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徐县十一五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点报告

时间:2019-05-14 01:3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清徐县十一五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点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清徐县十一五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点报告》。

第一篇:清徐县十一五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点报告

山西省“十一五”

2008-2009年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清徐县林业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六日

“十一五”2008-2009年度

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一、绩效自评情况

(一)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山西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十一五”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晋林规发[2010]87号)、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级农口部门项目支出绩效考评试行办法〉的通知》(晋财农[2005]289号)文件精神,现对我县“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投资项目进行绩效自评工作。绩效自评工作开展以来我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成立绩效工作领导小组,对我县省级财政投资项目进行现场核实、财务账目查看、自我评定打分等工作。

(二)绩效自评的项目

我县2008年省财政投资项目1个,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

(三)绩效自评的内容

1.工程管理

(1)工程管理制度建立情况:为保证我县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的顺利实施,我县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制度。

(2)实施方案编制情况:为了加强我县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质量,我县编制了《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办法》。

(3)按照方案施工情况:该项目实施地点涉及全县9个乡镇,每个乡镇设置1-2个标地,以乡镇林业站为分支测报点,县森防站为中心测报点,每月分支测报点向中心测报点报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动态。

(4)组织实施情况:该项目由县森防站及乡镇林业站具体负责实施,同时确定刘保清局长为项目责任人,贾建华副局长为技术负责人。

(5)检查验收情况:项目实行检查验收制,由县林业局组织检查验收小组对进行检查验收。

(6)档案管理:设立专人对监测数据及检查验收等资料进行分类归档,妥善保管,专柜储存,以便查阅,同时为绩效分析评价提供依据。

2.资金管理

(1)资金管理制度建立情况: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按照项目实施合同,检查验收结果严格使用资金。

(2)国家和省投资到位情况:根据省有关规定,资金2万元已及时拨付到施工单位。

(3)配套或自筹资金落实情况:此次项目没有配套和自筹资金。

(4)专账(或专页)设置及核算情况: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专项资金设专页进行核算,并且能够按规定

及时核算。

(5)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按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实行报账制、专款专用、无截留、无虚列支出、无违规使用现金、支出审批项目规范。

(6)财务资料情况: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

3.建设成效

(1)防治任务或建设内容完成情况:我县2008年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按计划已全部完成。

(2)防治效果: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1-12月份监测的各类数据真实准确。

(3)“四率”指标完成情况:2008年我县按上级森防部门要求将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8%0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7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75%以上,种苗产地检疫达到99.5%以上。

4.绩效评价工作质量

通过我县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及时有效的监测预报了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为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和及时有效的除治,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四)绩效自评结果

2008年我县省财政投资项目1个,经自评综合得分100分。

二、主要特点和做法

(一)主要特点

该项目实施地点涉及全县9个乡镇,每个乡镇设置1-2个标地,以乡镇林业站为分支测报点,县森防站为中心测报点,每月分支测报点将各自标地的监测数据上报中心测报点。

(二)主要做法

我县在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中健全了工程管理制度、合同制度、检查验收制度,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专项资金设立专页核算,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专款专用。为加强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监测调查,我县采取了领导包片,责任到人的措施。

三、工作建议

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防治网络体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形成高效防治的运行机制。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六日

第二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一、绩效目标

1.项目总目标

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强化农村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序排放,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加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中小河道水质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至2020年底实现全区保留村落内约9.13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2.阶段性目标

项目组查阅了项目相关资料,与项目单位相关负责人进一步沟通本项目的实施内容及目的,重新梳理调整了本项目的绩效目标,具体情况如下:

(1)产出目标

①计划处理户数完成率100%:完成2016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5047户、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9969户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

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按计划完成建设:管道工程、化粪池建设与道路修复完工量达到90%,污水处理站建设达到100%;

③已完工工程验收通过率100%;

④项目完成及时:工程按合同约定时间完成;

⑤成本控制有效。

(2)效果目标

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对工程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全部接管处理;

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率100%;

③就地处理设施使用有效性:污水就地处理设施均投入使用且正常运行处理污水;

④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⑤农村居民满意度85%;

⑥有责投诉未发生;

⑦重大安全事故未发生。

(3)影响力

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养护机制建设完善;

②资源整合有效;

③沟通协调机制完善。

项目产出

考察项目产出的数量、质量和时效目标。指标的业绩值和绩效分值如下表所示:

二、项目产出类指标评分结果汇总表

指标名称

指标

权重

业绩值

绩效值

C11.户数完成率

C111.2016年工程户数计划完成率

99.07%

2.00

C112.2017年工程户数计划完成率

已完工验收工程户数完成率99.77%

2.00

C12.工程主要设施建设完成率

C121.管道工程建设完成率

2016年工程完成率73.65%;2017年已完工验收工程完成率82.03%

0.78

C122.污水处理站新建完成率

2016年工程实际完成率97.56%;2017年已完工验收工程完成率101.25%

2.82

C123.化粪池建设完成率

2016年工程实际完成率89.23%;2017年已完工验收工程完成率83.13%

1.62

C124.道路修复工程完成率

2016年工程实际完成率100.10%;2017年已完工验收工程完成率107.41%

1.00

C13.已完工工程验收通过率

已完工工程验收通过率100%

6.00

C14.项目完成及时性

C141.2016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工及时率

100%

3.00

C142.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工及时率

77.78%

0.00

C15.成本控制有效性

有效

2.00

小计

三、存在的问题

1.工程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未全面覆盖,仍有部分污水未接管处理。根据本次抽取的4个工程的社会调研情况,工程范围内仍存在村民住宅的污水排放口未全部接管的情况,一是因为现场施工过程中遗漏个别污水管口,二是因为村民环保意识不高,改建房屋后增加生活污水排放口而未接入污水处理设施的管道,导致工程范围内仍有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的问题,工程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的目标未全面达成。

2.工程部分区域前期调研充分性不足,工程量变更调整较为明显。根据已完工验收工程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新建化粪池为初设批复量的57.09%,维修化粪池为初设批复量的334.23%,实际完工量与初设批复量差异较大,主要原因为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环境无法安装钢化玻璃化粪池,或村民不愿意将自有砖砌化粪池改为成品钢化玻璃化粪池,导致普遍出现化粪池新建调整为维修的情况。因此,工程实施前村民自有设施改建的意愿调研不充分,住宅周围大型机械施工的可行性分析不够全面,工程实施前期实地调研充分性有待完善。

3.工程验收程序缺乏基层群众参与,不利于工程质量的群众监督。本项目工程验收按沪水务[2014]258号文执行,由项目法人单位组织完工验收小组进行工程完工验收,由区水务局组织工程政府验收,工程验收程序符合一般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程序。但本项目设施建设主要涉及基层群众,村民化粪池需要进行新建或维修,污水管道需接入农村居民的化粪池及厨房等区域的生活污水排放口,需在村民住宅附近铺设污水管道,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农村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容易引发基层群众矛盾纠纷的产生。因此,工程质量的达标情况直接关系到村民生活污水的正常排放,且对村民的生活环境有直接影响。但目前,工程验收程序中不包括基层群众的参与,工程质量验收缺乏群众监督,且不利于获得基层群众对工程效果的认可。

四、建议和改进措施

1.完善污水治理长效管理,促进工程实施后污水治理的全覆盖。一是加强后期养护管理,针对排放管口漏接及新增排放口未接管的现象,及时摸排并接管处理,不断提高工程范围内污水处理的覆盖率;二是工程实施前后应加强村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对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积极配合污水治理工程的开展,有效推动污水处理接管工作的实施,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全覆盖治理。

2.加强工程前期调研,提高工程设计的合理性,保障污水处理工作实施的效率。工程前期调研过程中,应加强村民纳管意愿的调研,由村民确认是否接管处理,并针对村民自有设施如化粪池、污水排放管口等区域的改建,应同步进行改建意愿的调研。针对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现场道路狭窄的区域,应加强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的可行性分析,加强住宅周边区域的实地调研,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程量变更调整的情况,提高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效率。

3.工程验收加强基层群众参与度,保障工程质量与投入使用的有效性,提高工程设施建设的群众认可度。建议项目法人单位组织完工验收与区水务局组织政府验收时,工程验收小组不应仅包含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等参建单位与监管单位,还应由村委与村民代表参与,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村委与村民代表对工程建设的认可情况应作为工程验收合格的标准之一,确保实际建设的工程量与工程质量满足基层群众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工程设施建设的质量与设施实际投入使用的有效性,提高村民对工程设施建设的认。

