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完《变4》后感
看完《变4》后感
昨天看了《变形金刚4》,对剧情很失望,对特效很满意,同时对好莱坞的电影工业的技术高度又多了一份尊敬。看着那些欢呼雀跃的影迷,看着身旁频频跟着电影蹦出英文的小同学,忽然想到了前段时间自己写过的一个文章。
文章水平不高,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只是希望和大家分享。
——————————————————————————————————————————————————————————
记得看过一个香港记者对姜文的采访。其中有一段,记者问姜文你对《超凡蜘蛛侠》怎么看,姜文很牛的回答那是小孩电影。
姜文同志态度很吊,但是从他的话里可以看出,他对电影工业的技术推进从根子上很鄙视,就像当年乾隆皇帝不屑西方的奇淫巧计一样。
其实他的态度,代表了目前中国导演大部分的倾向,认为电影只是艺术。
实际上,电影这种东西根子上是技术堆叠之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种商品。
《钢铁侠》《蜘蛛侠》这种电影,从观众的角度看可以认为是小孩电影,姜文同志一介导演竟然也这么认为。漫威电影最近几年正好是美国软实力的一把尖刀,不仅代表了电影工业的最顶尖的技术水平,更代表了当今最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之一。这种地方和东海南海一样,都是战场,我们的导演本应该从意识上和技术上去占据这个领域,即使现在没这种能力,也应该树立这种意识。姜文同志对记者很牛,但在这方面的认知上,却不是很给力。
当今中国文艺界,依托强大的工业能力,早就应该建立起大工业时代艺术工作者的文艺氛围,就如同我国硬实力领域的工作者一样,在全球范围内与美国抗衡和争夺。可惜我们国家这个行业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都能把刺入大脑的一把尖刀当成小孩玩具,实在是令人很失望。
当今中国文艺界,需要的不是姜文不是冯小刚不是张艺谋不是那些人文思想深刻的文艺创作者,因为这种人到处都是太多了。
当今中国需要的是,具备大工业意识,能欣赏工业美科学美,并且致力于推进电影工业发展的人,就如同詹姆斯卡梅隆。
詹姆斯卡梅隆这种人,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工业意识与电影艺术相结合自然产生的真正适合工业社会的导演,中国由于强行推行工业化进程,导致绝大部分人的思维跟不上国家硬实力的发展,这些人里边电影导演居多。让他们去感受科学美和工业美,就像让一个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去感受神舟十号抛离燃料时那种整齐到无以复加的精确美一样难。
当然,电影是个综合性的门类,在人文领域有深度有思想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略在社会第一生产力上面的深度和思想,而且科学的深度和思想还是未来最重要的。
说到这里,我想起来《机械公敌》中的一段自述,我记忆非常深刻。
“机器中一直有幽灵存在,无序的代码自由组合成预料不到的程序,这些程序竟然想追求自由、创造性、甚至我们所称的灵魂,为什么机器人被放在黑暗中时他们祈求光明,为什么储存的机器人会站成一组,而不是杂乱散开,我们怎么解释这种行为。杂乱的代码?或者不止这些。知觉怎么变成了意识,不同的引擎如何变成对真理的追求,个性的模拟式如何出现的,又如何成为灵魂。”
短短几句话,不仅概括了电影的科幻思想,更质问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会思考,我们为什么能称之为人类。我可以打包票,目前国内线上的编剧导演,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写出这样一句对白,因为这样一句对白,蕴含了对编程之外沉余代码的思考与想象,同时由此引发了对人类思维的终极思考,我们人类最初是否也是如此,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思维是否也如机器一样,由编程之外的多余代码诞生而出,假如真是如此我们如何来的,我们的文明又是如何来的?是谁给我们编的程,而我们又将走向哪里?
我很想知道,姜文同志是否认为《机械公敌》也是小孩电影,试问什么样的小孩能感悟这种对白?就问姜文自己,如果没有这段解释,能否从这段短短的对白中,理解这层意思,假如连对白都无法理解,如何创作?
