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时间:2019-05-14 05:4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第一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主要形式

截至目前,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转包。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绘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

2.转让。即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3.互换。即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4.人股。即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5.出租。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

二、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尽管目前尚未有序进行,处于探索阶段,但各种形式的流转已产生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实行土地转包以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面把承包的土地转包他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收入,承包了别人土地的务农人员收入也有所增加,活跃了农村经济。

2.促进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使土地荒芜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加,农村中出现了土地荒芜现象。实行土地有偿转包.能够减少土地的荒芜,并且使一些荒滩能够得到逐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土地逐步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有机结合,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种植大户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联系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带动周围农户的产品销售,扩大了农产品销售市场,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三、当前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流转形式是在摸索中产生的,又没有统一的规范措施,因此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1.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绝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没有通过发包方同意,没有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目前,还没有一个乡(镇)有比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缺乏。

2.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把土地看成了“保命田”、“退路田”,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地阻碍着土地的流转。因外出打工经商等转移的劳动力提供的可流转土地,大多是按照“弃差不弃好、弃低不弃高、弃远不弃近”的原则操作,形成了分散零碎的插花田,造成土地难以流转。

3.流转涉及的农户多、规模小。流转给小户的面积多,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难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期短的多。流转期长的少,易造成短期效益行为,不利于对土地的投入和保护。

4.乡村干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提倡土地流转的宣传多、要求多,真正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少,农村没有足够的可供转移的土地。有些干部认为土地承包到户,使用权归农户,流转不流转与干部没关系;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农民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用管等等,缺乏引导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存在土地强制流转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从幕后走向前台,并且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坏农民利益的问题。6.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一是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二是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农户委托书,统一发包中由于对预期增值认知不清或漠视,造成对农民、集体利益的损坏,甚至剥夺农民承包权,造成不稳定因素。

7.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

8.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缺少中介服务机构。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土地流动渠道不畅,范围窄。

四、实现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经济看,实现土地有序流转,让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这一主要资本用活用好,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确实势在必行。从目前农村各地土地流转的现状及需求看,要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从政策上鼓励,从管理上规范。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归承包者所有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允许承包者采取拍卖、转让、转包等多种形式将土地使用权用活用好。二是要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对承包他人土地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的种植能手,要在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倾斜。三是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土地流转的程序、手续由政府有关部门予以登记、认可,并在此基础上与农业支持保护优惠政策挂勾,让土地流转合法、规范。四是结合小城镇的发展,鼓励部分农民大胆放弃土地,让土地随着经济发展的节拍自然流转。

2.从舆论上引导,从机制上完善。在舆论引导上,要让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经,也是政府支持鼓励的,是与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并不矛盾的。同时要培育一批转包经营的典型,并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和前景。在流转机制上,要把土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主要资本,作为农村要素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建立有政策支持、由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管理、农民自愿转受的土地流转机制。也就是说,只要农民有土地转让,即可通过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申报,再通过合理手续向受让方转包,或是通过村委会发包,让土地使用权在农村要素市场中活跃起来。

3.以效益为目标,以规模经营和城镇化为动力,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让有门路、有种植以外特长的农民主动放弃土地使用权,使种植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增收的“双增”目标。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在农村内部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用市场—企业一基地一农户这根链条,拉动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自发地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带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让一部分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发展二、三产业,继而主动放弃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土地流转。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土地流转的实现形式也不可能一致,要在总结目前各地自发产生的各种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转让形式,把土地流转搞活。如对成片的荒滩,可采取一次性买断经营权的形式,大胆拍卖。对农民已承包的土地转让,可根据农民自愿的选择,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转让。对连片抛荒的土地,可打破区域界限,招标招租。

5.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化建设。一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二是明确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三是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防农村环境遭受破坏。同时,摸索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

6.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基本原则。首先是群众自愿的原则;再次是依法有序的原则;最后是规范操作的原则。

7.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第一,适当进行宣传引导。第二,努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向。土地流转的方向应尽量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第三,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第四,加强对市场机制的培育和监督。

8.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建议在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内部设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管理职权,对土地的用途、项目、面积、价格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对土地流转过程实行监管,提高工作透明度,使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更趋优化、更加有效、更为合理。

9.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依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为流转双方提供法律、政策帮助,收集土地流转信息,为土地流转搭建平台

