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市农村电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10:47: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市农村电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市农村电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全市农村电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农村电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村电网建设事关农村发展和百姓生计。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农民迫切希望用上质高、同价、安全、可靠的电,要求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的呼声空前高涨。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电网建设和农民用电情况,市政协把农村电网建设列为今年的调研课题,由市县区政协联合进行调查。4月份,社会与法制委员会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由陈安生副主席带队深入到汉滨、平利、紫阳两县一区的8个乡镇17个村,对农村电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电网建设现状

我市农村电网建设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农民集资,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建设了电网,广大农民由此告别了油灯照明时代。然而,由于当时电网建设不规范,质量低,加之运行时间长,杆线老化,甚至杆倒线断,导致电灯不亮,电机不转,电器不能使用,部分农民又回到了油灯照明时代。为改变这一状况,全市充分利用国家“改革农电管理体制、改造农村电网、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简称“两改一同价”)政策,加快了农村电网建设步伐。1998至2005年实施了一期、二期改造工程,两期工程结束后,农村电网改造覆盖面仍然较低,还存在部分无电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2006年至2008年,又继续投资进行改造。通过10年的努力,国、地电公司累计投资11.839亿元,对全市乡镇及部分村组、农户电网进行了改造,全市农村电网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是形成了以330KV主网架为依托,以110KV为骨干网架,以35KV线路向各乡镇输电的电网格局;二是基

本完成了县域35KV输变电工程;三是以新建的35KV输变电站为依托,县域10KV电网结构得到优化,提高了供电质量;四是扩大了电网覆盖面,特别是偏远山区的乡镇实现了通电;五是降低了电价,实施了“一户一表”改造的农村居民照明电价由改造前的1.5-2.0元/度,降低至城乡统一价0.4983元/度,部分农民用上了优质、放心、满意的电。

二、农村电网建设中的问题和原因

全市农村电网经过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供电情况明显好转,部分农民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电网建设和改造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覆盖未过半,网改欠帐大。据电力企业提供的资料和调查汇总显示,全市电力企业供电区域覆盖2498个行政村(含交叉供电村),供电用户789087户,供电人口26

4.84万人。截止2008年底,共改造了1421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6.89%,改表到户288071户,占供电总户数的36.51%。调查组所到的汉滨区有876个行政村,已进行电网改造的有224个村,占总数的27%。部分改造的有214个村,占总数的26%,尚有383个村未改造,占总数的47%。户表改造入户率仅为12%。该区早阳乡20个行政村,172个村民小组,4036户,1993年群众集资建设了农村电网,截止目前只改造了5个村,32个村民小组,分别只占总数的25%、10.7%。紫阳县212个行政村,网改到村到户率分别为46.11%、44.9%。该县向阳镇12个村71个村民小组,仅改造1个组。平利县194个行政村,网改到村到户率分别为50%、48%。该县长安镇是全县电网改造较好的镇,20个村尚有8个村未改造。

(二)同村不同价,群众意见大。调查中看到,在同一个乡镇,网改到户的村电价为0.4983元/度,未网改的大部分农户电价为1至2元/度不等,有些甚至更高。汉滨区江北办的长征村共9个组,已经网改到户的5个组,电价为0.4983元/度,而未改造的4个组的农户,除缴纳正常电费外,每户月均还要摊电损费15元-23元不等。以该村李永富为例:2008年11月用电9度,交4.5元正常电费的同时,又交电损费23.20元,李永富电费就达3.08元/度。岚皋县未实施网改的农户承担的电费平均为1.5元/度。该县建军村电费为3.7元/度。漳河乡青岩村电价高达4.7元/度。高额的电价使农户难以承受。部分由国电、地电交叉供电的村,因输电线路长、投资成本高,营运效益低而改不到这些村,成了两不管村。汉滨区县河乡白垭村用的是国地电网相邻4个村的末端电,长年处于时有时无的供电状况。农村电网改造一、二期工程实施后,有一部分电网已改和未改的村合并为一村,一村两网两价的用电矛盾日益突出,农民意见很大,迫切要求对电网进行改造。一些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议案、提案,建议尽快改善农村用电条件,提高用电质量。

(三)用电质量差、生产生活受制约。随着“新农村建设”、“家电下乡”、“农机下乡”、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国家惠农政策的推进,农村对用电量和用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电网根本满足不了广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每逢用电高峰期,电灯不明,家用电器、加工机械和农用机械无

