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条块分割问题论文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0:3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子政务条块分割问题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子政务条块分割问题论文》。

第一篇:电子政务条块分割问题论文

摘 要: 当前电子政务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展开,已成为政府改革的一种趋势,虽然电子政务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由于条块分割导致的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问题尤为突出,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谈到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呈现的十大趋势时,将信息资源整合明确地列入第六大趋势中。通过探讨条块分割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条块分割 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 信息孤岛 信息烟囱 资源整合 引言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同时也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纵观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办公室自动化建设;二是1993年开始的“三金工程”;三是1999年国家经贸委和中国电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政府上网工程;四是以2002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以下简称17号文件)为标志的我国正式的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战略的提出。

自第17号文件印发以来,电子政务建设的框架和范畴基本确定,各级政府正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的发展重点有序展开,各种局部性应用、阶段性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政府部门的IT基础设施已经初具规模,中国信息化的进程已从“信息资源建设”阶段进入了“信息资源管理”阶段。

政府的信息化架构有别于企业的树型架构,它既有横向按行政划分的各级政府部门,即所谓的“块”电子政务;又有纵向按行业划分的不同的各职能部门,即所谓的“条”。“条”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十二金”工程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块”则包括了各级地方政府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条”电子政务和“块”电子政务相互交叉构成了政府行业信息化的基本框架,“条”电子政务在地方政府层面必然受到“块”电子政务的影响,而“块”电子政务在行业管理部门又较大程度地受到“条”电子政务的影响。长期以来的政府工作机制形成了部门权力化的意识,部门各自为政,软件技术标准不一,基础数据重复采集,数据不一致,也不能共享。“条条分割”使得老百姓办理跨地区和跨部门事情时,出现办事难、办事烦的问题。因此,整合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保证这些政务信息完整性、准确性、实时性、分类组织的科学性和可访问性不仅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核心问题,而且也是现阶段电子政务的首要任务。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在谈到2006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呈现的十大趋势时,将信息资源整合明确地列入第六大趋势中,他指出:“条条”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将实现互动、良性发展。在2004、2005年之前,电子政务建设主要集中在“条”的建设上,但这两年,尤其是2005年起,“块”电子政务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如何协调“条”“块”之间的建设矛盾,如何解决由于部门利益引起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题被提上了议程。“条块分割”的主要原因

(1)造成“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现象的原因之一是来自第17号文件的内、外网的概念与地方政府自己的内、外网概念容易发生混淆,结果造成很多地方保密过度。

(2)强调部门利益,存在条块分割现象。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原因和部门既得利益的驱使,造成信息资源的部门控制、条块分割,缺乏有效共享,不同部门的多头管理也形成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和信息不畅。

(3)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库需要做大量基础性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规划和强有力的组织协调,重在长期的有效积累和维护管理,要科学地整合各个系统,实现条块结合,依照存量共享,增量共建的原则,形成有效的数据报送和查询功能。

(4)组织结构和人才综合素质不适应。许多单位注重信息技术部门的设置,而没有信息加工、分析、利用的机构设置。掌握信息技术的人员往往不掌握信息资源,反之亦然。

同时,还有必要了解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所涉及几个层面:①信息资源层。该层包括政务系统外部信息资源和内部信息资源,其中外部信息资源主要分布于以因特网为背景的众多互相联接的网站。包含着海量的信息。其信息具有来源广,涉及面宽,反映最新发展的信息多,增长速度快的特点。但同时存在信息分散,表层信息占绝大多数,重复率高、质量参差不齐等缺点。另一部分是分布于内网/专网及内部文件服务器上的内部信息资源,主要是关于政府部门内部事务处理所产生的信息,主题范围集中,但由于机构设置、公文运行机制等原因,信息重复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同样也存在大量表层信息;②信息整合处理层。该层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模型中的核心层,起着连接内部资源和外部用户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收集、信息整合及信息分类等步骤将原始状态的内外部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对信息进行序化和洁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动分类及知识挖掘等信息技术寻求信息的内在联系,达到信息整合的目的,实现信息的增值;③用户使用层。用户使用层是用户与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直接联系的界面。由于政务信息具有安全保密性的特点,用户使用政务信息必须经过严格的权限验证程序,在信息整合处理层和用户使用层之间利用权限控制系统将两层隔开。根据用户的不同权限,区分为使用政务信息的不同类型用户,分别将其连接到外部政务信息门户和内网专网/内网信息门户,从而屏蔽了用户与具体业务网站的复杂链接。电子政务资源整合的对策

