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局长在2008年市中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文章标题:局长在2008年市中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2008年全市中医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贯彻全国、全省中医工作会议精神,并在总结2005年全市中医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我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确立的中心工作,部署2008年全市中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推进我市中医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年全市中医工作简要回顾[本文来源于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范文搜网]
2005年我市中医工作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医工作会议精神,以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目标,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医院管理,强化中医专科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依法行政,不断规范中医医疗市场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2005年我局根据《行政许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要求,着重规范了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程序,进一步推行了政务公开。全年批准设置中医医疗机构2所,同意执业登记中医医疗机构2所,依法注销中医门诊部1所。完成了对有关中医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年度校验工作,完成11所中医院的14项执业许可项目的变更工作。按照《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核中医医疗广告46份。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对中医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查看规章制度、交接登记台帐、医疗废弃物暂存地设置等情况,对违规行为责令其限期整改。
打击非法行医是2005年卫生工作重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对维护医疗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我局在各区县卫生局自查的基础上,将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对中医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行为;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的行为;非法义诊、超范围执业等活动进行了明查、暗访。发现并责令终止出租、承包科室6个,进一步规范了中医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
二、夯实基层中医工作,促进中医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是我市中医药工作的薄弱环节,近年我局加强对老五县中医院的指导,从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专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加以重点扶持,推进了中医院服务能力的建设。积极鼓励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工作,为农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活动,并对有中医药服务特色的镇卫生院进行奖励。
城区各卫生局按照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积极推进区中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白下、鼓楼等区在创建全国或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过程中,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人员,扩大中医药服务内容,建设了一批有中医特色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使更多的社区群众享受到中医药的服务。
今年在各区县卫生局积极组织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新申报了一批中医药特色明显、工作成绩显著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镇卫生院,我局组织专家进行了实地评审,又命名一批“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同时对2003年表彰的“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复查。除个别的社区服务站之外,均符合原创建标准,保留了中医药特色服务,受到居民的好评。我市目前现在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达到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达到9所。
**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结合全市“一区两县”的帮扶工作,定期组织专家分别对高淳、溧水两县的镇卫生院的中医药工作给予指导。各县(区)中医院在加大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县(区)中医院在本辖区内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的业务指导作用,加强与社区、镇、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合作。使中医药的诊疗技术,特别是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防治老年病、慢性病和疾病康复期的方法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挥,在为基层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基础管理,完善中医医院的制度建设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
第二篇:卫生局长在2006年全市中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2006年全市中医工作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传达贯彻全国、全省中医工作会议精神,并在总结2005年全市中医工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我市卫生工作会议上确立的中心工作,部署2006年全市中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工作和任务,推进我市中医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年全市中医工作简要回顾
2005年我市中医工作继续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中医工作会议精神,以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目标,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中医院管理,强化中医专科建设和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依法行政,不断规范中医医疗市场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2005年我局根据《行政许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要求,着重规范了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程序,进一步推行了政务公开。全年批准设置中医医疗机构2 所,同意执业登记中医医疗机构2 所,依法注销中医门诊部1所。完成了对有关中医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工作,完成11 所中医院的14项执业许可项目的变更工作。按照《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审核中医医疗广告 46份。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对中医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查看规章制度、交接登记台帐、医疗废弃物暂存地设置等情况,对违规行为责令其限期整改。
打击非法行医是2005年卫生工作重点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对维护医疗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年我局在各区县卫生局自查的基础上,将打击非法行医活动与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对中医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的行为;出租、承包科室的行为;非法从事性病诊疗活动的行为;非法为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手术的行为;非法开展医疗美容的行为;非法义诊、超范围执业等活动进行了明查、暗访。发现并责令终止出租、承包科室6个,进一步规范了中医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
二、夯实基层中医工作,促进中医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农村和社区中医药工作是我市中医药工作的薄弱环节,近年我局加强对老五县中医院的指导,从中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专科特色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专项经费加以重点扶持,推进了中医院服务能力的建设。积极鼓励镇卫生院开展中医药工作,为农民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活动,并对有中医药服务特色的镇卫生院进行奖励。
城区各卫生局按照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积极推进区中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白下、鼓楼等区在创建全国或全省“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过程中,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药人员,扩大中医药服务内容,建设了一批有中医特色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使更多的社区群众享受到中医药的服务。
今年在各区县卫生局积极组织创建“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新申报了一批中医药特色明显、工作成绩显著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镇卫生院,我局组织专家进行了实地评审,又命名一批“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同时对2003年表彰的“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中医药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复查。除个别的社区服务站之外,均符合原创建标准,保留了中医药特色服务,受到居民的好评。我市目前现在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达到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达到9所。
**市中医院、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结合全市“一区两县”的帮扶工作,定期组织专家分别对高淳、溧水两县的镇卫生院的中医药工作给予指导。各县(区)中医院在加大自身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县(区)中医院在本辖区内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的业务指导作用,加强与社区、镇、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合作。使中医药的诊疗技术,特别是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防治老年病、慢性病和疾病康复期的方法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发挥,在为基层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基础管理,完善中医医院的制度建设
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着重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大举措。
