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汇报材料
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汇报材料
小学校社区位于详详细细向南1000米处,依托小学校公司而设立,辖区占地面积8.4平方公里,下设3个居民小组,辖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6家,有常住人口1802人,共管理流动人口659人。近年来,学校社区以宣传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目标,以丰富文化活动和优质服务为突破口,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走出了一条以“常住居民与流动人口同管理同服务,以亲情服务促管理,以关怀关爱强服务”的流动人口管理新路子。
一、社区计划生育基本情况
社区现管理常住人口已婚育龄妇女175人,其中无孩21人(现孕7人),一孩118人(放环106人,女扎2人,药具3人,无措施7人<抱养2人,丧偶2人,3人近月出生>),二孩30人(结扎27人,放环3人),多孩6人(女扎6人)。当年安排生育指标13人,领取独生子女证累计112人(当年领取独生子女证2人)。管理流入已婚育妇59人,其中无孩2人,一孩11人(放环8人,无措施3人),二孩40人(女扎40人,其中二女户为5人),多孩6人(女扎6人,其中多女户1人)。流出已婚育妇13人,无孩3人,一孩10人(放环8人,女扎1人,药具1人)。当年完成计划生育任务两有户节育1户,1孩节育2户。当年常住人口出生9人,流动人口出生5人。
二、日常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组织完善。为了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创建工作,社区成立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室,调整了1名业务能力强的社区流动人口专干,4名协管员,吸纳计划生育协会会员54人,细化了协管员工作责任制、奖罚兑现措施,明确了目标,靠实了责任。坚持每月由4名协管员对流动人口清查登记1次,流动人口专干汇总并上报街道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促进工作落实,确保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紧紧抓在手上。
(二)抓硬件建设。为了更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社区从强化阵地建设入手,将社区办公阵地建成了集留守儿童阅览室、健身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为一体的“流动人口温馨之家”,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无偿向流动人口提供便民维权、就业和致富信息、子女入托入学、困难帮扶慰问、政策法规咨询、生殖保健指导等服务,落实有关优先优惠政策,保证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与常住人口同等的待遇,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安居乐业。
(三)抓规范管理。社区本着“关爱流动人口,优化发展环境”的原则,按照红会路街道创建流动人口示范化社区的要求,认真完善各种台帐资料,完善流动人口常规资料台帐16种,创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化社区特色管理资料台帐7种。
(四)抓以房管人。社区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把流动人口中的积极分子吸纳为协会理事成员,发动有责任心和关心热爱人口计生工作的居民担任楼院长,形成覆盖社区、居民小组的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全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社区与用工单位、出租房屋房主等逐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各自职责,定期核查落实情况,对出租屋进行全面清理登记,掌握清楚流动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为对流动人口进行服务管理提供基础资料。每周组织流动人口协管员对用工单位和辖区内流动人口变动情况进行集中重点清理登记和督促办证。对辖区内常住人口流向外地的流出人口实行跟踪管理,在为其办理《婚育证明》时,留下其详细的联系地址,并利用部分流出人口在户籍地享受低保、社保政策的育龄妇女的信息,及时督促其回来办理手续,以便了解其生育节育状况。
(五)抓部门协作。社区以社区服务中心为纽带,由社区主任牵头,以社区计生专干、协管员和综治员为骨干力量,加强了与派出所相关部门协调联系,对区域内流动人口坚持“月清理、季核查”制度,及时核实相关情况,确保流出育龄人口全部登记建档,主动发函,督促流入人口办证,签订管理合同,认真查验《婚育证明》,确保流入人口纳入管理率、协查通报率等各项指标达标。
(六)抓优质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社区始终坚持亲情服务理念,把技术服务、健康检查、药具发放、宣传教育、证件审验、证件办理等服务送到流动人口中,让她们真正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使流动人口感受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还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内容,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先导来抓,有效增强了流动人口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积极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活动,建成以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生殖健康检查、流动人口管理、阳光计生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社区人口文化大院,做到对流动人口政策宣传经常化。增强了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并把人口与计生宣传教育融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检查74人,常住人口生殖健康检查85人。做好流动人口维权服务,给他们说明应该办理的证件和履行的义务,留下维权电话和社区为他们提供的各项服务内容,制作并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活动内容和城镇居民利益导向政策明细卡片。充分发挥计生协管员和广大流动育龄群众的桥梁作用,勤联系、多沟通,做到真心对待、诚心服务,变注重管少数人为服务多数人,全面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服务。使流动人口对社区有了真正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实现了流动人口的自我服务,使社区真正成为了流动人口的“温馨之家”。
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强化优质服务,红光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验证率明显提高,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为街道、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二篇:社区创建流动人口服务“双百”示范化社区工作汇报