法正常启动,这在电网未改造的村是个普遍问题。因电费太高,电压不稳定,很多农民对国家补贴的家电、农机下乡只能望而却步。紫阳县江河村有七个茶叶加工厂,每个加工厂有多台电机共8.4千瓦,白天无法正常生产,只能等到深夜零时以后才能加工茶叶,制约着这个村的经济发展。该村小学教室日光灯不能启动,远程教育设备不能开机。岚皋县堰门乡建军村、漳河乡青岩村的农民说:由于电压问题,到了晚上在电灯下面“两人隔桌相坐看不见”。因供电质量差,家用电器不能启动,一些已经购臵家用电器的农户,将其搁臵墙角。电网未改造村的农户用电安全也让人担忧,这些线路大部分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农民自筹资金建设的电网,架设技术标准低,超负荷运行年代已久,大部分木质电杆已腐朽,线路破烂不堪,时有杆倒线断伤人事故发生,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岚皋县溢河乡台子村因低压电线老化破损,2005-2007年间烧毁4户村民11间房屋,直接经济损失8万余元。

(四)网改速度慢,政府有压力。全市农村电网经过10年大规模改造,把好改的基本上都改了,剩下的多数是居住分散,用电量小,输电线路长,施工难度大,投资费用高,营运回报低的村、组、农户。以地电为例:今年省地电集团投资安康农村中低压配网建设资金10959万元,只能解决21990户农民的用电改善和通电问题,只占地电未改户的12.3%,户均需投资4900元,而在其营业区内年人均用电量仅为407度,电费约210元,成本都保不住。按地电今年投资额度的建设速度计算,还需8年才能完成他们的网改任务。国电改造任务则更大。在电网建设和改造中,电力部门既要

考虑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资金的筹措,又要考虑建设速度、建设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因素,企业有压力。已进行网改和未网改农户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拉大,引发了社会矛盾,政府维护稳定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五)体制不顺畅,协调有难度。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规划、投资及管理权均在省电力公司和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市县电力部门只是个执行机构。省电力公司和省地方(集团)公司各自虽有供电管辖范围,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争夺优质客户,抢占有利地盘,重复投资建设,引发社会矛盾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政府也难以协调。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国、地电在镇坪县同时建设了110千伏输变线路及变电站,而地电按110千伏标准建设的变电站只能降压运行,造成了项目重复和资金的浪费。这种现象在我市其它县也有发生。

三、加快农村电网建设的建议

农村电网建设乃民生之计,群众所需,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农村稳定,我们应当站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安康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认识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问题,把这项惠及老百姓的实事办好,使广大老百姓能够平等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为此,我们建议:

(一)把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象建设通村水泥路那样制定政策予以扶持。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当充分考虑巩固农村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等因素,把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二)将农电网建设和改造与新农村建设、迁移式扶贫、小集镇建设、通达工程等政府扶持的农村发展项目结合起来,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群众参与、各方配合的农村电网建设的管理体系,定期研究农电网改造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农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出现的矛盾,构建供、用、管的和谐关系。

(三)对自我发展能力差的县区供电企业,给予扶持,增强企业实力,加快农村电网建设速度,提高供电质量。

(四)广泛宣传农村电网建设的法律、法规,让广大农民明了农村电网建设的运作模式,维护好自身权利,履行好应尽的义务。

(五)改革我市现有电力体制不顺的问题。改变输配电现行规定,建立合格、平等的竞争主体和规范的电力市场规则。

第二篇:农村电网建设改造现状调研报告

堪称“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的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于1999年7月开工,完成总投资7486.3万元,年12月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然而,时至今日已过去了4年,笔者就此现状展开了调查,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结硕果

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年末全县7个乡镇110个村,乡村户数49644户,乡村人口155507人。通过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呈现出了“理顺了电管体制,改造了电力设施,增加了农村用电量、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新局面。

(一)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供电体制在农网改造之前非常复杂,县内除宜昌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两个主营供电企业之外,有宜昌天发集团所属的天福庙二级水电站、宜昌富磷集团盐池变电站,还有乡镇管理的郭家沟电站、苟家垭电管站、洋坪银星公司等,供电体制可谓是多家供电、网络交错。经过“农网改造”,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目前县供电企业只有宜昌供电公司和县供电公司两家。

