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设计原理
【幼儿园设计】托幼建筑设计原理
一、定义、分类、规模
1、定义:托儿所、幼儿园建筑属于同类性质建筑,统称托幼建筑。托儿所、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周岁以上幼儿的为幼儿园。
2、分类
按年龄段分:
1.托儿所:2个月—3岁
2.幼儿园:3岁—6岁
按入托时间分:
1.全日制(日托):幼儿白天在园、所生活的托儿所、幼儿园。(图)
2.寄宿制(全托):幼儿昼夜都在园、所生活的托儿所、幼儿园。
3、规模
幼儿园的规模:
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人数300~360
中型:6个班至9个班;人数180~270
小型:5个班以下;人数150人以下
幼儿园班级的规模:
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二、幼儿园房间组成由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组成(图)
1、生活用房:生活用房是幼儿园建筑中的主题部分,占用面积最多,一般占70%以上,位置也最重要。它通常是整个幼儿园的平面布局与构图中心,空间处理和功能要求较高,与室外联系也方便。包括以下用房:
2、服务用房:服务用房是幼儿园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用房。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及教职工厕所浴室等。(门卫收发室应设在建筑的主要入口处;晨检接待室宜设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但要与门卫、收发室隔开;行政办公室宜集中在一个区域内形成独立的单元,同时兼顾对外联系的方便;医务保健室与病儿隔离室宜相邻并与幼儿活动室有适当距离)
3、供应用房: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辅助用房。一般由幼儿厨房、主、副食库房、炊事员休息室、卫生间、开水、消毒室及洗衣房等组成。此外还包括杂物院(布置原则:一般位于幼儿生活用房的下风向;与幼儿生活用房保持一定距离,运输饭菜方便、快捷;该部分一般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避免厨房、杂物院的货物流线与幼儿流线交叉、混淆)
三、基地选择原则
1、应有独立的建筑用地(三个班以下的幼儿园可与其他建筑物合设,但需有独立的活动场地和出入口)
2、服务半径不宜过大,不超过500米,保证家长接送儿童的路线短捷。幼儿园可布置在住宅之间或住宅内,也可以布置在小区或街坊中央。
3、紧邻用地地界南侧应无高大建筑物,保证日照充足,场地干燥。
4、避免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主干道旁边建设;
5、远离各种污染源,6、选择在安全地带,远离火灾危险区、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藏区。
四、总平面设计
(一)布置原则
1.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区合理(功能分区时将总平面用地,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加以分区,使联系密切的部分相近,需要隔离的部分相远或加以分开,目的是使各部分的布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功能分区通常由道路、树墙或建筑物加以区分。使每区的使用性质力求明确,避免不同功能之间的
1相互干扰)
2.流线互不干扰
3.尽量扩大绿化用地范围
4.合理安排园所内道路
5.正确选择出入口位置(幼儿园出入口不应设置在城市主干道上;幼儿园出入口设置应紧密结合周围道路和儿童入园的人流方向;当幼儿园的主要出入口面临街道时,必须留有足够的缓冲空间;大、中型幼儿园需设杂物院,杂物院的出入口与幼儿园的主要出入口应分设)
总平面内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关系
1、出入口设置:大中型幼儿园主入口应与杂务院入口分设,最好将主次入口分别设与两条道路上。小型幼儿园可设一个出入口,但要使儿童出入与生活供应车辆两条路线分开,开辟去厨房、杂务院的专用车道。(图)
确定出如口位置时,应注意保证活动场地的完整性,避免道路穿过活动场地而破坏其完整性。
2、建筑朝向:选择朝向的原则是保证儿童生活用房能够获得良好的日照条件;卫生间距:满足最小日照间距;建筑层数:幼儿园不宜超过三层)(图)
3、室外活动场地
公共活动场地:全园幼儿进行集体游戏及大型活动之用的室外活动场地;活动场地面积=180+20(N-1)m²;式中N为班级数。
应设置沙坑、戏水池、滑梯迷宫、秋千等活动设施和30米直跑道,注意色彩设计。
班级活动场地:幼儿园各班进行小型户外游戏、作业、体操及自由活动的专用场地。班级活动场地面积:60~80平方米为宜。
设计要求:宜与幼儿班级活动室毗连设置;活动场地内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班级活动场地之间应做适当的分隔,避免各班之间相互干扰,常用连廊、绿化、建筑物、人行道等进行分隔。利用建筑物分隔时,要注意活动场地的日照。班级活动场地的布置方式:毗连式;枝状式;集中式;分散式;屋面式)(图)
4、杂物院:与厨房、洗衣房靠近并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在总平面中布置在较为隐蔽的地方,并处于建筑的下风向;杂物院必须与儿童生活部分严格分隔,避免儿童擅自进入;杂物院应设专门的出入口
5、绿化和小品:环境的好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创造优美的环境对于陶冶儿童的心灵,培养没的情操,起到中要的作用,绿化面积:1.0~1.5/幼儿。
入口和庭院绿化;活动场地绿化(以草皮为主)器械场地上应以大树为主,起到遮阳作用。注意问题:禁止种植有毒、带刺、易生虫的植物。
6、园内道路:交通联系通道:是联系幼儿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道路,并兼作消防车道,要求方便直接,路宽不应小于3.5米,道路距建筑外墙距离不应小于3米;
通路:另一类是通路,作为人行通道,可曲可直,可供散步和儿童玩具车通行,是主要供幼儿游戏、活动以及联系各活动场地的通道,路宽一般为1.5~2米。为了节约用地,应尽量减少路面的数量。
五、建筑设计
(一)生活用房
幼儿每天活动内容及程序(图)
在幼儿生活用房中,活动室、卧室、卫生间、衣帽间等房间是儿童全天活动中最密切的房间,应将这些房间布置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活动单元。各房间关系如图所示。
幼儿园的尺度:
1、活动室:是儿童生活中主要房间,供儿童游戏、进餐、上课等日常活动,相当与住宅中的起居室。(图)
l 活动室要与盥洗室和室外活动场地有直接的联系,位于二层的活动室,若班级活动场地在底层,要保证幼儿方便到达室外活动场地,如设置楼梯或滑梯,可直达班级活动场地。
l 活动室的形状很多,有长方形、方形、也有扇形等;长方形运用比较多。(图)
l 活动室家具有桌椅、黑板、教具柜、玩具柜、书架等
l 活动室设计应符合儿童尺度及心理特点,比如窗台不宜大于600mm,在1300mm高度以下不设平开窗。
2、卧室:卧室功能单一,供儿童睡眠用,朝向要求可比活动室低,但也应满足日照的要求。卧室平面应方整,不宜采用奇形怪状的形式,要利于布置床。(资料集图片)
3、衣帽、教具、储藏间:每个班级应设一个储藏衣帽和教具及玩具的房间,也可做活动室的前室,(存放衣物用)衣帽储藏间应设置衣帽柜和衣帽架、挂衣勾,并设置储藏教具、玩具的储藏柜。衣帽、教具储藏间的位置应设在各幼儿活动单元的入口处。(图书)
