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丢掉

时间:2019-05-13 22:20: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作文——丢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作文——丢掉》。

第一篇:高考作文——丢掉

丢掉浅斟低唱

林馨怡

读苏子的词句,旷达豪迈,令人拍案称绝;观东坡的一生,大气磅礴,令人折服赞叹。苏轼的成就,在于他抛却了浅斟低唱,轻装简从,一竹杖,一芒鞋,在寻找本心的大路上,走得潇洒轻盈。

苏子之前的文人,挣不脱诗庄词媚的桎梏,在低徊哀婉的华丽词藻间,迷失了自己。红牙板轻拍,浅斟低唱是醉人的风景,让人沉迷不前。花前月下,杨柳枝头,文人骚客们追寻的哀而不伤却成了他们表达自我的羁绊。可苏轼毕竟是不同的,它的心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豪迈,让他放下了浅斟低唱。从此,苏轼的名字与豪放词写在了一起,大江东去的辽远壮阔与滔滔江水一同喷薄而出;从此,婉约不再是宋词的主旋律,风花雪月不再是长短句中的唯一音符;从此,词文中有了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有了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丢掉了浅斟低唱,苏轼笔下流泻出发自内心的豪放,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后人。欧阳修曾执北宋文坛之牛耳,但所做词句也不过是“泪眼看花花不语”之类,胸中的豪情正气荡然无存,他不是写不出,只是他被这浅斟低唱束缚着,在寻求言为心声的道路上踟蹰不前。试想,他若生在东坡之后,面对高山大川,难道吟不出气吞万里如虎的句子?他丢不下浅斟低唱,所以他只能以文章见长,长短句上的成就远不及苏轼。

东坡丢掉了浅斟低唱,不只是丢掉了瑰丽的吟风弄月,也丢掉了安逸温存的富贵生活。他带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拣尽寒枝不肯栖。无论是谁当政,他总有些不合时宜的话不吐不快,这让他屡遭贬谪,却越来越接近他心中的清风明月。他没有为一时的安逸享乐停下追求本心的脚步,他只是做了自己。他的诗词文章,仿佛在讲述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让人读着读着,便成了故事中的那个人,看到了那个言为心声的苏子。

浅斟低唱,是绮丽无实的温婉词藻;浅斟低唱,是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浅斟低唱,是身后撩人的风景,而丢掉了浅斟低唱的东坡,却是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第二篇:语文作文丢掉包袱

丢掉包袱

——题记

如果鸟儿担心风雨会淋湿它那美丽的翅膀,那么它永远不会体会到蓝天的怀抱是多么的温暖;如果种子担心外面的一切会弄坏它那曼妙的身姿,那么它永远不会欣赏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如果溪流担心前进的路上会有太多的坎坷,那么它永远不会感受到大海的浩瀚与澎湃……一个背着包袱的人,无论多努力,都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我们应该丢掉包袱,轻装上路。

东汉末年时期,曹操一统中原,并攻占了荆州,随后将炮口转向了刘备与孙权。值此危难关头,诸葛亮受重托到东吴舌战群儒,与孙权结盟。孙权在诸葛亮“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的忠心劝告下,终于警醒,打消了自己的顾虑,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同曹操决一死战,并最终击败曹军,取得胜利。假如孙权始终有所顾虑,背着“包袱”,不敢与曹操对抗,那么后果将不堪想像,他必将会被曹操所消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讲述的是巨鹿之战时的故事。当时项羽率领军队去攻打秦军,秦军数量是项羽军队的好几倍,而且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地势。面对这些不利情况,项羽为了能使战士奋勇杀敌,命令所有的人只准带三天的口粮,而且渡过河后,他又命令将士将所有的锅具和船只统统砸烂、凿沉。如此一来,便打消了所有将士的顾虑,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只得同数倍于自己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杀。没有了顾虑的将士战斗力直线上升,最终打败敌人,留下了以少胜多的典故,至今认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由以上两则事例不难看出,甩掉顾虑,抛掉包袱,有助于帮助我们走上成功大路。