(二)改造了电力设施。农网改造中加大了对农村供电设备改造资金的投入,淘汰了陈旧高耗的配电变压器设备,更换了非标准杆线,合理配置了变压器台区,缩短了低压供电半径。农村电网发生了“线路由细变粗,变压器由小变大,台区由少变多”的变化。“农网改造”新建台区70个,改造台区362个;新建10KV线路111.77千米,改造10KV线路375.74千米;新建380V线路300.91千米,改造380V线路651.82千米;新建220V线路228.53千米,改造220V线路1609.25千米.(三)增加了农村用电量。由于“农网改造”后全面实现了“三到户”、“四统一”(三到户即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四统一即统一电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发票)的用电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电费结算到台区,台区以下由各村电工负责到农户抄表收费,电价标准参差不齐,有的村照明电价高达1.80元—3.00元/千瓦时的现状,使农村用电量大大增加。年—年全县农村用电总量分别为3775万千瓦小时、5616万千瓦小时、8748万千瓦小时、12555万千瓦小时。4年来的用电总量逐年增加,年与年的1671.54万千瓦小时相比,农村用电量4年平均增长了65.55%。

(四)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电网改造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电压,户表改造换来了优惠的农村电价,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活方面已由老三样电扇、黑白电视机、电饭煲变为新三样空调器、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生产方面烘干机、精制粉碎机已成为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年,百户农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88台,比年增长87.23%;百户农民电冰箱拥有量16台,是年的5.33倍;空调器从无到有,连年增加;全县农村电动机总动力35225千瓦,比年增长25.05%,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动力19509千瓦,比年增加1201千瓦。

二、农网改造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网改造”虽然硕果累累,但现在看来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当前的,也有历史的。

(一)电网改造存在改造不彻底的问题。一是由于资金不足,旧线、旧杆续用普遍。二是由于过去供电管理体制问题,改造工程存在“死角”。如荷花镇区域过去有3家供电企业,但由于地域偏僻,架线成本过高,三家企业都不愿管,这些地方的“农网改造”都是单一的户表到户,形式上的“农网改造”。三是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农网改造”时电表该换的不换,该校的不校,导致电表老化。

(二)农网维护成本高,农村低压维护费出现亏损。

以县供电公司年—年的农村低压维护费的收支情况为例:

县供电公司年—年农村低压维护费收支情况

其亏损的原因:

1、山大人稀,管理区域大,农电工人数增加。以年为例,省核定我县农电工人数为211人,实际农电工人数为228人,相差17人。供电企业要支付17人的工资18.8万元、住房公积金1.8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1.84万元、职工福利3.43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1万元、工会经费1.44万元、基本养老保险3.6万元、失业保险1.3万元、工伤保险1.29万元、生育保险费1.18万元,合计支出36.26万元,人年平支出2.1万元。

2、山区海拔高,雨天、雪天相对频繁,导致线路损坏大,相应的线路维护次数增加,维护费用开支增加大。

3、县是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山多树多树障多,线路巷道清理维护难度大,维护费用增加。

4、山区县的农电工管理工作量与其收益不成比,出现农电工劳务入不敷出的现象。如县荷花镇杨柳村共90个农户,每月的电费收入只有500元左右,但实际支付农电工工资700元左右,工资缺口200元。但从工作难度看,此农电工的工作量要相当于平原村2000户的工作管理难度。

5、山区线路长,电损过大,按规定比例18%提取的线变损费用远不能弥补实际线变损费用的需要,导致供电企业低压维护费严重不足。如在对县荷花镇高峰村农网改造时,竟为了一个农户通电,电杆用了40根,所需导线也是正常用户的8倍。不仅导致电线实物维护费高,而且维护过程中消耗费用也相应增高。

(三)再改造资金缺口大。由于“农网改造”后农村用电量猛加,过去的设计能力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际用电需要,改造后的再改造已迫在眉睫。一方面过去“农网改造”过程中导线直径ф16线路较普遍,此导线只能满足过去用电量的照明用电,大部分农网线路需要“由细变粗”的改造,换线改造资金大。另一方面农村生产、生活电器的迅速增加,变压器必须实行“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的改造,否则不能满足农民需要。

(四)农村偷电现象严重,乱搭乱挂仍然存在。一方面山区县,山大人稀,农电工配备虽超过了省的标准,但究其工作量仍力不从心,不可能面面俱到,监管力度有限。另一方面电力部门不是执法主体,没有硬性措施来管理农村偷电现象。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分配农网维护费,费用标准有待调整。上述列举的各类问题,充分说明山区、丘陵和平原在农网维护管理过程中,工作难度、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都各不相同,农网维护费用的开支范围、开支额度也相差较大,应从实际出发,分平原、丘陵、山区三个不同地区确定不同标准,据调查测算山区标准应比平原标准高一倍。

