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亲情化服务市民化管理争做社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贴心人”[大全]
亲情化服务市民化管理争做社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贴心人”
亲情化服务市民化管理
争做社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贴心人”**镇***居委会(2006年9月13日)我们**镇***社区有7个居民小组,21个企事业单位,其中破产倒闭企业6家,总户数2198户,总人口7016人,育龄妇女1390人。辖区共有流动人口643人,其中流出505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147人,其中重点三查对象80人;流入138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41人。今年来,我们以开展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试点和社区整顿月活动为契机,加大社区人口计生工作清理清查力度,对流动人口实行亲情化服务、市民化管理,以服务促管理,在管理中深化服务,使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增强三个意识,用高度的责任来管理流动人口
一是增强全局意识。就我们**镇来说,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难点在社区,而我们社区的重点难点却在流动人口管理上。因此,我们把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决不能因管理不到位而影响全社区的工作,拖全镇的后腿。二是增强基础意识。抓好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打牢基础是关键。我们一方面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组织网络建设,在社区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居委会主任任组长,下设计生办公室,配备一名专职计生主任。辖区21个单位都配备了专(兼)职计生干部,每个物业小区、高层住宅楼房、居民小组都配备了计生信息员,信息员主要是从城镇低保对象中选聘,每年给予300元的报酬,使计生干部和信息员网络到每个角落,联系到千家万户。另外,我们社区还建立了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协助社区抓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另一方面,我们在辖区内的摊点、巷道和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标语,在楼栋间张贴有关流动人口政策宣传画,向经营摊点发放多种计生宣传资料,为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是增强规范意识。我们社区专门制定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制度、专门制作并对外公示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流程示意图,让群众明白办证程序和工作要求。在档案资料方面,建立了流动人口个人信息档案,对流动人口联系方式、回函照片及孕检证明统一归案,一目了然。二、落实四项制度,用综合的手段来治理流动人口
流入人口居住分散、流动性强,仅靠社区居委会几个人是无法管理的。为此,我们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制定和落实四项制度入手对流入人口实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一是落实企业法人代表责任制。我们对辖区内15家企事单位每年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如彩色塑料有限公司流动人口最多时达50多人,尽管他们是一家个体私营企业,但仍然认真履行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几年来流动人口持证率、免费三查率均为100。二是落实房东管理责任制。我们针对出租屋较多的特点,实行抓房东、管房客的办法加强流入人口管理,与11户房东老板签订了《房屋出租户计划生育责任书》,房东老板又分别与103个租房人签订了流入人员计划生育协议,并及时向居委会提供租房人变动情况,保证租赁人无政策外生育、无出生漏报、无漏登漏管。三是落实部门联防责任制。镇委、镇政府专门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协调工商、公安、民政、城建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在社区建立警民联系点,管段民警随时参与我们开展流动人口查验、登记工作。同时严格实行“一证管多证”制度,派出所、工商部门在办理暂住证、营业执照等证件时,首先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做到齐抓共管。四是落实工作例会责任制。我们社区坚持每月召开有单位计生专干、小组信息员、管段民警参加的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例会,对流动人口信息变动实行每月零报告制,每季度组织一次流动人口清理清查,使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在经常性工作中得到了加强。三、强化五种措施,以诚挚的感情服务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的原因主要是孕前管理不到位,而孕前管理的最大难点是外出重点对象三查回函率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经常上门家访,哪里群众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的影子,力尽所能办好事、办实事,用耐心的工作、细心的服务感化育龄群众,使外出重点对象自觉参加三查服务,主动寄回孕检证明。具体讲,主要采取了以下五种措施:一是寄发函件宣传政策。我们每月都召开各小组长、计生信息员、单位计生专干会议,由小组长带头,摸清外出人员及其家属、亲戚电话号码、联系地址,定期给她们寄发慰问信,宣传计生政策知识,规定每年至少寄回两次孕检证明;二是电话联系建立感情。凡外出重点“三查”对象是低保户的,由我们及时给她们打电话,与她们进行沟通,反馈她们家人的信息,与她们建立深厚感情,使她们支持这项工作。如***路81号低保对象***的儿媳***在四川打工,通过与她电话联系,五天就给我们寄回“三查”证明,其他的对象也纷纷响应,主动将孕检单寄回社区。三是短信交流督促寄证。今年3月,我们先后多次与外出对象***打电话要求寄回三查证明,可她因为不熟悉电话号码一直拒绝接听,后来我们又给她多次发手机短信,进行交流,讲明情况、宣传计生政策,她被我们的诚心所感动,终于寄回了三查证明,后来还与我们建立