当前,针对信息孤岛问题,首要的工作是应提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制定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以此来指导和规范国内电子政务的建设;其次,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和系统并严格按照规划和标准进行新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1)树立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根据政务内网、外网的不同特点,研究“条块分割”产生的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等问题,在建立人口库、法人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库、宏观经济库这四个基础数据库基础上引入CRM(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把企业和公众真正作为客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工作,对其进行管理和服务。

(2)搭建政府信息服务系统框架。对内服务于政府公务员,对外服务于社会公众与团体。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信息服务窗口。对内则把内部网站变成一个统一的界面和窗口,实现公文制作电脑化,公文流转网络化,为政府公务员的日常行政工作提供所需要的信息服务。对外通过整合政务信息系统,强化政府公共网站的服务功能,实现“一站式”在线服务。

(3)建立各级政府信息管理机构。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一个一把手工程,首先领导必须从战略层面支持这一工程的实施,要设立一个专人负责的信息管理机构来负责各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开发的规划、制造、发布、服务等项工作,拥有信息收发整理和技术支持职能,也拥有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职能。要由开发信息主管来负责信息处理管理创新,主要管理内部的信息流内外信息流的交换,确保信息在需要时能及时获得,信息在内部能实时共享,不断推动信息的增殖。

(4)明确定义内外网概念,构建数据交换中心。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三网规划,数据交换中心需要全面解决好内网、外网和公网的数据交换。一是内网数据交换需求。内网数据交换实现中央和副省级以上各部门间信息的上传和下发。由于内网所覆盖的地域较广,各地通信状况不同,因此,数据交换中心必须提供极大的灵活性,支持广泛的通信方式和协议。同时,由于各部门的建设情况不一致,采用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不尽相同,数据交换中心应能支持异构系统,保护用户已有的资源和软硬件投资。此外,数据交换中心主要用于基层业务信息采集,传输数据量较大,交换中心应提供各种技术手段减少冗余数据的传输,以减轻网络负载,保障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二是外网数据交换需求。外网数据交换实现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在外网数据交换部分,应着重考虑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截获或窃取信息。同时交换中心应具有很高的扩展性和开放性,便于今后其他业务系统方便的接入。三是公网数据交换需求。公网数据交换实现政府部门和公众之间的信息的双向交流。在大多数政府机关,其业务信息并不能对公众全部开放,因此信息发布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数据必须分开存储,过滤后的业务信息应能实时或定时发送到公网,为信息发布提供基础数据。

(5)继续推进以“三网一库”,实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同时加强电子政务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工作。“三网一库”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和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同时,要加大电子政务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力度,提高政府业务人员与开发人员的业务融合及综合开发能力以及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等。

(6)从制度上确保打破信息资源的垄断性,树立权威性。树立“公众以公开方式收集不到某部门应该公示的信息,该部门就是失职”的新理念。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制度,条件成熟时转化为法令,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信息资源库建设更加有效和充实。关键是集多方社会利益代表(包括人大、政协代表)的政治智慧,对“应该公示的信息”进行严格界定,一旦形成共识就要予以公开披露,接受全社会监督。

(7)在统一规划下实现跨部门信息流和业务流的整合。理想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模式是建立统一的电子信息架构,实现最大限度地收集、存储、管理信息资源内容,并让不同的信息在统一标准的结构下进行传递,使不同的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信息系统化、网络化存储及最充分的共享与管理。

信息整合及其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和引用,信息系统中整合的含义源于早期集成的概念,而其现在的应用范围已远远超越了集成这一概念,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它是依据信息化发展趋势,在一定组织的领导下,实现对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化、协调化,进而拓展信息资源应用领域和挖掘信息价值的管理过程。

信息资源整合对行政体制、管理机制、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探索,还会面临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应注意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标准化成果,从政务信息化的全局出发,努力清除传统政府运作机制的束缚和少数官员的守旧观念,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隔阂,整合政务信息资源,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构建各个数据库,并注意搞好各数据库之间的协同管理,防止产生新的“信息孤岛”。

参考文献 陈耀盛.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论纲[J].图书馆论坛,2004(4)胡安韩.关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几个问题的思考[J].发展战略,2002(3)

第二篇:我国电子政务问题论文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e-government)也一直被发展中国家列为第一位。《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又明确了“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的主张。今后我国应该进一步明确电子政务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电子政务促进电子商务和家庭上网工程的发展,“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应当被看作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一项基本策略。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概况

