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人口管理调查报告
Xx流动人口管理调查报告
经过走访,实地调研的形式,根据县相关文件精神,乡政协工作联络组组织人员对本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人口管理基本现状1、2009年5月底我乡流出人口4916人,其中女1677人,其中周岁以上育龄妇女1505人,持有效婚育证明1472人,已婚育龄妇女1443人,生育对象410人,其中一孩107人,二孩303人,大龄男青年1839人,其中婚否无把握1098人。流出半年以上在外当年生育后返回77人,其中政策内39人,政策外3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50.6%。我乡流出人口的分布很广,省内主要在贵阳、安顺等地,省外主要在上海、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省。
2、2009年5月底我乡流入人口49人,其中女25人,流入不满半年5人,其中女2人,18周岁以上育龄妇女17人,持有效婚育证明13人,已婚育龄妇女14人,流入人口流入不满半年出生人口2人,政策内2人。我乡流入人口主要是从省外流入,在煤矿上居住,但流动频率高,居住不了几天又返回去了,给我们的管理造成太多麻烦。
二、我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全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乡委、乡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特别是今年我县作为地区流动人口管理示范县,我乡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指导下,流动人口管理已初见成效。
1、党政重视,机构健全。乡政府及各村建立了党政领导挂帅,全乡各村委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覆盖全乡各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
2、履行职能,齐抓共管。乡成立由各乡直有关单位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齐抓共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有8个。一年来,他们在各自管辖的领域内,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自觉做好流管工作,初步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教育部门积极解决流动人口适龄儿童入学问题。乡派出所积极办理流出返乡生育人口落户、督促流入人口办理暂住证的同时还出台流动人口的便民政策。司法系统积极开展法律宣传活动,把流动人口普法教育纳入日常工作。社会事务办在流动人口就业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卫生部门流动人口的就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计生办、站在搞好流动人口的管理的同时,还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实行生育、节育、查环查孕查病全免费服务。各村加强房屋出租管理,实行合同登记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我乡的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
三、我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意识不强,不注重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乡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流动人口只要流出去就与自己无关,生育、生活、生产因为太远自己管不着,也管不了,生育政策外返回后上报了事,而不去积极与其家人或亲属联系,与流入地取得联系,争取共同管理,能提供流动人口在生育、生活、生产的服务。
2、经费不足,影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在流出人口管理过程中,常遇上明知在外政策外怀孕,手术库存等情况,而没有经费去与流入地联系,对其采取相应措施,流入地有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自然就形成政策外出生。
3﹑信息反馈存在难度。育龄妇女流动人口管理证虽然是办理了,但持证人到达流入地点后没有及时到流入地验证,查体,使育管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正反馈,造成信息不,管理滞后等情况发生。这是近几年来流动人口管理中普遍发生和存在的现象。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人员少、工作压力大。目前,各项工作重心下移,我乡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只有一人,工作量大已成事实。自实行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将流动人口结婚、生育、避孕节育、建档、验证、两检、生殖健康服务等各类信息全部输入WIS系统以来,虽然目的是为了构建人口信息平台以及网上查询有关信息,但工作量成倍地增加,工作人员忙碌不堪有点顾吹顾不了打的现象。
5.各职能部门联动减弱。政府职能转变,制定了一些改革新举措,民政部新《婚姻登记管理办法》实施后,申请结婚登记时
将不再要求出具婚姻状况证明了,这样计生部门对育龄人员的婚姻状况、生育情况、孩子性别、孩次等信息将难以掌握。公安部办理暂住证、申报户口登记时将取消计划生育的相关证明,这给计生部门掌握育龄人员的婚育情况带来很大困难。对“三无人员”由原来的遣送改救助后,大量身份复杂的外来人员纷纷涌进来,给计生管理更增新的添困难。
第二篇: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法学101王明娅学号:100101003
4流动人口调查问卷
1、你的年龄
2、你的性别
(1)男(2)女
3、你的民族
(1)汉族(2)少数民族
4、你的老家在(1)贵州(2)外省(1)贵阳(2)遵义(3)安顺(4)铜仁(5)黔东南
(6毕节(7)六盘水(8)黔西南(9)黔南
5、你经常的娱乐方式是
(1)打牌(2)上网(3)看电视(4)其他(5)打牌和看电视(6)上网和看电视
(7)打牌和上网
6、文化程度是
(1)文盲(2)小学(3)中学(4)大专或以上(5)其他
7、去9年务工的收入是
(1)2000以内(2)2000~5000以内(3)5000~10000(4)10000以上
8、你每月用多少钱
(1)100以内(2)100~300(3)300~600(4)600以上
9、你的婚姻状况是
(1)未婚(2)离异(3)丧偶(4)结婚
10、你有多少子女
11、如果有子女在上学,现在在哪?
