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国公务员制度1
论中国公务员制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有效的政府,对于经济、社会乃至政府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心配置的政府,政府决策高度民主的政府,政务信息高度透明的政府,自然也是拥有一个精明强干、士气高昂的公务员队伍的政府。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公务员法律制度。
我国公务员制度虽经过这么多年的运行,但仍然很不完善。原有《条例》已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行政环境变化的要求、官员申报财产制度亟待国家公务员制度改掉了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的管理模式单一,缺少法制,缺少竞争机制等弊端,完善公务员制度是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现代政府,应该积极顺应新形势,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改进和完善现有公务员管理体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
学习了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其虽了解得不是很透彻,掌握也不很全面。但就我个人的认识,再加上老师的讲解,在这里有一些浅显建议和应对方法。不过我们现在仍停留在理论和纸上谈兵的状态,真正的公务员制度在实际社会中是十分复杂 实施起来又十分困难。所以,论文有不到之处还请指正和包涵。
针对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制度,根据目前的规定,只有“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才是国家公务员。这就是说,其他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组织的工作人员有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本质特征,应该分别建立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在现实中,这些组织“参照公务员制度执行”,这就使现行的公务员范围划分(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失去意义。实际上,这些机关都是掌握国家公共权力、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就这一点来说,是相同的。我们知道,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的之一即是在人事管理中实行分类管理,改变过去“干部”概念过于笼统,管理方法单
一、缺乏针对性的弊端。
分类应该根据其业务特点和性质进行。应当适当扩大公务员范围,不仅把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行政人员纳入公务员范围,并且还应当包括各系统中的工勤人员。“参照管理”作为权宜之计,不能长期实施,必须尽快予以分解。该并入的要及时并轨,统一管理;该从参照管理系列中分离出来的,要及时分离,单独管理。因此应该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快社会团体“社会化”的进程,增强其用人的独立性、自主性。
其次针对我国官员申报财产制度亟待国家公务员制度提以下建议。在对中国现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缺陷和不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的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提出进一步完善中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具体构想。
1、立法方式
如本文上述,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涉及到对国家廉洁政制的维护和对公职人员财产隐私权的限制,事关重大,应以国家立法的形式予以确立。此事亦引起了中国最高立法机关的关注。
2、申报主体的范围
确定合理的申报主体范围,对于建立有效的财产申报、监督制度,是至关重要的。确定申报主体的范围,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有重点原则,二是有效监督原则。
根据有重点原则,财产申报的主体不应是所有公职人员,而只限于负责首长及一些重点部门的公职人员;至于哪些负责首长及部门的公职人员作为申报的主体,则应考虑是否符合对公职人员财产状况实行有效监督原则。
3、申报财产的范围
确定财产申报范围应坚持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申报主体的财产状况。从各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的规定看,既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也包括债权和债务。
4、受理申报的机构
通观各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关于受理申报的机构,大都是享有独立监督职权的政府机构。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受理申报的机构可以分别为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的行政监察部门,同时应将申报材料向检察机关备案。
在受理财产申报时,受理机关还应当根据申报主体的级别不同进行具体的分工。即纪律检查机关和监察机关不受理同级首长的申报,此类首长的申报应由上一级纪律检查机关和监察机关受理。如省级纪律检查机关和监察机关不受理本省正副省委书记、正副省长的申报,此类首长的申报,应由中央纪律检查监察部门受理。之所以如此构想,是基于对申报主体之财产和行为实行有效监督的考虑,以防止同级首长利用职权在申报财产时对受理机关施加不正当影响。对于国家级领导人如中共总书记、国务院正副总理等等,可考虑在中央设一较为权威的专门机构予以受理。此种特别机构,可在党内、全国人大分设,亦可设统一机构,专理此项事务。
5、违法处罚
本处所指的违法,是指违反财产申报制度本身的行为,而并非因其财产来源方面的违法。因此,处罚的对象仅限于拒不申报或不如实申报之申报人;至于其财产来源构成其他犯罪的,则应适用其他法律予以处罚。
从各国立法的规定来看,违反财产申报制度的处罚有纪律处分、行政处分和刑事处罚三种。中国的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中亦应含有此三种处罚。
完善国家公务员法律制度,有利于实现分类管理,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有利于增强政府机关的生机和活力。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一个有效的政府,必定是政府职能有限的政府,政府行为依法作为的政府,政府权力多中心配置的政府,政府决策高度民主的政府,政务信息高度透明的政府,自然也是拥有一个精明强干、士气高昂的公务员队伍的政府。
现下的公务员制度的不完美和缺憾是众所周知的,但就目前的我国现况而言,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他需要各个方面的条件,它是一个很繁复的过程。
第二篇: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
摘要:改革开放32年以来,我国的政治体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所有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举措中,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签署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符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公务员制度的横空出世和不断改革、发展无疑成为最受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射虎的发展,现在又越来越对的人参与到公务员考试中,这也就说明公务员制度已经深入民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公务员,意义,考核,发展,特征
一.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和意义:
在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指国家对公务员的管理制度,包括通过制定法律规范,对公务员的“进口”管理,使用管理与“出口”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的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其本质特征都是实行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的管理原则。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推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产物。1870年6月,英国政府以法令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标志着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产生。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个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政治体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产物。
我国公务员制度从酝酿到现阶段,20多年来历经准备、决策、试点、推行与发展、依法管理五个阶段。1993年10月1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正式推行。我国的《公务员法》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公务员管理步入依法管理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总的指导思想,这贯穿在公务员法的总则、权利与义务及各个管理环节中,是公务员制度的灵魂。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的根本指导原则。我国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才兼备、任人唯贤是原干部人事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干部人事管理的核心。分类管理是现行公务员制度与原干部人事制度相区别的首要特点。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公务员法》的施行,标志着中国特色的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的形成,也标志着我国干部分类管理制度的确立。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与品位分类相结合的模式。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国特色的法制化的国家机关人事管理制度的确立,这对于贯彻与实现党的基本路线,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有利于调整干部结构,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强化国家机关指挥系统,加强勤政与廉政建设,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以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供组织保证。2.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提供有效保障。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可以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和加强制度建设,而这正式廉政建设的核心。公
务员制度为廉政建设提供的保障主要有:通过考试录用、认真考核、正规培训和严格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通过权利义务、执行纪律。交流回避、有力监督等制度来保证与促进公务员依法行政,廉洁奉公;通过法制的人事管理,避免其不正之风的发生,从而为公务员的廉政建设提供有效保障。3.对国家机关的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建设起促进作用。建立与推行公务员制度,可以是国家机关人事管理按客观规律和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实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充分显示法制化管理的正确性,而对公务员实行民主化、科学化与法制化管理,既体现了公务员制度的本质特征,又促进了这“三化”的进一步完善发展。
二.我国公务员的录用和考核:
我国公务员录用是指根据公务员法规定,按照规定的标准与条件,经过规定的程序,面向社会,通过竞争性考试与考察方式,择优选拔国家机关中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
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主要方式有:1.笔试。这是以试卷的形式对应试者进行的测试,主要用于考察应试者的文化和专业知识水平、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等。2.面试。这是指主考官与应试者之间运用口头语言提问、作答对其进行的测试,主要用于考察笔试合格的应试者是否具备拟任职位所需要的潜能、实际才能和某些素质。3.实际操作。这是一种操作能力的测试,以检验应试者处理实际公务的速度和质量。此外还有情景模拟、心理测试等。
录用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历史性进步,也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重要标志。其重要意义表现在:1.有利于为国家机关选拔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服务。2.有利于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国家机关的廉政建设。3.有利于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根据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考核是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各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所管理的公务员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目标的情况,进行的了解、核实和评价。
《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综合体现了公务员的素质及其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是一种概括性的表述。1.德,是指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2.能,是指公务员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具备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3.勤,是指公务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勤奋精神。4.绩,是指公务员的工作实绩。5.廉,是指公务员的廉洁自律等情况。对公务员的考核要着重考核工作实绩,把工作实绩作为评价公务员的主要依据。对领导成员公务员的考核,要按照体现系统性、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抓紧制定并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标准。考核是国家机关公务员管理的重要环节,建立和健全公务员考核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公务员。2.有利于对公务员的严格管理和监督。3.为公务员管理的其他环节提供了依据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征
1.决策过程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渐进决策无疑具有很多的优点,它有利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后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各项事业的稳步推进。