第二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研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研建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规范进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截止XX年末,我县共有6,801户农民流转土地面积110,343亩。其中流转耕地的有6,594户,面积108,063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与流转总面积的97%和98%;流转林地的有46户,面积1,001亩;流转荒地的有135户,面积1,733亩。土地流转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民自发流转的有5,641户,占流转总户数的83%,面积9820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9%;二是经村组织流转的有1,160户,面积12138亩。由此可见,目前农民自发流转占主流。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四种:一是转让。共有3,184户农民转让土地面积46,422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的46.8%和流转总面积的42.1%;二是转包。共有3,443户农民转包土地面积55,870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的50%和流转总面积的51%;三是租赁。有98户农民共租赁土地2,304亩,仅占流转总户数的1.4%和流转总面积的2%;四是互换。全县仅有76户农民互换土地5,747亩。

二、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不规范纠纷多。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民承包土地热情高涨,原来外出劳务人员纷纷回村要地、种地,产生外出劳动力回潮。一些人,要求解除已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由于多数流转为自发形式,流转双方没有遵循一定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大多数的流转是私下进行的,未向发包方备案或经发包方同意,有的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有的即使有合同,但条款不全,双方的权力和责任不明,承包关系不清晰。由于缺乏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致使不规范的流转和承包合同潜在大量的纠纷隐患。去年以来,全县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140件。另外由于私下流转多,口头协议多,乡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无法建立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给解决土地纠纷带来难度,甚至导致矛盾的恶化和农民频繁上访。

土地流转规模小期限短。从流转规模看,土地承包时,地块好坏搭配,致使不少农户有多处小块田地,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从流转期限看,由于我县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种地仍然是农民眼中最保险的。所以大多数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流转土地。从土地流转集中程度来看,土地在小户间流动的多,向大户流动形成规模的少。同时劳务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使更多的农民转出土地程度。去年,输出劳 务的农民占25%,其中55%属季节性、临时性打工者。他们工作不稳定,有的甚至干完活拿不到钱,多数人年均劳务收入不足3000元,仅靠劳务难以养家糊口,所以不肯把土地轻易的转移出去。

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仍是主流。在农民收入中63%来自种植业。因此,目前多数农户仍把土地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不愿轻易转让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流转的认同感,部分农民对承包权与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一些集镇及城郊附近农民看到土地在不断增值及城市发展占地等,怕转让土地以后征用时会失去利益,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给别人。特别是当前国家推行农村费税改革以来,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加之近年来种粮收益不断提高,农民更加不愿放弃耕地,甚至外出务工农民也纷纷返乡重新开始经营已流转的土地。

流转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目前,**县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对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探索的也不够。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流转对象更多的局限在邻里和亲属之间,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由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认为土地承包期已经延长30年不 变,土地流转属承包者个人的事,而且上边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所以对土地流转不过问,也不加强引导和必要的规范,造成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流转纠纷无人受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留下许多弊病和隐患。

三、建议和对策

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引导、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县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公室,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研究,方案制订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以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为依托,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鉴证;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案。村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站,由村报帐员兼任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掌握村组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提供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信息,协调土地经营权流转双方的利益,督促依法签订流转合同,调解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对土地流转情况进行登记,及时向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提供土地流转动态情况。

积极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一是逐步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络。以村组为单位,把农村土地承包情况、流转情况、农村劳动力情况等资料进行全面统计,逐级上报汇总,实行年报制度。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实行微机化联网管理,实行信息资源共享。二是建立科学的农地评定、评估体系,合理评价农村土地价值,保护农民土地流转的收益。三是有条件地方成立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服务,解决土地供需双方因不能及时沟通而使流转受阻的矛盾,搜集统计土地流转的供需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资料,使农户和有意投资农业的经营者能及时、准确获得可靠信息,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降低流转交易成本。

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一是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中介为补充的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多形式、多层次、有保障的劳务输出格局。二是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放手发展农村第二、三次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转移农业劳动力。对全家自愿放弃所有承包地从事非农产业的可以就地农转非。对于全家不再承包地、落户城镇务工经商办企业的可以办理农转非户口,其子女入学、工商营业登记、建房购房等享受国民待遇。三是进一步搞好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广泛施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劳动技能培训,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协会组织。对外联结市场或企业,对内联结千家万户,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在资源整合,带动农户搞规模经营的方面的积极作用。有能力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类协会,也可以探索农户土地入股等流转方式,自创品牌,自主开发经营农业项目。

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土的安全感和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进程也将严重受阻。因此,要尽快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福利性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出让者解决后顾之忧。