2011年7月2日,面对失足从窗上掉落的小女孩,路过的行人吴菊萍,无所顾虑,奋不顾身将小孩接了下来。尽管她受了重伤,双手和腿骨骨折,但她以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假如她当时有所顾虑,一个鲜活的生命就有可能香消玉殒。她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母爱的含义,体现了人性的伟大。抛掉顾虑,丢掉包袱,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实,我们与成功之间仅隔着一条河,河面上只有一只仅能承载我们的小船,哪怕多一个包袱,小船也会沉没。因此,放下包袱吧,青年人!让我们抛掉顾虑,轻装上阵,胜利就在远方向我们招手!成大事者,必不拘小节,且当断则断。

第三篇:丢掉坏情绪美文

生活中,有很多东西会让你生气。比如:同学说的话或做的事激怒了你,别人嘲弄你,侵犯你的隐私等。在受到伤害、被羞辱、被拒绝以后,很多人都会生气,情绪变得坏起来。

其实,坏情绪就像小虫子一样,在你的身上蠕动,使你苦不堪言。此时,你总觉得自己很多余,被别人拒之于千里,甚至因为父母的唠叨而闷闷不乐。于是,你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人交际,不想参加集体活动,更不敢直视这样世界。你觉得头顶上的阳光越来越少,而脚下的路也越走越窄。所以,你不敢正视自己,也无法摆脱内心的不安与惶恐。你是多么可怜哟!就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总想象着香喷喷的烤鹅,嘴里却只有口水。

此时,你要知道,这种坏情绪是完全可以排解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他很任性,经常对别人乱发脾气。一天,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你每次发脾气时,就在后院的围墙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小男孩发了37次脾气,就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小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比钉钉子要容易,于是每天发脾气的次数开始减少。终于有一天,小男孩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不再发脾气了。这时,父亲又让他拔钉子。“每次你忍不住发脾气的时候,就拔一根钉子。”很多天后,小男孩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父亲又将小男孩带到围墙前,说:“你看看这布满小洞的围墙,它再也无法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了。你生气时说的伤害别人的话,就像钉子一样钉在了别人身上,事后你说再多的对不起,那有什么用呢?那些疤痕是无法补救的。”听了父亲的话,小男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对于孩子来说,生气是自恋的一种表现,因为没有什么比发火更能坦率地表达感情了。孩子自恋并非坏事,但长大以后还在自恋之中,那就成问题了。当你生气时,该怎么办呢?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先暂时远离自己的坏情绪,分散注意力,这样你就不会带着脾气做决定了。很多人发现深呼吸和运动能起到缓解情绪的作用,你不妨可以试一下。找到了能使你平静的方法,这可以帮你搞清楚什么使你引起了愤怒,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可以问自己,是不是因为无助、恐惧、挫败、压力、羞愧、失望或者伤害,才感到生气的呀!你还可以将自己的这种感受描述出来,再寻找对应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表达自己生气的安全的方式,或者用不伤害他人的办法把这种情绪释出来。记住,表达自己却不指责别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2换个角度看世界。你看,周围的世界多精彩呀!只是你把自己装进了瓶子里,希望它孤单地飘移,而要去哪里,你并不知道。其实,你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困在瓶子里,快乐是自己争取和维护的,若总是疲惫地陷入其中,那受伤最深的还是你!这个时候,与其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还不如换个角度看世界,欣赏另一道风景。要知道,上帝为你关上一道门的同时,也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你完全可以像童话故事里的爱丽丝一样,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做一个快乐的孩子吧。

3一切重新开始。睁开双眼,阳光稀疏地射进来,抚摸你的脸,轻吻你的唇,然后告诉你赶快起床吧。就这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当你洗漱完毕时,早餐已经摆在桌上;当你背起书包推开家门时,妈妈正微笑地目送着你;当你坐在明媚的教室里,老师早已送来了鼓励的眼神……而在人群里,你扬着头,就像一只骄傲的小鹿,奔跑着,欢笑着……原来,你是这个样子的!其实呀,你也是一个幸福的人呢。你也有如春天一般绽放的笑脸,你也有如溪水一般清澈的双眸,你也有如嫩芽一般生长的希望……而且,你还有一颗纯洁而有待成熟的心灵。这些都是你的财富,让你懂得被拒绝也是一种成长,让你明白被冷漠也是一种收获。小小的你呀,不要沉溺在悲伤之中,去平静地享受幸福,哪怕有点苦涩!所以,你不要把秘密藏起来,这会憋坏你的小心脏的。为何不告诉父母,让他们帮你引路?为何不向同学倾诉,让他们帮你分担?你要知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并且,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们会为你解读情绪密码,给你一片蓝天。