4、卫生间:卫生间包括盥洗室、厕所、和浴室,供幼儿盥洗、大小便和洗澡用。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卧室,但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盥洗室和厕所最好分间设置或做适当分隔。卫生间设备尺寸要符合儿童使用尺度,要注意卫生器具的数量设置及尺寸。(图)
5、幼儿活动单元组成形式
1)单元式同层布置(图)
标准较高而设备比较完善,每个班有自己专用的活动室、卧室、衣帽间和卫生间。
l 完全分割的空间。
l 没有分割的同一空间,及活动室与卧室兼用。
l 采用灵活分隔同一空间,活动室与卧室之间采用折叠门,拉帘或家具分隔,需要时可联成一较大空间。
2)单元式上下层布置(图)
卧室、活动室、衣帽间和卫生间上下层布置——节省面积,现在很少采用
3)多组式活动单元(图)
若干个班组成一个较大的活动单元每个班有自己的活动室和卧室,但多个班组共用一个较大活动单元,这种形式有利于儿童见的交流,但给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日本采用较多。
(二)音体活动室
作用:集体活动、游戏、家长会等
布置方式如下:
(1)单独设置,应与活动室有一定距离,避免干扰,为方便使用,距离不能太远,考虑到雨天、冷天,应用连廊连接。
(2)一般设在建筑物的端部。这样既方便联系,又可减少干扰,易保证相对独立。
(3)音体室应设在底层,便于疏散
(4)形状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多边形等。由于面积大,所以层高应适当抬搞,不应小于3.6米。
(三)服务用房
(1)办公用房:应便于联系工作,接待客人来访等功能,应比较独立设置,通常与晨检、医务等设置在一起。
(2)晨检室:早晨对如园的儿童进行身体检查,所以应设置在建筑入口处,可将门厅扩大将晨检室设于门厅内。
(3)医务室、隔离室:医务室、隔离室是幼儿园中的卫生保健用房。
(四)厨房设计
由操作间、库房(主、副食库)、备餐间、冷藏间组成设计要求:
(1)应与儿童活动单元有一定距离,不会使油烟串味儿,也避免儿童擅自进入厨房,产生危险,但也不应太远。
(2)通常独立设置,用廊子与其他部分连接,彼此既分隔有联系,也丰富了室外空间。
(3)厨房与杂务院密切相连,应设置单独出入口
(4)楼层间送饭最好采用电梯(食梯),一缩短送饭路程)
(5)厨房部分应设置专用厕所,以方便炊事员使用。
六、平面组合方式及特点
(一)廊式
(1)廊式串联:及通过走廊联系各房间的组合方式。
(2)以廊并联:各房间通风采光好,但交通面积比较大,用地较多。
(3)串、并联混合使用。
(二)内院式
以内院为构图中心,围绕它布置各类用房,庭院可布置各种儿童活动设施、形成融艺术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庭院空间,包括封闭式和半封闭式。
(三)厅式
以大厅为构图中心布置各类用房。大厅通常采光比较差,所以经常采用高侧光和顶光。
(四)自由式
平面布置灵活多变,没有什么模式,新颖别致。
七、相关构造设计要求
(一)幼儿卫生间应满足下列规定:
1,卫生间应临近活动室和寝室,厕所和盥洗应分间或分隔,并应有直接的自然通风。
2,盥洗池的高度为0.50~0.55m,宽度为0.40~0.45m,水龙头的间距为0.35~0.4m。
3,无论采用沟槽式或坐蹲式大便器均应有1.2m高的架空隔板,并加设幼儿扶手。每个厕位的平面尺寸为0.80m×0.70m,沟槽式的槽宽为0.16~0.18m,坐式便器高度为0.25~0.30m。
4,炎热地区各班的卫生间应设冲凉浴室。热水洗浴设施宜集中设置,凡分设于班内的应为独立的浴室。
5,在幼儿安全疏散和经常出入的通道上,不应设有台阶。必要时可设防滑坡道,其坡度不应大于1∶12。
(二)楼梯、扶手、栏杆和踏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并应在靠墙一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不应大于0.60m。
2、楼梯栏杆垂直线饰间的净距不应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度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3、楼梯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0.15m,宽度不应小于0.26m。
4、在严寒、寒冷地区设置的室外安全疏散楼梯,应有防滑措施。
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应设双扇平开门,其宽度不应小于1.20m。疏散通道中不应使用转门、弹簧门和推拉门。
幼儿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
2、在距地0.70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
3、门的双面均宜平滑、无棱角。
4、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
5、外门宜设纱门。
(三)外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距地面1.30m内不应设平开窗。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
2,所有外窗均应加设纱窗。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及隔离室的窗应有遮光设施。
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线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
幼儿经常接触的1.30m以下的室外墙面不应粗糙,室内墙面宜采用光滑易清洁的材料,墙角、窗台、暖气罩、窗口竖边等棱角部位必须做成小圆角。活动室和音体活动室的室内墙面,应具有展示教材、作品和环境布置的条件。
第二篇:教学设计原理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相关书籍: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r.m.加涅
《学习心理学:一种面向教学的观点》 p.m.德里斯科尔
《学习与教学》 r.e.梅耶
《教学设计原理》 r.m.加涅
《学习、教学与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的修订》 布卢姆 《系统化教学设计》 w.迪克
《教学设计》 p.l.史密斯
一 教学系统导论 1 教学设计导论
教学设计的主体内容:教师用来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如: ? 如何将学生进行分组,以有助于学生学习和交流 ? 什么时候练习与反馈最有效 ? 技能知识学习的前置知识有哪些
掌握教学设计原理的目的:
按照一定的理论,对教学设计过程进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事件和活动中去,使教学更有效。
1.1 教学设计的基本假设
没有哪一种教学设计模型是最佳的,基本假设: ? 教学设计是帮助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目的是达到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毅力、时间、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原有知识、学习能力等)? 教学设计模型可运用到多种教学场景下(学生个体、小组、大组),原理保持不变 ? 利用学习者对教学设计进行检验,反复设计与验证,使教学趋于完善 ? 教学设计本身是一个过程,包含相关子过程(原子过程是: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评价、反馈等)
