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

时间:2019-05-14 01:5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

第一篇: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

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

加快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旅游、现代物流、商务会展、文化创意、餐饮购物、体育休闲、金融保险、康体疗养、旅游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构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15年,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以上。

一、发展都市商务旅游业

发挥省会城市综合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健全的优势,加快旅游资源升级改造和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推进旅游管理改革和旅游产品创新,着力发展特色都市商务旅游产业。重点建设西部现代商务会展休闲旅游区、南部生态文化和民俗文化旅游区、东部滨海生态休闲旅游区、中部滨海都市风情旅游区等“四大精品旅游片区”、和火山群世界地质公园、东寨港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长影海南世纪影城等“三大主题公园”,发展观光度假、海上运动、自驾休闲、节庆赛事、乡村生态等“五大旅游业态”,创建1-2家5A级景区,增强旅游产品竞争力。到2015年,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120亿元以上,接待旅游人数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

加快基础设施的旅游化改造。新开通一批主要景区、旅游小镇、乡村旅游点的旅游公交和观光巴士线路。扩大开放水域,完善海江航道。依托旅游景区(点),完善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等配套设施。在交通枢纽和主干道、景区(点)、旅游小镇等设置中英(外)文旅游标识标牌。完成旅游厕所改扩建工程。改造金牛岭公园、万绿园、红城湖公园和海口湾公园、滨海公园和世纪公园。建成100公里以上的绿色慢行休闲系统及配套驿站。建成14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以及宣传促销、预订服务等综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提高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推进旅游服务国际化、特色化。对旅游服务要素进行国际化改造,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营销代理机构为补充的旅游营销体系。建成海口港国际联检大楼。加快秀英港区国际邮轮码头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境外邮轮企业来海口设立经营机构,开展邮轮服务业务。推进旅游企业品牌化集团化和业务创新。按照绿色、环保标准,科学规划,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和商务酒店,鼓励发展本土文化类主题酒店、家庭旅馆及经济型连锁经营酒店。2015年,高星级酒店达到12家以上。

二、发展现代物流业

加快港口、空港、道路、市场等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引导、企业运作的统一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园区公共服务信息系统与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服务信息子系统兼容共享;完善以口岸大型综合性物流基地为核心,以专业化物流中心为配套,以城乡配送为延伸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尤其是保税物流,成为全省现代物流中心。重点建设“三大物流园区”、“五大物流中心”和“五个

专业配送中心”。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集装箱运输达到150万标箱;空港吞吐量达到30万吨。

(一)、三大物流园区:临空物流园区(美兰机场北侧)、马村港保税物流园区和新海物流园区。

(二)、五大物流中心:府城南北水果蔬菜物流中心、永桂海口钢材物流交易中心、丁村美居生活物流中心、桂林洋水产物流交易中心、中商农产品物流中心。

(三)、五大配送中心:南站配送中心、金盘配送中心、灵山配送中心、长流配送中心、桂林洋配送中心。

三、发展文化产业

利用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推动文化与旅游、工业、体育、会展、娱乐等相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引领海口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以上,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60%。

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完成重点文物保护规划、修缮方案编制。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整理,加快历史文化资源市场开发,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重点完成骑楼历史文化街区和府城传统建筑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改造海瑞墓、五公祠、丘浚墓、秀英炮台和琼崖一大旧址等重点文物,建设集旅游、观光、展览、休闲于一体的人文旅游胜地。整合红色文化、火山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资源,加快传统手工艺和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扶持特色文化精品创作和生产。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采用“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企业独立运营”发展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海南国际创意港,建成文化创意产业园。打造一站式创意产业运营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业,加快影视、动漫、网游、工业设计、时尚消费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辐射带动工业、旅游产品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到2015年,把海口建成全国知名的创意产业基地。

打造“娱乐之都”。推进大致坡中国戏剧家活动基地等建设,加快琼剧艺术、影视产业发展。扩大现有文体品牌赛事活动成果,鼓励演艺与旅游资源整合,引进各类演艺企业和专业创作团队,在核心景区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演艺精品。创新文化发展平台,开展精品文化娱乐活动,做到每年引进20场国内外一流的文艺表演精品。丰富大众化娱乐产品,建设主题酒吧、不夜城、大型娱乐中心、艺术馆、演艺厅等文化娱乐设施。到2015年,新增3-5个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体活动品牌。

四、发展商务会展业

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促进会展与商务、旅游等融合,使会展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鼓励国内外会展专业机构和旅游机构在海口设立分支机构。举办、引进全国性、国际性会议,鼓励各类会展企业举办展览和会议,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来海口召开年会、培训班、全国性订货会,以及泛北部湾区域的各种经济合作会议。重点培育中国热带农产品交易会、中国旅游商品交易会、游艇展览会、水产品及渔业产品交易会、汽车展销会等会展品牌。全力申办2017年世界石油大会。力争每年举办大型商务会展和专业性会展100个以上,其中2-3个国际知名会展品牌定期定址在海口,使海口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商务会展中心。

