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土地流转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土地流转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全国各地大有提速之势。素有山西“乌克兰”之称的运城市,更是把解决今后“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当作大事来抓,一时在全市出现了加快土地流转工作热的现象。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54万亩,约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总面积的20%,已有四分之一的农户成为耕地流出户。
面对这种土地流转的热现象,运城市政协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在调研中,首先看到了一些可喜变化,土地流转主体出现多元化、流转形式呈现多样性、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流转双方尝到了共赢的甜头。但是,面对这种土地流转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冷思考,发现有7个问题值得注意。
一是有贪大求快的倾向。个别地方还存在靠行政命令下指标、定任务、赶速度的情况。有流转面积越大越受鼓励支持的倾向。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容易造成流入主体盲目扩张,盈利压力倍增,违约违规的风险;也容易出现违背流出主体意愿,强行搞流转的问题。二是“非粮化”趋势明显。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实地查看了十余处土地流转后的经营情况,只在临猗县牛杜镇看到一家农户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其余全是种植经济作物和林木等。由于流入主体经营成本加大,种粮不合算,甚至要赔钱,因此土地流转的速度越快,“非粮化”趋势就越严重。
三是土地流转欠规范。土地流转后有的将部分耕地用于非农设施建设。个别土地流入大户因流转规模过大,导致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跟不上。有的合同中有关失地农民权益的保障措施缺失。有的流转工作民主程序不健全。多数地方没有建立土地流转保证金,一旦流入主体经营失利,农民利益难以保证。特别是有些合同违规违法,将流转期设定为50年,甚至长达70年,严重超越了《农村土地承包法》中规定的30年剩余年限。
四是村委会履职缺位。村委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享有“管理本村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的管理权。但是,在不少地方的土地流转合同中,村委会职责基本没有体现。村委会监管责任的缺失给日后工作埋下诸多隐患。
五是乡镇农经站力量薄弱。大多数乡镇农经站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工作经费少、工作条件差。人少事繁,很难承担起政策宣传、合同管理、化解矛盾、农民培训等重要工作。
六是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农业现代化设施、农产品品牌和品种、农业先进技术,大多还停留在一般化水平上;土壤污染、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大,导致农产品质量不高,能叫得响的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很小。
七是保障措施普遍缺失。多数流转合同中,没有涉及失地农民的社保条款,没有风险保障措施。一旦失地农民丧失劳动能力,收入将急剧下降,仅靠微薄的土地租金很难维持生活。如果流入主体经营失利或遇重大灾害,租金支付困难,流转双方就会产生矛盾和纠纷,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为了正确引导和积极稳妥地搞好土地流转工作,以便对出现的问
题有应对之策,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应正确引导稳步推进,切忌冒进求快。各级政府应正确引导、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避免“夹生饭”,杜绝后遗症。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势利导,不下硬性指标;宣传引导,不搞行政命令;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规模适可而止,不宜盲目求大;用典型引路,不冒进求快。应以市场调节为主,鼓励农户之间进行中小规模流转。单户流转宜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在适度规模。同时,政府应加强引导和必要的审核、监管,保证土地流转在取得实效中稳步推进。
二、应加大粮食靶向扶持力度,遏制“非粮化”倾向。粮食安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总书记讲,“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因此,要制止土地流转“非粮化”倾向,必须要有应对的政策性措施。一是划定基本粮田红线。二是改善农业基本条件的项目款要定准靶向,直接补给种粮大户。三是在农机、仓储、良种、农资、水利设施等项目上加大补贴力度。四是每年按照种粮面积和产量,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种粮大户进行奖励,充分调动种粮积极性。
三、应严格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强化监管服务机制。一是各级政府应做好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跟踪监管工作,建立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审核机制,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流转土地的农业用途;要求流转主体双方签订土地保护责任书,将流转土地的位置、数量和保护责任与义务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农业、国土等部门保护农村土地的责任,强化执法监察和动态监管,确保土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用途不
改变。二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依据各自职能,全面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合同管理、技术培训、纠纷调处等服务工作。三是加强和充实乡镇农经站的力量,保证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人员素质,提升服务水平,确保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四、应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维护农民基本权益。一是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倾斜力度,坚持广覆盖和低起点的原则,在农村逐步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机制。二是提倡在大型流转项目的合同条款中,对流出土地的农户给予更多的保障。三是应设立土地流转保证金,防止流入主体经营失利,将来把矛盾和风险转嫁给政府。四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基金,应对自然灾害等风险,有效解决农业保险认定难、赔付难和标准低的问题。