2.制度特色分析。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搞 “政治中立”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不搞“两官分途”;坚持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它学习和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由于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公务员法规体系中的基础性法规和总的章程,只能规定公务员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所以与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还必须在执行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并逐渐优化。
3.实践意义。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是以考任制为基础的,在公务员“进、管、出”三个环节上以“进”为突破口,建立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基本原则。英国诺斯科特和杜威廉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美国的《彭德尔顿法》,最重要的意义表现在于其确立了经过竞争性考试择优录用文官的原则,标志着现代文官制度在英美两国的形成,建立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举措其最具突破性的贡献同样如是。
我们过去的干部任用方式极为单一,在人才的录用和晋升上基本上是以资历和情感为依据,缺乏科学、民主的考核,更谈不上科学的绩效管理和评测。在这种环境中,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难以合理就位,造成了人才的大量积压与浪费,妨碍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考任制已在中国全面起步。到目前为止,通过考试进入国家政府机关的各类人员已超过数十万人。其中不仅有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员,而且还包括一些司局一级甚至厅级的政府高级公务员。尽管在公务员考录工作中目前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但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问题多表现于技术和操作层面,随着执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公务员制度的整体完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四.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
1.公务员系统的“多入口”问题: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公务员系统有多个入口。一是选任和委任,适用于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二是考任,适用于主任科员以下的非领导职务;三是调任,即党、政、立法、司法、群团、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和办法相互交流,适用于领导职务中的非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主任科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这种制度规定尽管考虑到了具体国情,但是也带来一定问题。问题主要出在调任上。选任和委
任主要通过组织法、国家权力机关来保证其素质要求,实现其身份的合法性;考试录用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性的考试来保证人员的素质和合法性。那么调任呢?如何保障调任者的素质?目前对于所谓“一定的程序和办法”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而是比较模糊的“先考核后培训”,没有引入竞争机制。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首先应该扩大考任比例,除了高级领导职务外都应该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少数调任者采用科学、规范的考核程序以“准入”,并制定相关的法规,使“调任”这个“入口”有章可循。
2.考核问题:考核是公务员任用与奖惩的基础,在整个公务员制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现行法规中的一些规定尚不完备严密,使得这一制度的效力并不十分突出。1.考核内容过于抽象和划一,标准过于笼统。尽管《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对其作过较为详尽的阐释,但普遍没有针对组织及职位特征建立具体的考核指标,由于各部门、各职位之间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考核者往往无所适从;2.等次少。三个等次,优秀占10%~15%,不称职者没有比例要求,其余的85%以上均为称职。这种称职的大平台现象,混淆了公务员行为的差别,加上标准的模糊,使优秀、不称职人员的确定较难。3.考核方法较为单一,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写评语”的方法,这是一种定性的、主观性随意性较强的一种方法,很难保证考核的客观性。4.监督体系不完善。首先,在我们的录用考试中,监督部门与考试主管部门责权不清,监督部门不了解考试录用业务,监督范围、监督内容、监督手段不明确,很难与考试主管部门协调。其次,监督环节也存在问题,如缺乏相应的部门随时监控录用考试的实施过程,缺乏对用人单位贯彻考试制度情况的监督。再次,对考试录用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缺乏具体要求,着重强调的是事后监督。而在公务员录取过程中,录用考试前和考试中的准备工作十分关键,监督机制能否起到良好的作用至关重要。3.政治社会等消极因素的制约问题: 要通过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来实现政府廉洁、高效等目标,仅仅设计建立一整套精良的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是不够的,精良的运行机制要充分发挥其效用还需要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艰难过程中,很多消极因素制约了公务员制度科学价值的实现。1.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机构改革仍在进行之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并在此前提下积极进行机构改革,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只有这些工作完成之后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与培训等环节才能全面地、有效地运转。2.缺乏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竞争意识逐步增强,竞争环境大为改善。但是总体上仍缺乏良好的社会竞争氛围。3.僵化的户籍制度、落后的社会保障体制成为推行公务员制度的拦路虎和绊脚石。目前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走向社会化,但是这一进程在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养老、住房的改革进展较快,而医疗、失业保险的社会化改革进展较慢。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妨碍人才的流动和公平的参与职业竞争。4.公务员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法治管理”和“功绩制原则”,这就需要契约观念、工具理性等现代价值观念。我国由于传承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身份观念和人治色彩。这些前现代的文化特征使公务员制度科学价值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制约。
五.国国家公务员制度展望
1.发展的现实背景分析。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继续发展,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突飞猛进,经济、科技、国防和民族凝聚力等在内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对各国政府的管理效能和效率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培养造就大批适应国际竞争挑战的高素质行政管理人才刻不容缓,提高公务员素质特别是驾