XX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绩效评价

一、项目简介

1.项目立项背景及目的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为居民日常生活排放的卫生间冲洗水、淋浴水、厨房污水以及日常清洗废水等,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河道、农田、沟渠等区域,严重污染了农村生态环境及河道水质。J地区自2009年启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随着六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滚动实施,先行对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村组实施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市政污水管网辐射范围内采用集中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处理的模式,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区域采用相对分散的就地处理的模式。

本次绩效评价对象为J地区2016、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该项目共包含17个污水处理工程,分别由各街镇于2016年、2017年向J地区发改委申请设立并负责组织实施,J地区水务局负责工程实施的行业指导与质量监管,工程范围覆盖J地区9个街镇内XXX户农村居民。该项目计划通过工程的建设实现工程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就地处理方式下出水水质100%达标排放,从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河道水质,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

截至2018年底,该项目已有15个工程完工验收,实际覆盖工程范围内XXX户农村居民,完成管道铺设473878米、新建污水处理站81座、窨井19545个、新建化粪池4731座、维修化粪池3115座、道路修复面积156693平方米等主要设施的建设。通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收集农村生活污水,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的问题,改善了周边河道环境,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根据《C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由市、区、镇三级财政按7:2:1承担,其中J地区财政承担部分纳入J地区水务局部门预算。本项目17个工程的合同总金额为XXX万元,截至2018年底,已实际拨付资金XXX万元。其中J地区财政资金实际拨付XXX万元,C市市级资金实际拨付XXX万元。镇财政资金还未配套,预计在工程审计结束后按实际投资额的10%拨付。

2.组织及管理情况

本项目主要由C市水务局负责技术规范、资金补贴政策,组织行业审查,下达计划等工作;J区水务局为区行业主管部门,组织项目建设与政府验收,开展工程实施监督管理等工作;J区发改委负责工程立项的审批与区财政预算编制的审批;各街镇为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落实项目法人单位负责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自行委托设计、勘察、工程、监理等第三方机构负责工程的具体建设。具体各单位职责如下:

表1:项目组织架构

单位

主要职责

C市水务局

市级主管部门,负责项目主管、计划与资金计划下达、重大变更审批等

C市财政局

负责工程市级财政资金转移支付

J区水务局

区行业主管部门,向上级部门申报项目与资金计划,负责审批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建设的监督、指导,组织区级政府验收等

J区财政局

负责部门预算批复,资金支付申请的审批与资金拨付

J区发改委

工程可行性研究概算审批,工程立项审批,区财政预算审批

J区水务安监站

区水务局下属单位,为工程安全、质量监督单位,代表政府对工程质量安全实行强制性监督。

街镇法人单位

负责工可报告、初设报告的编制,工程立项申报与推进实施,落实工程前期清障,组织工程招投标,实施项目的工程建设。

勘察单位

负责项目的地质勘察工作。

设计单位

初设报告、施工图设计、施工图预算编制。

施工单位

工程的具体实施者,按合同规定工期、质量要求完成施工内容。

工程监理单位

负责对工程实行现场管理。监管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工作,协调参建各方开展工作。

财务监理单位

负责按合同的各项内容,实施合同签订审核、工程进度审核、检查合同履行情况等财务监理工作。

水质检测单位

负责对就地处理方式的工程完工后的水质检测工作。

其他第三方机构

工程相关的其他第三方机构,如概算审核、招标代理、管道检测等。

组织架构如下:

图1

组织架构图

3.绩效目标

(1)项目总目标

通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强化农村污染源头控制与治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有序排放,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加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中小河道水质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至2020年底实现保留村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

(2)阶段性目标

产出目标:完成2016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XXX户、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XXX户的农村居民生活污水处理,管道工程、化粪池建设与道路修复完工量达到90%,污水处理站建设达到100%,工程按合同约定时间完成且通过验收,实际建设成本控制在预算内。

效果目标:对工程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全部接管处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污水就地处理设施均投入使用且正常运行处理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农村居民满意度85%,无有责投诉与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影响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养护机制建设完善,农村生态改善机制与措施整合有效,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机制不断完善。

二、评价设计与实施

1.评价思路

(1)评价重点

评价组通过考察2016、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中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以及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结合区镇两级管理模式,对污水处理两种模式的资金与成本、管理与效果进行分析,以结果为导向重点关注项目的产出与效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是否实现了预期绩效目标。同时,通过绩效评价总结项目在决策、管理、执行等方面的经验,查找其存在的不足,为J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在以后的开展,提供可行性参考建议。项目组从项目的产出与效果入手,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①以结果为导向,梳理产出和效果目标的达成情况。在产出方面,首先关注2016年、2017年工程计划完成的户数是否按时、按要求全部完成;污水处理设施是否按要求及时完成建设,工程质量是否达标。在效果上,关注设施是否及时投入使用,生活污水是否得到有效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是否达到排放标准;工程的实施是否有效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产生帮助,农村居民的获得感;以及设施建设完成后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

②关注项目实施管理情况。本项目预算纳入J区水务局,但工程实施由各街镇负责,故调研过程中对各街镇重点关注其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情况,对J区水务局重点关注其前期立项审批及后期验收管理工作的到位情况。通过对2016、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情况以及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了解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关注本项目的组织管理情况,结合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考察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规范性、合理性,事权与财权的匹配性。

③成本分析。通过不同工艺下工程平均每升污水处理的实际建设成本的分析比较,考察工程建设成本的合理性。

(2)指标设计

针对项目评价重点,产出指标主要从项目计划完成的数量、质量、时效、成本四方面进行设计。数量方面体现项目完成情况,以计划户数完成率、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率进行体现;质量方面以工程验收通过率进行体现;时效方面以项目完成进度进行体现;产出成本方面主要考察成本控制有效性。

效果指标主要围绕立项目的,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影响力三个方面设计,全面考察项目实施效果。环境效益以农村生活污水达标处理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情况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内容包括处理后污水的达标情况、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等;社会效益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设施使用有效性、农村居民满意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影响力指标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管理机制建设、资源整合有效性、沟通协调机制建设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建养并举的落实情况。

2.评价实施

2019年5月,项目组就所需采集的数据与J区水务局、各街镇法人单位进行沟通,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收集项目相关文件资料,包括项目可研报告、初设批复、工可批复、竣工验收报告、监理报告、审价报告等,并收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管理制度与执行情况及项目能力建设情况等相关资料,所有数据经核查后汇总,形成基础数据表。

实际调研中,根据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总体规模为10000以上的最低样本量为385个。为保障调查问卷结果的有效性,实地调研发放问卷450份。考虑到2017年工程覆盖户数约为2016年的2倍,故样本量抽取重点放在2017年工程覆盖区域内。考虑到工程实施的工艺不同,故抽取污水纳管工程1个、就地处理工程1个、污水纳管与就地处理均采用的工程2个进行问卷发放。抽取2016年立项的2个工程发放问卷150份,抽取2017年立项的2个工程发放问卷300份。

此外,项目组对J区水务局、部分街镇法人单位进行访谈,并在实地调研中抽取4个工程的村委会进行访谈,了解基层群众对于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效的建议。

3.评价分析与结论

J地区2016、2017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符合C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工程因地制宜采用污水纳管或就地处理的方式进行污水接管处理,完成工程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工作,就地处理方式下污水处理站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因为现场施工过程中遗漏个别污水管口,以及村民环保意识不高未在改建房屋后将新增污水口接入污水处理设施,导致工程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未全面覆盖,仍有部分污水未接管处理。二是工程部分区域前期调研充分性不足,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施工环境无法安装钢化玻璃化粪池,或村民不愿意将自有砖砌化粪池改为成品钢化玻璃化粪池,导致普遍出现化粪池新建调整为维修的情况,工程量变更调整较为明显。三是工程验收由项目法人单位组织完工验收小组进行工程完工验收,J区水务局组织工程政府验收,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民生类项目,验收程序缺乏基层群众参与,不利于工程质量的群众监督,且不利于获得基层群众对工程效果的认可。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完善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在工程实施前后应加强村民环保意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对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知,并在后期养护管理过程中加强漏接与新增排放管口的排摸与接管,促进工程实施后污水治理的全覆盖。二是加强工程前期调研,由村民确认是否接管处理,并针对村民自有设施如化粪池、污水排放管口等区域的改建,应同步进行改建意愿的调研。针对村民居住较为集中、现场道路狭窄的区域,应加强大型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的可行性分析,加强住宅周边区域的实地调研,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的合理性,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程量变更调整的情况,提高污水处理工程的实施效率。三是工程验收加强基层群众参与度,建议项目法人单位组织完工验收与区水务局组织政府验收时,还应由村委与村民代表参与,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村委与村民代表对工程建设的认可情况应作为工程验收合格的标准之一,提高村民对工程设施建设的认可度。

