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切实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
扎实推进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切实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
直溪镇
直溪镇农村青年中心是直溪镇团委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的面向全镇青年的一个综合服务平台,也是该镇共青团主动顺应形势需要,探索和加强对青年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一种新型区域性青年组织形式。自建立以来,中心结合直溪镇具体实际,实现了依托镇青虾专业合作社,依托本区域热心青年事业单位及各大专业组织组建中心,把中心建设为“六个基地”:即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务工青年培训基地、农业科技推广基地、青年劳务输出基地、青年文化传播基地、法律咨询服务基地,充分发挥青年中心作用,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一、依托青年中心培训技术
一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中心联合镇农服站、镇各专业合作组织、协会,为农村青年提供培训和技术服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同时,青年中心还不定期举行种养殖大户经验交流大会,互相交流种养殖技巧、农产品供求信息和致富经验,带领周边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开展务工青年技术培训。我镇的工业企业都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来务工青年较多,他们正处在求学问、长见识的年龄,刚刚踏出人生之旅的第一步,很多东西都需要关心和引导。中心针对这一实际情况,确立务工青年为首要服务对象,并为他们度身订做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相关法律培训等。
二、依托青年中心组织生产。
一是引导农民因地制宜选项目。青年中心积极发挥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农民筛选、论证发展项目,有效地避免了农民由于模仿别人而盲目生产的风险。二是推广科技项目,引导农村青年调整产业结构。青年中心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科技项目,以科技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为农民提供订单农业,组织农民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去年青年中心与江南制粉有限公司签订了1500亩的优质糯米生产合作协议,公司所需糯米全部由青年中心组织农户提供,从而减小了农户的市场风险,保护了农户的切身利益。
三、依托青年中心协调农技运作
青虾专业合作社以我镇特色水产--青虾建立的合作组织,但由于青虾销售都是零散、单打一的销往一些地区,专业合作社运作不是很好。中心成立后,积极组织中心内的会员大批青年专门从事农村经纪人工作,进行市场调查,广泛征求意见,为青虾专业合作社做好青虾的销售服务,从而保护农民的利益。帮助解决合作社单一的技术培训服务的模式,并于今年五月成立青虾销售中心,做到统一收购,集中上市,降低成本、风险,确保农民增收、增效。
四、依托青年中心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
镇团委十分重视农村青年就业转移工作,在农村青年中心建设过程中,结合直溪农村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将劳务开发纳入青年中心的服务范围,主要构建三个平台,一是信息平台。一方面中心通过调查了解,收集各大企业用工的信息,另一方面中心通过各有关单位了解我镇农村青年的基本信息。二是培训平台。中心分别与服装加工厂培
训部、电脑培训部合作,建立青年就业实践基地,由青年中心向培训部输送学员,培训期满后,再由青年中心和培训部共同指导就业、向外输出。截止目前,共开办培训班5期,培训农村青年650余名。三是输出平台。中心根据收集的企业用工信息,农村青年的基本信息以及培训情况,主动与企业联系、组织人员参加招聘。7月份,中心组织了200名农村青年参加常州市108家企业的招聘会。
五、依托青年中心开展文化活动。
青年中心利用青年中心的图书室、阅览室等场地,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村青年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联合镇司法所、派出所、妇联、关工委、劳动服务保障所联合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积极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建设农村青年中心整合了社会资源,延伸了团的工作手臂,增强了团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青年中心的运行机制,努力为农村青年增收成才服务,为促进全镇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6年7月20日
第二篇: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肃南县皇城镇北峰村是一个以裕固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畜牧业是全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村党支部以争建创业型支部、争当服务型干部、争做带富型党员,促群众增收致富的'三争一促'活动为载体,组织引导党员创先进、争优秀、作表率,全村农牧民增收致富步伐不断加快。2011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584元。
一、强素质、建班子,提高带动能力
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党员素质、强化组织建设作为创先争优的突破口来抓。依托镇党校、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等培训资源,以'学会一技、扶持一户、辐射一片、带动一村'为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积极把产业协会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着力提高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形成了'强本领、争先进、促增收'的良好风气。结合村'两委'班子换届,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建议,努力拓宽选人渠道,把带头致富、热心为群众服务的'能人'选入村'两委'班子。同时,把优化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作为重点,培养35岁以下入党积极分子11名,将6名产业发展能人、优秀青年充实到村干部后备库,全村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针对牧民群众对发展生态畜牧业'坐、等、观、望'的实际,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引领党员示范户推广细毛羊集中舍饲喂养,舍饲喂养的细毛羊每只经济效益比天然放牧的至少增收200元。在党员示范户的带领下,牧户发展生态畜牧业,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积极性日渐高涨。
