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处理心得体会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以家庭承包方式或其他承包方式、非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以其他方式,对集体组织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的由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土地、林地、草地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享有的经营性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按照自愿、有偿和平等协商的原则,承包方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对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规定,也给农村土地流转赋予了法律地位。
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转数量和规模逐步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增多,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直接促使农村土地流转加速;
2、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依靠和保障,农民是不愿意永久性的失去土地的。因此,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多呈现转包出租;
3、流转主体呈多样化。在农户之间流转的基础上,近些年一些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入农业经营,参与流转的主体日益多元化。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数量增多,在流转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例如:
一、流转程序不规范。农户自主流转其承包经营权,没有统一的规范规定,操作无章可循,流转随意性很强,手续极不完备,导致以后发生纠纷时,不利于保护农户的权益。笔者认为,应当详细具体的规定农户自主流转其承包经营权的办理程序:
1、双方协商,确定流转方式、时间、价格等。
2、必须签订书面合同,由流转双方本人签字或捺印。
3、合同签订后,应报送土地发包方和所在乡(镇、街道)备案。
二、流转方式界定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对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抵押、继承等传统流转方式以及入股等新流转方式没有明确规定。
三、土地流转登记制度流于形式。登记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的事实予以公示,使他人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人。农村土地承包法将登记的决定权交给农民,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登记。未经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现实中,农村土地流转,绝大部分根本就没有登记,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正常秩序,埋下了许多纠纷隐患。虽然《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不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也明确规定:承包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除法律或者本解释有特殊规定外,按照有关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处理。但是有规定,却无人去执行。
四、流转行为不够规范。有的地方土地流转以口头协议为主,私下进行自发性的流转,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即使签订书面合同,也大多条款不规范,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不够明确。
面对土地流转中的种种问题和各种土地纠纷,该如何妥善处理这类案件,首先,进行土地普查,并登记造册,明确土地权属,加强土地工作的管理。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工作,应该依法进行土地详查,了解土地现状及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明确地界,确定一些新增地及权属不明地的权属,并及时发放权利证书。
其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的普法工作。使流转土地的农户,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9条规定,按5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
再次,提高法官审理土地流转纠纷案件的能力,丰富纠纷调解机制。要求审理土地纠纷案件的法官要有全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以便娴熟适用法律,正确处理纠纷。还要有一定的审理技巧,有效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可以找一些当地德高望众的第三者帮助调解,也可以让村委领导或者基层司法所出面协调。调解作为其中的一个方式,应该大力加强和进一步丰富。
最后,如何正确、稳妥地处理好此类诉讼纠纷,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法官一定要坚持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客观地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第二篇: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处理心得体会
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处理心得体会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以家庭承包方式或其他承包方式、非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以其他方式,对集体组织所有的或国家所有的由集体经济组织使用的土地、林地、草地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享有的经营性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按照自愿、有偿和平等协商的原则,承包方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对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规定,也给农村土地流转赋予了法律地位。我国现阶段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流转数量和规模逐步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增多,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直接促使农村土地流转加速;
2、流转形式以转包出租为主。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依靠和保障,农民是不愿意永久性的失去土地的。因此,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多呈现转包出租;
3、流转主体呈多样化。在农户之间流转的基础上,近些年一些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入农业经营,参与流转的主体日益多元化。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数量增多,在流转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例如:
一、流转程序不规范。农户自主流转其承包经营权,没有统一的规范规定,操作无章可循,流转随意性很强,手续极不完备,导致以后发生纠纷时,不利于保护农户的权益。笔者认为,应当详细具体的规定农户自主流转其承包经营权的办理程序:
1、双方协商,确定流转方式、时间、价格等。
2、必须签订书面合同,由流转双方本人签字或捺印。
3、合同签订后,应报送土地发包方和所在乡(镇、街道)备案。
二、流转方式界定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对承包经营权流转规定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只是原则性的规定。对农村普遍存在的抵押、继承等传统流转方式以及入股等新流转方式没有明确规定。
