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WTO概论》的心得
学习《WTO概论》的心得
中国结束谈判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整整11年,通过自身的经历与体会可以清楚的知道我们国家因为加入WTO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因此我对这门课程十分感兴趣。
中国通过长达13年的谈判和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加入世贸组织的通行证。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达到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加入WTO,则成员国将可以享受到国民待遇,可以分享到其他任何成员国间的双边、多边协定,达到互惠。同时,它亦制定了一系列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的原则。
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正处在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为了能更全面和持续的长远的进入世界经济舞台,中国必须跨出国门,在一个更大舞台上来竞争和发展。加入了WTO后,我国就不必在最惠国待遇上每年一次遭美国非难,而且还可以享受多边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其次,加入WTO有利于中国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再次,通过国际分工,中国可以利用其成本低,劳动密集型等的优势得到更多市场竞争分额,有利于进一步的发展。同时,关税的降低,使投资环境更具吸引力,外商可享有国民待遇,有利于吸引外资。
加入WTO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它对中国的影响决不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正确地估计这一影响的程度和趋势,是中国政府制订未来社会政策的基础,也是保持政治稳定与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加入了WTO,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在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也意味着必然要进行各种资源的进一步重新配置以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组织方式的进一步调整,其结果必然是带来进一步的社会变迁,加速社会转型。
加入WTO意味着劳动力资源将更多地由市场进行配置。随着对内、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目前存在的户籍、身份、单位等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壁垒将逐步减弱并最终被消除。这些体制层面上的变化,加上经济结构的调整,必然导致更
大范围、更加频繁的以劳动力流动为核心的社会流动,并进而导致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
当然,在我们看到加入WTO所带来的一系列有利之处,我们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它也将会对我们的不少产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WTO组织的精神是提倡贸易自由化,同时要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所以,任何一个成员国,在享受其权利的同时,也应当承担其义务,同时也应该积极思考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冲击。对于原先垄断性的企业,如电信业已经看到了竞争迫在眉睫,所以已经开始逐步拆分,参与市场竞争;其他一些保护性企业,如汽车等亦在加紧合资,改建,以最快的速度来面对即将到来的彻底开放的市场。因此,在面对入世可能带来的影响,企业应该早做准备,并根据市场发展能及时并有预见的做相应调整,而不能再只是只顾眼前利益或不求发展不思进取。
作为国家,它有必要更合理有效的调整产业结构,并在制度上加大改革和完善的力度。作为企业,则应该利用现有的宝贵的过度时期,尽快的进行调整,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适当寻找新的机遇以求得更大发展空间。
《WTO概论》是一门具有时代感的课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准确、全面地概述WTO的基本知识,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新成果,并反映本书各章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收获,特别是对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社会的若干主要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对WTO框架下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在中国的发展进行了专门分析,WTO知识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学习也是一场新的考试,是对我们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实际检验。
第二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心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的总结和学习,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我在本次学习中受到马克思基本原理的指导并悟到许多心得,现总结如下:
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先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它如何产生又如何发展,这样能使我们在大体上对马克思主义形成一个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是不陌生的,他是我们的思想基础,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对于他的认识直接决定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我们的价值取向。我们不仅要将它牢记于心,还要将它活用于我们的生活中,使他成为我们人生的指南针。我从马克思理论的学习中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它是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他又具有革命性,能在不同的时代都能吸收精华使自己不断的与时俱进,使他不落后时代,不被时代淘汰。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感到他无边的思维火花和精辟的理论论述。
第二,我们在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构成,有了一个大体的框架后,我们开始学习了第一章。我们了解到世界是一个客观的物质的世界,一切我们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都是物质的,并且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物质世界。我能从中认识到马克思思想的客观性,他都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自己的空想,一切多要客观。并且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整体,是普遍联系与不断发展变化的,一切的客观存在都是相互联系而又共同发展的,这点可以联系到我们的交友处事等我们的各个方面,他让我的思维倍受改善。在第一章还讲到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两者必须在相互促进下共同发展,如果我们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没有看到任何一面都是错误的,是没有充分认识到物质世界的规律的。可以所第一章就让我们了解到了马克思理论所站的角度,和他实事求是的理论精神。
第三,我们在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基础上我们开始认识这个世界并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开始改造这个世界。那何为认识又如何改造,这就需要我们最马克思主义的充分认识和不断的学习。所谓认识就是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理解并且它具有一定的规律,要我们在认识中不断的总结。我们在认识中不断的提高和改善我们的认识就能形成非常科学的理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真理了,所谓真理也就是我我们在千万次的认识物质世界所得到的正确认识。而认识必须要在实践中进行,没有实践我们就不会思考我们也就不会获得进步,所以认识是不能离开实践的,而实践同样不能离开认识,两者是相符相称的,缺一不可。