? 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形式 1.2 学习原理
学习情境
人在清醒的时刻,都在观察和处理信息,一些信息被记忆,一些被摒弃。
是什么让人记忆:
? 学习者内部(来源于学习者,想获知)? 学习者外部(提供一个事件,包括学习内容、目的、方法等环境)? 学习者、学习发生的情境、学习的内容、学习过程等存在着相互作用
教学原则
从学习原理中,指导教学设计的一些原则: ? 接近:教学环境与学习目的相接近
教学情境的设计接近学习的目的,或学习预期。教学设计以达到教学目标为纲,而不应以方便学习或教学为目的。如,学习目的是“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装配一支枪”,教学中要尽量避免给学生图纸。
? 重复: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的反应需要重复,以使学习得到进步
重复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者反应,只是一种练习形式,而非基本条件,也不是必须的。? 强化:使学习变得有期望,以便学习者能“自我激励”
学习过程中,如果能让学习者看到预期的结果,并相信能达到,将使学习得到强化。预期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种
? 短期,如学习习得了,就有奖励等 ? 长期,如社会期望、人生追求、家庭厚望等 ? 合作协商:学生与其他学生或知识丰富的人一起学习,以确认信息的意义,即合作学习环境可以
促进学习 ? 广泛认知:学生广泛的获取相关惰性知识(初步接触,并不注重应用,在需要时能回忆起来,并
通过进一步学习掌握的知识),是教学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 组织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来促进学习发生
要明确学习是活动的结果和目的。1.3 学习条件
学习条件分类: ? 内部:学习者心态、先前习得的知识及程度、个人目标等 ? 外部: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管理等 学习过程 篇二:《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教学设计原理》加涅
概念,原理及名词解释
一.教学与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二.教学原理的基本假设:
1.教学设计必须已帮学习过程而不是教学过程为目的的,教学设计也是以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偶然”学习为目的的。这就意味着最终的目标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指导着
学习活动的设计与选择。
2.学习是一个手许多变量影响的复杂过程。卡罗尔界定了至少五个影响学生所能达到的学习程度的主要变量:(1)学生的毅力(2)允许学习的时间(3)教学质量(4)学生的能力倾向(5)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这些变量不是无关的,因此一个有效 的教学设计模式不能仅关注其中之一。3.教学设计模型可以在多种水平上应用。4.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设计教学首先要包括学习者,并且利用学习者进行检验,利
用这些来自学习群体的反馈来修改教学并使其更有效。5.教学设计本身作为一种过程,应当包括如下子过程:确定预期结果、开发活动、设
计备用练习形式、评价与反馈。6.不同类型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
三.若干学习原理
1.接近原理:指的是刺激情景必须与预期的反应同时呈现。2.重复原理:指的是要是学习得到进步并靠可靠的保持,刺激和它的放映需要重复或
练习。
3.强化原理:一个新的行为,倘若在他出现时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事态随其后,则这一
新的需变更为的学习讲得到增强。四.教学系统设计的的基本过程(addie模型):包括五个基本过程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
五.言语信息:
目的:是为了强调表现性的性能。功能:为学习者建构其他技能,提供一种结构或基础。言语信息的学习
分类:名称的学习—-指获得以命名方式对客体或客体类别做出一致语言反应的性能。
事实的学习—-事实是表示俩个或多个有名字的客体或事件之间关系的言语陈述。六.知识:当信息被组织成有意义的,相互练习的事实和概括化的内容时,通常被称为“知识”。
七.学习目标的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章节小结
第一章 教学设计导论 加涅在本章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二章 设计教学系统 加涅首先给教学系统下了一个定义:促进学习的资源和步骤的安排,这与教育技术94定义中的“学习资源和过程”恐怕有密切联系。随后,加涅指出教学系统设计是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而教学开发是执行计划的过程。
第三章 教学的结果 这一章表明了定义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一部分是由于人们对教育有如此多的期望。另一个原因是需要把笼统的目的转化成逐渐具体的目标。本章还包括对习得的性能类型的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技能(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第四章 学习的类型------智慧技能与策略 本章从教育系统预期结果目标开始,然后提出为了设计特定教程、单元和课,需要讲表现性目标分成几大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这样做有利于 :考虑目标的充分性;决定教学顺序;计划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学习条件;第五章 学习的类型------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 本章描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学习: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尽管它们有一些公共特征,但事实上它们是各不相同的。1.言语信息:能用言语陈述的事实。概括性知识和有组织的知识。2.态度:选择个人行为的方向。3.动作技能:执行身体运动的行为表现。
第六章 学习者 影响新的教学材料学习的学习者特征表现为人类记忆中的集中组织。智慧技能、任职策略、言语信息、态度和动作技能这五种习得的性能直接影响这五种新的性能的学习。另一类记忆组织被表征为能力,可通过心理测验来测量。这些是对人类品质的测量,而人类的品质又能预测不同个体完成行为表现的某一些一般类型的情况。人类学习者的其他特征可归为特质。能力和特质以简介方式影响新的学习。
第七章 确定表现性目标 本章对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提出了一个无成分的指导。这无成分是:1.情境2.习得的性能3.对象4.行动5.工具和限制