运城市政府希望通过总结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的以上各种问题,反复总结,为农民朋友们解决土地流转中的问题,扎扎实实为农民朋友们做好服务。
第二篇: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本站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酒泉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部分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日趋活跃的势头。土地流转已成为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针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农民权益
一、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保护好农民对土地的流转、收益等权益,并通过制度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国家法律赋予农民的权利,属于用益物权性质,农民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流转和收益等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民依法自主决定其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形式和对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依法流转其承包地。保护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收益权。除支付必要的流转中介费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全部归农民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和扣缴。
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期限和具体条件,由流转双方平等协商确定,农村土地流转意向达成后,应按照统一的流转合同规范文本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并报所在乡镇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实行统一档案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农户既可以自己直接进行土地流转,也可以委托所在集体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其他第三方进行流转。对于委托流转的,承包方必须出具书面委托书,并明确委托的事项、期限和权限等。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由流转双方协商确定,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原则上以实物形式确定流转价格,以货币形式结算,也可由农村土地流转管理部门进行价格评估,确定流转价格。
从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的中介组织在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的同时,还应在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其监督和指导,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提供流转中介服务。在集中连片流转过程中,对于个别不愿流转的农户,应由集体经济组织出面,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不影响农户经营收益基础上通过调整和互换等多种形式来解决。在土地流转登记过程中,要及时纠正违反法律法规的约定和行为。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管理,防止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发生。农村土地流转发生争议或纠纷,流转双方既可以自行依法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调解。不愿协商调解或协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既可以申请当地流转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和仲裁,也可以直
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适当放宽农村土地的用途范围,拓展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范围 在不损害土地耕作条件和基本农田保护情况下,农作物种植(包括果树、多年生经济作物、苗木、大棚和设施农业等)、禽畜养殖、水产养殖、农业科学试验等应视为农业用途。允许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依托其流入土地和经营主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和农业观光旅游等经营活动,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范围。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既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其他按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同时,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应当具有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不得撂荒其流转所得土地。鼓励各种金融资本、城市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等资本依法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农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