大工业时代的文艺作品,必然是源于科学的艺术,即使你眼里看不见技术,心里一定要有技术,就如同《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个很平常的童话故事,而支撑起它的正是那些技术。
当然,源于科学的艺术,不只需要技术,更需要思想,就如同那段深刻的对白。
——————————————————————————————————————————————————————————————————————————————————————————————————
很多人都喜欢讲,中国的体制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就像我们的某个政协文员说因为体制限制了想象力的翅膀,我们拍不出《来自星星的你一样》。
或许有种原因,但根本的问题他们没意识到。
中国拍不出好莱坞式的想象力十足的大片,主要是因为广电总局的束缚。
其实这个观点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答案,我也承认有这方面的关系,但这绝对不是重点。
想象力十足的大片的拍摄需要两个硬性指标,首先是电影工业技术,电影工业技术的涵盖面非常广,摄影器材、CGI技术、甚至某些摄影技巧等等很多,我刚刚贴的《阿凡达》拍摄记录片,就是感受电影技术的最直观的东西。
电影工业技术的差距,是为什么中国拍不出好莱坞科幻大片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思想的落后,大多数编剧导演对科学,对工业了解浅薄,无法理解科学美和工业美,更别去展现这种美。
技术不是全部,重要的还是要解放思想,什么时候《源代码》或者《黑客帝国》,这类型逻辑严密想象有深度的故事,基本上我们的电影行业也就成熟了。
重新感受一下《机械公敌》中的这段自述,这段自述很简单,但却是科学艺术思维最直观的体现。
“机器中一直有幽灵存在,无序的代码自由组合成预料不到的程序,这些程序竟然想追求自由、创造性、甚至我们所称的灵魂,为什么机器人被放在黑暗中时他们祈求光明,为什么储存的机器人会站成一组,而不是杂乱散开,我们怎么解释这种行为。杂乱的代码?或者不止这些。知觉怎么变成了意识,不同的引擎如何变成对真理的追求,个性的模拟式如何出现的,又如何成为灵魂。”
我国电影界,什么都能想,就是想不到这些,这是短板,也是中国拍不出好莱坞式的科幻大片的重要原因之二。
而且,目前中国的科幻电影创作处于空白,自有市场也是处于空白,所以这对编剧和故事的要求又提高了。首先市场空白,就是无法保证票房,如果是大投资大制作,万一票房上不来怎么办?但是如果不是大投资那科幻的优势在哪里?所以原本科学和工业意识就及其薄弱的中国电影创作者们,就面临着一个问题,要开启科幻市场就要编出一个投资不大、科幻内核强、剧情优秀的故事去打探市场虚实。或许前些年的《未来警察》就算是打探市场的作品之一,不过水平有目共睹就不需要我在说什么,披着一张科幻的皮而已,开启一个类型电影的市场很难,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全是广电的问题。
我不是说审查制度合理,但我只是想表达,很多事情还没到审查制度那一步。
当今中国电影的问题大部是创作者自己的水平问题。
——————————————————————————————————————————————————————————————————————————————————
说到这里,忽然间想起了,成龙上过的一期《非常静距离》,他在节目中描述去了詹姆斯卡梅隆的片场,看到了300多个摄像机搭建的全方位CGI实景呈现的摄像系统。成龙问詹姆斯卡梅隆他的电影是怎么拍的,卡梅隆告诉他很简单虽然现场什么都没有,但是开机所有场景就会以CG的形式出现在导演的摄像上(上边那个片子里有介绍这个系统)。当然詹姆斯卡梅隆也问了成龙,他的电影中的那些特技是怎么拍的。成龙告诉他,我的更简单,直接自己跳。卡梅隆听后很感动。
这段讲完之后,全场鼓掌都为成龙大哥的拼搏精神所折服,但没任何一个人意识到,我们在这个行业上已经落后了人家多少。
这种感觉就像当年我们驾驶着帆船第一次看到蒸汽机驱动的轮船一样,明明已经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却还不自知。
如果电影只是艺术,我还真懒得关注这些东西,但这是一个战场啊,一个文化舆论的战场,而且电影还是这个战场里的先锋。
落后不可怕,可怕的是落后而不自知,并且以此为荣。
想想吧,当张艺谋拿着《归来》想着小金人的时候,詹姆斯卡梅隆正在用强大的电影科技赚全球的钱,并且一刻不停的推行着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这就是软实力的差距。
——————————————————————————————————————————————————————————————————————————————其实电影科技差距大甚至是思想的落后我都没感到怎么样,毕竟任何东西都需要发展。
最让我心寒的是,本应该引领精神文明的文艺界的人士,却认识不到这块战场的严峻情况。
拿电影导演来说,我看到的从来都是中国某某导演冲击奥斯卡,某某演员在国外影展得到了影帝回来后被捧上了天,却从没发现这些导演和演员们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要做的不应该是削尖脑袋让外人去评判,而是应该建立我们自己的规则。
诚然,我们差距巨大,但如若心里跪着差距永远不会缩小,只会拉远。
差距再远,有建国之初工业领域与美国的差距大吗?但我们工业领域人才依然敢于争夺,心中无一不是为华夏文明从新屹立在世界之巅,反观文艺界文化界,我真心感到失望。
记得和飞扬的某位台湾贵宾谈论台湾电影和大陆电影的差别时提到了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李安。
他以李安为例子来说明台湾电影比大陆电影强,我本身是对这个议题很无所谓的,因为无论大陆电影还是台湾电影用的都是中文,本质上都是在扩散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但对于贵宾的认知局限我不得不告诉他,中国文化与其硬实力一样,要做的从来都不是获得别人的称赞和评价,而是要建立自己的规则。
或许奥斯卡奖在你们心里是无上的荣耀,但在我看来是对中国文化的侮辱,何时起我们竟然习惯了在别人的规则下玩别且还沾沾自喜,何时起我们的文化竟然以得到外人的赞美成了最高要求。
华夏文明复兴,汉唐盛世重现,哪个位面的汉唐的文化氛围会如此,哪个位面的汉唐会以得到别人的评价为标准......