二、亮身份、比贡献,提升服务水平
我们坚持把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期盼的民生问题作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我村牧业点分散,牧民群众诉求不能及时得到反映解决的现状,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筹资60多万元,建起了300平方米的村级阵地,设置了党员服务室、文化娱乐室、信访接待室等,阵地功能日趋完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们大力推行以村干部联片抓点、村两委班子成员联院抓户、党员骨干联户包人;村干部工作接访、随机走访、民意暗访为主要内容的'三访'制度,并建立了'有事找党员'帮扶机制,根据党员特长,组织无职党员设立民意收集岗、民政监督岗、社会治安联络岗、计划生育监督岗、草原生态管护岗和民事纠纷调解岗6个岗位,进一步拓宽了掌握和解决群众诉求的工作平台,方便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形式。活动开展以来,全村党员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80多件,调处矛盾纠纷60多起。针对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化,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结合公开承诺制度的落实,组织开展了'四亮四评'活动,通过党务公开栏、党员服务公示牌等渠道,让党员把身份亮出来,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全村党员主动走访'找'难题、开门纳言'征'难题、分层梳理'定'难题、争先恐后'领'难题、千方百计'破'难题,使党员干部找准了服务群众的着力点,服务群众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使30多件影响我村经济发展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得到解决,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创先争优活动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气象。
三、明思路、调结构,拓宽增收渠道
我们坚持把发挥党员的带头引领作用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采取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领办、致富能人带头、群众自愿联合的方式,组建了肃南县绿牧场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按照'支部+合作社+产业+牧户'的运作模式,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上,让牧民富在产业链上。针对合作社缺技术少资金等情况,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协调争取项目资金120余万元,建成占地5600平方米的畜产品交易市场1处,多功能库房1座,高标准屠宰车间1座,冷冻冷藏库房1座,羊舍2座,储毛棚1座,购置冷冻冷藏设备4套,牛羊肉经过加工远销河南、宁夏等地,每公斤平均价格比本地市场高出4元以上。同时,通过内请、外聘等方式适时向合作社派遣科技特派员、法律咨询员、信息服务员等人员开展咨询帮扶服务。今年,我们又与本村在外务工能人联合,以固定资产入股的方式成立了肃南县皇家牧场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智力引、政策扶、资金帮、技术撑等措施,全村90%的牧户依托标准化生产、规模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走上了致富路。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开展'把协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干部培养成协会致富带头人、把协会中带头致富的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活动,注重把有开拓精神、市场经验丰富、'双带'致富能力强的党员推选为专业合作社班子成员,针对牧区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组建了细毛羊生产党员技术服务队,通过分片驻点的形式,积极为群众开展绵羊人工授精、疫病防治、羔羊育肥、机械剪毛、分级整理及上市拍卖等实用技术培训,并投入资金配套机械剪毛棚、剪毛机、分级台、打包机等设备60台(件),努力提高高山细毛羊产品的综合品质,打造出了在县内外享有盛誉的'赛美努'、'九排松'畜产品品牌。近三年,全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1000元多元,年均增幅达15%以上。《>农村增收致富经验交流》
第三篇:农村致富好青年材料
农村致富好青年材料
我是胡建国,顾家村村民,被当地群众评为“养猪致富能手”。
过去,我依靠传统的种植水稻和玉米,不少投资业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远程教育播放内容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猪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猪场,开启了自己的养猪事业和致富梦想。
2011年刚开始的时候,我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4头能繁殖母猪,准备大干一场。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饲养技术,一场猪瘟使4头母猪死去了2头。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我并没有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技术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我主动学习农民科技养猪,系统的学习并掌握到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母猪防疫,防病等实用技术。严格按照所学的养猪技术喂养,定期为雏猪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我总结出了科学养猪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先如今我又扩大了养殖规模,扩建养猪场,养猪数量达到70多头,年收入15万元。