五、发展体育休闲业

加快发展户外有氧休闲运动产业和体育赛事产业,推动体育休闲与旅游融合。

加快高尔夫产业发展。编制海口市高尔夫发展总体规划,规范高尔夫旅游发展。把海口高尔夫与旅游论坛办成定期定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推进高尔夫精品项目建设,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尔夫球赛事,发展高尔夫培训等关联产业,延伸高尔夫产业链条,努力将海口建设成世界性的高尔夫之都。

加快游艇产业发展。编制海口市游艇经济发展规划,尝试在游艇航行、停泊、出入境、交易、保税、海域开放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把海口游艇经济论坛办成定期定址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规划建设游艇交易所、游艇俱乐部。加快游艇配套产品、驾驶培训、维修、会展及赛事等产业发展壮大。到2015年建成900个游艇泊位,初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利用低空开放政策,探索推动直升机自驾运动,培育直升机驾驶培训与服务等相关产业。

六、发展特色餐饮购物业

充分利用落地免签证、离岛退税等优惠政策,科学规划商业网点、餐饮布局,鼓励创新,推动特色餐饮、购物业加快发展。

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美食天堂”。挖掘海南和其他地区美食文化,通过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形式,大力发展夜间休闲经济。举办海口美食文化节,建成2-3条特色美食街,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餐饮品牌,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美食首选地。

打造海南国际旅游岛购物中心。优化商业布局,建成美兰机场、国兴大道日月城广场、海秀东路等免税店,充分发挥免税购物政策效应;创新商贸业态,引进新型商业模式,鼓励发展大型购物中心、专业商品交易市场、专卖店、直销店等多种经营模式;提升国贸、大英山等商业片区功能,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形成多业态和多功能的综合商业体系。

七、培育特色康体疗养业

制定康体疗养业发展规划。利用南药、黎药和海洋药物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海滨温泉资源,引入国际医疗卫生认证标准,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康体疗养机构,大力发展中医康复疗养、温泉康体疗养、食疗药膳等康体服务;建设西海岸国际康体疗养中心,发展个体化健康体验度假服务,使海口成为集休闲度假、康体保健于一体的康体养生基地。到2015年,力争培育3-5家康体疗养机构,初步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特色的医疗保健中心与康体疗养中心。

八、扶持金融保险业创新发展

全力支持金融保险机构用足、用活国家赋予的金融保险政策,优化网点布局,完善服务设施,创新服务产品。

鼓励金融业做大做强。支持设立海口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支持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和居民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工作,在机场、旅游区、中心城区等设立外币兑换窗口;探索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国际化程度高、融资能力强、特色服务突出的金融机构落户海口。积极培育企业上市资源,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主体。

支持保险业拓宽服务领域。支持保险业组织创新、保险产品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鼓励发展农业保险、旅游保险、责任保险,以及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兴旅游保险、特种旅游保险和综合性旅游保险等保险产品。鼓励开发邮轮游艇保险。支持保险行业完善旅行社责任险,发展旅游意外险、景点等旅游各环节责任险。

九、有序发展高端旅游地产业

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物业管理企业资质及房地产业各类执(职)业资格的核准及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推行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强化动态监控。坚持高标准、高品质、高端化的开发原则,科学规划旅游地产发展类型、规模和速度,构建高星级酒店、产权式酒店、高端度假休闲住宅等多元化的旅游地产供应体系,打造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的高端旅游度假品牌,以旅游地产资源推动产业发展、促进消费、改善人口素质。支持开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TTs)试点,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房地产投融资机制。

第二篇:衡阳市雁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情况

衡阳市雁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情况

2011-2-21 10:09:27雁峰区商务局

“十二五”(2011-2015年)时期,是立足更高、更新的历史起点,加快“富民强区、振兴雁峰”步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推进改革创新、加速全面转型、推动科学跨越、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攻坚期。作为衡阳市的中心城区,雁峰区在园区体制调整、工业发展空间受限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为此,区委、区政府成立专门班子,积极规划全区“十二五”现代服务业发展。下面,我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专题调研的通知》相关要求,将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代表作个简要汇报。

一、“十一五”发展基本情况

(一)“十一五”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项目兴区、工业强区、商贸旺区、城市靓区,民营活区”发展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区现代服务业保持了平稳、健康、持续发展态势,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核心商圈强力扩张。老项目发展壮大,新引进重大三产项目20个。解放路、中山南路、蒸阳南路、先锋路、蒸湘南路等专业、特色商业街进一步提质扩张,一批新兴的仓储式商场、标准超市、便利专卖店发展迅速,基本实现了连锁企业的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业种多元化和业态多样化。解放路南面、中山南路、先锋路、湘江南路等路段近10个投资过亿元的商业楼盘悄然兴起,楼市兴旺。

