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13
2013年骨二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骨伤科作为广东是中医特色专科,参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标准结合我科的具体情况规划如下:
1、继承和发扬中医骨伤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中药薰洗,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医导引。
2、组建人才梯队,以正高(或副高)职称为学科带头人,副高职称(或中级)为学科继承人二名,组建的技术团队。
3、注重人才培养,科内人员定期到“三甲医院”培训或进修,参加学术交流会。
4、发展骨伤科研究室,加强业务学习。研究室配备人体系统解剖图谱、人体骨骼产物模型,专科书等千余本,手术器械操作、手术技术操作DVD科教带等。
5、选择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优势病种,加以完善,提高、突出本科特色,制定常用处方。
6、加强科内硬件建设,借助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发展中医骨伤。
7、定期总结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在建设中不断改进。
8、创造两个效益,在重点专科建设中把科室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2013)
参照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标准,和我科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如下:
1、总结我科近20年来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筛选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病种3-5种,常用处方5个做为科室模板。
2、以中医骨伤三期辨证为指导,中药汤剂使用率达95%以上。
3、发挥中医药骨伤特色,加强骨折脱位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技能培训,在临床中注重中医骨伤的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药薰洗、中医导引的应用。
4、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争取2年内学科带头人职称达正高级。团队副高职称在5人以上。
5、加强业务学习,选送2-3人到“三甲”医院进修,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篇/年。
6、加强骨伤科硬件建设,改善住院环境,更换一批骨科器材。
7、开展人性化服务,借助现代麻醉技术,减少手法复位痛苦。
三、发展骨伤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1、总结我科近20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经验,筛选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病种,如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粗隆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2、制定上述三个病种的诊疗方案及疗效标准。
3、以中医骨伤三期辨证为指导,制定治疗上述病种的常用处方,中药汤剂使用率达99%。
4、培训科内人员,参照三个病种的诊疗方案,开展临床工作。
5、定期总结三个病种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加以改进和提高。
海丰县中医医院骨二区
2013年1月20日
第二篇: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指标、内容、进度。我院重视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
骨伤科围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疾病优势病种,制订了临床路径并开展实施。
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其学科带头人许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五年制骨伤专业,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网初学者园地论坛版主,中国针刀医学网临床问题解析版主,江苏疼痛针刀网总编,多届针刀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主讲专家之一,市“313”工程培养对象,2007年获“中国针刀名医称号”。获2010年“中国针刀最具影响力“大奖。
科室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针刀临床误诊误治分析与防范》),《中国针刀临证精要》,《骨伤科手法治疗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13本书籍。擅长用针刀治疗骨伤科各类疼痛疾病。
建设过程中,将继续扩充人才队伍,重视青年医师培训,实现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医特色在重点病种诊疗过程中的应用,重视科研论文的撰写,总结病例疗效,充分发挥针刀的简、便、廉、验的特点。门诊占地面积将进一步增加,现设病区一个,病床20张,形成了保持中医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的诊疗特点,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
骨伤科设一个病区,床位数20医院近3年每年配备专科建设经费10万元,采用大型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平台(HIS、EMR、PACS、LIS)。制定专科发展规划与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并实施。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标,专科门诊、病房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建立与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协作。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60%,病房护士数与病房实际床位数比例≥0.4:1。学科带头人,42岁,副主任中医师,本科,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学术继承人,39岁,主治医师,专科开设专病门诊1个。门诊量、收治病人数在全院非重点专科科室中排名前3名,病床使用率在110%。收治病人中本专科病种80%,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科收治人次的55%。患者与家属综合服务满意度90%以上。制订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重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年对实施情况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完善。建立颈腰椎病诊疗常规,门诊处方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病房中医药治疗率70%,开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协定处方临床应用研究,前3年内无医疗事故。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高,重点病种的ICD诊断准确率达98%。中医辩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护士知晓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掌握本科常用的中医技术操作。制定并落实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对本专科文献记载、民间方药进行收集、整理,对许振南副主任医师的治疗颈腰椎病、风湿病的方法进行整理,开展查房,引进推广应用技术项目。本科室共出版专著13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接收进修人员(时间≥3月)数十名,对基层中医药业务指导上百人次。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达到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要求 本科发展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重点专科发展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市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市中医药的发展。
三、科室建设措施:
将现有住院床位(20张)扩展为35张,进一步加强住院病员管理,扩大科室对外交流,争取成为针刀教学医院,进一步拓展针刀治疗适应症,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补充理论,积极撰写论文、编写书籍。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
四、质量标准:
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医生。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骨科诊疗人次由现在的1万人次按每年的1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
2、住院中医治疗率>80%。
3、疾病诊断准确率>96%。
4、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6%。
5、甲级病历率达90%。
6、处方合格率>98%
五、医疗质量:
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按时按质完成病历书写,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等相关制度。全面实现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带来服务。
第三篇:兴化市三院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兴化市三院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指标、内容、进度。重视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
围绕我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疾病优势病种,制订了软组织临床路径并开展实施。
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其学科带头人许振南医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五年制骨伤专业,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网初学者园地论坛版主,中国针刀医学网临床问题解析版主,江苏疼痛针刀网总编,多届针刀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主讲专家之一,兴化市中医学会理事,市“313”工程培养对象,2007年获“中国针刀名医称号”,2008年被兴化市政府授予“兴化市名医”称号。获泰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一次、兴化市科技进步奖两次。获2010年“中国针刀最具影响力“大奖。
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针刀临床误诊误治分析与防范》),《中国针刀临证精要》,《骨伤科手法治疗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13本书籍。擅长用针刀治疗骨伤科各类疼痛疾病。
建设过程中,将继续扩充人才队伍,重视青年医师培训,实现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医特色在重点病种诊疗过程中的应用,重视科研论文的撰写,总结病例疗效,充分发挥针刀的简、便、廉、验的特点。门诊占地面积将进一步增加,现设病区一个,病床20张,形成了保持中医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的诊疗特点,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
骨伤科设一个病区,床位数20医院近3年每年配备专科建设经费10万元,采用大型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平台(HIS、EMR、PACS、LIS)。制定专科发展规划与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并实施。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标,专科门诊、病房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建立与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协作。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60%,病房护士数与病房实际床位数比例≥0.4:1。学科带头人许振南,42岁,副主任中医师,本科,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学术继承人吴鹏,39岁,主治医师,专科开设专病门诊1个。门诊量、收治病人数在全院非重点专科科室中排名前3名,病床使用率在110%。收治病人中本专科病种80%,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科收治人次的55%。患者与家属综合服务满意度90%以上。制订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重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年对实施情况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完善。建立颈腰椎病诊疗常规,门诊处方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病房中医药治疗率70%,开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协定处方临床应用研究,前3年内无医疗事故。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高,重点病种的ICD诊断准确率达98%。中医辩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护士知晓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掌握本科常用的中医技术操作。制定并落实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对本专科文献记载、民间方药进行收集、整理,对许振南副主任医师的治疗颈腰椎病、风湿病的方法进行整理,开展查房,引进推广应用技术项目。本科室共出版专著13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接收进修人员(时间≥3月)数十名,对基层中医药业务指导上百人次。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达到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要求。
本科发展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重点专科发展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市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市中医药的发展。
三、科室建设措施:
将现有住院床位(20张)扩展为35张,进一步加强住院病员管理,扩大科室对外交流,争取成为针刀教学医院,进一步拓展针刀治疗适应症,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补充理论,积极撰写论文、编写书籍。进一步办好“江苏针刀疼痛网”,普及针刀知识。为《中国针刀医学杂志》(许振南担任该杂志编委)输入更多高质量论文。
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
四、质量标准:
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医生。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骨科病人由现在的1万人次按每年的1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
2、住院中医治疗率>80%。
3、疾病诊断准确率>96%。
4、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6%。
5、甲级病历率达90%。
6、处方合格率>98%。
五、医疗质量:
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按时按质完成病历书写,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等相关制度。全面实现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带来服务。
第四篇: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修改
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桂卫中(2012)37号)以及《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合管理目标的通知》(桂卫忠(2010)45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中医骨伤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点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以中医理论具体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骨伤科技术,药物和必要的现代诊断技术及骨伤科手术技术开展骨伤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合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健全合完善我院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通过3年的建设,在专科基本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技术能力建设、环境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完善、质量优良的中医骨伤医疗保健
(一)基本条件建设
1、病区床位达到≥20张。
2、完善门诊,病房,手术室设置,各区域按标准标准配置设施及设备。
3、制定骨伤科专科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逐年总结、分析、优化