了热线联系。四是动员亲属协助工作。首先是对不理解的亲属讲明道理。如***路外出对象***、***两人的公婆认为媳妇寄证明回来花钱多,有情绪、不愿配合。我们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讲明道理,又为她家办理了低保和下岗优惠证,老人家非常感动,主动给两个媳妇打电话要她们按照居委会的要求每年定期寄回两次三查证明。其次是动员明白事理的亲属协助工作。如今年2月,第二居民小组居民***的儿媳在武汉打工,因政策外怀孕后回家,她主动做媳妇工作,到医院施行人流手术,以后她每次都亲自打电话督促媳妇在规定的时间内寄回了孕检单。最后是动员了解情况的亲属提供信息。如花园小区的***和仿古街的***两人长期在外打工,杳无音讯,当我们得知她俩分别是派出所***和***的弟妹时,及时找到派出所两位领导,请他们提供信息并出面做工作,最终让她们寄回了孕检单。五是排忧解难感化群众。去年,我们对10户特别困难的外出三查对象除每户给予200元的资金扶持外,寄回孕检单所花的费用社区还全部予以报销。如映月二路81号居民***的两个媳妇常年在外打工,妻子患有高血压,去年我们发给他家困难补助金200元。今年他的两个媳妇寄回孕检单后,我们对她们所有的办证费实行全免,三查费予以报销。另外,我们对那些既不是亲戚,也不是低保户的对象,以组进行划分,一个计生信息员包一个对象,一个社区干部包二个对象的办法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及时与她们联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直到寄回孕检单为止。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流动人口生育秩序基本理顺,主要体现在“三个提高”:一是流入人口持证率、三查服务率得到提高。持流动人口婚育证131人,流入育龄妇女持证率为94.2,流入重点三查对象27人,已查27人,三查率达100。二是流出重点对象按时寄回孕检证明的自觉性得到提高。全社区流出重点三查对象80人,已寄回三查证明69张,流出对象三查率为86;三是流动人口生育质量得到提高。近两年来全社区没有出现一例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情况。我们虽然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形势发展和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和做法,把我们社区人口计生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第二篇: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
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
时间:2012年02月06日 16时29分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作者:张 艺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42亿。大规模人口流动为我国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繁荣的同时,传统的严重滞后的流动人口社会服务与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探索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对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社区化服务管理是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和配合下,政府、社区居委会、其他公共组织及个人利用社区资源,依托社区组织和机构,面向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过程。社区化管理是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当前流动人口就业、社保、医疗、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供给不足、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各地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在现实而急迫的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需求面前,在大量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下移到社区的体制现实面前,社区已成为社会管理的前沿,也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主阵地。①社区化管理是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将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借助社区平台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职业培训、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努力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逐步使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基本相同的均等化政策待遇,让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区化管理是有效管理流动人口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单位制影响的逐渐式微和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原有的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汇聚到城市社区,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社区化管理模式的运行让流动人口进入到城市社区中成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享受流入地市民待遇,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参与社区生活,参加社区活动,融入社区组织,最终实现流动人口组织化管理。
社区化管理是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并以构筑良性和谐社会为目标。②在当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下,流动人口面临着制度上的社会排斥,主要是政府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应从制度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推进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赋予社区基层组织更多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增进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才能使城市流动人口实现与原有的社会心理逐渐分割,逐渐被城市化或市民化。
推进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阻碍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社区发展并不完善,导致我国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流入地政府供给的公共服务。社区行政化趋势明显:社区基层组织定位不准。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当前社区基层组织实际上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社区事实上是被视为一种行政执行工具,它从组织、人员到工作、项目以及资金筹募和资源配置,统统由政府机构说了算。③基层政府将社区自治组织当成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是社区基层组织定位不准的具体体现,是导致社区组织行政化的根本原因。
社区归属感差:流动人口社区参与不足。社区基层组织是居民的自治组织,由居民选举产生,并对居民负责。但是,当前的现状是流动人口在社区中的归属感差。社区工作按照管理的对象可