第八章 学习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集中不同的、相互联系的程序,执行这些程序是为了产生设计和确定教学条件所需的系统信息。信息加工分析描述了学习者在执行他们的学习任务时所采取的步骤,这些步骤包括:1.输入信息 2.行动 3.决策。学习任务分析的目的是确定重点目标和使能目标的先决条件。区分了联众先决条件----必要性的和支持性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所习得性能的组成成分,因而其学习必须事先进行。其他的先决条件是某个性能的学习更容易或更迅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支持性的。
第九章 设计教学顺序 本章开头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程的组织如何安排教学顺序的问题联系起来。排序决策是在教程、客体、课和课的组成部分这四种水平上出现的。列出了在教程和课题水平决定教学顺序的方法。课题顺序的教程计划主要通过一种茶馆是性逻辑来完成。一个课题可能要先于另一个课题,或者因为它描述了较早的事件,或者因为他是一个组成部分,或者因为它给后继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背景。
第十章 教学事件 本章论述了构成针对学习结果的角的各种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一节课中。这是谢通常外在于学习者的事件,由教师、课文或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其他媒体来提供。起支持作用的外部事件的一般特征可以从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推论出来的,它认为单个学习活动包含许多内容加工阶段,这些阶段包括:1.感觉时间的短暂登记,2.刺激特征在短时记忆中的暂时储存,3.利用复述过程延长短时储存的时间,为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做准备„„..从这个模型中推论出的教学事件是: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3.激
起对先决性的学习回忆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6.引出行为表现7.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的反驳8.测量行为表现9.促进保持和迁移。
第十一章 技术-----潜在用途 本章讨论了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如何影响我们的学校、工业部门、联邦政府与军事部门中的培训过程、结果与学习结果。
第十二章 单节课的设计 本章将备课作为如下主要活动的完成来对待:1.在教程、单元或主题的范围内安排可得顺序,2.设计单节课,使学习的有效条件能被纳入到每节课的教学事件中。讨论了备课的四个步骤:1.列出课的目标2.列出想使用的教学事件3.选择能完成事件的媒体、材料和活动4.注意教师、培训者和设计者的作用。
第十三章 测量学生的行为表现 本章的重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解释的目标参照测验。这种测验有以下几个重要目的:1.它们表明每个学生是否掌握了目标,并可以继续学习下一个目标2.它们允许及早发现和诊断学习失败,这样有助于识别所需要的补救性学习3.他们提供了改进教学本身的信息4.它们是公平的评价,因为它们测量了目标上的行为表现,而这一行为表现是作为期望学生学习的指标而呈现给学生的。
第十四章 集体学习环境 本章讨论了三种不同的集体规模:1.俩人组2.有3~8名学生的小组3.有15名或更多学生的大组。而适用与这三种不同规模集体的教学特点取决于教师管理教学事件的准确度。
第十五章 在线学习本章讨论了最有效的在线学习计划包括如下问题:1)教员的利用2)做中学3)合作4)通达全世界。
第十六章 教学评价 本章讨论了教学材料、教程与课程的全面评价至少要包括以下五个调查和反馈领域:1.对教学材料的评价2.对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质量检查3.测量学习者对教学的反应4.测量学生在学习目标上的成绩5.估计教学效果。
读后感
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至今为止我听过的最多的回答就是教育技术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术相关的硬技术。可能这是国内好多专家和学者都认同的观点吧,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
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这一点在我们曾经学过的《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题目中就可以得出,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教学系统设计”而不是“教学设计”,就是吸取了加涅认为的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的观点,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
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流行的教育理论中,为区分作为教育目标的学习结果和自然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把教育目标针对个体在自然发展中形成的智力和人格特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误区正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篇三:《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读后感
《教学设计原理》是加涅的其中一本代表作。从书名中的“教学”二字可知,这本书讲述的并不仅是教授。教授仅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教一词指的是一个人想学习者讲授或者掩饰某些东西。但是教师或培训者的角色包括多种不同的任务,如选择材料,判断学生的准备情况,监控教学活动,最终起到内容资源与学习促进的作用,于是更广泛的术语“教学”讲强调的重点放在了教师用来使学生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的完整的活动范围。
大致浏览过加涅的这本书,该书分为十六章,他在书中不仅提出了教学的系统性,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还提出了技术的潜在用途,学习发生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发生的影响,总结出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并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
首先,加涅在本书中提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我想这个说法我们都已经非常的清楚,但是究竟我们应该怎样对教育技术学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应该如何去具体深刻的理解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真正意义。国内的实践与理论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基本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促进教学,且这个技术手段基本是与媒体、信息技
