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有关问题

时间:2019-05-14 10:4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有关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有关问题》。

第一篇: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有关问题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有关问题 摘 要

文章针对我国城市电力网的现状,论述了城市电力网电缆化、城市中心变配电站进大楼的问题以及电力网规划设计的用电指标。

关键词

城市电力网 电缆 电缆敷设 变配电站

1 我国城市电网目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在《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等技术政策指导下,结合国情,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规划工作,推动了新装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各城市电力企业因地制宜采取了高压进城(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将220kV,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将110kV引入市中心区)、增加变电站布点、缩小供电半径、更换小截面导线、增加无功补偿等有效措施,使电网传输能力大大增加。同时,电能质量有所提高,损耗率增长趋势得到遏制。省会城市、沿海城市供电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城网供需矛盾虽然趋向缓和,但存在以下几方面较突出的问题:

甚至还要低。当电网设备发生故障时很可能出现大面积限电拉电局面;

(2)高压网架脆弱,大量配电网设备陈旧老化,供电可靠性低。沿海开放城市和城市开发区配电网建设相对快一些,而大部分中等以上城市电网高压网架结构较薄弱,仍然以220kV变电站辐射供电,以110kV单环网及辐射型网架为主网架。配电网中陈旧设备和小截面架空裸线大量存在。市区城网中的中压电网大部分为单电源供电,供电半径过长,有些中压大负荷供电半径在6km~8km,甚至还大,低压供电半径大部分在400m以上。许多城市的城网承受事故和自然灾害能力及承受一年、数年或一个周期的高温冲击能力很低。大多数城市电网中压供电可靠率仍在99.8%以下,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997年

度略有回落,但仍比历史较好水平高得多。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线损率相比,我国高出2个~3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城市配电网的损耗大,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有大量的高能耗变压器、长距离小截面导线在运行,无功补偿配置与调节手段落后,用户侧功率因数水平不高;

(4)电压质量不高。不少城市电网10kV母线电压合格率停留在86%~90%水平上,多数城市电网深夜电压偏高,其原因实质是无功配置和电压调节手段上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技术上不合理情况。目前,部分城市谐波量超标,治理上还很落后;

(5)居民供电系统设计标准低,不适应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大多数居民住宅区供电、配电系统是70年代~80年代前建设的,标准低、容量小(当时设计标准每户电力按0.5kW~1kW配置容量),根本不适应现代家庭的空调、电热水器、电灶等大容量用电设备的需要,广大居民迫切要求提高供电能力。

2 城市电力网电缆化问题

电缆线路是城市电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电网一直按电缆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下列地区的中压配电网宜采用电缆线路:依据城市规划对于繁华地区、重要地段、主要道路、大中型住宅小区和市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架空线路走廊难以解决的地区;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或重要负荷用户,重点风景旅游区的区段;沿海地区易受风暴侵袭的主要城市的重要供电区域。

2.1 城市电网电缆的选择

2.1.1 芯线材质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铝芯。虽然同截面铜芯比铝芯的允许载流量增加30%左右,但铜芯电缆要贵1.4倍~2.2倍。

在同样条件下,铜芯电缆比铝芯电缆的连接可靠,安全性较高。铜与铜导体接触电阻只有铝与铜导体接触电阻的1/(10~30)。据美国CPCS(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火灾事故数据显示,铜芯电缆仅占铝芯电缆的1/55。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应选用铜芯电缆:重要电源等需保持高可靠性的连接时;振动剧烈,有爆炸危险或对铝有腐蚀的严酷工作环境;要求电缆在750℃~1000℃情况下,能维持通电的功能(铝的熔融温度为660℃,而铜的熔融温度可达1080℃);水下敷设,当工作电流较大需要增装多根电缆时,采用铜芯电缆可减少根数,从经济性和缩短工期上均较为有利;安全性要求高的重要公共设施;紧邻高温设备等。

2.1.2 电缆截面的选择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规定:公用电缆网中压主干线的电缆截面宜选用每相185mm2以上铜芯或240mm2以上铝芯,支线电缆的截面应满足载流量及热稳定的要求;开闭所的电缆线路,每回路应采用每相两条240mm2的铜芯或铝芯电缆。《上海电网若干技术原则的规定》中,对电缆线路截面的选择方案,规定如下:

220kV电缆线路选用:1×630mm2、1×800mm2、1×1000mm2、1×1600mm2;

110kV电缆线路选用:1×400mm2、1×630mm2、3×400mm2; 35kV电缆线路选用:3×240mm2、3×400mm2、1×400mm2; 10kV干线电缆选用:3×240mm2、3×400mm2;

380V干线电缆选用:4×240mm2。

2.2 城市地下电缆的敷设

2.2.1 直埋敷设

一般较易实施,适用于较易开挖的人行道下和建筑物的边沿地带,具有投资少的显著优点。但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已出现频繁开挖地段中电缆受外力破坏事故增多的趋势。

2.2.2 隧道敷设

适用于穿越河道及重要道路且电缆条数多的地段。城市建设中采用公用性隧道配置各类管线,比分开配置占用的地下空间小,尤其是能避免反复开挖,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便于巡视检查和维护,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2.3 排管敷设