打造“温馨家园” 共筑社区和谐
创建“双百”示范化社区工作汇报
近年来,社区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在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计生委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按照统一领导,协调配合,落实服务于管理并举的原则,建立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开拓服务项目,努力探索新时期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新路子,着力打造大杂院和新型小区相呼应的流动人口温馨家园,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社区总面积1.1平方公里,总户数户2608、7436人,其中常住户1503户、4066人;流动户1105户、3370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及辖区拆迁改造,大量外来流动人口涌入我社区务工、安家,为了解决老干部的福利待遇,投资在我社区建立了一座新型小区,共16栋楼、1240户,目前入住率已达百分之九十,小区人员结构非常复杂,如何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深化流动人口服务,已成为我们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网络,为做好流动人口属地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以推进流动人口“双百”推进工程为目标,着眼于解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以服务为基础、以引导合理有序流动维护社区稳定为主线,按照“共聚一地、共建家园、共保平安、共创和谐”的指导思想,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使我社区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治化、社会化。
社区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民警为副组长,计生专干、楼院长为成员的“双百”推进工程领导小组,组建了由楼院长、保安员、志愿者共同参与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队,设置了社区流动人口一站式服务大厅,集社区保障、法律维权、信息采集、教育培训等服务项目于一身,简化办事手续、成立了社区文体活动站,利用大型节假日和休息日举办载体丰富,寓教于乐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并把流动人口最集中的甘南花园做为社区服务管理的重点,将楼院长职责落到实处,要求进行定期入户,并协助物业对搬入搬出小区住房进行24小时督管,随时向社区上报情况,我们 进行跟踪服务及时入户建档立卡,并帮助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二)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以增强归属感为宗旨,大力营造“温馨共融”氛围
为了使广大流动人口尽快融入社区,我们加大了对服务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提出了“全走进、全覆盖、全时空”的零距离宣传口号。
一是注重宣传形式的多样化,利用报刊、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多种载体进行宣传,利用老人协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妇女工作协会、市民学校等社区资源挨家挨户宣传。
二是注重宣传发动的深入性,以户工作为平台,将宣传材料分发到每户居民手中,并进行耐心讲解,使每户居民充分认识到搞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注重宣传内容的突在性,广泛宣传政策法规中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精神,让流动人口感知党和政府的关心、爱护,积极主动拥护、回应政策,从而更加自觉地接受服务和管理,着力宣传省、市、区关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广大流动人口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让流动人口有登记,维权、求助等需求后,知道通过什么渠道来解决办理。
(三)拓宽领域,提高服务,以创新服务为载体,努力工作共筑社区和谐
1、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均等化服务政策
一是实行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服务。社区计生服务站共为流动人口实施免费查环查孕。对没有采取避孕节育措施的,指导其落实有效的措施,对意外妊娠的,帮助及时终止妊娠,使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在本社区享受到与当地育龄群众同等的服务和优待、优惠政策。
二是全面落实千名千元救治、独生子女特困户救助等惠民政策,将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千家万户,近年来累计帮扶18人。
三是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为方便流动人口享受计生服务,对流动人口实施市民待遇,形成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教育、同管理、同服务”的工作方针,用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市场,真正把外来人口管理落实到现居住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中。
2、创新特色,努力开创流动人口服务工作新局面 2010年,针对社区特点,5月31日挂牌成立了全省首家“儿童之家”。不但为留守、单亲流动儿童提供了一个多 样化的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我社区内无一所学校,孩子们校外活动枯燥单一的局面,为了让留守、单亲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社区开拓思路大胆实践,打造了xxxxxxxxxxx的帮扶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还在儿童之家设立了xxxxxxx定期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区还与图书馆联系在在儿童之家挂牌成立了“xxxxxx社区青少年流动书站”,设立了“社情、民情征集点”,目的是想拓宽民情流水线工作,及时掌握民需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难题,增加流动人口的归属感,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建设,为创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做一份贡献。
经过不断探索,完善与总结,社区流动人口长效服务管理机制在不断成熟,今后我们发在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上更加突出特色,打牢基础、创新服务、真情投入,要使流动人口来到社区、带入社区、热爱社区、建设社区.