术相关的硬技术,而加涅的教学技术学则更多地类似于国内教学论、课程论研究的范围,但是加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定义了一个等式: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他讲到教育技术学可以被定义为将理论和其他有组织的知识在教学设计和开发任务中的系统运用,它还包括探求有关人们如何学习和如何最好地设计教学系统和材料的新知识。他所认为的教育技术学更多的类似于国内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的范畴。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起步较晚,而且一些基本的理论都是吸取国外的专家的,但是毕竟东西方不只是在文化经济等上有差异,在教育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所以我国的教育技术学是在汲取了国外的理论的基础上又结合了本国教育的特色以及技术方面的发展情况而最终形成的。其次,加涅在绪论中认为教学设计具有系统性,因为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决策点上都要注意技术知识的一致性和相容性,他认为每一阶段的输出都是下一阶段的输入,这具有明显的控制论的特点,反映出信息加工理论受到计算机科学影响的特征。
第三,加涅用尽其毕生的精力总结出了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并从教学设计的观点对学生心理结构做了详细分类。因为学生心理结构就是我国教育人士所说的学生心理素质,所以我们把加涅的学生心理结构及其分类的观点称为加涅的学生素质观。加涅认为,学生的这些素质和特征有些是先天的,有些是后天习得的,有些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学生的先天素质是由遗传决定的与学习相关的个体的某些素质,学生在发展中形
成的素质包括能力和人格特质,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就是加涅总结出的五类学习结果。因为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学所改变,教学只能避免超越它们,而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此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习得的五类的素质教育。? 第四,加涅是通过对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发生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来研究教学的,他认为教学是通过安排一系列符合学习者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事件)来促使学习的发生,这正是他对于教学理论的贡献。他的教学理论是建立在坚实的心理学研究基础上,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更具体的指导性。加涅认为学习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千差万别的学习行为都可以归入上述五类习得的学习结果中。每类学习的行为表现不同,所需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也不同。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目标、任务分析、教学过程及结果测评。
第五,加涅提出了“学习层级”这样一种新的研究体系,由此提出了新的教学论体系,并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教学设计原理与技术。我们设计智慧智能序列时要以学习层次为基础,这些层次是通过从终点目标倒推的方式获得的,这样做我们就能分析将要学习的技能序列,当学习者能够回忆出构成新技能的子技能时,它们就会最顺利的完成新技能的学习。
加涅在《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去好好读这本书,研究学习,但是从中学习什么呢?我想从中可以学习加涅解决复杂学习和教育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如把心理学与教育
实践相结合进行研究。在研究学习和教育时,把认知观和行为观相结合。在认知观中,既吸取建构主义中有用的东西,也吸取信息加工心理学中有用的东西。在研究学习时,既把学习看成是过程(事件),也把学习看成是结果。在研究学习的条件时,既指出其内部条件,也指出其外部条件。另外,怎么学也是一个问题。学习加涅的著作,首先要了解他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并且把这些应用到我们的教育中去。但是其中也不乏缺陷之处,他的理论体系不可能没有缺点和局限性。例如,他强调学习的作用,而对发展的作用考虑很少,他强调对学习类型做分析,将复杂现象加以分解,但对于如何由个别成分合成复杂的心理能力研究不够。又如他强调学习的顺序是由下位到上位,局部到整体,但有时学习顺序并非完全如此。记得有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我们评价一个人,要看他说了什么,而不是看他没有说什么,就是说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不能影响我们对加涅的理论的学习。篇四:教学设计原理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进行计划,使学生参与到促进学生的事件和活动中,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以最佳效果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学设计的任务
1、如何考虑原有学习
2、如何根据目标选择外部条件计划新学习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1、必须以帮助学生学习为目的
2、设计必须关注到影响学习的因素:学生毅力、教学质量、学生能力倾向、学生学习能力
3、设计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必须利用学习者对设计进行检验(课后反思)
四、教学设计的过程—addie模型
五、单节课的教学设计
定教学目标及目标实现的顺序----定教学事件----定教学媒体、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定教学处方即每个教学事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及实现这一教学事件的教学活动。
其中:
定教学目标及目标实现的顺序: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题。我们教学中有五类教学目标即智慧技能(利用概念、原理、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认知策略(获得信息的方式)、言语信息(能够陈述的知识)、态度、动作技能。无论何种技能,它的学习均需有先前习得的技能做基础的,这个条件制约了教学目的的顺序。