我国电子政务可以分为初期的缓慢发展和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二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初级阶段。

到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了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互联网方向发展。1998年4月,青岛市在互联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1999年5月,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截止到2001年1月底,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已经建成的www.xiexiebang.com),并于2001年4月1日对园区所辖企业全面实施网上办公,从而实现了“一网式”电子政务(马林等,“海淀园‘数字园区’建设与政府管理模式转型”,200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鼓励申报推荐书。)。“海淀园数字园区”是我国第一个“数字园区”,真正体现了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在技术的使用、内容和管理等诸多方面都突破了现有电子政务系统的局限性,对我国当前建设电子政务具有参考价值。这里从建设原则、基本构成和管理特征等几个方面对“数字园区”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建设原则1.先进技术实用化。在政府管理中采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可以使政府做到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倍增的效率、高度的透明、巨大的管理幅度、充分的管理授权等。

2.管理集成和系统开发的互动。即:按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要求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业务重组,在进行管理集成时充分挖掘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潜力,使先进技术为管理集成服务。

3.需求与实现的互动。即技术开发人员懂得如何实现工作业务的电子化,而政府工作人员知道正确地提出实现业务电子化的需求。

4.建立“可视”政府。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四个“可视”,即流程可视、过程可视、状态可视和对象可视,可视功能对反腐倡廉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本构成“数字园区”由网上办公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网络安全系统、三维地理信息查询系统、语音支持系统和创新资源网构成。

网上办公系统包括海淀园管委会所辖的12个职能管理部门6大类数十项管理与服务项目,同时开放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其它政府部门的接口,实现了政府的网络化管理。

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系统是在对园区原有的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后,所实现的高效内部办公系统。

网络安全系统是园区正常工作的安全卫士,采用多层安全保护结构,并在国内首次把CA认证制度引入电子政务系统中。

三维地理信息查询系统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虚拟场景,办公人员除了能用文字查询和了解办事程序外,还可以形象方便地以仿真方式查询海淀园管委会各部门机构职能、办事程序、政策法规等信息。

语音支持系统是一个“数字语音信息平台”。它使得园区企业和个人通过拨打身边的电话机就能及时了解到所需要的政策和法制法规信息,上报企业数据;也使得园区管理人员免去了不必要的内容重复的人工电话答复服务。

创新资源网实现了人才网、科技成果网、科研设备网和助新网的四网整合。

(三)管理特征海淀园“数字园区”引起的管理变革具有五个突出特征。

1.开放式管理。即在互联网平台上直接面向社会用户,实现了开放式的政府网上办公,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就可以登陆系统进行各项办公业务。

2.交互式管理。建立了分级管理模式,实现管理者和服务对象的在线交互工作。

3.一网式管理。对各政府职能部门的业务和具体的办公流程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实现了园区各职能部门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的协同工作。

4.一表式管理。对各职能部门的办公文档进行简化和合并,设计出已由各职能部门认可的办公文档,系统会自动识别企业所提交的文档;因此企业只需一次性上传统一的报表,即可自动实现统计、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报表上报,简化了办事流程和工作量。

5.自律式管理。系统内提供逐级汇报、红绿灯业绩审核、审批日志等子系统,使政府内部的办公和管理处于可视状态,各部门和各工作人员的工作始终受到政府内外的注视。

此外,在实现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向电子政府的转换过程当中,海淀园管委会还对政府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转型辅导和培训,顺利地实现了价值层面(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观念)的管理模式转型和结构层面的管理模式转型(包括组织改造、资源优化和流程重组等),建立起了精干高效的扁平化、网络化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子政务的性质和地位认识不足在一些纲领性文件中,虽然也提出要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步伐,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府”的概念,而且还将“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与“金融、财税、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相区别。这表明,我们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实际上,电子政务是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先决条件。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需要来自多方面力量的推进。政府作为国家组成及信息流的“中心节点”,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责无旁贷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从我国现阶段来看,政府的信息资源最多,占总信息资源的80%;同时政府也是信息通信技术的最大使用者。因此,信息化应该首先从政府开始,政府先要解决好自身的信息化问题。

其次,电子政务将带动企业、社会信息化。一方面,在政府实现信息化之后,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便享受不到政府所提供的快捷、透明的信息化服务;而如果放弃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或者缺乏与信息化政府交往的有利手段和渠道,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自然就会受损。这就迫使企业也不得不信息化,与政府保持同步。另一方面,电子政务建设需要相应的网络商、技术开发商的支持,这就为信息产业开辟了极大的商业市场,使得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找到了结合点,而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促进全社会的信息化。