4宽恕别人的过错。此时,父母的作用也不能忽略。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守护神,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宽恕。“紫罗兰会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之人,大家都会犯错误,只有宽恕别人,才能从别人那里获得宽恕。当然了,也没有必要强压怒火,但请告诉孩子,愤怒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宽恕才能赢得世界。另外,让孩子拥有积极的心态。如果用愤怒的眼睛看世界,那只能看到让人生气的事情。这样的人永远不懂满足,永远只会抱怨;如果用友善的眼睛看世界,无论环境多么糟糕,孩子都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心态决定一切!拥有良好的心态,孩子就能积极地克服困难,丢掉坏情绪了。

总之,坏情绪就像一匹脱缰的小马,失去了控制,也许我们说了一些不想说的话,或有了过激行为。不过没关系,像文中的小男孩那样学会控制吧,以后别往他人的身上钉钉子了……

第四篇:丢掉书本换上平板

丢掉书本换上“平板” 京沪试水“电子课本”

2012年09月01日 作者:章栋成 张雪 郑娜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你看这张,这么多的鸟落在大榕树上,这不就是鸟的天堂嘛!以前的课本上全是文字,现在的课堂很生动,好玩极了!”语文课上正在讲读课文《鸟的天堂》,10岁的骆嘉边说边用手滑动着平板电脑的屏幕界面。这是上学期末的一个教学场景。

新学期即将开始,“电子课本”取代“纸质课本”的推广试点在北京、上海多个城市的中小学进行,电子书、平板电脑的普及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日渐显现。

“立体”教材丰富课堂

“下面,请风景组的同学展示研究成果„„”老师佟磊话音刚落,两名学生手拿iPad走上讲台。随着指尖划动,与iPad连接的大屏幕上出现不同样式的竹桥,他们绘声绘色地描述起竹桥的用途。

这是北京史家小学五年级(11)班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傣族与竹文化》的场景。“过去的课堂可没有这么生动,学习气氛比较死板。”佟磊说:“如今用上iPad,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课前按不同主题找好资料,做成幻灯片在iPad上播放。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也更爱上这门课。”

对比传统课本,电子课本让教材更加立体化,可以涵盖更多丰富多彩和生动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由被迫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史家小学的学生张伊杨说:“用iPad上课,所有同学都能参与,激发了学习兴趣,以前不爱发言的同学都能尝试大胆表达想法了。”更为可贵的是,电子课本在教学上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教学双方的交流不仅仅止于课堂。作为一个依托于网络的学习形式,所有使用者都能体验到特级教师的教学过程,即使在海外,照样可以打开电子课本进行学习。

电子课堂存在隐忧

也有观点认为,如果从减轻书包重量和学业负担以及环保等方面来说,电子课本并不能起到主要作用,减负应该从作业量、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改进。

令老师们感到担忧的是,电子课本的信息检索功能强大,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能力。“电子教材对知识的检索十分方便,键盘一敲,结果就生成了,学校有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职能,但是电子课本把思维的过程省略掉了。”江苏省姜堰中学的老师田志军如是说。

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也引来不少家长的担忧。电子课本的普及,极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庞大的信息库存在着不健康的信息,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电子教材的使用也有加剧学生网瘾的可能性,甚至降低孩子的社交能力。北京的一位家长段先生说:“现在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游戏和交友,我们防不胜防,害怕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教育应该以人为本

