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做功了吗教学反思5篇范文

时间:2020-02-21 20: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20做功了吗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20做功了吗教学反思》。

第一篇:2020做功了吗教学反思

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都会进行一个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更正。这便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好方式!下面是关于做功了吗教学反思的内容,欢迎阅读!《做功了吗》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较抽象,应用的知识较多,是前面所学的力、力的作用效果与简单机械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机械效率、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的基础。是本章的重难点所在,但是单凭教师用语言教授不容易让学生明白,因而我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突破难点:

1、在什么是功的教学中,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其更容易理解物理学的含义。

2、在进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教学时,举出几种不做功的情况,从反面去探究说明,并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其功的定义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其表达式,并类比前面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单位,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练习、巩固新知识的时间过少,学生思维转化有些跟不上,加上学生对生活中的做工和物理中的做功分辨不清,对功的理解还不太明确,我准备在下节习题课时加强练习的同时,多列举一些实例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其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功了吗》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问题,力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功的教学中,先举例引导学生分析力与位移同向时功的求法,再探究力与位移有夹角时的功的求法,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在物体发生一段位移的过程中,物体所受的各个力做功的区别,总结出了力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的条件,引导学生理解正功,负功的含义,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功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做功了吗》教学反思

首先从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这一事实出发,再从动滑轮提重物具体实验探究发现: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进而引出机械功的概念。接着又用图示方法展现怎样才算做功,让学生从中归纳出做功的必要条件,最后自然地引出计算功的公式和方法以及单位,并通过信息窗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同时说明了为什么以他的名字来作为功和能的单位名称。

“怎样才算做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介绍了机械功的概念后,通过大量事例让学生认识怎样才算做功,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事物进体验,如用手举凳子不动,手将书包举高等等,使学生切实有所体会,并将自己的体会在班级进行交流。

第二篇:做功了吗教学反思

本节的知识较抽象,应用的知识较多,是前面所学的力、力的作用效果与简单机械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机械效率、功率的概念和计算的基础。是本章的重难点所在,但是单凭教师用语言教授不容易让学生明白,因而我采用了如下一些方法突破难点:

1、在什么是功的教学中,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实例,让其更容易理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

2、在进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教学时,举出几种不做功的情况,从反面去探究说明,并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通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及其功的定义让学生自己来描述其表达式,并类比前面学过的知识推导出单位,这样便于学生理解。

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练习、巩固新知识的时间过少,学生思维转化有些跟不上,加上学生对生活中的做工和物理中的做功分辨不清,对功的理解还不太明确,我准备在下节习题课时加强练习的同时,多列举一些实例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其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篇一: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重庆市綦江区古南中学陶学明

一.学习任务分析:

《做功了吗?》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沪科版八年级第十章第三小节的内容。从教科书编写来看,主要涉及三块内容:一是利用“功的原理”这一发现引入“机械功”的概念;二是“怎样才算做功”;三是“怎样计算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和力、机械与力等知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机械功是力与位移的综合效果。学习机械功的知识,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的必要准备。

关于这一科学内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两个条目:3.2.2知道机械功,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的含义;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后续学习中会涉及到)。从认知水平来看,一条属于“了解”水平,一条属于“认识”水平,其中对“功的原理”没有提及(但本质已经涉及)。这就是国家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基本要求。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下册的学生,由于普及了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一)知识基础。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简单机械中杠杆平衡条件、动滑轮的特点等知识,还学习了力和长度的测量,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的能力,但结合刚学过的功的知识在短时间内完成功的原理的实验探究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认知能力。学生思维较活跃,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

(三)学习动机。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具有比较典型的求趣、求动心理。

(四)学习风格。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喜爱合作学习,喜爱通过讨论的方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喜欢多媒体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较容易受外界评价与 成就水平影响,焦虑水平适中。

三.教学目标确定:

基于对学习内容任务和学习者的分析,提出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含义;

(2)认识两个必要因素与功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并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经历引出功的概念的过程;

(2)通过实例体验、情景归纳,体会功的物理意义及做功时力与距离的内在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起探究物理的兴趣,从功的概念、原理中受到启发;(2)受到物理学史中科学精神的熏陶;(3)培养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意识。4.教学重点:(1)是否做功的判断;(2)做功多少的计算。5.易错易混教学难点:

是否做功的判断,尤其是关于“距离”的理解。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1、抓“要素”时,先用演绎法;

2、体会没有做功情形时,运用“归纳法”;

3、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实践体验”、“演示分析”、“情景归纳”、“交流讨论”、“练习展示”等教学方法,切实转变学习方式。

4、适时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或“先行组织者策略”。五.教学过程设计:

六、教学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学习态度、兴趣、积极性的评价,把学习效果的评价结合起来,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小组加分评价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

