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时间:2019-05-14 01:3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第一篇: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在农村流动党员中深入开展以“情系家乡做贡献,真情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流动党员智力回流活动,通过加强服务网络建设,探索出一条以服务促回流的新路子,收到初步成效。

打牢基础,全面掌控流动党员智力资源。县乡两级按“知识型”、“财力+能力型”、“体力+见识型”三类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定期更新信息。同时,将致富能力强、社会工作能力强的流动党员列为智力资源的重点,建立个人档案,安排专人联系。全县重点跟踪管理的流动党员对象共126名。为使流动党员人流心不流,始终纳入组织管理中,该县开通了26部热线电话,建立了5个流动党员qq群,通过这些平台,基层党支部做到 “三个通报”,流动党员实行“三个汇报”,即党支部定期通报重大工作、重要活动、重大决策;流动党员定期汇报行踪、汇报思想、汇报工作。

立足实际,服务促进流动党员智力回流。通过教育服务,吸引智力回流。抓住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依托县乡两级党校加强政治教育,依托“阳光工程”、“再就业工程”等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帮助提高致富本领。仅网今年就组织流动党员集中培训班53期次,累计培训800多人次。通过创业服务,推动智力回流。在资金、政策、证照办理等方面提供服务,支持流动党员回乡发展。东山峰管理区南山村流动党员王茂庭在区党委支持下,回乡创办有机茶厂,吸纳40多名村民就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00多万元。通过帮扶服务,促进智力回流。开展机关党员与流动党员“连心帮扶”活动,实行“一帮一”或“多帮一”,全县共结成帮扶对子687个,为流动党员解决各类问题1027个。

激发热情,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作用。注重把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的流动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近年来,共有87名流动党员进入了支村两委班子。注重挖掘流动党员中的优秀典型,对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流动党员,进行大力宣传,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在选任干部时优先考虑,在选举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重点推荐。注重考核激励。在流动党员中开展 “我为家乡提一条有价值信息、办一件实事、引一个项目、帮带一个贫困户”的 “四个一”主题活动,年底考核评比,激励流动党员发挥作用。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新安路街道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

流动党员党委在街党工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流动党委的积极探索及全体党员的努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稳步有序,扎实有效地开展,为配合街道的各项工作和构建和谐社区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抓好党员队伍的思想教育

1、在全党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新安路街道党工委的安排,根据流动党员党委活动的特点,紧紧围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这个中心,结合实际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打造“抓、联、督”相结合“三位一体”式的先进性教育新平台。要求流动党员以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为主,按部署的“保先”教育活动安排进行学习和活动,以各个党支部为单位负责召集党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确保流动党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切实开展纪律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当前形势,组织学习了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和《当前为什么强调学习贯彻党章》、《领导干部 1

要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等文章。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用学习“八荣八耻”重要思想进一步武装头脑,约束广大党员的行为,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通过学习,提高了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纪律性有所增强。

一、强化流动党员的管理,构筑流而不散的组织机构

1、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成份复杂、流动松散这一实际情况,我们从健全组织着手,建立流动党员流动而不散乱的管理体系,变“有党员无组织”为“有党员有组织”。流动党员中既有下岗失业,也有失业后到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个体户中再就业的党员,还有新安路街道辖区内“两新”组织中暂未具备条件单独组建党支部的零散党员。流动党员结构的多元化,对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在把握其中流动党员特点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实际,选出工作有组织协调、活动能力较强的党员对流动党员进行直接管理。通过这种“划整为零”的方法,使流动党员管理有了最基层的组织,结构更趋科学,管理起来更加简便。

2、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既灵活又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或每月召开流动党员党委会,研究分析党员各时期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每年初拟好

流动党员党委及各党支部全年的组织生活内容的计划安排,每月的组织生活分两次进行。除了讨论决定重要问题的会议外,各党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参加组织生活的时间,这一精心组织、灵活安排的做法深受党员的欢迎。