在自己养殖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看到了其他养猪户因为 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猪效益不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请教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我的带领下,村内养猪户页逐渐多了起来,让村民腰包也鼓了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篇: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团组织建设和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调研报告
——共青团乾安县委
我们以基层团组织建设和促进农村青年增收致富为主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调研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随机走访等为主要形式,走入严字乡、安字镇、大布苏镇了解情况,总结了以下几方面成果。
一、关于农村基层团组织工作的调研
(一)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现状
1、工作对象逐渐萎缩。乡镇政府机关团员青年比例很低,一是由于机构改革的开展,各部门各单位都在减员减编,多年不分配青年人,人员只出不进;二是按团章规定,年满28周岁,不在团内担任职务的不再保留团籍,原有团员都已超龄离团;三是党组织在不断地吸收团员入党。农村的团员青年也在锐减,主要是受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转移人员基本上是团员青年。由于青年的减少,一是影响了团干部队伍建设。从团县委机关到基层团干部普遍存在年龄老化、工作积极性不高、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团干部流转较慢等现象。二是影响了团员队伍建设。青工、青农系统团员青年逐年减少,使组织无人员,工作无对象。
2、工作经费缺乏保障。县乡村各级团组织普遍存在工作经费不足现象。一是团组织自身造血功能较弱(团费来源基本都为学生和农民,收缴较少;团组织自身收入渠道较窄);二是经费缺乏必要的政策保障;三是社会化运作受团干部自身条件的制约;四是党政领导对群团组织认可程度。工作经费不足直接影响了共青团工作效果。
3、工作手段未能形成强势。在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团组织缺少有效的手段,工作内容略显苍白,面临无事可做的尴尬处境,长此以往,在党政面前可能形成团组织不做事、做不了事的印象,使团组织在党政面前没有话语权、抬不起头、没有位置、得不到认可。
4、工作影响力有所削弱。团组织的影响力、团干部的号召力、团员青年的向心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一是团组织缺乏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有效方式,影响带动青年的实际举措无力;二是部分团干部作风不扎实、本领恐慌、安于现状、服务意识淡薄、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影响了团干部良好形象。
(二)针对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1、大力加强团县委建设。县级团组织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团县委的活跃必然带来乡村两级团组织的自然活跃和全面活跃。希望上级团组织在区域化推进共青团工作的进程中,切实考虑团县委的处境、作用发挥,就团干部的选、育、管、转,建立健全工作阵地和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团县委在农村共青团工作中的领导能力、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
2、大力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队伍建设是抓好团建,做好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要重点抓好选、育、管、转四个环节。积极稳妥地推动基层团干部的“直选”、“海选”等工作,把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热爱共青团工作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进一步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多为团干部提供系统学习培训、交流考察、挂职锻炼的机会,不断提高团干部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道德素养和主观能动性;置业安置上要为团干部负责,依据年龄、工作业绩等妥善安置团干部。
二、关于促进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调研情况
(一)当前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现状
1、观念落后。一些农村青年创业者靠自己的才干和技术致富后,怕担风险,不愿意扩大规模,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中难以发展壮大,难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由于大部分青年外出务工,导致目前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年龄偏大,技术含量低,技术更新慢,发展空间相对狭窄。
2、资金不足。由于农业投资见效慢,一些财力雄厚的企业很少投资农业。农村个人贷款还有一定难度,限制了投资大、科技含量高的潜力农业项目发展,也影响了农村青年创业人才的成长进步,创业起步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农村青年创业的首要问题。
3、培训不规范。由于没有全面统一的预测和规划,在开展科学技能培训工作时,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对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没有分类对待,培训未能和农民就业创业有效联系。致使青年农民参加培训的热情不高,培训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二)更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致富的对策与建议