世界正在进入“无纸学习”的新时代,然而,普及电子课本并非朝夕之功。北京白家庄小学信息部主任张国徽认为,平板电脑在互动课堂中的常态化很有可能实现。但同时,他也强调,“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我们不要把平板电脑‘神化’。平板电脑只能作为学习的一种学具,就像圆规、直尺一样,不能取代纸质书,更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院长余胜泉指出,我们不能一味地利用技术去拓展课堂的广度,而是要拓展深度和参与度。“在数学课上,平板电脑要做的不是奇函数图形的动画展示,而是让学生划出图形,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奇函数是原点对称的。”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发展,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课堂现代化,教育不能因为技术而拔苗助长,“一支粉笔,一堂课”的传统模式已经被打破,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才是关键。电子课本的出现也使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一大隐忧。在贫困落后的山区,连教学所需最基本的资源都未齐全,而城市地区的部分学校已经用上了高科技的教学工具。因此,如何公平地推进电子课本的普及成为了急需考虑的难题。(章栋成 张雪 郑娜)

第五篇:《别丢掉》现代诗赏析

《别丢掉》现代诗赏析

《 别 丢 掉 》 现 代 诗 赏 析

来源 / 收藏复制·编辑 / 塞上齐翁

林徽因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一样是月明,一样是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只使人不见,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

赏析1:

林徽因吧

林徽因的这首《别丢掉》以美妙的诗情韵味与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向人们传达了一段隐幽而寂寞的情感。初读之下,我们隐约感觉到这就是一首“朦胧诗”:诗人想表达某种欲言又止、忽明忽暗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对人生际遇的留恋与怀念?是诗人对人生理念的追索与求探?人对纯洁爱情的期待与向往? 是诗人对人间真诚的缅怀与纪念?是诗人对往日幸福的追忆与呼唤,是诗人对今后生活的希冀与梦幻……这一切好像都说得通,但好像都不是实指。似乎她可以从“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你仍得相信”这些诗句中得到一些暗示与启迪。但是,我们转意一想,似乎感到诗人的真意并非如此,内中必有深意。你看,这里的“热情”究竟指的是什么?是一般的热烈感情?是友情、恋情,还是爱情?是热情、冷情还是悲情……确实,我们摸不透诗人指向。你看,诗中的“真”是什么?其含义也极为广泛:既可以是“真善美”意义上的“真”,也可以是“童真”意义上的“真”,更可以理解为哲学意义上“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真”……确实,我们模棱两可。你看,诗中要“相信”什么?是诗人在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还是诗人在感叹韶华流逝、童真不再?是诗人在相信“爱情至上”,还是在相信“人间四月天”……确实,我们模模糊糊!所有这一切,诗人只给我们留下了迷糊与朦胧,我们只好在这个缤纷多彩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慧眼去努力把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别丢掉》所试图传达的是一种往日逝情渺茫与心意寂寞零落的轻纱似的情绪,它既对逝情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惆怅,又在缅怀与追忆之中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恋之情。“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这表明诗人是在怀念,或者说是在追忆过去的某种值得留恋的事件。这个事件可以被称之为“热情”。这个特指“热情”,其相对的标的很广,我们自然可以理解为指对“人”的热情:比如爱情、友情、同情等。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泛指为对“事”和“物”的热情:比如人们的某种兴趣、某种爱好以及人们对事业、前途、生活、幸福、理想的追求等等。接下来的诗句是:“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这几句诗是说过去这种“热情”已经像“流水似”的流走了,一切所谓的“热情”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地黯淡冷却下去了。到如今,这一切“热情”也已“渺茫”难寻,只留下一脸茫然和声声叹息了。“渺茫”两字,一方面可以用来形容抽象的物,如“希望渺茫”;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用来形容实在物,如“人迹渺茫”、“音讯渺茫”。那么,诗人究竟所指为何?我们还得需要进一步探解其迷。“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这两句诗,从表面看来,好像是指那种已经失去的东西现在的所“在”之处:在黑夜里,在松林中。但是它还是不可触摸、不可寻见的——“叹息似的渺茫”!这究竟是抽象物还是“实在物”?看来只有诗人心中明了。作为品读着,我们也只好心存这种朦胧和迷茫,在心中把握与体验这里的“美丽与魅力”了。

——林徽因吧

赏析2:

