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增收致富推进工程情况汇报(5月18号)

时间:2019-05-14 01:4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增收致富推进工程情况汇报(5月1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增收致富推进工程情况汇报(5月18号)》。

第一篇:民增收致富推进工程情况汇报(5月18号)

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工程情况汇报

兖州市农业局

(2011年5月18日)

现将近期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召开全市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5月18日,市委市政府在富都宾馆召开全市三夏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就扎实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做好小麦后期管理、玉米夏直播、秸秆禁烧、美国白蛾防治等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三夏各项准备工作。特别就进一步做好农民致富推进工程提出严格要求,要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抓住三夏时机,在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发展设施农业等方面有新突破,确保济宁市检查考核中有亮点,不仅经得起考核,还要争位次。市委市政府五大班子领导,农口各部门负责人,各镇街镇长、主任,分管镇长、主任及农经、农技、农机、畜牧、林业、水利站长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二、组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农业生产。当前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农业局组织农技专家、农技人员分组包镇街、包村户,深入田间地头靠上指导服务,指导农民开展以保根、保叶、防病、防虫、防干热风为重点的“一喷三防”,切实做好小麦后期管理,最大限度增加小麦千粒重,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三、认真筹备济宁市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现场观摩会。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近日,济宁市将召开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现场观摩会。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推进组高度重视,召开成员单位会议,认真总结梳理前段工作,精心选择现场,拟定参观路线,准备汇报材料,确保我市现场观摩会顺利通过检查考核。

第二篇:增收致富工程工作汇报

**镇关于“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工作汇报

按照*****号文件精神要求,以县委《关于在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中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方案》为指导,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工程”顺利实施

为了开展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我镇将这项工作作为党委重要工作,提到了重要工作日程。

(一)设立组织机构。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由镇党政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协调、督办检查、宣传和日常工作。各党支部书记为“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的全面工作,并对“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解决在“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收到实效。

(二)广泛宣传动员。接到通知后,镇党委立即召开了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各支部书记参加的动员大会,全镇统一制作宣传标语**条、版面**块,召开广播会、党员会***场次,及时全面传达了“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有关精神,为全镇开展“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使全镇党员干部自觉投入到活动中来。

(三)制定活动方案。以县委的实施方案为指导,镇党委及时研究制定了《**镇关于在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实施方案》。全镇党员干部根据活动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都分别对如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制定了工作计划。

二、多措并举,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取得实效

(一)加强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特色产业水平。一是大力建设名优蔬菜生产基地。目前为止,我镇已建成蔬菜基地1600亩,其中高端蔬菜占有1000亩,辣椒种植500亩,莲耦种植100亩。到2012年底,将建成8000亩蔬菜生产基地,其中:露地蔬菜面积6000亩,大棚蔬菜面积2000亩以上。二是大力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我镇现有食用菌种植园一个,年产鲜菇500吨。到2012年底,初步建成年种植规模达到500万棒、年产鲜菇3000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三是大力建设有机鲜果生产基地。目前,我镇已种植有机冬枣800亩,樱桃300亩。到2012年底,以有机冬枣、樱桃为主的高效经济林面积达到3000亩。四是大力建设肉牛繁殖基地。目前我镇有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个,年出栏量300头。到2012年底,建成300头畜位的标准化肉牛小区2个,年出栏肉牛达到600头以上。

(二)加强农业产业化合作,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一是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我镇现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个,到****年底,全镇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5家以上,切实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竞争、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到****年底,全镇涉农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以上。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年内建成镇农贸市场。利用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产品交流网络,提高农产品网上交易率。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一是加快镇村一体化。我镇现已建成社区1个,新启动社区2个,五年内确保5个社区全部启动。持续推进拆旧复垦工作,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推动镇村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变。二是建立健全了农业防灾抗灾体系。我镇今年新硬化河道**千米,新修桥涵**座,加强了河道内涝的治理工作。目前为止,已完成辖区内的林木病虫害防治任务,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高致病性禽流感4种主要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和抗体水平达到了规定标准,未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三是加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今年以来,我镇按照绿化任务,完善了农田林网8000亩,完善了河渠绿化5公里,补植道路绿化2.3公里;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030亩;四旁植树5万株;义务植树10万株;工程造林800亩。到2012年,全镇林木覆被率达到23%以上,完成农田防护林网1万亩。已完成县分配的户用沼气建设任务。