第三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社区汇报材料(定)
莲花池街道羊大山社区创建泸州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服务管理示范社区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近年来,羊大山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在市、区街道计生部门的直接关怀、指导下,以“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为主线,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已任,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突出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教育、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莲花池街道羊大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地处泸州市城北龙马新城,龙马潭区莲花池街道羊大山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位于龙马潭区城北新区。辖区面积约1.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120余家,商住小区28个。下设18个居民小组,龙马潭区委、区政府、法检两院办公大楼就坐落在本社区,是龙马潭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社区内居住人员复杂,外来务工、经商、购房居住人员的不断增加,流动人口较多。社区日益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集聚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织处、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种社会资源的承载体。
二、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机构。社区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居委会主任为副组长、副主任及社区工作者为成员的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站,并成立了流动人口计划 生育协会。同时,在街道领导下,做好了人员、经费、场所等方面保障。
(二)调查摸底。社区于今年4月开始进行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社区依托试点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在街道领导下,会同莲花池派出所深入社区楼院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全面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摸排普查,准确掌握了社区居民群众底数。同时,会同街道积极协调区上政法、公安、人社、民政、残联、教育、文体、卫生、计生、住建、财政等职能部门提供需协管员采集的项目,由市公安局根据采集项目统一设计出具体表样,结合社区实际制作人口基本信息调查表开展具体工作。社区对流动人口家庭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的上门回访,对有变化的及时进行核对并录入PIP信息系统,使流动人口管理数据能不断更新。经入户摸底调查,截止2011年11月30日止社区共有6893户,其中:常住户2524户、人户分离户2509户、空置房1231户,暂住户(租房户)640户1413人,其中:育龄妇女506人,60岁以上老人66人,0—7岁儿童78人,残疾人7人,困难家庭7户,离退休人员63人,党员14人,对以上人群社区全部进行了分类建档管理,为今后的各项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大力宣传。一是社区组织专门人员,编印了《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宣传手册》1万余本,《便民服务手册》5000册,将涉及居民群众的服务项目和综合服务协管员的服务电话印制在宣传册上,让广大群众知晓。二是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各个商住小区和人口集中的街道设立宣传点进行定点宣传,向居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共4000多份,大力宣传社区服务管理试点工作。三是组织计生、民政、劳保、教育、卫生、综治维稳等11个职能部门,在社区文化广场召开了“社区服务管理创新推进大会”,各相关职能 部门现场设点宣传,向居民群众提供各对应部门的相关服务宣传和咨询。四是会同区住建局对辖区内物管公司进行集中学习,明确物管公司配合社区协管员开展入户登记等工作的责任,为入户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五是组织社区“腰鼓队”、“老年艺术团”编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到各小区、楼院进行巡回宣传演出,街道社区还利用节假日举办“坝坝舞”“群众业余舞林大会”“居民趣味体育运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吸引广大流动人口和居民群众参与,不断提高居民群众和流动人口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进一步营造了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多次召开房东座谈会、走访房屋出租户,积极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形成了房东自觉申报租房信息、流动人口自觉接受和配合管理服务的工作意识。
(四)业务培训 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对人员的要求较高。按照“三定一包,定人、定责、定岗、包片责任制,对社区综合服务协管员进行专门业务培训,普及《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等计划生育相关政策法规,聘请礼仪专家对他们进行文明用语、文明行为规范、怎样与人沟通等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还专门请龙马潭区档案局专业人员对资料收集和归档进行了讲解和指导。不断提高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的综合素质,着力把社区流动人口协管员培养成“多面手”,既是民情专递员、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员、信访代理员、综治维稳信息员,又是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员、社会事务服务员。
(五)创新机制 今年4月,区上组织区级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到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考察学习社区服务管理先进经验,为我社区更好地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社区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探索建 立“网格化包片管理”和“条块结合”的工作模式。将社区各种工作站整合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工作站”,由社区党组织书记任站长,居委会主任任副站长,副主任为片区负责人。结合当前人员和工作实际,将工作模式具体为“十条八块”。“十条”,即综治维稳、流动人口、劳动就业、民政事务、残疾人服务、社会保障、教育文体、卫生、计生、便民服务。“八块”,即根据工作量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将社区合理划分为8块,29个联络点,定制了25个意见箱安装在各个小区,每一块为1名社区综合协管员的责任区域,形成“网中有格,人在网中”网格管理,分类服务,站点联动,专群结合的工作格局,集中管理,一岗多责,一员多能。为层层落实责任制,社区制定了《综合服务管理工作考核标准》、《综合服务协管员工作职责》,明确综合服务协管员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办事流程等,实行量化考核评分办法,对考核优秀的给予相应奖励,充分调动了协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服务联络制度,发放综合服务协管员“服务联系卡”,公示片区责任人姓名、联系电话、服务事项以及负责的小区,方便流动人口和居民群众与社区联系沟通。三是规范工作流程。社区协管员实行“错时工作制”,每天下午6点回社区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研究讨论进行处理,如社区不能解决的及时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处理。四是建立工作例会。每周一上午召开全体协管员工作安排会,总结上周工作经验,安排本周工作情况,做到每周工作有思路、有计划、有成效。五是建立部门联系制。建立健全部门会商联席制、信息沟通制、资源共享制等制度,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会商试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促进社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集约化。