朱自清 / 新诗杂话 · 解诗

今年上半年,有好些位先生讨论诗的传达问题。有些说诗应该明白清楚;有些说,诗有时候不能也不必像散文一样明白清楚;关于这问题,朱孟实先生《心理个别的差异与诗的欣赏》(二十五年十一月一日《大公报·文艺》)确是持平之论。但我所注意的是他们举过的传达的例子。诗的传达,和比喻及组织关系甚大。诗人的譬喻要新创,至少变故为新,组织也总要新,要变。因为就觉得不习惯,难懂了。其实大部分的诗,细心看几遍,也便可明白的。

譬如灵雨先生在《自由评论》十六期所举林徽音女士《别丢掉》一诗(原诗见二十五年三月十五日天津《大公报》):(引诗略)

这是一首理想的爱情诗,托为当事人的一造向另一造的说话;说你“别丢掉”“过往的热情”,那热情“现在”虽然“渺茫”了,可是“你仍要保存着那真”。三行至七行是一个显喻,以“流水”的“轻轻”“叹息”比“热情”的“渺茫”;但诗里“渺茫”似乎形容词。下文说“月明”(明月),“隔山灯火”,“满天的星”,和往日两人同在时还是“一样”,只是你却不在了,这“月”,这些“灯火”,这些“星”,只“梦似的挂起”而已。你当时说过“我爱你”这一句话,虽没第三人听见,却有“黑夜”听见;你想“要回那一句话”,你可以“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但是“黑夜”肯了,“山谷中留着有那回音”,你的话还是要不回的。总而言之,我还恋着你。“黑夜”可以听话,是一个隐喻。第一二行和第八行本来是一句话的两种说法,只因“流水”那个长比喻,又带着转个弯儿,便容易把读者绕住了。“梦似的挂起”本来指明月灯火和星,却插了“只有'人’不见”一语,也容易教读者看错了主词。但这一点技巧的运用,作者是应该有权利的。

赏析3:

嵇景洋/《别丢掉》读后感

《别丢掉》是林徽因为纪念徐志摩遇难一周年而创作的怀人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著名的诗人,林徽因和徐志摩一生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关系。早年他们在英国发生的恋情,虽然无果而终,却奠定了这种关系的基础。然而,在他们全部感情交往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徐志摩的热情、直率以及这种感情对他短暂一生的深刻影响。林徽因由于理性、个人经历及性格因素,在行为上努力进行淡化处理。使林徽因本人在与徐志摩的关系中成为示情的背景。一九三六年在上海的徐志摩,为赶时间听取林徽因在北京进行的建筑学报告而搭乘邮政飞机遇难。林徽因在极度的悲痛中怀念着这位能够以心相交的朋友,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恒的纪念。一九四零年徐志摩去世四周年林徽因写下了意味深长的《别丢掉》:(引诗略)(最后一句明显有误:徐志摩1931年乘飞机失事;1932年徐志摩去世一周年林徽因写《别丢掉》;1936年3月15日《别丢掉》刊《大公报·文艺》——塞上齐翁注):

阅读《别丢掉》这首诗,终于让读者以直接的方式感受到林徽因对这一情感同徐志摩一样的珍视和执着!然而,全诗采用直述与象征相结合、新月诗派别和现代诗派相统一的手法,通过创造一种情绪氛围来表达情感,含蓄蕴籍,诗意灵动又给读者切实把握内涵带来影响。本文将蕴籍灵动的寓意分三个层面进行解说,以期达到共赏的目的。