(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延伸“五创”工程内涵,大力开展农村党组织“创业带富”工程,突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到****年,全镇“双强”村党组织书记达到90%以上,“双强”村干部达到80%以上。加大对村“两委”干部带富能力的培训力度,每年对各村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二是不断繁荣农村公共文化。到****年底,建成**个标准农家书屋。三是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安定稳定。以开展创建“平安乡镇”和“平安村”活动为载体,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系,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健全信访下移机制,畅通诉求渠道。

三、加强指导,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工程”顺利开展

(一)调查摸底,分类实施。活动开展后,各党支部组织人员

进行了摸底排查,逐户对人口状况、经济收入、增收项目、增收目标进行登记,建立了“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农户信息台账。根据农民意愿、发展趋势,确定了培育和帮带对象,制定了培育和帮带计划。

(二)结对帮带,注重效果。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村干部和农村有帮带能力的无职党员,与帮带群众结成了对子,明确了帮带对象、项目、目标,分别建立了帮带情况台账,并向群众进行了公示。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分包联系1个村,党委书记与镇长每人培育了3个示范户,3名致富能手,帮带3个困难户;其他成员每人培育了2个示范户,2名致富能手,帮带2个困难户;机关党员干部按照日常分工分包联系村,并且每人培育1—2个示范户,1—3名致富能手,帮带1—2个困难户不等。村“两委”主要干部每人培育2个示范户、2名致富能手,帮带2个困难户;其他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根据自身能力每人培育1—2个示范户、1—3名致富能手,帮带1—2个困难户不等;有帮带能力的无职党员依据自身能力和特长帮带1—2个困难户。镇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及时跟踪问效,建立了“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推进情况信息台账和业绩档案。

(三)典型带动,加强督导。各支部加大了对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宣传力度,对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宣传。镇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要加大督查指导力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存在问题:

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对开展“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的认识不深刻,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够;二是个别党支部的“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活动和当前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结合不够紧密;三是实施的部分民生工程,镇村两级财力有限,存在经费严重不足。

下一步,我镇将更加注重发挥好党员领导干部帮带制度,努力提高帮带对子的致富能力,发挥好致富能手、示范户的带动力;做好舆论宣传,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发掘、培育、树立模范典型,以点带面,全面促动;结合全镇当前的重点工作,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县委安排部署,扎扎实实地把活动推进深入,确保收到实效。

第三篇:增收致富工程调研报告

永安镇敖牛村增收致富工程调研报告为了加快发展永安镇敖牛村的经济,全面推进敖牛村的小康社会进程,根据《突泉县XX--XX年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纲要》和《突泉县XX--XX年农民增收致富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XX年4月28日至5月2日,由县直各局包村屯联络员和永安镇包村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历时5天对全村基本情况进行了逐户调查走访,认真填写了入户调查表,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敖牛村位于永安镇政府东3公里的闹牛山脚下,东临吉林省洮南市煤窑乡红山村,北与永德村隔河相望。全村现有4个自然屯,304户,人口1123人,其中农户265户,农村人口1043人;党员38人;XX年劳务输出270人,务工地主要集中在京、津、辽一带。全村共有耕地6454亩,其中水浇地2646亩,退耕地1870亩。全村共有机电井166眼,农机151台,耕畜87头匹。全屯共有奶牛存栏312头,羊存栏2500只,猪365口。初步调查全村负债金额170余万元,主要是养殖贷款,部分农户因子女上学欠贷较多。近年来,村两委班子解放思想,紧密团结,认真执行“三会两课”制度,在全村开展了大学习大讨论活动,理清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思路,把舍饲养畜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坚持把好地种好,走为牧而农,为养而种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XX年开始,全村协调资金,大力发展舍饲养殖。3年来,共有养殖户259户,占总户数的97.7%,其中奶牛养殖户193户,奶牛存栏350头,户均1.32头,规模养牛户达32户。全村黑头肥尾羊、小尾寒羊、绒山羊存栏2500只。到XX年末,全村总收入中,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60.2%。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715元,比XX年增加2300元。为解决卖奶难的问题,敖牛村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建日收鲜奶3吨奶站一处,挤奶点2个。目前,奶站日收鲜奶2.5吨。XX年在盟委组织部、盟供销社和县委组织部的指导扶持下,奶牛养殖户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和《奶牛意外死亡补偿办法》,现在正建立疫病防治、饲料供应、奶牛改良等服务体系,为敖牛村养殖业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奠定基础。