三、鼓励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探索农村宅基地有限制流转 各乡村组织结合自己的实际,既可以采取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和入股等多种形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也可以采取其它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形式进行流转。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方式进行农业合作生产,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民以土地入股单独兴办或与其他经营主体联办专业合作社试点工作;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和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建立生产基地。鼓励全家进城落户的农民自愿放弃其农村宅基地及其所建房屋的使用权,由其所在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并给予原所有权人一定数量的货币补贴或奖励。允许在国家基本法律的框架和范围内探索农村宅基地及其所建房屋的使用权直接进入市场交易的途径和方法。
允许长期在外务工经商的农户将其农村宅基地及其所建房屋使用权以分期或一次性付款方式进行出租。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通过集体经济组织以租赁形式获得一定期限的农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的使用权。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其他经营主体在其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上改扩建房屋,进行“农家乐”等生产经营活动。贯彻农村“一户一宅”制度,在农村宅基地转让或出租期内,不再批准农村宅基地指标。
对于以租赁或入股方式获得一定期限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经营主体,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所必需生产管理用房的建设用地指标,既可以通过承租农村宅基地来解决,也可以申请临时建设用地的方式来解决。对于通过承租农村宅基地获得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土地整理或缴纳土地复垦费等方式将其置换为生产管理用房的用地指标,政府可以核发农村建设用地使用证,所建房屋发放农村房屋产权证,可以出租、抵押和担保贷款,但其期限不得超过土地流转期限。鼓励农村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参与农村废弃建设用地复垦工作,通过废弃建设用地复垦获得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既可享有承租农村宅基地同等权利,还可以有偿、合理流转和转让。
第三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初探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初探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了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以多种形式进行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中央为什么要再次强调这一问题?近年来农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存在些什么问题?如何依法有序地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成为当前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使用权;农业规模化经营;现代农业;助推器
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届三中全会前夕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考察工作时强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一基本思想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并非新事物,2005年我们就已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那么,中央为什么现在又要进一步强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问题?近年来农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揭示其内部规律,找出问题根源,引导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本文将试图潍坊市为例对上述问题加以初步探讨。
一、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稳定和完善集体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既是党的一贯政策,也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实需要。中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但随着农村新形势的发展,随着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要,现行土地承
包制已出现一些不适应。主要是把土地等生产要素分散在一家一户,制约了土地规模经营。据全国政协常委李德水介绍,在中国南方、中西部以及丘陵地带,人均耕地较少,土地承包时又要肥瘦搭配,一家三五亩地都被分割成七、八个甚至更多地块。这种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难以推广使用先进科学技术,也无法与大市场全面对接。建设现代农业,必然要求采用现代的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管理农业,由贸、工、农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方式,取代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使农业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而现实的问题是:由于承载着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的土地分散到千家万户,如果没有合理的流转,就很难形成规模。各地实践表明,通过流转,土地向种植大户、能手和企业集中,使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得以迅速发展。如潍坊下辖的昌邑市宋庄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通过租赁、转让等流转形式,为金丝达集团集中土地1万多亩,用于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绿化苗木,带动当地发展绿化苗木10万多亩;而辖下的诸城市烟草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规模化、农场化种植的路子,在部分乡镇租赁农户承包地建立烟叶农场,目前,农场总数已达57处17510亩。