另外在本次评价中,项目组抽取4个工程对不同污水处理方式的单位建设成本进行了分析。因工程实施前确定的工程范围为规划5年内不做拆迁的保留村落,且采用就地处理方式的工程污水处理站内的平板膜安装后可正常使用5-8年,之后需要更换平板膜以保证出水水质达标的稳定性。因此,本次按设施最低使用年限5年测算每升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分摊,得出工程总体每升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分摊为0.0261元/升。按污水处理方式不同,污水纳管方式下5年内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分摊为0.0127元/升,就地处理方式下5年内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分摊为0.0366元/升。由此可见,采用污水纳管方式的工程因不存在污水后期处理设施的建设,与就地处理方式相比无污水处理站等就地处理设施的建设成本投入,从工程设施建设上更加经济,但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区域无法采用污水纳管的方式进行处理,实际建设仍需采用就地处理方式。

针对本项目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项目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统一,目前项目C市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至J区,J区财政资金预算纳入J区水务局部门预算,并由其编制与申报绩效目标,但具体工程实施由各街镇负责,即工程实施监管等事权已落实至各街镇,但支出责任与绩效申报管理仍在区水务局,形成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统一的现象,难以对资金支出与绩效管理主体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建议C市市级资金转移支付后,J区财政资金预算由各街镇编制并向J区发改委申请,加强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度。

三、案例优缺点总结

(一)本案例优点

1.项目评价结合成本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求根据各街镇村庄布局、人口规模、地形地貌等特点,原则上优先采用污水纳管方式,靠近城市(镇区)或靠近市政排水管网的农村区域,若满足管网标高的接入要求,将生活污水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纳入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具备纳管条件的采用就地处理方式,将污水进行处理后就近排放。本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除纳入市政污水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外,就地处理方式主要采用“平板膜-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本次评价过程中,项目组分别抽取采用污水纳管与就地处理两种工艺的4个工程,对不同工艺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成本进行分析,测算不同工艺下平均每升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为后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预算测算提供参考。此外,通过不同工艺下平均每升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对比,分析工程所选取的污水处理方式的经济性。

2.基于事权与支出责任进行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为民生类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与村民沟通较为频繁,由街镇组织工程实施有利于提高项目实施效率。但评价过程中发现项目预算纳入J地区水务局,由J地区水务局负责预算与绩效目标编制申报,而工程具体实施由各街镇负责,即事权与支出责任的主体不统一。项目组基于事权与支出责任的统一性对本项目提出相关建议,以加强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匹配度。

(二)本案例缺点

成本分析与效益分析的结合有效性不足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用于收集农村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设施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后进行处理。但因目前所建设的设施无法对污水的进、出水量进行监测,评价过程中设施投入使用后实际处理的污水量数据无法获取,故计算污水处理的单位建设成本时根据设计单位测算的工程范围内日均污水量进行计算。故本次成本分析所得出的每升污水处理的建设成本,与设施实际投入后产生的效益值存在一定的偏差,难以与效益分析进行有效结合,无法有效量化考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后产生的成本效益。

(三)进一步探讨的方向

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效益分析的路径

绩效评价越来越注重成本效益分析,但目前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绩效评价过程中成本分析主要考察实际建设成本是否控制在概预算内,未与效益分析有效结合。笔者认为一方面是项目立项时,产出成本目标主要设立预算控制有效性等目标,未设立与效益相结合的产出成本目标;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完成后其效益方面的数据无法直接获取,例如本项目中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后实际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量,此类直接反映效益的数据难以获取。因此,如何强化项目评价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三篇:“十一五”期三台县林业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三台县林业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三台林业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五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四个一流”全省丘区林业强县目标,锐意改革创新,扎实开拓奋进,先后成功战胜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有效克服一度时期森林管护体系不健全、镇乡林业管理体制不顺等诸多困难,林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经济发展、促进林农增收作出了应有贡献,为“十二五”林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成绩可归纳为“十个最”:

这五年,各级党政对林业最重视,林业整体实力提升最大。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先后数十次专题研究部署林业工作,出台了乡镇林业管理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点区域绿化、林业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保护等事关林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先争优、争先升位,先后获得“中国米枣之乡”、“四川省绿化模范县”、“绵阳市防火先进县”、“绵阳市文明单位”,林业工作目标考核连续保持全市全县领先,连续多年被县委表彰为“四好班子”、基层满意涉农部门。

这五年,林业改革创新力度最大,创造活力提升最多。2008年全面铺开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在全省、全市率先完成,全县63个镇乡、935个村累计确认林权125.1万亩,为全县27.9万户林农制作发放林权证33.7万本,主体改革颁证率100%,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林权管理中心,全县规范流转林地达3.47万亩。强化科技兴林,先后制定林业地方标准2项,获得县级以上科技成果10项,推广实用技术20项。强化依法治林,严格林业执法,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改革,有序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全面理顺镇乡林业管理体制和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落实森林公安刑事执法权。

这五年,林业生态工程抓得最实,生态效益发挥最好。强化项目储备和申报,五年累计争取国家、省级投入林业资金累计达2.5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林业“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13个林业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开工,完工12个,完成实物工程量1.1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8.8%。林业生态建设、资源管护卓有成效,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依法全面落实森林管护122万亩,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5万亩,建设公益林12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十五”期的29.5%提高到36.8%。森林防火常抓不懈、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扎实有效、林政管理规范有序、整治违法犯罪坚决有力,森林资源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这五年,林业产业发展势头最强,林业助农增收最多。截至十一五末,全县建设国家级柏木种子园1个、油橄榄良种繁育基地1个。全县米枣、油橄榄、核桃种植面积分别达 2.3万亩、1万亩、8万亩,2000亩米枣生产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验收。欧亚、康尔达、豪森等一批木材加工企业迅速做大做强,全县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达5家,其中市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家;林业专合组织达24家,其中市以上林业专合组织达3家。总投资16亿元的凤凰山城市森林公园(片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县林业产值由“十五”末的1.45亿元增长到8.51亿元,增长近6倍;全县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的收入由“十五”末的114元增长到625元,累计增长500多元。

这五年,行业党建水平提升最快,行业形象变化最大。强化基层组织建设,2007年10月,林业局党组升格为林业局党委,同时我们及时根据工作职能关系调整组建了基层党支部。适应林业事业需要,新组建了防火办、产业办、法制办和森林公安局、凤凰山森林公园建设和管理中心。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严格实行竞争上岗、目标考核,末位淘汰等一系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健全财经管理办法、内部审计等一系列制度,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大力改善办公条件,包括软、硬件设施,使林业局机关面貌焕然一新。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创先争优”等活动,创新开展了“我为行业添光彩”、创建“学习行业”、建设“和谐林业”等一系列活动,党建活动载体做到了常抓常新,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活力显著增强。

第四篇: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

沧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二○○五年七月

前言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基础产业。进入新世纪后,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给林业以更高的定位,对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出了一系列加快林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为林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林业局对新时期的林业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林业发展战略,整合了林业六大工程,优化了林业生产力布局。2005年,国家林业局对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进行科学认真分析,提出当前我国林业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提出了“抓好六大工程,推进历史性转变、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实现林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沧州市“林业十一〃五规划”就是要在总结“十〃五”的前提下,根据我市林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中央、省确立的林业发展目标和任务,规划好我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战略,确立我市林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远景规划,指导全市林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概论

(一)沧州市基本情况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位于东经11542′-11751′,北纬3829′-3857′之间,东西长181公里,南北宽165公里,属黄淮海平原北部低平原区,黑龙港流域下游。全境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平坦而多洼淀,河流众多,纵横东西,贯穿南北,土质类型以潮土、盐化潮土、滨海盐土为主,土地总面积1436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7万公顷,全市总人口6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8万人。