篇二:【教学设计】做功了吗 [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我是从人们使用简单机械的图片入手引入新课,吊车吊物体、牛耕地、用滑轮提升物体等,通过对比学生会很自然的提出质疑:这些劳动即有力、又有距离,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样引入新课,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探究,成为课堂的主人。

2、关于功的概念的建立(8min):

我首先根据刚才的图片,引出物理学中功的定义,然后让学生根据定义来判断思考:顾客推着小车前进,顾客对小车做功了吗?用水桶向上提水,人对水桶做功了吗?运动员把球踢出后,他对球做功吗?等

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学生根据已有的力学知识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从而得出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此时学生对功的定义,理解并不透彻。引导学生紧抓“力的成效”来认识生活中物体做功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并给出实例,让学生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加深学生对做功两必要因素的认识。

不做功的情况:

1、f=0(不劳无功)对物体根本不施力,不做功。举物体靠惯性在水平面上运动的例子,说明没有推力对物体做功。

2、s=0(劳而无功)我推讲台没有推动,我对讲台不做功.展示举重运动员没有举起杠铃的情景。

3、f⊥s(劳而无功)因为这种情况下物体并没有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这个力不做功。

这时我利用学生身边的实物(如粉笔盒,学生课桌上的文具、水桶等,特别是我提起水桶从教室前走到后面,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什么情况下不做功)进行分析。利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不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加深了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情况物体是否在做功。

4、怎样计算功(12min):

在研究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在课堂让学生个别体验,(推动课桌和推动讲台前进),配合多媒体分析引导,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顺势引出关于物理学中功的计算公式。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并指导学生认识功的单位:1j=1n.m ;力做1j的功约多大;让学生亲自举2个鸡蛋,感受做1j的功到底有多大。运用公式进行解题。利用公式可以直接求解的例题,在解题中强调:首先要判断是否做功。并且找准力和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在课堂中设计了练习题,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在介绍功的单位时,可以通过对焦耳的生平简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最后由学生进行知识点小结,需要3min.5、作业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紧扣重点,难点,设计题目

6、板书设计

第三节 做功了吗

1、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机械功: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通过距离的乘积叫机械功。

第四篇:《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是初中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重中之重,这一节作为第十五章的第一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节是电压、电流、电阻等知识的升华,又是进一步学习电功率的基础。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由怎样测算家庭电费的话题切入课题,首先认识电能表,通过电能表计算电费。第二部分,由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是通过电流做功实现的这一思路,引出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定性得出电流做功跟电流、电压、时间都有关。教材的编排是基于功能关系即能量的转化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这一思路,通过分析家用电器工作中发生能量转化这一事实来认识电能的。而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则是通过电流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

以上问题提出后很自然地过渡到电能的测量,以及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教材依据电流的热效应设计的两个半定量探究实验可以较直观地得出与电流做功有关的因素。尤其注重科学探究中“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两个环节的训练。

第五篇:八年级物理 9.3 做功了吗教案 沪科版

第九章 第三节做功了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

释机械功的含义;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能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中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并能用来进行简

单计算;

(4)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的能力,能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具有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

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树立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做功,不做功。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特点,尽量使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探究活动和和实例分析,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社会、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讲授和分组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实例演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设疑: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

2.分析学生已做过的实验(课件展示)

提问、分析发现:如果把拉力F与上升距离S相乘,则Fs=(G/2)×2h=Gh,正好等于物重G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乘积。后来又发现使用其他机械也是如此。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于是机械师们把这个物理量

用心爱心专心 1

称为机械功,简称功。

二、探究新知、展开新课

1、什么是机械功

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引导学生理解这个概念,找一找其中的关键词语是哪些?

2、怎样才算做功

(1)、探究讨论分析:(课件展示)

①吊车的作用力F使货物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s,吊车对货物做了功。

②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做了功。

③小孩沿斜面用力推车,车在推力F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小孩对车做了功。

④用力推车,但没有推动。人的推力对车不做功。

⑤一物体由于惯性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动。没有力对物体做功。

⑥吊车吊着货物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吊车的拉力对货物没有做功。

让学生仔细讨论分析,物理学中所说的做功有什么共同特点?想一想做功的必备因素是

什么?

师生小结: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

◆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而无距离(即: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如:

推(拉)而未动,提而未起,举着不动,杠着不动等情况。

--------劳而无功

依靠惯性移动一段距离(即力未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如:

依靠惯性在光滑表面上滑行的物体。

---------不劳无功

有力也有距离,但力与运动方向互相垂直(即物体移动的距离不是沿着力的方向

移动的)。如: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重力和支持力都没有做功;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行走时,拉力没有做功;起重机吊着货物在空中水平移动时,钢绳的拉力没有

做功。

---------垂直无功

把力学中的功与生活中的功作对比,说明力学中的功吸取了“成效”这一含义,力

作用在物体上,要取得“成效”才算做了功。所谓“成效”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

一段距离。

(2)、举例分析做功的情况

学生活动1:用手推物理课本在桌面上运动。

教师提问:你推书前进时做功了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2:把物理书举到头顶上。教师提问:你对书做功了吗?为什么?