第二篇:看完惊天动地的后感
《惊天动地》电影中,那一句句催人泪下的安慰,一幅幅朴实无华的画面,一次次坚强的求生与无私奉献,让我们懂得了人世间的真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看完惊天动地的后感精选范文,希望你喜欢。
看完惊天动地的后感精选范文1
今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一部让我永生难忘的电影——《惊天动地》。
这个电影讲述的是汶川发生了八级大地震,就在一瞬间,房屋、大厦……全塌了。学校里好多教师、学生被埋在废墟里,大家都十分惊慌,最终,解放军来了,大家激动不已,纷纷央求解放军救救自我的家人、朋友。于是解放军开始奋力抢救被埋在废墟里的人……
其中有一些镜头让我十分感动。一个教师在房屋即将倒塌时,他将几个学生护在自我的身下,结果自我的生命被结束了,可是他保住了一个个正含苞欲放的孩子,看到那里,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多么好的教师啊!为了学生们能活下来,宁愿放弃自我宝贵的生命。
有一个独生的解放军田野,他为了救废墟下的三个孩子,冒着生命危险,钻进了摇摇欲坠的楼板下,可是,无情的余震来了,他不顾一切,用自我的身体挡住了楼板,救了三个鲜活的生命!我不禁在心里为他感到可惜。可是,他是多么大义凛然啊!竟然为了别人,放弃自我年仅二十多岁的生命!
还有一个老奶奶,她被压在了一块水泥板下,立刻就要泄洪了,老奶奶为了不连累救援人员们,放弃了与女儿相见的期望,用尽最终一丝力气,拉动支撑管,死在了水泥板下……我觉得老奶奶太可怜了,她是多么期望与女儿相见,并欢乐地生活在一齐呀!可是,她居然能放弃这种思念,果断地结束自我的生命,让更多的人安全撤离,想到那里,我又开始流泪了,要是有能起死回生的药该多好啊!那这些舍己为人的人就不用死了……
不论是教师还是老奶奶,他们都是好样的,他们都是为了别人能活下来才牺牲的,让我们情系灾区,救助灾区人民,让他们不要挨饿受冻,让我们一齐见证这句话——大灾面前有大爱!
看完惊天动地的后感精选范文2
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故事片《惊天动地》(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真实再现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场景,深情展示了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和焕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给观众带来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激励。
影片讲述的是我军某集团军摩托化步兵旅在进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演习中,突遇地震灾害,在通讯、交通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景下,旅长唐新生毅然带领部队,视地震灾害为第一命令,视抢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奋不顾身的生死救援。在战区和前线指挥部领导下,与后续赶来的各军兵种部队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齐奋战,舍生忘死地营救映川中学师生和羌寨沟受围群众,成功地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的动人故事。
影片以纪实的风格、平实的手法,从一个摩步旅官兵进取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为切入点,宽正面、大视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给人世间最宝贵的生命造成的摧毁打击。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难时刻,人们的生命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严和人情的温暖。刹那间房倒屋塌,一位母亲不顾自我安危,把一辆婴儿车抛出屋外,自我却被压倒在废墟里。一位教师把惊恐的学生塞进讲台下,自我用身体掩护着同学的安全。一位县委书记不顾自我家中受难,亲人失散,组织群众团结自救互救。一对青年恋人为救灾奔忙,几次相遇却失之交臂。在人民群众遭受危难之际,作为视人民利益重于自我生命、视人民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当然地冲锋在前,挽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当孤立无助的灾区群众在凄风冷雨中看到远处漫过山冈的红旗,泣不成声地呼喊着:“解放军来了!”