智慧技能的类型根据复杂程序进行分类:辨别、概念、规则与原理、问题解决。后者均需前者己习得为先决条件。因此,教学顺序的设计由易到难,注意梯度。
定教学事件:一节课的教学事件分九段即引起注意(用新异的刺激引起学习者的好奇心);告知学习者目标(传
达对学习者学习的希望,有助于他们关注对技能的学习);激起对先决性的学习的回忆(通过提问等形式唤起学生的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描述任务,用例子展示和强调要学习的知识);提供学习指导(给出学习内容的详细说明以提供提取线索);引出行为表现(学生学习活动);提供行为表现正确性反馈(通过练习);测量行为表现(了解学生是否己掌握);促进保持和学习迁移(提高和变换环境的练习)。
定教学媒体、教学材料、教学活动:
定教学处方即每个教学事件中不同角色的作用及实现这一教学事件的教学活动
2、教学设计的组成
3、教学设计的描述
对照案例讲解幻灯片中的理论阐述篇五:教学设计原理读书笔记
学习结果的五种类别
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1、智慧技能。加涅认为,智慧技能的实质是人们应用符号办事的能力。可以细分为四个亚类:由简单到复杂分别是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最简单的智慧技能是辨别,即区分物体差异的能力。较高一级的智慧技能是概念。即对同类事物的共同木质特征的认识。因此而有对事物作出分类的能力。再上去是规则。当规则支配人的行动时,我们便说,人在按规则办事。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就是技能的木质。最高级的智慧技能是高级规则,是指运用简单规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一种特殊的智慧技能,它与智慧技能的区别是:智慧技能是个体学会使用符号与环境发生作用,是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认知策略是对内组织的技能,它的功能是调节监控概念和规则的使用,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认知策略使用的先决条件是具备相应的智慧技能。
3、言语信息。
加涅所说的言语信息,有时又称言语知识。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则称之为陈述性知识。实际上都旨在表明在人所获得的能力中一种最为熟悉的能力。即人用语言来表述信急的能力。加涅认为言语信急的学习不但是使学过的东西能逐字逐句地回忆出来,而且是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根据言语信息木身所具有的不同复
杂程度,加涅区分出二类不同的言语信急形式:符号学习、事实学习、有组织的言语信息的学习。
4、动作技能。
加涅认为.动作技能有两个成分:一是操作规则,一是肌肉协调能力。动作技能的学习就是使一套操作规则支配人的肌肉协调。是指个体不仅仅完成某种规定的动作,而且指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流畅、合规则和准确的整体行为。
5、态度。
加涅认为态度是一种能够影响人对某一类物、某一类事或某一类人作出个人选择的内部状态。它是通过学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影响人选择自己行动的内部状态。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二种成分。
加涅分析了影响这五类学习的不同的学习条件。他把学习条件分为必要条件与支持性条件。必要条件是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缺少它学习便无法产生;支持性条件是一般有助少学习的条件.缺少它,学习不一定不能产生。但其效率不高。例如同,学习“功=力x距离”这一规则,必须先掌握什么是“力”和“距离”。只有先掌握了这两个概念,才能进一步掌握这两个概念构成的规则。因此,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乃是该规则学习的必要条件。而动机、态度等条件,虽然有助于这一规则的学习,但不是非有不可的,属于支持性条件。加涅揭示了五种学习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可供我们教学设计时参考。分析加涅教育目标分类的理论和有关思想,我们发现,加涅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有自己的鲜明特点: 1.以能力和倾向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
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改变”。因此,“学习结果是使人的各种作业成为可能的持久状态”。“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持久性质,可以管它们叫做能力和倾向”。由于预期的学习结果也就是教育所要达到为目标,所以,加涅揭示了习得的是能力和倾向,便为他的教育目标分类确定了统一的基点。2.以习得各种能力所需学习条件的异同作为划分教育目标类别的依据 加涅认为,不同种类的习得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学习条件。内部学习条件是指学习者本身具有的,影响习得新能力的变量。诸如己经习得的能力等。外部学习条件是指由教学提供的,用以支持或加强习得能力的变量。诸如,教师的期待,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等。从内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内部学习条件。比如,学习者要习得定义概念,必须先具有具体概念。从外部学习条件来看,不同种类的学习结果也需要不同的外部学习条件。比如,仅用口头指导来促进运动技能的学习之无效果是众所周知的事。
3.把智慧技能分成由多个层次组成的阶梯
在加涅看来,智慧技能是人们利用符号处理环境或做事的能力。人们运用符号的能力水平是不同的。各种习得能力由简单到复杂地排列成层次,较低层次能力的习得是更高一层次能力习得所必需的先决条件,较高层次能力在累积低层次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习得。总之,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在他看来,教学不外乎是针对不同的学习结果而
精心设计的学习的外部条件系统。这一思想正在改变人们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传统看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原则、方法、技术与依据。对此我们应当虚心接受用其所长。
第三篇: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推理等活动,使学生会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
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
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
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笔筒、铅笔。【课前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从扑克牌中取出两张王牌,在剩下的52张中任意抽出5张,至少有两张是同花色的。
你们相信吗?