强化管理规范运作。一是推广使用规范标准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目前我县已经制发了标准的土地管理文本和流转文本,已在全县推广使用。推广使用标准流转合同,既能解决口头协议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又能解决自制合同不规范的问题。二是实施规范的土地流转程序。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包括转包、委托代耕、互换、转让、出租、入股等形式。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流转的,必须有承包方的书面委托书。以转包、互换、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的,农户应向发包方备案。以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向发包方提出转让申请。受让方将农户以转包、出租方式流转的土地实行再流转的,应取得原农户的同意。当事人要求鉴证的,乡镇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依法开展鉴证。凡是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应及时注销、变更土地经营权证书。三是建立土地流转纠纷仲裁机构。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办法》和《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条例》,县级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对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进行仲裁。四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制度、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制度、土地流转动态监测制度,使农村土地流转步入健康有序轨道。

第三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调研建议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健康有序规范进行,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近期,我们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8年末,我县共有6,801户农民流转土地面积110,343亩。其中流转耕地的有6,594户,面积108,063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与流转总面积的97%和98%;流转林地的有46户,面积1,001亩;流转荒地的有135户,面积1,733亩。土地流转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农民自发流转的有5,641户,占流转总户数的83%,面积98205亩,占流转总面积的89%;二是经村组织流转的有1,160户,面积12138亩。由此可见,目前农民自发流转占主流。

我县农村土地流转的方式有四种:一是转让。共有3,184户农民转让土地面积46,422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的46.8%和流转总面积的42.1%;二是转包。共有3,443户农民转包土地面积55,870亩,分别占流转总户数的50%和流转总面积的51%;三是租赁。有98户农民共租赁土地2,304亩,仅占流转总户数的1.4%和流转总面积的2%;四是互换。全县仅有76户农民互换土地5,747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不规范纠纷多。农村实行税费改革以来,农民承包土地热情高涨,原来外出劳务人员纷纷回村要地、种地,产生外出劳动力回潮。一些人,要求解除已签订的土地流转合同。由于多数流转为自发形式,流转双方没有遵循一定程序和履行必要的手续,大多数的流转是私下进行的,未向发包方备案或经发包方同意,有的只是口头协议,没有书面合同,有的即使有合同,但条款不全,双方的权力和责任不明,承包关系不清晰。由于缺乏政策法规和有效的组织形式致使不规范的流转和承包合同潜在大量的纠纷隐患。去年以来,全县受理农村土地承包纠纷140件。另外由于私下流转多,口头协议多,乡镇农村承包合同管理部门和村委会无法建立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给解决土地纠纷带来难度,甚至导致矛盾的恶化和农民频繁上访。

(二)土地流转规模小期限短。从流转规模看,土地承包时,地块好坏搭配,致使不少农户有多处小块田地,制约了土地流转的规模。从流转期限看,由于我县二、三产业不够发达,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种地仍然是农民眼中最保险的。所以大多数采取短期转包的方式流转土地。从土地流转集中程度来看,土地在小户间流动的多,向大户流动形成规模的少。同时劳务经济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使更多的农民转出土地程度。去年,输出劳务的农民占25%,其中55%属季节性、临时性打工者。他们工作不稳定,有的甚至干完活拿不到钱,多数人年均劳务收入不足3000元,仅靠劳务难以养家糊口,所以不肯把土地轻易的转移出去。

(三)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仍是主流。在农民收入中63%来自种植业。因此,目前多数农户仍把土地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生活保障,不愿轻易转让土地使用权。对于土地流转的认同感,部分农民对承包权与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一些集镇及城郊附近农民看到土地在不断增值及城市发展占地等,怕转让土地以后征用时会失去利益,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给别人。特别是当前国家推行农村费税改革以来,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加之近年来种粮收益不断提高,农民更加不愿放弃耕地,甚至外出务工农民也纷纷返乡重新开始经营已流转的土地。

(四)流转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目前,**县农村土地流转尚处于自发阶段,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对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探索的也不够。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土地流转对象与范围选择余地小,流转形式比较单一,流转对象更多的局限在邻里和亲属之间,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管理。由于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土地流转认识不足,认为土地承包期已经延长30年不变,土地流转属承包者个人的事,而且上边也没有明确的要求和部署,所以对土地流转不过问,也不加强引导和必要的规范,造成流转行为无人监管,流转纠纷无人受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留下许多弊病和隐患。

