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塔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古发„2011‟号
古塔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实 施 方 案
各村(社区)党支部、街道各单位党支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平安建设的总体部署,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结合我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整合社会管理资源,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完善内在机制建设,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
二、工作任务
(一)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由派出所牵头,司法、计生、工商、劳动、民政、卫生等部门积极配合,重点加强
流动人口的综合服务管理。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流动人口综合信息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构建与新形势和新任务相适应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格局。结合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好流动人口培训、就业、居住、就医、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问题,提升流动人口服务水平,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由司法所、派出所牵头,团委、妇联、教育、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密切配合,重点建立衔接机制,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责任,组织开展村(社区)矫正专项行动,巩固帮教效果。要加强对失学、无业、特殊家庭的青少年和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与帮教工作,千方百计解决就学、就业等问题。要加强对有危害社会倾向和行为的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艾滋病患者、吸毒人员、监外服刑的人员、“法轮功”人员及扬言报复社会的重点人等高危人群的管控、教育和心理疏导,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三)加强严打和治安乱点整治。由派出所牵头,文化、教育、工商、卫生、消防等部门通力配合,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以及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并对网上诈骗、电话诈骗、传销等新型犯罪,要敏锐反应、依法惩治、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集中整治,着力整治群众高度关注的市场、校园周边、医院等治安“盲点”,紧紧抓住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地区,容易为犯罪分子藏身落脚的中小旅馆、出租房屋等重点部位,容易滋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歌舞娱乐、洗浴按摩和发廊等重点场所,集中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限期改变面貌,务必做到有乱必治、凡治必安。
(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由民政部门牵头,派出所、司法、安监等部门通力配合,重点要完善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境内外非政府组织以各种名义进行的投资、捐助等活动,防止发生渗透、破坏、煽动等现实危害,健全日常监管机制,坚决抵制破坏活动。
(五)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由派出所、安监部门牵头,司法、工商、卫生等部门通力配合,重点要全面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工作责任制,加大对消防、道路交通等行业、领域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严防发生群死群伤等重大恶性事故。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村(居)、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领导,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明确任务、夯实责任。各村(居)、各有关单位要对各项任务认真分解,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
(三)发挥优势、强化效果。各村(居)、各有关单位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各自行业特点,在形式上求突破,在管理上求创新,在效果上下功夫,确保此项工作取得实效。
古塔街道党工委
2011年3月5日
第二篇: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时间步骤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
“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3、时间步骤。安排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2月)。召开动员大会,出台总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为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3月至2012年1月)。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指导落实各项任务项目,集中实施好社会管理创新具体任务。
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对任务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召开总结大会,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全街道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新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创新
1、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力度,确保全街道60岁以上农村人口全部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
2、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创业工程”,完善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培训提升、服务保障、部门联动“五位一体”工作模式。每年定期组织创业培训,扶持自主创业人员,培养创业带头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3、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社会救助零缝隙全覆盖。
4、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疾病预防控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5、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街道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不断加强街道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师资力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推进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村(社区)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社会管理创新暨平安建设大会的精神,围绕村(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村(社区)工作者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村(社区)管理基础。
3、推进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整合村(社区)公共服务职能和人员、资源,形成一个窗口接待、一条龙服务的基层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进村(社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建立“两实管理”信息采集平台,全面掌握村(社区)人口动态。
(三)推进社会动态协调体系创新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防止因为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2、健全完善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健全以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为龙头的接访机制,建立“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格局,畅通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渠道。
3、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处置机制。完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联合指挥机制,加强信息预警和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平息。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确保关键时刻反应迅速、部署到位、处置得当。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预案,增强实效性。
4、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
第三篇:马山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
马山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阶段步骤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
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3、安排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召开动员大会,出台总体实施方案。第二阶段为实施推进阶段。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指导落实各项任务项目,集中实施好社会管理创新具体任务。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对任务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召开总结大会,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全街道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新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创新
1、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力度,确保全区60岁以上农村人口全部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
2、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创业工程”,完善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培训提升、服务保障、部门联动“五位一体”工作模式。每年定期组织创业培训,扶持自主创业人员,培养创业带头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3、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社会救助零缝隙全覆盖。
4、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疾病预防控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5、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街道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不断加强街道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师资力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推进各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各村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社会管理创新暨平安建设大会的精神,围绕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各村工作者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各村管理基础。