2、旅游经济方兴未艾。南岳第一峰成功创建“国家3A级风景区”,衡阳抗战纪念城修缮一新,黄巢公园建设启动,东洲岛规划开发达成招商意向。发掘山、水、人、文资源,打造了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和休闲旅游等四大精品路线,构筑推出“雁峰一日游”。

3、新兴商圈稳实起步。湘桂铁路火车南站周边、蒸阳南路和蒸湘南路之间、区治新机关周边、外环路周边的三产业发展前景看好,投资客商络绎不绝。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虽然总体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以下两大“失衡”,必须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加以解决:

一是生活性服务业区域发展失衡。以湘桂铁路线为界,北面与南面呈现出热冷“两重天”的严重失衡状态。湘桂线以北,核心商圈不断繁荣,生活性服务业蓬勃发展。湘桂线往南,愈南愈冷,白沙洲、氮肥厂片区等城郊结合部生活性服务业目前基本上呈自然欠规范发展状态;而上述片区再往南,几乎处于“零发展”状态。雷公塘片区商业中心、五星片区商业副中心等南片新商贸中心建设尚处于招商洽谈阶段;黄巢公园和“衡州古八景”

旅游开发推进不佳,东洲岛景区开发难见实效,城市风景旅游发展缓慢,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和工业旅游更是难成气候。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步伐跟进失衡。全区除金融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好之外,现代物流、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其它产业的发展均较为迟缓,难以跟上经济发展步伐。现代物流业方面,中电物流、衡汽物流、璐辉物流等项目尚在建设当中,全区目前没有一个全面建成的规模物流园区。我区本来有体育广场建材市场和解放路机电市场两大专业市场,两大市场经营状况都比较好,一度支撑着我市建材、机电营销“半边天”,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划行规市的推进,上述两大市场分别于2001年、2007年被整体搬迁。除再建的湘南汽配城外,全区目前没有其它的大中型专业市场,工业品生产资料市场群、林牧产品市场群、再生资源市场群和小商品城等大中型专业市场仍在招商引资,进展速度不快,整个专业商圈建设基本处于项目洽谈与规划选址阶段。商务服务业方面,会展、代理、经纪、拍卖、担保、会计、审计、经纪、咨询评估、广告包装和营销策划等各块产业均亟待大力引导并推进发展。科技服务业方面,校企合作虽有成效,但走走停停,未能形长期辐射效应;全区没有一家上规模的科技服务企业和产业孵化中心,科技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任重而道远,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

二、“十二五”面临的主要形势

“十二五”时期,雁峰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诸多的不利因素,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统观全局,全区正处于“三期”发展新阶段:

一是重要战略机遇期。湘南地区开放崛起,衡阳以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先进制造业基地、富有鲜明特色的湘南重镇和衡阳人民引以为自豪的现代宜居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相继荣获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中国现代服务业最佳投资城市”等“金字招牌”,积极建设国家区域性服务业中心。雁峰区依托坚实的产业基础,抢抓白沙工业新城崛起带来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机遇,依托湘桂铁路、南外环、衡枣高速优势,积极对接并引进优势项目,“商贸旺区”的中心城区地位更加突出,全区现代服务业正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是全面加速转型期。金融危机影响深远,绿色经济将催生全球产业发展的新一轮变革。湖南产业结构趋向高级化,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速度不断增快、层次不断提升,全省进入经济结构的加速调整期和公共需求的加速扩张期;衡阳后发大赶超,加快构筑湘南开放圈和“西南云大”都市经济圈,积极打造湖南省次中心城市和新生态经济之都,经济社会转型力度日益加大。现代服务业正面临发展的全面加速转型期。

三是各类要素整合期。世界经济市场化、全球化、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新兴经济体发展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