三、建议和对策

(一)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的服务体系。引导、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县级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公室,负责土地流转的政策研究,方案制订和业务指导等工作。乡镇以农村经济管理机构为依托,成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咨询;贯彻落实土地流转政策,指导流转双方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鉴证;对土地流转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登记、变更等情况进行备

第四篇: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

土地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基础。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激活农村土地要素、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综合效益。如何在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期稳定的前提下,激活农村土地要素,促进农村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是需要不断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盘活农业生产要素,建立现代农业?带着这些问题,襄州区人大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辖区土地流转进行了实地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

近年来,襄州区围绕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据襄州区经管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区土地流转总量达23.9万亩,流转率达21%。3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11万亩,占全部土地流转面积的50%。但是,农地流转在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土地流转规模小、速度慢,落后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全区30亩以上流转土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不足10%,100亩以上的较大规模流转比例占5%,500亩以上大规模流转比例占2%,导致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很低,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呈现以下突出特点:

流转面积由零散向集中连片转变。以“寄种”方式,将农民的土地连片集中,由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肥料、供水、技术和产品收获,农民“零投入、零风险”负责日常田间管理,并按寄种面积获得地租和寄种工资,同时享受增产分红,走出了“公司十农户十基地”的新路子。据调查:程河镇乔庄村以每亩1000元的价格从农户手中高价租赁耕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并成立了襄州区程河镇乔庄鑫磊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山东寿光县引进2000粒五彩椒种子,将蔬菜种植面积由150亩扩大到1000亩。还可解决1000名农民门口就业问题。通过集中连片流转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发展了现代农业。

流转方式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目前全区采取转包方式有转让、互换、代耕、将承包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实现了由初期农户之间单一的季节性转包流转向目前的多种流转方式转变,使土地流转关系更加清晰,更加符合依法自愿流转的要求。

流转渠道由自发向组织化转变。随着国家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惜地情结增强,土地流转逐渐由农户自发流转向有组织地协调推动转变。组织流转一般是由农户委托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或由村民委员会在征得农户同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如:黄集镇毛岗村连片种植烟叶,农户按交易面积获得土地租金700元/亩。自2009年以来,村委会每年连片面积在1300亩左右,占总面积的30%,农民增收近百万元。当年可为村民提供打工岗位近200个,增收近50万元,人均1000余元。但组织化流转要有政府引导,规范程度较高,土地大多成片,有一定规模,价格也较统一,有利于更好地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资源开发。

流转主体由个体向多元化转变。过去的土地流转主要是在同村的农户之间进行,经营主体大多是单一的农户。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一些原来的种养大户扩大了经营规模,新的专业大户不断涌现。同时,还产生了一批新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其中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人员等成了流转土地的受让主体。目前,全区工商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人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租赁土地13万亩。通过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方式,开发建设了水果、蔬菜、食用菌、花卉等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和标准化养猪、牛、羊、禽等养殖场及农家乐、水泥制品厂等。农业产业结构正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流转收益由低收入向高效益转变。土地二轮承包时,农民流转土地是为了规避税费,很多土地撂荒无人耕种。随着农业费税取消,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逐年攀升,流转价格从当初无偿代耕,到目前每亩500-1000元,越是种植条件优越、效益高的地方流转价格越高。从调查的情况看,流转土地,特别是集中连片流转用于发展优质经济作物、反季节作物、畜禽养殖和旅游观光等高附加值农业的较多,用于粮食种植的较少。

二、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其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值得关注、必须引起重视、亟待加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一)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当前土地流转主要依靠自发进行和行政推动,由于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必要的中介服务机构,供需双方流转信息很难实现有效对接,“流不出、转不进”依然同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的流转监管机构,土地流转管理职责不明、管理缺位。

(二)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由于流转市场不完善,目前土地流转仍然是以转包和出租为主,相当一部分流转还是在邻里和亲戚之间进行,处于自发阶段,既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又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难以通过有效的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方式通常以“口头协议”私下进行,既不遵循一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也没有通过合同或者契约来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签订了书面协议的,有的是双方自行草拟的,内容极不规范;有的是村委会直接与投资业主签订的,没有农户的书面委托,造成承包关系的混乱,为日后留下了纠纷隐患。

