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泉镇立足山区实际
双泉镇立足山区实际,充分发挥优势,逐渐走出一条“乡村游”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的新路子,并带动起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多业并举的格局。
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双泉镇山清水秀,古树名木多,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生态环境非常好,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经过多方论证,双泉镇提出了建设“生态双泉,魅力水乡”的口号,科学制定了高标准的发展规划,将林果标准化基地、生态观光农业园与民俗观光带、旅游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以生态观光旅游、高产高效农业、循环农业三大重点产业为主体,集农产品生产、科研示范、休闲观光、景观绿化、生态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观光游农业体系,使全镇旅游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柳杭村在美丽的柳河岸边开设的“白鹭飞开心农场”成为济南市首家现实版的“开心农场”。清心山投资4000余万元引进了9匹汗血宝马、50多匹大草原骏马,种植了10万余株茶树苗。今年1-6月,双泉镇“乡村游”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0万元。
全方位拓展就业空间
如今在双泉镇,村民不仅可以从旅游业中受益,还可以在自己的家门口实现就业,全镇有500人在旅游业中找到了就业岗位,“乡村游”已经成为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力量。双泉镇已引进济南和声、好兄弟、泰安金尊、上海展化、济南众源五家龙头农业开发公司,规划了双泉庵、清心山、书堂峪、刀山峪、五眼井、牛头山、柳杭、马湾等8个都市农业园区点,打造了柳河、滨河、龙湾、民俗等4条观光线。该镇正在规划建设集休闲、度假、商务、餐饮于一体双泉庵观光旅游区。
多举措壮大三产
双泉镇产业特色十分鲜明,林果、畜牧、暖通设备等一些支柱产业已有良好基础。在旅游业强力拉动下,双泉镇“乡村游”与新农村建设实现了齐头并进,农民致富观念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他们纷纷从事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或特色种养、加工业。一方面,他们在镇农业科技服务站的引导下,发展起了采摘、特色养殖等特色农业。如书堂峪村利用丰富的樱桃资源,成功举办了四届樱桃采摘节,每个采摘节期间,全村农民总收入可达到40余万元,书堂峪樱桃采摘节被评为济南市十大采摘节之一,2010年底又被评为济南市最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双泉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核桃、油菜、花生、茶、特色养殖等特色农业。目前全镇有3100名农民从事林果的生产和销售,产值650万元。段店核桃、刀山峪核桃、书堂峪樱桃、春芽、双泉爱宕梨、双泉大棚杏、双泉豆腐皮、五眼井石榴、清心山有机山货等品牌,在长清乃至济南市场上越叫越响。
第二篇:立足实际,办好山区教育
立足实际,办好山区教育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太河中心小学地处淄川东部山区,教学设施、师资、生源与城区想比有很大差距。要想全面提高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立足实际,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山区农村学校基础教育的路子,使山里的孩子们能尽量享受良好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质,规范办学行为,改进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办学特色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说。
一、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只有学校朝着标准化的方向迈进,才能为山区孩子提供相对均衡的物质教育资源。自调整教育布局以来,学校争取资金,新建一幢三层教学大楼,一幢两层教学实验楼,一座学生餐厅。学校还重新对各功能室、教室、办公室设施进行不断地充实、配备,对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进行合理布局。整个校园环境优美,走进校园,呈现在眼前的已经是一所具有山区特色,富有现代气息的农村学校。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一所学校,要想培养出现代化人才,教师的师德、教育思想、专业素质、现代教
育技术和科研能力等,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的基石。
对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我们主要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十分重视让教师“走出去”,参加校际之间的教学和观摩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教研活动,学习先进理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另外学校也充分利用中心小学的有利条件,组织开展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开放日”活动,将兄弟学校和名校骨干教师“请进来”,激活学校原有的教师资源,促进横向交流。
为了积极引导老师们参与和进行课程改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学校还加大听课力度,通过让教师每学期讲一节校级以上公开课、优质示范课,以及抽听课等形式,开展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一系列活动,给教师搭建平台,让大家参与课堂改革的具体实践,苦练内功。同时,为了促进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学校鼓励教师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撰写教学论文,学校为此制订了奖励办法,把课堂教学和发表论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
为了熟练地让老师们掌握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的技能, 学校要求全校50岁以下教师必须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 必须会利用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备课、上课,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像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三、加强制度建设