升级;“中部崛起”战略和“两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得湖南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内需主导、城镇带动、消费拉动、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阶段的到来,将为衡阳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人口大市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力、集聚了新要素。随着全市“东扩南移”战略和现代服务业改革发展的高效推进,雁峰区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一大批优势项目相继落户并加快形成生产力,整合相关要素、加快推进发展更显迫切,全区正步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类要素整合期。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围绕建成衡阳市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总体目标,着力打造三个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极。一是以名牌商厦、崇业商业广场、宇元万向城三大“商业地标”及市府路、核工业二十五公司整体开发为核心的中心城区特色服务业经济增长极;二是以湖南工学院南校区为核心的雷公塘片区商业中心和以区治机关为核心的五星会展接待中心、五星片区商业副中心等南片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极;三是以火车南站为核心的工业品生产资料市场群、林牧产品市场群、再生资源市场群、小商品城和璐辉物流等外围片物流和市场服务业增长极。至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64.6亿元,年均递增1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8%;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80%左右;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亿元,年均递增22%。实现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超过50%。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扩大消费、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增强财力的新重心,大力实施“商贸旺区”战略,做好“调活增速”文章,进一步放宽市场政策,鼓励全民创业;进一步完善大设施,建设大市场、大商场、大宾馆、大楼盘,引进大总部经济,开发大旅游,培育新型业态。坚持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共同发展,逐步建成并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1、发展传统优势商贸。以解放路、蒸阳南路交汇处为辐射核心,以名牌商厦、崇业商业广场、宇元万向城三大“商业地标”为带动点,进一步开发并提升传统商业资源,继续培育并规范解放路休闲购物街、中山南路精品服饰音响设备和婚纱摄影街、蒸阳南路先锋路综合数码和文体用品街,蒸湘南路汽车美容与修理街等专业特色商业街,高标准改造市府路、核工业二十五公司和雷公塘片区,建设市府路精品商业街、首峰小商品广场等商业街区,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和超市经营,将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发展得更强、更优、更旺,形成衡阳市城区现代服务业经济增长极。到2015年,品牌消费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年均递增16%,核心商圈的区域消费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突出旅游资源的开发、包装与宣传,全面开发提升旅游和文化资源,打造一批雁峰特色旅游和文化品牌,加快推进太子宾馆、衡阳大剧院、图书馆、会展中心、东洲岛和衡阳植物园的建设,建成城市风景、现代农业休闲、工业等三个特色旅游圈,进一步融入“大南岳衡山旅游圈”,使旅游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以东洲岛、黄巢公园、衡阳植物园、回雁峰、抗战纪念城、南岳第一峰、“衡阳古八景”浓缩景观园、奇罡山和湘江西岸风光带等为依托,建设集商贸、休闲、娱乐、文化和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风景旅游圈;以桂竹山庄、兴隆绿色蔬菜基地为主,发展农家乐,策划农事体验游、垂钓休闲游,在外环路以西建设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圈;以白沙洲工业园、特变电工南方输变电产业园、金杯电缆产业园、亚新科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紫光古汉中药产业园、贝帝圣高档服装和波司登-叮当猫高档童装产业园等为依托,建设工业旅游圈。做响集都市休闲观光旅游、宗教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品牌,积极融入“大南岳旅游圈”。到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突破1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11万人次。

3、发展新兴消费业态。改造升级现有综合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贸市场,集中建设商业带、商贸市场群,鼓励发展社区、集镇商业网点,支持大中型连锁超市将网点延伸到乡村,构建便利舒适的购物饮食消费环境。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和网上商店、电视直销、便利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推广湘菜知名品牌,加快实施早餐、夜市、小吃示范工程和美食节活动,创新发展休闲餐饮、连锁餐饮、餐饮概念店等特色餐饮,提升餐饮经营档次。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需求,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示范,大力发展家庭式养老院、老年服务中心和专业化养老服务企业,鼓励舒适性养老、异地养老等社会化养老,形成居家养老社会化、社区养老专业化、机构养老规模化的新格局。围绕便民利民目标,培育专业家政服务公司,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大力发展保健看护、保洁保安等家政服务,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市场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典当租赁、婚庆礼仪等服务行业,培育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改善消费预期,建立以市场主导、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共同参与的信用消费体系,大力发展消费信贷,促进积累型消费与预支型消费、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协调发展,推动潜在消费转化为现实有效的消费需求。采取差别政策,引导社会各阶层的消费行为,充分发挥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结构升级方面的“发动机”作用,进一步稳定并扩大住房、汽车、通讯等发展型消费,培育壮大旅游文化、教育娱乐、保健健身等休闲型消费。加强消费市场监管,完善城乡流通体系,继续开展“雁城名店、名菜、名师”评比和“百城万店无假货”创建活动,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建材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构建让消费者“放心、安心、舒心”和谐的消费环境。到2015年,销售过10亿元的市场达到2家以上;养老服务业总收入突破1.5亿元;家政服务等社区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

(二)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1、发展现代物流业。:建设白沙物流园区,丁家桥水运、中电大件等物流配送中心,培育壮大中电、璐辉等大型专业物流企业。在外环路周边区域,大力发展批发市场、现代物流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形成以白沙洲物流园区为主导、若干个物流(配送)中心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针对企业物流的社会化,建立以输变电装备、汽车(农机)及零部件、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环保混凝土等支柱产业为核心的制造业配送中心,满足工业园区增量发展的需要,加快建设和引进物流企业,建成以湘桂铁路火车南站为中心的雁峰工业品生产资料市场群、衡阳市林牧产品市场、衡阳市二手机动车拆解市场、小商品城和璐辉物流等外围片商贸网络。到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0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0%,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下降5个百分点,建成衡阳的物流中心。

2、发展现代金融业。:大力发展金融经济,引导金融机构在中心城区相对集中布局。着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来雁峰设立地区分支机构,支持发展创业风险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加快推进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推广金融衍生产品,拓展中间业务。实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工程,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改革,探索组建社区银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营资本进驻地方金融业。健全企业上市联动机制和综合服务平台,加快优势企业上市融资。加快保险市场发展,引导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贷征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坚决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创建金融生态城市。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构建多元金融体系,发展现代金融业。到201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年均递增17%;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家左右;引进外来金融服务机构4家以上;信用担保能力达到20亿元以上;中小企业贷款占比达到50%以上。

