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时间:2019-05-14 10:2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静电力做功的特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第一篇: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物理背诵1电势能和电势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静电力做功与路径无关,与初末位置有关。

2、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叫电势能。

3、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4、WABEpAEpB5、设EpB0,EpAWAB(A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移动到零势能位置电场力做的功)

6、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叫电势Ep

q7、电势的单位是伏特,电势是标量

电势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电势具有相对性)电势与电场无关 通常选无穷远处或大地处电势为零

8、如何比较电势的高低

(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

(2)(根据电势能及电性判断)

若电荷为正电荷,则电势能大处电势大(Ep

q

Ep

q)若电荷为负电荷,则电势能小处电势大(

9、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

10、等势面的性质:)

(1)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2)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

(3)等势面密处场强大、电场线密

(4)不同等势面在空间不相交、不相切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尽责任的人

第二篇:静电力常量

静电力常量

物理意义

表示真空中两个电荷量均为 1C 的点电荷,它们相距1m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为9.0×10-9N。大小

k=9.0×10^9牛顿·米2/库仑2 来源

是库仑实验得出的。库伦实验

由扭秤实验得出-------库仑定律

库仑扭秤由悬丝、横杆、两个带电金属小球,一个平衡小球,一个递电小球、旋钮和电磁阻尼部分等组成。两个带电金属小球中,一个固定在绝缘竖直支杆上,另一个固定在水平绝缘横杆的一端,横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平衡小球。横杆的中心用悬丝吊起,和顶部的旋钮相连,转动旋钮,可以扭转悬丝带动绝缘横杆转动,停在某一适当的位置。横杆上的金属小球(称为动球)和竖直支杆上的固定小球都在以O为圆心,半杆长L为半径的圆周上,动球相对于固定小球的位置,可通过扭秤外壳上的刻线标出的圆心角来读出。当两个金属小球带电时,横杆在动球受到的库仑力力矩作用下旋转,悬丝发生扭转形变,悬丝的扭转力矩和库仑力力矩相平衡时,横杆处于静止状态。

仪器的中心轴上装有一个永磁体托架,旋开其上紧固螺钉,可使托架升降,以改变永磁体和横杆上的阻尼金属板的距离,调整横杆转动的电磁阻尼时间。

整个仪器都装在有机玻璃罩内,既有较高的透明度,又可防灰尘。有机玻璃罩的下半部做成可开合的门,以便清洁绝缘横杆和竖立支杆,调整绝缘横杆的水平,使金属小球带电等。仪器的底座上装有三个螺旋支脚,旋转支脚,可调底座水平。其他

F静电=k*q1*q2/r2 电容中也是这个值。精确值:

Ke=8.9880×10-9牛顿·米2/库仑2

为什么在数值上静电力常量k=光速c的平方?

库仑定律F=k*q1*q2*r-2中静电力常量k=8.988*10-9=c2*10-7(c是光速,这个等式是精确的,不是≈)

静电力常量和光速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因为库仑定律中的k是1/(4*pi*epsilon0),其中epsilon0是真空介电常数。而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得出光速c、真空介电常数epsilon0和真空磁导率mu0的关系是epsilon0*mu0=1/c2,而mu0=4pi*10-7,所以有以上的k的数值。

可能你还会问为什么mu0=4pi*10^-7,其实这个是隐含在安培这个国际单位的定义中的。在国际单位制中,1安培是这样定义的:如果两根平行的无限长直导线(直径忽略不计)通有方向相反强度相同的电流,而它们每米相互的吸引力是2×10^-7牛顿的话,那么定义这个电流强度的大小为1安培。然后根据洛仑兹力的公式容易得到mu0的准确数字,也就是mu0=4pi*10^-7。

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答案不能引起遐想也没什么启发性,但是这就是真正的答案。

第三篇:做功(教学设计)

13.1怎样才叫“做功”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学习《怎样才叫“做功”》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然后教材直接介绍了功的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

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遗憾的是,本节课没有完整的实验。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课前的预习与探究。教学目标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教学过程:

(新章节学习导语、概括。需时:2分钟)

一、问题引入:

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物理力学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义,(举几个成功达到成效的活动:如把物体举起来、推动了物体,即做功。同时再演示手着提包水平走动,并问有没有做功?学生答(有做功)。但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刚才提包水平走动时,并没有做功。从而激起学生想知道物理学中是如何规定“怎样才叫做功“的求知欲望。)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力学的“怎样才叫做功”。(约3分钟)

板书课题:

13.1怎样才叫“做功”