适用于敷设电缆条数较多,且有机动车通过等重载地段,如:市区道路、穿越公路、穿越绿化带、穿越建筑物等。

2.2.4 电缆沟敷设

不推荐在城市配电公用电缆网中采用,仅适用于不能直埋,且无机动车通过的通道,如人行道等。

2.2.5 水底敷设

江河湖海的水下电缆事故率较高,因而在路径选择和防范对策等方面要周密考虑。电缆通过河岸时应不受洪水冲刷,埋设于规划河床面底标高的0.5m以下。某过江110kV电缆

由于路径选择时未料及兴建大桥引起的河床变迁,曾发生多次损伤电缆的事故。水下电缆相互间严禁交叉、重叠,相邻的电缆应保持足够的间距。水下电缆引至岸上的区段应有防护设施。

2.3 城市电缆网的规划

(1)电缆网的布局应以城市道路网为依托。城市道路网是城市配电网的依托,城市主、次干道均应留有电缆敷设的位置,有些干道还应留有电缆隧道或电缆排管的位置;(2)大力发展公用电缆网,严格控制专用电缆线路;

(3)开环运行的单环网是中压配电电缆网常用的连接方式。市区中电缆线路应逐步形成环网布置、开环运行的模式,发生故障后可进行倒闸操作恢复供电。如已配备自动化装置,可立即自动操作恢复供电;

(4)亦可采用闭环运行电缆网。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电缆网就是典型的闭环网。由110/11kV变电所的11kV母线上,引出3回路~4回路截面为300mm2的电缆,通过外部的11/0.4kV的配电所作闭环运行,送电容量可达20MVA左右。

各馈电线

(5)低压电缆网多采用放射式接线;

(6)供电区域内架空线与电缆同时供电时的措施;

(7)以电缆向用户供电时的供电方式。可按照重要程度分别采用以下供电方式:以一路电缆向用户供电(宜用两条电缆);一路电缆主供、另一路公用架空线路备用;由一个或两个电源点(变电所或开闭所)供电的两路电缆向重要用户供电;由两个或三个电源点供电的三路电缆向特别重要而容量又较大的用户供电。

3 城市中心变配电站进大楼问题

3.1 城市中心变配站进大楼已是大势所趋

(1)现代化城市中,土地资源极其珍贵,土地价格也极高,如上海市中心地段批租价为5000美元/m2~8000美元/m2;

(2)现代科学技术已能使变电站可靠性大大提高,即使发生严重故障,危及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可能性也较小;

(3)城市高密度用电负荷,要求变电站尽可能处于负荷中心,以提高供电效益,降低变电站造价。以110kV总容量为100MVA的中型变电站为例,与理想的站址中心的距离

(4)变电站与建筑物相结合效益显著。变电站进大楼后,其单位造价要比常规的高,但是在中心城区却可以取得显著效益,补偿了投资的增加。

3.2 变配电站进大楼技术上可行、运行安全可靠

变配电站与建筑物相结合建设,关键是发生事故时确保不影响周围建筑物和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在正常运行中也要求不超过环境保护要求标准的允许范围。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成熟技术,变配电站与建筑相结合建设可达到上述要求。

4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用电指标

4.1 人均综合用电指标

用电水平较高的城市:8000kwh/(人·年)~6001kwh/(人·年)用电水平中上城市:6000kwh/(人·年)~4001kwh/(人·年)用电水平中等城市:4000kwh/(人·年)~2501kwh/(人·年)用电水平较低的城市:2500kwh/(人·年)~1000kwh/(人·年)4.2 人均居民生活用电指标

生活用电水平较高的城市:2500kwh/(人·年)~1501kwh/(人·年)生活用电水平中上的城市:1500kwh/(人·年)~801kwh/(人·年)生活用电水平中等的城市:800kwh/(人·年)~401kwh/(人·年)生活用电水平较低的城市:400kwh/(人·年)~250kwh/(人·年)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第二篇: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

我国城市电网目前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近年来,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在《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等技术政策指导下,结合国情,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规划工作,推动了新装备、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各城市电力企业因地制宜采取了高压进城(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将220kV,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将110kV引入市中心区)、增加变电站布点、缩小供电半径、更换小截面导线、增加无功补偿等有效措施,使电网传输能力大大增加。同时,电能质量有所提高,损耗率增长趋势得到遏制。省会城市、沿海城市供电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网供需矛盾虽然趋向缓和,但存在以下几方面较突出的问题:

(1)配电能力偏小,变电容量容载比偏小。全国一般水平为1.67,有些城市地区甚至还要低。当电网设备发生故障时很可能出现大面积限电拉电局面;

(2)高压网架脆弱,大量配电网设备陈旧老化,供电可靠性低。沿海开放城市和城市开发区配电网建设相对快一些,而大部分中等以上城市电网高压网架结构较薄弱,仍然以220kV变电站辐射供电,以110kV单环网及辐射型网架为主网架。配电网中陈旧设备和小截面架空裸线大量存在。市区城网中的中压电网大部分为单电源供电,供电半径过长,有些中压大负荷供电半径在6km~8km,甚至还大,低压供电半径大部分在400m以上。许多城市的城网承受事故和自然灾害能力及承受一年、数年或一个周期的高温冲击能力很低。大多数城市电网中压供电可靠率仍在99.8%以下,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3)中低压电网线损率仍偏高。1995年全国线损率曾达到8.77%,1997略有回落,但仍比历史较好水平高得多。与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线损率相比,我国高出2个~3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城市配电网的损耗大,主要原因是:目前还有大量的高能耗变压器、长距离小截面导线在运行,无功补偿配置与调节手段落后,用户侧功率因数水平不高;