一、导入:
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因为啊,在这个游戏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引导:你们想不想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来发现它?
每个小组拿出4枝铅笔,把它们放进3个笔筒中,怎么放?有几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吗?(提出要求:在动手操作之前分好工,有操作的,有负责记录的)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到前边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观察这四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枝铅笔)
问:总有是什么意思?至少有两支呢?
全班明确:把4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枝铅笔,3、这是列举出所有方法之后得出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枚举法”(板书)这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方法。
4、还有其他方法吗?(假设法)
5、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
6、师:能用算式表示吗?生说,师板书。质疑:这两个1表示的一样吗?
7、师:如果把5枝铅笔放入4个笔筒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
(也存在着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的情况)
师;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
类推:6枝铅笔放进5个笔筒呢?把7枝铅笔放进6个笔筒呢?把8枝铅笔放进7个笔筒呢?把9枝铅笔放进8个笔筒呢?
把100枝铅笔放进99个笔筒呢?
把1000枝铅笔放进999个笔筒呢?„„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铅笔的枝数比笔筒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枝铅笔。)
师:还有想说的吗?加深记忆。
8、师:如果铅笔的数量不是比笔筒的数量多1呢?
把5枝铅笔放进3个笔筒,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也可以动脑想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3枝。让学生分别说想法。
只有把剩余的2枝分别放进不同的笔筒里,才能保证至少有几枝。
9、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明确:这些算式中,都是铅笔的数量比笔筒的数量多,商都是1,并且都有余数,说明不论余几,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商+1枝铅笔)
(二)深入研究,学习例2
1、师:如果商不是1,还会有这种结论吗?
出示题目: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师巡视了解各种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学生的结论。
2、思考:把7本书放进2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把15本书放进4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几本书?
3、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一规律,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数学原理,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抽屉原理”(板书课题)一起看大屏幕(介绍抽屉原理的相关知识)
4、师:抽屉原理虽然简单,却能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现在,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解释课一开始时的扑克牌问题了吗?学生回答
三、应用原理
抽屉原理不仅在数学中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1、学生举例说明。
2、其实,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先人就应用过这一原理解决问题,听说过“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吗?课件播放“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只要你善于观察思考、善于总结概括,相信不久的的将来你也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四、畅谈感受,教学结束
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板书设计:
抽屉原理
4÷3=1……1
5÷2=2……1
7÷2=3……1
15÷4=3……3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
教学反思:(略)
第四篇:两个原理教学设计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教学设计
奋斗中学高三数学组 赵莉娜
课程分析:
本节课是《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选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它是本教材第一章《计数原理》的第一节,这两个原理为排列组合,随机变量的概率等内容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学习排列组合的基础,另一方面它的结论与其基本思想方法在解决本章应用问题时有许多直接应用。因此,它理应成为我们重点把握的内容。因为现在是高三复习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具体内容,所以只有是来通过习题,运用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更好的掌握两个原理。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及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情分析:
现在高三的学生已经进入高三第一轮复习,连续上课近五个月,有点处于疲劳状态,主动性和积极性欠佳。该班是理科重点班,班中学习成绩有点两极分化。但是该班的学生有很强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一部分同学思维活跃,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而且能够清楚讲解,能够互帮互助解决问题。本节课之前,学生对计数原理有一些印象,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自觉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获得知识,克服难点,深入理解重点。
设计思路:
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指导思想,我认识到数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思维上深层次的参与,是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能力的关键。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
第一个认知层次让学生回顾旧知,为本节课做好铺垫;第二个认知层次知识回顾、双基自测,通过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掌握知识;第三个认知层次巩固提高、点击高考,通过合作完成知识的迁移,与高考接轨,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时安排是2个课时,教学媒体设计是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复习并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内容.(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从浅入深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复习两个原理,并通过一题多问式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定理的理解,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体会两个定理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 “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方式.教学重点:两个计数原理
教学难点:正确的理解“完成一件事情”的含义;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正确地区分“分类”和“分步”.教学过程: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本节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和出现形式,让学生有复习的方向)【考试大纲】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多为选择,填空,一般与排列组合结合.【复习指导】
复习时要弄清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这是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础.
二、复习回顾,知识梳理
(设计意图:因为是高三复习,所以直接让学生回顾知识点)
因为这是本节内容的主要内容,所以此处设计板书,也让学生时刻以此为做题的依据.三、知识回顾、双基自测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简单的判断题和两个填空题对两个原理有个初步的理解认识)
接着趁热打铁,再出两个加点难度并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来进一步让学生清楚三个问题:要完成一件什么事?完成这件事有几类方法?每类方法需要几步完成?(设计意图:提起学生的做题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一题多变式来体会:怎样完成一件事?