第三,由于自身的特殊地位,电子政务能够实现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在信息化意识不够主动的地方,政府更可以用相关的优惠政策刺激民间信息化的发展;或者藉由自身的特殊权力,强制推动信息化的进程。

(二)缺乏统一规划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同时,“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电子政务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经济等自然特性产生严重冲突,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往往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业务内容单调重复,造成新的重复建设。例如,在某些省会城市,省工商局、市工商局甚至区工商局同时建立各自的网站,给工商行政管理带来混乱。即使是前面介绍的办得比较成功的“海淀园数字园区”,其职能范围也只仅限于中关村海淀园区区内的企业,出了这个地域范围就不灵了。电子政务是一种新事物,涉及技术、产品、标准、管理等众多领域。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在宏观层面上对各级政府及部门电子政务的建设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协调。

(三)基础条件比较落后由于当前电信领域的改革尚未到位,计算机、有线电视和电信的“三网融合”迟迟实现不了,影响了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各地政府的计算机、电信网络设施的建设普及率不高,无线互联网、数字电视和呼叫中心等数据通信设施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整体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还远远不能适应建设电子政务的需要。

我国在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也严重滞后,目前只是由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了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电子签名和电子支付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四)“政府上网工程”有待深入1999年开始的“政府上网工程”(www.xiexiebang.com)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府网站数量在短时间里成倍增长,对电子政务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这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政府上网工程秘书处,2000年1月,《政府上网工程白皮书》。),从内容的组织、网页制作到服务应用等方面都有待改进和完善。由于缺乏预算来源和合理的经营机制,相当多的政府网站仅仅局限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公开的信息数量少,质量也不高,网上信息更新很不及时,网页与网页之间的连接渠道少,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还没有形成网络。有些政府网站只重视了网页介绍宣传的静态功能,而对于政府部门的信息未有动态的反映,也缺乏和用户的交流沟通手段。群众虽然从网上可以了解一些政务信息,但要办理一些事务却缺乏必要的渠道,政府与上网公民之间缺乏互动性、回应性。

四、近期内应该采取的措施

为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期内应该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宣传,突破误区。电子政务是近些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才兴起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其概念、内涵和特点尚不为大多数公务员所理解。实际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对电子商务还是一知半解,对电子政务就更是一无所知了。因此,当前必须就电子政务与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差异、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电子政务对信息产业的引导作用等加强宣传工作,破除各种错误认识,使各级领导树立正确观念。

(二)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可以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的领导机构,统一领导、组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为此,可以推行“总体统筹、分工负责”制。“总体统筹”就是:国务院领导机构对全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统一标准、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办法,对重大工程的资金进行统筹安排。“分工负责”就是:各部委、各地方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

(三)以发展电子政务、实现“电子政府”为目标,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改革政府管理模式,优化业务工作流程。这是实现政务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实施电子政务工程不能简单地将现有业务、办公、办事程序原封不动地搬上计算机,而是要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革新。

(四)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这是电子政务工程的关键和难点,必须打破各级政府和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闭,整合政务信息资源,重视对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更新和维护;推动政府信息资源对社会的开放,使之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健全和完善政府专网,加快建设宽带高速政务网络系统。规划、引导国家骨干通信网络和社区宽带网建设,促进无线上网、数字电视与呼叫中心等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加快各地“数字城市”和政务网络系统建设,进一步改造各级政府与上级机关联通的专用通讯网络(政府专网)。

(六)吸引私人部门与非政府机构参与电子政务的建设,确保电子政务顺利发展。在确保政务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通过合理方式授权企业参与筹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这样既可减轻政府部门的预算压力,确保维持政府网站运行的资金来源,企业也可通过产品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数据的商业再开发而获得利润。实际上,有些地方已经尝试过这种方式并获得成功。建立电子政务研究、咨询、统计和评估等方面的非政府机构,促进电子政务的改进与提高。

(七)加强电子政务的软环境建设,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护网络安全。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政务信息的公开、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等,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现有政策法规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成份。

第三篇:电子政务论文

电子政务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省管县”体制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改革必然要求对传统的行政方式进行改革,而电子政务正好适时地适应了这一要求,电子政务的高效性、及时性等优势能充分实现“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目的,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等。更重要的是,电子政务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子政务是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有助于管理者观念的转变,有助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助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权力制衡的外在动力,是现代网络技术与行政监督手段的相互结合。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便捷工具,提高政令推行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电子政务