驭全局的领导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对于趋利避害、保证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意义重大。
在国内,改革、发展和稳定已成为我们工作的主题。今后五至十年,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机遇,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点的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政府所处的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行政运作的复杂程度大为提高,迫切需要提高政府判断形势、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使公务员制度面临新的考验。市场活动的多种诱惑,增加了权钱交易的机会,如何保持公务员的廉洁,使公务员制度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此外,机构人员精简,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办事效率,也使公务员制度面临新的考验。
人民群众对政府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公务员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意识逐渐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上,要求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和自主权。要求政府在履行和完成“执法”和“管理”的职能和任务中,必须依法行政、从严治政,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制度建设和机构改革中不断取得成绩,建设廉政、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它对于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树立政府形象以及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大的意义。
2.公共管理和服务选择分析。20余年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中国已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此相适应的是,中国政府开始了各方面的治道变革进程:从无限的政府走向有限的政府、从人治的政府走向法治的政府、从集权的政府走向分权的政府、从专政的政府走向民主的政府、从封闭的政府走向开放的政府。这些已经表明,中国政府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传统的官僚制模式特征正在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典型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模式的特征。这种特征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更加明显,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经济以及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本身就意味着政府治道变革的“市场化”。在这里隐含着两个趋势,一种是“公共部门向‘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另“一种趋势是脱离官僚制”。市场化使政府收缩已经毫无疑义,但是“政府和公共服务对于经济成就和社会凝聚力来说是必可少的”。要解决这一矛盾,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和经验来看,对公共管理和服务的选择似乎是政府改革与治道变革的必然。这是因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市场导向、行政的弹性、参与性等可以更好地顺应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并能够推动它的发展;而且,它对于满足民主政治的发展和需要具有独到的促进的作用,更能体现政府是纳税人的政府,为民众参与民主政治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更加合乎民众对政治的胃口。
3.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党的“十七”大目标的提出以及上述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与服务的选择,要求我国今后必须进一步加快完善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强制度活力;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跟时代,狠抓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需要,开拓创新,改进和增强公共管理与服务。
具体说来,今后一段时期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点应有四个方面:一是增强制度活力。主要是完善分类、聘用、考核、竞争机制等。推行部分职务实行聘任制的试点,探索主办人员与辅办人员不同的管理办法。改进考核制度,实行多层面考核,净化民主测评的环境,公示考核结果。完善公务员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群众参与选拔制度,保证人才选拔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民主性。继续规范和完善国家公务员选调制度,层层落实,牢牢把关,民主评选、校院推荐、科学招考、组织考察,从高校选调有志于公务员事业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公共服务部门,统一管理、下放锻炼、跟踪培养。采用雇佣制,打破政府传统的录用人员办法,引入了市场化、契约化的概念和做法,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终身制和不合理流动的问题,不断增强公务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二是提高队伍素质,加快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创新、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严把 “进口”,要经过多次考试,层层筛选,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根据公务员职业发展加强培训,研究公务员的成长规律,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明确阶梯和目标,并针对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按照从严治政、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要求,进行依法行政培训,增强公务员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对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培训,培训内容要以法律规定、市场需要、岗位必会为导向来确定;培训安排要把个人动因和组织选送结合起来,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由政府推动转为利益驱动;培训时间要长短结合、板块拼加、自由选择、学分累计,形成一套有效的培训运行机制。结合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改革单一职务晋升发展路子,拓展公务员职业发展空间,从多方面调动公务员奋发进取的积极性。三是改进公共服务。继续按照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让人民群众了解办事程序和规则,接受群众监督。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电子政府”,拓展政府与基层群众联系和服务的渠道,提高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减少行政成本,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引导广大公务员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好人民的公仆,让群众满意。四是继续完善管理制度。