(1)老家(2)贵阳(3)其他
12、你的配偶现在的情况
(1)在家务农(2)外出其他地方务工(4)和你一起务工(5)其他
13、你的租房状况
(1)自购房(2)单独租房(3)合租(4)职工宿舍(5)其他(6)学校宿舍
14、你这份工作干了多久
(1)三个月(2)三到六个月(3)六到十二个月(4)十二个月以上
15、和你在一起工作的人有多少和你来自同一个乡
(1)没有(2)很少(3)很多(4)全部
16、你的工作是谁介绍的(1)自己找的(2)老乡或亲戚介绍的(3)中介(4)政府组织(5)其他
17、你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1)六小时以内(2)六到八小时(3)八到十二小时(4)十二小时以上
18、你和老家的联系
(1)很少(2)一般(3)经常
19、你的身体状况怎么样
(1)很差(2)一般(3)很好 20、你是否签订劳动合同(1)是(2)否
外来流动人口,一般是指从外地流入城市,在城市中就业和居住,但不具备所居住城市
户口的人。外来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目的千差万别,但最主要的是以就业为目的而进入城市,因此常常将他们称为“外来务工者”(或“外来劳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这些外来劳动力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对此,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就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在城市里很少有人关心农民工,很少有人理解农民工,也很少有人支持农民工。现在市里,几乎没有人能离开农民工。宽敞整洁的马路,高高耸立的楼房,美丽高档的小区„都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他们默默无闻的为城市工作着、服务着,奉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力量,方便了千百万城市居民区的生活,关于对城市流动人口调查报告的运转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就是进城农民工。近年来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流动人口的数量也在大量增加。掌握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趋势,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维护社会治安,创建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方法
抽样调查、访问调查内容的介绍
此次调查我们在学校附近随机抽取了40名农民工进行访问调查,男性占52.5%,女性占47.5%,少数民族占55%,汉族占45%,对他们的娱乐方式、文化程度、收入、家庭情况、工作时间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访问,他们有28.5%的人看电视,上网和看电视占大多数,其中打牌占的比例也较大,有20%。他们其中大多数都是小学或者中学毕业,极少数是文盲和大专以上学历,务工收入的悬殊比较大,有的收入仅为2000元,有的则在一万元以上,每个月的支出也都在600以上和300至600之间。农民工中已婚的占了50.5%,丧偶和离异的很少,子女也都是两至三个,负担有点重,已婚的农民工中他们的配偶大多都是在外务工,有自购房的也很少,大多都是合租的。工作时间半年以上的占了60%,几乎全部的人都有同乡和自己在一起打工,工作也都是自己找的或亲戚介绍的,工作的时间也都是8至12小时,也经常和老家的人联系,身体状况也很好,但是他们有80%的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只有20%的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有了稳定的保障。讨论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中最不可或缺的一员,他们在社会的最基本的底层或者说城市建设的最基本的设施之中奋斗,为了他们的家,为了他们的父母妻儿努力的辛苦工作。不论他们做的是什么职业,不论他们有没有文化,不论他们每个月挣多少工资,始终有一句老话不变“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同样是作为社会的一员,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情况,掌握流动人口的特点、趋势,可以更好的对社会、对我们的生活进行管理,是我们的治安、生活更好。
根据这次随机抽选的40个农民工的调查发现,男女的比例大致平衡,少数民族和汉族比例相当,他们从事的职业也都是市政建设、建筑方面的城市建设中最基本的工作,工资待遇也不高,政府对他们的关注度和关心度不够,福利待遇也不好。
在调查中发现,未婚农民工每个月的消费主要用于娱乐,而已婚农民工则主要是将工资寄回老家或者拿来家用,只有极少部分用于娱乐消费,他们的婚姻状况都很好,很少有离婚的或者丧偶的,家庭关系也很和睦,这点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不过子女的教育方面就比较欠缺,因为在外务工,有些子女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留守家中,有些就和父母在一起居住在他们务工的城市,但是由于他们外出务工时间比较长或者时间上不够充裕,因此,很少与子女交流,这样很有可能会对子女心里或者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也会对管理造成很大的不便。他们和自己一起来务工的老乡或者同事之间的相处很融洽,大家的感情非常的好,经常交流一些生活和家里的情况,有时候也开一些玩笑,他们的身体状况很好,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大多都比较老实、诚恳,讲话也比较风趣,很实在,很多年纪大一点的都比较消瘦,皮肤都比较黑,也许是工作环境的原因。
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农民工的生活情况一直不是很好,尤其是在子女的教育方面,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也不够。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子女的问题都会对城市的管理和治安造成很大的影响,教育方面尤其是学校更加应该关注这个问题,社会方面应该对他们多一些关心,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的困难。而留守家中的父母和子女方面也同样如此,子女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爷爷奶奶的思想的孩子的思想毕竟有所不同,在教育方面肯定会有很多缺失、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当很多因素累计起来时就会造成很多麻烦甚至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因此,面对许多小问题是就应该解决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仅要靠一个人、一个组织,还需要社会、政府的更多关心和帮助,这样面对城市流动人口中出现的许多犯罪和治安问题,才可以更好的避免甚至杜绝犯罪,实现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共同的创造文明的城市生活,和谐的生活环境。