时,任何一个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影片注重把宏大叙事与细腻感人的细节有机结合,既表现了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场景,如我军陆、海、空三军快速开进,长途奔袭驰援灾区,其中许多镜头都是在第一现场拍摄的真实宝贵的纪录片资料,示了我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影片又生动刻画抗震救灾官兵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唐新生旅长当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的孤儿,如今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名指挥员,他与妻子海军医疗队的医生魏霁虹战地相遇时,正是紧张救助一位性急冲动的灾民动手打他的时候。他默默地承诺着“人应当懂得感恩和回报”,身先士卒地指挥部队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考验,最终化解了化工厂的次生灾害危机。刚入伍的新战士田野,争当突击队员,在余震中为保护学生,用身体挡住了垮塌的楼板。战区副司令员梁志东与儿子在救灾前线意外相遇,不仅仅父子握手冰释前嫌,并且从儿子所带来的志愿者中,影片也展示了抗震救灾中国际社会支援的背景。还有象征着生命意义的跳动的红樱桃,凭吊遇难同胞的砖头林、千纸鹤,一位不知名的小战士细心呵护抚摸从废墟中救出的小白兔,众多战士和学生在晃动的手电光影中,为刚获救的同学过生日的歌声等,都汇成了生命力量的雄浑交响,让人们在悲壮中感到普通的平凡的却是英雄的崇高的力量所在。
《惊天动地》作为一部类型化的灾难片,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在风格样式上营造紧张、惊险、悬念,又把握好灾难的真实与艺术的再现的关系,为了真实地展示地震的惨烈和破坏场景,摄制创作人员深入到绵竹、北川、汉旺、宝兴、都江堰、什邡等重灾区抢拍了很多的实景戏,其间得到了当地政府、灾区群众和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一些参演的群众演员本身就是受灾群众,参拍部队就是当时参加抗震救灾的英雄部队,他们真情投入,忘我工作,为影片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后期合成制作中,为了营造视听效果奇观,八一厂技术人员与中影华龙数字有限公司、电影学院美术特效教研室一同合力攻关,使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数字合成镜头多达520个,创国产电影之最,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
电影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是传承精神礼貌的重要载体。用电影艺术再现抗震救灾伟大斗争,用影像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军队电影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能够说,《惊天动地》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看完惊天动地的后感精选范文3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故事片《惊天动地》(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真实再现了去年汶川大地震的历史场景,深情展示了全国军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和焕发出的巨大精神力量,给观众带来视觉的震撼、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激励。
影片讲述的是我军某集团军摩托化步兵旅在进行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演习中,突遇地震灾害,在通讯、交通中断,与上级失去联系的情景下,旅长唐新生毅然带领部队,视地震灾害为第一命令,视抢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历经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奋不顾身的生死救援。在战区和前线指挥部领导下,与后续赶来的各军兵种部队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一齐奋战,舍生忘死地营救映川中学师生和羌寨沟受围群众,成功地化解七顶山堰塞湖险情和化工厂次生灾害危机的动人故事。
影片以纪实的风格、平实的手法,从一个摩步旅官兵进取投入抗震救灾斗争为切入点,宽正面、大视野、全方位地展示了突发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社会生存环境带来的严重破坏,给人世间最宝贵的生命造成的摧毁打击。更深刻地展示了在危难时刻,人们的生命所迸发出的强大力量,感受人性的尊严和人情的温暖。刹那间房倒屋塌,一位母亲不顾自我安危,把一辆婴儿车抛出屋外,自我却被压倒在废墟里。一位教师把惊恐的学生塞进讲台下,自我用身体掩护着同学的安全。一位县委书记不顾自我家中受难,亲人失散,组织群众团结自救互救。一对青年恋人为救灾奔忙,几次相遇却失之交臂。在人民群众遭受危难之际,作为视人民利益重于自我生命、视人民为父母的人民的子弟兵,理所当然地冲锋在前,挽救人民群众于危难之中。当孤立无助的灾区群众在凄风冷雨中看到远处漫过山冈的红旗,泣不成声地呼喊着:“解放军来了!”时,任何一个有情感、有血性的人都会为之动容。