(二)合理核定农电工人数。现在山区农电工人数普遍超过了省核定人数,建议在核定农电工人数时,分平原、丘陵、山区的三个不同的地区核定配备人数。据测算,平原按400户配一个农电工,丘陵按250户配一个农电工,山区按150户配一个农电工是合理的。

(三)对“农网改造”来一个“回头看”。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来一个“回头看”的督查力度,确保早部署、早动手。二是电力企业要组织专班,分门别类摸清来一个“回头看”的家底。三是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农网改造”先天不足和“改造再改造”的资金问题。

(四)科学制定线损指标。全省的线损指标统一标准为18%。笔者认为此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建议按山区、丘陵、平原三类不同地区确定不同的线损指标,山区提取线损比例数应高于平原提取的线损比例数。

(五)采取得力措施,切实降低农网低压线变损。一是电力企业要成立线变损管理领导小组,协调、指导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二是供电所也要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建立所长、职工、农电工三级线变损管理网,各负其责。三是供电企业主管科室要制定合理的线变损指标,下达到供电所、电工组进行考核。四是加强经营管理,实行同步抄表,杜绝农电工估抄、漏抄、错抄现象,抄表到位,不得随意更改抄表时间。五是重视线变损分析工作。供电所、电工组每月认真开展线变损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农网低压线变损。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执法机构,加大电力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目前,由于电力部门本身不是执法主体,存在检查与执法脱节的问题,监管不力的问题,建议是否在电力部门内部成立电监会,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力违法行为,从而缓解电力部门低压维护费的补偿压力。

(七)加大《电力法》的宣传力度,争取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一是加强村级组织对农村电网巷道清障的协调配合工作;二是争取乡(镇)政府对农网保护工作的重视,齐抓共管,确保农网电力设施完好无损;三是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大局意识,杜绝或减少盗电现象,自觉使用电网露天保护器,切实保护高压网络。

(八)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农电工素质。整顿和降低农村电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涉及面广。因此,各级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定期对农电工培训,提高农电工业务素质,只有提高电管人员群体素质,才能把这项民心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电力管理制度得以赢利实施,确保农村供电质量和电价政策的正确执行。

第三篇:农村文化场所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场所建设调研报告

在侯家沟社区、兰家疙瘩社区走访中,群总普遍反映没有文化设施。我便利用休息时间对全县和平时所到之处的文化场所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整理归纳,以供参考。

一、社区文化场所现状及思考

吉县现有的文化场所,我调研期间去过的有文化广场,小广场,西关广场、锦屏山公园、清水河沿岸。这5个公园为所在社区,乃至全县城的居民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在对这五个场所进行研究后我得出以下结论:

1、文化场所需要足够的面积。相对来说,小广场人员聚集但是环境限制使其承载能力有限。

2、文化场所要远离交通要道。锦屏山公园山上适合晨练,人来人往,但是山下却很少有人驻足,主要原因首先交通繁忙不安全,其次是汽车尾气多,空气质量不好。

3、文化场所要交通方便。清水河沿岸是一个近水的好去处,却因为进出不方便,大大限制其功能发挥。

4、文化场所要有足够的设施。西关广场的篮球场,就吸引大量篮球爱好者专程前往。

二、吉县居民在社区文化场所进行的主要项目

1、锻炼身体。跑步、做操、散步、打拳,尤其是早上。

2、踢毽子。吉县好多人喜爱踢毽子,在吉县现有的社区文化场所活动的大都是踢毽子的,踢毽子受场地、风力、人员等因素限制小,只一个毽子,投资小,几个人围一圈就可以进行,随时可加入,随意可退出,加上入门技术含量低,成为很多人热衷的项目。

3、滑板和轮滑。这是小孩子喜欢的项目,特别是在文化广场,到处都是轮滑的孩子。

4、跳健身舞。参加此类活动的多为中年妇女。他们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有人教,有固定的舞步。

5、其他活动。这段时间有不少大人带小孩放风筝,这项活动具有季节性;也有些打羽毛球之类的活动。

三、在医院搬迁后原址建立文化活动场所的可行性探究

1、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新华西街主干道,靠近学背后村委,远离滨河路运输干道,交通方便安全;医院搬迁后将腾出大片土地,面积适中。