(二)全市林业发展现状

到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446万亩,四旁植树总量1.93亿株,农田林网控制面积910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21.5%。全市以通道绿化、河渠绿化为骨架,红枣、冬枣、鸭梨、速生林基地全面发展,形成了西林(速生丰产林)、南果、中东部枣的三大片的格局。其中西片以速生杨为主,形成了5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南部地区梨栽培面积40万亩,速生丰产林30万亩,中东部地区以金丝小枣、冬枣为重点,面积100余万亩。在沿海地区,以湿地保护开发为目标,以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迅速开展,全市已有348万亩湿地列入湿地保护规划,其中南大港湿地正在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兴湿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十〃五”林业发展回顾

“十〃五”期间,沧州市林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00

0

0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2001—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新造林159.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124.4万亩,沿海防护林工程完成造林8万亩,防沙治沙工程完成造林3.5万亩,小型公益林工程完成造林2.8万亩。到2005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4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5%,较“九〃五”期末提高5.0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全市完成林业固定资产投资30998万元,是“九〃五”期间的6倍,其中中央级林业建设投资17063万元,是“九〃五”期间的16倍。

全市林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林面积达到223万亩,占有林地总面积的50%,较“九〃五”期末提高36%,生态效益更加显著。经济林比例结构渐趋合理,干、鲜果品比例为3:7,早、中、晚熟果品比例调整为1:2:7,基本达到了“十〃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实行了果品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基地面积认定达到130万亩,提高了果品质量,增加了优质果比例。

“十〃五”期间,全市木材产量8万立方米,较“九〃五”期间增加2万立方米。果品年产量23.7亿斤,较“九〃五”末增加3.3亿斤。全市林业产值达到35.4亿元,为“九〃五”期末的2倍,较“九〃五”期末净增18.7亿元,全市林业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30%,较“九〃五”期末有大幅增加。

依法治林工作顺利开展,全市林业案件查处率达到100%。资源管理、湿地保护和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依法打击破坏林 业资源等工作都取得了长足进展。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成效显著,成灾率控制在6‰以下,各项森防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

科技兴林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累计进行各项科研课题和研究12项,取得成果6项。获国家、省、市级科技奖励5项,计30人次,推广应用林果新技术5项,增加效益1.5亿元。

林业基础设施和体系建设加强,“十〃五”期间全市共新建林业标准站12个,科技推广示范点100个,国家级森防标准站6个,国家级森林病虫害监测点2个,林业生态效益监测站2个,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4个,为林业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十〃五”林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十〃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的经验有6个方面:一是通过紧抓当前党和国家重视林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实现了林业的大发展。二是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在全市上下形成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三是通过解放思想,拓宽了思路,积极完善政策机制,大胆开展林业机制创新,推行承包、拍卖、股份制、企业造林等多种形式的造林,调动全社会力量大搞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林业工作的开展。四是通过科教兴林,提高了林业科技含量,确保了林业持续、健康发展。五是加强造林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 了造林成效。六是坚持依法治林,建立健全了林业执法体系和制度建设,使林业执法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切实保护了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五)存在问题

一是林业发展不平衡和绿化整体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部分县市由于管理不善、机制不活、政策不优、技术服务不到位以及立地条件差等问题,影响了全市林业整体的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仅为21.5%,距离市委、市政府确定的30%的奋斗目标差距还十分明显。二是林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在林种中,生态林比例明显偏低,纯林多,混交林少,重点沙化土地、盐碱荒滩地、河渠、湿地周边的绿化任务还很繁重,达到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标准的生态林较少。在树种结构中,树种单一的问题十分突出,生态林以杨为主,适合重盐碱地种植的树种少。在布局上,东部地区绿化状况尚未根本改善,与临港经济开发、化工园区建设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相适应。三是产业化水平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林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产品标准低,由于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落后,制约了林业整体效益的进一步发挥。四是各类乱占林地、毁林复耕、非法占用开发湿地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依法治林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面临的形势

目前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确立,林业在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林业建设面临更加良好的发展机遇。从国际上看,世界林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森林资源总体上减少,生态安全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努力实现森林资源的消长平衡成为各国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二是世界林业发达国家正在由传统林业理论向现代林业理论转化,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已经兴起。三是森林以生态效益受到高度重视,森林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四是森林利用由破坏天然林到保护天然林开发利用人工林转变,森林的多种效益更加准确地定位。人工造林和保护天然林共同促进,成为各国林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五是世界木材和林产品供需矛盾进一步扩大,林产品和消费正向多层次加工和精深加工方向转变。

从我国国内情况看,一是国家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在资金、政策、组织领导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全社会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显著提高,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共识。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更加受到重视,退耕还林、防沙治沙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平原速生丰产林工程的建设稳步推进,国家集中资金投入林业建设,为今后林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三是我国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落后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林业正处于“治理与破坏相持”的关键阶段,林业建设任重而道远。四是国内林产品总体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造纸、人造板、建材等对林产品的需求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人工速生丰产林建设亟 待加快。五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森林分类经营工作正在开展,适应新形势的林权制度和分类经营政策将为林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六是三农问题已经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林业做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林业,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也离不开林业,生态文明村建设更离不开林业,这都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我省看,随着全省林业战略的调整,省加大了对平原地区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十〃五”期间,退耕还林、海防林、速生丰产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向平原地区进行政策性、结构性调整,有力地推进了平原林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省继续加大对平原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海防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重点项目上讲给予更大支持,这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市林业的快速发展。

从我市看,一是我市林业和绿化工作仍然处于相对落后水平,同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特别是我市的东部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尤为突出。二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东部旱碱荒地开发、沙化土地治理等工作都对林业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大搞植树造林、实现绿化、美化、建设绿色沧州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三是我市各级领导对林业工作重视程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造林绿化积极性加大,全市确立了实现“人均一亩林”,森林覆盖率达到32%的奋斗目标,对林业工作提出的要求,只有坚定信心,加大干劲,才能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十一〃五”我市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是加快生态建设保障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态落后,绿化总体水平差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据科学测算,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状态,要求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左右,生态公益林比重要达到60%以上,而且分布均匀,而我市目前的覆盖率仅为20.5%,不仅低,而且在区域布局上不均衡,在林种结构上不尽合理,抵御旱、涝、风沙、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同时,我市沿海湿地分布广,是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在保护生态平衡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南大港湿地已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正待国家环保局评审认定,即将跨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行列。海兴湿地已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加快湿地周边绿化,能够有效地改善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促进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开发、创造人与自然合谐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要加快林业发展是生态建设的需要。

2、是促进农业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林果业具有较高的比较效益,积极发展小枣冬枣产业、发展速生丰产林,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林木能够改善田间小气候、防止土壤沙化,对农田具有保护作用。据检测,林网完善的农田,地表风速降低20-30%,相对温度提高10-20%,农田蒸发量减少8-21%,土壤有效水含量增加20%左右,能够有效地抵制风沙、雹、强降水、干热风等自然灾害 的影响,又促进粮食增产10-20%。林粮间作、枣粮间作等模式也且有很好的林粮双丰收效果。目前我市尚有近50万亩的沙化土地和150万亩以上的薄碱地和近200万亩的农田没有农田林网、防风固沙林的保护,如果有农田防护林的保护,可年增产粮食上亿斤。

3、是美化环境、改善沧州形象、发展临港经济的需要。良好的绿化水平是评价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绿化美化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必将对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引进项目、引进外资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我市毗邻京津,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的双环交叉地带,位臵尤为重要,2008年奥运会期间,将会有大批的国内外运动员和观众路经我市,绿化美化将会对沧州的形象树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市临港经济发展迅猛,不仅在沧州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临港经济被省确立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和优势区域。我市东部沿海地区的绿化落后,与临港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加快沿海绿化进程、改善绿化落后局面是我市临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加快林业建设、促进绿化美化已成为迫切需要。

(四)“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进一步加快生态体系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十一〃五”期间,将加快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等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湿地周围绿化,加快河渠 绿化,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提高林业生态效益。

2、加快通道绿化和城镇绿化,打造绿色城市。“十一〃五”期间,将加快国、省道绿化,提标准、上档次,建设绿色通道,特别是加快临港公路的绿化美化进度,为临港经济发展增添活力。将大力开展城镇和乡村绿化,通过建设环城林、环村林、绿化街道庭院,使全市城乡绿化再上水平。