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本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防范和管理,以治安和计划生育工作为主。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被人为地置于对立状态。社区作为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居住和相互交往的场所,未能形成一种非制度化的、具有社会情感支持和特殊主义取向的互动关系,反而因制度的区别对待和本地居民的排斥而演变为“二元社区”,④从而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非制度性鸿沟。
社区经费投入不足:流动人口所需公共服务短缺。按照我国财税制度,当前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承担。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地方政府往往将公共服务地方化,由此导致了公共服务的地方保护主义。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的基本特征。流动人口由于其分散性和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其利益要求往往得不到流入地政府的重视。因此,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区中迫切需要享有的诸如子女义务教育、就业、劳动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十分短缺,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社区教育缺失:流动人口素质提升缺乏渠道。当前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自于经济社会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在进入城市务工中面临着职业、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关系等一系列的转变和适应。很多进入城市中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社会生活圈子相对较为封闭,其人际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方面,日常交往的人群主要是老乡、亲戚等。社区教育的缺失,使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缺乏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改变原有生活方式及重构与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社会关系网络的渠道,阻碍了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育。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重构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构建社区层面的属地化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中的缺位。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突出社区的主体性地位,重构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构建社区层面的属地化管理体系。一是要强化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登记、证件的发放、核查等,对证件办理不齐的流动人口进行劝导,并建立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二是重构流动人口的社区服务职能。流动人口在“社会人”向“社区人”转变过程中,政府应改变观念,强化属地服务意识,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以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出发,社区应积极整合就业、社会保障、民政、计生、工商等部门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活动。一方面政府应转变职能,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使政府行政和社区民主自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社区自治组织应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承担起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核心是参与。社区组织应赋予流动人口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日常服务和管理范围,做到与本社区居民同对待、同服务、同管理。
完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社区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的经费投入,是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基本保障。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经费保障工作,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充足、保障的原则,将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补贴、社会保险、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等社区专项经费按照财权和事权划分相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区工作需要相应增加。另外,应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
完善社区教育,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素质。由于流动人口突出的流动性特点,居住地点的不固定使他们在传统正规教育框架内难于接受教育。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课程,开设内容灵活多样,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以科学文化知识、法律常识、劳动技能、生活常识为主,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区流动人口参加社区教育。(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治安系;本文系公安部软科学课题“中部崛起背景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创新”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
2011LLYJJXST095)
注释
①王志强,郝安振:“社区已成社会管理前沿,服务均等化维护社区稳定”,《半月谈》,2011年第6期。
②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
③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④罗黎:“基于社区参与的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25页。
第三篇: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 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无缝隙全覆盖