2、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可有效解决目前农村想种田的人无田可种、不想种田的人又不能不种的问题,促使土地向种养能手、经营大户集聚,吸引工、商、贸企业加盟投资经营农业,有利于建设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发展种养业、加工业,有效地打破当地传统农业狭小封闭的区域界限,促进农业的对外开放,改造提升当地的传统农业,拉长产业链。同时,通过示范基地、农业园区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潍坊辖下的安丘市辉渠镇夏坡村300个农户将东山500亩荒岭簿地租赁给镇烟站,发展黄烟生产,农户获得流转收益48.5万元,亩均970元,经济效益翻了一番多;
而辖下临朐县上林镇张阁店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瓜、果、菜生产,每亩年增加收入7000多元;辖下的昌乐县卧陀镇一些种烟大户,租赁本村或邻村农户土地,每亩每年300元,被租赁户摇身一变成为雇工,月收入800元左右。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3、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现实需要。土地使用权科学合理地流转,促进了优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优化了农业种养结构,加快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从而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量大质优的农产品和丰富的剩余劳动力,增强了农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升级。如潍坊辖下的诸城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在农村建立“原料生产车间”,变“公司加基地连农户”的运作模式为“公司加农场带农户”,直接吸收农民当工人,从源头上打造产业化、标准化链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
二、现阶段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对潍坊市各县区的调查情况看,受经济发展状况、劳动力转移情况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土地使用权在流转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农民存在思想疑虑。认识问题是制约目前各地土地流转缓慢的主要原因。突出表现在,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土地的依附性,一些农民想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而又心有疑虑,害怕彻底失去土地。当其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时,往往选择私下协商代耕,临时性转包,甚至粗放经营也不愿意放弃土地经营权。就连地处中心城市郊区的农民都反映:有了土地,生活就有退路,即使从其它行业赚不到钱也可以回来种田,将来年纪大了,还可依靠土地养老,心理踏实。这些思想的影响,阻碍了一些地方的土地的流转。
2、部分基层干部存在怕烦怕难的情绪。近年来,有些地方的农业规模经营没有太大进展,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的基层干部为难和怕
麻烦。觉得土地都包给农民了,中央又强调土地流转要遵循自愿的原则,没有必要去自找麻烦,因而缺乏主动出击的意识,没有积极主动地做好引导服务工作,在土地流转的条件和时机成熟上没有起到“推一把”的作用。
3、土地流转的操作程序不规范,农民缺乏合同意识。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相互之间的转包、转让往往以口头协议的形式进行,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未通过流转合同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纠纷隐患较多。口头协议的随意性造成接包方缺乏长期经营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入,积极性不高。潍坊辖下的安丘市调查表明,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只占10%,绝大多数只是口头约定、君子协议,留下了许多隐患。
4、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不健全。目前各地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中介组织较少,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个别地方尽管建立了流转中介组织,但真正按市场经济法则进行土地流转的并不多。流转市场发育不良,中介组织匮乏,信息不灵,导致流转不畅。调查中,潍坊辖下的坊子区的一些农民反映,由于缺少中介组织,往往出现转让者找不到合适的受让者,而需要者又找不到出让者,极大地制约了土地流转。
三、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与对策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还没有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必须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动力不断创造土地流转的需求,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依法有序流转,更好地发挥土地流转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助推器”作用。
1、尊重农民话语权,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真正受益。农民在流转过程中往往是弱者,他们缺乏必要的合同法知识,缺少对土地升值的预见性,甚至缺少话语权。举例来说,在经济发达的一些地方,有农民与企业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按当时的土地产出效益
为基数确立了补偿标准。但土地在不断增值,农民却不能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往往引发纠纷,甚至发生严重的冲突。因此,要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应该一方面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话语权,提供多种流转方式供农民选择;另一方面要合理评估土地价值,增强合同的科学性、严肃性,既保证农民能够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又能保证土地转让期间的稳定,发挥土地规模经营的效果。