3、推进各村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村公共服务职能和人员、资源,形成一个窗口接待、一条龙服务的基层村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进村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建立“两实管理”信息采集平台,全面掌握各村人口动态。
(三)推进社会动态协调体系创新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防止因为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2、健全完善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健全以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为龙头的接访机制,建立“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格局,畅通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渠道。
3、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处置机制。完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联合指挥机制,加强信息预警和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平息。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确保关键时刻反应迅速、部署到位、处置得当。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预案,增强实效性。
4、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综治办组织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民间调解既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
(四)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完善青少年“红黄绿”管理机制、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五帮一”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五)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推进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技防“村村通”工程,实现视频监控全天候、全覆盖。健全完善街面、各村、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打造“巡防队员全天候巡逻,技防中心全方位监控,人防技防无缝隙衔接”的治安防控体系。
2、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3、加强对特种行业管理。加强对娱乐业、旅馆业、废旧回收业、爆炸物品业等特殊行业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强化日常监管、营业登记措施,促进特种行业健康发展。
(六)推进“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创新
1、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管理。推动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健全安全保卫机构,严防安全稳定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教育引导,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规范经营行为,自觉依法经营、严格自律。
2、加强对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定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办法,实行审批登记制度改革。创新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分级登记管理”体制。
(七)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深化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通过相对集中办公、联合开展工作、一个窗口接待等形式,实现社会事务联合管理、矛盾纠纷联合调解、社会治安联合防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治理的目的。
2、加大对后进村帮扶力度。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对经济贫困、矛盾突出、治安混乱的后进村,及时派驻工作组,限期改变后进村面貌。
3、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4、进一步发展壮大“平安协会”组织。积极发展建立各级各类“平安协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定期研究部署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街道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强化经费保障。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经费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
3、严格检查验收。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干部考核重要内容,对承担实施创新工作项目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定期督办、检查、考核机制,严格组织验收,严格兑现奖惩。
第四篇:马山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方案(精)
马山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阶段步骤
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区委“高点定位再提升”的总基调,以实施社会建设“五项工程”为载体,不断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手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文化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工作目标。
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3、安排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动员部署阶段。召开动员大会,出台总体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为实施推进阶段。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指导落实各项任务项目,集中实施好社会管理创新具体任务。
第三阶段为总结验收阶段。对任务项目进行考核验收,召开总结大会,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全街道社会管理工作实现新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创新
1、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推进力度,确保全区60岁以上农村人口全部享有基本养老保险。推进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
2、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积极开展“创业工程”,完善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培训提升、服务保障、部门联动“五位一体”工作模式。每年定期组织创业培训,扶持自主创业人员,培养创业带头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3、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建立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孤儿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援助等为基本内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现社会救助零缝隙全覆盖。
4、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疾病预防控制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5、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街道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全面提高。不断加强街道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师资力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推进各村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创新
1、推进各村组织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全区社会管理创新暨平安建设大会的精神,围绕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各村工作者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村规范化建设步伐。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科学划分管理单元网格,以网格为基础,科学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夯实各村管理基础。
3、推进各村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各村公共服务职能和人员、资源,形成一个窗口接待、一条龙服务的基层村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全面推进村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建立“两实管理”信息采集平台,全面掌握各村人口动态。
(三推进社会动态协调体系创新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社会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作为重大决策、项目、事项出台的前置程序和必要条件,防止因为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
2、健全完善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机制。健全以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为龙头的接访机制,建立“信、访、网、电”四位一体的诉求表达格局,畅通社情民意诉求表达渠道。
3、健全完善应急指挥和处置机制。完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联合指挥机制,加强信息预警和形势分析研判工作,对各类突发事件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平息。加强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确保关键时刻反应迅速、部署到位、处置得当。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指挥、依法处置、舆论引导能力。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预案,增强实效性。
4、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综治办组织协调,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民间调解既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
(四推进社会重点特殊人员群体服务管理创新
1、建立健全重点特殊人员群体管理台账。以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为依托,搭建重点人员管控平台,建立定期排查和日常监管制度,全面摸清辖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等重
点特殊人员群体的底数,落实教育、服务、管理和帮教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违法犯罪。
2、做好五类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服务和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建立阳光课堂、完善青少年“红黄绿”管理机制、实行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消灭制度、开展“五帮一”结对帮教等措施,全面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探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路子。
(五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创新
1、推进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建设。健全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技防“村村通”工程,实现视频监控全天候、全覆盖。健全完善街面、各村、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络建设,打造“巡防队员全天候巡逻,技防中心全方位监控,人防技防无缝隙衔接”的治安防控体系。