(六)创新管理 按照服务“全覆盖”原则,8名社区综合服务协管员全部“下沉”到社区每个网格,下院落、上楼栋、进单位,以“嘴勤、腿勤、手勤、眼快”为工作法宝,广泛倾听群众意见,了解和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会员作用,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扩大民情民意的收集来源渠道,变被动听取群众意见为主动深入居民院落和流动人口家中了解民情民意,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现场及时处理,进一步拓宽、延伸民情民意诉求渠道,搭建起传递民生的诉求平台。一是对流动人口实行“一证式”管理,在《暂住证》中登记计生内容,便于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二是抓好出租房管理(即房东管房客),对房屋出租及承租人情况进行登记,签订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管理协议,流动人口协管员采取动态管理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的回访,及时了解出租房屋情况,如有变动及时更改租房信息,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对没有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的社区及时将流动人口管理告知书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督促其尽快办理婚育证,与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发现流动人口的违法生育情况及时反馈处理。三是强化企业计生管理,与各企业签订责任状,要求其配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其查验、宣传、免费服务、提供信息和配合执法的责任。对流动人口数量较多的企业建议采取集中居住管理模式,统一安排职工宿舍,供外来职工集中居住,以方便对流动人口的管理,落实好计划生育专兼职管理员,既方便企业对职工的管理,又加强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四是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由协管员及流动人口专管员负责,定期向流动人口户籍地获取消息,防止“计划外生育”现象的发生,发现情况立即报告街道计生办,并把情况通报其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及时进行处理。五是对外出育龄妇女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时与其签订外出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协议,督促其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对父母外出务工子女留守家庭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社区将其列入重 点帮扶对象进行帮扶,在节假日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中,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七)均等化服务 为满足外来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正确引导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并为其提供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生活实际困难等方面的服务,我们进一步丰富了计划生育服务的内容,在加大服务力度的同时,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推行人性化服务措施。为育龄妇女提供优质服务,3月14日、9月14日免费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三查”服务,免费提供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政策咨询,对“五证”齐全的独生子女家庭凡出具户籍地计生部门证明没有在户籍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的,参加“三查”服务后可享受与当地居民一样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对不能领取奖励金的按每人10元领取车船费补助。五是积极为流动人口子女就近入学提供服务,今年共为8名流动人口子女办理了就近入学,社区还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暑期青少年活动。六是为流动人口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帮助解决了11名流动人口就业。七是对摸排出的困难流动人口家庭社区给予帮扶慰问,今年重阳节社区上门慰问了4户困难家庭,每户送去大米和食用油各10斤,为9名流动人口退休工人办理了异地养老金资格认证,解决了其实际困难。八是建立便民服务厅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为流动人口提供房屋租赁信息,就业培训与就业推荐,公布社区人口计生工作服务项目和服务电话,社区对流动人口实施市民待遇,为外来人口免费提供计划生育宣传咨询、生殖健康等服务,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设立免费避孕药具箱,主动送宣传,送药具,送服务上门,今年免费发放避孕药具5000多盒,免费施行计生手术26人次,为流动人口提供方便快捷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服务,形成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教育、同管理、同服务”的 工作方针,用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市场,真正把外来人口管理落实到现居住管理为主的工作格局中。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流动人口规模大,流动性强,造成底子难以摸清。二是得不到户籍地的有力支持,造成管理、处罚难以落实。三是违法流动人口不提供真实情况,导致基层干部管理事倍功半,疲于奔波。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开拓创新、努力工作、总结经验,切实提高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质量和水平,不断创造条件为流动人口服务,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的机制,使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享优质服务,共建第二美好家园。努力实现“管理有效覆盖、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有效覆盖、水平明显提升”的“两个明显”目标,全力推进社会均等化,不断夯实社会和谐之基。
恳请各级领导对我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谢谢!