2、遵循土地流转原则,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土地承包工作政策性极强,建立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经营权,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维护稳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关键。一是坚持“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要长期坚持。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背农户意愿,强迫流转。做到以人为本,科学推进。三是要坚持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土地承包者拥有土地收益和处分权。在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中,流转收益要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中截留、扣缴收益,不许与民争利,确保农村稳定。四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营者不能损害生态和生产环境,不能搞掠夺式经营和随意改变土地的用途。
3、搭建流转载体,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诸城市枳沟镇、昌邑市宋庄镇等地在实践中,探索性地的建立起有助于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由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站”、“托田所”等机构,从事介绍流转对象、帮助审查接包方资格、提供有关业务咨询等。中介组织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信息网络,及时登记汇集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价格等信息资料,定期公开对外发布可开发土地资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在双方协调一致前提下,中介组织帮助办理流转手
续,同时为承租者提供信贷、技术、物资等服务,妥善处理土地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从而使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实现双赢。
4、规范运作,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土地流转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必须健全制度按规范程序进行。土地流转关系确定后,应当签订合同,并报农业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和村集体组织备案。要统一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实行微机化管理,加强指导监督,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按照农业部《流转管理办法》要求,进行规范完善。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管理,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库,做好登记、审批、备案、合同签证、档案管理、信息发布工作。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仲裁制度。对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的执行和纠纷的处理进行跟踪、调解和仲裁,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公平、公正、合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完成于2008年11月
第四篇: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析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主体混乱、土地流转行为混乱、土地流转结果混乱、土地流转市场混乱、政府服务监管混乱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山东省即墨市设立农业服务大厅,通过开放产权交易、确权颁证、农药备案、质量安全查询、政策咨询五大窗口,有效破解了长期积累的农村土地流转的难题。
一、即墨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
即墨市农业服务大厅是2014年10月8日设立的,共有开放产权交易、确权颁证、农药备案、质量安全查询、政策咨询等五大窗口,可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和抵押贷款登记、农药登记备案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查询等业务。通过市农业服务大厅的产权交易窗口进行土地流转,不但程序规范,能最大限度保证双方利益,取得土地经营权的经营主体还可以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解决资金难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村民要办理土地流转业务,首先,土地转让方向当地农村产权交易代办处提交申请。审核合格后,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复审。复审通过后,转让方与中心签署协议。村民可自己寻找土地承包方,也可以交由农交中心,依据转让方提交的材料制作挂牌信息,在农交网站发布信息,接受意向受让方咨询洽谈。以前农民大多私下进行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利益也得不到保证。有了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鉴证,手续齐全,村民也放心。
即墨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成功实践,为解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借鉴。