二、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虽然从XX年以来,敖牛村的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相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全村的经济总量变化不大,人均gdp相对发展缓慢,面临的问题还很多,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也很多,四个自然屯发展程度也不一样,综合分析,滞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归纳起来是“一高、二重、三弱、四低、五缺”。“一高”抵消农民增收。以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为主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导致增产不增收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民增收的效果。在农业生产成本构成中,农业生产资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就会加大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的收入。虽然取消了农业税,增加了粮食直补资金,但对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央一号文件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二重”影响农民增收。一是小农意识重。由于历史的自然的等多种原因,农民身上的小农意识烙印仍比较深。常常表现为满足于自给自足,安于现状,更看重眼前利益而难有长远打算。粗放经营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弱。二是农民负担重。表现为就医、子女入学的负担已普遍超过多数农民的负担能力。“三弱”制约农民增收。一是投入的能力弱。由于敖牛村农业基础薄弱,财力极为有限,导致投入长期不足,从而制约农民增收。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田设施大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的,有的已失去了功能,后来虽陆续建设和治理了一些农田水利设施,但全村靠天吃饭的成份还比较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三是农业现代化条件薄弱。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受限,农机推广难,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慢,种地靠锄、收割靠刀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效率低,大量农民还不能从有限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四低”限制农民增收。一是城镇化率低。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空间就小,转移的难度就大,增加收入的机会就受到很大限制。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农村合作经济不发达,农民组织尚处在初级阶段,组织化程度低,农户通向市场的中介或桥梁问题还没有解决好,大多数农民的产销活动处于无组织状态,势单力薄,产业链条还比较短,生产处于盲目状态,交易处于被动状态。三是农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农畜产口商品化程度低就意味着农民自身消费后的剩余少,从而影响农民增收。四是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在小敖牛屯留守在家从事耕种的大多为老弱妇孺,这些人文化素质偏低,大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使得新技术推广的难度增大,降低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收入。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劳力总体上虽比留守在农村的文化素质要高一些,但懂技术懂管理的人少,大多是靠卖苦力从事简单劳动获得收入,因而收入低。“五缺”困扰农民增收。一是缺资金。大多数农户存在生产资金困难问题,特别是要扩大再生产和搞畜牧养殖,资金远远不够,贷款难长期困扰农民。二是缺技术。多数农民掌握的还是传统技术,对新的实用技术掌握不够,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使用持观望态度;农牧业科技人才匮乏,服务力度不够,服务意识淡化。三是缺信息。农民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仍然狭窄,农业生产和养殖缺方向,农畜产品缺去向。发展初期愁规模,规模上来后愁销路。四是缺加工。村内缺少大的能引领农民生产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卖初级产品的多,零零碎碎卖的多,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五是缺保障。无论种植还是养殖翥缺保障,天灾对农民造成的损失只有靠农民自身来承担,政府救济往往是毛毛细雨杯水车薪。没有保障,农民享受不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保、医保等基本保障,一遇天灾人祸往往倾家荡产。

三、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途径一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收入来源单一,是农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农村退耕还林和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实,提高农民的收入,就要千方百计引导农民不再集中于种植业,而是向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养殖业转变;大力发

展农村个体经济、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把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二是提高农民的素质。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差,缺乏技术、不懂经营,不具备从事复杂劳动的条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引导农民进入二三产业,并获得效益,将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农民的文化素质,一方面落实好小学教育的普及,抓好后备劳动力的教育,另一方面从各屯实际出发对现有劳动力进行适用技术培训,使之能掌握一技之长。三是控制人口增长。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四是加大扶持力度。由于生态条件恶劣,中低收入农户普遍面临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效益低下的困境,要突破这个困境,只有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新技术的运用、新项目的带动,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和产出效率,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因此应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各项富民工程、科技项目应确保资金到位、技术到位。

第四篇: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精选)

积极推进茶叶发展 促进农民致富增收

当前,我县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几乎成为我县主导产业。为更好做大做强茶产业,推动茶叶健康发展,让茶叶切实惠民,从而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县委、县政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构建两带两圈产业体系、推进六个新跨越”发展战略,按照县委“推进新跨越,开创新局面”的战略定位,大力发扬“三拼三超”精神,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狠抓茶叶发展,坚定信心做大做强“石阡苔茶”这一良好品牌,让茶叶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从而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为了积极推进茶叶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宏伟目标,我浅谈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历史悠久,用长足的发展空间规划茶产业