(4)电压质量不高。不少城市电网10kV母线电压合格率停留在86%~90%水平上,多数城市电网深夜电压偏高,其原因实质是无功配置和电压调节手段上还存在着很大程度的技术上不合理情况。目前,部分城市谐波量超标,治理上还很落后;

(5)居民供电系统设计标准低,不适应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大多数居民住宅区供电、配电系统是70年代~80年代前建设的,标准低、容量小(当时设计标准每户电力按0.5kW~1kW配置容量),根本不适应现代家庭的空调、电热水器、电灶等大容量用电设备的需要,广大居民迫切要求提高供电能力。

城市电力网电缆化问题

电缆线路是城市电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电网一直按电缆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下列地区的中压配电网宜采用电缆线路:依据城市规划对于繁华地区、重要地段、主要道路、大中型住宅小区和市容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地区;架空线路走廊难以解决的地区;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或重要负荷用户,重点风景旅游区的区段;沿海地区易受风暴侵袭的主要城市的重要供电区域。城市电网电缆的选择

芯线材质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选用铝芯。虽然同截面铜芯比铝芯的允许载流量增加30%左右,但铜芯电缆要贵1.4倍~2.2倍。

在同样条件下,铜芯电缆比铝芯电缆的连接可靠,安全性较高。铜与铜导体接触电阻只有铝与铜导体接触电阻的1/(10~30)。据美国CPCS(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火灾事故数据显示,铜芯电缆仅占铝芯电缆的1/55。因此,在下列情况下,应选用铜芯电缆:重要电源等需保持高可靠性的连接时;振动剧烈,有爆炸危险或对铝有腐蚀的严酷工作环境;要求电缆在750℃~1000℃情况下,能维持通电的功能(铝的熔融温度为660℃,而铜的熔融温度可达1080℃);水下敷设,当工作电流较大需要增装多根电缆时,采用铜芯电缆可减少根数,从经济性和缩短工期上均较为有利;安全性要求高的重要公共设施;紧邻高温设备等。

电缆截面的选择

《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规定:公用电缆网中压主干线的电缆截面宜选用每相185mm2以上铜芯或240mm2以上铝芯,支线电缆的截面应满足载流量及热稳定的要求;开闭所的电缆线路,每回路应采用每相两条240mm2的铜芯或铝芯电缆。《上海电网若干技术原则的规定》中,对电缆线路截面的选择方案,规定如下:

220kV电缆线路选用:1×630mm2、1×800mm2、1×1000mm2、1×1600mm2;

110kV电缆线路选用:1×400mm2、1×630mm2、3×400mm2;

35kV电缆线路选用:3×240mm2、3×400mm2、1×400mm2;

10kV干线电缆选用:3×240mm2、3×400mm2;

380V干线电缆选用:4×240mm2。

城市地下电缆的敷设

直埋敷设

一般较易实施,适用于较易开挖的人行道下和建筑物的边沿地带,具有投资少的显著优点。但随着城

市建设的发展,已出现频繁开挖地段中电缆受外力破坏事故增多的趋势。

隧道敷设

适用于穿越河道及重要道路且电缆条数多的地段。城市建设中采用公用性隧道配置各类管线,比分开配置占用的地下空间小,尤其是能避免反复开挖,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便于巡视检查和维护,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排管敷设

适用于敷设电缆条数较多,且有机动车通过等重载地段,如:市区道路、穿越公路、穿越绿化带、穿越建筑物等。

电缆沟敷设

不推荐在城市配电公用电缆网中采用,仅适用于不能直埋,且无机动车通过的通道,如人行道等。水底敷设

江河湖海的水下电缆事故率较高,因而在路径选择和防范对策等方面要周密考虑。电缆通过河岸时应不受洪水冲刷,埋设于规划河床面底标高的0.5m以下。某过江110kV电缆由于路径选择时未料及兴建大桥引起的河床变迁,曾发生多次损伤电缆的事故。水下电缆相互间严禁交叉、重叠,相邻的电缆应保持足够的间距。水下电缆引至岸上的区段应有防护设施。

城市电缆网的规划

(1)电缆网的布局应以城市道路网为依托。城市道路网是城市配电网的依托,城市主、次干道均应留有电缆敷设的位置,有些干道还应留有电缆隧道或电缆排管的位置;

(2)大力发展公用电缆网,严格控制专用电缆线路;

(3)开环运行的单环网是中压配电电缆网常用的连接方式。市区中电缆线路应逐步形成环网布置、开环运行的模式,发生故障后可进行倒闸操作恢复供电。如已配备自动化装置,可立即自动操作恢复供电;(4)亦可采用闭环运行电缆网。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电缆网就是典型的闭环网。由110/11kV变电所的11kV母线上,引出3回路~4回路截面为300mm2的电缆,通过外部的11/0.4kV的配电所作闭环运行,送电容量可达20MVA左右。各馈电线配以纵联差动保护,网络中一根电缆故障时,两端断路器跳闸,不影响正常供电

(5)低压电缆网多采用放射式接线;

(6)供电区域内架空线与电缆同时供电时的措施;