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有做功的实例,并回答为什么.

注意:做功是指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物理过程,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不能称其为做功.

3、怎样计算功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功的计算公式:功=力×距离(W=FS)

功的单位是什么呢?从公式可看出功的单位由力和距离的单位复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那么功的单位是牛·米,为了纪念英国的物理学家焦耳,把功的单位牛·米称做焦耳,简称焦.

l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感受做功的大小

1)将两个鸡蛋举高一米所做的功

W=Fs=1N×1m=1J

2)体重为500N的学生从2楼上到5楼所做功

W=Fs=Gh=500N×9m=4500J5、例题分析

在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小朋友做了多少功?如果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分析:求推力做功,相应的力应是推力——50牛,相应的距离应是箱子在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10米;求举力做功,相应的力应是举力F’,因为匀速举高,举力F’大小应等于重力G大小——100牛,相应的距离应是箱子在举力s 方向上通过的距离h——1.5米.已知:F=50N,s=10m,G=100N,h=1.5m。

求:W1、W2。

解: W1 =Fs=50N×10m=500J

W2 = F’s ’ = Gh=100N×1.5m=150J

答:他推箱子做功500J,举箱子做功150J。

6、拓展延伸:

思考:

人直接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h的高度需做多少功?

若用动滑轮提升同样高度,则人需做多少功?(忽略滑轮重和摩擦)计算后你有什

么发现?

三、课堂巩固

1、判断正误

1)篮球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浮力做了功.

2)蹦床运动员在空中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弹力对运动员做了功.

3)伞兵在空中急速下落,重力对伞兵做了功.

4)小球在光滑平面上匀速运动时,桌子的支持力对小球做了功.

5)汽车运输货物,当它卸完货物空车原路返回时,牵引力做的功比去时做功少。

2、一个重1000N的车,在100N水平推力作用下前进20m。当推力撤掉后,车由于惯性又继续前进了5m。求推力做的功?()

A.20000JB.2500JC.2000JD.0J3、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正确的说法是()

A.在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四、课堂总结

1、从本节学习可知,物理学里说的“做功”跟日常生活中的“做功”“工作”是不同的.生活中的“做功”“工作”含义很广,一切消耗体力或脑力的劳动都可以说成是“做功”或“工作”.但物理学里说的“做功”含义要窄得多,有人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却“劳而无功”也就是说在物理学里没有做功.推而不动,搬而未起,用的力没有成效,因此力做功为零.

2、机械功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五、布置作业

1、课本P177 作业 2、3、4题

2、完成小实验

(1)方法:测自己上楼时做的功及所用时间。

(2)记录数据:记下自己的体重G及从地面到楼面的距离h(四楼)。从地面到楼面所做的功W=Fs=Gh共做两次,一次是正常步行上楼,记下所用的时间t1,另一次用较快的速度跑上去,记下时间t2。

(3)讨论以下两个问题,准备下节课汇报:

①你在两次登楼过程中所做的功是否相等?

②在前后两次登楼过程中1秒内所做的功是否相等?人有什么感觉?

下载2020做功了吗教学反思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20做功了吗教学反思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反思

    1、我对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设计是对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理解而确定的,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

    《第一节 电流做功》教学设计

    《电流做功》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通过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的大小及通电时间的长短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本节课计划讲授鲁迅先生于1934年写作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经过综合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学习者等多方面的因素,确定以下三点......

    孩子画错了吗教学反思[定稿]

    幼儿很投入地绘画时,其绘画作品作为心理意象和表现力的结合产物,往往是其潜意识的流露,投射出幼儿的真实内心。透过幼儿的绘画作品,我们本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心理,但我们的传统美......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

    考虑到鲁迅文章年代的久远、用笔的隐晦、内容的生疏、寓意的深刻,向来学生解读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这篇驳论性杂文之前,我做了以下四方面的准备工作:首先在第一课时我向......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李海云我校本周三早上安排了九年级语、数、英三个科目进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们九年级有4个语文老师,上课篇目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做功的快慢》教学反思(大全五篇)

    这节课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学生已经知道机械功的含义,如怎样才算做功(做功的必备条件),怎样计算功(功的公式及单位),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运用比较的方法,顺利引入功率的概念,导出......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教学设计

    篇一:做功和物体内能的改变教学设计做功和内能的改变 (一) 教学目的 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