二、新课教学

问题1:仔细观察课本P44页各图,并引导学生从力和距离的角度,解释做功。师生共同分析课本和生活中的实例,得出做功的(前两个)共同点。即: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理移动了距离。

问题2:演示------用手托着粉笔盒水平前走动,问学生:有没有做功?学生答:有做功。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过程(或这个托力)没有做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做功例子与没做功例子(多媒体课件展示)对比分析得出:做功还要满足一个条件-------物体移动方向要与力的方向相同。

板书:共同点

3、物体移动方向要与力的方向相同

(以上做功的3个共同点的板书,板书在副板位置)

师生把做功的3个共同点归纳成一句话,得出物理学中对做功的规定:

板书: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并使物体在该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了功。(约7分钟)

(教师)板书:做功的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问题3: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有哪些不做功的例子?

根据学生的举例情况,教师点拨,也可以出示下面几个图片,让学生分析是否做功。图片(1)举重运动员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 图片(2)运动员举着杠铃在高处停留5秒钟是否做功?(用时:约3分钟)

练习1:(分两部分:一部分、比较容易判断力是否做功的习题,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二部分、没有做功的习题,有3题,即力不做功的三种情况。这部分习题,只要学生会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去解释为什么没有做功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归纳出来,因为这样会使学生更乱)

(用时:约7分钟)

问题4:知道了怎样才叫“做功”,怎样去测量或计算你做了多少功呢?做功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做功的多少与力大大小和移动的距离多少有关。(关键要使学生得出:为什么你说第二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2倍?是加还是减得到的呢?)

师生共同得出计算做功的公式:功=力×距离,字母公式:W=FS(板书:计算做功的公式:功=力×距离,字母公式:W=FS)

①力学中的“功”的公式是_____②“功”的单位是________

讲述功的单位: 单位:焦耳(J)1J= 1N ·m 出示焦耳的照片,教师介绍小资料:焦耳事迹和成就。问题5:介绍1J的功(课本图片)问题6:计算功的例题讲解 练习2:(多媒体展示)

第四篇:用做功造句

【注音】: zuo gong

【意思】:同〖做工2。

做功造句:

1、关于做功,我们有两个公式。

2、重要的是,这只是对做功来讲的。

3、在我们周围总是有能量在做功,不管我们是否察觉到它。

4、如果给定一条封闭曲线,那么求所做功的线积分为零。

5、为了求做功,我们要计算线积分。

6、无用功其实也有做功,过程非常痛苦,时间也花了,但它就是没完成多少东西。

7、冷却很容易被解释为是由于为了克服分子之间引力而做功的结果。

8、好,我们看到温度升高了,然后我们有做功量和温度的升高量,这是一个恒定压力下的值。

9、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做功需要耗能,哪怕这种功只是使电子在硅片间移动。

10、对于各种可能的中间路径,我们将发现,做功做多的是可逆路径。

11、如果我取任意闭合曲线,所做功都全是。

12、所以不要忽视这个力,但要认清楚,它们不做功的事实。

13、这边是空间上的,这边是平面上的,我们来看看关于做功的定理。

14、请记得做功的例子,可以用格林公式的。

15、就像做功一样,当计算这线积分时,通常不这样用几何方法来做。

16、因此我们把做功过程分成了两步。

17、第一种说法说焦耳发现,制作加农炮筒时,会产生大量的热,同时这中间有大量的做功。

18、我们这么努力工作,相信一定在做功是花了很多能量。

19、压力不做功,因为这个方向的,压力,总是和,运动方向垂直。

20、为什么它没有做功?

21、这里发生了膨胀,所以系统对外界做功,活塞被推出来。

22、能看到什么?,可以发现做功的格林公式。

23、大家知道热量不会自发地,从冷的物理流动到热的物理,除非对它做功。

24、不要把很累,和做功混淆。

25、既然功是力和运动,路程的点积,不管是张力还是,法向力都不做功。

26、例如,当我把这个想成是一个力在做功,无论如何建立坐标系,都没有关系。

27、上节课我们讲,这是对外做功的必要条件,特别是这个部分。

28、物体在向量场里面做功的路径是封闭曲线的话,它所做的功可以写成一个二重积分。

第五篇: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篇一: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重庆市綦江区古南中学陶学明

一.学习任务分析:

《做功了吗?》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第三小节的内容。从教科书编写来看,主要涉及三块内容:一是利用“功的原理”这一发现引入“机械功”的概念;二是“怎样才算做功”;三是“怎样计算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机械与力等知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机械功是力与位移的综合效果。学习机械功的知识,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必要准备。