(7)以电缆向用户供电时的供电方式。可按照重要程度分别采用以下供电方式:以一路电缆向用户供电(宜用两条电缆);一路电缆主供、另一路公用架空线路备用;由一个或两个电源点(变电所或开闭所)供电的两路电缆向重要用户供电;由两个或三个电源点供电的三路电缆向特别重要而容量又较大的用

户供电。3 城市中心变配电站进大楼问题

城市中心变配站进大楼已是大势所趋

(1)现代化城市中,土地资源极其珍贵,土地价格也极高,如上海市中心地段批租价为5000美元/m2~8000美元/m2;

(2)现代科学技术已能使变电站可靠性大大提高,即使发生严重故障,危及建筑物和人身安全的可能性也较小;

(3)城市高密度用电负荷,要求变电站尽可能处于负荷中心,以提高供电效益,降低变电站造价。以110kV总容量为100MVA的中型变电站为例,与理想的站址中心的距离每增加1m其电缆及隧道的建设费用要增加2万元~4万元;

(4)变电站与建筑物相结合效益显著。变电站进大楼后,其单位造价要比常规的高,但是在中心城区却可以取得显著效益,补偿了投资的增加。

变配电站进大楼技术上可行、运行安全可靠

变配电站与建筑物相结合建设,关键是发生事故时确保不影响周围建筑物和建筑物内的人员安全。在正常运行中也要求不超过环境保护要求标准的允许范围。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成熟技术,变配电站与建筑相结合建设可达到上述要求。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用电指标

人均综合用电指标

用电水平较高的城市:8000kwh/(人·年)~6001kwh/(人·年)

用电水平中上城市:6000kwh/(人·年)~4001kwh/(人·年)

用电水平中等城市:4000kwh/(人·年)~2501kwh/(人·年)

用电水平较低的城市:2500kwh/(人·年)~1000kwh/(人·年)

人均居民生活用电指标

生活用电水平较高的城市:2500kwh/(人·年)~1501kwh/(人·年)生活用电水平中上的城市:1500kwh/(人·年)~801kwh/(人·年)

生活用电水平中等的城市:800kwh/(人·年)~401kwh/(人·年)

生活用电水平较低的城市:400kwh/(人·年)~250kwh/(人·年)

第三篇:XX城市XX电力网规划目录

XX城市XX电力网规划

一、XX城市概要

1.现状城市经济发展情况

2.规划中的城市发展情况

3.现状电力网配置情况(包含有突出问题的)

4.关于城市规划及现状中线路通道、站址地块等的预留、征地等问题

5.本规划的规划范围

6.本规划的规划年限

二、负荷预测

1.负荷现状

2.单位指标法预测负荷

3.电力需求弹性法预测负荷

4.统计年份的负荷回归分析法预测负荷

5.各经济部门单位指标回归法预测负荷

6.单位面积法预测负荷

7.特殊用户的预测负荷

8.推荐的负荷预测小结

三、特殊用户供电

1.特殊用户(现状与规划期末的)

2.特殊用户的供电要求

3.特殊用户的供电方式

四、分布式电源的接入

1.分布式电源(现状与规划期末的)

2.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方案

五、电力电量平衡

1.本地区的用电负荷(电力需求侧)

2.本地区的可供电容量(电量供应侧)

3.本地区的电力电量平衡

六、XX城市的中期电力网规划

1.中期电力规划中的电力网情况(与本次规划相关的站点、线路)

2.本次规划中的初步电力网规划情况(本次规划范围内的站点、线路及其容量

七、主要电气计算

1.潮流计算

2.N-1校核

3.短路电流计算

4.电力系统稳定校验(有大电源或较多的分布式电源时需要,包括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

5.电压损失计算

6.计算后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八、主要的技术原则

1.规划期内采用的主要技术原则(可引用电网公司的规划技术原则)

九、电气主接线

1.高压配电网电气主接线

2.中压配电网电气主接线

十、主要的电气设备选型

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接地装置、线路、高低压开关柜等的设备选型及性能要求。

十一、电气二次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上统计中出现电气二次设备故障的问题

上统计中出线的电气一次设备故障可由电气二次设备加以避免的问题

智能化变电站改造问题

十二、调度通信与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对调度通信及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要求及其与现状的差距而需要采取的措施

十三、电气二次设备选型与配置

根据电气主接线而需要配置的电气二次设备配置

需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改善的电气二次设备配置

十四、调度通信与自动化系统配置

根据电气主接线而需要配置的调度通信等设备配置

需对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改善的调度通信等设备配置

十五、环境影响

1.噪声

2.工频电磁场

3.无线电干扰

4.高频电磁波

5.其它环境影响(大气的、生物的、废渣废液废气、土壤及地层的、相邻建设项目的)

6.环境影响评价

十六、工程建设规模统计

逐站点、线路的工程建设规模统计(表)

十七、经济评价

第四篇:线损率综合反映了电力网规划设计

线损率综合反映了电力网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评估,查找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技术上、管理上双管齐下,运用科举的措施与方法,实现电网的“降损增效”。降损增效之技术措施

1.1加强配电网规划,加大电网建设改造力度

在电网规划、建设和改造项目安排时应对线损因素给予适当考虑。要以提高城市电网供电可靠性、降损增效为原则,对电源点和配电网网架结构规划进行细化、优化,逐年修编配电网的滚动规划。在技术改造项目立项时应把节能降损提高到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工作的层面,其中节能降损项目投资比重应大大提高,使节能降损项目措施落实到位,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结合迎峰度夏及城网改造,对部分超负荷配变及线路进行改造,根据城市负荷发展情况,及时增加新的电源布点,缩短供电半径、减少迂回供电。