第三篇: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调查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日 期
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如很多地区,发生一流动人员为达到侵财目的入室抢劫等特大案件。
(三)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四)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五、目前流动人口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据有关数字统计,违法犯罪案件当中,流动人口占50%之多。当前流动人口在管理上还存在以下弊端。
(一)管理体制不畅。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流动人口管理未真正纳入政府行政行为的管理轨道,有关部门
的管理机制,在确保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控能力,成为当前公安机关面临的新挑战。
(一)转变管理观念,提供平等的社会保障。作为流动人口管理的主体,尊重和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是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基础。应当首先考虑如何改善广大流动人口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流动人口应当享有与城市居民相同的权利,我们不能把他们当“外人”看待,也决不能将他们视为治安恶化的罪魁祸首,随意侵犯他们的合法权益。应当逐步减少对流动人口各种各样的限制。同时,要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就业、改善就业环境、保障其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等工作,为流动人口更好地工作与生活创造更加有序的社会管理环境,从而引导、促进流动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健康发展。
(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层基础建设。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以改革强化基层、创新建设基层、发展服务基层为目标,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研究解决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增强基层实力,激发基层活力,提高基层效率,切实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基础工作方面,各乡镇应建立由综治、派出所、工商、计生、民政、司法等部门组成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构,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公安、计生部门要以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为目标,大力加强以人口登记为基础的暂住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和查验等项基础工作,全面、准确掌握流动人口底数和有关情况,加强对具有现实和潜在社会危害性的高危人员的管理,积极预防、控制犯罪。在基层工作方面,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政权组织建设,积极发挥乡、镇和
疑人员的动向。
(四)树立“科技强警”观念,强化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一是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录入工作,加快电脑录入进度,确保流动人员信息实时登记、实时录入。二是加强信息检索工作。充分用公安部网上追逃人员信息,实行不间断的检索比对工作,及时从中发现在逃人员。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旅馆业计算机联网管理的进程。各有关部门要加快暂住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人力资源市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建设步伐,并推动信息资源跨部门、跨系统的共享进度。
第四篇:关于天津市流动人口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天津市流动人口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作者:张淑芳
学校:天津电大河北分校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1212001250953 指导教师:徐毅
2014年10月
关于天津市流动人口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我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为我市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我市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我市的治安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治安焦点,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亟需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政府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二、调查时间 2014年7月18日至2014年8月18日
三、调查方式 采访、问卷、收集资料
四、调查结果
(一)、当前流动人口的动态特征