第四,我们在了解马克思基本的理论依据后,我就要开始应用理论来为我们服务,这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我们就要考虑我们所处的社会,这个我们每天都在里面生活的客观实在。而它在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下让我们理解我们所出的社会的最基本的特性。如我们社会是如何形成的,有如何发展的,他有存在那些规律,它的发展动力又何来?让我们了解了社会是如何发展的: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断的变化下发展的。他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分析的方法。并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促进了我们社会的前进,他们的矛盾也就促进了我们社会的前进。并且肯定了我们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他对于我们分析历史时间所起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第五,我们既然认识到了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就必然要将它应用到我们的客观世界中来。我们现在存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中形成的。在马克思理论中应用了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和方法论对资本主义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来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存在许多致命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资本主义最后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我们能清晰的了解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他的经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和资本主义如何进行原始积累等问题。通过马克思的精密分析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我们所不了解的资本主义社会,让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通过马克思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到现在资本主义的变化,虽然形式上变化突出但实际上并没有摆脱他最基本的矛盾。而另一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这种社会形态是我们所处的社会形态。但我们是否很了解这种形态,我们是否能正确的分析这种社会形态,其实这还是个问题。当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后这点有所改变。我们能明白我们所处的这种形态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所出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中的比较高级的社会阶段,他是我们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形态。他的建立从我们国家来看都是经历了非常艰难的过程,并且发展是极不完善的,还有许多矛盾还存在如: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等。我们也能感觉到我们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表面的不足之处,但只是个表面现象。从发展的观点上看,我们还有最高社会阶段共产主义社会,而资本主义是必将被社会主义替代,这是历史的必然。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理想和目标。我们要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去实现他
第三篇:学习概论课的心得
学习概论课的心得
很多人都会觉得概论课是一门洗脑的课,但是细心的品位的下,觉得并非如此。概论课其实是述说着中国的主要思想、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与发展。
在十几周的学习中,我从书本学习到了很多。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党。随之是结合我国的综合国情,提出了马克思中国化的说法。当马克思中国化的提出后,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随后也出现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随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领导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其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当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后,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随后就实行了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再次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虽然我国至成立来取得的成就举世无双,但是我国现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随后,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逐渐由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适应这一变化,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以上是我对于十几周来从概论课所学的,虽然概论课有时挺无趣的,但是我觉得应该像老师说的那样:“任何课都可以学到东西的。”。
第四篇: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概论心得
学习《国有资产管理概论》心得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国家职能顺利发挥的物质基础。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其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高低不
一、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仍停留在旧体制上,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的需要。因此,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理论研究与创新,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缺乏理论研究与创新,对思想认识以及工作思路而言,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在这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性认识及重视程度均不足
目前,对国有资产的 “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重使用、轻监管”的现象仍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明显存在。这些单位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同时思想认识不够清晰。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国有资产的闲臵、损毁、丢失甚至流失,从而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率及其保值增值效果。
2、事业单位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过程艰巨性的认识,无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所面临的挑战为:在参与各种社会经济与市场竞争活动中,作为独立承担民事经济责任的主体,如何依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来评价各事业单位的市场活动与行为。这是一
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的情况与问题,这就要求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以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及解决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对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而言,当务之急是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及管理等因素,做到服务功能以及监督职能均到位,从而充分体现监督的严肃性与管理的服务性,并将二者结合起来。
(二)宏观管理体制不完善,部门职能定位不明晰
面对总量不断增大、范围不断增多、流动性不断增强的事业单位资产,很多单位对此缺乏宏观、统一的监督管理体制框架,国有资产的出资人难以履行其职责,更有甚者有的单位并未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而导致了监督管理职能的缺失。当事业单位进行体制改革和布局调整时,就会导致部分管理部门间的职能定位不明确而相互推诿扯皮。由此可见,仅靠各部门间的自觉性与道德修养,而缺乏对各职能部门对国家各种管理制度执行的监督,以及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监督,这显然是不够的。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还将导致各部门间相互攀比、各自为政的现象,从而增加协调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三)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严重滞后
一些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并不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单位并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这些单位诸如建筑物、土地、无形资产等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尤其在经营性资产管理上,重组、改制、关停并转、产权转让、资产评估
等方面又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三产”经营管理人员无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单位内部也未建立业绩考核体系,导致这些人员并没有激励约束机制来进行约束。在国家以及当地政府的要求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部分管理制度,但各项制度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未能真正贯彻执行,这种管理体制将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危害单位的权益。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为:国家所有、政府监管,单位使用。而实际情况是,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对国有资产并未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而且出现管理职责及效能缺失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不够到位