1.2合理调度,提高经济运行水平

加强变压器负荷监测,及时调整负荷,保证三相负荷平衡运行。并根据负荷情况,合理配置变压器,彻底淘汰高能耗变压器要减少变压器轻载、空载和过载的机率。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和安装位置,消除“大马拉小车”和三相不平衡现象。调整公用变压器三相负荷,尽量采用三相平衡送电,对于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线路,变压器出口处不平衡度应不大于10%。业扩报装宜统一受理,重点处理好负荷分布,调整负荷过重或过轻的线路,合理配置公用变容量。进一步加大降损后评估工作的力度。

1.3加快配电系统自动化建设,提高城网科技含量

配网自动化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停电,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线路冗余容量,减少线路的投资。因此应对配网自动化进行深入研究,学习韩日等国的先进经验,对配网自动化的实用化进行研究和规划,让配网自动化为降损提供更好的支持。通过配网自动化建设,形成一套配电网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配电设备运行状态和配电网络实时监控,建立“数字化”配网,实现系统资源共享,提高营销服务水平。

1.4合理进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

结合技改资金,对部分变电站增加的容量集中补偿设备,同时变电站根据电压情况,要及时进行无功补偿电容器投切,结合主变有载调压调档,充分提高供电电压质量;对于线路长、分支多、密度低,且较分散的10千伏配电线路可采取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对于变电所10千伏母线,可加装高压补偿电容器。对供区配变容量在100KA及以上的客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就地平衡无功电量,提高电能质量,降低线路损耗。同时,开展200千伏安及以上客户的不合格计量装置的技术改造。

1.5合理安排设备检修,搞好输、配电线路维护

要尽可能做到供、用电设备同时检修试验,以减少停电时间和次数。搞好输、配电线路维护管理工作,减少泄漏电,主要是清扫、更换不合格的绝缘子,修剪树枝,经常测量接头电阻,发现问题及时检修。对线路消缺等工作,要尽可能采用带电作业,控制停电作业。

1.6推广现代化手段,加快电量远传工作

充分发挥电量采集系统功能,密切关注大中客户和联网电站计量装置的计度情况,加大远程监控力度,适时跟踪并分析电量异常情况。

积极推广配网线路、大客户在线监测系统、集中抄表系统、负荷管理在线检测和用电信息发布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进一步完善负荷管理远程工作站使用功能。电量数据是线损工作统计基础,数据的远传是提高线损管理水平、实现线损管理的可控、在控的前提。要结合预试检修停电,安排好变电站电量远传系统建设工作,同时加强电量远传系统主站功能的开发利用,使其在系统功能上切实具备线损实时分析的功能。逐步实现变电站电量远传、负控系统和电厂电量远传等系统的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信息资源,提高线损管理的科技水平。

降损增效之管理措施

2.1要积极开展线损分台区管理工作

贯彻执行“统计清楚、分析透彻、重点突破、综合治理”的线损管理总体工作方针,梳理线损管理流程,制定相关制度及细则,同时要加强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及执行力。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分台区管理,将责任细化落实到具体人员,努力做到线损管理每项工作有明确分工,每项小指标有明确的责任单位。通过分台区管理,掌握低压损失电量的根源,更加有针对性的安排降损计划,逐步推行台区考核表计自动抄录,提高供电量数据同时率,减少低压线损率波动。完善线路、台区考核计量装置,规范线损率的统计口径,全面推行《单线单变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分站、分压、分线、分台区线损分析和考核,做到量化考核到线、到台、责任落实到人,实行2.2加强线损预测分析和理论计算工作

线损分析要实行三对比:与上月比,与去年同期比,与理论计算比。对线损率完成情况,每月要定期召开用电形势、线损分析会,做到及时总结,特别是对重点线路和异常线路进行剖析,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月度线损分析报告中,要认真做好次月供电量、售电量、线损率等情况预测,确保线损管理的可控、在控。将每月指标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按月奖惩。加强线损上报、录入数据的管理,保证数据准确、及时,确保线损率指标完成。要认真做好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充分掌握电网运行的损耗情况,各线损责任单位要在上一年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早准备,对所管辖线路变更情况及参数及时进行修正,并对低压配电线损进行实测分析,明确降损主攻方向,为制定降损方案和降损计划提供依据。

2.3加强计量管理

加大计量装置投入,提高精度,保证计量准确性,对国家已明令淘汰的电能表全部更换;对低压电流互感器由0.5级更换为0.2级。做到定期轮校电能表。加大计量装置的防窃电改造,采用电能表集中安装于表箱或专用计量柜;低压用户安装漏电保护开关;高供高计用户采用高压计量箱并配装磁卡表等形式。同时做好计量装置的周检、轮换工作。对表计实行定检和抽检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表计校检,确保计度准确性。

2.4组织开展营业大普查活动

重点以查偷漏、查帐卡、查倍率、查电表及接线为主,采取突击查与定期查、互查与自查相结合,通过核查帐、卡、票、表四相符情况,检查对临时用电的管理,对表计修校、换验的管理,以及到现场实测电能表,核查电能表底数,检查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变化,电能表接线等工作来堵塞营业管理上的漏洞,消灭错接线、错抄录、错倍率。杜绝由于管理不善、业务不熟、表计失灵、责任心不强等损失的电量,提高抄收和计量准确性。同时严格执行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推行标准化作业,做好“箱封、表封、铅封、变压器桩头封”等“四封”工作。最大限度减少因计量安装质量引起的营销差错发生,从源头上杜绝窃电行为。