3、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快东部绿化进程,积极开发东部地区丰富的旱碱地资源、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建设冬枣基地、小枣基地。将进一步加快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加快林(板)纸一体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快林业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增效。

4、加大科技兴林力度。积极推广应用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速生丰产林高效栽培技术等一批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开展旱碱地造林树种选育和提高旱碱地造林成活率,种研试验,努力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5、加快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木材检查站、林业标准站、森防标准站、生态效益监测站等基础建设,推进林业工作开展。进一步推进优良品种苗木生产,满足林业建设需求。

6、加大依法治林工作力度,加强资源保护。加强林地、湿地、林木以及鸟类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依法打击滥砍滥伐、滥捕滥猎、滥开滥占等各种破坏林业资源的不法行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严防有害生物入侵。加强森林 防火工作。积极开展重点公益林的保护和建设,谋划分类经营管理。严格管理森林采伐和更新,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

三、“十一〃五”林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重点

(一)“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林业的定位 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出必须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决定》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林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林业工作,努力使我国林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提出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林业以基础地位。

“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沧州林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决定了沧州林业在沧州环境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在沧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东部旱碱地开发中处于基础地位。沧州林业肩负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绿化美化、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实现东西部绿化的协调发展,实现沿海县市与内陆县、市的协调发展,国家重点工程与地方工程相结合。

2、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林业建设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处理好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的关系,促进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地点、城乡分类指导,科 学布局、优化配臵。坚持先易后难、典型带动、梯次推进。

4、坚持实行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封则封,乔灌花草药相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相结合,造林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

5、坚持科技兴林、全面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建立有效的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全面提高林业科技贡献率。

6、坚持依法治林,保护与发展并重,造林与管护并重,处理好保护、发展与利用的关系。

7、坚持强化管理,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办法,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8、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国家、集体、个人投资相结合,中央、地方、企业投资相结合,财政资金与林业资金相结合,内外资金相结合,努力增加林业建设投入。

9、坚持林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开搞活,大力推进个体承包,实行谁造谁有,明确权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全社会力量投资林业,实现多主体参与,多形式造林,全民动员,全社会搞绿化。

(三)“十一〃五”林业发展目标和2015年远景目标 到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50万亩,全市有林地达到590万亩,基本完成“人均一亩林”的战略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西部、南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2%左右,东部县 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全市宜林荒地、沙荒碱地、零散瘠薄地、河渠路两侧周边、城市乡村基本实现绿化,全市农田林网防护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全市生态公益林比例增加到60%左右,生态效益进一步实现。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30亿斤,实现年林业产值50亿元。

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生态林比例达到70%左右。全市林业由以造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保护为主,林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四、“十一〃五”林业建设的重点

沧州市“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的重点是: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建设六大产业基地,扶持十大龙头企业,优化四项林果结构,强化四个科技支撑,完善五项基础设施,推进六项资源保护。

(一)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抓好五大生态工程,开展城乡绿化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四大工程,即退耕还林工程、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和湿地保护工程。

1、退耕还林工程,涉及任丘、河间、肃宁、献县、沧县、南皮、泊头、东光、吴桥、黄骅、海兴、盐山、孟村、青县等14县市区,规划造林80万亩。

2、海防林工程,涉及黄骅、海兴、盐山、孟村、沧县、南皮、青县、南大港、中捷等9县市,规划造林50万亩。其 中湿地周边绿化造林20万亩。

3、防沙治沙工程(黄河故道沙化土地治理工程):涉及吴桥、南皮、东光、盐山4县市,规划造林20万亩。

4、环中心城区周边绿化工程。涉及新华区、运河区、开发区、沧县四县区,绿化重点是环沧州中心城区周边道路、河渠、村庄、单位及园林景观绿化,规划造林2万亩,其中环中心城区造林1万亩,村庄、单位、庭院及其它景观绿化工程造林1万亩。

5、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以沿海、湿地恢复和保护为重点,工程涉及南大港、海兴、黄骅、中捷四县市区,规划保护面积83.7万亩,“十一〃五”期间,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二)产业基地和龙头建设

根据我市林业建设的布局与功能,将全市新造林重点放在六大基地建设上:

1、冬枣基地,在现有36.8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13.2万亩,使全市冬枣基地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建成黄骅、沧县、献县、海兴、中捷、南大港6个冬枣基地县。

2、小枣基地:在现有192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面积58万亩,使全市小枣基地面积达到250万亩,进一步完善和壮大沧县、献县、泊头、南皮、河间、青县、盐山7个红枣基地县市。

3、鸭梨基地:以泊头、肃宁、南皮、青县为重点。围绕 提质增效和品种改良,“十一〃五”期间全市鸭梨基地面积保持在50万亩。

4、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十一〃五”期间,在现有87万亩的基础上,新建基地63万亩,使全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左右。根据生产板材、锯材、人造板材、纸浆材、薪材等不同需要,确立种植树种、品种、栽培技术、种植模式和管理抚育技术,以销定产,使速生丰产林建设实现基地化种植、定向化培育、采伐管理分类办理。着手开展好基地认证,力争在国家分类经营政策出台后,尽快开展工作,“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基地认证。

5、紫穗槐、柽柳等灌木林基地:在现有10万亩的基础上,采取封、造结合新建灌木林基地10万亩,使基地面积达到20万亩。

6、花卉基地:以河间、运河、新华为重点,扩大花卉生产规模,增加花卉品种,提高花卉档次,“十一〃五”末,全市花卉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品种达到20个以上,其中出口创汇品种5个以上。

扶持十大龙头企业:

“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林(板)纸一体化、果品精深加工企业和项目。重点扶持十家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十家龙头企业。

(三)继续抓好林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臵,提质增效。抓好布局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品种结构四项调整。

1、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全市以东部旱碱地开发为重点,造林绿化工作的向东部调整,向沿海临港地区调整,以退耕还林、防沙治沙、海防林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营造冬枣、金丝小枣,发展速生丰产林,积极开展河渠路绿化。造林100万亩,占全市任务目标的67%。实现东部绿化新突破,力争2010年东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基本改变绿化落后的局面。

2、林种调整。“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公益林和兼用林,大幅度提高生态公益林比重,全市生态公益林比例由“十〃五”期来的50%提高到60%,充分体现生态优先,全面兼顾的原则。

3、树种调整。在果树品种中,积极发展冬枣、小枣,稳定鸭梨、苹果,积极发展名特优杂果。其中冬枣增加到50万亩,金丝小枣增加到250万亩,鸭梨稳定在50万亩,苹果稳定到30万亩,杂果发展到20万亩。全市果树基地总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

4、品种调整。在果树品种结构上,继续贯彻“十〃五规划”提出的1:2:7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在晚熟品种中,增加耐储藏品种的比重,重点发展出口创汇品种,发展中、高档品种,逐步淘汰市场销路差、效益低的品种。

在速生丰产林中,根据营林方向,增加生产胶合板材品种,适当发展高密度板原料林品种,调减干性较差、材质不好的品 种。“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107、108速生杨、冀廊杨,引种中天杨、毛新杨等,扩大抗盐碱速生柳172种植面积,减少三倍体毛白杨的种植。

(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1、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步伐。坚持以科技求效益、以科技求发展的方针,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鼓励科技人员面向重点林业工程、面向生产,进行科研试验和示范推广,解决林业实践中的困难。积极吸引国家、省、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到我市进行科研改善和示范推广,大力应用国内外林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提高我市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及相关技术配套工作,积极应用新成果、新技术,提高科技在林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力争完成科研试验研究15-20项,承担省市级以上科技攻关课题5-10项,推广新技术、新成果20项以上,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力争达到70%,科技贡献率力争达到40%以上。

2、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大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科技推广网络。全市建立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果树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林果病虫害综合防治、林业新品种引进、林业后续产业发展示范基地50个,建立以果致富示范村10个,建立林、牧、药综合发展科技示范点10个,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3、加大林业培训力度。分层次培训林业公务员、专业技 术人员、基层技术员和农民。“十一〃五”期间,市县两级林业部门公务员公共管理(MPA)培训全面启动,五年内全部轮训一遍。市县两级林业部门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500期,培训林业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次以上,通过培训,使每个林业专业技术人员掌握新技术新成果3-5项。举办农民技术员培训班2000期,培训农民20万人次以上,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推广应用实用新技术30-50项,力争达到村村都有技术能手,户户都有明白人。