二、实施目标管理,健全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实施目标管理。要求流动党员做到“五个一”目标:即年初—次交齐全年党费,一季度汇报—次思想,“七一”参加一次活动,每次外出工作或回乡必须到流动党委汇报一次,每年至少做一件以上有意义的事情,明确了流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要让党员重新找到维系他们的组织,找到让他们发挥作用的阵地,首先就是要坚持过好组织生活,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要求, 新安路街道党工委提出了“夯实基础、强化队伍、服务群众、完善综合治理、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流动党员党委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继续加强党委和党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民主生活、组织生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要关心下岗党员的再就业问题;加强党员之间的互相沟通,发动党员积极参与平安和谐社区的建设,发挥流动工会的作用。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作出一份努力。

1、以“学党章、知荣辱、保先进、促和谐”为主题,促进社会治安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2、结合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对新建立党支部的支委进行选举。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组织生活内容,组织一次红色之旅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爱党爱国意识。

4、在组织开展学习时,采取创新学习方法,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电化教育与网上教育相结合等方法,引导党员广泛进行讨论交流和学习。

第三篇:如何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模版]

如何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

针对农村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和困难,采取定期排查、定期报告、定期联系、定期培训、定期开会、定期慰问六项措施,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定期排查。村党组织抓住春节和秋收农忙外出党员返乡较为集中的两重要时间点,提前介入,对农村外出流动党员进行全面排查,详细登记流动党员的外出时间、从业地址、从事职业、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实行一人一表,并及时将登记情况汇总上报镇党委,及时更新党员信息, 确保流动党员“不遗漏”。

定期报告。村党组织在加强党员管理的过程中,教育引导党员在外出前主动向村党组织报告离村时间、务工或现居住地点、就业岗位、联系方式等,及时给他们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返乡后及时找村党组织报到,注销本人的流动信息,汇报本人外出期间的思想动态。对有用工单位的流动党员,要求其递交用工单位或单位党组织出具的本人外出期间的综合表现证明材料;对举家外迁定居的流动党员,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主动联系本人,由镇党委负责开具组织关接转手续,转入居住地党组织,确保流动党员“不离党”。

定期联系。流动党员外出时,农村党组织确定一名党支部成员或外出党员在家的亲属作流动党员为联络员,实行专人定向联系制度,及时发放流动党员联系卡,定期通过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信件、一声问候、一次走访与流动党员进行交流沟通,详细了解其思想、工作及在外参加组织生活、学习等情况,并作好记录存入档案,确保流动党员“不断线”。

定期培训。针对流动党员在外务工时间较长的实际,农村党组织采取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党员培训。对村干部集中带出的流动党员,要求村干部利用休息日、节假日或空闲时间开展教育培训;对流入地党组织纳入管理的流动党员督促其主动参加当地党组织教育培训;对单独或未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

理的流动党员村党支部采取定期寄发文件、学习资料,利用信函、电话等方式实行自学。镇党委公开流动党员联系电话,接受流动党员的咨询答疑、情况反映、工作建议和困难帮扶等,确保流动党员思想“不滑坡”。

定期开会。农村党组织充分利用乡村传统集会和节日,抓住流动党员重大节假日等返乡探亲走友的时机,采取召开党员大会、座谈会等方式,通报党组织的党建工作情况,商议党组织重大事宜,宣传上级党组织政策精神,听取流动党员个人意见、建议,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强化他们的组织观念和纪律教育,让他们正确行使党员的权利,增强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党员“荣誉感”和“归属感”,保持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确保流动党员“不离心”。

定期慰问。农村党组织将每年的春节、国庆、七一作为党员慰问日,派专人到流动党员家中走访慰问或邮寄慰问信、发放慰问品等,积极为他们搭建排忧解难服务平台,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为流动党员办理计生、综治和户口迁移等手续,让流动党员及其家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温暖,确保流动党员“不掉队”。