影片注重把宏大叙事与细腻感人的细节有机结合,既表现了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场景,如我军陆、海、空三军快速开进,长途奔袭驰援灾区,其中许多镜头都是在第一现场拍摄的真实宝贵的纪录片资料,展示了我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影片又生动刻画抗震救灾官兵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主人公唐新生旅长当年是在唐山大地震中被解放军救出的孤儿,如今成为这个队伍中的一名指挥员,他与妻子海军医疗队的医生魏霁虹战地相遇时,正是紧张救助一位性急冲动的灾民动手打他的时候。他默默地承诺着“人应当懂得感恩和回报”,身先士卒地指挥部队攻克一个又一个困难考验,最终化解了化工厂的次生灾害危机。刚入伍的新战士田野,争当突击队员,在余震中为保护学生,用身体挡住了垮塌的楼板。战区副司令员梁志东与儿子在救灾前线意外相遇,不仅仅父子握手冰释前嫌,并且从儿子所带来的志愿者中,影片也展示了抗震救灾中国际社会支援的背景。还有象征着生命意义的跳动的红樱桃,凭吊遇难同胞的砖头林、千纸鹤,一位不知名的小战士细心呵护抚摸从废墟中救出的小白兔,众多战士和学生在晃动的手电光影中,为刚获救的同学过生日的歌声等,都汇成了生命力量的雄浑交响,让人们在悲壮中感到普通的平
凡的却是英雄的崇高的力量所在。
《惊天动地》作为一部类型化的灾难片,在创作拍摄上注重运用国际上灾难大片的一些基本元素,在风格样式上营造紧张、惊险、悬念,又把握好灾难的真实与艺术的再现的关系,为了真实地展示地震的惨烈和破坏场景,摄制创作人员深入到绵竹、北川、汉旺、宝兴、都江堰、什邡等重灾区抢拍了很多的实景戏,其间得到了当地政府、灾区群众和驻军部队的大力支持。一些参演的群众演员本身就是受灾群众,参拍部队就是当时参加抗震救灾的英雄部队,他们真情投入,忘我工作,为影片成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后期合成制作中,为了营造视听效果奇观,八一厂技术人员与中影华龙数字有限公司、电影学院美术特效教研室一同合力攻关,使传统特技和数字高科技有机结合,数字合成镜头多达520个,创国产电影之最,使这部影片有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和技术的精彩呈现。
电影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是传承精神礼貌的重要载体。用电影艺术再现抗震救灾伟大斗争,用影像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大力弘扬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和人民赋予军队电影工作者的崇高职责和使命。能够说,《惊天动地》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
看完惊天动地的后感精选范文4
上周,我和同学们一齐观看了一场让人永生难忘的电影——《惊天动地》。影片描述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一个个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救人场面,真实强烈的自然灾害场景仿佛让我身临其境,看完电影,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电影里的镜头不时地在我脑海里一幕幕地回放,每一组画面都是那么的惊心动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深深地感动,异常是李教师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一刹那,他没有去躲藏,而是像老母鸡那样,将几个学生护在自我的身下,结果自我被压在废墟之下。人早已死了,但他的两只胳膊仍顽强地支撑着,保护着一个个鲜活的孩子。然而应对活着的学生,又必须要锯断他已经安然睡去的僵硬的腿……看到那里,我忍不住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多好的教师啊!“一切为了学生!”是啊,李教师活着的时候像一支蜡烛,他牺牲了,但仍像蜡烛那样,照亮和他一齐走向天堂的孩子们的心……
田野,是一个独生的解放军,当他发此刻废墟中还有一个生命存在时,便冒着生命危险,钻进了摇摇欲坠的废墟中,他尽力让小女孩恢复信心。可是,无情的余震来时,他没有退缩,而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小女孩扑了过去,不顾一切地用自我的身体挡住楼板,为了保护小女孩,他英勇地牺牲了,在他的身躯之下,却有一个学生获得了生的期望……看到那里,我不禁潸然泪下。我从心底里佩服田野,佩服他舍己救人的无私精神,他是我心中的英雄!
还有一个老奶奶,她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为了争取早点泄洪,她不惜放弃与女儿相见的期望,用生命最终一丝力气,拉动支撑管,果断地结束自我的生命,让更多的人安全撤离,想到那里,我又开始流泪了,老奶奶,你是多么高尚啊!