(三)农民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由于土地流转尚属“买方”市场,一些地方尚未建立业主经营能力的资格审查和评估的准入机制,业主流转土地后,因投资不足或市场变化等原因,不能及时兑现农户土地租金,甚至放弃耕种,风险常常转嫁给农民和政府。特别是业主在租赁土地后一般都要修建一定的基础设施和临时性建筑,并对租赁的土地进行整理,这将打乱原有土地的界线,租赁期满后未能及时复耕,难以恢复原貌。

(四)流转土地“非粮化”较普遍。目前农村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经济作物、发展效益农业,因种粮效益低,一些企业租到土地后基本不种粮,流转土地“非粮化”较普遍。土地流转的目的是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业附加值,相对于效益较低的粮食种植,发展效益农业更具有诱惑力和竞争力。但保证一定的粮食生产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如果流转土地全部用于非粮食生产,会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五)土地规模流转比较困难。由于农户的承包地块零星分散,要流转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需要与不同的农户进行协商,既增加了土地流转的成本,也加大了规模流转的难度。受国家政策补贴方式的限制,不种粮的、甚至撂荒的都可按承包面积获得各种惠农补贴,加大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加之还有部分农民把土地视为生存保障,不愿转出。由于农业收入较低,农业开发又面临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造成真正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土地规模经营的较少。

三、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建议

土地流转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笔者认为,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因地制宜,搞好引导,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搞好确权登记,夯实流转基础。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认真做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做到承包地块、合同、证书、台帐“四相符”和“四到户”,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流转打下坚实基础。

(二)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流转程序。出台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实施办法,土地流转尤其是规模化流转必须签订统一规范的流转合同,否则流转无效。实行流转合同登记、鉴证制度,通过合同登记、鉴证,及时发现和纠正流转双方违反法律政策的约定;对以转包、出租或其他方式流转的,要及时办理相关备案登记,对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要及时办理权证变更手续。

(三)健全管理体系,搞好流转服务。各级政府应从深化农村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社会稳定的高度,重新审定农村经管系统的工作职能、机构设置和手段保障问题,特别是要尽快建立健全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落实好编制、人员、经费等必要的工作条件,切实把土地流转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市、县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依法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维护流转双方的合法利益。

(四)健全市场机制,促进有序流转。一是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健全市、区县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通土地流转信息网,为农民流转土地提供“一站式”服务。村级设立土地流转信息员,及时收集、反映农户流转信息。二是建立价格评估指导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估、发布土地流转指导价格,促进土地流转公平公正合理。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有效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进入流转市场的经营主体农业经营能力进行资格审查和资信评估。建立风险保障金,降低土地流转风险。四是创新农民利益联结形式。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社,把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并委托合作社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用市场化手段进行资本运作和资产经营,实现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土地股权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民利益的长期有效联结。

(五)建立支持机制,鼓励土地流转。综合运用直接补贴、货款贴息、参股、担保、以奖代补等手段,加大对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风险金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土地规模经营等方面的财政性投入力度。对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股份合作社连片经营500亩以上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重点优先扶持,并给予合作社一定的资金补助;对规模承转耕地100亩以上进行粮食种植的给予财政补贴,这既可以保护粮食种植者的积极性,又能使一批流转土地最终进行粮食生产。鼓励长期外出迁入城镇并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对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并迁入城镇定居的农民,应享受与迁入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和社会保障。建立政策性投资和担保体系,引导社会和金融资本向现代农业发展集聚,建议组建国有独资性质的市级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整合打捆各类支农资金和土地出让收益作为注册资本金,主要参与农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开发,促进土地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相关项目投资;提供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担保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行为和农村各类权属证明质押融资以及利用宅基地、农村房屋等抵押融资进行担保等。

(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农村土地流转既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形成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配合,完善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特别是区县、乡镇和村一级要加大协调力度,认真协调解决行政区域内的热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建立健全部门工作责任制,将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逗硬督查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落到实处

第五篇:土地流转论文-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写写帮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

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藁城市土地局组织人员对全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主要形式

截至目前,藁城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9216亩,占全市家庭经营面积2.54%,涉及农户4201户,占农户总数的2。47%。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转包。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绘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全市实行转包的土地面积有1296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7.4%。

2.转让。即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全市实行转让的面积有2354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2。3%。

3.互换。即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全市实行互换的面积有45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4%。

4.人股。即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全市实行入股的面积有256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3%。

5.出租。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全市实行租赁的面积2203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1.4%。

6.其他形式的流转面积有99l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2%。从流转的组织形式来看,藁城市的土地流转基本上是农民自主流转,其匾积18856亩,占总流转面积的98.1%。并且这种形式的流转一般是没有签定流转合同,只是双方的口头协议。有组织引导的流转面积很小,仅有360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l.9%。