(一)石阡茶叶发展的历史和优势。

石阡发展茶产业,从自然条件上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土壤适宜种茶。全县黄壤面积达1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3.1%,海拔600米以上1200米以下的土地中,相对集中连片的有66万亩适宜种茶。二是有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条件。年均日照时数为1233小时,日照百分率为28%,太阳年均总辐射量为86.12千卡/平方百米,无霜期在272——303天左右,年降雨量1121毫米。总体来看,全县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水热同季,暖湿共节,阴雨日数较多,光照时数少,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样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茶叶的生长繁育。三是有完好的生态资源。县境内由于没有大型工业企业,土壤、大气、水受污染程度低;森林植被较好,森林覆盖率达51.7%。

据史书记载,石阡茶叶生产自唐朝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年间,我县坪山乡坪贯村生产的茶叶作为贡品,每年都要向皇室纳贡,“石阡坪山贡茶”名声渐响。解放后,石阡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58年,周恩来总理为石阡亲授了“茶叶生产、前途无量”的锦旗,全国只有三个县获此殊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阡茶叶有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随后,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生产规模逐渐缩小,茶叶生产走向低谷,但是,石阡茶叶凭借良好的品质仍然享誉全国。“泉都云雾茶”于1994年在第一届中茶杯名茶评比中获一等奖,1998年获中茶杯银奖,1999年在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国际名茶评比中获金奖;“泉都碧龙茶”于1999年获中国〃国际茶文化暨茶博览会银奖,同时获中茶杯特等奖。

2003年,我县敏锐地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在退耕还林政策上深入探索、大胆实践,引导部分群众实施了“退耕还茶和林下套茶”工程,同时动员群众对集中连片的老茶园进行改造,吹响了石阡茶叶发展的号角。随后,依靠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全县茶园面积逐年增长,截止目前,全县茶园面积扩大到22万亩,位居全省第二、全区第一;全县茶农增至3万余户,年产量达3750吨,产值23,888万元,跻身全省三个茶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县之一;茶叶品牌建设成果丰硕,获得了国际绿茶评比金奖和“中国苔茶之乡”、“贵州三大名茶”称号;2006年,获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节茶道论坛评比金奖;2008年,北京迎奥运“国饮杯”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海第15届国际茶文化暨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2009年,石阡苔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同时,在日本静冈国际绿茶评比中获金奖,并获“贵州十大名茶”称号;2010年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上,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摘取了“贵州三大名茶”的桂冠。

(二)“石阡苔茶”在社会上的地位。

石阡苔茶是贵州仅有的几个地方品种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茶叶发展战略性品种。石阡苔茶具有“滋味厚、香气足、耐冲泡、口感好”的特点,经多家检测机构多次检验茶质符合出口欧盟、日本的标准。“坪山翠芽”牌石阡苔茶获2009贵州十大名茶称号。去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上,石阡县南天农业开发公司选送的“石阡苔茶”勇夺金奖,荣膺世界茶叶界最高奖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确定了“用生态化的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的方式建设生态”的发展思路,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坚定不移的抓茶叶产业,提高石阡苔茶品牌,从而获得了国际绿茶评比金奖和“中国苔茶之乡”、“贵州三大名茶”的称号。从此石阡苔茶走出贵州,走进国门,走入世界也成为现实,同时成为了石阡的一张具有科学说服力的名片。

二、高度重视,用良性的发展链条带动茶产业

(一)建立机构、加大投入。

建立健全县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人为召集人,人大、政协相关领导为监管人,农业、农办、茶办、经贸委、乡企、林业、水利、质监、工商、税务、银行等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在茶办。联席会议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落实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措施,对接国家政策,加大投入,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和品牌美誉,打响“中国苔茶之乡”的真实品牌,协调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统一安排全县茶产业专项资金。乡镇、企业、村支两委、加工厂等与茶产业相关的单位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机构,从上至下形成链条式机构,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监督,共同打造良好品牌。