4、健全林业质量监督体系。大力开展林业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市县两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和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造林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市县两级造林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县级果品质量监督检验站4个,县级苗木质量监督检验站5个,市成立造林质量监理站,全市成立造林质量监理公司3-5家,专兼职监理人员20-30人。

5、抓好果树标准化生产。“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增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50万亩,实现果品质量检测面积150万亩,全市标准化无公害果品比例达到50%,出口果品达到10%以上。

(五)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1、抓好林木种苗基地建设。一是要深化国有场圃改革,全面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大胆进行国有场圃转制,全方位地建立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活力,解困增效,促使国有场圃发挥苗木生产示范和带动作用。二是要积极支持鼓励社会力量育苗。三是加快苗木基地建设。四是规范苗木市场,加强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五是加快苗木新品种地引进和育苗新技术的推广。“十一〃五”期间,全市苗木基地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引种新品种5-10个,推广新技术5-10项,年苗木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株。

2、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一是按照国家统一安排,新建标准林业站20个。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管理、组织、指导、服务功能,达到国家标准。二是进一步深化管理体系改革,逐步将林业站作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强化其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加强对基层林业站的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在林业建设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3、进一步强化森林效益监测管理。加快森林生态效益监测点建设。“十一〃五”期间,建设退耕还林、海防林、防沙治沙效益监测点各5-10个,全市建生态效益监测点20个。

4、加强木材检查站和检疫检查站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木材检查站4个,使全市木材检查站达到6个。新建森林病虫害检疫检查站4个,全市达到8个,有效地控制危害性病虫传入传出,有效地制止违法运输木材的行为。

5、林业信息化建设。一是积极推广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电子政务管理系统,重点是抓好人员培训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县市可以率先应用。二是市县两级建立林业网站,通过网络技术传输信息、推广技术、宣传产品、提高沧州 林业和林产品的知名度,扩大市场,促进销售。

(六)依法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工作

1、严格采伐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市木材采伐限额控制在10万方以内。严禁违规审批采伐指标,严禁滥伐盗伐林木的不法行为,确保我市林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规范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十一〃五”期间,木材经营加工全面实行许可证管理,逐步使全市木材经营加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发放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对不符合条件的,限期整改,否则坚决予以取缔。加强木材运输管理,严格木材运输证的发放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运输木材的不法行为。

3、加强林地、湿地资源保护。严禁非法征占用林地、湿地。加强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南大港、海兴湿地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黄骅湿地列入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116万亩。

4、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工作。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上,一是充分利用生物、机械等措施防治。要严格控制大面积发展纯林,提供种植混交林,规模较大的基地。要设计防病虫隔离带,要鼓励采取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综合防治措施防治病虫。二是要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全市建立和完善国家、省级重点林果病虫害监测点6个,新建国家级森防标准站5个,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三是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和推广、引进新技术、新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四是加强病虫杂 草检疫,严防有害生物入侵。“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各种病虫测报点100个以上,病虫害成灾率控制5‰以下。

在防火上,要充分认识到随着我市林木资源快速增长,火灾发生的危险性也越来越大,焚烧秸杆、野外用火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火灾危险。“十一〃五”期间,我市要力争将防火工作列入工作重点。特别是易发生火灾的季节,要加强监管,确保安全。一是要在全市重点速生丰产林区、林粮间作区建立火情监测点,达到每1-2万亩一个。二是各县市要建立防火物资储备。三是各县市普遍建立森林防火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火灾火险,快速启动,控制危害,减少损失。

5、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严禁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二是依法规范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经营秩序,严厉查处非法出售、收购、运输和走私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行为。三是在建设湿地与鸟类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积极建设野生动植物救助站。四是依法规范人工繁殖、驯养野生动植物的行为,合理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

6、全面推进重点公益林的保护。按照全国分类经营区划界定的总体思路要求,一是提前做好调查和统计,在林地确权发证时就确定好林木类型,为分类经营打好基础。二是国家分类经营标准出台后,在全年组织分类经营清查。对划定的生态公益林,依法严格保护。对商品林造林活动依市场机制进行规范。三是加大重点公益林保护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十一〃五”期间我市20万亩生态公益林列入国家保护范围。

五、投资估算与预期效益

(一)投资估算

根据各工程建设内容、规模和有关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共需投入建设资金7.62亿元,其中生态工程建设投入约为4.8亿元,林业政策性贷款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粮食及现金补助约2.5亿元,林业基础设施及林业科技支撑资金0.16亿元,森林抚育管护及资源保护投资0.16亿元。

国家林业投资扶持原则规定,生态公益林建设调入以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财政专项资金为主,商品林建设以政策性贷款为主,基础设施及其他建设投入,参照原有投资基数适当增加。据此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市林业建设投资来源主要有:国家造林补助投资1.1亿元,国家林业政策性贷款1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粮食及现金补助约2.5亿元,省级以上林业基础设施及林业科技支撑资金0.16亿元,省级以上森林抚育管护及资源保护投资0.16亿元。地方投资及群众自筹资金3.7亿元。

(二)预期效益

到2010年,全市新增林地150万亩,全市有林地达到59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9%。西部、南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东部县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全市果品年产量达到30亿斤,实现林业年产值50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林业总产值200亿元。到2015年,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并稳定在600万亩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左右,生态林比例达到70%左右。全市林业由以造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保护为主,林业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十一五”林业规划的责任 落实“十一五”林业规划,是一项造福人类、荫及子孙后代的事业,是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必须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一要各县市要根据全国、省、市林业“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本辖区的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和重点,为今后林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二是按照 “十一五”林业规划的总目标,将林业工作摆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层层建立组织指挥机构,将任务层层分解,逐一落实到县、乡、村、户,落实到地块、河渠、路段,做到任务目标清晰,落实有力,确保林业发展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三是要实行行业分工合作,搞好部门绿化。交通、水利、城建、铁路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完成辖区的公路、河渠、城镇、铁路等绿化。四是要狠抓重点,尤其要紧抓东部绿化工程这一战略重点,将全市造林绿化的布局向东部地区转移,将沿海湿地周边绿化、临港地区绿化做为重中之重,强化措施,确保抓好成效。五是加强行风建设。要继续加强“四型”机关(学习型、战略型、创新型、廉洁型)的建 设,坚持行风建设与切实加强学习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切实搞好服务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工作思路相结合,坚持行风建设与强化干部职工廉洁自律相结合,提高林业工作者廉洁奉公、务实高效的品质,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林业系统行风建设的主旋律。

(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发展林业的认识

一是加强新时期林业跨越式发展思路和林业重点建设工程以及林业方针政策的宣传,增强广大公民对加快林业发展的紧迫感、使命感,提高对全民义务植树法定性、义务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形成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合力;二是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科学技术知识,增强运用林业科技成果的意识,促进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林业法制宣传,加大舆论监督力度,遏制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四是做好林业行业的宣传,使广大林业职工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四是要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使全民植树成为人们的统一意志和行动,推进植树造林更快、更好地健康发展。

(三)依靠科技,提高 “十一〃五”林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首先,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绿化重点、目标、方向,形成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其次要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办好各类试验示范区,总结推广规范化的绿化模式和技术规程。第三要强化品种质量意识,做到良种壮苗。市、县两级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严格按照造林绿化规划和计划,以优、新、特为目标,搞好造林与育苗衔 接,确保一般造林良种使用率、果品基地和重点工程良种使用率。第四,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如节水灌溉,生根粉技术、工程造林等,千方百计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绿化成效。

(四)深化林业改革,落实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林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林业体制改革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林业体制改革是“十〃五”林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十一〃五”期间,我市要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进程,推进全市林业再上新台阶。一要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林权保障机制,做到“林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利”。要继续加快林权改革,落实所有权、放活经营权、确保收益权,依法保护造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二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大户承包、拍卖等做法,积极鼓励民营林发展,鼓励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参与造林绿化,加大造林绿化的广度与深度。三要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林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对退耕还林工程、海防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要全面兑现种苗补助、粮食补助和生活费补贴,对林板(纸)一体化、果品精深加工、标准化无公害项目,要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性贷款,对重点龙头企业和项目要重点支持。