现代管理理念十分重视管理的规范化,可以说,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从教育领域或学校层面来说,要实现管理的规范,最起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在“依法办学、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制度化管理,切实做到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管理的规范化。学校本着“凡有问题必有措施,凡有措施必有检查,凡有检查必有公示,凡有公示必有考核”的思路,制定了所有的岗位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并依据情况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目前,学校规范化管理主要放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严执行教学计划,推行查课制度,依据课程计划规范教学行为;二是严格教师带操制度,加强学生体质锻炼,保证两操一课,保障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三是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因细化管理而和谐,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
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是规范教师行为,促进教师成长,建设优秀教师群体的主要措施,更是学校提高教学成绩,提升社会上满意程度的重要保障。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实行领导负责制。学校管理层人员每天都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帮助指导教学,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是坚持每周一次校长、教导主任例会制度。采取听、查、议的办法,检查各级部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教学行为规范程度,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三是坚持平时教学调研制度,坚持质量分析制度,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实效。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坚持多检查多督促,多表扬鼓励,多指导帮助,多一些情感投入,做到增加理解,上下沟
通,形成工作合力,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力争上游的工作环境,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才能使教师愿干,肯干,乐于吃苦,把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对教学业务能力特别强的教师和班级管理特别出色的教师给予奖励,每学年根据情况,评出三至五名“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并给予一定奖励,而且规定,上级部门关于此项的考核评选均在学校评选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学校对教师及其指导的学生在镇以上的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年终考核上都给予相应奖励。另一方面,对教师上课迟到,课间“满堂灌”,下课常拖堂,以作业题海战术等违背教育规律的“时间加汗水式”提高成绩的做法,统统被认定为教育教学方法不当,一经发现就督促其限期整改。
在评价学生方面我们采取等级加评语制,注重过程管理,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发展学生特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关注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
山区的学生留守儿童多,贫困学生多。有些留守儿童大多是由祖辈带着,过分溺爱,家长关心不够,娇气、任性、不守纪律,霸道,不完成作业等毛病突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要比其他孩子更费力气。贫困生则自信心不足。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给山区农村教育带来了许多困难,但也带来了挑战。学校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方式,对他们进
行各种良好行为教育,从家校联系,到开展行为养成教育,从组织留守儿童活动,到留守儿童评优树立榜样,哪个环节都浸透着大家辛勤探索的汗水。我们努力使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播种着美好的未来。对贫困生,学校一方面严格落实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爱心助学工程”。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采取“研究方案、精心部署、调查摸底、严格把关、结果公示”等措施,并且在各方面杜绝歧视贫困学生现象,让他们树立信心,努力完成学业,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突出办学特色
学校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外活动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认识植物、动物,认识中草药,制作标本,取得了初步的指导经验和成果。我们的学生虽然家是山区农村,但过去对大自然亲近了解的太少,活动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意识,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增进了团结和协作。活动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提高素质。有不少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观察、制作标本、调查研究、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提升了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规范了行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山区教育特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细致谋划,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使我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再
创新业绩。
农村教育也是一片热土,我们守着这片热土,多少年之后,当我们回首,我们不会后悔,能问心无愧,这,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
谢谢大家!
太河中心小学孙家珑
2011年3月24日
第三篇:立足山区实际打造精品教育
立足山区实际打造精品教育
新城乡地处白于山腹地,总面积230平方公里,共辖8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1671户,8520人。现有中心小学1所,教学点4个,有小学生124名,学龄前儿童468人。
近年来,随着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山区群众逐年向县城转移,山区学龄儿童也随之流向县城,山区教育规模呈逐年缩小的趋势。但我们牢记义务教育的宗旨,乡党委、乡政府坚持做到“一个也不能流失,一个也不能放弃,一刻也不能疏忽”,立足山区实际,打造精品教育,受到上级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好评。前来验收教育强乡镇的省教育厅领导认为我们乡的做法是“指导有方”、“润物细无声”。几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具体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义务教育的普及、提高和巩固工作,做到“一个也不能流失”