长治市城区太西街道广场西社区,位于太行西街108号,东起八一广场,西至粮机十字岗,北与高新区接壤,南至长治市市委党校,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有驻街单位16个,近年来,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营、管理、服务”城市为发展主线,始终把社区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服务居民为重点,强化发展、服务和创新意识,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买等形式彻底解决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问题,不断拓展社区服务功能,积极推行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构建和谐示范社区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邻里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先进城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科学管理至关重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内人口逐年增多,现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管理的需求。为创新管理,强化服务,去年以来,我们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创新社区管理体系,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做到社区网格服务无缝隙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初步建立了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下面,就我区在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方面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新理念,划分网格,构建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去年,通过对上海、天津、济南、青岛等地社区建设先进经验的学习和考察,形成了《关于建立社区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创新社区管理理念文件,在城区50个社区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
根据界限清晰、任务适当、责任明确、便于考核的原则,按照300户居民左右规模划分社区责任网格,我们将全区50个社区划分成将近400个网格责任区,各网格内包含驻社区单位、大小门店、若干个整体楼栋,作为社区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在责任网格中按楼(院)分别设立楼(院)长,形成社区、责任网格、楼(院)长三级组织网络,确保所有居民每家每户均处在管理网格之中,每个网格内配臵一名社区工作协理员,网格与网格之间无缝对接,不留空白点和盲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管理网格体系。网格化管理方式,做到了“公共服务进社区、社区事务进网格”,将社区信息全部定位于每个网格,从而强化了社区职能,完善了社区服务,实现了社区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和长效化。
在推行网格化管理的工作中,我们先后制订《社区协理员工作职责》、《网格化工作例会制度》、《网格化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等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制度,用来规范操作,使服务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二、多措并举,明确要求,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社区工作协理员是网格化管理的骨干力量。为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由政府出钱购买公益性岗位,配备社区工作协理员。去年我们面向4050人员和困难家庭中的未就业大学生进行公开招聘,经过笔试、面试、体检、政审的层层选拔,200人从2400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选拔到社区工作协理员的岗位上。在此基础
上,我们对现任的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司法专管员等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由街道统筹,全部纳入网格管理之中,共组建了400名社区工作协理员队伍,同时对协理员工作提出三个方面具体要求:
在明确职责方面,确立“五项工作职责”。一是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定期到网格内巡视,做到“六清”:家庭情况清,人员类别清,区域设施清,隐患矛盾清,居民服务需求清,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清。二是全面负责网格内的党群服务、民政残联、劳动保障、计生防保、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宜。三是积极做好日常服务工作,尤其是困难群众、孤寡老人、特殊住户的编码服务,特别是要作为主要力量配合社区居委会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四是组织协调驻区单位、物业管理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居民小组代表、楼院长、社区志愿者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五是协助社区居委会筹建社区文化艺术节、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在日常事务方面,建立“四本台帐”。为便于管理,我们建立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资料信息库,工作中只需查阅台帐就能够高效快捷的了解情况,实现了网格内的信息化运作。一是社区工作协理员台帐。绘制电子化网格管理区域分布图,将社区工作协理员的姓名、管辖区域、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录入,居民只要用手轻触电子屏,就可了解自己所处的网格,找到自己的社区工作协理员。二是居民台账。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联系走访台帐,详细记录每个网格内各类人群的具体情况,做到不漏楼、不漏户、不漏人。三是驻区单位台账。摸清每一个驻区单位的基本情况、名称、规模、党组织设臵、党员数等,按网格分类归档。四是重点群体台账。把社区流动人员、失业人员、残疾人员、享
受国家救助人员、企退人员、老年人员、安臵帮教对象、育龄妇女等重点群体按网格设立台账,做到服务有方向,工作有重点。
在问题处理方面,形成“四种处理机制”。社区工作协理员在处理问题时针对不同的情况,形成了四种问题处理机制。对于一般性工作现场处理,登记备案;协调性工作,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商处;突发性工作立即上报,社区紧急处理;审批性工作,掌握信息,上报社区或街道受理审定,并全程跟踪,做到“去有目的,来有问题,后有反馈”,服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以民为本、创优服务,彰显社区网格化管理新成效 推行社区网络化管理以来,不仅社区事务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而且根据居民需求开展各种服务也有了针对性,实现了社区服务重心的下移,管理职能的下沉。