(五)广筹资金,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绿化资金。一是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通过我市林业“十一〃五”规划与全国、全省规划和衔接,将我市规划列入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规划大盘子,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争取国家、省在 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二是要把林业资金、财政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资金等捆绑使用,集中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三是要充分发挥群众造林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提高林业比较效益、调动广大群众植树造林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六)坚持依法治林,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一是要加大林业普法宣传,通过大力宣传《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守法护林的意识。二是加快林业执法队伍建设,加强林业执法人员和各级专兼职护林员的素质教育和培训,提高林业执法人员的素质。三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采伐限额管理,严厉打击滥伐盗伐林木、非法经营加工、运输木材、非法征占用林地、湿地、乱捕滥猎,乱采滥挖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违法活动,依法保护林地资源。四是加快木材检查站、森防检疫检查站等林业执法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充分利用生物、机械等措施防治病虫,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控制,加强病虫害防治科学研究和推广、引进新技术、新药剂,提高防治效果。加强病虫杂草检疫,严防有害生物入侵。

第五篇:##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县 “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根据市林业局和怀政办[]##号关于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县 ‚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林业现状及“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一、林业现状

1、林业资源状况

全县现有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面积##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4.2 %,有林地面积公顷,其中:用材林##公顷(含竹林),经济林##公顷,防护林8153.7公顷;未成林地214.5公顷,灌木林地364.0公顷,疏林地72.4公顷。全县现有活立木总蓄积##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3.1%。

2、林业基础设施

全县现有国有林场2个,总面积###公顷,其中有林地###公顷,活立木蓄积###立方米。###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为28.2%,大洪山林场森林覆盖率为52.3%, 全县现有国有苗圃1个,经营总面积##亩,其中育苗面积##亩,年出圃苗木稳定在3#万株,2004年国有苗圃经营总收入3#万元。

全县已建有乡镇林业站#9个,每站配备#名林业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本乡镇的林业生产。

##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3、林产工业

全县现有林业系统工业企业近##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家,主导产品为木材加工系列,200#年全县林产工业总产值达###万元。##县林产工业发展较快,1999年全县只有木材加工企业十多家,而到200#年全县已有各类林木加工企业近#0家。全县林木加工主要以生产旋切单板、拼板、模板、细木工板为主;年消耗资源3万立方米,年生产板材2万立方米,其中旋切单板1万立方米,拼板0.5万立方米,细木工板0.5万立方米,产值达#00万元。

二、“十五”林业计划执行中期评估

1、林业‚十五‛计划建设成就

截至2004年底,‚十五‛林业计划任务完成较好。各项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有序地进行,部分林业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1)造林绿化成果显著,提前完成‚十五‛林业建设任务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县‚十五‛期间已完成营造林任务11.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完成11.6万亩。在完成人工造林任务中,退耕还林工程完成8.1万亩,长江防护林工程完成2.95万亩,其他造林完成0.5万亩。全面完成造林绿化建设任务,林业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全县‚十五‛期间累计完成育苗面积8000亩,新建和完善平原绿化庇护面积30万亩,完成绿色长廊建设里程160公里,基本完成‚十五‛计划制定的建设任务。

(2)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一是退耕还林建设工程。2002年我县启动退耕还林建设工程,规划总面积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截至2004年12月底,全县预计累计完成退耕还林总任务8.1万##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7万亩。

二是长江和淮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截至2004年12月底,累计完成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总任务2.95万亩。

三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我县从2001年被列入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的试点县,中央财政对划定的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给予补助,国家当年下达试点面积为6万亩,年补助资金21万元,‚十五‛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

四是万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截至2002年底,全县万里绿色长廊一期规划已全面完成,完成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建设1#0公里,农田林网建网率达到90%,超计划完成万里绿色长廊建设任务。自2003年起,我县开展实施万里绿色长廊‚二期‛工程建设。

(3)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为全县林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十五‛以来,全县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主要体现在: 一是林业工作站体系进一步完善。‚十五‛期间,加强林业站建设,提高林业站队伍整体素质,基本实现‚十五‛计划制定的目标。

二是林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县通过推进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配合我县实施的重点工程建设,大力推广林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工程建设科技含量,积极推进了全县林业科技创新的发展进程。

三是森林公安和防火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十五‛我县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实施荆涂山、大洪山、平阿山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加强预防体系和扑救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了森林火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影响。

四是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实行重点预防、兼顾##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全面,不断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基本能控制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实现‚十五‛制定的目标。

(4)林产工业建设发展势头迅猛

‚十五‛期间,为提高林业的产业化水平,促进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提高林业行业经济效益,实现‚绿起来、活起来、富起来‛的林业总体发展目标。我县林业企业按照‚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理念,积极推近全县林业工业化进程。

2004年,全县人造板产量达到2万立方米,系完成工业增加值1000万元,利税400万元。

2、基本经验

(1)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林业的发展,领导是关键,多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真抓实干,统筹安排,分解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明奖惩。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林业建设中的表率作用。通过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的示范点,以点带面,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激励了广大群众‚以林致富‛的信心。

(2)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稳定山林权属,活化林业经营机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转包。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政策,鼓励农户经营家庭林业,在公有土地植树收益分成。贯彻执行国家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的政策,奖励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大力营造有利林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3)强化科技兴林,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营林水平。加大对林业科##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技创新的投入,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统一规划,严格秩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林业教育、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坚持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农户手中,严格把好整地、种苗、栽植、管护关,继续推广杨树的三大一深的栽植技术,全面推广集约经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木成林成材。

(4)多渠道筹措林业建设资金,加大工程项目投入。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林业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林业投入。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的方针,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鼓励社会集资开发造林,认真搞联户、大户承包造林,制订一套严格完善的营林护林奖惩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各级财政也不断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贷款投入,对林业予以扶持。

(5)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尤其是加强对新栽幼树的管护,坚持依法护林,严防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确保绿化成果,同时认真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虫情的预测预报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森林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林木成林成材。

⑥认真搞好承包管理、全面发放林权证工作,进一步明确权、责、利,不断推广实行‚四荒‛的拍卖、租赁工作,让群众真正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植树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绿化成果。

3、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林业虽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的改革和发展经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不断发展,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林业在建设和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是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我县自然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表现在:森林布局不够合理,现有林分中生态防护林所占比重较小,树种单一,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田防护林网标准不高;幼林抚育管理水平较低。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到目前为止,我县林业产业结构仍然是以原木经营为中心,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经济林产品中‚名特优新‛品种少、数量小,加工能力低,档次不高;而作为林产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造板工业,产量低,规模小,与周边相差较远,科技含量偏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产品市场开拓不够。

三是保障林业‚两大体系‛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多年来,我县林业基础设施较薄弱,林业科研、林木种苗、林业推广还不能适应新形式下林业发展的需求,科技、信息等服务手段落后,基层林业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步伐缓慢,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森林公安、林业科技推广、森林资源监测等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林业管理手段急需提高。

四是林业投入力度相对林业建设来说还是不够。林业是基础产业,也是社会公益事业,国家对林业的投入虽然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其增幅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林业建设的需要相比不相适应,林业投资总量满足不了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部分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一、指导思想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现代林业思想为指导,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为主题,以优化林业结构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外向带动力为动力,以促进生态的良性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山川秀美,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早日实现山水园林城市目标而努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从我县的自然地理、社会和经济条件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布局,确定重点,分类指导。

2、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处理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和合理利用。

3、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加快经济增长,也要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保持社会发展生态平衡,也要体现提高农民收入的基本原则。

4、坚持突出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把林业建设与改善区域生态,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利益的关系。

5、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做好长远规划与计划的衔接,处理好续建工程和新建工程,面上建设与重点建设,工程建设与保护设施建设的关系。

##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6、坚持宏观调控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突出宏观调控作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

7、坚持科技兴林的原则,加快林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科技水平、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发展经济林,重点以培育、改造为主,积极推广##名特优品种---石榴,加快石榴品种的更新和换代,用材林重点推广速生丰产新品种。

8、坚持全社会办林业、搞绿化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参与林业建设,实现投资多元化,多渠道吸纳国内外资金发展林业。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县基本形成商品用材林和生态林的合理布局,自然生态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业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1、建成并完善我县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积极建设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绿色长廊工程、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湿地保护项目、生态公益林项目,并不断完善城县、城镇、村庄绿化建设。确保到‚十一五‛末,实现森林资源总量的有效增长。

2、建设高效优质的林业产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扶持、培育、组建能够带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人造板业、家具制造业、林果生产加工业等林业支柱产业,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量高、经营效益好的产业发展模式。

总体目标:

##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全县有林地面积由‚十五‛末的46.67万亩,净增6万亩,达到52.67万亩;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由‚十五‛末的145.55万立方米,增加到181.94万立方米;