2、服务辐射范围广。桥南广场改为自由市场后,现在新华西街紧缺文化活动场所,建成后将辐射自县委以下到一中门口所有社区,包括现在在建的两处高层住宅楼。部分桥南片区的居民也能受惠。

3、促进学背后村城镇化建设。广场建成后,学背后地段将空前繁华,促进学背后村向从棚户区高层住宅搬迁改造。

根据吉县居民在社区文化场所进行的主要项目,以及其他县市文化广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场所建设上可以考虑一下几点:

1、广场尽量设立个观礼台。有观礼台方便搞活动。群众自编自演的节目什么的都可以演;放个电影,搭个戏台能有个场地。

2、平整不需要到处是台阶。在广场活动的小孩多,有台阶容易受伤,更不利于轮滑。

3、设立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设施。场地足够的话,也可以考虑设立几个乒乓球台,或篮球架。

4、在广场的边上设立门球场。门球是老年人中间最流行建设活动,在我见过的文化场所大都设置了门球场地。老年人时间充足,平时,门球场就是广场的人气场。

5、在广场护栏等位置设置文化栏。昔阳的松溪公园里有一组计生文化雕塑,描述一个人从襁褓到耄耋,每个阶段一个雕塑,期间点缀大量名言警句的石牌,十分引人注目。

四、对文化活动场所的作用几点思考

1、引导群众走上健康向上的生活道路。文化活动场所可以把居民凝集在一起开展文艺、体育、科技、图书等各种活动。风气正了,人心齐了,打麻将赌博的没了,想致富要致富的人多了。

2、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文化活动场所在满足了群众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为当地培养了大批文艺人才。

3、化解了干群矛盾。在文化活动场所的活动中,基层党组织可以因势利导,把各项工作与文化活动融合在一起,号召力和办事成效就会大大提高。党员干部也因为经常参加活动,深入群众,社区矛盾也有新的化解之路。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农村电网建设情况分析

金塔县农村电网建设情况分析

一、我县基本情况概况

【地理位臵】金塔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端北部边缘,地处东经98O58′-100O20′,北纬39047′-40O59′之间,东与张掖市高台县毗邻,西与玉门市接壤,南邻酒泉市和嘉峪关市,北靠内蒙古额济纳旗,举世闻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坐落境内。辖区总面积

1.88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0.12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全县管辖5镇5乡4个街道办事处,86个行政村,463个村民小组。

【人口】辖区内居住人口以汉族为主,总人口14.96万,其中城镇人口3.5万人。

二、我县电网情况概述

金塔县营业供电范围为县城、各乡镇、生地湾农场、阿右旗矿区。总供电面积1.88万平方公里,用电客户52903户,供电人口14.87万人,2012年供电量1.95亿千瓦时,售电量1.81亿千瓦时,平均售电价561元/千千瓦时,通过近年来线路改造和电网优化使我局的综合线损大幅下降,提高了线路的供电可靠率(供电可靠率(RS-3)为99.6%),保证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电压合格率达到95.1%,近年来通过农网工程的改造一户一表率达到10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形成较为合理的输配电网络。至目前,辖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5台总容量为84100千伏安,110千

伏线路4条280公里;35千伏变电站24座(其中11座为用户变电站),主变38台,总容量121605千伏安,拥有35千伏线路22条,长513公里;10千伏线路43条,线路长1460公里,低压线路1314公里,配电台区2357个,容量为16.13万千伏安。全县乡(镇)、村、户通电率100%,各类用电设施设备较为完备,电气化程度较高。

三、农村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10千伏主干线导线线径小、负荷大,经过近十年的运行,随着用电的不断增加,10千伏线路主干线导线已明显过小,末端用电多为大型负荷,当全部用户满负荷运行时,线路功率因数及末端电压较低,部分用户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2、部分10千伏线路,所处位臵多在树木繁茂、地下水资源丰富地区,每逢春季扬沙季节,由于瓷瓶污秽严重,线路污闪跳闸事故频发,可靠性低,加之我县盐碱化土质较多,电杆根部腐蚀严重,维护困难。

3、原农网一、二期改造时,0.4千伏线路多采用LGJ-25导线架设,也存在过负荷运行情况,已不能满足正常供电需要。

4、新增用户较快,解决部分地区居民的新增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加上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乡镇企业等用户逐年增加,部分10千伏及以下线路续建、延伸造成主干及分支线路供电半径超标,导线线径较小,电压合格率降低。