第四篇: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

(2006年4月28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党员大多来去自由,既没有在原所在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证》,也没有在流入地登记党员

关系,更谈不上过组织生活。长期以来,流动党员就成了(流出流入地)“两不管”的“自由”党员了。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永葆党员先进性,在目前还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石泉县饶峰镇党委来自一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日常党建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谈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供党建组工部门和党务工作者参考。

一、党员队伍现状

饶峰镇地处石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辖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民(居)民小组,3588户,13089人,现有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支部19个,机关事企业单位党支部10个,全镇党员551名,其中正式党员523名,预备党员28名,女党员72人,35岁以下的党员121人,60岁以上的党员148人。全镇农村党员443人,农村流动党员90人,占全农村党员总数的20.3%。其中省外流动53人,省内流动37人,在37人中市内17人,县内13人。就业去向为:在非公有制企业78人,个体工商户9人,其他3人(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个月内的16人,6—12个月的17人,1年以上的57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7人,35岁—45岁的42人,46—60岁的15人,60岁以上的6人。有87人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3人不参加组织生活。在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4人,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86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6%。交纳党费情况:有34人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36人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20人不交纳党费。发挥作用情况:有5人发挥作用好,12人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73人。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饶峰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探索出了一定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以支部为单位,对每个外出流动党员在外出之前到支部登记,外出工作稳定后及时将通讯地址及联系办法报告支部。二是党员外出前夕,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一次谈话嘱托,要求他们保持党员本色,在外务工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支部汇报外出情况,交纳一次党费。四是支部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系,各支部落实外出党员联系责任,每个支委联系3—5名外出流动党员,掌握他们的外出情况,并及时向外出党员反馈支部活动情况。通过以上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外出党员流动性强,不便于管理。一些党员外出务工地址经常发生变化,党员个人不主动与支部保持联系,支部与党员关系脱离。大多数党员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或固定的厂家。

2、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党组织虽然要求流动党员外出必须办理组织关系流动手续,持证外出,但绝大多数外出党员不自觉办理流动手续,给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党组织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很被动。还有个别党员外出务工有了固定的职业,并在外地安家落户,但仍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流动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党员外出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所到之地的党组织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更谈不上发挥党员作用。

4、大多数流动党员不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组织要求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交纳一次党费,汇报一次外出情况,而大多数流动党员做不到。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必须参加一个党的组织,履行党员义务,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因此,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必须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2、党员流动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现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作为一项党内制度或纪律来执行。

3、对外出六个月以上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与原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由党员所在原支部大会宣布除名。

4、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党员下落,使党员流动不流失。可采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联系亲朋好友、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明确通信地

址和联系方式,党组织确定联系人,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5、流出地和流入地共同管理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要对流入党员进行登记,并要求流动党员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生活。流动党员要积极主动向流入地党组织申报组织关系。经流出地登记组织关系后,流出地党组织应开据接收流动党员回执,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6、务工党员所在企业

建立流动党员临时支部。一些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厂矿企业,凡有流动党员3人以上的,可建立临时党支部,让流动党员建立自己的“家”。

7、劳务中介机构要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凡通过劳务中介机构组织外出的务工人员,是党员的首先要凭《流动党员证》进行登记,将党员关系介绍给务工所在单位,并建议所属单位优先聘用党员,促使党员自觉登记。

8、务工党员相对较多的县(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站,专门负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五篇: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石泉县饶峰镇党委王正平

(2006年4月28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流动异乡务工经商人口中的党员越来越多,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这些党员大多来去自由,既没有在原所在地党组织办理《流动党员证》,也没有在流入地登记党员关系,更谈不上过组织生活。长期以来,流动党员就成了(流出流入地)“两不管”的“自由”党员了。这种状况很不利于农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也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新问题。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永葆党员先进性,在

目前还没有一套健全完善的管理办法的情况下,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就石泉县饶峰镇党委来自一线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结合日常党建工作中总结出的经验,谈谈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并提出一些对策和措施,供党建组工部门和党务工作者参考。