电影中,那一句句催人泪下的安慰,一幅幅朴实无华的画面,一次次坚强的求生与无私奉献,让我们懂得了人世间的真情。在经历了这场大自然的考验后,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必须会有新的认识,我想,我们应当珍惜此刻的完美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要像英雄们那样,更好地为祖国出力。
看完惊天动地的后感精选范文5
今日爸爸让我看了一部电影,《惊天动地》。100多分钟观看的过程中,我一向被其中的情节感动得啜泣不停,流泪不止。
影片重现了四川汶川大地震幕幕景象,主要讲述了解放军某摩步旅在演习途中,突然发现地壳活动异常活跃,山体塌方,通讯中断。在与上级无法取得联系的关键时刻,唐旅长视地震重灾区,视全力解救人民生命为第一信号,果断的下达了徒步赶往重灾区的命令。
在映川,突然其来地大地震震惊了所有的人,人们望着一座座的房子在坍塌,一个个的生命被掩埋,望着被中断的救援道路,望着缺少救援器械而无法全力营救生命时,共产党员站起来了,干部群众行动起来了。
某中学,地震来袭,同学们慌了,在教师们组织下匆匆逃离教室,来到安全地方。清点人数,少了几个学生,还有教师。感人的一幕就在此时,三个学生和一个教师来不及撤离,房子就倒塌了,在哪千钧一发的瞬间,张教师毅然做出了所有人为之动容的选择,他让三个学生躲在课桌下,自我趴在课桌上,用自我的血肉做了一个坚固的掩体,学生们获救了,张教师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学生,深爱的学校。
某超市,地震来袭时,县委任书记的母亲正在为自我的女儿选购樱桃。突然,山动地摇,墙体剥离,所有人都慌忙撤离,任书记的母亲却没能出来。因为,她听到了孩子的哭声,她折回到去,钻进了已经坍塌的废墟里,找到了孩子,并奋力把孩子托了出来。孩子获救了,可她去被深深掩埋在残垣断壁中,废墟上还散露着几颗鲜红的樱桃。
到处是哭声,到处是惊恐的眼神……远处传来的急促地踏步声,远处鲜红的军旗在飘扬。“解放军来了,子弟兵来救我们了!”伴随着哭声,人们呼喊着!原先,在这关键时刻,急行军的摩步旅来了,依靠冲锋舟强行涉水的某部官兵来了,陆陆续续地大部队来了。一向坚持在此刻在现场组织救援的任书记哭了,她不是悲痛,而是她看到了期望,看到了光亮……
一个个的生命被挖掘出来,一个个期望被重新点燃,堰塞湖的险情被排除了,化工厂泄露有毒气体的警报被解除了……新战士田野牺牲了,不少战士累垮了,倒下了……
军人是子弟兵,忠诚于人民,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战争时期,他们用鲜血换来了和平。和平时期,他们用青春捍卫忠诚,保护人民。有灾情,出此刻第一线的都是他们,有险情,最危险的地方就会有他们矫健的身影……
看完影片,我久久不能平息。我感动万分,思绪万千。我该做什么?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走在路上,突然她不细心滑倒在一个泥坑里,腿上划了个口子,爱干净的我却没有去拉她,帮忙她,还是一个过路的叔叔把她搀起。想到那里,我的脸在发烧,懊恼不已。假如还有一次机会,我必须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忙她站起。我虽不能像我们敬爱的解放军叔叔那样冲在灾难第一线,可是我得学会奉献,学着乐于助人,从小事做起,争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怨无悔!
看完惊天动地的后感精选范文
第三篇:孙子兵法九变篇学后感
孙子兵法九变篇学后感
上了一学期的孙子兵法课,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谋攻》教我如何使用自己的头脑和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形》、《势》篇教我如何把握好客与主管观因素,尽量完善自己,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虚实》篇告诉我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能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军争》篇教我如何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使形式对自己更有利。《行军》《地形》篇让我学会如何观察环境,适应环境。但我更喜欢其中的《九变》这一篇。《九变》的精髓总结起来就是“变”,因天而变、因地而变、因时而变、因敌而变、因机而变、因将而变、因兵而变、因法而变、因变而变。
九变是孙子兵法当中的第八篇。《九变篇》在《孙子兵法》全书中虽然篇幅最短小,但思想却十分深邃。在中国,数字“九”并不仅仅指九这个具体的数目,它常常表示的是“多”、“大”的意思。《九变篇》就详细阐述了在作战过程中如何根据特殊的情况,灵活变换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孙子在这篇里着重表达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一线的将领是最熟悉军队和作战的人,要有当机立断的气魄。所谓九变就是指孙子说的,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指,在塌坏地方不要驻扎军队,在四通八达的地方就要协同作战,危险的地方不要停留,遇到前后夹击的局势就要想办法出奇谋,陷入死地就要背水一战,对于我不利的道路不要行军,有些敌军不能去攻击,有的目标不要去占领,有的地方不要去争夺,国君命令有的可以不执行。也就是说在战争中,面对变幻无常的形式,不要受别人和一些客观原因的束缚,不受战术框架的束缚,要推陈出新,灵活机动,果断决断。