“省管县”体制改革

远程管理

一、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目的

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是基于落后的交通通讯技术状况,而新技术促成了新的行政管理方式的出现,“省管县”体制改革正适应了新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性要求,这是因为网络突破了传统政府按区域、级别、行业划分相互之间信息的限制,不存在各部门独自一体,各自为政的现象,大量行政管理的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进行。电子政务要求在互联网上实施大量的决策,并将部分权限下放给团体和个人,网络要求政府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等管理方面要有新的变化,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政务的发展,要

求在行政管理方式上要进行根本性改变,客观上它也增强了现代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扩大了省一级政府的有效管理幅度,为地方政府体制结构减少层级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省管县体制的目的在于减少管理层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重点是界定各自权限,加强县级绩效考核,提高省级调控能力。

二、电子政务较之传统政务的优点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有显著区别,包括:办公手段不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最显著区别;行政业务流程不同,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直接与公众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也是与传统政务的重要区别。传统政务,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增法则。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应的管理成本越高。电子政务是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工作能力; 第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发扬民主;第三,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第四,借助信息技术,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第五,强调“以顾客为中心”的政府服务。

三、电子政务在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传统的政府管理,大多采用开会研究、层层上报的工作方式,电子政务可通过电子邮件交换等方式,克服文山会海等现象,节约人力、财力。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资源的聚集库和开发中心,电子政务系统积累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经过筛选、分类、整理和归纳,可转换成为

政府工作的参考依据。经过整合的信息,有助于资源共享,便于社会和企业利用,增强政府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电子政务对于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共享、提高社会资源的运作效率等方面也不无裨益。

(一)电子政务是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 首先,电子政务促进管理者观念更新,目前,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我国政府部门的管理观念发生根本变化。像所有的改革一样,电子政务要求改变官员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改变部门之间、政府与商界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分享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公众参与的成本大为降低,政府与企业、公众的互动沟通更加方便,这诱发了政府组织模式的变化,出现了网络模式的发展趋势。从这一角度看,电子政务要以服务为中心,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政府改革进程。依据这个,无论是省一级的政府管理人员还是县一级的政府管理人员,都需要更新观念,善于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决策和管理。

其次,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有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偏重第一项职能,而忽视了第二项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发展电子政务,可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省管县”要求政府在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思路等管理方面要有新的变化,并且重要的是放权是“省管县”的直接目的,而促进地方发展才是其最终目的,这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

个扩权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的管理方式的尝试接受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具体选用怎样的新方式,无疑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但是电子政务的出现和发展,为地方政府,尤其是省和县之间的沟通和管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以现代科技为基础的互联网,必然会成为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省管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省政府对权力的下放持怀疑的态度,担心县一级政府拥有的权力过大,过于集中,另外一方面,省一级政府也对县一级政府进行远程监控没有十足的把握,电子政务的优点就在于,及时、快速地监督和指导县一级的政府工作。可以有效地克服省一级政府各方面的顾虑。

再次,电子政务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传统政务到电子政务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政府的理想目标是:作为电子化的服务型政府,应该成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心,形成所有资源的无缝集成、零成本运行、个性化服务和即时反应的管理体系。最主要的是政府职能要做相应的转变,要公开公共信息,尽量公开。“省管县”在地域上不同于传统的市管县,远程是其最大的特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既然是远程,那么服务型政府,尤其是省一级政府如何服务县一级政府,或者服务基层大众的问题则必然浮出水面,在电子政务背景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同样可以借助于电子政务解决远程服务的问题。