为了贯彻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我局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省中医药局的要求,转发了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印发了《**市卫生系统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意见》,制定了《二级医院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要求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活动思路和要求。各区县卫生局、中医医院也十分重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在成立领导班子、制定活动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将《医院管理年活动考核细则》及《中医院评价指南》中的指标逐级分解,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对各有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各中医医院还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对医院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了梳理和完善,加大了对三级医师查房、三查七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管理,手术期病人管理和重大手术前讨论、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等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加强对医务人员“三基三严”的培训,使医院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使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医院管理年活动,各中医院在思想认识、组织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市中医院在省中医药局组织的督查组的检查中,取得苏南片第一名的成绩;年底我局还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专家对全市14所二级中医医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行了专项督查,也取得初步的实效。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中医药的科技含量
继承发展、巩固创新中医药特色优势离不开思想活跃、富有创新、敬业、献身中医药事业的优秀人才。各中医院牢固树立以人才为事业发展之本的观念,注重发挥老中医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加强临床医生尤其是中青年医务人员中医理论基础、临证技能以及现化医学知识水平的培养和提高。目前,我市于2003年启动的的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继承工作的25名老师和29名学生按既定目标顺利完成了三年的带教、学习任务。参加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4名老中医专家和7名优秀中青年中医骨干也已按计划完成了中期的教学任务。一名参加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学习工作进展顺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有序进行,今年我市中医住院医师考试通过率为88%。各中医院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还搭建平台,积极引进中高级临床骨干,**市中医院今年引进中高级人才5名,博士2名。使中医药临床人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的研究,结合临床实践加强中医药技术开发,2005年我市有5项中医科研课题在省中医药局立项,有9项中医药课题在市科技局立项;有1项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有4项科研成果在市科技局获得科技进步奖;**市中医院还获得“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实现了我市中医机构国家级科研课题零的突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抗肺外结核中药新药(瘰疬宁)已完成临床前的研制工作,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五、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近年,各中医院加大了设备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市中医院一万平方米左右的肛肠大楼已经竣工,即将投入使用。江宁区中医院在完成门诊楼建设的同时,2005年又征收了原区地税局办公楼及辅楼,改扩建为近6000平方米病房楼,改扩建后的病房内增设中央空调、医用电梯、监控系统,病室内增设卫生间、中心负压、中心供氧、大屏幕彩电、多功能病床,并配备4间标准层流手术室及产房,使医院的住院条件和住院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005年我市认真总结了前两轮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的经验,在各单位申报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共确立13家单位的17个专科(病)进入了新一轮市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我市已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病)建设单位”的**市中医院肛肠科、多发性脑梗死、**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外结核于2005年也顺利通过国家中医药局组织的中期评审,目前正积极准备迎接国家中医药局最终的考核、验收。我市两个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市中医院妇科、脑血管病科也已按计划完成了三年的建设任务,即将迎接省中医药局的评审验收。
六、加强行风建设,改善服务质量
2005年我局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加强卫生系统行风建设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服务意识,注重诚信服务。各中医院认真落实《江苏省医疗机构服务规范》、《江苏省疾病预防机构服务规范》、《江苏省卫生监督机构服务规范》。目前,各中医院门、急诊就医标志醒目;输液室整洁明亮,通风良好,秩序井然。门、急诊提供轮椅、担架、开水、邮寄检验报告单等便民服务,并设置公用电话。部分中医院在做好“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改进服务流程,设立简易门诊,专门安排医生提供开药、验血等简易服务,有效缓解了病人在医院就诊时的“三长一短”现象。**市中医院为了方便病人早晨需空腹进行的各项检查,缩短病人饥饿时间,检验、B超等科室每天提前半小时开诊,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过去的一年,我市中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还应清醒的看到我市中医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保健需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与实现富民强市宏伟目标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为:中医医疗机构的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中医药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中医机构的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社区及农村中医药工作亟待加强;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领域需进一步拓展;中医管理水平还跟不上发展需要。
2006年全市中医工作任务
我们面对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自觉把中医药工作放到全市整个卫生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医药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中医药工作的各个方面,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我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医药工作全局,进一步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进一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推进中医工作面向农村、社区,做好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做好新闻宣传;推动中医药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 “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大力推进农村中医工作,积极参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工作是现阶段卫生工作重点之一,中医药工作也要紧紧围绕这个重点工作,加快推进。
一是加快农村中医药网络和能力建设。各县(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依法发展中医药的责任,办好县(区)中医院,加大对县(区)中医院的投入,加强县(区)中医院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完善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加强中医药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村卫生室要配备中医人员,或者能西医会中医的乡村医生,为农民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是要按照落实《关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意见》的要求,认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落实措施,在做好将县(区)中医院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将适宜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补偿范围,将必需的中成药和中草药纳入基本用药目录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适当提高运用中医药诊疗疾病的补偿机制,引导农民群众选择中医药诊疗服务。
三是要以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医疗卫生体系的总体要求,积极参与社区卫生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推进区中医医院改革,城区中医院在完成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化的同时,要进一步实现服务功能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服务内容的转化,逐步完善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管理基本规范》的要求,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设施和功能建设,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必须严格达到建有中医科、设立中药房、至少配备一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具有承担一定的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四是要开展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加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医示范站创建力度。力争每个区有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建成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五是要积极探索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各中医院要结合实际情况,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诊疗技术,特别是一些简、便、验、廉及安全有效的方法,减轻百姓就医负担。各县(区)中医院今年在做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的基础上,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筛选和推广一些适合本地农村和社区使用的中医药技术,并开展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示范区建设。
二、加强中医医院急救能力建设,提高中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中医药局关于加强中医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的要求,按照省卫生厅急诊科建设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中医院急诊科建设,特别做好市属中医机构和原老五县中医机构的急诊科建设,要将急诊科做为一级科室来设置,并开设内、外、妇、儿、骨伤等5个以上的急诊科目,配备基本适应急救需要的医疗设备和专职人员,加强对急诊科医务人员的培训,使中医医院的急诊科绿色通道能保持真正的畅通。