关于这一科学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两个条目: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后续学习中会涉及到)。从认知水平来看,一条属于“了解”水平,一条属于“认识”水平,其中对“功的原理”没有提及(但本质已经涉及)。这就是国家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下册的学生,由于普及了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一)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中杠杆平衡条件、动滑轮的特点等知识,还学习了力和长度的测量,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但结合刚学过的功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实验探究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认知能力。学生思维较活跃,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

(三)学习动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比较典型的求趣、求动心理。

(四)学习风格。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喜爱合作学习,喜爱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喜欢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较容易受外界评价与 成就水平影响,焦虑水平适中。

三.教学目标确定:

基于对学习内容任务和学习者的分析,提出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含义;

(2)认识两个必要因素与功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并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经历引出功的概念的过程;

(2)通过实例体验、情景归纳,体会功的物理意义及做功时力与距离的内在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起探究物理的兴趣,从功的概念、原理中受到启发;(2)受到物理学史中科学精神的熏陶;(3)培养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意识。4.教学重点:(1)是否做功的判断;(2)做功多少的计算。5.易错易混教学难点:

是否做功的判断,尤其是关于“距离”的理解。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抓“要素”时,先用演绎法;

2、体会没有做功情形时,运用“归纳法”;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实践体验”、“演示分析”、“情景归纳”、“交流讨论”、“练习展示”等教学方法,切实转变学习方式。

4、适时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或“先行组织者策略”。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习态度、兴趣、积极性的评价,把学习效果的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小组加分评价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

篇二:【教学设计】做功了吗 [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我是从人们使用简单机械的图片入手引入新课,吊车吊物体、牛耕地、用滑轮提升物体等,通过对比学生会很自然的提出质疑:这些劳动即有力、又有距离,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引入新课,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

2、关于功的概念的建立(8min):

我首先根据刚才的图片,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定义来判断思考:顾客推着小车前进,顾客对小车做功了吗?用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水桶做功了吗?运动员把球踢出后,他对球做功吗?等

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学生根据已有的力学知识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从而得出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此时学生对功的定义,理解并不透彻。引导学生紧抓“力的成效”来认识生活中物体做功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并给出实例,让学生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加深学生对做功两必要因素的认识。

不做功的情况:

1、f=0(不劳无功)对物体根本不施力,不做功。举物体靠惯性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例子,说明没有推力对物体做功。

2、s=0(劳而无功)我推讲台没有推动,我对讲台不做功.展示举重运动员没有举起杠铃的情景。

3、f⊥s(劳而无功)因为这种情况下物体并没有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这个力不做功。

这时我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如粉笔盒,学生课桌上的文具、水桶等,特别是我提起水桶从教室前走到后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进行分析。利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不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加深了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情况物体是否在做功。

4、怎样计算功(12min):

在研究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在课堂让学生个别体验,(推动课桌和推动讲台前进),配合多媒体分析引导,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顺势引出关于物理学中功的计算公式。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并指导学生认识功的单位:1j=1n.m ;力做1j的功约多大;让学生亲自举2个鸡蛋,感受做1j的功到底有多大。运用公式进行解题。利用公式可以直接求解的例题,在解题中强调:首先要判断是否做功。并且找准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在课堂中设计了练习题,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在介绍功的单位时,可以通过对焦耳的生平简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最后由学生进行知识点小结,需要3min.5、作业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紧扣重点,难点,设计题目

6、板书设计

第三节 做功了吗

1、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机械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距离的乘积叫机械功。

下载静电力做功的特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静电力做功的特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功了吗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较抽象,应用的知识较多,是前面所学的力、力的作用效果与简单机械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机械效率、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的基础。是本章的重难点所在,但是单凭教师用语言教授......

    《做功的快慢》说课稿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做功的快慢2、教材分析《做功的快慢》一课是在学完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和功的知识后引入的,学生已经知道机械功的含义,如怎......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设计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理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会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了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机械功......

    怎样才叫做功教案

    13.1 怎样才叫“做功” 教材分析: 本节是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机械运动的基础上,讲述了机械功以及做功的必要条件和功的计算。这些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

    《做功的快慢》参考教案1

    第四节 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能说明有关问题并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会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做功的快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查了解......

    第一节 电流做功教案(5篇)

    第一节 电流做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能,能简单描述电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⒉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电流做功的相关因素。 ⒊学读家用电能表,会通过电能表......

    《第一节 电流做功》教学设计

    《电流做功》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的教案设计

    “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教学目标a.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实例b. 知道可以用做功来度量内能的变化c. 能用做功和内能的改变关系解释摩擦生热等与内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