(二)示范带动、连片开发。

目前,我县现有茶园中除龙塘万亩有机苔茶示范园外,分散种植、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没有连片开发、示范园带动会造成数量不足,成本过高、不足以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也不利于茶叶专业社的形成,造成茶叶采摘的关键季节农户既要采茶,加工茶、卖茶,又要忙春耕秋收,难集中精力管护茶园。在劳动力紧张的背景下、采摘更加困难。规模不集中、茶青标准不一,给品牌塑造带来很大困难。

在进一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将产业基础设施齐全、土壤和气候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领导重视、发展潜力大的乡镇、示范点、老茶园作为示范带动,连片开发重点示范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茶农所有、集中连片”的形式建设一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序较高的示范基地,为茶叶生产规模化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三)以种促管、以短养长。

茶园从栽培以后,除了采摘以外,一切农业技术工作,均属于管理的范畴,主要包括中耕、除草、施肥、土壤改良、抗旱保湿、病虫防治、茶树修剪整形等,管理的目的在于克服茶树健壮生长与环境条件的矛盾,以保证茶树全苗、壮苗、速生、高产、优质和持续增产。茶树的不同年龄,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环境,矛盾的表现各不一样,需要因时而异因园而别采用不同的措施加以解决,总的来说,应该把茶园的土壤管理,即耕锄施肥作为整个管理的重心,把抓好土肥工作作为实现高产优质的基础,并以此作为全部茶园管理的指导思想。

我县茶园管理历经几十年的传统管理,结合石阡各种环境认真总结,分析研究,加以提炼,采取建管并重,突出管理,以种促管、以短养长的经验。套种作物的选择。一是要选择耐瘠薄的改土先锋作物,矮干作物,如芝麻、豆科作物和短蔓或无蔓薯类作物等,它们在新开垦的瘠薄土壤中粗放管理就可以有较好的收成。二是可选择经济效益高的中药材。某些名贵药材植株矮小,对土壤有特殊要求,即要求新开垦的无前茬的“新土”,新开茶园土壤正好适宜。三是套种作物不能“喧宾夺主”,与茶树争光、争水、争养分,影响枣树的生长。一般要求套种作物距茶树50厘米,以套种作物的阴影不能抵达茶树为度。

为达到以种促管、以短养长、以种促收的管理目标,杜绝和防止重栽轻管、只栽不管等现象,各乡镇按照幼龄茶园管理目标任务和技术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做到了间作规范,管理到位,茶园的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茶叶生产的基础工作。

(四)狠抓质量、创建品牌。

保证质量、创建品牌是发展茶产业的关键环节。保证质量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宝,创建良好品牌是保证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惠民。我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从产品定位、品牌塑造、宣传推介和市场拓展上下工夫,着力培育有实力、有潜力、有内涵的知名品牌,努力提高“石阡苔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一是创品牌、整合资源,塑造“石阡苔茶”整体品牌形象。没有品牌优势,就没有市场优势;没有市场优势,就没有价格优势。所以名牌要名声大振,名牌要形成产业。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围绕“石阡苔茶”品牌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的系列产品,促进一般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切实解决品牌多、品牌乱、品牌杂的问题。二是抓市场、注重营销,拓宽产品市场渠道。要在巩固提升省内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国内市场和潜在市场的开拓力度,支持茶叶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通过设立专卖店、专拒、茶馆和开展连锁经营等形式,建立健全国内茶叶营销网络,扩大“石阡苔茶”市场占有率。积极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通过直销、代理、加盟、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拓展我省优质绿茶的国际消费市场。三是促推广、加大宣传推介,提升“石阡苔茶”影响力。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进行展示交易、宣传推介。充分挖掘茶与历史、文化、名人、健康、饮食等诸多元素的相关性。以举办石阡苔茶文化节为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茶文化氛围。四是搭平台、建立完善茶叶市场体系,促进茶叶产品流通。加快推动隆泰集团、大海集团等县内知名茶产业企业的建设和规划,进一步完善功能,发挥大型企业的文化和经济优势,集中精力共同打造“石阡苔茶”的展示交易和流通平台。

(五)扩大面积、缓解供需。

种植是茶产业发展的基础,品牌是靠规模经营、质量稳定长期培育出来的,不从规模化、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做起,不从面积和数量上去发展,片面强调创品牌,搞外表工作同样是错误的,从而供需就得不到缓解,茶产业就会停滞不前,不会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进展。只有大力扩大面积,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的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产品的品质才有保证,供需才得以缓解,产业发展才有源头和希望。在管好老茶园的基础上,盘活茶园资源,提高现有茶园的茶叶生产能力,将土质好、阳光好、适宜种茶的好土地大力开发出来,扩大茶园面积,加强基地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供需体系,最大限度地适应茶叶生产的良性循环,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六)注重加工、延长链条。