(二)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权力制衡的外在动力

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政府强化民主监督机制提供条件,电子政务的

一个重要作用是它的开放性可以有效的抑制在传统政务中容易滋生的腐败和徇私现象,推动廉洁政府建设。“省管县”体制改革中,由于基层地方政府的权力较之以前会更大,因此有效的监督是必须的。政务公开是强化民主监督机制,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基础。实行政务公开,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特征。一方面,公众日益要求政府提供更快捷、方便和自主的服务,渴望通过信息的政府获取更多的行政信息,提高政府行政工作的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当代政府致力于行政改革和实现其自身信息化改造的共同作用下,政府只有实行政务公开,调整和转变自身的职能,才能顺应社会的呼唤,满足公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利用电子政务的方式,也能实现上级政府(省一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县一级政府)的有效监督。政务公开的过程实质上是权力的行使接受监督的过程。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机关自律机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和保障。依法行政是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行政管理的根本原则,其第一要义就是政府本身要自觉守法。电子政务的开放性和行政流程的“可视”性,使政府行政活动始终置于政府内部及公众的监督之下,促使行政机关必须改变原有的监控模式,进一步强化自律式的管理机制。电子政务状态下,政府行政流程及行政结果都处于可视状态,某一环节出现违规操作,会立即受到政府内外的监督,电子政务系统内部亦会自动警示。这样,不仅减少行政机关在传统公文形式下滋长的衙门作风,而且促使行政机关自觉地实行对其行使权力的制约,限制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随意性,促进其

依法行政。

(三)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便捷工具

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长期以来,政府政令的传递速度慢,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应变能力较差。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提高政令推行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而且每个省的具体情况也有所差异,省一级政府可能要统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县的发展,如果依然利用传统的政务方式来实现统筹管理的目标,必然影响工作效率,电子政务的快捷性、及时性都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性,利用互联网先进的技术优势,实现快捷的远程管理则成为可能。政策的传递无需模式化的审批过程,有效保证了政令的时效性,同时也能及时有效地对每一项政策进行反馈,远程管理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足,不但是现场情况的传达问题,而且存在解决策略的下达问题,采用电子政务,能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的应变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永刚“.电子化政府”的理念与现实[J].中国行政管理.1999(1)【2】王彦东、刘飞.电子政务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J].党政建设.2006(7)

【3】贺志军.电子政务与现代政府管理模式的构建[J].求索.2007(5)【4】包海燕.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互动关系[J].领导理论与实践.2006(4)

【5】北京行政学院编写组.电子政务概论.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操世元、姚莉.“省管县”体制改革:动因、障碍与对策[J].改革研究.2008(9)

第四篇:电子政务论文

【摘 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电子政务 办公自动化 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中办18号文发布以后,进一步推动了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的应用深化和整体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已经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也投入运行,可承载中央和地方部门的部分政务业务,为进一步整合内、外网及专项网资源,实现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连互通和政务业务系统的协同互动奠定了基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已开通运行,各级政府网站基本建立,为党和政府有效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立了新的桥梁和纽带。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农业、银行、公安和社会保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电子政务治国理政和服务于民的架构已具雏形。

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有益经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自身发展的不足,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建设、轻应用

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中,普遍偏重硬件资源的投入,软件投入在整体投入中的比例普遍低于30%,硬件投入中,片面追求高性能配置,形成的资源能力远远超过实际应用的需要。一些网络资源的当前利用率不足5%,个别项目的存储资源可支撑10年的业务增长需求。电子政务应用方面,主要侧重于内部事务处理和自我服务,支撑政府决策和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化能力亟待提高。已建电子政务工程中,面向公众服务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3%;面向决策支持的业务应用功能不到8%。电子政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普惠公众的效能尚未充分显现出来。

目前,我国的政府上网工程虽呈轰轰烈烈之势,但其中许多已建成的政府网站表现出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易导致短期效应的弊端。一些地区和部门为了赶时、出政绩,仓促地建立网站、注册域名、买进硬件设备、配备相关软件,但热闹过一阵子之后,许多事便无人问津。这不仅有悖于国家建立电子政务的初衷,而且容易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极大浪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是要给上级领导和普通百姓“作秀”,而是要在网络上真正建设一个信息丰富、内容实用、服务快捷、互动性强的电子政府。这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而是需要循序渐进、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首先是资金投入不足:建立电子政务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这笔钱对发达地区来说也许算不了什么,而落后地区多为吃饭财政,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常常是捉襟见肘。对他们来说,如何解决在电子政务上的投资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疼的问题;其次是技术条件落后:由于教育水平和经济能力的限制,落后地区的电脑普及率和上网率低得令人惊奇,有相当多的人根本没有能力或没有机会去认识和享受现代科技带给他们的生活变化,电子政务缺少社会利用的基础条件;再者是行政基础薄弱:建立电子政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政府的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都应具备一定的基础性条件,否则,没有科学化的管理和规范化的操作,政府e化就是在沙滩上盖高楼。