2011年11月30日
第四篇:平顺社区流动人口示范工作站汇报
平顺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示范社区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响应全市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乡(镇)街、社区(村)创建活动的号召。在区、街道计生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把推行属地管理工作做为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的着力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扎扎实实地做好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始终坚持经常抓、抓经常、强基础、开拓创新,以“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工作机制来指导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完成了既定目标。结合平顺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以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为核心,以强化领导保障和基层管理为基础,以推进均等化服务为突破,以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目标,力争3-5年的时间,成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乡社区,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社区标准
1、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健全,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融入社区建设之中,配备专(兼)职人员,设立协管员队伍,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
2、基础工作规范,流动人口底数清,婚育情况明,用工单位、出租房主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合同签订率达到85%以上;流出、流入成年育龄妇女办验证率达到90%以上。
3、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工作制度健全,信息采集率达到90%以上;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建档率90%以上;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85%以上;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孕检报告单通过信息网络或邮政信件通报率达到100%。
4、发挥社区宣传阵地作用,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宣传品、知识讲座、图书借阅等服务,举办各种特色的主题宣传活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知晓率达到90%以上。
5、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技术服务率90%以上;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在现居住地免费接受孕检率90%以上;避孕药具获得率达到90%以上。
三、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职责
社区书记高度重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列入街道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主任、计生专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派出所片警、物业小区、驻区单位、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等组成的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辖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确保每个组织网络不出空挡。为加强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使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四、建立完善WI系统,做好基础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我们从搞好基础工作着手,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网络不流畅等的困难,在办事处领导高度重视下,社区计生同志想尽各种办法,加班加点完成了WIS系统人员变动信息的录入工作,社区区共登记录入 1086名流入人口、流出人口249名,建立了流动人口登记台帐,每季度在街道计办的指导下,对流动人口进行排查,及时对新增、离开人员信息进行完善,实行动态管理,为搞好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打下了基础。
五、加强对流出人口的管理
辖区流出人员的管理一直是我们流动人口重点工作之一,要求辖区人员外出时首先到社区填写流动人口婚姻证明,社区盖章后,到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办理外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育龄妇女同时签订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协议书,提交计划生育孕检报告单并建立个人档案,完善信息的录入工作。
六、落实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树立社区婚育新风
平顺社区高度重视计生工作,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广大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大力宣传婚育新风进万家知识,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参与,积极支持计划生育工作,并利用宣传栏、板报、通知、小区醒目处悬挂横幅,及 “3.8”、“5.29”、“7.11”“9.25”等特别节日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居民普及宣传人口与计生信息,努力提高广大居民的计划生育意识,今年活动共发放宣传单2000多份,宣传品500多件,悬挂横幅5幅,宣传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1)平顺社区2008年成立了农民工夜校使农民工在此处学到了专业技能、法律、生殖健康等以前不曾懂的知识,使我们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新型打工仔。2010年4月15日在兴隆大家庭共享大厅,由沈河区人口计生局、区总工会、区综治办、皇城街道办事处共同开展了“情系农民工,关爱在沈河” 流动人口服务月活动中对平顺社区农民工夜校评选出的“十佳农民工学员”进行了表彰,并为他们赠予了大礼包。
(2)2010年2月6日是农历二十三,俗称“小年”。在我们平顺社区辖区恒隆工地的农民工依然为了抢工期而劳动着,他们放弃了春节的假期,投身于工作中。社区领导得知此事后,带领社区干部,党员,计生协会会员于腊月廿三小年那天来到工地食堂为农民工们送去温暖。他们带来了春联,大红灯笼,和包饺子所需的工具、材料及计生宣传品。与农民工们一起包饺子,阅读计生宣传品,挂春联,挂灯笼。当他们吃上热乎乎的水饺时感动地说:“这饺子真好吃!沈城人民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异乡的建设者,在小年送来了春联、大红灯笼和水饺,也送来了家一般的温暖,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3)平顺社区计生会员连续两年为农民工们承办了百家宴,2010年5月25日中午,平顺社区活动室内气氛异常热烈,社区57位计生协会会员及志愿者们每人做了一道拿手菜,设下百家宴,招待驻社区恒隆广场工地的60位农民工兄弟,让离乡背井的农民工兄弟尝到了久违的家宴味道。几年来平顺社区待他们像家人一样,冬送温暖夏送清凉,各种贴心的帮扶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了沈阳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平顺社区就是他们的家。