1、素质低能化。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人来自于生活贫穷、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自身文化程度较低,法律知识匮乏,缺乏劳动技能,且缺少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2、心理功利化。流动人口中大部分在本地生活窘迫,对自身处境不满才流入他乡。他们背井离乡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工挣钱,以此改善自己当前的生活处境。这些人口中不乏为了经济利益而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之人。部分流动人口因对自身处境不满,对社会产生仇视心理,并通过各种形式发泄私愤。还有一部分流动人口受外界刺激和腐朽思想影响,为达到自己物质上满足和精神上刺激滋生犯罪动机,走上犯罪道路。
3、结构复杂化。流动人口的流动,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无序状态,来源广泛,流出地多,其来去行踪不易掌握,且成份复杂,良莠不齐。流窜犯罪分子混迹其中,成为一个特殊的危险群体,随时都有重新违法犯罪的可能性。从近几年犯罪方式看,外来流窜犯罪人员相互结成团伙进行作案越来越多,一人被抓,其余便作鸟兽散,给追捕和办案、结案造成很大困难,给社会治安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性。
4、行为短期化。大部分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均非正式,无正式劳动合同书,雇主或雇用单位辞退他们异常随意,再者流动人口由于从业场所和职业的多变,使他们居无定所,呈流动居住态势。行为短期化极易造成顺手牵羊,打一枪换一炮的犯罪动机。
(二)、尚未形成完善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
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城市一开始沿用单位管理体制,让各个单位去管。随着民营工业兴起,特别是随着出租屋人口大量增加,衍生产业的大量出现,人口管理工作已不可能是单位所能承担的了。
人口管理包括就业、计生、教育、治安、消防、生活供应(水、电、气)、疾控、城管等,是综合性管理,需要多部门配合,比管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还要有力度。恰恰是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找到一个成功的模式。最早是公安局管,后来交给政法委综治办,成立出租屋办来管,而它没有协调能力。从管理层次来看,社会管理的重点应该在基层、在社区,恰恰基层社区也是部门分割,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
由于政府没有很好的管理体制,流动人口形成了自我保护群体,最有特色的是同乡聚居。“同乡村”里的人因来自同一个地方,往往相互照应,彼此帮忙,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流动人口凝聚力。但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合法的谋生手段。
由于缺乏管理,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比例占总违法生育的比例逐年上升,近年来,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人数比例占城市计划外生育总数的75%以上。流动人口的出生率高,计划生育率低,对计划生育工作压力很大。
作为一类特殊群体,民工子弟出生在城市,或被父母带到城市,他们在最应该受到教育的年龄却饱受着失学或超龄入学的威胁与痛苦。流动人口生育的婴儿潮,对教育设施已经产生巨大压力。而目前我市每年新出生的婴儿中,85%以上是流动人口。
(三)、流动人口居住质量和环境较差
城市流动人口的居住密度很高,大多住在“城中村”,这里房屋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多。据统计,目前市流动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13.26平方米,与户籍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1.8平方米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偏低。流动人口中的集体户,其人均建筑面积仅为9.69平方米,而住在工厂/厂房宿舍的集体户流动人口人均建筑面积仅为5.07平方米。
高密度的居住人口给社区交通、治安、消防、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城市人口管理的风险和难度。目前,市“城中村”出租房中的“房中房”现象非常严重,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三合一”(厂房、仓库、宿舍混杂)房、“四合一”(宿
舍、车间、仓库、办公室混杂)房。许多房屋容积率过高,建筑结构老化,“脏、乱、差”现象突出。
(四)、流动人口工作不稳定
在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上,雇主处于比较强势的地位,这使得劳与资之间经济契约关系明显不平衡,劳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工作变动率较高。调查表明,流动人口在同一单位工作满3年以上的只有26.9%,接近3/4的流动人口在同一单位工作不满3年,有近44%的人不到一年就换了1次工作。流动人口的这种流动性增加了城市人口管理的难度。
除了被单位雇佣的流动人口外,城市中还存在各种衍生产业从业人口。“城中村”中存在以下几类从业人口:第一,无牌无证店铺,包括商店、饮食店、药店、小型加工店、理发店、酒吧、网吧、舞厅、卡拉OK厅、休闲中心、招待所等。据调查,“城中村”里无牌无证店至少达到30多万户。第二,流动的个体商贩。指在街上摆摊,捡垃圾,挑担卖货,修鞋,从事各种流动性服务的人。
“城中村”中的各种衍生产业人口达到200万。流动人口整体素质不高,75%以上的流动人口只受过初中及以下教育,超过5%的流动人口为文盲和半文盲。一半的流动人口来自农村,收入水平较低,房租负担较重。
(五)、流动人口带来社会治安问题
流动人口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同时带来的卫生、文化、资源压力都可能转化为社会治安问题。那么外来流动人员犯罪有如下特点:
1、盗窃犯罪占首位
在外来人员中很大一部分抱着发财致富的欲望来到城市,当合法的途径达不到目的后,一部分便起犯罪意念。个别好逸恶劳之徒,感到做临时工又苦又累,收入不高,满足不了他们好吃懒做的欲望,就以盗窃公私财物来满足自己的非分需要;他们利用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居民住宅区的防范薄弱,安全意识差之机,以拾荒、捡破烂、收废品等各种假象为掩护,大肆盗窃公私财物,侵占人民群众利益。
2、抢劫、凶杀、绑架等
案犯大多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外来流动人员和无固定职业人员;有的因做生意馈本,心理不平衡,杀人抢劫;有的因与他人发生矛盾,泄私愤报复杀人,绑架勒索。
3、“六害”
赌博、吸毒,卖淫嫖娼,盗窃、抢劫、诈骗、勒索等犯罪活动,分别团伙性和集团性。在外来流动人员犯罪中,部分犯罪团伙和集团还带有黑社会性质,情节十分恶劣.