提升了服务水平。推行网格化管理以前,因社区实行条状管理,管民政的只管民政,管计生的只管计生,居民办不同的业务就要找不同的人,现在实行网格管理,居民无论办什么业务只需找自己的社区工作协理员便可解决各类诉求。而且也避免了过去一个工作人员就要负责好几千户居民的业务,由此导致管不到边、管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社区工作协理员只需要管好自己网格内300户居民的日常事务,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工作更加积极主动,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
提高了服务效率。一个个“大社区”被细分成了“小网格”,责任分工更加明确了,社区工作协理员通过“进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和百家亲”,及时掌握网格内的动态。社区工作协理员就在居民身边,能够第一时间提供贴心服务,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畅通了沟通渠道。社区工作协理员每天走街串户与居民“零
距离”接触,及时收集反馈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又能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下去,拓宽了社区居民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也为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支持,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我区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缓慢。去年,“新建和改扩建47个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被列为市区两级政府的惠民实事之一,市区两级财政共投资2800万元,按照“便于社区管理、综合利用资源、有利服务居民”的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租赁等来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现状,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短缺。按照《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建设实施方案》(长政发﹝2010﹞80号)的要求,市区两级财政各垫资1400万元,市政府1400万元已到位,但由于区财力有限,区财政垫资还未到位,资金缺口很大。另外,当时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要求市规划局负责从开发商公益事业面积中扣回建设资金,再归还市区两级财政,但规划局时至今日没有收回一分钱,市财政给城区的钱属于借款,若规划局不能尽快积极收回资金,市财政若扣回借款,则区财政更无力负担。二是手续审批缓慢。在去年12月份,我们已向市政府上报了8个新建社区审批手续,但至今没有批复,造成手续无法办理,土地不能划拨,工程无法招标,不能开工建设。
2、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待遇低。今年4月我区第三届社区换届后,按照市政府2010年第15次会议要求,社区居委会主任工资为1250元/月;副主任为950元/月;委员为850元/月。社区副主任、委员的工资低于我市规定每月98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
3、社区办公经费短缺。目前,我区社区办公经费为6000元/年。仅每年的冬季取暖费用开支都略有不足,社区承担着大量的行政工作职能,开支项目多使得社区资金捉襟见肘。
推行网格化管理以来,社区的服务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更贴近居民、更有深度,更加彰显了条块结合、化整为零、精细管理的好处,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展现勃勃生机,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今后工作我们将立足新起点,谋划新跨跃,为推进我市上党城镇群建设,实施“双擎四驱”战略,建设“四宜”城区,把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
长治市城区民政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七日
第四篇:亲情化服务
全心全意亲情服务
在各行各业大力开展服务的今天,各种服务已成为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策略性方式,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服务行业也不例外。赢得客户就是赢得市场,工作人员作为服务团队中的核心,服务的好坏与优劣直接影响客户对公司的评价和满意度。客户服务目标就是一个——“让客户满意”。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行业都主张“亲情服务”,尤其在酒店管理上。实施亲情服务以来,彻底转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服务水平快速提高,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从狭义方面理解,“亲”从《辞源》理解,本意是指有血缘关系或血统关系最接近的;“情”即为感情,即一种内心体验和心理反映;“服务”是指为集体或别人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据此延伸来解释,“亲情”意指对有血缘关系或血缘关系最接近的人的一种情感内心体验和心理反映。例如:内心是亲近的、喜欢的,心理反映在情绪上是兴奋的,表情是高兴的,行为上是自愿的,语言上是主动的,因此,当一个人见到自己的父母时和见到陌生人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映是截然不同的,那么,是否用“亲情”的内心体验和心理反映去为集体或别人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的动力和结果也一定会截然不同的。
由此推论,如果员工对陌生的客户都能用“亲情”的内
心体验和心理反映去为客户服务,这将为员工创造是一个和善、亲融的员工工作环境;为客户创造的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就餐、住宿环境,同时,“亲情服务”是极富有人情味的全新理念,是高标准的服务规范,这是从狭义词义上理解。
从广义方面和高度方面理解,“亲情服务”是高尚服务的内涵精髓。“亲情服务”是要求工作人员对待客户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好的作风态度全力为客户服务,由此可见亲情服务富有人情味,更贴进客户的心理,“亲情服务”是体现人性化全新理念,是服务规范的更高标准,体现了社会主义服务的精髓。
亲情化服务秉承“真诚、周到、朴实、自然、亲切”的工作方针,让客户对产品与服务人员产生情感共鸣,才是深层次的长远眼光。
一、真诚。就是对于客户要有爱心,有如对待父母般真诚,坚决维护客户利益;
二、周到。要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客户的需要就是服务工作的中心内容。使他们在被服务中无负担感,而应越发感到幸福和快乐;
三、朴实。既对待客户朴实无华,不弄虚作假。把客户真正当成自己的长辈,服务过程中不让客户心里有一丝的不满和不情愿。
四、自然,不做作。对待客户要表里如一,真情实意。
五、亲切。企业有着利润追求,同时承担着社会责任感,只有对客户不隔心,客户才会觉得你贴心。
那么,究竟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亲情服务”呢?