三、土地流转登记制度流于形式。登记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的事实予以公示,使他人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人。农村土地承包法将登记的决定权交给农民,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可以登记。未经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现实中,农村土地流转,绝大部分根本就没有登记,严重影响了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正常秩序,埋下了许多纠纷隐患。虽然《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不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也明确规定:承包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除法律或者本解释有特殊规定外,按照有关家庭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定处理。但是有规定,却无人去执行。
四、流转行为不够规范。有的地方土地流转以口头协议为主,私下进行自发性的流转,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即使签订书面合同,也大多条款不规范,对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不够明确。面对土地流转中的种种问题和各种土地纠纷,该如何妥善处理这类案件,首先,进行土地普查,并登记造册,明确土地权属,加强土地工作的管理。为了进一步搞好土地工作,应该依法进行土地详查,了解土地现状及不安定因素,进一步明确地界,确定一些新增地及权属不明地的权属,并及时发放权利证书。其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的普法工作。使流转土地的农户,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9条规定,按5个程序签订承包合同。再次,提高法官审理土地流转纠纷案件的能力,丰富纠纷调解机制。要求审理土地纠纷案件的法官要有全面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以便娴熟适用法律,正确处理纠纷。还要有一定的审理技巧,有效利用其他社会资源,可以找一些当地德高望众的第三者帮助调解,也可以让村委领导或者基层司法所出面协调。调解作为其中的一个方式,应该大力加强和进一步丰富。最后,如何正确、稳妥地处理好此类诉讼纠纷,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法官一定要坚持依法、客观、公正的原则、客观地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
第三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处理土地纠纷暂行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处理土地纠纷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及时处理土地、草场、矿山、林地、水域纠纷(以下简称土地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境内土地、草场、矿山、林地、水域纠纷的调查处理和裁定。第三条 土地纠纷的处理,应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生产和群众生活、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处理土地纠纷,坚持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照顾现实的原则,合法合理地予以解决。
第二章
机
构
第五条 自治区处理土地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处理土地纠纷的机构。各地、州、市、县人民政府(行署)应相应设立处理土地纠纷机构。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处理土地纠纷机构履行下列职责:(一)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等法律、法规,检查土地纠纷处理的执行情况;(二)组织调查处理土地纠纷;(三)督促、检查、指导下级业务部门对土地纠纷的调查处理。第七条 处理土地纠纷机构的权力:(一)调查权。有权要求争议双方当事人出示土地、草场、矿山、林地、水域等有关证件和资料;(二)行政处罚权。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造土地纠纷,造成严重恶果的单位和个人,有权制止其违法行为,并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依法作出行政、经济处罚;(三)权属裁定权。有权对土地纠纷作出裁定;(四)行政处分建议权。有权向违法当事人所在的单位或上级机关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第八条 生产建设兵团及各师、团场可设立处理土地纠纷机构,处理其内部的土地纠纷,协助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做好兵团与地方土地纠纷的协调工作。
第三章
处理办法
第九条 处理土地纠纷,实行分级负责和分级管理的原则。(一)县内乡镇之间的,由县人民政府调查处理。
(二)县与县之间的,由地、州、市(行署)人民政府调查处理。
(三)伊犁州所辖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由伊犁州人民政府调查处理。
(四)地、州、市之间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达不成协议的,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裁定。(五)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师、团场之间的,由生产建设兵团调查处理。
(六)部队与兵团之间的,由军区与兵团协商解决;部队与地方之间的,由部队与当地政府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裁定。
(七)兵团与地方之间,由县、地州、自治区和兵团团场、师、兵团分级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在征求兵团有关师、团场意见后,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定。重大纠纷,征求兵团意见后,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裁决。
(八)中央、自治区国营企事业单位与地方之间的,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裁定。
(九)跨省区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同外省区协商解决,或上报国务院裁定。第十条 新中国成立后双方商定的协议、合同,县以上党政机关的决定、纪要等,原则上都继续有效,并可作为裁定土地权属的依据;各单位、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规划不能作为土地权属依据。历史上形成的协议、合同等一般不得修改,确实需要修改的,应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了的,可将具体情况、意见,行文附图报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在未修改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未裁决以前,双方仍应遵守原协定,维持现状,不得自行扩大事态。
第十一条 处理土地纠纷时,对原来已经划定的界线,应当维护。对原来界线不清的,应重新协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勘测标图、栽桩标界,完备手续。凡无任何协议和批准手续,确属擅自扩大占用的土地、草场、矿山、林地、水域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十二条 对历史形成的习惯放牧线不得擅自变更。因行政界线与草场使用界线不一致而引起的纠纷,按草场使用界线与行政界线分别对待的原则处理。
第十三条 处理纠纷所划定的界线,除文字说明外,还应附有详细准确的界线图,界址主要拐点一律用地理坐标标注。若实地无明显地形地貌可作标志,要裁桩标界。
处理土地纠纷的决定、批复等文件,分发纠纷双方及有关部门,以便共同遵守。土地纠纷的文件资料,都要立卷归档,永久保存。
第四章
奖
罚
第十四条 对制止、处理土地纠纷作出成绩,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予表彰和奖励。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各级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作以下处罚:(一)非法占用耕地、草场、林地的单位和个人,按该土地占用前3年平均产值赔偿损失,按造成经济损失的10-30%处以罚款,并依法收回非法占用的土地。