继续加强对中医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传染病防治和医院感染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用中医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论去指导对突发卫生事件防控救治工作。
各中医医院、各综合医院中医科要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丰富、科研资源密集的优势,从本院实际和特色出发,组织协作攻关,对肛肠、肿瘤、心脑血管、糖尿病、肺外结核等中医治疗具有特色优势的疾病进行研究筛选、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三、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提高中医医院服务质量
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核心是医疗安全和质量,老百姓到医院就诊,就是为了要得到满意的服务水平、服务条件和服务质量,这其中有很多关键环节,要使每个环节都让老百姓满意,就要求我们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去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我们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我们也发现各中医院在医疗质量、医疗态度、服务流程、财务管理、医患沟通、合理收费,病人权益的维护以及行风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今年,各区县卫生局要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中医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指导,对所辖机构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等进行及时监测。各中医医院也要继续广泛深入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去年年底我局组织的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确立目标、明确任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提高质量;进一步强化依法行医的意识,规范医疗行为,改善服务,控制费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各中医院要狠抓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和临床操作水平。我局也将建立巡查制度,对中医医院的采取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加强专科建设,增强中医药创新能力
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只有坚持发挥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才能适应广大群众的需求,才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必须坚持中医院的办院方向不动摇,加强中医内涵建设,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中医技术水平。
各中医医院要继续实施“三名”工程,注重强化中医人才梯队建设和重点专科(病)建设。现有的省、市中医重点专科要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传统中医药研究方法,通过学术、技术、理论创新,积极开展对中医药临床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学术理论研究;不断探索中医药防治疾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和新药物。**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要在完成新药临床前的研制工作的基础上,着手筹划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使其尽快转化成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省中医药局将在省级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全省中医示范专科建设工作,我市符合条件的中医重点专科要做好筹备工作,积极申报工作。
五、做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提高中医药队伍整体水平
积极开展农村和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做好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对农村在职中医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历和熟练运用中医药诊疗技术的水平。
继续完善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中医住院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开展全科医师中医知识培训工作。培养一批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技术人才,为使中医药服务有机融入基层卫生服务的各个领域提供人才保证。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ww.xiexiebang.com网。
六、推进中医药法制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中医药宣传工作
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了实现年内卫生工作行风的进一步好转,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2006年我们要继续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认真履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严格中医医疗机构、人员、技术的准入管理,清理和取缔各种形式的非法中医医疗活动,坚决清理“院中院”等不法行为,认真做好医疗机构的设置审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中医医疗广告的管理。
加强行风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和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中医传统医德,加强中医药人员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教育,切实纠正行业中存在的药品回扣、大处方、乱收费、收受红包等消极腐败现象和行业不正之风。继续执行中医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上限控制的措施,药占比要在去年要求的基础上再降一个百点,在药品收入降低的同时,还要提高中草药在药品收入中的比例。严格执行省卫生厅关于禁止医疗服务收入直接与个人收入挂钩的意见,坚决取消内部奖金分配与药品、检查收入直接挂钩的做法。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坚持以病人是否满意作为医疗服务的出发点与归宿,力争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医疗水平都有一个新的更大提高。
加强中医药宣传,做好中医药科学普及工作。利用现已建立的中医药宣传网络,通过新闻出版、影视音像等各种传播媒介和途径,全方位地宣传党的中医药政策,宣传中医药的重点专科、知名专家、中医药新技术、新项目等,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中医药,关心支持中医药。大力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提高人民群众中医药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七、认真做好中医药事业“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
“十一五”是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阶段,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中医药改革与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年,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对于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医药工作十分重要,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希望各单位在梳理“十五”规划完成情况、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的要求,理清发展思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可以推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全面指导下一阶段中医药工作。
同志们,新的一年已经到来,全年中医药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为实现我市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市商务局局长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的报告
市商务局局长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的报告
市商务局局长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的报告
市商务局局长在全市商务工作会议的报告
同志们: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带着收获,我们送走了精彩演绎、团结奋进的。充满信心,我们迎来了充满挑战、机遇,同样精彩纷呈的。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商务厅的正确领导和支持帮助下,市商务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商务局党组在成立之初的一年打基础、两年跨越式发展的工作目标。商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亮点多多,不仅为全市商务经济发展赢来了高起点,为“十五”
规划划上圆满句号,还为“十一五”规划带来了良好开端和精彩起步。
一、两年回顾
1、对外贸易实现了连续两年跨越式增长,增速保持在%以上。
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净增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同比增长%,净增亿美元。连续两年增速在%以上,排全省第位。外贸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张,外贸增长方式发生变化,外贸出口结构日趋合理。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占比提高。,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量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越来越多。出口基地建设有新突破。申报并获商务部批准出口基地两家,即电子出口基地和车出口基地。全市获进出口经营权企业户,其中户进出口企业的贸易市场扩展到世界133个国家和地区。
2、利用外资增长显著,增速居全省前列。,利用外资完成万美元,同比增长%,增幅排全省第位;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家,实现利用外资.亿美元,同比增长%,增幅排全省第位。外资投向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来自日本、美国、欧盟、台湾和香港等五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商占到%。主要分布在市直、、、和地区。对外交往明显增加,每年在工作、来访问和旅游的外籍人员约人次。
3、内贸消费稳中有升。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亿,同比增长%,为近年来最高增幅。
4、“万村千乡工程”顺利实施,基本建成全市农村消费市场网络。建成乡级农家店个、村级农家店个,配送中心个。到,共建成乡级农家店和村级农家店个,配送中心个。
5、“走出去”战略得以实施,外经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
市塑料机械厂到泰国投资建厂,生产销售塑料机械,注册资本万美元。还有两
家企业和仪表电器正在申办出境办厂手续。
6、争取商务部各类商务工作扶持发展资金。
7、完成市第一部商业网点规划。,完成了建市以来的第一部商业网点规划,并获市政府批准和颁布实行,将改变我市多年来商业发展无序状态。
8、连续两年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一岗双责”招商引资任务。,完成万元招商引资任务,引进科思企业进驻滁州。,完成万元招商引资任务。
9、县域商务经济快速增长。,市完成进出口万美元,成为全省第一个率先突破过亿美元的进出口,今年完成进出口万美元,继续排在全省县及第一的位置。其他各个县市区商务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最大亮点
商务经济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市商务局也在成长。市商务局成立以来,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