3、发展现代商务业。依托莲湖CBD、白沙洲园区商务区、五星综合商务区等商务服务集聚区,加快建设集网上展示、电子商务、信用发布、资源共享和供需发布搜索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积极发展法律、会计、审计、评估、工商咨询、专利代理、产权交易和人才交流等专业中介服务,鼓励发展建筑设计、工艺美术、项目和广告策划等创意商务,积极发展房产、汽车博览会等会展服务。注重品牌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机构,推动本土优秀商务机构强强联合,形成一批知名的商务服务品牌。规范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和良性发展,提高行业服务水平。规范市场准入,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财务、广告、法律、咨询和房产买卖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以及电子商务等,发展现代商务业。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年均递增24%以上。

(三)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大力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和旧住宅区综合整治,推进脱困性住房建设,支持农民安居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卫生院公有周转住房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健全准入和退出机制。构建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供应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适度开发高档住宅和商务用房,鼓励发展精装修住宅,推进农村建房市

场化。加快生态型、舒适型居住小区以及低碳标准房建设,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型住宅。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健全物业服务体系,培育品牌物业管理企业。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加快住房信息系统建设,抑制投机性购房,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到2015年,新建住宅精装修比例达到25%;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10亿元,年均递增20%以上。

第三篇: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三年晋位”的重要驱动力量。我市将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力推动金融、旅游、现代物流、文化、房地产、信息服务等产业大发展,为建设现代大都市奠定坚实基础。根据《xx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xx办公厅关于加快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xxxx省及xxxx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推动下,服务业发展体制、政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进入加速期,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总量上看,服务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884.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614亿元,年均增长14.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49.5%。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479.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5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6.3%,服务业已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结构上看,传统服务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从2005年的2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32亿元,年均增长20.5%,占服务业比重33%。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呈逐步加快趋势,其中金融、物流、文化、房地产、信息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3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34.8亿元,年均增长13.4%,占服务业比重33.1%。旅游业总收入从2005年的12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10.2亿元,年均增长26.1%,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从服务业创新看,技术改造步伐加快,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业信息化平台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商贸、金融、物流等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外资、民资进入服务业领域规模不断扩大,体制创新步伐加快。信息服务业、科技咨询、动漫、服务外包、社区服务等新兴业态成为发展的新亮点。

从吸纳就业看,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 172.6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00.2万人,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例由2005年的37.8%增加到2008年的41.8%,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现代服务业从业人数逐年增加,到2008年金融、信息、房地产、物流等高端服务业就业人数达到18.4万人,占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9.2%;到2009年,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92万人,服务业就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xxxx服务业发展虽然有了质的飞跃,对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和促进就业的贡献不断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但与其它副省级城市相比,与建设现代大都市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总量规模相对落后,2009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在第12位;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金融业占7.4%、房地产业占5.8%、文化产业占7.47%、物流业占11.5%,高端服务业发育不足;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部分领域仍有较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大中型企业中仍保留着许多非核心业务,大量服务需求内置;服务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融合度不高,第一、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不足,同时第三产业对第一、二产业没有形成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面临着极为有利的环境。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服务业呈现规模不断扩大、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国际转移明显加速的发展态势,将为xxxx承接服务业转移提供历史性机遇。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服务经济进入迅速扩张时期,国家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服务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新一届市委提出了建设北国水城、工业大城、科技新城、文化名城、商贸都城的战略任务,将进一步放大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市城市化、工业化、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服务业的规模扩张和改造升级将进一步加速,金融、旅游、物流、文化、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将为服务业增长注入新的强劲动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度将大幅度提升。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和建设现代大都市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产业转移和国内服务业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融合度,优化空间布局,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构建立足xxxx、服务东北北部、辐射东北亚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2015年,初步建成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物流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区和现代民生服务体系。

“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15.5%。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86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实现服务业三年晋位。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31亿元,贡献率达到55%以上。金融、旅游、文化、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增速高于服务业平均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

三、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金融业,建设东北亚区域重要金融中心

进一步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加快金融工具创新,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强化金融要素支撑,建设东北亚区域重要金融中心。2012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265亿元,2015年实现57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

深入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支持xxxx银行拓展经营规模和业务创新,进一步增加省内外分支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推动IpO工作。壮大江海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和期货业务,进一步强化中融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支持本地经济发展的作用。组建地方性法人保险机构。以重庆模式推动市属国有资本大重组,构建5-8个百亿元以上资产政府投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市属国有上市公司资源,发挥其对全市发展的资本整合作用。

加大金融工具创新力度。进一步扩大创投引导基金规模,推动创投基金集群化发展。做大政府担保基金规模,并引导其向母基金方向发展。积

极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拓宽地铁、公交、供暖等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推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的相互融合。争取各级保险资金介入全市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充分利用民间资金,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扶持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环境。