(4)2011年7月,平顺社区组织社区内的流动人口在社区小广场开展了“回顾历史,重温建党伟业”主题活动。傍晚17点30分纷纷带着小板凳来到社区小广场,井然有序的排好座位等待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活动得到了大清宝泉的大力支持,电影放映的同时,组织广大社区流动人口进行有奖互动,包括历史知识竞猜,有奖问答以及影片观后谈感想等活动。活动中,人人踊跃参加,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通过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令人可歌可泣、中华民族在苦难中抗争奋斗并逐渐进步的历史。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5)2011年8月,平顺社区与驻街工地上海建工(利福百货工地),建立流动人口活动站,定期与工地工人开展活动,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知识。
(6)2011年9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前夕,皇城街道领导来到利福广场工地,检查农民工工作相关工作。街道领导向刘总仔细询问了关于农民工安全宣传、工资发放、吃饭洗澡等问题,了解工人的居住情况,对存在的漏洞提出了修改意见。
七、综合协调,分层参与,依法管理 计生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见面难。针对这方面难度, 社区与辖区用工单位和房屋出租户户主签订责任书,坚持“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谁留下谁负责”的原则,在有效执法管理中,我们大力推行责任制,明确关系,积极与各部门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很好地把关了流动人口的动态。
八、强化做好优质服务,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和谐发展
(一)深入开展生殖保健系列服务
社区充分利用本区技术服务网络健全的优势,紧紧围绕生育、节育等主题开展多项服务。一是加强科普教育,使育龄群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制订生殖保健手册,建立生殖保健档案,同时印制宣传手册。二是认真开展孕情、环情普查服务。街道计生办注重为流动人口搞好服务,排忧解难。为提高流动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满足育龄妇女的健康需求,2011年4月27日--28日办事处计生办邀请沈河区计生服务站的医生育龄妇女免费进行了妇科体检。此次活动有205名妇女参加了健康体检,其中50人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现场发放避孕药具100多盒,流入人口不但享受免费避孕药具、免费健康查体、免费生殖健康咨询等服务,而且大大增强了广大育龄妇女的自我保护意识,受到了广大育龄妇女的好评。实现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在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中,无违法、违规行为。
(二)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
社区除为新婚夫妇提供正常的优生优育咨询之外,还将出生缺陷干预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出生缺陷的相关知识纳入“五期教育”的教学内容,作为健康教育的重点,还为新婚夫妇进行孕前筛查系统评估、发放给他们《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册》、引导和指导己婚待孕妇女服用叶酸等预防制剂和复合营养素,政府为流动人口的待孕妇女免费发放叶酸预防制剂。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尽管困难再大,我们社区全体人员都有信心、有决心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做得更好。
皇城街道平顺社区 2011年10月
第五篇: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
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研究
时间:2012年02月06日 16时29分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作者:张 艺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42亿。大规模人口流动为我国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繁荣的同时,传统的严重滞后的流动人口社会服务与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在社会管理创新的语境下探索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对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与社会融合流动人口社区化服务管理是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和配合下,政府、社区居委会、其他公共组织及个人利用社区资源,依托社区组织和机构,面向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过程。社区化管理是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当前流动人口就业、社保、医疗、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供给不足、重管理轻服务等问题,各地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在现实而急迫的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需求面前,在大量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下移到社区的体制现实面前,社区已成为社会管理的前沿,也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主阵地。①社区化管理是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的基本途径,将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借助社区平台在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制定公共政策、职业培训、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努力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管理体系,逐步使流动人口享受与本地居民基本相同的均等化政策待遇,让流动人口共享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社区化管理是有效管理流动人口的重要手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单位制影响的逐渐式微和社区建设运动的兴起,原有的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汇聚到城市社区,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社区,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社区化管理模式的运行让流动人口进入到城市社区中成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享受流入地市民待遇,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帮助下参与社区生活,参加社区活动,融入社区组织,最终实现流动人口组织化管理。
社区化管理是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社会融合是个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互相配合、互相适应的过程,并以构筑良性和谐社会为目标。②在当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下,流动人口面临着制度上的社会排斥,主要是政府制定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等。实现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应从制度和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推进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赋予社区基层组织更多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增进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之间的沟通与了解,才能使城市流动人口实现与原有的社会心理逐渐分割,逐渐被城市化或市民化。
推进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阻碍因素分析