(二)人员队伍建设。
1、中医师占医生比例≥70%,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2、每年派一至二名医护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骨伤专科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骨伤科进修半年含(半年)以上
3、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4、落实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及中药使用率绩效考核制度。
(三)服务技术建设
1、初步具备与专科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技术能力,较熟练开展和应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特色优势合中医药文化氛围逐步显现,增强专科服务能力。
2、制定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每年总结分析优化。
3、完善骨伤科病种特别是重点病种的的诊治和随访工作
4、进一步提炼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李贵文的中医正骨理论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整理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的经验,探索中医骨伤科诊治的新理论
5、争取3年内发表相关论文1至2篇
6、每月第一周下午组织一次病历讨论并围绕讨论病历学习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做好相关记录
7、建立专科数据库,建立专科人力资源信息库。
(四)环境形象建设
门诊走廊、候诊区及住院部走廊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知识宣传,介绍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和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五)设备配置建设
按重点专科配备标准配备医疗器械,维持高使用率,保证运转良好。
三.具体措施
1、学习动员部署。根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对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有关工作要求进行部署,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目标。
2、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3、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以院长、副院长、项目科室主任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为医务科,由医务科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项目的统一领导,出台相关的政策,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完成项目任务提供保障。
领导下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绩效考核和评价细则,负责全过程的项目宏观指导、督查、考核和评价。
4、建设项目建设台账,收集整理档案材料。领导下组办公室、项目实施科室、财务科等要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相应的记录本合台账、保存原始资料、建立项目数据档案。
5、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1)制定和完善中医药特色建设工作制度合奖励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2)落实责任,将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责任到个人,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的全面落实到位。
(3)领导小组办公室合项目科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开展。
6、对照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要严格按照我院实施方案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和管理目标》有关要求,逐条逐项对落实工作内容、完成指标任务的情况,定期(每季度一次)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有效推进特色重点专科建设。
2010年9月17日
第五篇:2016年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总结(精选)
2016年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总结
2016年骨伤科在院部的领导、支持下,经过骨伤科全体医护的共同努力,在内涵建设,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发挥,骨伤科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能力的提高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1、骨伤科继“十二五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后,再次被确定为“十三五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
2、医院成立了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科主任为常务副组长、科副主任、护士长为组员的重点专科建设领导小组,并与科室质控领导小组相一致,加强重点专科建设领导、规划、协调、实施、落实。
3、选派了王守培到上海三甲医院进修学习骨伤科,重点学习掌握腰腿痛等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诊疗技术。并在科室内作了学习后的总结和在科室内交流。
4、科内举办了“骨伤科的中医治疗方法”、“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推拿、按摩手法操作讲座”等三期中医药三基业务学习讲座,提高了骨伤科医护整体中医诊疗及操作技术水平,提升了骨伤科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建立专病特色优势疗法,提供基础、技术的支持。
5、每月科内举办了2~4次专病诊疗方法晨会学习、交流,积极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本科会诊手术,积极参加省内外举办的专科、专病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医
疗技术水平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一年一个新台阶。独立开展了、并积极推广应用全髋置换、腰椎滑脱、关节内骨折等较高难的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确定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膝痹病这两个重点专病,梳理相关知识、引进相关知识、技术,结合临床经验,及地方的人文观念、科室医院、地方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医药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以疗效为第一的观点,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不断总结、完善优化,突出特色优势。不足及改进:
1、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改进: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培训,用3年的周期使每名医护掌握最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1~3项中医诊疗技术。
2、中医药诊疗方法使用较少。特色优势不明显。改进:通过制定腰椎间盘突出症、膝痹病二个重点专病的诊疗规范、临床路径等规范诊疗方法,设立统一的单病种诊疗方法,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以疗效为第一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并在临床中结合临床经验不断总结、优化、完善。以重点专病的规范诊疗,突出特色优势,带动骨伤科的中医药特色的发挥。
3、中医药群众基础较薄弱。改进:发挥病区走廊的宣传作用,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根据本院、本科、本地的实际及人文观念等情况,以疗效为根本,以重点专科建设、专病特色优势、治未病等为平
台,积极下乡、下社区进行中医药服务、宣传推销中医药,努力培养、建立中医药服务人群。
4、中医药气氛不浓、环境氛围淡化。改进:通过学科(术)带头人、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的培养、临床医护人员中医药三基培训、参加省内外专病特色优势疗法学习班的培训、加大中医药新设备、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和更新,加大重点专科的建设,打造名医、名科,提升中医药在综合医院中的服务能力,带动中医药在综合医院中的发展。
定远县中医院骨伤科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