一、党员队伍现状

饶峰镇地处石泉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辖区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18个村民(居)民小组,3588户,13089人,现有党支部29个,其中农村支部19个,机关事企业单位党支部10个,全镇党员551名,其中正式党员523名,预备党员28名,女党员72人,35岁以下的党员121人,60岁以上的党员148人。全镇农村党员443人,农村流动党员90人,占全农村党员总数的%。其中省外流动53人,省内流动37人,在37人中市内17人,县内13人。就业去向为:在非公有制企业78人,个体工商户9人,其他3人(投亲靠友、外出落户)。流动时间6个月内的16人,6—12个月的17人,1年以上的57人。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的27人,35岁—45岁的42人,46—60岁的15人,60岁以上的6人。有87人不经常参加组织生活,3人不参加组织生活。在组织关系管理上,持流动党员活动证的4人,未持证、未开据党员证明信或转出组织关系的86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96%。交纳党费情况:有34人能足额及时交纳党费,有36人不能及时足额交纳党费,有20人不交纳党费。发挥作用情况:有5人发挥作用好,12人发挥作用一般,不掌握情况的73人。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饶峰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探索出了一定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对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是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以支部为单位,对每个外出流动党员在

外出之前到支部登记,外出工作稳定后及时将通讯地址及联系办法报告支部。二是党员外出前夕,党支部对外出党员进行一次谈话嘱托,要求他们保持党员本色,在外务工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要求流动党员每半年向支部汇报外出情况,交纳一次党费。四是支部加强与外出党员的联系,各支部落实外出党员联系责任,每个支委联系3—5名外出流动党员,掌握他们的外出情况,并及时向外出党员反馈支部活动情况。通过以上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1、外出党员流动性强,不便于管理。一些党员外出务工地址经常发生变化,党员个人不主动与支部保持联系,支部与党员关系脱离。大多数党员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外出务工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或固定的厂家。

2、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党组织虽然要求流动党员外出

必须办理组织关系流动手续,持证外出,但绝大多数外出党员不自觉办理流动手续,给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党组织了解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很被动。还有个别党员外出务工有了固定的职业,并在外地安家落户,但仍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

3、流动党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于党员外出没有履行任何手续,所到之地的党组织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党员,更谈不上发挥党员作用。

4、大多数流动党员不能按时交纳党费。党组织要求流动党员至少每半年交纳一次党费,汇报一次外出情况,而大多数流动党员做不到。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1、根据党章规定,每个党员必须参加一个党的组织,履行党员义务,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因此,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必须办理组织关系转出手续。

2、党员流动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现象,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必须把流动党员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作为一项党内制度或纪律来执行。

3、对外出六个月以上不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与原所在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按自行脱党处理,由党员所在原支部大会宣布除名。

4、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党员下落,使党员流动不流失。可采取“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相结合等方式,通过联系亲朋好友、同乡同学同事战友等关系与流动党员取得联系,明确通信

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下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新形势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 陈岩龙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继续深化,广大基层党员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党员队伍的合理流动已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

    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汇报(5篇可选)

    为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县建立六项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现将工作汇报如下:一是建立申请报告制度。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所在党支部提出书面申请,说明外出理由、去......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亟需制度化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亟需制度化 流动党员作为这个时代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活跃分子,在广大农村已成为转变观念、提高素质、掌握技术、通晓管理、传带信息、致富领富的重要力量。......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情况调研报告农 村 组 织 处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日趋频繁广泛,农村流动党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加强对农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

    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多举措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运河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教育难适应,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的问题,对于......

    流动党员管理

    村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活动的党员。为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上级文件有关精神,对我......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

    流动党员管理情况为进一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在学生毕业期间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进一步做好流动党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作用,根据要求,现将我村流动党......

    流动党员管理

    党政办公室第17期2011年3月20日灌口镇抓规范求实效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党委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规律,改进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