——森林覆盖率在‚十五‛末13.1%的基础上,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14.8%;

——林木绿化率在‚十五‛末16.9%的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达到20.4%;

——林业总产值达到6亿元。

——商品林和生态林合理的比例格局基本形成,全县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

四、总体布局

根据我县林业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安排。抓重点,抓关键,抓突破口,总体推进全县林业发展。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9号文件提出的‚加快林业发展‛这个主题,制定出‚以国家林业工程为重点,以发展全社会非公有制造林为基础、以‘四旁’、县乡村道路和荆涂二山绿化为主线‛的总体林业规划。

(一)营林生产:完成成片人工造林6万亩;新建农田林网15万亩,补植农田林网40万亩;四旁植树1300万株、义务植树750万株;新建绿色长廊二期工程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30公里;低产林改造1500亩;育苗7500亩。

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实施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建设而采取的一大措施,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2002年我县被列为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县,至今全县共实施退耕还林8.1万亩。‚十一五 ‛期间计划完成##省##县林业局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0.6万亩,退耕还林封山育林0.6万亩。长防林工程也是我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十一五 ‛期间计划完成长防林工程造林1.5万亩。

2、完成2.5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和0.8万亩的一般造林。

3、突出抓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建设

在抓好以上工程造林的同时,突出抓好绿色长廊二期工程,以城镇、村庄绿化为点,以道路、沟河林带建设为线,以退耕还林和长防林建设为面,点、线、面相结合,构建一个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效益兼顾的林业生态网络体系。建绿色长廊二期工程线路绿化60公里、林带建设30公里。

4、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

结合黄淮海开发工程和其它林业工程,重点抓好农田林网的新建和补植,网格面积控制在250亩以内。新建农田林网15万亩,补植农田林网40万亩。

5、认真抓好荆、涂二山绿化工作

在抓好重点工程的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情况,认真搞好荆、涂两山的绿化工作。采取义务植树、分片包干、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使荆涂二山尽快绿起来。

6、加强四旁绿化,增加农民收入

我县四旁(村旁、宅旁、渠旁、路旁)宜林地较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好统一规划,每户每年植树10株以上,全县共有农户267187户,每户四旁栽植杨树10株,共可栽植2671870株,按目前每株年产值15元计算,全县仅四旁树一项年产值可达4000万元。

7、加强城镇绿化

##省##县林业局

10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城镇绿化一直是我县林业生产薄弱环节,‚十一五 ‛期间以小集镇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绿化水平,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抓好落实。

(二)湿地保护:完成四方湖6万亩湿地保护工程。

(三)资源管理:重点做好林地管理、林权证发放、林木采伐管理及林业案件查处。

1、抓好林地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林地管理办法,禁止乱占林地。

2、落实林权

根据《森林法》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林木所有权,充分调动社会各界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尤其是退耕还林,要本着“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及时发放林权证。

3、加强林政管理,严格控制林木采伐

根据法律规定,严格实行限额采伐,凡属我县境内的国有、集体林地上的林木,不论是成片林还是林网,或者沟、渠、路上的所有林木,凡需砍伐的都要依法申请办理采伐证,做到凭证采伐。对无证采伐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追究其责任。林业部门要严格控制林木采伐,切实保护我县的林木资源,促进我县森林资源有序增长。

(四)林业产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以质量占领市场,以品牌创效益,充分发挥林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组建大型中密度和细木工板、胶合板生产企业,壮大模板生产规模,引进科技人才,培育营销网络,创立名牌产品,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五)场圃改革:抓好国有林场、苗圃改革,使林场、苗圃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方向转变,不断提高林业工人的收入。

(六)山林改造:对荆山、涂山、大洪山、平阿山60年代栽植的##省##县林业局

11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黑松进行低产林改造计1500亩

(七)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引进林业高新技术,不断提高林业的科技含量。

(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安、森防、林政、基层林业站的基础建设,促进林业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

(九)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也是我县林业工作的重点,完善监控体系、加大预防力度是保障森林和林木健康、快速生长的必要条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林业的发展,领导是关键,政府要统筹安排,分解落实,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政绩考核、严明奖惩。继续做好各级党政领导的示范点工作,切实抓出成效,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

2、贯彻落实国家扶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稳定山林权属,活化林业经营机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允许继承和转让转包。实行‚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政策,鼓励农户经营家庭林业,在公有基地植树收益分成。贯彻执行国家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者长期贷款的政策,奖励植树造林、森林管理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大力营造有利林业发展的宽松环境。

3、强化科技兴林,提高项目工程质量和营林水平。加大对林业科技创新的投入,使科技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统一规划,严格秩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加强林业教育、搞好技术培训。积极搞好技术培训和跟踪服务,坚持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农户手中,严格把好整地、种苗、栽植、管护关,继续推广杨树的三大一深的栽植技术,全##省##县林业局

12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面推广集约经营,提高造林成活率,加快林木成林成材。

4、多渠道筹措林业建设资金,加大工程项目投入。充分利用党和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林业建设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对林业投入。坚持自力更生、国家扶持的方针,发动群众投资投劳,鼓励社会集资开发造林,认真搞联户、大户承包造林,制订一套严格完善的营林护林奖惩措施,最大限度的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各级财政也要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贷款投入,对林业予以扶持。

5、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尤其要加强对新栽幼树的管护,坚持依法护林,严防乱砍滥伐和毁林开荒,确保绿化成果,同时要认真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建立健全虫情的预测预报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森林病虫害对林木造成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林木的成林成材。

6、认真搞好承包管理、全面发放林权证工作,进一步明确权、责、利,不断推广实行‚四荒‛的拍卖、租赁工作,让群众真正了解植树造林的好处,不断提高群众植树的积极性,加快林业的发展,进一步巩固绿化成果。

7、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产业步伐。一是出台优惠的产业政策,对生态林采取控制采伐,对商品林的采伐根据其经营特点放宽采伐政策,经营者能够根据经营目的和培育方向自主确定采伐期和采伐方式,不受采伐限额的限制,提高经营者的自主权,同时降低林业税费,进而提高造林者的积极性。二是县委、县政府以大干实干为前提。通过宣传造声势,借助声势树品牌,使林业成为我县的经济支持和主导产业。

8、培植加工企业,扶强产业龙头。对规模较小,产品科技含量不##省##县林业局

13

##县十一五林业规划

高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整合,组建行业协会,实行捆绑式发展,增强市场竟争力。在引导扶持现有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的同时,立足长远,力争实现林业产业化跨越式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国内外大型木业集团联系接洽,谋求引进1-2家实力雄厚的大型木材加工企业来怀投资办厂,从而推动林业产业化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9、加大石榴利用开发,做活做大石榴市场。我县是全国四大石榴产区之一,石榴的品种、品质、年产量、市场占有率等在全国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对于石榴产区的开发,有很深的潜力可挖。县里应组建相应的科研机构,克服过去多头管,无人管的局面。建立石榴良种培育园,加大良种推广,对品质差、产量低的石榴园进行低产林改造,积极引进外资和项目经费,兴建龙头企业,提高石榴的综合利用价值,对石榴加工企业进行改革,重塑企业品牌形象,树立龙头强势。

##省##县林业局

14

下载清徐县十一五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点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清徐县十一五林业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点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林业向纵深发展,全面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增绿的目标,根据《邯郸市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通知要求,结合我县林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我县......

    十一五林业工作打算

    “十一五”林业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突出科技推动,外向带动,规模发展,形成特色。积极引进和发展优良速生品种和栽培技术,加快林......

    2017年林业绿化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16年 林业绿化转移支付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 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一) 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设立时间:2015年8月 设立依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林业补贴资金管......

    绩效评价报告

    环境保护资金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1.落实项目主管部门。县环保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对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全面履行监管责任:一是督促施工单位加快项目建......

    绩效评价报告样板

    XX县重点防护林工程2011年度中央预算内人工造林建设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重点防护林工程2011年度中央预算内人工造林建设项目资金申请的目的和用途1、资金申请期限:2011......

    林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范文大全

    林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制度为适应新形势下财政管理体制,加强我局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我局工作的平稳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林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

    林业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十一五”规划为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建设,全面提高我场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

    县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

    县林业局十一五期间林业发展规划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省市贯彻意见,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荣县林业“十一五”期发展规划。一、荣县林业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