二、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尽管目前尚未有序进行,处于探索阶段,但各种形式的流转已产生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实行土地转包以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面把承包的土地转包他人。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收入,承包了别人土地的务农人员收入也有所增加,活跃了农村经济。

2.促进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使土地荒芜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加,农村中出现了土地荒芜现象。实行土地有偿转包.能够减少土地的荒芜,并且使一些荒滩能够得到逐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土地逐步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有机结合,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种植大户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联系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带动周围农户的产品销售,扩大了藁城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三、当前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流转形式是在摸索中产生的,又没有统一的规范措施,因此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有的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三是绝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没有通过发包方同意,没有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目前,还没有一个乡(镇)有比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缺乏。

2.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把土地看成了“保命田”、“退路田”,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地阻碍着土地的流转。因外出打工经商等转移的劳动力提供的可流转土地,大多是按照“弃差不弃好、弃低不弃高、弃远不弃近”的原则操作,形成了分散零碎的插花田,造成土地难以流转。

3.流转涉及的农户多、规模小。全市流转总面积仅1.9万亩,占全市家庭经营面积2.54%,涉及农户420l户,占农户总数的2.47%,难以形成专业大户。农户间转包多,而租赁、转让等流转形式的少。全市实行转包的土地面积有1296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7.4%,其收益都相对偏低。流转给小户的面积多,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难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期短的多。流转期长的少,流转期在10年以下的占1.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8.9%,流转期lO年以上的仅占0.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21.1%,易造成短期效益行为,不利于对土地的投入和保护。

4.乡村干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提倡土地流转的宣传多、要求多,真正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少,农村没有足够的可供转移的土地。有些干部认为土地承包到户,使用权归农户,流转不流转与干部没关系;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农民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用管等等,缺乏引导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四、实现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经济看,实现土地有序流转,让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这一主要资本用活用好,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确实势在必行。从目前农村各地土地流转的现状及需求看,要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

1.从政策上鼓励,从管理上规范。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归承包者所有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允许承包者采取拍卖、转让、转包等多种形式将土地使用权用活用好。二是要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对承包他人土地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的种植能手,要在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

予以倾斜。三是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土地流转的程序、手续由政府有关部门予以登记、认可,并在此基础上与农业支持保护优惠政策挂勾,让土地流转合法、规范。四是结合小城镇的发展,鼓励部分农民大胆放弃土地,让土地随着经济发展的节拍自然流转。

2.从舆论上引导,从机制上完善。在舆论引导上,要让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经,也是政府支持鼓励的,是与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并不矛盾的。同时要培育一批转包经营的典型,并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和前景。在流转机制上,要把土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主要资本,作为农村要素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建立有政策支持、由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管理、农民自愿转受的土地流转机制。也就是说,只要农民有土地转让,即可通过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申报,再通过合理手续向受让方转包,或是通过村委会发包,让土地使用权在农村要素市场中活跃起来。

3.以效益为目标,以规模经营和城镇化为动力,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让有门路、有种植以外特长的农民主动放弃土地使用权,使种植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增收的“双增”目标。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在农村内部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用市场—企业一基地一农户这根链条,拉动农业规模经营。通过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自发地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带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让一部分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发展二、三产业,继而主动放弃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土地流转。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土地流转的实现形式也不可能一致,要在总结目前各地自发产生的各种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转让形式,把土地流转搞活。如对成片的荒滩,可采取一次性买断经营权的形式,大胆拍卖。对农民已承包的土地转让,可根据农民自愿的选择,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转让。对连片抛荒的土地,可打破区域界限,招标招租。

下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本站推荐)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酒泉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加快推进,部分农村劳动力逐步向城镇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日趋活跃的势头。土地流转已成为促进规......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的问题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过......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分析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土地流转"一词不断见诸报端,成为各方关注讨论的热门话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并逐步从沿海向......

    嘉禾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嘉禾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作者:嘉禾统计局袁群英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5-18 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有利于破除土地城......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2007-12-16 13:38:2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总体上说是合理......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初探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初探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了允许农村土地使用权以多种形式进行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中央为什么要再次强调这一问题?近年来农村土地使用权......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析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探析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主体混乱、土地流转行为混乱、土地流转结果混乱、土地流转市场混乱、政府服务监管混乱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山......

    关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关于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与建议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