4、职业性犯
在外来流动人员犯罪案件中,流窜犯、累犯、惯犯等占有一定的比例;他们在内地犯罪后,为逃避法律制裁,混在务工人员中,继续进行犯罪活动;有的是“多劳”释放人员,劣性未改,重操旧业,继续违法犯罪。
5、作案高科技和全面化,犯罪分子对每次作案早已做好预谋,并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团伙或集团做案时,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利用现代科技如手机、互联网、电子邮件进行联络,利用伪造假公章、假证件、假证明、假币、假信用卡、假广告信息等进行诈骗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外来人口犯罪已成为左右天津刑事案件发案升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社会治安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外来人口犯罪重化情况
1、犯罪案件、成员比重逐年增多据统计,通过案件侦破,天津市抓获的刑事犯罪分子中外来人口所占比重,1993年为25%,1994年为28%,1995年1-4月为31%,两年多增加了6个百分点。在破获的刑事案件中,外来人口犯罪案件比重,1993年为12%,1994年为25%,1995年1-4月仍为25%(1994年1-4月为21.4%),两年多上升了13个百分点。从这两项数字可以看出外来人口在天津犯罪的趋势和严重性。
2008年7月,天津市公安机关登记流动人口数为224.46万人,某些地区流动人口数量甚至超过常住人口。天津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呈快速增长态势,情况日益严峻。——犯罪人数量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03年至2008年7月,天津市公安机关逮捕、劳教、少教、直接起诉的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以下称公安机关处理的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约3.02万人,数量逐年增长。目前,天津滨海新区流动人口已超过130万,且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比例接近4比6,外来务工人员已经成为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一支生力军。与此同时,流动人口涉诉案件持续增加,2011年滨海新区法院收案总计33428件,涉流动人口案件占33.2%。其中,涉流动人口刑事案件比例达87.67%。涉流动人口刑事案件总体呈现犯罪低收入群体比例高、团伙性强、流动人口第二代犯罪危害严重、以侵财为主、重新犯罪率低、轻案及初犯多、辩护权行使不充分等特点。涉流动人口民
事案件以6%的速度逐年增长,2011年达到20%。涉流动人口民事案件呈现出案件调解难、诉讼代理少等特点。
五、调查体会:
目前,我市对流动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随着形势的变化,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明显滞后。由于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加和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呈上升趋势。为此,在正视流动人口管理存在问题的同时,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第五篇: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商品和要素市场的迅速发展,自主性迁移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式,迁移的地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农村流动人口群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流动人口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农村,流动人口主要是农民。近年来,流动人口的规模是空前的。其流动方向主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及经济发展的沿海地区。农村人口流动主要都是因为外出务工。
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农村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此,我利用寒假时间在我所在村进行了调查。
1.调查时间:2012年01月18号至2012年01月20号。
2.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xx镇xx村
3.调查人:xx
4.调查方式:对该村负责流动人口的村委会进行访问调查、以及访问一些农民
5.调查内容:对农村人口流动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相关调查
二、该村人口流动概况
通过对村委会的访问,我们了解到xx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农村人口有1925人,根据2011年xx村流动人口调查资料推算,2011年全村流动人员达924人,占到农村户籍人口总数的48%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人口都是常年在外,紧春节期间在家停留几天。这一情况比2010年上升了约8个百分点。
流动方向大部分都是向江苏、上海、浙江、北京等一些经济发展城市。主要从事第二产业以及小部分服务业。近两年来也有不少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人口以3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也有夫妻共同外出的情况。还有约19%的人口是17——27岁的青少年。而且,外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不包括外出读书的学生)。据调查显示,该村下面的一个组里,一百多口人只有18口人常年在家。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出人口逐年增加。
当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对迁入地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给那些经济发展的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出人口主要以成年男性为主,于是,留在家里务农的多是老人、妇女、小孩以及一些病残者。当前农村不尽合理的人口结构给农业发展带来一定阻碍,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资源有待开发,中低产田需要升级改造,农业自身的生产层次亟待提高。此外,一些农村的基本建设因劳动力的外流而取消或拖延,农业技术改良青黄不接,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对此,我们通过调查来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三、农村人口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随着农村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不仅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改变家庭生活状况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改变农民生活观念、生活习惯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由于该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信息阻塞,从而导致农村发展滞后。而且,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往年,农民都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属于典型的“民以食为天”。同时,种植技术不完善,产量不高。单靠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的微博收入越来越满足不了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于是,大多数农民纷纷外出,从而增加增加的非农业收入。