(三)部门协作能力不强

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力不强,各部门丰富的专业信息资源还没有形成共享机制。跨部门业务协同亟待从国家层面予以梳理和完善,支撑业务协同的技术条件尚需在各部门的工程中予以落实。电子政务系统对已建公共资源的使用还不充分。中央部委90多个专网的业务,目前仅有3个部门的6项应用迁移到电子政务外网平台,规范和指导电子政务建设的国家标准,还没有得到广泛采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的互连互通和整体发展。

(四)电子政务信息更新不及时

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一些政府网站仅仅满足于把一些法律、法规、政策、条文从纸上搬到网上,除了这些红头文件之类的政府公文,看不到其他什么像样的信息,而且多偏重介绍和宣传的静态功能,忽视政务信息的动态特征,缺乏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有效手段。

第五篇:电子政务论文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当前政府管理模式的冲突分析 电子政务更多的不是电子问题,而是政务问题。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公众摆脱现有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工作的方式。电子政务不是简单的“现有政务”加“信息技术”,而是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电子政务本身就是政府管理变革的产物,它的运用使其与当前政府管理模式发生很多冲突。电子政务的发展对政府管理模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行为方式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首

先,电子政务给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为方式带来变化:基础能力的延伸与加强;开阔视野、提高判断力、分析力和解决力;节约时间和精力;思想观念更新,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全面发展。其次,电子政务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有了更高的新要求:电子政务提高了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思想道德、知识技能、公众回应、领导者专业化等能力的要求

二. 电子政务对政府决策方面的要求有了很大提高。首先,电子政务更

加要求政府的决策目标要维护公众利益、令公众满意;其次,电子政务削弱甚至取消了决策者与执行者之间的严格分界;最后,电子政务要求政务人员改善自己的“有限理性”,即要求政府决策者广泛了解所需信息,避免盲目决策,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 电子政务要求政府部门改进当前的行政方法。电子政务要求改善现

有的行政方法的信息基础及信息通信手段,要求创立全新的行政方法和行政措施。

四. 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管理和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政务的应用。要求中间管理层缩减,从而增宽了管理幅度。另外,电子政务还要求政府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行政组织的绩效。

电子政务运营,是政府管理领域的一场革命。电子政务运营,需要树立民主理念、法治理念、公平理念、科学理念、责任理念、服务理念、效能理念、系统理念、创新理念及安全理念等。而这些理念本身就对现有政府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具体表现在其对现有行政环境、现有行政职能、现有行政组织和现有行政人员的挑战:

首先,对现有行政环境的挑战。行政环境包括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硬件部分指的是指的是如各种办公设备、工具的物质条件,软件部分指的是思想观念、制度方法等。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政府通过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实现办公自动化,使得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设备完成与公众的对话交流,完成政府采购与招标,以及征税、信息发布、福利支付、民意调查等程序非常复杂的政府行为。这时政府工作人员面对的主要是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的是一种数字程序的工作,无纸化办公成为客观现实。这是与现有行政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的。电子政务运营理念对于现有行政环境的挑战,最大的地方还是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影响。网络的出现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经营方式、政治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工作人员想要很好地运用电子政务,必须先改变现有观念。而从民众角度来看,转变思想观念意味着要从原来政治生活中的狭隘被动

者、顺从者向主动的参与者转变,公民可以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决策。

其次,对现有行政职能的挑战。电子政务所依托的网络平台传递着大量的信息,而信息对于政府管理具有决定性意义。政府通过互联网收集到的信息无疑将成为政府思考、判断、决策的重要参考来源之一。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更及时地将出台的政策、法令、对某一公务的执行情况、对各级人大代表的提案的审核情况等传达给下级和广大公众。这样使得民众与政府可以直接联系,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拉近了,政府的行政职能能够得到更有效地发挥。电子政务促进了政府的政务公开,加强了群众对政府的监督,同时也加快了依法行政的步伐。互联网成为政府机构公开政务处理的过程与结果,接受群众的监督以及依法行政提供了一个方便、有效、快捷的途径。政府在网上开辟空间,维护了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公众的政治参与将不再仅限于投票,公民通过网络就可以更多地了解政府在做什么、怎么做,而且能够及时地对政府的行为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中来。