认真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公务员管理中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规范,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特别是要针对公务员立法层次与其性质要求不适应、执法不严、违法难究等问题,加快立法,强化执法,加强监督,以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实现人力行政法治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公务员法》的起草工作;抓紧研究制定尚缺的单项法规,如公务员的纪律、行为规范、调任、转任、退休等;对现有的单项法规要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随着公务员法的进一步实施,必将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建设一直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将促进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必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加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证。
第三篇:《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开题报告
《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开题报告
题目: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专业:XXXXXXXX
姓名:XXXXXX
导师:XXXXXX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1.目的与意义
2005年4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关乎600多万公务员的管理法———《公务员法》。是建国50多年来我国第一部干部人事管理的综合性法律,是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该法以1993年国务院颁布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基础,同时吸收了10多年公务员制度建设的经验,既保持了公务员制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有了许多发展和突破。探讨中国现阶段公务员制度的特色,对调动公务员积极性,探索中国公务员制度新思路和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等诸多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研究现状
新华社北京2000年8月19日电《我国基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记者李术峰翟伟)(《人民网》)建立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是邓小平人才人事理论具体生动的实践。国家公务员制度推行7年以来,我国公务员制度由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逐步完善,取得明显成效,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人事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推行7年来取得的明显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政府机关进人,普遍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严格考核、择优录用,在“凡进必考”上前进了一大步。二是职务晋升竞争上岗,已在许多地区和部门展开,在公平竞争、能上能下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截至今年4月,全国29个省区市共有近5万个机关单位实行了竞争上岗,用于竞争上岗的职位近35万个,报名参与竞争上岗的各级机关干部达80多万人。三是辞退制度从无到有、不断规范,过去4年中,11000多名公务员被辞退,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正在加以解决。四是考核、轮岗、回避制度已逐步开展、扩大。近3年来,208万名国家公务员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4000多名公务员因考核不称职受到降职等处理,考核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五是工资制度经过改革,晋级增资机制正常运行。
建章立制,既是建立公务员制度的起点,又是贯穿制度实施工作始终的主线。7年来,我国制定了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相配套的暂行规定10多个,实施办法10多个;另外,还制定了有关实施方案和政策性规定。各地根据实际,也制定了一系列实施办法和实施细则。山东省全省制定了近250个推行公务员制度的配套办法,福建省仅在公务员录用方面就制定了6个配套办法。全国各地制定的配套办法和规定,涉及公务员管理的方方面面,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龙头,以各个单项
法规规章相配套的国家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公务员管理的各主要环节基本达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任进《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精神和中国特色》(《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6期)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既表现了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是我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比西方国家公务员的范围要宽泛;二是我国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接受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搞政治中立;三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确立由公务员主管部门负责公务员的综合管理工作;四是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公务员没有政务类和事务类的划分;五是我国公务员与其他类别的工作人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条件,进行相互交流调配,不搞封闭的管理系统;六是我国公务员的任用,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
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
1.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在简单回顾了我国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过程和现状的基础上,对比中外公务员制度,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特色的主要表现进行理论分析。主要从制度的文本层面和实践层面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2.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方法,也称历史文献法,是通过收集各种文献资料,摘取与调查课题有关信息的方法。
二是系统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的特色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国家机关在我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地位,我国公务员管理也有别于其他国家。因此,本文从外部宏观因素和内部微观因素两个视角来分析了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3.论文框架
前言
1.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形成背景及过程。
1.1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形成背景分析;