持。回顾两年来的工作,我们的成绩来自于机关建设。没有一个高效、廉政的商务局机关,没有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和谐、团结、高素质的商务人才队伍,我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一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工作。商务局成立第一年,商务局党组提出了“商务事业重于山,群众利益大于天”的工作宗旨,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着力营造和谐干事的机关工作氛围,成立了机关党委,健全了党组织,发展了党员,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经过一年的学习教育活动,机关面貌焕然一新。第二年,我们又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机关效能建设年活动,提出了“像管理企业一样管理机关”的口号,并以此为主题开展效能建设活动,反复讨论,反复学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机关工作人员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全局上下已形成了“讲奉献、比贡献、求和谐、促崛起”的干事创业氛围。来商务局办事的企业普遍感叹商务
局环境美了,办公透明了,办事快捷了。,商务局党组提出了“敬业、精业、勤业、创业”的“四业”精神,并将围绕“四业”精神开展机关学习活动。
商务经济和商务系统建设成绩斐然,实现了历史意义的跨越,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的结果,也是各级商务部门努力工作的结果。
三、形势与措施
今年是商务经济政策调整力度最大的一年,也是国际经济环境变数增多的一年,商务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美元持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风险日益增加。受能源价格上涨和经济增长双重因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活动和消费支出。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政策调整取向趋紧。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可能进一步下调;加工贸易政策门槛提高;货币政策从紧,企业融资更为困难;外资企业境内并购范围受限,内外资企业统一所得税政策进入倒计
时;土地使用从严,投资成本的增加。重要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地区、城乡消费发展的不平衡状况比较突出。
在此背景下,我们要充分领会各项政策,灵活运用,指导企业发展。,我市进出口总额实现亿美元,只占全省的%。利用外资亿美元,只占全省%,直接利用外资万美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占全省的%。因此,我们决不能因为目前在全省有一个较好的位次而沾沾自喜,更不能因为在纵向比上有了较快的发展而满足现状。我们要认识到当前商务经济的总量还不大的现实,商务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在外贸、外资、外经、消费等工作上保持一个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要继续鼓励、引导滁州进出口企业进一步扩大出口,同时抓住机遇增加进口,坚持不懈地抓好利用外资工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外经;千方百计促进消费。,塑料机械厂走出去办厂,跨出了了不
起一步。我市还有相当一部分进出口企业已具备出国办企业的能力和条件。“走出去”办企业既抓住了人民币升值的机遇,又能避开各种贸易和技术壁垒,还能充分利用商务部的各项优惠政策。我国各个驻外使领馆商务部门会协助解决出国办厂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办厂。境外招商引资面临挑战。人民币升值将使部分外资转移投资国别。市委、市政府对今年利用外资寄予厚望,我们既要完成利用外资任务,还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是发展现代流通业、扩大内贸消费的战略机遇。如何按照《市商业网点规划》引进大型商业企业进驻,扩大和发展现代物流业,留住并吸引周边城镇消费发展是内贸工作重要课题。在国内贸易方面,重点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工程、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大型流通企业培育工程、商业节能降耗工程、现代物流建
设工程、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和特殊行业规范管理工程,以加速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争先进位的责任感和勇立潮头的使命感。我们必须善于用新视角谋划工作思路,用新思维指导商务工作,用新理念打造商务环境,用新方式推动工作落实。我们必须在困难和挑战中寻找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用好机遇,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维护并不断增强商务事业已形成的良好势头。今年商务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为主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商务经济增长方式,更加主动地参与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加自觉地把效能建设向系统延伸,确保主要商务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快于全市gdp增长水平,加强与长三角市场体系的对接,充分利用长三角对外开放平台,继续实施“东向战略”,努力提高商务经济对我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确保商务经济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跨越式发展。具体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亿元,增长%;外贸进出口完成.亿美元,增长%,力争突破亿美元;利用外资完成.亿美元,增长%以上,力争突破亿美元。
为确保任务的完成,全市商务经济工作紧紧围绕八项工作重点展开。
1、加快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主动把“万村千乡”工程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中。
大力推进“农产品出口基地工程”。重点围绕蔬菜、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商务促进政策,逐步培育和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在市场开拓、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扩大深加工农产品的出口。
认真做好建成的农家店的验收工作。严格按商务部要求的建店比例安排新建农家店。全面完成市农村商业流通网点建
设。
做好“万村千乡”网上农家店验收工作。“万村千乡”目标个,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的执行和资金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资金及时到位。
加大酒类管理工作力度。加大对酒类流通市场的监管力度,对酒类批发商、零售商严格按照两个规范的要求进行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经营。逐步规范各县的酒类市场管理,组织全市整体联动,使得假冒伪劣酒在我市没有落脚点。推进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以中心城市为重点,推动实施早餐工程、社区超市生鲜化改造、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促进社区商业网点的配套设置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初步建立起监测样本企业抽样调查网络体系,建立信息网站。增加在“百县监测”项目工程中的数量,在原有家监测县 的基础上,再增加区、县、县和经济开发区。
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好企业出口信用险保费补贴、企业出口本省农产品增量奖励、农轻纺项目贴息、技改新建项目贴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企业技改和研发补贴、中西部地区促进基金、中小企业出口担保贷款等国家和省政府出台的多项支持商务发展的优惠政策,为我市商务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尽可能多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
2、面对利用外资环境的严峻形势和市委市政府的厚望,我们在保证完成利用外资全年任务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直接利用外资的比例,提升我市利用外资总额在全省的位次。提高出口型外资企业占比。支持鼓励二类企业落户滁1 2 下一页
第四篇:市水利局局长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水利局局长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部署2022年水利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XX提供水利支撑保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XX书记、XX代市长分别作出批示,对2021年水利工作和”一河一网一平台”布局给予充分肯定,对2022年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1月6日,水利部召开全省水利工作会议,XXX部长作工作报告,总结了2021年在抗击水旱灾害、党史学习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9大成绩,从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极端天气变化、防汛查缺补漏等4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水利改革发展形势与任务,部署了2022年10个方面44项重点工作。李部长强调,2022年重点要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确保农村供水安全;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加快构建抵御水旱灾害防线;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加快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和数字孪生工程,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不断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水利行业能力建设,夯实水利高质量发展基础;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会前,受XX书记、XX市长委托,XXX副市长率队提前赴省厅汇报水利工作,得到XXX厅长充分肯定,认为”一河一网一平台”“思路很清楚,目标很明确,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效果可期”;赞赏我们”态度很坚决,行动很迅速......平时工作特别是前期工作很扎实”;赞同我们筹建幸福河湖促进会的做法,希望我们加快推进,争取走在全省前列;要求我们落实”四个统一”,筹建流域管理机构,进一步强化流域治理管理。
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按照全市水利工作会议部署,我讲四点意见。
一、弘扬建党精神攻坚克难,圆满完成2021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水利事业开门红
2021年是可圈可点的一年,我市多项水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是河湖长制工作再获国务院表彰,创新”债贷组合”融资模式和抗旱保供水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肯定,”十四五”水利开局良好,呈现八大亮点。
(一)水利设施建设提速增效,水利投资规模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
全年完成XXXX亿元,再创新高,比上一年增加XXXX亿元,居全省第七,保持稳中有增良好势头。一是重大规划稳步推进。”十四五”水利规划印发实施,规划项目XXXX个、投资XXXX亿元;新策划的XX个重大项目、XX座中型水库,全部纳入国家规划。水安全保障、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等一批重点规划加快报批。二是前期工作有序开展。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水利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审批显著加快。国家”150”项目中,木兰溪下游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初设获批,宁德上白石水利枢纽完成可研修编,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可研、金门供水水源保障工程总体方案通过审查。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可研编制加快推进。三是项目建设全面提速。新开工重大项目XXX个、超额XXX%,完工XXX个、超额XXX%。国家”172”项目加快推进,”一闸三线”莒口水闸和闽侯、福清、长乐输水隧洞相继建成,霍口水库主体完工,白濑枢纽C1标段进入扫尾。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推进,全市XXX个县区完成规划编制,XX个获批、XXX个开工,全年完成投资XXX亿元,建设规模化水厂XXX个、管网8189公里,惠及317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增至88.73%。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前1个月完成,首批10个省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全面建成,16个重点中型灌区完成节水配套改造,改善灌溉37.9万亩,巩固拓展了水利扶贫成果,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二)流域生态环境向好趋优,河湖长制工作连续5年保持全省领先。