茶产品质量与加工环节息息相关,也是市场运作、产业前景、经济发展是否健康运行的关键。我县茶园面积已初具规模,品牌逐步凸现,国内国际市场日渐打开,产业前景非常良好,企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逐步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大好优势。但是,茶树良种普及率和单产水平低下,茶叶加工业发展滞后,科学产茶不足,部分茶园和茶农还是传统的加工方式,没有形成链条式运作方式,有些环节的缺陷严重影响了整个茶产业的发展,制约了品牌茶叶走势不好,销售区域局限,经济效益不高,人民群众实惠不够。我们在规模大、茶青好、数量足、质量硬、品牌优的大好前提下,注重加工,延长茶产业链条,从鲜叶原料的采摘要求,加工工艺、茶叶包装、茶叶贮存上加强监管,注重实效,提高生产效率,增长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1、鲜叶原料。原料必须来自无公害茶园,避免与常规茶园混合,鲜叶进厂由验收员验收,根据其品种、老嫩度、匀净度、新鲜度等,进行定级、称重、登记、归堆,分别摊放。对老嫩混杂或因发热红变等鲜度较差的叶子,另行摊放,作降级处理。被机油、汽油污染的鲜叶,不可作为制茶原料。鲜叶原料要新鲜、清洁,不夹带蒂头、茶园和老叶等夹杂物。盛装鲜叶的器具采用清洁、通风性能好的竹编茶篮或篓筐,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贷等软包装材料。鲜叶盛装和运输过程中注意轻放、轻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紧压、日晒、雨淋,避免鲜叶升温变质。避免鲜叶在贮运中被污染。

2、加工工艺。来自无公害茶园和常规茶园的鲜叶原料不得混合加工。

3、茶叶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

4、茶叶贮存。茶在贮藏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失去原有的风味。影响茶叶变质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在茶叶贮藏保鲜中,要尽可能减少这些因子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贮藏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干燥贮藏;②低温贮藏;③低湿贮藏;④低氧贮藏;⑤避光贮藏。

三、正视不足,用长远的发展眼光看待茶产业(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规划不相协调。

茶区基础设施溥弱,水、电、路跟茶区发展不相配套,加工厂的建设不集中,传统种植和采摘成为当前发展茶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既费劳动力又严重制约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前的传统种植茶叶不集中,茶叶零乱,许多成片茶区远离村寨,远离加工厂,交通闭塞,茶农去管理,采摘茶青需走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路,即使有好的茶青也卖不出好价钱,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大规模建设。

(二)监管体系不健全,品牌杂乱现象严重。

乡镇是茶叶监管的直接部门,部分乡镇把茶叶专项资金得到手后转为其他的资金,不及时兑现给茶农,推迟栽茶时间,只负责把茶叶栽下去,不论是什么品种、茶苗质量好坏、成活率怎么样等,就出现了年年都在栽但年年都没有好茶的结果。平时的监管力度不大,没有明确管理制度、考核方案等。

品牌管理不统一,如县内有 “风美剑毫”、“芊指岭”“华贯”等品牌达十余种,其实它们的内部包装的都是“石阡苔茶”,加工厂根据自己的想法想用什么品牌就用什么品牌;目前“石阡苔茶”质量鉴定没有统一标准,没有一个机构来鉴定“石阡苔茶”的等级,甚至出现外地茶叶包装后冒充“石阡苔茶”,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石阡苔茶”的美誉度。

(三)加强监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政府是监管体系的主导单位,茶农是茶叶发展的主体人员,企业是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要从市场单一向综合市场转变;从局部区域发展优化到连片规模发展;从国内品牌走向国际品牌;从注重春芽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注重独芽茶利用向注重独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高端产品茶向发展高中低端产品茶并重转变;从而改变目前我县茶叶效率低下的不良状况。利用我县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良好的茶叶品质的大好优势,开发茶饮料、茶食品、医药保健品、化工产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第五篇:留庄镇2012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实施方案

留庄镇2012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实施方案

为确保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根据《微山县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及农业及渔湖开发建设管理指挥部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结合留庄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强科技、转方式、增投入、夯基础、优结构、铸品牌、壮产业、促提升”为主线,通过品牌化带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湖区特色产业,打造经济发展强镇,科学发展名镇,实现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总体目标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提升。2012年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01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07元,同比增长13%。