乡党委、乡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主要位置,十分重视义务教育。严格要求各村委必须保证学龄儿童一律按时上学,不能有一个辍学儿童。每年开学前,都安排专人进行摸底,确保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即使是流向县城的学生,我们也非常关心。这几年来,有很多进城农民子女无法上学,乡党委、乡政府积极协调,先后往城里学校转入-1-
近20个学生。为此,我们决定给县上的两所学校赞助4万元,感谢他们对我乡义务教育工作的支持。我们每年对考出去的大学生都给予奖励,2008年以来共奖励了6.8万元。为了保证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乡党委、乡政府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2009年以来给学区拨付经费22.42万元,主要用于“创强”、庆“六一”、教师节奖励、教学器材购买等。
二、狠抓结构调整和质量管理,做到“一个也不能放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山区人口的减少,山区学生的减少是必然趋势。我们乡上立足实际,注重结构调整,不讲规模讲质量,打造精品教育。我们努力建设好中心小学,保留了4个教学点。2009年给中心小学配置了5台电脑,使每个孩子都能上信息技术课。我们定时召开教育工作会,乡上书记乡长亲临课堂听课观摩。每年对优秀的教师都进行表彰奖励。总之,我们采取各种办法,让留在这里的学生能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三、狠抓校园建设和安全防范工作,做到“一刻也不能疏忽”
乡党委、乡政府十分关心重视校园安全工作,乡政府安排分管领导经常检查各学校的安全设施,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只要学校有安全问题,乡政府都及时解决。特别是冬季供暖改为暖气后,学校无力负担费用,乡政府这两年给各学校送煤炭近40吨,解决了几个学校的取暖问题。乡党委、乡政府注重校园建设,经过几年建设,各个学校环境美观实用,学习环境优美。为方便师生出行,将各学校周边道路全部硬化。我们努力让学生住得舒心,吃得放心,学得安心。
我们乡教育的规模很小,但我们全力打造“精品教育”,我们地处偏远,但我们办出了自己的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乡的义务教育工作水平逐年提高,2008年实现了“双高普九”,2010年被授予省级“教育强乡”。这是我们乡党委、乡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全乡教师努力的成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办好我乡的义务教育,办出特色,让上级和群众满意。
中共新城乡委员会
新城乡人民政府
2011年8月
第四篇:立足山区实际 发展县域经济
立足山区实际 发展县域经济
明平安
2005年第9期 ——第一要务
近年来,我们立足竹溪实际,开发特色资源,培育支柱产业,全力招商引资,促进了县域经济较快发展。2004年,竹溪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03-2004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荣誉称号。今年以来,我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元至6月,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9亿元,同比增长15.1%;工业产值6.02亿元,同比增长27.5%;实现财政收入4168万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1.4%。
挖掘资源潜力,发展特色产业
开发水能资源,发展水电产业。我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0万千瓦,近期可开发60万千瓦。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鼓励开发水电资源的机遇,创新工作思路,一批骨干电站被省和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先后与武汉宏林、浙江汇力、湖北新正等10家公司签订水电开发合同20份,兴建电站48座,总装机47万千瓦,协议投资26亿元,使境内7大河流全部得以开发。在抓好电源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目前,全县在建电站24座,装机37万千瓦,累计投资9.7亿元。到今年底,10座电站将建成投产,新增发电收入2亿元以上,新增税收3000万元。
抢抓政策机遇,发展茶叶产业。近年来,我们以争创湖北茶叶大县和全国有机绿茶名县为契机,用发展工业的理念经营茶叶产业。全县茶叶面积达到13万亩(其中新发展了9万亩茶园),今年可产茶叶10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在生产加工上,我县与华中农业大学开展技术合作,推广茶树无性繁殖、生态有机茶转化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培植了
“龙峰”、“银桥”、“梅子贡”等主导品牌。在经营管理上,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两统两分、统分结合”(茶场统一加工、统一销售,茶农分户承包、分户经营)的管理办法,提高了组织化、市场化程度。龙王垭茶场与24家中小茶场联营,组建茶业集团,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现在,竹溪茶叶产业已具雏形,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和林业局授予“中国有机绿茶之乡”和“中国茶叶之乡”称号。
发挥品牌优势,发展魔芋产业。我们充分发挥“中国魔芋之乡”的品牌优势,通过实施6万亩商品魔芋基地项目,魔芋种植面积发展到5.4万亩,年产量5.2万吨,年综合收入1.5亿元以上。湖北科玛协力公司引资1500万元兴建魔芋干片、精粉、纯化粉三条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亿元、利税过1000万元。此外,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6万亩,丰溪镇已成为周边地区中药材集散地。生猪饲养量42万头,出栏22万头,畜牧业总收入
2.1亿元。
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对所有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民营化改制,把盘活现有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吸引各类业主投资购买企业。目前,民营经济已发展到7950家,民营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90%以上。通过改制,一批濒临倒闭的企业重现生机和活力。江苏溧阳私营业主吕国芳投资1500万元购买县水泥厂,组建楚秦水泥有限公司,进行了两次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安置下岗职工250人。
优化资源配置,培植企业集群。我们以资源和产业为基础,以园区和集镇为载体,抓产业延伸配套,除一批中小电站外,还形成了三个初具特色的小企业集群。一是以茶叶、魔芋、猕猴桃、豆制品、山野菜等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集群。二是以皂素、双烯为主的激素类原料药加工企业集群。三是以板石、水泥为主的石材建材加工企业集群。
扩大对外开放,强力招商引资。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内资外资一起引,主攻成本低、见效快的内资项目。同时,创新招商方式,采取节会招商、乡情招商、以商招商等办法,以优势资源、优质服务吸引资金,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03年,全县引进内资
3.97亿元、同比增长13倍。2004年,引进内资6.3亿元、同比增长72.2%,创历史最好水平。
营造良好环境,搭建发展平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硬环境。以城镇、交通路网和信息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按照“省际边贸山水园林城”的城市定位,将县城规划区面积由