是全省唯一连续4年获国家正向激励的市份。一是流域治理更加系统。市级总河长挂帅,牵头推进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实施九龙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稳步推进敖江水源保护示范区建设,闽江、九龙江、敖江流域水质稳中向好。二是河湖水系更加健康。继续实施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新增河湖生态走廊252公里。179条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体检”全部合格,健康良好率91.1%。12条主要江河Ⅰ~Ⅲ类水比例97.3%,高出全省均值约14个百分点。三明市河湖水质100%达标,5个县区跻身全市水质综合排名前十。三是治水合力更加强大。闽江流域6地市建立公益诉讼和生态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九龙江流域4地市联合颁布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决定,全市10地市河长学院(研究院)全覆盖,”河小禹”荣获全省志愿服务大赛金奖,民间河长、巾帼河长、企业河长竞相亮相,全民护河成为时代潮流。四是工作基础更加扎实。740条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划定了管理范围,厘清了职责边界;全市75个市县、347个乡镇河长办开展标准化建设,三明市成为国家试点,泉州市全域推进的做法入选水利部优秀工作案例。河湖”四乱”清理整治常态化,纠治问题3041个。小水电绿色发展成为全省示范,率先实现5860座农村水电站生态流量核定、泄流设施改造、在线监控3个全覆盖。
(三)水土保持工作全省领跑,XX水土流失治理经验走向世界舞台。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进则全胜,不进则退”重要批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出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意见,推进水土流失攻坚治理,成为全省标杆。一是防治工作获全省优秀。全年治理水土流失182.66万亩,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18.23公里,严肃查处未批先建、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违法违规行为,水土保持率增至92.48%,保持全省领先。二是创建成果居全省首位。数量最多、类型最全,3个典型县区、3个清洁小流域、1个水保科技园、1个生产项目登上国家水土保持示范榜。三是XX经验向全球推广。跻身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入选全省首批5个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小型水库社会化管养率先实现全覆盖。
一是工程运管机制持续创新。按照”应检尽检、该修即修、能改则改”,落实水库定期”体检”、及时”治病”、日常”保健”,完成安全鉴定443座、除险加固45座,84个县区2355座小型水库全面实施社会化管护。连续3年投保3~5级堤防,堤防保险首创经验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二是综合治水试验结出硕果。3批12个试验县统筹整合涉河项目、涉水资金,推进综合治水,首批4个县见成效、出经验,在全省率先蹚出一条全县域全流域全方位治水新路。实施2批6个全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首批3个基本完成,其中2个获评全省优秀。三是涉水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等条例加快立法。《河湖长制工作管理规范》等8部地方标准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等8部市级行业标准出台实施。河湖健康评价”XX标准”走向全省,水利部以XX成功实践为基础,组织编制了国家《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五)水利安全保障全面强化,行业监督管理连续3年名列全省第一。
一是水利建设质量全省考核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排名全省第6,连续2年跻身A级行列,彭村水库工程获评全省水利行业最高奖”大禹奖”,水利高质量建设三年行动和工地标准化建设、智能化监管成效明显。二是水利安全生产省政府考评连续3年优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更加健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持续推进,先后开展了4轮专项督导、3次特定飞检、安全整治10日攻坚,实现所有水库工程、重大项目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覆盖。三是水旱灾害防御取得全面胜利。落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机制,成功防御19场暴雨、6个台风侵袭,最大限度减少灾损;有效应对中南部局地旱情,保障旱区群众有水喝、重点生产有水用。加大向金门供水,日供水量增至1.9万吨,帮助金门战胜了50年来最严重干旱。
(六)节水优先战略落地见效,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在全省先行示范。
一是水资源配置取得新进展。提前1个月全面完成59个县域水资源配置规划,完成了16条跨县流域水量分配,建立了12条流域生态流量监控体系,切实将经济活动限定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二是取用水管理取得新成效。核查取水口18298个、取水许可证照7140本,建立取用水调查名录2680个,复核用水数据25000多条,专项整治行动整改提升落到实处。三是国家节水行动取得新突破。创新推进厦门、平潭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先行示范区建设,创新推出省内首个政银联合研发的绿色金融”节水贷”,设立首个省级节水教育基地,提前一年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全面建成省级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6家企业单位成为全省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七)数字孪生流域启动建设,智慧水利连续3年参展中国数字峰会。
一是坚持规划一张图同步建设。完成25类水利地理空间数据的标准化梳理与改造,基本实现数据的共建、共享、共维。按照”工程带水文、项目含信息”要求,推进21个试点工程,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全市95%的水位站、70%的水文站实现无人值守。二是实现流域一盘棋统一调度。建成山洪灾害数据交互、防汛预警叫应、水雨情监测站运维监管、防汛风险与预案管理等平台,进一步完善了流域统一调度系统。全年共处理水雨情信息1.4亿条,发布江河洪水、山洪预警预报信息264份。三是落实天地一体化综合监管。创新应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智能监测技术,采取”天上看、空中拍、地上查、网上办”,实现河湖健康、工程安全、水土流失等领域的全面监管。
(八)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局系统各单位文明创建全面覆盖。
一是党的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学习宣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热烈庆祝建党百年,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创新”周周有讲坛、人人有选题、事事有着落”学习教育机制,推进支部标准化和达标创星活动,在市直部门中率先实现局属单位政治巡察全覆盖,木兰溪治理精神、向东渠精神、龙江精神入选中国共产党精神XX谱系。二是廉政风险有效防控。主体责任与监督责任同向发力,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市纪委监委农村饮水安全”点题整治”,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提升。水利系统政治生态向好向优,党员干部讲政治守纪律明规矩,局领导班子考核连续优秀,”一报告两评议”好评率100%,机关效能建设连续3年优秀。三是文明创建持续深化。弘扬时代楷模孙丽美、潘东升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组织开展”党旗在水利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主题实践活动和挂钩帮扶、义务植树、捐资助学、无偿献血等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形态阵地持续巩固,”一网三号六平台”宣传矩阵初步形成,”XX水保故事”广受媒体和网民赞誉,相关报道1.3万余篇,单篇最大阅读量1047万。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市水利局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这些年来XX水利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做好新阶段水利工作:一是必须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要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胸怀”国之大者”,肩负”民之所望”,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传承赓续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的治水理念和成功实践。二是必须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要继续完善党政双河长、党政双组长等顶层设计,通过党政一把手挂帅,加快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要坚持早请示常报告,争取更多水利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议事日程。莆田、南平做得很好,莆田新一届市委常委班子一成立,就集体巡河,并签发1号河长令,在全市开展”六清六化六方”攻坚行动,全域建设幸福河湖;南平将”聚焦'一瓶水',做足水文章”纳入全市第六次党代会重点任务,为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三是必须坚持一张蓝图画到底,对历任班子作出的重要决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攻、一件接着一件推,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不翻烧饼、不另起炉灶。厦门市按照
”七源-三线”水资源互联互通配置规划,适度超前接续实施,已初步形成”两江四库”水资源配置工程体系,可保障2025年前城市用水无忧。四是必须一线服务促发展,坚持和推广”局级挂市、处级挂县”工作机制,组织力量下沉一线服务基层,深入一线破解难题。前不久,我们与漳州建立了联动机制,由漳州市一位副市长、水利局一位副局长、水投集团一位副总组成项目推进组,协同推进闽西南水资源配置等重大项目。五是必须以机制活为牵引,要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在新发展阶段大胆探索创新,努力为全市水利发展提供更多的XX方案、XX经验、XX模式,继续在全省走前头作表率。会前,我们统计出2021年我市在全省会议上典型发言共19次,各项业务基本都有涉及。有些工作一年多次发言,比如城乡供水一体化,我们一年围绕3个主题作了3次发言,XXX部长还亲自参加一次;一些工作几乎年年交流,比如中组部举办的全省河湖长培训班,我市连续3年为省部级学员授课。结合这些亮点,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选取最有代表性的9项工作,请各地稍后做典型发言。希望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认清机遇挑战实干笃行,科学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加快推进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超越
新发展阶段充满机遇与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超越。
(一)融入大局,从挑战中找方向。
当前,我市水利高质量发展超越面临着一对矛盾。一方面,应对经济发展风险挑战、保障经济发展稳中求进对水利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水旱灾害防御的安全性及良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水资源布局与经济发展格局不匹配的矛盾仍然存在,水旱灾害和病险库堤等风险隐患仍然存在,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矛盾的焦点体现在五个方面:从粮食安全看。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省委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抓好粮食安全,加强跨区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目前,我市大中型灌区还有39.7%的干支渠未进行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农田水利设施还相对薄弱,我们要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加快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溉水源工程,决不能因水导致减产;要加强农村地区防灾设施建设,提升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决不能因灾损毁良田。