一、尊重客户、以人为本。
为客户服务时,我们就是客户的一面镜子,客户要从我们对他们的反映中,看他们自己的形象。这面镜子,有一种特殊的功能,客户的长处能够照得很清楚,而短处却照不出来。比如来了一位身体上有缺陷的客户,你就要考虑如何为他隐其短了。要体贴入微而又不漏痕迹地去做,特别是隐其短,只能做不能说的。服务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依赖,进而影响对我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服务员在服务过程中要体察客户的心理,说话的语气语调要尊重客户,即便客户在对某件事情的时候因情绪激动而说出“刺耳”的言语的时候,也不能因此和客户有争执攻击客户。主动为客户做好参谋,解决客户的各种难题,使客户充分感受到服务的温暖。
二、保持微笑,学会沟通。
微笑服务,美在仪表仪态,贵在热情真诚,重在技术专业,巧在交流沟通。微笑服务要与自身的仪表仪态相统一,同时要对客户有发自内心的热情,辅以柔和、友好、热情、亲切的目光,并在服务中及时与客户沟通,才能笑得自然、笑得自信,客户看起来才能亲切礼貌。真诚的微笑是情感的
自然表达,是安抚情绪的有效手段,是良好沟通的开始。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一张微笑、友善的脸,能消融彼此间的隔阂和误会。要以微笑面对每个客户,让客户从微笑中读出友善,读出信赖和真诚。沟通是实现亲情服务的最重要的一步。在客户服务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信息接受的沟通,更是需要去关心客户、打动客户的心,和客户进行感情上的沟通,即使不说什么,客户也能让客户感受到来自于我们的关心和热诚。
三、注重细节、维护形象。
在“亲情服务”中,必须注意艺术性和灵活性。只是生硬地搬用礼貌用语,缺乏感情色彩,只会使客户感到生硬、就达不到亲切的服务效果。交谈中要理解客户的心理,做到有的放矢,不致盲目服务。细微的亲情服务,充盈着温馨与友爱,它既能让客户体会到浓郁的人情味,又折射出服务行业的亲和力,从而为客户提供“超值”服务。
四、尽心尽责、耐心服务。
工作人员应该热忱对待客户服务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对客户的承诺;恪守职业道德不乱传递虚假信息及拨散客户的个人隐私,耐心细致地为客户服务;唱响“对您负责、让您满意”的主旋律。但是,仅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配其他工作人员完善服务方案。对其他部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和纠正,同
时找出问题的症结,使客户亲情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和规范。总之,在客户服务中,多一个微笑、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尊重,也就能多一份意想不到收获。服务只有起点,永远没有终点。服务也永远没有红灯。
同时,我们要认识到,“亲情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让客户体会家的温馨,体会家人的温暖。因此,好的服务作风和态度是“亲情服务”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客户不仅需要外在服务,同时也需要内在的服务,没有细致的作风、和蔼善良的态度的配合,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仅有细致的作风、和善的态度,没有投入感情的服务,也不能令客户感到满意,所以,亲情服务是一个完整的服务体系。总之,概括起来应这样理解亲情服务,就是对待客户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第五篇: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
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
[ 时间: 2010-01-14 ]
流动人口网格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来我乡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去年,我乡外来人口4300余人,截止今年5月底,我乡外来人口达到6000余人,估计年底达到1万人左右。外来人口绝大部分来自江苏、贵州、四川、江西、河南等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主要从事船舶修造和废品收购等行业。
面对外来人口对我乡社会治安、环境卫生、计划生育、消防交通安全、劳动就业等带来的诸多压力,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领导、夯实基础、积极防范入手,2008年,秀山乡出台了《秀山乡新居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初步建立了乡、村、户三级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网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流动人口的群体特征以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等作了全面阐述。