5、部分10千伏线路分断开关较少,全县1460公里10千伏线路,目前只装设分支断路器52台,断路器数量少,电网分断能力差,保

护简单,往往线路一处故障引起全线路大面积停电,通过加装真空断路器,可有效提高电网检修能力,降低检修时大面积停电带来的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

6、部分10千伏及0.4千伏线路“两清理”中电杆高度不够,对地交叉跨越处距离不够、部分线路穿越绿化带、危及安全运行。

配电线路质量差,运行维护量大,安全隐患突出。加之部分线路走廊拥挤、树线矛盾突出,给日常线路检修维护带来不便。虽然经过了一、二期农网改造、农网完善节余、10年、11年和12年农网改造升级等工程大规模建设与改造,但部分自然村仍未进行过改造,电网网架结构仍十分薄弱,设备的装备水平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好多设备陈旧老化,带病运行、运行极不稳定、事故率频高。另外由于负荷增长快,现运行的线路导线截面不满足要求,供电质量差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0.4千伏供电半径远远超过技术要求,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差,严重制约着金塔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民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同时受农网改造资金限制,一些富民工程如:规模养殖、大棚种植、电气化建设、政府重点工程等项目无法及时建设,农村负荷快速增长的供电区域电力投入还较为匮乏,电力建设方面投入不足,电网建设步伐缓慢,导致部分设施用电困难,部分已用电的设施在供电线路上面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严重制约着农民创收

和乡镇经济的发展。

四、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建议

1、把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制定政策予以扶持。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应当充分考虑巩固农村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等因素,把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统一起来。

2、将农电网建设和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等政府扶持的农村发展项目结合起来,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群众参与、各方配合的农村电网建设的管理体系,定期研究农电网改造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农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出现的矛盾,构建供、用、管的和谐关系。

3、广泛宣传农村电网建设的法律、法规,让广大农民了农村电网建设的运作模式,维护好自身权利,履行好应尽的义务。

第五篇:农村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三农问题”一直备受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因此,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十六大进一步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是既包括城市信息化也包括农村信息化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信息化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我国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企业必备的手段一样,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在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城乡之间“数字鸿沟”仍在扩大的情况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第一,这是信息化工作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信息化工作的根本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强薄弱环节,重视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努力实现城乡信息化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第二,推进农村信息化是抓住机遇、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措施。农村城市化要以信息化为前提,首先必须建立畅通发达的信息渠道,以信息流激活物流、资金流、人才流,用信息化促进农业的现代化,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带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是抓住一次重要战略机遇,把信息化和工业化、城镇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农村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第三,这是加快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要求。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加快农村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第四,农村信息化是农村改革的需要。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最大的信息技术的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政、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信息化使许多政府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更好,帮助政府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现今,无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或者国家安全的保障,都不能没有信息化的支持。

二、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水平落后,所以今后在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农村信息化建设投资大、风险高。受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农村人口分布稀疏、地域广阔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加大信息化建设,始终面临高成本、高风险的投资瓶颈。同时,农村通信的技术接入手段遭遇政策限制,实现普遍接入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由于农村幅员辽阔,部分区域后期维护、服务等工作也存在困难,农村光缆被盗现象严重。部分偏远区域通信基础设施铺设到位后,电话、宽带入户率难于保证,而农村电话由于农民收入的原因使用率非常低,热装冷用现象严重,基本上是接电话的多,打电话的少,这就导致通信投资大而收益小,投入产出倒挂相当严重。

第二、农民对信息化需求有限。目前农村宽带市场增长较为困难:一是由于农民经济水平不高,难以承受电脑终端价格、宽带月使用费等成本支出;二是通信网络科技含量高,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尤其是普遍缺少电脑知识,难以熟练掌握和使用通信网络,尚未形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第三、农业信息资源缺乏,使用不便。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农民生产生活中需求量最大的是农产品买卖信息、价格信息和农业科技知识等。而实际生活中,适合农村的信息资源严重匮乏,信息不灵和不对称导致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难的问题时有发生。我们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发布能力较低,信息资源开发缺乏总体规划,尚未建成采集、加工、发布、反馈等一条龙式的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信息化的运行机制还不活,一些涉农网站对农民的真正需求了解不够全面,缺乏从上到下了解农村的信息人员,尤其是最基层负责信息采集、整理加工和推广应用的人员,从而导致信息不实用,更新也不够及时。