从乡村振兴看。中央作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水利部门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彻底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我市45.2万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整改虽已见底清零,但建后管护长效机制还不健全,遇特旱饮水安全难以完全保障。目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总投资714亿元,已完成投资115亿元,占比仅16%,”十四五”要基本完成,任务还很艰巨。各地要把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重点任务来抓,早日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价同服务”。
从防汛减灾看。我市自然灾害多发频发,近年极端天气明显增多,水利工程仍有不少隐患,个别主城区、部分乡镇防洪标准不高。防汛减灾,重点在防,关键在硬件。我们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排查得更深入一些,把防洪设施建设得更牢靠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牢牢守住水利安全底线。比如,福州未雨绸缪,通过”高水高排+联排联调”,大大提高了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从河湖生态看。虽然河湖健康状况持续向好,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但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河湖”四乱”问题仍时有发生,影响了河湖生态,阻碍了河道行洪。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持续深化河湖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一批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重大工程,保障生态流量,提升环境质量,守好门前一江碧水。
从营商环境看。当前,世纪疫情仍在持续,百年变局加速演变,我市经济发展与全省一样,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是推动经济更好发展的关键。全市水利系统,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1+N多评合一审批制度,简化前置审批流程。既要严格把关,又要提升效率,让企业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
(二)坚定信心,在机遇里求突破。
近年来,我市水利投资规模持续攀升,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大项目接连上马,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国家加大水利改革发展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中,专门一段讲了黄河长江、青海湖和雅鲁藏布江,以及南水北调世纪工程等,指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水利作为增投的重要领域,地方政府债券预计有较大幅度增加。水利部去年出台了《关于支持XX省高质量发展超越水利工作的意见》,采取8条措施支持我市水利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前不久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拉动投资的重要作用,”聚焦水利、交通、能源等关键领域,策划生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过去的一年里,XX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市总河湖长会议,签发第1号总河湖长令,多次对水旱灾害防御、河湖长制、水利建设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XX市长多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水利有关工作;罗东川副书记、XXX副市长也多次实地考察指导水利工作。为了开好这次全市水利工作会议,XX书记、XX代市长专门作出批示,对2022年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高质量发展态势已经形成。特别是通过以刘道崎、魏克良、尤猛军、赖军为班长的几任班子的不懈努力,我市越来越多的水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江河防洪、农田水利、城乡供水等水利设施已经具备了由点组网、由分散到系统的工程基础;水法规制度和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的体制机制,具备了迈向精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制度基础;水利信息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具备了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的科技基础;水利干部担当作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具备了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组织基础。当前,我市水利发展已站在了新的起点,我们要推动水利迈向形态更高级、基础更扎实、保障更有力、功能更优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三、坚持久久为功接续发力,加快建设”一河一网一平台”,奋力夺取2022年水利工作新胜利
2022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一河一网一平台”建设,努力实现”水够、水好、水美、水富”。全市计划开工重大项目115个,建成或基本建成75个,完成水利投资XX亿元,重点推进3大工作8项任务。
(一)持续打造XX幸福河。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重要指示精神,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流域为单元,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强化流域治理管理,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四个统一”等重点任务,打造江河安澜、河川秀丽、人民满意的幸福河,做到”水患得到治理、河湖健康美丽”。加快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着力推广”高水高排+联排联调”福州模式和柘荣经验,继续开展”五江一溪”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筑牢抵御水旱灾害防线,推动实现”山洪不进城、涝水及时排”“县县达标、乡乡设防”。2022年,全市要加快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入海河口整治规划,完成”五江一溪”及中小河流防洪治理379公里,实施山洪沟治理项目9个,加快周宁、漳平、政和等7个高水高排项目建设,加快上白石水利枢纽可研报批,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和划界工作,建立常态化水利设施运行管护机制,继续推广市场化、专业化管护模式,探索建立小型水库”巡库员”制度,加快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实施水库大坝安全鉴定42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4座,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落实”四预”措施,全面完成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工作,确保设防标准内各类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
继续实施安全生态水系建设。推广木兰溪系统治理经验,加快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再打造2000公里河流生态走廊。2022年,全市要建成安全生态水系200公里;基本完成连江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加快永春、武平2个试点建设。同时,筹建闽江、九龙江流域管理机构,成立XX市幸福河湖促进会,凝聚社会力量,共同打造幸福河湖;继续推进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闽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九龙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3项治理任务,巩固水质监督性监测、河湖清”四乱”、打击非法采砂等3项成果;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确保重要江河湖泊规划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比例总体达到50%以上;按照水电站清理整治行动方案,抓好时间节点控制,科学合理核查评估,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水电站分类清理整治,完善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生态下泄流量监督管理,不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持续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拓展提升”XX经验”,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推进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削减水土流失斑,打造生态清洁小流域,依法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巩固治理成效,确保水土保持率提高到93%,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保持全省领先。2022年,要继续推进安溪等9个县(区)水土流失斑攻坚治理,治理水土流失75万亩,建成生态清洁小流域100公里;优化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布局,继续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和”图斑精细化”项目,整体提升水土保持监测、评价、决策、管理水平;落实水土保持以奖代补政策,加快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
(二)接续建设XX大水网。
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坚持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建设”骨干动脉”、织密”毛细血管”,构建纵横互济、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大水网,做到”百姓喝好水、生产不缺水”。统筹完善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北面抓紧收口”一闸三线”,南面加快实施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西水东济、多源互补,满足厦门、漳州2035年用水需求;加快推进一批骨干蓄引调水工程建设,5年新增年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2022年,力争”一闸三线”6月正式通水平潭,霍口水库下闸蓄水,白濑枢纽主体浇筑;推进金门供水水源保障等国家
”150”项目早日开工;加快闽西南、闽江口城市群、闽东水资源配置等重大水利项目前期论证,争取中央立项;加快推进中小型水库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开工多开工。同时,做好库区移民安置工作,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实施;推进20个省级、25个县级移民后扶示范区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宜居宜业美丽库区乡村。
持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省政府《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已开工的XX个县区,”十四五”再开工35个,5年内基本完成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任务,推动实现城乡供水同质同服务,受益农村人口2400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2022年,要力争再开工10个县区,全市新建扩建规模化水厂50处,铺设管网6000公里,覆盖人口200万人;制定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导则》《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运行管理规程》,着力提升农村供水工程建管水平;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快速响应机制,持续做好农村饮水安全监测排查和动态清零,确保不漏一村一户,坚决守住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底线。同时,要加快推进供水水价调整机制落实。