(二)主要产业发展指标快速增长。粮食生产以提高单产为重点,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总产达到2.1万吨,同比增长3%;大力发展以浅水藕为重点的经济作物种植;林业以发展用材林、经济林为重点;畜牧业以发展养猪和禽蛋生产为重点;渔业生产以适应南水北调水质要求,严格执行南四湖养殖区域规划和养殖总量控制规划,大力发展清洁型现代渔业。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神武莲花为龙头企业带动湖产品深加工业发展。

(四)大力促进以产业化项目为支撑的土地规模流转。进一步健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年内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不少于1000亩,搞好桥上村、徐营村农业示范园区的初建规模。

(五)完成农民培训600人次以上,实现向非农行业就业转移400人。

三、实施重点及进度安排

坚持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扎实推进农民增收致富工程的实施。

(一)毫不放松发展粮食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提高总

产”的要求,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镇耕地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切实抓好日常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根据农时季节,及时制定印发农作物管理技术意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帮扶、技术培训等活动;开展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组织实施好小麦、水稻高产示范工程;强化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在重大病虫害发生时期,组织开展好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为粮食增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严格落实粮食发展扶持政策,执行好种粮各项补贴政策和政策性保险,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推广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防虫网育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统防统治等技术的同时,大力加强农业设施装备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抓住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机遇,大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为粮食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优化种植业结构布局,大力促进特色种植业规模发展。以扩大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提高设施栽培面积比重、立体间套作比重、优势农产品比重为重点,立足现有优势特色种植业,以大力发展水生经济植物种植为重点,继续推进特色种植带建设,膨胀种植规模,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县特色种植业现状和资源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为制定特色种植业发展布局规划提供依据。综合研究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组织促动、政策支撑拉动的具体措施,把特色种植业做大做强。

(三)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围绕雨润食品畜禽屠宰生产计划,主动搞好对接,发展订单养殖,规划建设板块式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积极扩大以生猪、肉鸭(鸡)和蛋鸭(鸡)等为重点的生态养殖规模,突出抓好生猪标准化养殖,扩大蒋坑汇海养猪场和土山金山养猪场的养殖规模。突出特色大力发展地方水禽良种微山麻鸭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工作,年内完成南羊庄、北羊庄、胡西头养鸭基地建设,启动微山麻鸭保种工程项目,达到存栏3000只的保种规模,全年畜禽养殖总量增长15%。

(四)积极发展清洁渔业。以建设“生态、优质、高效、品牌”现代渔业为发展目标,认真实施《南四湖渔业功能区划和养殖控制规划》,大力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质量升级和效益提高。2012年,全镇水产养殖面积,控制在7000亩以内。积极推广鱼类养殖与菱、芡种植轮作或间作。实施好3月15日至6月25日的禁渔期制度,做为湖区日常管理工作。

(五)加快发展高效林业。年内新增造林1万亩,新建留庄管区、满口管区农田

林网1000亩,新建下河头村苗木花卉(含水生花卉)基地1处,启动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规范林业生产机日常林业管理工作。

(六)实施农渔湖业品牌化建设。一是大力推进农渔湖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和商标注册工作。创建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为重点的一批带动发展现代农渔湖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营销大户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商标意识,开展商标注册。年内完成鲜活水产品及衍生产品“微山湖” 商标专用权的转让运作和管理,为渔业养殖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提供公共品牌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南羊庄、北羊庄、胡西头、李庄、曹楼、歇马亭养鸭基地,提升 “中国麻鸭之乡”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强农渔湖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大力宣传推介品牌农渔湖产品和品牌企业,在全社会营造“宣传品牌、支持品牌、发展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以县外市场为重点,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品牌推介会、博览会、网络营销和开展公益性促销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品牌农渔湖产品,提高国内外消费者对微山湖品牌农渔湖产品的认知度,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加强名牌农渔湖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创名牌农渔湖产品目标,加强农产品质量的研究和开发建设。从我县资源特点和区位优势出发,推进土地流转,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选准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大力建设名牌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并予以重点扶持。四是做好品牌农渔湖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商标注册农渔湖产品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防止恶意抢注商标和域名的行为。建立维权打假机制,加强对获得“名牌农产品”称号产品的保护和监督,严厉打击假冒品牌渔湖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保证品牌农渔湖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引导支持企业培育、创建和整合品牌,坚决防止品牌杂乱和无序竞争。定期对品牌农渔湖产品进行跟踪监测,对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消费者投诉和擅自扩大、转让、冒用品牌农渔湖产品称号的,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坚决杜绝“砸牌子”现象。