当前我国社区发展并不完善,导致我国流动人口难以享受到流入地政府供给的公共服务。社区行政化趋势明显:社区基层组织定位不准。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众性组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浓的行政色彩。当前社区基层组织实际上是政府的准下属机构,存在严重的行政化倾向。社区事实上是被视为一种行政执行工具,它从组织、人员到工作、项目以及资金筹募和资源配置,统统由政府机构说了算。③基层政府将社区自治组织当成政府部门的下属单位,是社区基层组织定位不准的具体体现,是导致社区组织行政化的根本原因。
社区归属感差:流动人口社区参与不足。社区基层组织是居民的自治组织,由居民选举产生,并对居民负责。但是,当前的现状是流动人口在社区中的归属感差。社区工作按照管理的对象可
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为本地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一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防范和管理,以治安和计划生育工作为主。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被人为地置于对立状态。社区作为本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居住和相互交往的场所,未能形成一种非制度化的、具有社会情感支持和特殊主义取向的互动关系,反而因制度的区别对待和本地居民的排斥而演变为“二元社区”,④从而为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非制度性鸿沟。
社区经费投入不足:流动人口所需公共服务短缺。按照我国财税制度,当前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财政承担。因此,为了尽量减少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地方政府往往将公共服务地方化,由此导致了公共服务的地方保护主义。从整体上而言,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整体呈现出“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的基本特征。流动人口由于其分散性和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代表自身利益的组织,其利益要求往往得不到流入地政府的重视。因此,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社区中迫切需要享有的诸如子女义务教育、就业、劳动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十分短缺,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
社区教育缺失:流动人口素质提升缺乏渠道。当前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自于经济社会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在进入城市务工中面临着职业、生活方式、社会交往关系等一系列的转变和适应。很多进入城市中工作生活的流动人口,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社会生活圈子相对较为封闭,其人际关系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血缘和地缘关系方面,日常交往的人群主要是老乡、亲戚等。社区教育的缺失,使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缺乏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改变原有生活方式及重构与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社会关系网络的渠道,阻碍了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育。社会管理创新语境下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重构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构建社区层面的属地化管理体系。目前我国流动人口管理体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社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体系中的缺位。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流动人口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突出社区的主体性地位,重构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职能,构建社区层面的属地化管理体系。一是要强化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登记、证件的发放、核查等,对证件办理不齐的流动人口进行劝导,并建立与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二是重构流动人口的社区服务职能。流动人口在“社会人”向“社区人”转变过程中,政府应改变观念,强化属地服务意识,为流动人口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以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工作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困难出发,社区应积极整合就业、社会保障、民政、计生、工商等部门资源,为流动人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积极推动流动人口参与社区活动。一方面政府应转变职能,按照“政社分开”的原则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使政府行政和社区民主自治有效结合、协调发展。另一方面,社区自治组织应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承担起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核心是参与。社区组织应赋予流动人口参与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日常服务和管理范围,做到与本社区居民同对待、同服务、同管理。
完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健全社区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对社区的经费投入,是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机制,实现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基本保障。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经费保障工作,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充足、保障的原则,将社区办公经费、社区工作人员岗位补贴、社会保险、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信息化网络建设等社区专项经费按照财权和事权划分相应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区工作需要相应增加。另外,应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社区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
完善社区教育,不断提升流动人口素质。由于流动人口突出的流动性特点,居住地点的不固定使他们在传统正规教育框架内难于接受教育。社区教育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流动人口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课程,开设内容灵活多样,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以科学文化知识、法律常识、劳动技能、生活常识为主,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并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社区流动人口参加社区教育。(作者单位:江西警察学院治安系;本文系公安部软科学课题“中部崛起背景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创新”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
2011LLYJJXST095)
注释
①王志强,郝安振:“社区已成社会管理前沿,服务均等化维护社区稳定”,《半月谈》,2011年第6期。
②任远,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人口研究》,2006年第3期。
③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1页。
④罗黎:“基于社区参与的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