加快实施抗旱保供工程。按照”1年见效、2年解决、3年清零”安排,实施一批抗旱保供工程,确保遭遇历史记录最重旱情,旱区群众”有水喝”、重点生产”有水用”。2022年,要建立规划项目库,加快实施水源提升、引提水、输水、机井等抗旱保供工程,尽快建成东山县岛外引水第二水源;要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重点要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力争山美大型灌区开工建设、19个中型灌区建成见效,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0万亩,努力形成从水源到田间、从供水到用水、从取水到排水相协调的灌排工程体系;要修订地下水警戒保护蓝线,出台节水和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加强取用水监测计量,推进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整改提升,落实
”四水四定”;加快厦门、平潭节水示范区建设,创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17个、节水型高校10所和水利行业节水型单位66个;开展厦门、湄洲岛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工作;推广合同节水模式,严格用水定额管理。
(三)整合搭建XX水平台。
应用数字孪生技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路径,搭建信息共享、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水平台,做到对内全行业”一屏管水”、对外全社会”一屏看水”。线上建设数字水利综合信息系统。全市共建、数据共享,整合优化现有17个业务系统,对外建设宣传展示、服务公众的便民窗口,对内建设指挥决策、调度监管的辅助平台。2022年,要加强”算据、算法、算力”建设,完成17个业务系统整合优化,打造数字水利研究中心,搭建智慧水利”一张图”平台。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系统,完成金溪流域将乐段水文映射试点,推进河流健康码等数字应用。探索以流域为单元,着手编制主要江河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方案,推动溪源水库数字孪生工程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
线下建设XX市水土保持科教园。展示”XX经验”,浓缩全市成就,擦亮XX名片,建设科研试验、合作交流、科普宣传、普法教育、水情教育、水文化建设基地,打造水网规划、”数字水利”、防洪减灾的演示窗口。该项目规划面积37.14亩,力争2022年基本建成,2023年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四、强化党建引领齐抓共管,坚决落实”三下沉”工作法,全力确保水利改革发展举措落细落实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加强党建贯穿水利工作各领域,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并实践的”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坚持”三下沉”工作法,一线攻坚抓好落实,为全力建设”一河一网一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一)坚持落实”三下沉”工作法
规划下沉。要坚持顶层设计与问计基层相统一、谋划长远与贴近实际相统一,动员全系统群策群力,共同绘就发展蓝图。一要开门规划、上门对接。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深入一线,广泛听取专家代表意见,倾听基层呼声,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水利发展规划中来;要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调,推动水利规划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水利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要逐一分解、逐级落实。围绕”一河一网一平台”,把规划逐级细化分解到每个市县、每个乡村、每个具体项目上,逐一制订时间表、路线图,把”大写意”细化为”工笔画”。年前,我到多地调研对接,与党政
”一把手”座谈交流,共谋发展,效果很好,各地的发展蓝图与全市规划形成了上下衔接、有机统一、互为补充的水利规划体系。比如,漳州市制定了水利重点项目推进清单,明确了近、中、远、急、重、缓等6类项目;宁德着力建设”三干九支”闽东全域大水网;南平谋划5大类共455个水利项目,持续做活”水”文章。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与地市对接,真正把规划落实好。
服务下沉。要协调融资平台、设计单位,协同联动,为基层提供融资、前期、建设、管理全过程服务,推动前期早成熟、项目早落地。一是资金支持。市水投集团不仅是我市水利融资的主平台,也是我市水利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充分发挥市水投集团的作用,努力解决大规模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去年,我们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共有104个水利项目纳入专项债盘子,可获得专项债不少于80亿元,另有15个县区142个项目获得省级一般债券3亿元;市水投集团获得510亿元综合授信和85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获批20亿元绿色公司债,融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地要在争取上级补助、本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强与省水投集团的合作,积极争取专项债等金融资本的支持;还可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申报”节水贷”,”节水贷”审批时间最短只要6天,利率优惠至不超过3.85%。二是技术支撑。市水电设计院不仅是市局的设计院,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设计院,在我市水利项目前期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市水电设计院等一批设计单位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联动下沉一线,逐一提供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等各环节全过程技术服务。各地要加强对接,积极推进项目前期,提前储备一批项目,及时转化一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项目。三是政策解读。市局在充分沟通对接、吃透水利部精神的基础上,组织精干力量,深入一线做好政策解读工作,特别是把项目立项、支出方向、补助标准等政策讲清讲透。各地也要逐级做好政策解读工作,让基层在谋划项目、争取资金、推进前期等方面有的放矢,不走弯路、少走弯路。
干部下沉。近年来,我们坚持局级挂市、处级包县的区域协调推进机制,畅通了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帮助基层解决了一批制约发展的困难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区域协调推进机制,建立健全市市县会商机制,把市级融资平台、技术服务单位纳入其中,采取”指挥部+项目公司”的运作模式,从行政、资金、技术等多层面协调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帮助项目快建成、早见效。希望各地参考市局的经验做法,建立相应的干部下沉协调推进机制,推动水利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突出政治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巩固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成果,全面落实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政治过硬”作为第一标准,深化支部”达标创星”,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以百姓之心为心,坚决落实好水土流失治理、农村饮水保障、安全生态水系等3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升行业形象。要在行业监管上提档升级,延伸监管体系建设,重点推动《XX省闽江、九龙江流域保护管理条例》《XX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XX省水土保持条例》(修正案)早日出台实施,建立健全”多级联动、分级负责、渠道畅通、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打造区域评估、多评合一水利审批名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在安全保障上守牢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确保水利系统平安、库区移民和谐稳定。要在文化建设上传承提升,启动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创建、水利遗产认定等工作,争取木兰陂列入国家水利遗产名录,加快XX市水利博物馆建设,全面加强机关效能、挂钩帮扶等工作,巩固提升文明创建成果。
筑牢廉洁防线。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警示教育,正风肃纪,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持续巩固良好政治生态。要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紧盯要害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坚决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纠治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要总结提升内部巡察成果,加强内部审计,加快构建上下联动、贯通融合、巡审结合的巡察工作体系。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同志们,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水利部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只争朝夕的干劲、攻城拔寨的拼劲,全方位推进XX水利高质量发展超越,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XX篇章提供支撑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市教育局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莫良斌
(2010年4月21日)
同志们:
四月的邵阳,阳光明媚,草长莺飞。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安排部署今年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教育考试和学校综合治理等几项工作。昨天,我们参观了隆回县为我们提供的几个很好的现场,等会兰君副市长还要做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抓紧落实。下面,我先谈几点意见。一、一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是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全市完成了94所学校的建设任务。去年底,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按照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的要求,对94所项目学校中的78所进行了评估验收,其中76所达到省颁合格学校标准,2所基本合格。市为民办实事办公室、市统计局对我市54所实事项目学校进行了检查验收,全部顺利通过。据统计,我市54所实事项目学校完成投资额5543万元,完成比例为102.9%;完成项目总个数547个,超额完成项目个数7个。40所备案项目校也完成了项目总个数449个,总投资额4390万元,基本完成建设任务。