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极不合理。国外的农业是大力培养职业农民,农民群体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而国内农业大军基本是由老人、妇女组成,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不屑于从事农业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从事其他产业并获得高于农业生产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户把农业当副业,有的不再精耕细作,甚至出现撂荒现象。与此同时,分散、细碎的土地经营规模,严重制约着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提升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土地流转势在必行,今后土地应向三个方面转变,即向种田大户、种田能手转移;向大的有技术资金优势的工商资本转移;向专业合作社转移。政府在农业发展上要放宽手脚,积极为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二)农村土地流转是大势所趋。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向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集中,带动大量社会资本流向农业、反哺农业,可解决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形成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土地流转还让一些地方闲置多年的耕地、荒地流入各种经营主体,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使用,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可用于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带和产业区,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大多实行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可解决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中出现的农产品质量监管点多面广难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保证等弊端,降低质量控制管理成本。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可以稳定原料供应,保障原料质量和产品质量。现实中,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多数缺劳力、缺技术,且大部分种植粮棉作物,土地产出率低。土地流转后,这些土地主要用于蔬菜、食用菌、中药材、水果等种植,产值大幅度增加。而转移后的劳动力,一方面有稳固可靠的流转收入,一方面可以外出务工或从事第二、三产业,家庭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实践证明:流转土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比未流转土地的高出20%―30%。土地流转是实现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前提,解决了外出务工农民人地分离的矛盾,使一部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和城镇。
三、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出现的问题
目前,很多乡镇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农民上访的现象,大多是因为补偿不满意、不合理。土地价格不能单纯以货币价格为标准,要参考种植作物的市场价。对于由此可能造成的老百姓收到的补贴不一样的情况,这需要强化农民的市场契约意识,让他们懂得土地流转是一种经营,也存在风险。但强制性的流转是绝对不行的,政府可以引导农民把土地集中起来,然后把流转产生的收益价格分给农民,解决他们的生活养老问题。不管有没有土地接收方,流转的前提都是要先支付补贴给农民,然后再转让。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本质上是农户土地权利和利益的大调整。涉及权利关系广泛复杂,遇到困难和问题较多,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流转主体混乱。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体是承包方,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也就是说农户有权依法自主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流转和流转方式。但在实践中,不仅农户可以自主决定流转,村民小组、村民委员会,甚至乡(镇)政府、县(区)政府也可决定流转,有的县乡政府不经农户授权就与外商订立土地流转协议,然后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通知农户。这种“强制流转”或“被流转”,剥夺了农户的参与权、协商权、监督权。二是土地流转行为混乱。农户随意流转与基层政府强制流转并存,口头流转与书面流转共生,有偿、低偿、无偿流转同在。这不仅有违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原则,也有违法律规定。三是土地流转结果混乱。按照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基本农田不得植树、挖塘养殖。不少地方土地流转后“非农非粮化”倾向明显,改变了农业用途。这势必突破18亿亩的耕地红线。四是土地流转市场混乱,运作机制不健全。大部分县市流转服务市场体系还未建立或初始建立,缺编制、缺经费、缺制度,在信息收集发布、咨询服务、合同服务、地价评估、纠纷调处等方面功能很不健全,从整体看流转处于自发、无序、混乱状态。五是政府服务监管混乱。主要是越位、错位、不作为。
四、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解放思想,消除认识误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农民对土地依赖程度高,不愿或不敢流转。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即使外出打工比种田收入高出许多,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农民来说,土地依然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农民不愿流转;另外,在一些地方个别调整土地的现象还存在,使农民群众容易产生一种错觉,即土地是集体的,不是农户的,土地怎么处置由集体说了算,不敢流转土地。必须认识到:在长期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利益的基础上,根据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通过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使农民手中的土地使用权得以流转,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更快发展,这是对农村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的的完善与发展。这种变革,不仅不会动摇土地的稳定性,反而会有助于这一制度的长期稳定和发展。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土地流转。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媒,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法规政策的宣传,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土地流转的自觉性,消除农民后顾之忧,引导农民主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