2.5深入开展反窃电工作

对窃电行为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预以严厉打击。要加强营销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建立起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强化用电营销检查、稽查大队的作用,加强对内、对外的监督。做好用电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反窃电的良好氛围;建立完善反窃电长效机制,电力稽查大队要与公安机关、新闻媒体密切配合,严厉打击涉电犯罪,整顿用电秩序;利用负荷管理系统的计量监测与防窃电功能,对客户异常用电进行监测。

定期组织营业抄收人员集中学习,提高稽查、检查等人员检查、发现、处理违章用电的能力。

电网的经济运行是降低供电成本的有效途径。电网降损管理工作者除了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外,还需要根据电网实际需要,选择适合本地电网的降损措施,以取得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篇: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随感[广场尺寸 注意的问题]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随感大与小

当前在我国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误区就是盲目求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此风更甚,5~6hm2甚至十几hm2的广场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大到几十hm2,以为大就是好,大就是不落后,其中也有互相攀比的因素。天安门广场面积39.5hm2,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但这是在一种特殊的政治背景和政治需求下产生的。不知这是否是我国城市广场普遍求大的深层次原因。但是从历史上看,大型广场的出现,的确与举行军事和政治仪式分不开,并且是专制和集权的一种象征,如罗马的圣彼得广场、巴黎的协和广场等。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政治性集会将越来越少,城市中需要更多的是市民广场或文化休闲广场。

广场大小并非简单的面积问题,它是受活动内容、结构布局、视觉关系、光照条件、空间围合、周边建筑等诸多因素共同制约的,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对比衬托有关。例如在欧洲许多中世纪城市,人们走在狭窄弯曲的只有2~3m宽的街道中,突然进入一个也不过20~30m宽的开敞地带,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广场感觉。阳光照在广场上,暖洋洋的,广场周边摆着咖啡座和鲜花,人们三三两两自由悠闲地互相交谈着,民间艺人弹着吉他在吟唱,整个广场充满了无限的生气与惬意,尽管面积不大,却让人感到这小小的空间已成为生活的必需。这才是真正的广场意义所在。相反,有些广场面积不小,但除了让人感到空旷、渺小、无所依靠外,并不能够引发交往和留下深刻的印象,芒福德称之为“广场恐怖”。笔者在长春市文化广场上就有这种感觉。广场面积究竟应该多大为宜,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应该以人为尺度。有关研究表明:观看人的面部表情的最大视距为20~25m,观看人体活动的视距为70~100m,观看群体和大轮廓的视距为150~200m。因此一个大型广场的边长不宜超过200m,换句话说,一个5hm2以上的广场,即使在今天的城市背景下也显得有些过大。另外,一个好的城市广场要有适当的围合感,这也是广场区别于绿地的特征之一。凯文·林奇指出“室外围合空间的墙高与空间地面宽度之比为1:2~3感觉最舒适。”卡米洛·西泰在总结欧洲城市广场设计手法时提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所以广场一大,很难有围合感,不能产生向心力,凝聚性差,削弱了广场作为社会交往空间功能的发挥。虽然在具体设计中我们不可能照搬这些条条,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广场的好坏不在于大小,而在于是否能创造丰富的社会交往活动,是否有良好的空间视觉感受,能否体现城市或地区的文化特征,以及能否满足市民心理和情感的需求。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广场面积不到半hm2,却被认为是美国城市中最有活力、最受人欢迎的公共活动空间之一。原因就在于它富有生气,冬天可以作为溜冰场,其他季节则摆满了咖啡座和冷饮摊,集功能艺术为一体,是现代城市广场设计的成功范例。

从另外一方面说,城市广场多是建在城市的中心地段,建筑密集,土地价格高,在这些地段修建大型广场,势必有大量的拆迁,增加建设投资。同时由于出现一个大型的开敞空间,还会影响到城市中心的结构,许多中小城市往往因为一个巨大广场而失去尺度感,显得那么不相称,其对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所起的作用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济南泉城广场就是一个不成功的例子。泉城广场投资13亿人民币,除了让人感到是一大片硬质铺装和一个地下商场外,并没有什么生气和吸引力,尽管在主题立意和空间塑造方面下了许多功夫。同时巨大的尺度和轴线也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一城山色半城荷”的传统文脉格格不入。如果将这笔投资分散开来,结合城市的古泉和名胜,建设一批特点鲜明的小广场,形成广场体系,我想对于改善济南的城市面貌,再现名城风采,方便市民休闲,所起的综合效果要远远超过目前这个泉城广场。所以笔者认为,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和可能出发,我们应该结合旧城改造、城市重要公建以及商业文化建筑分布,多建一些小广场和小广场群,这样不仅花钱少,利用率高,而且有利于提高城市空间品质。看与用