1.2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的形成过程分析;
2.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2.1与其他西方国家文官的区别;
2.2与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的区别;
3.公务员法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3.1有利于健全法律法规,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的制度化。
3.2有利于深化制度改革,实现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科学化。
3.3有利于促进队伍和政权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3.4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三、研究进度
2012年11月,进行调研涉及本论文的相关材料
2012年12月,总结分析材料,列出论文提纲,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1月,着手于论文的写作,并即时请求指导老师修改
2013年3月,形成论文
四、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5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释义》,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月。
3.《公务员法执行标准与规范实施手册》,中央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
4.(美)波特夏•英格拉姆:《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国家行政出版社,1998年。
5.《我国基本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新华社北京2000年8月19日电。
6.《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社,2005年。
7.百度文库资料及新华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站评论内容
第四篇:中国公务员制度学习心得
中国公务员制度学习心得
本学期选修了中国公务员制度这门课程,谈起缘由还有些巧合,自己是经选修过这门课程的同学提起,这门课讲的尤其精彩,内容上除了理论之外很多东西都是平时不多接触的,而且老师讲课方式生动风趣,是难得的一门好课程,因此自己才确定要选修这门课程。抛开以上原因,虽然自己并没有打算报考公务员,但从现如今中国所存在的“考公务员热”来讲,自己个人觉得也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及其发展历程和现如今的公务员情况。而且从开始学习这门课程的第一天起我确实肯定了这门课程,知道选修这门课程没有错误,而且收获颇丰。
考取公务员,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的追求,而且从学历上来讲,愈来愈趋近高学历。从这点来讲公务员的综合素养是在不断进步与提升的。但如今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报考人数过多,一个职位上百人报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公务员这个词,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是与官场,权利相互关联的。甚至在某些人看来,一旦考取了公务员,便如同古时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是等同的。其次,如今大学生就业紧张,竞争激烈,而中国的公务员待遇与工作环境相对优越,也比较稳定,的确是非常好的选择。当然以上现象只是存在,并不能代表全部,从小立志做公务员有良好素养的人才还是大有人在的。
从学习这门课程以后,我对公务员制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其选拔规则,晋升原则都是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随意考取的,公务员也不是随便就能胜任的。但为什么还会存在公务员腐败,我个人认为这是制度上的一些漏洞,只有不断打击,改革与公务员自我提升才会有所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起研读了历代领导人选拔,我觉得这部分很有意思,一方面使我更加了解了国家领导人的艰辛与伟大。另一方面也使我对官员选拔,与公务员的等级制度有了深入理解,相比直接的理论教学收获更多,理解更全面,这点不得不佩服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
最后还有一点收获想提,就是课上所看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让我认识到,即便不是一名公务员,我也需要警惕,我们的中国走到今天繁荣的景象实属不易,这是几代人努力的成果,但我们的国际环境并不太平。作为一个青年人,严格要求自己,不使祖国分裂,对于其他国家别有用心的阴谋有敏锐洞察力,不让其阴谋得逞是我们的使命,这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使命。
最后感谢老师一个学期的辛勤付出,谢谢您,您辛苦了!
第五篇: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浅析
作者:邬少兵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1期
【摘要】国家机器的正常高效运转离不开高素质公务人员的操作。在此层面上说,高素质的公务员对于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对于选拔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来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当今社会来说,体现“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以及能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近年来公务员考试持续升温、竞争也更为激烈。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和进入到顺利稳定实施的环节。但是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是没有缺陷和问题。近年来人们对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公开性、公平性以及规范性的质疑声越来越强烈。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问题;完善
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公务员的称谓各不相同,在英国原文civil servant或civil service,译为“文官”;美国原文governmental employee,译为“政府雇员”;法国原文Fonctionnaire,译为“公务员”。[1]我国在1987年才开始正式使用“公务员”一词。所谓“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2]与西方国家把公务员划分为“政务类”和“事务类”公务员不同的是,中国公务员仅仅是按照公务员工作的性质划分为领导职务公务员和非领导职务公务员两类。
所谓公务员的录用,是指通过公开考试的选拔方式来选拔合适的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担任公务员以履行国家公职的行为。但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录用的岗位,我国现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只针对主任科员以下级别的公务员岗位。对于录用模式,《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办法”。[3]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认为,把公务员的录用定义为“通过公开考试的方式,依法从符合法定资格条件的报考人员中择优录用公务员的行为”较为合适。
一、中国现代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历史发展
中国现代的公务员录用制度虽然部分借鉴了西方的官员选拔录用制度,但这种官员选拔录用制度却又是西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引进和传接,这种特殊的从古至今、由西到中的制度传递,是西方正式制度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相关制度环境、非正式制度等相互作用与融合的过程。[4]