(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在流转形式上要机动灵活,除转包、转让、租赁、互换、入股等主要形式外,还可以通过委托流转、托管等方式进行。总的要求是“依法、自愿、有偿”,而且要确保稳定。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广大农民充分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最适合自身需要的方式流转土地。同时,要因地制宜,强化业务指导。土地流转既涉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涉及农村稳定,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中连片要从实际出发,切忌一哄而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定推进。在组织引导农户实施大范围的土地流转时,要充分考虑现有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只有在农民人均收入较高、非农产业比重较高、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较低的情况下,土地才能进行较大范围的流转。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 “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和强迫。应认识到,小范围的土地流转并不需要很多条件。一些经营能力不强的农户,同样可以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给种田能手或工商业主,自己同时又作为劳动力被雇佣,从而既获得转让收入,又获得劳动力的工资收入,远高于自己承包经营的收入水平。一些不适宜开展大范围土地流转的乡村,应为农户间的私下流转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和加以指导。
(三)加强监管,规模经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夯实农村土地流转基础。通过确权登记,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解除农民后顾之忧,放心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一项复杂具体且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工程,如流转土地地上附着物处理问题,实际地亩数与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的面积不统一问题,流转后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纠纷处理问题等,都需要政府加强监管。要强化监督机制,维护流转双方权益不受损失。健全土地流转备案制度,实现对土地流转的实时、动态、长效监管;加大纠纷调处力度,维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要加速规模化经营,将农村土地流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业务纳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职能,提供信息、政策咨询、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土地承包合同鉴证等免费服务,引导和规范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要培育规模经营主体,拉动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经济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有利于土地流转的产业布局;加大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用大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鼓励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通过租赁土地投资兴办农业示范基地和种养加项目,鼓励工商企业投资效益农业,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业基地开发建设。
(四)多方配合,大力支持。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植保站、植检站、农技站、种子站、果树站、农经站等农业部门,尤其是金融等非农业部门多方配合,大力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王村镇农业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欣闻
第五篇:买房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买房前需要了解的几个指标
对多数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人来说,买房不是件轻松事。其实,购房是件改善生活的高兴事,本应该是轻松愉快的;要让你的购房经历轻松自如,无非是朝着舒服的方向去做,只要不冒险买无证房、不贪心买价低质次房、不冲动买天价概念房……便可实现你的轻松购房梦。
“买房看五证”已成为每一个购房人最先掌握的基本原则。其实,这五证手续办理过程中都存在联系———从《房地产开发资质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到《国有土地使用证》,再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具备了这些证件,才能领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所以只要项目具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您基本上就可以放心了。不过,购房者应特别注意,看看自己准备买的那座楼、那套房是否在合法销售范围之内。这一证最好到售楼处现场去查阅原件,而不要用复印件。
看房的关键指标在了解完你打算选购的房屋是否具有合法销售的资格后,接下来就要了解,房屋是否住得舒适,你可以根据以下关键几个指标来进行判断。
指标一:住宅的使用率在你掏钱买的面积中,一部分是楼内所有业主都要分摊的公摊面积,另一部分才是落实到自家地盘上的使用面积,使用率反映的是使用面积与总面积之间的比值,计算方法是使用面积/建筑面积×100%。