对广场内涵的不同理解,将直接影响到广场的规划设计以及最终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看到许多城市决策者在谈到为什么要建城市广场时,十分强调“塑造城市新形象”,“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建设的窗口”等等,话虽不错,但容易造成“形式主义”。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我们城市中那些新建的广场和还没有建的方案,不难看出大多是规则对称,强调轴线,大草坪、大喷泉、中间放个大雕塑。原本想突出特色,实则似曾相识,中看不中用,有的甚至既不中看也不中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决策者的好恶,也有设计者的水平,但关键一点还是在于对广场这一“外来事物”缺乏深入的理解。

城市广场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从西方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广场起源于古希腊。早期主要是商品交换的市场(Forum),但是人们聚集在一起,不光是为了做生意,信息和意见的交流与货物的交流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功能越来越综合多样,有司法、行政、商业、生产、宗教、文娱、社交等等,形态也由杂乱、很不规则,逐渐趋于统一完整,成为城市中最重要、最富活力的因素。芒福德称它为一种非正规的俱乐部。正是这种开放场所的社会功能,成为数千年城市广场发展的精神原型。与古希腊城市广场相比,古罗马城市广场集中了更为丰富的活动。它的有序化程度更高,而且出现了广场群,设计手法也臻于完善。然而最让人们心动的还是欧洲中世纪以意大利为代表的城市广场,如佛罗伦萨的西格诺利亚广场、锡耶那的坎波广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等,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如果离开了广场,意大利的城市就不复存在了”(Akinori Kato,1980)。这些广场多与教堂、修道院、市政厅等相结合,构成城市的核心,它们一般具有较好的围合性,规模尺度与所在的城市社区以及地位作用相匹配,空间具有显著的识别性与良好的视觉感,在密实的城市形态中真正起到了“城市起居室”的作用。由于这些设计是从需要出发,有机规划,不断修正,完美地、精巧熟练地把实际需要和高度的审美力融为一体,给我们今天的城市设计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笔者从搜集的广场资料中,选择了10幅欧洲城市广场实景照片刊载在彩页上,以飨读者)。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和广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城市的生活内容从属于城市的外表形式,这是典型的巴洛克思想方法。”“几何在规划中的作用是起到澄清和指导”。(芒福德,1961)。巴洛克式的城市广场一般多是圆形或方形,面积比较大,空间开敞,中间竖起一个纪念性建筑物,如方尖碑、纪念柱、凯旋门等,两旁安排对称的公共建筑,笔直的大道从广场放射而出,看起来很气派,但是与中世纪城市广场相比,缺少了生活气息,似乎只是为了纪念和炫耀。巴洛克的规划思想和手法对后来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搞的许多广场不难看出有巴洛克的痕迹。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巴洛克风格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是绝对君权的产物,除去政治背景,仅从功能使用和空间环境上看也有很大的局限,与“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格格不入。现代城市建设在经过一段“功能至上”和“唯物质论”的追求后,开始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人们的价值观念也由单纯追求“效率、实用、方便”转为重视,“历史、文化、环境”;从注重空间转为注重场所。广场作为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元素之一,重又回到城市之中。现代城市广场与古典广场相比,无论在内涵还是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对城市空间的综合利用,立体复合式广场的出现,场所精神和对人的关怀,以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等方面。

通过上述简短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广场始终是作为城市中重要的社会交往空间而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广场是市民心目中的精神中心之一,体现着城市的灵魂。广场不是摆在那里像一幅画,或一件展品,让人去参观、去欣赏,它必须要融入城市居民的生活。干干净净,漂漂亮亮,那不一定就是好的广场,充满着市井图画和生活气息才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我们搞广场建设要明确一个基本点:简洁实用,为市民服务。当前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求大、追求气派、大量使用高档豪华材料等现象,都是违背广场自身规律的,说到底就是形式主义在作怪。广西南宁市朝阳广场,处于城市中心,周围有许多大商场和公共建筑。此地原本是个小公园,这一地区每天都有大量的本市居民和外来人口来此活动。为了适应形势的要求,市政部门拆除了公园的围墙,疏伐一些树木,在林下开辟了许多铺装场地,增添了坐凳和休息设施,尽管没有大喷泉、大雕塑,看上去普普通通,却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关于广场设计

3.1 广场主题

当前在广场设计中碰到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如何表达广场的主题。这个问题业主往往看得很重,认为花钱修广场,就得表达点什么。要把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统统体现于广场之中。笔者看到某个广场规划罗列了龙文化、冰雪文化、企业文化达六七种之多,牵强附会,不知所云,而且手法上不外是主题雕塑、浮雕墙那么一套。广场作为城市的“客厅”、“起居室”,肯定是要体现城市社会文化的某些侧面,但是这种体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历史的积淀和延续。今天看到圣马可广场,就想起了威尼斯,但是不要忘记圣马可广场有八、九百年的历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另外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广场都需要有明确的主题,从类型看,纪念性广场、城市中心广场主题性比较强,而一般的文化休闲广场、商业广场则还是应该以活动和使用为主。

对于广场主题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第一是广场的选址 广场应该选在城市的中心地段,有意义的地段,最好与城市中重要的历史建筑或公共建筑结合在一起,通过环境的整体性来体现广场的主题和氛围。特别是起支配和控制作用的建筑,其对广场主题的表达十分关键,往往决定了广场的性质。试想如果没有天空门城楼,天安门广场恐怕也就不存在了。现在好多城市在城市的偏远地段建一些大广场,根本不考虑广场与环境的关系。这样的广场纵使摆满了雕塑,也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二是软环境的创造 通过培养一些有意义的、持久性的活动,来体现广场的特色,如广场音乐会、广场文化艺术表演等。实际上很多人是冲着活动来到广场的。意大利锡耶那坎波广场不仅是政府职能的中心,而且保留了自中世纪以来的活动如赛马会,成为世界公认的著名广场。