加快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大力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全力打造松北xxxx市金融中心。以OTC为突破口,启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工作。在松北辟建xxxx农村要素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市场基础。大力推动国际结算,吸引更多的贸易企业以xxxx为基地开展结算业务。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积极推动优质资产境内外上市。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申请工作。

(二)做大旅游业,打造东北亚重要的旅游中心

按照建设“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的战略构想,打造东北亚重要的旅游中心。进一步发挥冰雪、避暑、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冰雪国际旅游名城、全国避暑度假胜地、时尚休闲之都,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2012年旅游总收入超过600亿元,年均增长2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0%以上,实现三年翻一番;2015年旅游总收入力争突破900亿元。

弘扬冰雪文化,构筑国际冰雪旅游名城。进一步提升“中国·xxxx国际冰雪节”、“中国·xxxx国际滑雪节”的品牌知名度,以大太阳岛和亚布力为核心区域,做大做强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辟建冰雪迪士尼乐园、冰雪文化旅游常态性演出剧场等新型冰雪旅游项目,将亚布力滑雪场创建成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胜地,进一步夯实国际冰雪旅游名城产业基础。

推进松花江旅游景观带建设,进一步打造太阳岛国际品牌,开发建设沿江生态景观大道、苟岛、太阳岛世博园、松江百里湿地公园,建设“二纵、四横、十八湖”的松北水网。发展森林旅游,提档升级横头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将凤凰山打造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传承欧陆文化,发展休闲旅游。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加强文化名胜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欧陆文化名城。将中央大街、果戈里大街、中华巴洛克等中西合璧文化的特色街区打造成时尚休闲核心集聚区。打造江北科技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群力新区等新的时尚休闲区域。扩大xxxx啤酒节、哈夏音乐会、国际动漫节等品牌的影响。发展博物馆游、教堂游、领事馆游、工业游、休闲农业等特色休闲旅游。

(三)加快发展物流业,构建东北亚地区重要物流中心

依托国家和省的大通道建设,重点完善设施建设和市场建设,发展大物流、大平台、大服务,构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2012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90亿元,2015年452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占全市GDp的比重6%以上。

打造“六园多节点、一核多放射”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重点建设xxxx龙运物流园区、xxxx新香坊物流园区、空港物流园区、哈东物流园区、松北物流园区和哈南新城综合物流园区。规划建设xxxx重型装备及机电产品物流中心、润恒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哈药集团物流配送中心、xxxx化工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打通哈--满、哈--牡--绥、哈--大、哈--黑、哈--同、航空和城乡物流通道,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提高城市的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周边区域物流业的发展。

推动重点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培育发展重点领域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粮食、食品、医药、化工、装备制造产品及相关产品物流设施和配送体系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和支持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来哈投资创业。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四)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名城

依托冰雪风光、音乐名城、异域风情、金源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建设松北、群力、哈南等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创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文化产业培育成xxxx的战略性优势产业,建设国际文化名城。2012年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65亿元,2015年582.2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占全市GDp比重7%以上。

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扩大平房动漫产业集群规模,推进平房区新媒体国家产业基地、动漫基地的建设;辟建哈南工业遗迹博物馆;深度开发“731”遗址,推进“申遗”工作,打造哈南工业新城文化集聚区。依托工艺美术品创作生产基地、松花江历史展馆、xxxx音乐厅等文化产业项目,将群力新区打造成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区,形成西部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xxxx大剧院、博物馆、美术馆、规划展览馆等xxxx文化中心项目,构建松北文化产业集聚区。

创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用文化的理念和意识开发文化产品,打造国际性文化品牌。把xxxx之夏音乐会由国家级品牌打造成国际品牌,将xxxx国际冰雪节打造成世界冰雪迪士尼,提升“coolxxxx”冰上演出为城市品牌演艺项目。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出台《xxxx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扩大政府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完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培育龙头企业。组建xxxx出版集团、文化投融资集团等大型文化企业,壮大报业集团。

(五)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打造北国生态宜居城市

优化房地产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居者有其屋行动计划”。壮大房地产市场,规范和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将房地产业培育成优势产业,打造北国生态宜居城市。2012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62亿元,2015年280亿元,年均增长20%,占GDp的比重达到4%以上。

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提高保障性住房和小户型商品房占市场总份额的比重,提高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占房地产市场土地供应的比重。加大政府对租赁型住房的投入力度,加大棚户区和旧城拆迁改造力度。推进中华巴洛克二期工程、三马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城建重点项目关联棚户区改造工程、棚改项目回迁工程、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积极扩大商品房建设规模,支持居民自住性消费。

拓展城市居住空间,疏解老城区人口密度,承载更多的城市化人口。沿地铁等快速交通干线的节点,布局大盘房地产项目,加大群力新区、哈西地区等新区房地

产开发力度,启动松北科技新城、哈南工业新城等商业地产项目。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大政府土地收储和整理力度,把握供地节奏,规范市场秩序,增加住房信贷,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机购房,稳定房地产价格。积极引进国内房地产30强,提升xxxx房地产市场的开放度,促进xxxx房地产建设提档升级。进一步放宽外地人购房落户条件。