随着人口迁出迁入,不仅为迁入地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与此同时,也给迁出地带来了新面貌。近两年来,大部分农民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也从原先的电视机发展到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等。村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如今,农民的生活观念、生活习惯都有了新的改变。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观念的转变,基本上现在不存在适龄儿童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据调查,现在农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逐渐重视了。不像十多年前,很多家庭一方面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又由于观念落后,导致跟多儿童不能接受教育。更甚者是不让女孩子入学。而如今这一情况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加强了农村与外界的联系。交通也较以前来说方便的多。几乎每天都有通往镇上和县城的班车。在农村,小型超市也逐渐发展起来,很多以前不能直接买到甚至是不知道的商品现在也都能买到了。
总体来说,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农村的人口流动。
四、农村人口流动的带来的问题
事物有利必有弊。虽然农村的人口流动带来了诸多有益的影响,但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农村流动人口加大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根据该村村委会妇联主任的访问结果,我们只知道了农村流动人口离开其原居住地,形成人户分离的局面,虽然计划生育部门都强调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管理,但实际上婚育证明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部分流动人口利用这一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机会超计划生育。这样极不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从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及纠纷。而且或许会给新生的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阴影。
第二,农村人口的流动让社会治安面临了新的课题。农村流动人口中不乏身无长技又盲目流动的,他们很难在城市中找到谋生的工作,这些生活无保障的人会迫于生计可能做出违法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安管理的难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据调查,该村某户户主的儿子,常年在外,结识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诸于偷窃的犯罪行为,并屡教不改。最后,其在某风景区游玩,却意外身亡。很明显这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对于此类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第三,农村流动人口的生产经营居住条件和环境往往十分恶劣,部分流动家庭对子女无暇顾及,或由于缺乏经济能力,其下一代极易被某些不健康因素感染。外出务工的多为中年夫妇。因此,他们的子女只能留守在家。据调查,2011年留守儿童占所有儿童总数的70.2%。较2010年又增长了2个百分点。并且这一数据有继续上升的趋势。留守儿童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没有发育完全,而此时是正需要父母爱护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身边。这无疑是不利于少年的健康成长的。另外,有些家庭还有老人健在,后人外出,这又形成了留守老人这一群体。众所周知,老年人身体不便,行动迟缓,更需要有人在身边照料。中华民族以孝为先,作为子女更应及时行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作为子女应该多多陪陪父母。
最后,农村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由于家庭里的劳动力流出,耕地则是无人问津,从而荒废。我国是农业大国,而如此的荒废耕地直接导致了粮食产量的减少。更有甚者,直接占用耕地建造房屋。
五、对人口流动提出的建议
农村流动人口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的关系问题、农村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生活的适应问题,均为农民所期盼政府予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对农村流动人口要准确掌握其动态,对将外出的流动人口要掌握其流入地信息,并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协查建立流动人口管理档案和反馈情况。各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把流动人口的负面社会效应降至最低点。防止两地都管不到的“真空”状态的出现。
其次,重点加强新农村建设。可以着手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农民可以留在家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使那些流动人口不必流动也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也可以兼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再次,可根据当地条件,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从单一的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到引进一些经济作物的种植。合理的利用耕地。另外,可对一些农民进行一些技术培训。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术。用科学种地。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最后,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文化教育。不定期的对村民进行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