再次,对现有行政组织的挑战。电子政务是对现有行政组织结构的否定。信息化的发展对旧的政府模式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因为科层制的行政组织结构是适应大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产生的,而当人们进入信息社会,电子政务的出现,就是科层制不适应信息社会政府结构的内在要求。电子政务运用后,现有行政组织中金字塔的权力结构将被扁平的权力结构取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交流使得政府内部的信息传递方式由阶梯形变成了水平形。在未来多元化社会里,权力不可能还集中在一两个人手里,由国家向社会授权、分权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政府要通过发扬参与民主的方式将一些服务和管理的权限下放给社会的基本单位。电子政务对行政组织的另一挑战,就是政府组织将由繁到简,机构可实现精简、高效。在电子政务环境下,中层的信息传递者会逐渐消失,无需采用现有的层层传递的方式了。节省下来的行政人员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充实到政府其他部门中,也可以将他们推向社会,引导他们另找发展机会。

最后是对现有行政人员的挑战。电子政务要求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人员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极为迅速,行政人员作为政府形象的代表着、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着,要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适应变化中的行政环境,这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电子政务条件下,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要善于创造性学习,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行政人员应当努力成为通才,不仅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更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终身学习的能力。

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的管理呈现出知识化、信息化、数字化、虚拟化、全球化、集成化、敏捷化、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人本化等特征。这样,电子政务的运用促进和引发政府管理模式的变革。电子政务所依托的是信息技术,同样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电子政务领域中的发展,必然要涉及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上层建筑的完善等问题。加之在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所依赖的主要资源已经革命性地从物质资源转向了信息资源,因此,主观和客观上的诸多因素都要求政府管理模式作出适时的转变,要求政府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从目前发展看,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模式变革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变现有的层级化的公共组织架构,建立网络型组织;改变政府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无缝隙的政府(seamless government),即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得到服务的政府;

改变政府的职能,建立导航型政府;改变政府治理结构,从国家单独治理转变为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实现政府治理观念的革新,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政府。做到这些,主要需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 政府权力体系的再构建。网络时代的基本政治面貌是这样的,原有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模型被打破,平面化的权力结构将取而代之。它将是公民获得更多的权力,以往由政府独享的权力将部分甚至全部下放至公民个人或公民结合体,他们的参政基础是拥有知识、信息以及向集权挑战的网络技术,他们的参政方式之一就是上网。总之,未来行政活动必须必须吸收新的角色参与,而司法活动受到全面监督,政治或变成人人可以直接参与的事情,直接民主或自治的程度与范围将加深变广,政治体制将日趋完善。

二. 政府组织结构的更新。电子政务条件下,区别于科层制政府的政府组

织形态能提供最通畅的信息流动渠道,使政府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功能效用,这将引起结构精简与合理化改组的后续效应。

三. 政府管理方式的改变。电子政务下,政府管理将由集中威权方式走向

分权民主方式。集中威权方式信息系统包括许多环节,容易发生错误和失真,电子政务的工作方式正体现了一种分权与民主的特质,它能捍卫效率与理性,是信息化潮流下有效的政府形态之一。

四. 建立健全行政法制体系。电子政务在行政组织中的应用,需要健全的行政法律体系,使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用实现规范化,如电子签名需要合法化、电子邮件的法律效力等。电子政务法律的建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五. 加大信息资源的公开力度、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与当前政府集权、部分部门控制信息资源相比,电子政务要求从制度上打破信息资源的垄断,并将公众与政府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上升到制度层次。

下载电子政务条块分割问题论文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子政务条块分割问题论文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经济块

    2.4新疆经济因素分析 2.4.1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成为我国东进西出、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能源和战略储备基地,国际能源资源大通......

    我国当前电子政务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从1999年开始,连续两年都把通过信息化改进 发展 中国 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重点。在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

    电子政务人员培训的问题和建议论文[范文模版]

    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施行的条件是电子政务培训,有效及时地展开电子政务培训,是确保电子政务顺利进行并获得胜利的基础工作之一。一、电子政务培训的机构建设应予注重因为电子政务......

    形块的分割与构成说课稿

    我认为教师上课其实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关键是要让学生能来听你的课,看你表演。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然后才会喜欢你上的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而且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电子政务论文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

    电子政务论文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 题目:我国电子政务的安 全问题及解决对策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李 冰 2008 年 11 月 23 日 目录一、我国电子政务不安全......

    电子政务论文[最终版]

    电子政务建设的廉政意义 信息分院 11信管2班 1120400239 方秉哲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信息化,数据化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政府对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电大论文

    目录 提纲 ......................................... 2 内容摘要、关键词 .............................. 3 正文 ....................................... 5 参考......

    电子政务期末论文

    中国人大网分析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中国人大网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主办,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舆论媒介。自开通以来,中国人大网一直坚持其宗旨,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信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