指标二:楼间距即从一栋楼的首层到另一栋楼首层的直线距离。一般来说,两个楼房南北之间的距离,如果能大于或等于1倍,就会比较舒适,比如说,南排房间的高度为18米,那么北排房间距它的距离如果能大于或等于18米,就比较好了。
指标三:住宅的开间住宅的开间就是住宅的宽度,又叫面宽,习惯上,人们把一个房间的主采光面称为面宽,它主要决定了房间的采光条件。
指标四:住宅的进深住宅的进深就是指住宅的实际长度。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不宜过长,一般被限制在5米左右。对于板楼来说,进深在13米左右比较合适。
指标五:住宅的层高住宅的层高是指下层地板面到上层楼层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层房屋的高度。层高的高度要合适,太低了显得压抑,太高了使用起来能耗较高,不太经济。厦门的层高一般在2.8米左右。
指标六:住宅的净高住宅的净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净高”,在层高一定的情况下,千万不要以为净高越高越好,因为楼板的厚度是有规定的,事关安全,千万马虎不得。
一般来说,在决定买房之前,了解一下上述指标,就可以对房屋的居住品质大致心中有底,也可以避免盲人摸象的情况发生。当然,除了上述指标外,房屋的户型结构也是决定居住品质的重要方面。
购房杀价18式
第一式:不要表露对物业有好感,让对手不知道你的意图,无法争取主动。
第二式:告知对方已看中其他物业并付定金,看对手是否愿意开出更有吸引力的价格。
第三式:告知对方已看中其他物业并已付定金,但亦喜欢此物业,是否能再便宜点以补偿已付出不能退还的定金。
第四式:告知对方已购置物业,但要等现有物业出售后才能买,因此要求卖方在付款方法上再优惠些。
第五式:不停地找物业的缺点,要求降价。
第六式:告知自己很满意,但家人有其他的想法,如果房价便宜则可以解决问题;或者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迫使对方降价格。
第七式:告知准备一次性付款,要求最优惠的价。
第八式:带着5000元,说只要售价合适就马上决定购买。
第九式:如果实在谈不下去,不防抬腿就走,让卖方担心失去你这个有强烈购买欲的客户。
第十式:与其他物业的价格作比较,要求对方再降价。
第十一式:告知能力有限买不起,要求再便宜一点。
第十二式:告知资金在外地或外国,购房款需慢慢支付,以争取更优惠的付款条件。
第十三式:告知物业管理费太贵,不能支付,要求送物业管理费。
第十四式:告知自己现金积压在股市或其他生意上,想购置房子,但希望付款条件或售价能更优惠些。
第十五式:告知这房子是别人送给自己的,自己不想掏钱买,因此预算有限,就这么多钱,不卖就算了。
第十六式:告知从朋友处已知有多少优惠,要求同样的待遇。
第十七式:告知自己没有找代理行,直接与开发商交易希望能免佣金。
第十八式:与谈判人员、销售人员成为朋友,凭交情争取拿到该项目的最优惠的价格。
买房及签合同应注意的重大事项
第一,购房前的准备,购房者首先应该慎重的选择一个物业的项目,就是你准备购买什么样的房子,首先应该考虑它本身所处的地理位置、户型以及它周边的环境,非常重要的一点应该对开发商的资信进行一个了解,就是说在购房前购房者应该对你选择的物业项目有一些最基本的了解。这些基本的了解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开发商的资信进行了解。
第二,签订认购书和商品买卖合同,这里包括签订补充条款。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和商品买卖合同的时候,应该注意到查验五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开工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交付定金,签订认定书,选择付款的方式,签订商品房买卖的合同,再交付购房款,办理销售或者叫预售登记,这是购房中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交房和办理产权登记,就是开发商在办理完登记后,签收“两书”,接受物业,申领产权证。
建议,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的时候,将这个条款改为买房应当在签订认购协议之日起多少日之内前来与卖房商谈正式合同,如因对合同条款的分歧导致合同未能签署,所收的定金应予退还。这样对购房者应该是比较有利的。
认购书签订了之后在多少日之内和房地产开发商签订买卖合同,签订买卖合同就应该非常慎重的对待,因为买房人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在买卖里面。一旦将来和房地产商发生纠纷,购房合同是解决双方分歧的最主要的根据和凭证。所以,在签定合同之前,购房者需要仔细审查开发商的资格和“五证”,如果是现房,根据规定发展商已经不需要办理销售许可证了,而应当改为办理大产权证的审批手续,去产权登记部门进行登记。办理房屋产权证一定要看清发展商销售的房子是否包括你所要买的房子。
也就是说一个房屋完整的法律文件在购房的过程中应该查验五证,同时收房子的时候应该有两书。还有更重要的是产权证,拿到产权证,整个购房所有的法律文件就应该算齐备了。
还有一个基本问题,购房合同的签订是跟谁签订?很简单,签订购房合同,应该是跟房地产开发商签定合同。但是,目前有一些开发商常常委托一些中介代理公司负责其销售活动,中介代理公司不能没有开发商的签字而与购房者直接签订买卖合同,就是说中介公司不能以他的名义签定合同。签定合同的时候我们应该把握住是开发商,而不能委托中介公司,以中介公司自己的名义签定合同。再一个提示,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时候,要注意有一些比例数字。比如说违约金是千分之几还是万分之几,还是百分之几,这些比例数字,作为购房者一定要注意,稍微差一个百分数,很多东西就差很多。
在买卖的时候一个是签订认购书,第二个签订购房合同,购房合同有一个补充协议,这个补充协议往往是房屋购买合同里没有约定的事项通常在补充条款里进行约定。需要提醒购房者注意的是,补充条款在某种程度上,它约定的事项比房屋购销合同里约定的还重要,因为补充条款是根据不同的项目的不同具体情况来约定的。所以,在补充条款签订的时候应该把握几个问题。
第一,应该明确的把售楼书和其他广告的内容写进补充协议里去,这是维护购房者合法权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第二,明确房屋所有权证办理的时间。因为购销合同里通常没有说多长时间把产权证办下来,这通常在补充条款里约定。
第三,要明确按揭办不下来的话,双方的责任。现在买房通常需要按揭,确实有的情况下按揭没有办下来,没有办下来的原因比较复杂,有购房者的原因,也可能有房地产开发商的原因,甚至也有一些是银行方面的原因,也有一些是综合的。要明确,如果按揭办不下来,双方各自的责任是什么。
第四,明确关于公摊建筑面积。现在面积争议最多的就是公用面积的分摊问题,而且有些开发商经常在公摊上做文章,所以要和开发商约定清楚,不仅要有一个笼统的公摊面积的数字,而且要约定公摊的是哪一部分,要确定公摊的位置。现在有很多赠与这个,赠与那个,实际上有的时候是公用的面积。
第五,应该明确装修标准。以后逐渐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是精装修,那么就必须对装修的标准明确。比如说装修的标准不要笼统的想使用进口材料、高级材料等这种不明确、含糊的表述,一定要明确使用什么品牌,甚至包括颜色等。
第六,明确退房的责任。购房者接到入住通知之后,经常拿出一些资金装修房屋,比如说买家电什么的,但是一旦退房是由于开发商的原因,必须写明开发商是什么样的责任,写名在确定的日期内把开发商退还,甚至包括银行的利息、罚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