1、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团组织要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和各涉农部门建立长期联系,主动为青年农民干事创业牵线搭桥。要协调农业、科技、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审批、办证和贷款等方面,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青年农民创业者优惠和扶持。帮助他们跑项目,闯市场,为农村青年创业人才落实各种政策。为广大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联合农业部门在种子、技术和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为青年农民创业降低成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加强现代农业技能培训。要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和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探索由团委牵头,组织技术人员与农户结对子的方式,开展科技示范服务,提高农户的种养水平。各地团组织要进行经常性的信息沟通、交流合作,组织青年致富带头人进行观摩学习。促使农村青年创业人才不断更新观念,交换信息,打开思路,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3、发挥创业人才的带动作用。通过评选表彰树典型,发挥辐射、引导、带动作用。近年来,共青团开展了一系列农村优秀青年创业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加大了农村青年创业人才培育力度,培育出一批敢为人先、经营有方的先进青年农民典型。这些优秀青年农民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积极推荐、引导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进入了村委班子,以便更好地起到了组织带动作用。
4、提供具体扶持。一是争取政策上支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村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团组织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给予重点扶持,为青年农民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5、建立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农村创业人才,树立良好的社会导向。将青年创业人才的评选工作纳入整个青春建功新农村活动之中,激励创业人才的成就感。通过开展“杰出青年农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等创评活动,大力宣传青年创业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青年创业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青年创业人才的影响力。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青年创业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推荐、吸收加入党、团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基层团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
第五篇:农村青年带头致富事迹材料[定稿]
农村青年带头致富事迹材料
李添林,男,1969年出生,初中文化,湟中县鲁沙尔镇徐家寨村人,中国共产党员,1998年在本村创办了粉条加工厂,目前该厂属于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李添林是土生土长的徐家寨人,对于本村的气候特点,他十分的了解,徐家寨是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平均海拔3000米,高寒缺氧,气候干燥,主要地貌特征是山区多,平原少,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气候凉爽,雨热同季,紫外线照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非常适合马铃薯作物的生长,他从小就知道我村是我省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马铃薯种植事宜区,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油菜、位居第三,生产的马铃薯具有干物质含量高、单产高及绿色无污染的特点。
马铃薯作为人们传统的食物,是李添林再熟悉不过的,长期以来以马铃薯为中国西北部地区,特别是我省农民赖以生存的主食。在逐渐的学习中,他更加的了解到,马铃薯的大规模生产在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顺利的跨越了第一个发展周期,农民受益,农村经济日渐繁荣,这一产业已带动了全县农业的整体推近。因此,大力发展马铃薯种植以及马铃薯产品加工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1998年,李添林在进行了仔细的市场调查和周密的前
期安排后,终于在本村成了徐家寨粉条加工厂,谁也没有想到,在李添林的带领下,这天天都吃的洋芋蛋子,竟然让大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党的十七届三种全会召开后,李添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领会会议精神,决定扩大规模生产、更新设备,为本县及周边各村的马铃薯、蚕豆、豌豆等农作物的销售拓宽渠道,为众农户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打下坚定的基础。粉条加工的事业也是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李添林不仅看到了这些同时他又开始琢磨如何利用做完粉条后剩余的马铃薯渣,最终在进行了多方的咨询研究和专家建议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帮助下,李添林又开办小型煤厂、有机肥厂,对这些废料进行再利用,这一举动又为城乡群众的燃料,和种植业提供了大的方便。
2009年,由于设备老化,李添林有积极多方申请国家专项投资200万元,并自筹420万元,更新了设备,聘请了技术顾问8名,解决本村劳动力50名以上。
李添林的事业越来越红火,也带动了村里的群众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李添林谦虚的态度却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他总是说,“要感谢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各位乡亲,没有他们,我是不可能成功的!”村民们也完全相信他有足够的信心及能力将这个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