现阶段还有部分村民对中医药还有迟疑态度,我院计划再选派人员去上一级医院深入学习中医技术,以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解决村民的疑虑。更好的为居民的健康服务。
南村镇卫生院20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