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外来流动人口组织网络。
在组织领导体系上,由乡党委一把手任组长,主要承担统筹谋划、综合协调、检查指导、考核评价等四项职能。流动人口信息实行统一采集、部门共享、双向互通的模式,为各项服务管理提供信息支撑。领导小组下设新居民管理与服务中心,夏琪兼任主任,李力任副主任,综治办、计生办、便民服务中心、交通协管站等办公室人员和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及各基层外来人口登记管理服务站站长为成员。主要负责指导、督查、协调和上报数据、材料等工作。
二、建立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1、完善信息反馈机制。2006年4月,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站,聘用了信息员,实行分片负责制,并定于每周五下午为信息反馈日。我乡还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带设立信息点,落实专人进行管理,畅通了信息反馈渠道。
2、建立举报有奖制度。广泛宣传计划生育举报有奖制度,在各社区宣传橱窗等醒目位置张贴计划生育有奖制度,对举报流动人口计划外怀孕、生育情况,提供线索,经核实后对举报者予以重奖。
3、完善房主和用工单位责任制。社区加强与派出所的配合,抓住流动人口办证、用工、租房等环节,完成了“出租私房排摸登记表”,和“暂住人员排摸登记表”。同时各外包单位指定专人即协管员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定期的把人员招聘情况、去留动静、婚姻状况等情况上报社区,社区计生服务员再把信息及时反馈给乡计生办。另外,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要求房东对承租者进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宣传,发现计外怀孕、生育等情况报告社区,及时做好补救措施。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我乡已与41个用工单位签定了计划生育责任合同,签定房屋出租户计划生育责任合同350份,达到与用工单位和房屋出租户共同对流动人口实施管理与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外来人口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全乡6000余名外来人口中,除少部分集中居住外,约有70%多散居在农民零星的出租房里,集中居住地不是规模小,就是公共服务设施差。散居的出租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外来人口管理压力很大。
2、多头管理,但效果不明显。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劳动、计生、城建、卫生、民政等多个政府部门。相关管理部门,局限于自身管理职能,齐抓共管配合不够密切,没有形成管理合力。作为基础管理层面的乡镇和公安派出所、村(社区)外来人口管理站与社区协管员,也因责权不清,工作经常扯皮,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3、制约手段少,责任落实难以到位。大多数企业主和出租房房东参与外来人口管理的意识淡薄,有的企业主只顾赚钱,雇佣无暂住证的外来人员,不配合管理单位做暂住证,把“8小时外”的管理推向社会,“谁用工,谁负责”没有完全落实;部分出租房的房东因另有居所,客观上远离出租房,对承租人从哪里来、做什么工作、有无暂住证及平时活动情况知之甚少,对任意留宿、借宿、转租现象不闻不问,“谁出租,谁负责”流于形式。诸如此类的弊端非常明显,但是制约手段缺乏。
三、建议、设想
去年来,秀山乡按照“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体系。在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组织领导体制的同时,秀山乡着力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网络和制度建设。
积极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就是把社区干部、计生协管员、外来人口协管员三方力量结合起来,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和目标管理的绩效考评方式,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为便于服务管理,把社区作为一个大网格,每个大网格中,划分若干个小网格,每个大网格配备一名计生管理员,每个小网格配备一名计生联络员。由计生联络员核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年龄、婚育、避孕节育等方面的情况,记入小网格的人口计生管理档案。计生管理员每月召集开一次计生联络员会议,将各计生联络员了解到的情况汇总。乡计生办每月召开一次计生管理员会议,将各社区的有关情况汇总,录入信息管理系统。各大网格之间坚持信息互通,力争做到“无缝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