(七)推进农渔湖业标准化生产。大力推进养殖“退村进区”,控制面源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3月和9月,分别组织开展春秋两季农资市场集中整治和农产品质量专项检测行动。完成农民培训项目。5月上旬,完成桥上村、徐营村两村1000亩的有机水稻育秧工作。

(八)推进农渔湖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选择规模养殖、畜产品、湖产品加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等优势项目,发展一批有品牌、有实力、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和优势农产品的规模扩张,促进农业龙头企业扩规模、增效益,大力发展“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和“订单农业”的经营模式。实施农渔湖产品“进城入市、农超对接”工程。组织羊庄养鸭基地、神武莲花湖产品加工企业等农渔湖产品营销组织和企业、连锁超市、农贸市场对接,提高农渔湖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和流通效率;按照“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原则,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农家店、超市、配送中心等农村现代物流业。抓好规模农渔湖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以农业产业项目为支撑的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00亩。继续规范北羊庄村稻蟹混养项目建设工作,力争使混养面积超过1000亩。

(九)做好农民转移就业工作。按照稳定输转规模、提高劳务素质、强化综合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的原则,加快农民转移就业步伐。进一步加大农民创业就业培训力度,以创业就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为抓手,完成农民培训600人次以上,并实现向非农行业就业转移400人。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县乡劳动力资料数据库和劳务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传递、就业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成立农业及渔湖开发建设管理指挥部,抽调相关部门人员集中会战,统筹做好“三农”工作,协调解决农民增收致富工程推进中的重大问题,落实包保责任制,把项目落实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二)加大扶持力度。在抓住各级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中央和省、市、县下达的计划项目,充分利用好上级政策性资金和项目资金。

(三)加强督导考核。镇农业及渔湖开发建设管理指挥部督导考核组将加大对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建设的考核力度,实行“周督导、旬调度、月考核、季观摩、年总评”的督导考核制度,做到定期督查和随机督查相结合、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督查考核结果纳入年终考核总成绩,并作为评先树优、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欢迎转载,请注明原创首发:

下载民增收致富推进工程情况汇报(5月18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增收致富推进工程情况汇报(5月18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乌苏市古尔图镇扎实推进富民工程助农牧民增收致富

    乌苏市古尔图镇扎实推进富民工程助农牧民增收致富 马疆报道:今年以来,乌苏市古尔图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超前谋划,着力抓好为民富民工程的各项工作,切实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添砖加瓦......

    8-9月工程汇报

    海门市2012年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 2012DZX-1标段(8-9月)汇报材料 (2012年8月25号——2012年9月25号) 一、工程概况 1、我项目部所承建的2012DZX-1标段:1、三德线全长1212米,起讫点......

    工程月例会汇报材料模版[推荐]

    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 (工程月例会) 或 (工地现场办公会)二○年月工程进展情况的汇报一、工程进展情况 1. 工程工作量概述: 截至目前进地施工长度公里,占全线总长度的%;本月已完成建......

    驻村工作和农民增收致富工程工作汇报

    2012年上半年驻村工作和农民 增收致富工程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某单位在推进驻村工作,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中,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成效。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

    河南省封丘县农业局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

    河南省封丘县农业局大力实施农民增收致富工程 作者:农业局文章来源:封丘县农业局点击数:100更新时间:2011-7-14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封丘县农业部门明确目标,转变作风,积极推进现代农......

    扎实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切实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5篇)

    扎实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切实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 直溪镇 直溪镇农村青年中心是直溪镇团委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的面向全镇青年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也是该镇共青团主动顺应形势......

    农网工程推进会汇报材料

    农网工程推进会汇报材料一、会泽县XX年农网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XX年会泽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的有三批农网工程,均为10kv及以下工程,分别为:XX年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投......

    农网工程推进会汇报材料[模版]

    农网工程推进会汇报材料 农网工程推进会汇报材料 农网工程推进会汇报材料 一、会泽县农网工程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会泽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的有三批农网工程,均为10v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