4.7平方公里扩大到18平方公里。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综合改造县城7条主要街道,改善了县城面貌。大力推进蒋家堰、丰溪、向坝等边贸“口子镇”建设,增强了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我们还投资近3亿元,新修、改扩建公路850公里,打通了毗邻3省5县的出口公路,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3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营造重商安商氛围,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围绕建设“诚信竹溪”,大力推进软环境建设,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经济环境案件投诉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建设,实行集中办公、综合执法,不断完善“一站式”服务,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大力营造“诚实守信、有诺必践”的诚信氛围,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是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项目、农村小型公益设施项目及国债沼气建设项目,建成“四位一体”沼气池3650口,保护山林3万亩。二是加强林业生态建设。近年来,累计造林34.3万亩,全县林业用地面积比五年前增加13.5万亩,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7.4%。三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依托资源和品牌优势,加快茶叶、魔芋、绞股蓝、猕猴桃及无公害蔬菜等绿色食品开发,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共赢”。■
(作者系中共竹溪县委书记)
第五篇:立足山区实际,打造和平成教品牌
结合山区实际 打造彭寨成教品牌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成人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适应市场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紧扣社会需求,调整育人环节,狠抓学员就业,坚持成人教育教育走内涵发展、功能拓宽、特色品牌之路,把学校做大做强,为和平经济建设服务。
一、适应市场需要,适时开办适宜专业,服务当地经济
成人教育相对于其他类别的教育而言,和市场经济联系是最为紧密和直接的,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种适应的具体体现首先是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要,适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而我校则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岗位培训、技能教育为重点,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种类的实用知识、科学技术、劳动技能、婚育知识等培训班或讲座,不断拓宽成人教育覆盖面。同时,结合本镇实际,大力举办脐橙、油茶、优质水稻等果树农作物种植栽培、禽畜养殖等方面的农科种养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致富能手进行授课。镇成人学校联合镇农科站、相关企业,努力发挥板栗、油茶等传统特色产品优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专业镇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柠檬特色水果种植业,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一批农民科技种养骨干,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
二、紧扣社会需求,积极调整育人环节,提高劳力素质
1、根据市场需求,突出能力培养,注重技能训练
我校在重视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大了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专业课学校都要求教师把学员带到实训室,实行“教、学、练”结合,使学员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相得益彰。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员专业的浓厚学习兴趣。
我校一直重视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已和多家企业达成协议,通过充分利用各企业的优质生产资源,使学员能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实践化,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和传统教学中高分低能的弊病,深受学员欢迎。
2、坚持“以德促智,促技能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
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仅仅靠专业能力,难以适应成人教育岗位的需要。过硬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人教育技能人才应具备的首要因素。多年来,我校在重视专业教育的同时,首先,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倡导“德育为首,全面发展加特长”的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了“厚德敬业,乐学精技”的校训,建立了校长牵头,学校领导班子、各任课教师参与的齐抓共管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学校的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校风学风得到社会、学员的高度评价。
三、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培养当地各行业紧缺人才
在办学的过程中,我校指导思想明确,能充分发挥自已的办学优势和良好条件,挖掘潜力,努力为山区建设培养人才,为“三农”服务。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连平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本地许多生产企业需要大量的一技之长人才,学校为相关企业培养了多批技术人才。办学多年来,我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够为和平—优胜的经济建设服务。学校办学条件好、设备足、综合实力强,能利用自已优势积极与其他部门联合办学,面向本校学生及社会青年开办各类培训班,以培训班形式培养人才。近三年来,已培训人数近万人,广育人才,为山区建设服务,为“三农”服务作出了积极贡献。
立足山区实际,积极打造区域成教品牌。在市、县、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成人教育教育的决定》的文件精神,抓住当前成人教育教育良好的发展机遇,以“改革、改善、提高、提升”的工作思路办好成人教育教育,坚持“创新、创造、加速、加力”,深化成人教育教育改革,为当地经济发展添砖加瓦。
彭寨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201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