(六)巩固提升商贸服务业,建设东北亚区域商贸都城

以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主线,创建中俄合作示范城市,建成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枢纽站。发挥交通区位优越、商贸基础雄厚、商服网点众多的有利条件,拓展城市商圈,促进多样化商业业态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商贸辐射功能,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2012年实现批发零售业增加值690亿元,2015年1105亿元,年均增长17%。201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6.1亿美元,2015年85.4亿美元,年均增长15%。

争创xxxx中俄合作示范城市。加快建设对俄及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大通道、对俄资讯平台、对俄投融资平台、贸易结算中心、科技合作平台、人才培训基地,全面服务于国家对俄合作战略升级。建立口岸电子信息平台,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争取对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城市,参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优化城市商圈布局。推进南岗、道里、道外、香坊等市级商圈提档升级,辟建松北、哈南、群力等新商圈。调整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整合优化专业批发市场,增强商业的集中度和辐射力。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商贸服务企业和有影响的总经销、总代理商落户我市。培育年销售额超过百亿的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形成一批龙头企业。

建设内外贸联通的市场体系。着重发展口岸货物集散中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商贸营运与控制中心,区域性批发市场、农村商业网点。全面形成内外贸相互融合,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同步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建立市场开放度与商贸便利化程度高、商贸要素流动顺畅的运行机制。

(七)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建设东北亚区域重要信息中心

以城市信息化、软件产业和动漫产业为重点,推进互联网增值业务服务、电子商务平台、“三网融合”工程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积极参与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面向产业、面向消费的信息服务业。2012年实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增加值146.6亿元,2015年25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加大城市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推进3G产品服务和“三网融合”建设,构建区域信息高速公路。整合公共信息资源,建设一批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信息应用系统。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电子认证体系和金融支付网络,启动水、电、气、公交、社保等多卡合一的“金卡”工程,全面加快“数字xxxx”建设。

扶持软件和服务外包业发展。发挥我市在装备制造业、医药、食品和高新技术等产业的优势,重点扶持企业管理软件、产品设计软件、系统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发展。抓住国家扶持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展的机遇,推动产业集聚,调整产业布局。重点推进经开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省地理信息产业园、xxxx(平房)动漫产业园和联通呼叫园等产业集聚区。松北科技新城重点发展软件研发和高端服务,哈南工业新城重点发展服务外包。

积极参与云计算产业化进程。谋划建设xxxx市云计算中心。跟踪我国城市云计算应用趋势,深入研究建设xxxx云计算中心的可行性,为科学研究、新材料、装备产业设计等领域提供大规模运算和海量存储服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服务水平。

积极发展物联网,启动“感知城市”建设。把握物联网发展处于大规模产业化初期的历史机遇,出台xxxx物联网发展扶持政策。发挥我市传感器物联网产业基础良好和科研技术密集的优势,在高新技术开发区辟建物联网创新示范园,催生一批物联网企业,推动技术创新集群与企业集群在我市实现融合。选择城管、交通、电力、商贸等领域,率先建设智能物联网。

(八)做强科技服务业,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

以打造松北科技新城为重点,加快科技体制创新,提升科技核心服务能力,完善科技服务平台,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大做强科技服务业,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型城市建设。2012年R&D占GDp比重达到1.4%,2015年力争达到2%以上。

加快松北科技新城建设。形成科技资源富集、科技创新成果众多、产业转化能力强大的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易和科技投融资五大平台建设,强化创新载体和服务功能。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装备制造研发中心中试基地、科技大厦、哈高新区软件园、哈工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等项目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大学、大所、大厂的科研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支持光机电一体化、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食品安全六大高新技术产业技术联盟,做实做强产业技术联合体,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支持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支持南岗知识创新区和哈南工业新城打造科技服务集聚区。

加快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研究制定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政策。

(九)推动社区服务业大发展,建设和谐社区

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居民为宗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不断丰富社区建设内容,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完善社区功能,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社区。力争三年内,使全市90%以上的社区拥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95%以上的社区用房达到300平方米,100%社区完成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2015年,建成与现代大都市居住生活相适应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

加强社会福利和救助工作。开展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少年儿童、优抚对象和低保对象的慈善互助机构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加强对未

成年人社会教育服务,做好特困群众的救助服务。

繁荣社区文化。加快社区文化、体育等设施建设,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和教育活动。

发展社区卫生。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逐步构建社区居民医疗服务体系。

推进社区信息化。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网络和信息资源,逐步形成市、区县(市)、街道和社区信息化网络体系。利用政务呼叫中心和社区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广泛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的社区信息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服务业体制的改革

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电信、邮政、铁路、民航、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积极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探索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招标、委托代理等方式,将研究咨询、业务培训、招商活动、公务接待、会议服务、公务交通、物业管理、环卫保洁等实现社会化服务。