(设计意图:不换背景,一题多变,出一题完成一题,让学生通过对比来体会分步原理,解决常见的疑难点)
四、巩固提高、点击高考
因为数字的排列组合问题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颇高,所以我将几类高考题汇总到一个题目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个题目,并让学生展示答案.(设计意图:此题属于难题,有专家通过数据分析,各类讲解中学生给学生讲是效率最高的,所以我希望通过此题形成合作学习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高考.)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计数问题时,最重要的是要在开始计算前要进行仔细分析——需要分类还是分步.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后再分别对每一类进行计数,最后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求和,得到总数.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完成了所有步骤,恰好完成任务,当然步与步之间要相互独立.分布后再计算每一步的方法数,最后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把完成每一步的方法数相乘,得到总数.布置作业:课本第180页 自测自评1-4,例1,巧练模拟1、3、4,达到巩固练习的效果.最后布置下节课的任务,让学生可以提前预习。
教学反思
优点:计数原理是学习排列组合的基础,本节课围绕着三维目标展开,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能做到由浅入深.在对两个原理的运用时,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比较问题,深化概念,让学生进行思维深度的拓展训练.学生积极配合,并达到了良好的合作效果.缺点:问题应该分散给多名学生来回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学习面扩大.板书设计欠佳,有不规范的地方.最后一个小组合作的问题,没有更好的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把握好时间,难点处理上有点快.
第五篇: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3. 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具、学具准备】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纸杯、小棒;教师准备一副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拿出一副扑克牌取出两张王牌,让学生从剩下的52张中随意抽出5张牌。
2、教师判断:我敢肯定地说,不论怎么抽,抽出的5张牌中至少有2张牌是同一花色。(让学生验证)
3、揭示目标: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大家想不想研究?(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用小棒和杯子来研究这个有趣的数学原理)
板书:小棒 杯子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玩牌”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抽取,总有两张牌是同一花色,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做了铺垫。
二、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70—71页内容,通过操作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1、把3支小棒放入2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几支小棒?
2、把4支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几支小棒?
3、把6根小棒放入5个杯子,你感觉会有什么结果?100根小棒放入99个杯子会有什么结果呢?
4、把5支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7支小棒放进4个杯子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否用算式表示。
三、自主探究、理解原理
(一)1.课件出示:把3支小棒放入2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 ____支小棒。
猜一猜: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 ____支小棒。① 学生自主思考、分组操作。
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学生动手操作,将不同的放法记录下来。(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②分组操作、展示交流: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3,0)(2,1)
③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表述:3支小棒放入2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支小棒 师:是这样吗?谁还有这样的发现,再说一说。强调:A“总有”是什么意思(一定有)?
B“至少”有2根什么意思(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根,也可能是多于2根)?
2、课件出示:把4支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放进 ____支小棒。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
①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②学生展示: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问:你发现了什么?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支小棒)
小结:把3根小棒放进2个杯子里,和把4根小棒放进3个杯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这是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的这个结论。
③同学们自己说说看,同组之间边演示边说一说好吗? 问:这种分法,实际就是先怎么分的(平均分)?
④同学们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能用算式表示吗?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2=1……1 4÷3=1……1
3、课件出示:把6(10、100)根小棒放入5(9、99)个杯子,你感觉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
生1:小棒的根数数比杯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你发现什么?和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没有(商+余数)?
师:你的发现和他一样吗?(一样)你们太了不起了!同桌互相说一遍。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教师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
(二)认知冲突、优化思考
我们刚才通过研究发现:“小棒的根数比杯子数多1,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根小棒。”这是不是一般规律呢?我们做进一步研究:
(1)课件出示:把5(7、)支小棒放进3(4)个杯子里,会有什么结果?(学生活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2)交流、说理活动。
(3)师板书:5÷3=1……2(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 根小棒)
7÷4=1……3(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2 根小棒)(4)引导观察:杯子数量、小棒数量有什么关系?
分析归纳:当小棒数量多于杯子数量时候,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至少有“商+1”支小棒 【设计意图】教师故意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操作讨论的基础上用“有余数除法” 形式表示出来,使学生学生借助直观,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小棒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杯子里,看每个杯子里能分到多少小棒,余下的小棒不管放到哪个杯子里,总有一个杯子里比平均分得的小棒数多1。特别是对“某个杯子至少有的小棒数”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余数”,教师适时提出针对性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了“抽屉原理”。
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研究问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大家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
(4)介绍抽屉原理:“ 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前面我们研究活动中的小棒可以看做物体、纸杯可以看做抽屉)
(5)自己看课本例
1、例2,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发现。下面我们应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
四、解释运用、内化提升
1、教材70页做一做、71页例
2、做一做(让学生运用原理用规范的语言解释说明)
2、用“抽屉原理”解释课前游戏:扑克牌游戏(练习十二第1题)
3、我们班任意13个同学中至少有几名同学属相相同,为什么?
五、全课小结
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很“给力”,大家用自己睿智的双眼、灵巧的双手和聪慧的大脑体验了一把研究数学问题的乐趣。老师相信,中国的“狄利克雷”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我们六年级诞生。
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作者姓名:郭彩霞 性 别:女 年 龄:43 职 称:小学一级 工作单位:竹溪县实验小学 邮 编:442300 电 话:*** 邮 箱:45348138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