三、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农村改革以来,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在信息化的挑战面前,如果农村不能与时共进,城乡差距将再次被拉大,如果占人口70%以上的农村仍被排除在信息化进程之外并因此拖住中国现代化的脚步,中国同样将面临被世界抛弃的危险!因此农村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

第一、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在信息时代,建设通信网络是发展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必经之路。没有通信接入能力,农村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市场化就无从谈起。

一要加强有线电视的网络建设,为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服务;二要扩大电话的服务功能,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水平服务;三要加快农村的互联网建设步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第二、加强农村信息化宣传培训。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不强,农村懂信息化技术的人才更是缺乏。一些乡村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认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可有可无。据了解,农民对电脑的用途知之甚少,能独立上网的农民更少。农村信息服务站上网历史记录中显示,经常访问信息网站,查看农业信息,进行农产品交易的并不多。掌握信息化应用技术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前提条件。否则,网络对农民来说就如同聋子的耳朵,成为摆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政府要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宣传和引导,利用各种公开场合进行信息化功能和成果演示,广泛宣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激发起农民强烈的兴趣。同时,认真总结农村信息化成功经验,推广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第三、切实加强对农民信息化培训工作的领导,全面普及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应用基本知识,义务帮助解决农民信息技术薄弱的问题。在培训中要统一培训规划、培训教材、培训经费,避免分散培训、重复培训、低效培训等弊病。根据实际需要,区分主次,重点抓好专业信息员和普通农民的培训。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特点,确定不同的信息化教育课程,让农民自愿报名,自主选择参训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使农民群众尽快掌握信息化操作技术,真正实现信息化下乡、进村、入户。

第四、降低农村通信服务成本。根据农村通信投入大、产出低的现实情况,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通信运营企业发展农村通信和农民使用通信,向通信运营企业适当返还农村通信营业税,并在机房用地、青苗赔偿、施工赔补等方面减免费用。通信运营企业要逐步降低农村区间电话、移动电话和宽带等通信费,让利农民,刺激农民的通信消费欲望,提升用户量和消费量,实现规模效应。同时设计简易好用的电脑或手机终端产品,方便农民使用,使广大农民都能享受到基本的通信服务。在宽带网络建设上要因地制宜,选择重点人群和地区,不能搞不切实际的遍地开花,强求每个农户都上宽带,应初步考虑每个行政村设立一个信息服务站,担当“二传手”角色,为农民提供宽带服务。待条件成熟后,再扩大网络覆盖面,以避免资源浪费。

第五、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防止重复建设。这是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效率的重要保障。为此,农村信息化既要总体考虑,又要利于解决当前阶级社会发展当中的突出问题,为民、利民、便民,才能够收到比较好的效益。对信息化的各个方面,要统筹安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对“硬件”建设和“软件”开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开发,以及各个业务系统建设都要有总体规划,坚决防止由于软预算约束条件的存在造成的重复建设,要做到全国一盘棋,力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使公用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使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总之,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正常运转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企业的积极参与、农民的观念转变。只要我们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拉动作用,就一定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下载关于全市农村电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市农村电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息网络建设调研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曾指出“农村信息化不仅是能打电话、能上网,更应该满足农民获得、交换信息的需求。除了农村通信实现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得到重视......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调研报告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指政府财政通过预算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对村级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成的公益事业项目进行奖励或补助的行为。xxxx年,我县被省综改办确定为全省村级公益......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不仅带来了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还将引发农村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共5篇)

    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具......

    关于紫阳县农村电网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紫阳县农村电网改造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2年4月26日在紫阳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紫阳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马文毅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电网规划调研报告.doc

    电网规划调研报告 按照国网公司和蒙东公司关于加强农电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工作的实际对我局电网规划的各项工作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近五年我局农网建设情况......

    本溪地区电网调研报告

    本溪地区电网调研报告 (基础产业处 孟宪堃)近年来,随着本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溪地区的电力负荷和用电量呈持续上涨的趋势,特别是全省大力实施沿海“五点一线”开发、建设以沈......

    农村调研报告 -(共5篇)

    八里村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八里村全村村域面积1.3万平方米,有耕地720余亩,其中水田约480亩,旱地200余亩,山林面积约400余亩。有村两委班子五人,其中村委三人、支委三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