2、扎实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区域排查整治。坚持定期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区域、场所和部位,落实“打击、整治、防范、教育、建设”综合措施,适时组织区域性统一行动或专项斗争,提升整治效能。强化对“两抢一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集中区域的整治力度,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3、加强对特种行业管理。加强对娱乐业、旅馆业、废旧回收业、爆炸物品业等特殊行业的管理、引导和服务,强化日常监管、营业登记措施,促进特种行业健康发展。
(六推进“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创新
1、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管理。推动在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和工会组织,健全安全保卫机构,严防安全稳定事故的发生。
加强对新经济组织的教育引导,不断强化其社会责任,规范经营 行为,自觉依法经营、严格自律。
2、加强对新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定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办法,实行审批登记制度改革。创新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 重负责、分级
登记管理”体制。
(七)推进基层基础工作创新
1、深化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通过相对集中办公、联合开 展工作、一个窗口接待等形式,实现社会事务联合管理、矛盾纠 纷联合调解、社会治安联合防控、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 联合治理的目的。
2、加大对后进村帮扶力度。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对 经济贫困、矛盾突出、治安混乱的后进村,及时派驻工作组,限 期改变后进村面貌。
3、大力发展基层群防群治队伍。大力发展专职治安巡逻队伍、治安信息员、人民调解员、社会志愿者等不同形式的群防群治队 伍。按照“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合理解决好群防群治队伍的待遇问题。
4、进一步发展壮大“平安协会”组织。积极发展建立各级各 类“平安协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资源,参与社会管理,化解 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努力构筑政府行政管理力量与社会民间自治 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新格局。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摆在与经济建设 同等重要的位置,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亲自抓,定期研究 部署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街道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 组,统筹协调和推进全街道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 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强化经费保障。要加大对社会管理创新经费投入,建立与 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
3、严格检查验收。把社会管理创新纳入领导干部考核重 要内容,对承担实施创新工作项目的责任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 定期督办、检查、考核机制,严格组织验收,严格兑现奖惩。
第五篇: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街道办事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
工作中心规划建设方案
为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及XX市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要求,深入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攻坚战,特制定本规划建设方案。
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体制
(一)中心的组织机构 中心依托街道办事处,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街道处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街道办事处分管综治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主要由综治专职人员及办事处各部门工作人员构成。中心下设办公室、党建宣传服务管理平台、劳动和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平台、治安防控管理平台、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平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民生实事服务管理平台、公共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社会舆情收集平台。
(二)中心各部门职能
1、中心办公室:主要负责中心各项管理工作及中心内外联系,信息收集,上传下达。
2、党建宣传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辖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社区稳定,为居民创造舒适、优美、积极向上的生活环境。反映社区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3、劳动和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平台:对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登记失业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管理,了解掌握这些人员的基本状况和就业愿望,办理辖区内的外出务工人员就业卡和外来人员就业证。指导社区公益性劳动服务队和社区就业服务站工作,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吸纳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组织和引导辖区内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和非正规就业人员创业,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提供信息、咨询、财务代理等各种中介服务。
4、治安防控管理平台:掌握、分析辖区内的治安形势和工作动态及时向上级反馈信息,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认真落实群专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水平。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舆论氛围。强化法制环境建设,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管好四个重点人群(即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外来人员和无业人员),开展好三个联动(办事处间联动、地企联动、军警民联动)
5、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平台: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负责制,层层抓管理,逐级抓落实,充分发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组织网络的作用。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完善育龄妇女优质服务制度,要充分发挥人口学校的作用,提高育龄人群对计划生育知识的知晓率,并对学习内容组织培训效果测试。加强新型生育文化的宣传教育的导向作用,用科学先进地生育知识引导育龄群众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人的生育行为。
6、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信访工作原则,做好接待工作。定期组织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工作,建立台帐,全面掌握和控制辖区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重大社情民意和热点、难点纠纷。统一受理矛盾纠纷,属于调解中心调解范围的,按程序规定,依法组织调处。对难点矛盾纠纷进行分流指派,调处调度,联合调处,督查督办,及时进行化解调处,并组织进行回访。
7、民生实事服务管理平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地方在民政、优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本街道社会事务日常工作。负责本街道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调查、申报和保障资金的发放,做好扶贫济困和救灾工作。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组织实施社会优待和为优抚对象解“三难”工作。协助上级残联做好残疾人工作,向残疾人献爱心,帮助有劳动残疾人员就业或自谋职业。负责城乡低保对象和城乡医疗救助对象的调查、核实、报批工作,及时兑现低保金和医疗救助金。
8、公共安全监管服务平台:负责组织本辖区国家安全基础信息网络点建设,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定期向上级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领导小组汇报社情、敌情,提出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对策建议。做好国家安全知识宣传工作,增强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主动向群众宣传有关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国家安全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工作环境。
以上各平台按照“整合资源,精干高效、联合动作、优势互补、工作联动、方便群众的原则,建立起覆盖基层,整体联运的基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规范化组织体系,实现基层各项工作能配合、力量整合、网络组合、信息汇合的目标。
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的规划与建设目标
通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原有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建设,建立起职能完善的街道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形成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基层一线实战平台。实现一个体系领导、一个平台统揽、一个机制运行、一个窗口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需要,使人民群众有困难找综治、有问题找综治,综治中心通过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平安建设联创、服务管理联抓、党建工作联促,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实现基层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居乐业。
(一)办公场所 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设立联合服务大厅,办公室、调解室、会议室。
1、联合办公大厅
结合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大厅为平台,建设社会管理联合办公大厅,大厅办公面积102平方米,设党建宣传服务管理平台、劳动和社会事务服务管理平台、治安防控管理平台、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平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民生实事服务管理平台、公共安全监管服务平台。社会舆情收集平台设在社会管理办公室。各口办公人员在大厅办公,配备桌椅6套、电脑6台、打印机1台,资料柜6个,大厅设置多功能演示屏1块。
2、办公室
按工作人员数配备相应桌椅2套、电脑2台、打印机1台,传真机1台,复印机1台,资料柜1个,3、调解室
配备会议桌椅10套,标识1个,装饰物等。
4、会议室
配备会议桌椅30套、音响1套、视频演示设备1套
(二)制作各类图板 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统一标识、统一单位铭牌。中心内部配备工作图板,注重长廊文化建设,统一规格、统一款式。
1、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工作流程图。
2、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中心组织机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