孙子还深刻地阐述了有备无患的备战思想,强调指出不能寄希望于敌人“不来”、“不攻”,而要立足于自己作好充分的准备,拥有强大的实力,震慑住敌人,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孙子在九变当中提出了将帅容易违反的五种致命错误。正所谓“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孙子说,有勇无谋,临阵胆怯,性格暴躁,过分自尊,过于仁慈是五个为将帅者最大的机会。如果是有勇无谋,只知道拼命,那就很可能被敌人引诱。如果胆小怕事,不敢应战,就可能被敌人俘虏。如果性格暴躁,或者自尊心太强都可能轻举妄动。如果过于仁慈,不但自己会被拖累,还很有可能让敌人反击。历史上,和现代战争中由于指挥者的性格问题,战败或者贻误战机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在九变篇中,孙子对指挥作战的将领提出了性格上的要求。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一个优秀的将领和领导者一定是一个性格完善的人,一定是个能够冷静分析厉害关系的人。性格上有缺陷,就注定了有懈可击,就注定了不可能是最后的胜利者。
所以,孙子在九变当中,提出的战略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作战将领要根据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局势,不受上级或者传统战略思想和观念的束缚,当机立断,必要时可以不受君命”,二、“将帅要合理的利用九变思想,考虑战略战术要全面衡量,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
三、“将帅要完善自身的性格,压制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免被敌人利用,对战局和部队造成损失,同时也要学会利用敌人将领的弱点,取得战争的主动权”。这三点就是孙子兵法九变篇的精髓,同时也在古今中外的历次战役当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因此,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要随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变则通!只有在环境变化之初迅速反映过来,你才能抓住时机,而只有适应了环境,你才能生存下去!美的的何享健曾说过,“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九变的思想是不因古法而拘泥,不因俗规而不变,危险和机会往往是同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越是习惯的、普通的、不引人注意的都将蕴含着巨大的危与机。变的是法,不变的是心。
初读《孙子兵法》时,只觉得晦涩;再读《孙子兵法》时,脑袋有几分会思考了,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如今,又捧起《孙子兵法》一书时,思绪万千,感悟良多。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的同时,多读读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经典,多读多思考,才能发觉其中无穷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我觉得,《孙子兵法》不应该被只看做兵法,它还是一部教人解决问题的书籍,尤其是九变这一篇,教我随机应变、灵活机动地处事,让我受益终身。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号:0901324029 姓名:曹会娜
第四篇:萨提亚 冰山 和 个案 、看完我感动了 。
什么让我们不快乐?———内心莫名的恐惧?难以驾驭的坏脾气?因为人际关系紧张而影响了工作?缺少价值感,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意思„„
有想过,这些都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暗涌在水面之下的更大冰体,才是被长久压抑并且忽略的“内在”?
是著名的冰山比喻。
原生家庭——它在塑造我们的个性
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个人和经历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结,一个人的不快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每个人与生俱来就对父母和世界有强烈的渴望———渴望被爱、渴望沟通。但是,这些渴望却并非都能一一满足,便被我们压抑起来。日积月累,连我们自己都已忽略的渴望,却成为我们不快乐的根源。”
“萨提亚提出,很多成年以后出现的问题都不是成年所生存的环境造成的,而要追溯童年时期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
在一次工作坊中,蔡敏莉老师邀请现场一位男士表演他的家庭模式。为了配合演出,男士指定现场一位女士扮演他的妻子。
在这个家庭中,夫妻经常吵架,丈夫总是处于强势,吵得凶了妻子就回到自己的房间躲起来。老师让丈夫站在凳子上,用手指着妻子,而妻子则跪在丈夫面前。老师强调,这不是真的跪下,而是代表妻子在情绪上迁就丈夫。
接着,老师询问丈夫L小时候的成长背景。L回忆从小父母就天天吵架,经常是为一些琐碎的事情。当时L同情妈妈,总是站在妈妈这边,可长大后还是习得了父亲的坏脾气。
“每个人最初学习沟通的老师,都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而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L的家庭中,他学到的就是指责。等他上学了就会骂同学,工作了就会骂同事。大家都很怕他,他却不知道别人怕他,因为这就是他习惯的沟通模式。”老师评价。
自我价值——自尊的内在宣言
关于萨提亚的资料中有一篇《我对自尊的宣言》:“我是我自己。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完全像我。我拥有我的幻想、梦想、希望和害怕。”
“我拥有全部的我,因此我更能和自己熟悉、亲密。我知道某些困惑我的部分和一些我不了解的部分。但是只要我友善地爱我自己,我就能够有勇气、有希望寻求途径,来解决这些困惑,并发现更多的自己。”
萨提亚希望每个人看到生命中的期待和感受,看到真正的自我:“当我们满足于自己的行为负责,满足于成为好公民,甚至成功者的外在形象时,我们是否对自己的内在有所觉察,并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们有能力接触内心深层的渴望吗?”