一、行文分析 把握线索

本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内蕴丰富,表达曲折,手法多样、意象繁复。因此,透过含蓄蕴藉的文字把握贯穿其中的线索便成为正确、深入解读全诗的首要条件。诗的前七句写的是抒情主人公自己“别丢掉 这一把过往的热情”是自我劝谕和提示。作为以心相交的朋友,林徽因同徐志摩的交往中,一定有许多激发他们热情、给他们留下难忘印象的经历,从这首诗整体基调上看“这一把过往的热情”应指他们的初恋,这是他们友情的发端,投入情感最大,因而也最值得珍视。所以,那“热情”虽然已经时过境迁了,但它不但没有消逝,反而“流水似的”在悄无声息中扩展着,在“幽冷的山泉底”有它的留痕,“在黑夜”里有它的踪影,“在松林”有它的声息。然而,它毕竟是不可重复的过去。于是这些存在给抒情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只能是“叹息似的渺茫”,这也正是诗人在一开始就劝谕提醒自己“别丢掉”的原因,第八句:“你仍要保持那真”中的“你”是主人公情感的倾诉对象徐志摩。本诗的纪念对象是人徐志摩,同时“真”也是徐志摩最鲜明的性格,接下来几句写徐志摩去世后自己的感受:“一样是明月,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 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明月依旧、隔山灯火依旧、满天的星星依旧,但由于物是人非那一如既往存在着的景物也如梦幻般地失去了现实的本真。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表达了徐志摩去世后抒情主人公那种寂寞而无所寄托的情感。最后几句:“你向黑夜要回 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是说:如果你要向黑夜要回初恋时那句刻骨铭心的话,既便是黑夜答应了,山谷留下的回音却依然不会消失。鲜明体现了生者对于死者至死不渝的爱恋和怀念。通过行文分析,我们看到作为怀人作品,本诗有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线索:“别丢掉 这把过往的热情”是直接述情,也是诗歌情感线索的发端,接下来的五句是通过著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来扩展和丰富所述情感的内涵,“你仍要保存着那真”又是直接述情,是沿着情感线索发端之后进一步发展和转换,由抒情主人公劝谕提醒自己,进而劝谕情感倾诉的对象,而其中又有一个小小的转折,景物依旧,人却不复存在了,因而劝谕的结果只能是“梦似的挂起”。“你问黑夜要回那一句话-----”是直述情感中的假设,是情感线索由发端到发展而进入高潮:即使你想丢掉它也不可能。这样诗歌线索清楚了,感情脉络便显露出来,阅读的第一层面也就完成了。

二、意象解剖,理解内蕴

通过贯穿于诗歌的线索,把握抒情脉络只是理解作品的一个基本层面,对于《别丢掉》这首诗,还必须对其中的意象进行研读和分解,才能体会深层次的丰富意蕴。概括地说,《别丢掉》感情线索所连缀的是一个个含蓄蕴藉的意象,是怀人之“意”与自然之“象”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多种形式的强调与开发。从“流水似的”对已过去却不能忘怀的情感的形象述说到“叹息似的渺茫”——自己感慨和无耐通过创造情绪氛围的抒发,从“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情感化景物的叙写到“你向黑夜要回那一句话-----”“你仍得相信山谷留着有那回音”一种情感过程故事化的叙述,整个诗作充满着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意象,甚至多数句子本身就是一个个含意幽深的意象,如“幽冷的山泉底”本身是一种物象或景致,但同时它又是一种情感,是由生死离别所造成的孤独无助以至于心灰意冷,“黑夜”同样也抒发一种沉重灰暗的心境,“松林”则暗示了平静中不时泛起的感情动荡,又如“一样是隔山灯火”这句话,在整首诗中是以前后对比来映衬物是人非给抒情主人公带来情感上的伤痛。而“隔山灯火”本身又是一个独立的意象,这个“象”所表达的“意”是那过去了的可望不可及的情感经历给人诱惑的同时更给人以伤害。由此情感的表达通过意象进入更为幽深的心理世界。

由于情感的表达与文学手段充分运用的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解诗的广阔空间,使得有限的文字负载了更为丰富、深广的情感内涵,也使这种怀人的情感,超越了一般怀人作品那种外在的沉重而成为不乏深刻的诗意情感。