二是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展顺利。去年7月,市人民政府成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李兰君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设计了完成校安工程的“路线图”及时间表,编制了校舍安全改造初步规划。2009年,全市共排查鉴定学校2321所,单体建筑物共11447栋,校舍面积808万平方米。同时,市校安办和12个县市区已全部建好了档案室,范围内的2321所学校、11447栋建筑物已全部建档。去年,全市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的资金达25459万元,改造424所学校,538栋单体建筑物开工,改造面积31.8万平方米,加固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是教育考试工作组织有序。2009年全市共有67057人报名参加了普通高校招生考试,4924人参加了成人高校招生考试,4998人参加了自学考试,1329人参加了研究生考试,12650人参加了PETS考试。全市高考共设十个考区,43个考点,2244个考室,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考务工作人员及监考人员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市杜绝了试卷雷同现象,高考组考工作得到了省巡视员和督考组的好评,取得了圆满成功。四是学校安全管理扎实有效。2009年全市学校安全工作坚持以“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市全年没有发生一起因安全责任事故影响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案件。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市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在省综治委组织的年终考评中名列前茅。通过法制教育、安全常识学习、各种突发事件的演练等,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去年绥宁县一中因工作措施不得力,发生了严重违规现象,处理了违规考生82人次,处理了监考及工作人员共140人,绥宁一中取消了今年的高考组考资格;去年有5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项目校因为准备不足申请推迟验收,2所项目学校被评定为基本合格,原因就是建设准备不足,申报的项目无法在当年完工。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扎实推进合格学校建设。我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了,这项工作既是省、市为民办实事之一的工作,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我市共申报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项目学校113所,其中实事项目学校 48所,备案项目学校65所。目前,全部基础信息已输入《湖南省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项目管理系统》。据统计,113所学校建设类项目数共219个,其中实事项目学校109个,备案项目学校110个;54所实事项目学校预算投入资金6001万,65所备案项目学校预算投入资金5351万,合计预算投入资金11352万元。一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今年113所项目学校的建设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是各县市区财政,同时要从现有的教育经费口子中,如教育费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维护建设税、税费改革和地方新增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等方面筹措经费用于合格学校建设。各类专项建设经费,包括危房改造、初中校舍改造、新农村环保新校园建设等资金,要与合格学校建设资金统筹使用。要积极发动社会捐资,补充资金来源,确保建设项目按时开工和高质量完成。二是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要继续争取各县市区的优惠政策,对合格学校建设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建设有关手续,缩短报建报批时间。要争取继续保持对合格学校建设基建类项目的行政性收费全免、事业性收费只收工本费、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的优惠政策。要与当地政府紧密协作,解决征地难、拆迁难、动工难等问题。三是要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要有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严把学校建设质量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严格按规定招投标,严格工作质量跟踪监督管理,严格实行工作质量终身追究制,确保工程质量百分之百达标。加快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加大监督力度,要注重对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建设经费的到位、管理和使用及工程质量的可靠性严格督查。要坚持“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薄弱学校优先建设”的原则,防止把合格学校建设变成重点学校建设,防止举债搞建设,防止向群众集资和向学生摊派搞建设等错误倾向出现,真正把合格学校建设当作民心工程来抓。
(二)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今年是我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承上启下、最为关键的一年,四月初,国家教育部还专门到邵阳调研校安工程。我们主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工程规划。实施校舍安全工程不是要求把所有的校舍问题一下子都解决掉,而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要把校舍安全工程与调整中小学布局相结合,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相结合,与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相结合,整合资源,统一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工程实施进度,优先解决存在安全隐患的现有校舍的安全问题。各县市区要抓紧时间,做好规划的修订工作,规划经县级人民政府审定后,于4月下旬上报到市校安办。二是要进一步抓好项目建设。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我市将有大量的中小学校加固改造和拆除重建项目开工,各地必须把确保建筑质量摆在首位,要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建设、勘察、鉴定、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责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标准,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和采购关,确保学校加固改造一所,验收合格一所,安全达标一所。今年全市要完成“三年实施重点”工程量的50%,必须完成800余所学校、近100万平方米的校舍加固或重建任务。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系统。每一所学校、每一座建筑都要按要求建立和完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四是要认真做好排查鉴定“回头看”工作。按照国家校安办的要求,主要有三项任务:首先是除2008年5月以后已经排查并形成鉴定报告的校舍可不再重新鉴定外,所有以前没有按照有关关建设标准鉴定的校舍,都必须进行建筑质量鉴定,并建立档案;其次是对发现的所有安全隐患都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排除;再次是所有D级危废房和其他不能安全使用的校舍必须停用,停用后需要重建的应当重建,没有能力立即重建的,当地政府应当负责为学生安排其他安全达标的校舍。
(三)着力解决教育考试难题。近年来,由于几大主要考试生源出现结构性下滑,成考、自考随高考人数的下降很可能进一步萎缩,一些地方“以考养考”难以为继,工作开展更加艰难。同时,社会不正之风对招生考试的干扰仍然很大。2010年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之年,我市教育考试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要确保考试声誉和理顺管理体制。一是要进一步从严整肃考风考纪。坚持关口前移,严格把好报名资格审查关,强化与有关部门的协作,认真做好报名资格审查和复核工作,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弄虚作假和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严抓组考管理的各项措施,健全考试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二是要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全省教育考试工作会议精神,最大限度遏制违规操作和不正之风;做好公开公示、招生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规范招生公开公示工作,尤其要对招生公开公示的基本内容、具体方式、起止时间、举报渠道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切实做好报名、考试、录取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公开公示工作。及早着手,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招生考试相关政策规定特别是调整后的新办法、新举措,以及改革的相关精神尽快宣传到位。三是要积极推进新课程高考改革。严格实施省教育厅下发的《湖南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指导方案》,对高考文化科目单科成绩位于全省前万分之一的三本以上的考生,增加一次投档机会,并单独设置志愿;将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纳入考生电子档案,为高校择优录取提供依据。四是要加强基础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教育考试考务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市二中及绥宁一中列入实施考务平台第一期工程。同时,要继续加强考试装备建设,着力加强考点视频监控系统的配置、升级改造和维护,全面配置无线通讯屏蔽设备,推行身份识别、无线电监测等新技术。
(四)着重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安全工作,责任重如泰山。我们加固校舍只是一个基础,关键还是学校的安全管理。福建南平市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和湘乡学生踩踏事件都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们必须始终把安全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警钟常鸣,常抓不懈,要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安全教育进课堂工作,切实抓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同时下大力气抓好学校周边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要多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多方争取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克服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协调难、开展难、打击难的困难,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整治哪里”的原则,切实将学校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抓实抓牢,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要提高认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面临着资金、人员等一系列困难。但是,教育事业是千秋大业,面对各种困难,我们不能“等、靠、要”,而是积极主动的去想办法、抓落实。各县市区一定要按照市里的统一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抓,扎实抓好工作。
二是强化措施。再好的工作需要有强有力的措施作保障,并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应做到“三抓”:一抓制度。各项工作都在经过深入调研、借鉴以往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基础上,确定并下发各项制度,推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绝不允许出现制度规定一套,做起来却是另一套的局面,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长远、管根本。二抓执行。制度一经建立,就要不折不扣严格执行,要着手建立相关配套的奖惩机制和办法,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三抓督查。要严格督查制度,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情况,该表扬的表扬,该通报的通报,该查处的查处。
三是狠抓落实。一要落实领导责任。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具体抓落实”的要求,落实好领导责任制。教育局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加强领导与协调,确保领导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对领导有力、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否则给予问责及相应的处罚。二要落实监督责任。加快建立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注重对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建设经费的到位、管理和使用及工程质量的可靠性严格督查。三要强化责任追究。要进一步健全一级抓一级的工作责任,严格实行工作质量终身追究制,加大对不履行日常管理职责的事前责任追究力度。对因失职、渎职造成事故的,要追究领导者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发生重特大事故的地方,不仅要追究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还要追究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检查不力的责任,县市区教育局一把手要亲自到市教育局述职,并在教育工作的考评中,实行“一票否决”。
同志们,教育事业是值得我们为之不懈奋斗的事业,“建设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为之不断奋斗的目标。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教育考试改革发展、校园安全工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