中国共产党在建立革命根据地时期,就确定了“任人唯贤”的干部人事路线,制定了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但国家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漫长过程—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基本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干部选
拔主要采取领导推荐,然后按规定程序决定任命。那个时期对于国家工作人员都被叫做“国家干部”,所谓的“公务员”叫法还没有产生,与国家干部相关的各项制度被贯以“国家干部人事制度”之称。在我国早期曾使用过公开考试的方式来录用干部,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并未作为一项制度而得以固定和保存。这种形式与当时的高度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相一致,因此导致用人上的暗箱操作和不正之风难以避免,优秀人才很多时候难以脱颖而出。
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由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着力推进的。此后,中央和地方先后进行了多次机构改革,对于干部人事制度同样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1984年《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法》出台,此后经过多次完善及更改形成了《公务员法》前身—《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由此完成了我国由干部人事制度向公务员制度转化的过程。[5]
2005年4月27日胡锦涛主席签署第35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上,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是对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条例》的继承和发展,代表着我国公务员制度及其考试录用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为能够更好地通过从社会上招录优秀的合适的人才来进一步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能够保证国家各项政策的优质高效落实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二、公务员考试内容
目前,我国公务员考试分为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两个大的部分。其中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为《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地方公务员考试内容则呈现《行政能力测试》加《申论》或《专业知识》的模式。《行测》大体分为:数学运算、语言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资料分析、逻辑推理等几个部分,而《申论》其实就是要求作带有一定政治倾向的论文和要求应试者处理一些公务员在履行国家公职时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随着近些年来公务员考试的升温,公务员考试试题的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要求应试者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当数量的题目。另外,就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来看,其考试内容不涉及考察专业知识,不论报考的职位,每个应试者的试题都是一样的。基于此,笔者认为,通过这样的考试来选拔录用国家公职人员是不合理的,众所周知,不同岗位的公务员履行不同的国家公职,其要求的专业素质也不尽相同,显然用一套试题来衡量报考各种岗位的所有的应试者的素质是缺乏科学性的,这样的考试缺乏考察出个人的专业能力,而笔者认为专业知识的考察对于专业职位的录用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公务员法》未来若修改应在考试中确立分科分职这个原则,这样才能以更科学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三、公务员考试法制基础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中广发存在的人治显现导致了以统治者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当中,缺乏用制度来管理决策者的决策的行为。人治现象的普遍存必然导致各项
制度法治基础的薄弱,这其中自然包括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而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相对比长久以来存在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面子”、“人情”、“官本位”等人治因素形成了与法治之间的必然矛盾。法律层面的空缺以及法治基础的薄弱仍旧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所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各种人治理念及法律缺失为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操作过程中的随意增减、自由变通等不良行为提供了必要空间。同时也从侧面凸显了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确仍旧处在法律不健全,基础较薄弱的历史时期。
四、立法完善对策
在立法方面要构建反歧视规则。在当代的公务员录用中存在着许多歧视性条件,例如性别限制、年龄限制、户籍限制等等。并且在现实中很多的单位往往也会针对报考其岗位的应试者利用自身优势做出一些不合理的限制性规定。“如果社会不树立尊重他人人格、理性对待个体的差异、包容少数群体的自然特征的观念,缺乏相应的法律竞争歧视,这些少数群体的就业权利被侵犯的普遍现象将难以改变,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将受到阻碍。”[6]我国现在尚未制定专门的规避就业歧视的法律,而是国家的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来规制公务员录用中存在的歧视行为,但这种规制的强度和效果显然不甚理想,有必要制定专门规制就业歧视的法律,其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厘清歧视的内涵和外延,也就是应对歧视的概念做出界定,划分歧视和合理的界限,防止歧视解释的随意扩大,将任何区别的行为都纳入歧视的范畴,防止针对一些具体岗位的合理的特殊要求被定义为歧视性条件;其次应要合理划分举证责任,针对歧视的条款,根据我国行政法关于举证责任的设置,报考者只需要证明歧视条款存在的事实即可,用人单位必须对条款内容的合理性进行说明,指出条件的规定是基于正当的目的。最后是责任的承担,对于招录机关的歧视行为,要对起进行严厉处罚,同时要规定对受害者的救济措施。
知易行难,行重于言。完善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面对公务员考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从各个方面对招录行为进行调整和规范,同时也应吸收和借鉴国外的公务员招录的经验,立足于当前并着眼于长远,建立科学公平的公务员录用机制同时又真正有效的保护应试者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黄达强,朱庆芳著.各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03.[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务员法[S].主席令10届第35号,2005-4-27: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务员法[S].主席令10届第35号,2005-4-27:24.[4]任爽,石庆环.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2.[5]陈振明.国家公务员制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23.[6]周伟著.反歧视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