加强对物流、会展、金融和中介等产业的组织协调,明确综合管理协调机构和职能,建立统一的政策标准;简化审批程序,建立网上申办、联审等制度,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

引导企业采用现代经营方式,加快服务业的对外扩张;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推广高新技术在服务业领域中的应用;实施名牌服务战略,制定和实施对名牌服务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企业的鼓励政策。加快新兴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导向作用,逐年增加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额度。各区、县(市)要尽快设立服务业发展资金,与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配套使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鼓励发展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业务,为服务业融资提供支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对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从事服务业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确定服务业用地比例,对利用存量土地建设的服务业项目,在供地安排上给予倾斜。

(三)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完善服务业审批机制。简化审批环节,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和规章未禁入的现代服务行业和领域。建立运行监测机制。逐步建立政府、部门和行业统计互为补充的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整合各类服务业发展信息资源,建立服务业公共信息平台,及时、准确掌握服务业发展动态,为政府决策和引导市场提供依据。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目标分解到区、县(市),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模式,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培育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围绕服务业发展重点,进一步加强金融、物流、房地产、旅游、文化、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力度,实行点对点、产业链、集群化的招商。国内招商重点区域设定为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国际招商要充分发挥香港的窗口作用。吸引国内知名企业集团总部、跨国公司与地区总部、行业协会、国际顶级专业服务机构、中介机构落户xxxx。

(五)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鼓励制造业企业从制造加工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延伸,推动大型工业企业向总承包商和集成服务商发展。以调整、改造和提升为重点方向,推动老工业基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投资、管理、研发设计、营运中心、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功能。针对产业关键性和共性技术,搭建公共技术服务业和交流合作平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渗透带动力。

(六)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人才。吸引金融、现代物流、房地产、文化、信息服务等国内外服务业高素质人才,引进具有较强业务拓展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的高层次综合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利用我市的教育资源,建立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的人才培训基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建立适应服务业特点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提供就医、住房、子女就学等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四篇:十二五规划建议之现代服务业

“十二五”规划会给服务业怎样的命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纲要,建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规划会给服务业发展怎样的命题呢?结合之前召开的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可以预测服务业的任重道远。服务业将是“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十二五”服务业指标将会大幅上调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8月26日的全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曾表示,中央正在起草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国务院在2007年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确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而根据测算“十二五”服务业指标的专家透露,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上述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的实现期限将被提前5年。“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将会大幅上调。拟向中央上报的指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0%。

目前正承担发改委“十二五”规划相关课题研究的山东经济学院教授李新运讲述,“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产业结构调整、内外需调整为重要任务,按此判断,服务业比重在“十二五”加快提升没有疑义。应对挑战,强化措施保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表示,如果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能实现43.6%,那么未来5年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到2015年也只是达到48.6%。“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难度已经比‘十一五’加大。”服务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指标挑战。

在8月份召开的全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试点区域都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

山东省提出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达到45%以上,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

对此,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提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敢于出台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比重超过50%虽然有难度,但是努力一下,不是不能实现。” 李新运强调。

第五篇:十二五规划建议之现代服务业

“十二五”规划会给服务业怎样的命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指导纲要,建议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将服务业列入重点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规划会给服务业发展怎样的命题呢?结合之前召开的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可以预测服务业的任重道远。服务业将是“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产业

“十二五”时期(二0一一年至二0一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风险挑战,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十二五”服务业指标将会大幅上调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8月26日的全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上曾表示,中央正在起草的“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对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国务院在2007年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确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总体发展水平基本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而根据测算“十二五”服务业指标的专家透露,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上述目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的实现期限将被提前5年。“十二五”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将会大幅上调。拟向中央上报的指标是,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超过50%。

目前正承担发改委“十二五”规划相关课题研究的山东经济学院教授李新运讲述,“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以产业结构调整、内外需调整为重要任务,按此判断,服务业比重在“十二五”加快提升没有疑义。应对挑战,强化措施保障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表示,如果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能实现43.6%,那么未来5年每年增长一个百分

点,到2015年也只是达到48.6%。“比重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难度已经比‘十一五’加大。”服务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指标挑战。

在8月份召开的全国服务业发展改革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全国首批37个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试点区域都相继提出了各自的发展目标。

山东省提出的目标是,“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达到45%以上,服务业实现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

对此,山东省省长姜大明提出,下一步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敢于出台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比重超过50%虽然有难度,但是努力一下,不是不能实现。” 李新运强调。

下载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口十二五现代服务业规划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虹口区航运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虹口区航运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在全区共同努力下,虹口航运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虹口航运产业规模进一步扩......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问:何为现代服务业? 答: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

    鄞州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鄞州区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 言 商贸流通服务业是开拓市场,扩大需求,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体现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行业。......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绿色崛起,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我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的重要机遇期。以国务......

    万年县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万年县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

    阳信县服务业十二五规划5篇范文

    阳信县服务业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阳信抢抓黄河三角洲开发,实现追赶战略的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强县目标,在......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范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转变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占据了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