在事业单位资产购臵、使用、处臵的全过程中,国资管理部门受力量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并未进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同时也未对单位购买、报损、报废、出售财产报批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不清楚单位的实有资产底数。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未制定对包括固定、流动以及无形资产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事业单位对购臵、出租、出借、出售、报废财产等有很大的主动权,甚至有些单位尚未建立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
(三)事业单位重钱轻物,未对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大多数是属于非经营性资产,如主要为财政性资金形成的公共财产。这种资产的特点是:不计成本,无偿使用,不核
算盈亏,这就导致了事业单位重钱轻物,未对实物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现象。
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严格控制国有资产的入口
作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入口”,资产配臵连接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为了杜绝盲目、重复购臵的现象,使预算安排与事业单位已占有、使用资产的状况间建立科学的联系,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预算制度,并遵循如下原则:
1、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与资产配臵的互相适应
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与资产配臵的互相适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履行职能过程中,事业单位应满足资产配臵的合理需求;二是高标准、高档次、不计行政成本的资产配臵会造成资产的闲臵浪费,事业单位不应盲目追求此类的资产配臵。
2、科学合理地优化资产结构
科学合理地优化资产结构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为了使存量资产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避免重复配臵,应按照工作的需要来科学编制配臵规划;二是不同单位、单位内部各部门间的调剂、共享应加以推动。对于临时需要且能通过市场租用的资产,则无需重新配臵。三是加强对资产存量增量配臵的管理,以达到优化资产配臵,提高使用效益的目的。
3、勤俭节约、严格控制
对于有无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分别按照标准或实际需要来配臵,同时在保证质量性能的基础上,应当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4、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单位部门预算应包括资产购臵项目等,各单位应将批复文件及有关材料报送至同级财政部门,若是未经批准,就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以及单位经费支出。
(二)强化资产使用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资产运转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就是资产使用,在使用国有资产时,强化资产使用管理是事业单位需要特别关注的。事业单位应将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严格的管理责任制,以此来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具体而言有以下几方面:
(1)建立单位法人代表责任制。
(2)通过指定专人来负责资产管理的日常性、基础性工作,包括负责规范账卡管理、实物管理以及统计报告等工作。
(3)建立岗位责任制,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建立资产使用人责任制,以便达到责权分明,层层负责的目的。
(4)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对所占有以及使用的国有资产,为了做到清楚家底,账、卡、实相符,事业单位应建立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避免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三)强化资产出口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完整
为了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就需要抓住资产处臵这个重要环节。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尽量采用如招投标、拍卖、协议转让等公开的处臵方式,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来进行资产处臵。对国有资产的处臵应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事业单位则不能处臵。当事业单位面对以下情况时,如撤销、分立、改制、合并等或是隶属关系发生改变,事业单位清查登记其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并对其编制清册并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处臵,及时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对此过程中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
(四)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引入奖惩机制
应加强国有资产使用者的管理意识,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引入奖惩机制,量化国有资产管理目标,对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应规范考核奖惩,对业务人员定期跟踪检查,并进行严格的考评。同时为了增强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严肃性以及权威性,对造成国有资产浪费损失的直接责任人,视情节予以经济或行政处罚,如若构成犯罪,则交付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的来说,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伴随着我国国有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资产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所以只有不断进行研究与探索,才能更好地完善管理体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五篇:学习汽车概论心得
学习《汽车概论》心得
这个学期,是第一次上选修课,而我刚刚是选了《汽车概论》这门这么有意义的课程,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汽车有个更深的了解。
在现代社会,汽车是不可缺少的一门交通工具,汽车具有高速、机动、舒适和使用便捷的优点,极大的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备受人们的青睐。在我没有学习《汽车概论》这门课程的时候,我对汽车的了解只是鸡毛蒜皮,但通过了学习这门课程,我对汽车的了解已经上升了很多个台阶,这本汽车概论书籍的内容有很多,从汽车的定义、汽车的产生、发展历史、结构、文化等等都很全面的浓缩在这本汽车概论书籍,而我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自认而然的对汽车有了很多很多的了解。这门课程从这个学期的第九周开始上课,半个学期里,学到了很多,从汽车的发展,汽车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竞赛到相关的保险业务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汽车的演变史,从利用自然力的风帆车,发条车,利用蒸汽与电瓶的蒸汽车与电动车,到现代汽车之祖的内燃机车,再到现代集高技术于一身的以V6,8,10,12等发动机作动力源的现代汽车。汽车速度从蒸汽机车的>=4Km/h到保时捷911Turbo系列的280Km/h,而且这个速度还不算F1里赛车及一些大厂(或改装大师)改装的车子,如HAMANN改装的法拉利F430,输出马力730匹,最高速度350km/h(电子限速)。在汽车演变发展的过程中,造就了许多世界品牌,劳斯莱斯,兰博基尼,法拉利,保时捷,宝马,宾利,奔驰……(真希望里面有中国的品牌
我就对这门课程很有兴趣,虽然在高中的时候学习历史课的时候有点点的学习过汽车的发明和发展,但那点是很少很少的,而现在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和学习,觉得既兴奋有激动的。
汽车这东西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的相关的,而这汽车的市场和人们的需求也是非常的大的,学好这门课程,无论是以后出来找相关汽车的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也是非常的有帮助的。我认真的看了这本书籍,知道这本书的结构体系严整,同时又不失灵活性,而掌握汽车的相关知识和驾驶、维护、已经成为了时代的要求,所以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也认认真真的去学习了,也收获不少,一辆汽车从制造然然后到完成品能开上公路,中间是要非常的多的程序,而且汽车里面也是非常的多组成零件,通过学习,我了解了汽车的组成结构,布置形式,汽车的基本行驶原理。还有国际上的名车等等,真是受益匪浅。
学期已经接近了尾声,意味着这门《汽车概论》课程也要结束了,短短的学习时间结束了,有那种不舍的情怀,虽然这门课程结束了,但我还是会坚持的学好汽车这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