(二)擅自开垦草场和在草场、林地非法挖掘、取土(砂、石)、采矿、施工、挖药等,损害草场及其设施的,除退耕还牧、补种牧草、恢复植被、赔偿经济损失外,按造成损失的10-30%处以罚款。
(三)越界放牧,侵犯草场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应责令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并按造成损失的10-30%罚款。
(四)制造土地纠纷,煽动群众打架斗殴、聚众械斗的,应追究其责任,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五)拒不执行处理决定,继续扩大事态,煽动群众闹事,围攻、谩骂、殴打工作人员,阻碍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部门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上述行为的,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30日内,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未履行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七条 所有罚没收入全部上交当地财政。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自治区以往下发的有关处理土地纠纷文件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处理土地纠纷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仲裁办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总结
仲裁办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总结
全省各地高度重视,狠抓法律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调解仲裁体系初步建立,调解仲裁队伍不断壮大,调解仲裁能力不断提高,为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去年底,农业部表彰了我省XX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等7家先进单位和10名先进个人。
一、仲裁工作体系初步建立。近两年来,各地按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建设。尤其是今年初,省农委联合省高院、省财政厅等七家单位下发《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的意见》后,各地积极创造条件成立仲裁委员会,已经成立的地方依法进一步完善规范,全省已成立63家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占涉农县(市、区)总数的94%。XX市XX区以编委名义发文成立仲裁委员会,并明确其为区政府处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高层议事机构。
二、仲裁工作程序日趋规范。各仲裁委员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健全仲裁规则,制定仲裁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受理、调解、仲裁等各个工作环节。同时,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原则,对所有仲裁案卷及时进行整理归档,形成纸质、影音、实物和电子等档案,极大提升调解仲裁工作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和社会影响力。XX市XX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先后制定了仲裁委员会章程、仲裁规则、调解工作守则、仲裁员岗位职责、档案室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案件受理、调解仲裁、文书送达、案件回访、立卷归档等每个环节都严格操作规程,努力提高调解仲裁能力和水平,成立以来先后开庭仲裁5起案件、调解27件纠纷。
三、仲裁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重点把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法律工作和调解工作中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能精、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的人员,充实到仲裁员队伍,全省聘用仲裁员564名。省里制定调解仲裁队伍培训计划,每年在全省选拔骨干参加农业部培训,培养了一批仲裁培训师资骨干人员。建立“一个标准、四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统一仲裁员培训标准,全面落实仲裁员聘任制度、持证上岗制度、考核制度和培训合格证书管理制度,全省先后开展3批调解仲裁培训,对433名仲裁员进行培训考核颁证,全面提高仲裁员纠纷调处能力、仲裁委员会指导服务能力和乡村调解员化解矛盾的能力。
四、仲裁硬件设施逐步改善。各地认真落实法律规定和中央综治委、农业部要求,积极争取把仲裁工作经费、办案经费等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仲裁工作手段。全省31个县(市、区)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今年共争取财政经费198万元。XX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争取40万元,专门设立了纠纷仲裁庭、纠纷调解室和办公室,同时添置电脑、放映机、录像机、照相机、录影笔等设备,有效改善仲裁工作条件,保障仲裁工作的正常运转。
第五篇: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书
土地承包经营合同书
甲方:
乙方;
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种植,经村“两委”同意,甲乙双方就土地承包经营事宜达成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一、承包位置及面积:
该宗土地四至位置:。该宗土地总面积:。
二、承包经营期限:甲方自愿将自家的口粮地亩承包给乙方种植,承包期限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三、承包价格定价详细如下:2013年10月至2027年10月每亩每年1500元(壹仟伍佰元整),(不足年份的按月、天计算)。
四、承包费付款方式:双方签订合同后,甲方清理完土地上的附着物并负责把土地旋耕一遍,乙方验收后,付给甲方第一年的承包费,以后每年的9月15号前付清下一的承包费,如到期不付,甲方有权终止合同并限期10月5号前把土地恢复原状,如到期土地未能恢复原状,介时连地面附着物归甲方所有。乙方每年付承包费给甲方共同委托人(),由委托人发放到各地主。
五、承包期内:乙方不得有卖土、破坏土地的行为,乙方苗木正常作业需带土球甲方必须同意,乙方需在承包地段内设运输道路以及建设护林房、铺设浇水管道等的正常经营行为,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涉、阻止,否则造成的损失全部由甲方承担。乙方负责土地租赁到期后恢复土地原状,乙方不准用垃圾修路,如果用石子铺路,乙方预付甲方修路押金20元/米。
六、承包地段内,甲方原有的水井,承包期内供乙方无偿使用,并保证供电,使用期间如出现设施损坏,由乙方负责处理,承包到期后浇地设
施应完好无损归还甲方。
七、承包面积:原有农田路不在甲方租赁面积之内。
八、承包期内,如遇政府征地行为,土地的补偿费用归甲方受益(甲方应退还乙方本的交租金的剩余部分,按实际天数计算),有关地面附着物跟乙方投入的固定资产(如房屋、管道等)的包赔,由乙方受益,甲方不得干涉。政府征地后,乙方下以后按剩余亩数付给甲方承包费。
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流转土地乙方可采用承转包、出租、互换等方式流转,流转的受益由乙方享有,但土地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甲乙双方承包期限的剩余期限。未经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转包。
十、甲方负责租赁期间内保障乙方租赁土地无权属争议,乙方不准用土地赔偿债务。
十一、违约责任
本合同签字生效后,甲乙双方严格遵守执行以上条款,不得因双方法人代表的变动及土地的调整的变动而变动。如一方违约,承担赔偿对方双倍经济损失(乙方赔偿甲方为双倍租金,甲方赔偿乙方以本地苗木价值的双倍计量)。
十二、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其他未尽事宜,甲乙双方另行协商,作为本合同之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合同双方签字后生效,到期后可根据双方协商优先延包给乙方。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