三、对照比较,澄清疑义

第二层面解决之后,对于作品的阅读已经基本完成,然而由于对,《别丢掉》这首诗,不同读者对其表达手法认识上有分歧,所以澄清这一分歧便成为阅读的第三个层面。

有读者认为,全诗涉及了两个人物;抒情主人公和“你”,两者虽然以抒情主人公为主体,但“你”也有主动参与,如“你向黑夜要回”,因而隐含一种对话的意味,或称为“潜对话”。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别丢掉》是以心理独白作为内容和构造形式的双重因素出现在诗中的。诗中“你”的处境、“你”的地位、“你”的愿望,都是抒情主人公独白中的情形,怀念对象“你”完全是被动接受情感倾诉的,他也不可能进行主动的回应,“你向黑夜要回”一句是抒情主人公想象中的推测情景,并未改变“你”的无法做出反应的存在状态。诗的前七句直接写“这把过往的热情”在抒情主人公心里留下的深刻印迹,由于这段情感贯注了她的整个生命过程,因而在她眼里,客观世界中的一切都有那段情感留下的深刻的印痕,正面表达这种情感在她心理产生的影响之广,又侧面描写这种情感对心理产生影响之深——“叹息似的渺茫”,时过景迁之后难以割舍又无以为续,使诗人无所是从,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矛盾而无所寄托的情感极度的珍视。下一句“你仍要保持那真”在诗中第一次出现“你”,但这里没有对话的意味,而是诗人通过心理独白所产出的期望。“一样是明月 一样是隔山灯火 只是人不见”,前面说“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都留下了“这一把过往热情”的痕迹。这三句是说,那些寄寓着情感的景物还是如从前一样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作为感情主体的人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对那段难忘的感情,对那倾注感情对象的真诚美好回忆,只能“梦似的挂起”这一段虽然出现了“你”但内容上仍然是抒情主人公的主体感受,形式上也仍然是心理独白,“你”不过是为心理独白拓展出一个新的空间。

最后五句则是通过心理独白进行假设,假设“你”没有保持那“真”而是要收回那段情感,其结果如何呢?“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着 有那回音”这里的假设及对假设的推理依然是心理独白的内容,两次提到的“你”,不过是作者对心理独白假设与否定过程述说的称谓。

所以从全诗表达方式看,是以心理独白为主体构筑意象抒发情感的。虽然出现了两种称谓,但“你”的意义只在拓展心理独白的内容范畴,增加诗的意象层次而已。

通过上述解说,我们认为阅读一篇意象复杂,情感含蓄的作品,一定要理清线索,抓住重点,分步进行。这是清楚透彻地理解作品的寓意,把握作品的技巧的必要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在相对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欢迎光临颐心文苑

下载高考作文——丢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作文——丢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丢掉学生腔(共五则)

    《怎样丢掉学生腔》练习题与答案 怎样丢掉学生腔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辄扪咂戮 2.给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字 尽删支____话不由_____我行我____________心......

    丢掉激励 激活员工潜能

    丢掉激励 激活员工潜能“颠覆传统管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丢掉激励,唤醒员工来激发自身的能量。”在毛高山看来,“使能”管理的前提就是要充分相信每个人都有完美人格和巨大潜力......

    丢掉“垃圾词汇”(共5篇)

    更多专四/八、BEC、面试英语等内容请关注新浪微博:BEC商务英语http:///panda9专八写作辅导:丢掉“垃圾词汇”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是背了很多的单词,可写作文时,总是用一......

    不能丢掉诚信(共五则范文)

    不能丢掉诚信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携带着名誉、财富、美貌、知识、幸福、健康和诚信七个袋子,在渡河时遭遇狂风恶浪,只有丢下一个袋子保命。他犹豫了许久,最终丢下......

    2004品牌调查报告显示 本土品牌丢掉绝对优势

    “2004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报告”昨天揭晓。报告显示,与2003年本土品牌占据了相当大的优势甚至是绝对优势的调查结果不同,仅仅时隔一年,本土品牌绝对优势不再。 调查覆盖30个城市15......

    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丢掉“怕”字五篇范文

    批评和自我批评要丢掉“怕”字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我们党和党员良好形象的重要保证。每名党员都应带头弘扬批评与自我批......

    实用的别丢掉诚信作文(合集五篇)

    实用的别丢掉诚信作文3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新闻采编不可丢掉三个“真”

    新闻采编不可丢掉三个“真” 新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扇重要窗口。以海量新闻作品勾勒出来的“新闻世界”,好比覆盖在“现实世界”上的一池水,水越清澈,人们透过新闻看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