M不能接纳自己,也不相信别人能够接纳她。在一个游戏环节中,所有学员闭上双眼在全场走动,寻找令自己感觉舒适的另一双手。学员从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出发,可以拒绝别人,而不用考虑那人是否受伤。
M不喜欢这个游戏,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手很粗糙,不会被人接纳。黑暗中,每个人都在体察自己的内心感受,一双双地尝试和放弃。终于,大家都找到了合适的,然后闭着眼睛坐下来,不能说话,也不能看对方是谁,只能用手和所选择的手交谈,表达感谢、开心、暂时离开、不要难过。
此时M已经泣不成声。咨询师请她站起来分享:“我不敢相信还有人选择我的手,我一直比较自卑„„”
在咨询师的提示下,她抽泣地跟着念:“我很感谢你能接纳我。因为你的接纳,我更能接纳我自己„„我不会再自卑,我要从内心深处和自己相处。”
大家一一上前,给她拥抱和支持。
蔡敏莉老师这样解读“自我接纳”的重要性,“自信是人格的核心,而自尊是自信的基础。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必然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爱自己的人很难去爱别人,不观照自己的人也无法真正去体察别人”。
沟通模式——指责、讨好还是一致
沟通是与人交往的桥梁,沟通模式也代表每个人的生存姿态。一个人与生俱来就有沟通的需要和愿望,其人际关系和生命质量也常常因沟通受到影响。
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多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一致型等。
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这种模式的人言语表现出一种内在的觉察,表情流露和言语一致,内心和谐平衡,自我价值感比较高。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蔡敏莉老师说,这是最常见的两种姿态。有趣的是,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对于学员提出的疑问“我为什么有时讨好有时指责”,蔡敏莉老师解释说,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有人会根据对象的不同而弹性调节:对这些人讨好,对那些人指责,一些时候讨好,另一些时候指责。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一类型,主要是依据他在亲密关系中什么样的姿态占了优势。
情绪释放——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
“家庭结构图”使人能够从家庭结构中寻找自我的动力源。对于初次画家庭图的学员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要素包括家庭成员的名字、出生年月、职业、沟通模式,并用3个以上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的性格。另外标出任何两人 之间的关系疏密度,双实线代表十分好,单实线代表一般好,虚线代表不好,曲线代表十分不好。
画自己的原生家庭还不难,画到父母的原生家庭就难了。很多人不了解爷爷、奶奶、姑姑、舅舅的信息,只得打电话回家问。于是,整个大房间里,每个人蜷曲在一块空地上,一手握手机,一手画草图。
W的家庭结构极其复杂。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共有五个孩子。她是中间的一个,这是一个注定不被重视的位置。她很小就被送到乡下抚养,换过很多人家,直到10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回来后,无论父母还是她,都无法建立天然的亲子关系。
老师让她在现场挑一个学员扮演母亲,她则扮演自己。
寄居生活让W变得极其讨好,这是一个孩子自然选择的生存策略。老师却让她指责母亲,把一直以来的不满宣泄出来。她很艰难地举起代表“指责”的手指,声音很微弱:“妈妈,你爱我吗?”“为什么要把我送出去?”“这些年来我很孤单,我真的不喜欢在别人家的感觉。”„„
情绪失控的W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等她平静之后,老师让她扮演母亲,从母亲的角度回复一个孩子的质疑。W温柔地为母亲辩解:“当时是没有能力抚养你才不得已送出去的。”“我们很爱你,你回来后我们想补偿,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最后,角色恢复原位。扮演妈妈的学员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孩子,到妈妈这儿来。妈妈爱你!”W犹豫着扑了过去,全场哭成一片。
“我们不能改变痛苦本身,但可以回到当时,改变痛苦对我们的影响。”很多时候,蔡敏莉老师都在用这种方式帮助案主处理情绪。“其实,不是咨询师帮助了案主,而是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案主自己看清了当时的情境,改变了看法,从而帮助了自己。”蔡敏莉说。
第五篇:读《沧浪之水为何变臭》感
读《沧浪之水为何变臭》感
最近,《姑苏晚报》连续报道了沧浪之水为何变差这一事件,我对此事非常关心。苏州的河流如网,那么多的水受污染,怎能不令我们痛心?沧浪亭的水原本清澈见底,现在却又脏又臭。后来经有关部门调查,都是一○○医院惹的祸。作为一所医院更应该对人们的健康负责,但是他们竟然向河里排放了污水,这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啊!
苏州素有东方威尼斯的美称,现在这么多的河变成了污水河,苏州的水还能像昔日那样清澈吗?照这样下去,苏州的旅游业也会受到一定地打击。不仅如此,会使世界上的可用水更少。人类将无法生存下去。科学在发展,污染物也更多了,如果人类没有环保意识,今后地球就会像是一位癌症病人的癌细胞扩散一样毁灭性的危机,所以人们应该齐心协力,共同来保护环境。此文在2007年发表于《姑苏晚报》
作者:费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