第三是广场设计的艺术性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场雕塑

雕塑是表达主题最直接的手段,不仅要有好的创意,还要有美的形式。雕塑本身要成为

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品。笔者在山西榆次晋商文化广场规划中设想了一组驼队雕塑作为广场的主景,理由是一则晋商的发展历史是从驼队长途贩运开始的;二则骆驼的形象代表吃苦耐劳,与晋商的奋斗精神相吻合。广场铺装图案为世界地图形状,反映晋商的市场开拓意识。创意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可是雕塑的水平很差,不能反映出构思,广场形象最终大打折扣。

3.2 广场使用

衡量广场设计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设计能否为丰富广场活动创造条件。有关研究表明提高户外空间质量,有助于诱发和延长自发性活动,从而间接地促成社会性活动。所以我们在广场设计中要把重点从对平面形式的追求,转为对空间行为的研究。结合读书学习和实际观察,笔者认为在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空间划分 现在的广场一般都比较大,需要划分成不同的领域,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文化层的人们开展多种活动的需要。在划分过程中,要有一个集中的大空间,这个空间占据主导地位。小空间的划分要适当,不宜琐碎,并且与大空间之间要有联系。不管是大空间还是小空间,广场空间应以“块状空间”为主,“线状空间”不适应活动的开展。北京西单文化广场空间划分缺乏对比,而且“线状空间”过多,实际效果不理想。空间划分可以结合广场地面的升降,铺地材料质感的变化,以及建筑小品的运用,但要把握好度。关键是整体性,广场不像园林要求空间丰富多彩,广场是以活动和场所取胜的。

第二,边界效应 实践表明广场四周的边界是公共活动的密集区和环境依托点,人们滞留其间,形成一定的场所感,活动、事件都是从这里开始并向中心部分扩展。因为从心理上讲,人们不愿意完全暴露在空间之中,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交界处,功能和活动的类型是多样的,比如等车、购物、出入建筑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广场往往不重视边缘的处理,简单、草率,好像一条人行道,而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广场的中心上。广西北海北部湾广场是个好例子,它在广场的边缘布置了林荫广场、集会广场、下沉式文化广场以及展览馆,中间是主广场和草坪区,该广场无论在景观上还是使用上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第三,环境依托 有关研究表明,人们在广场中用于进出和行走的时间只占20%左右,而用于各种逗留和活动的时间约占80%。人的逗留和活动行为总是选择那些有所依靠的地方,人们宁愿挤坐在台阶和水池壁上,也不愿意坐在没有依靠的空地上。所以广场不能过于空荡,要有一定的依靠物,如柱子、廊架、台阶、林荫树、花地、栏杆等。现在许多广场以草坪为主,一马平川,很不合理。

第四,进出交通 过去的广场与街道是一个步行系统,而现在机动车道往往将行人与广场分开。所以广场设计一定要解决好进出问题、停车问题,可以采取立交方式,安全方便是前提,这一点千万不要忽视。

3.3 广场绿化

古典广场一般没有绿化,以硬地和建筑为主,而现代广场不论大小,都要充分考虑绿化问题,体现了现代广场设计对于人和环境的关怀。但是我们也要辨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广场就是广场,不要搞得象块绿地。笔者在有些广场规划设计文件中看到广场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等提法,感到值得商榷。广场的功能是高人流量的开放性的社交空间,其作用不是用来解决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绿化在广场设计中应该处在一个次要和陪衬的地位。现在有些城市广场设计大片的草坪,如大连的人民广场、长春的文化广场等,草坪成为广场的主体,而我们的国情,草坪是不能上人的,这样广场虽大,但活动面积有限,大量的人群被局限在几条道路之上,严重地影响了广场多样化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不利于广场空间的围合,空空荡荡,广而无场。广场绿化从功能上讲,主要是提供在林荫下的休息环境以及调节视觉、点缀色彩,所以可以多考虑铺装结合树池以及花坛、花钵等形式,花坛、花钵最好结合坐人。大树特别是古树名木应该作为重要的构成元素,融进广场的整体设计之中。如北海的北部湾广场,三棵大榕树不仅界定了广场的一条边,而且构成了视觉焦点,同时在巨大的树荫下,还形成了相对安静的小空间。广场绿化要和广场的其他要素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协调。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东北侧的斜坡绿地,是地上地下空间的巧妙结合,而西南侧的草坪方块,则是纯从形式出发,人们走在其中感觉不到这种形式美,相反却像误入迷宫,十分不方便,以至出现为抄近路而践踏草坪的现象。

3.4 广场铺装

铺装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因为广场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其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广场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大量使用花岗岩板材,甚至是磨光花岗岩,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且不说投资、雨雪天防滑等问题,单从美学上看,质感来自对比,如果没有衬托,再高档的材料也很难充分发挥出效果。另外还有场合,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欧洲有许多著名广场,其铺装都很简单朴素,只在重点地方稍加强调。过去广场铺装大多用水泥方砖,现在流行广场砖,但是产品的式样和色彩比较单调,其实混凝土可以创造出许多质感和色彩搭配,是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装材料,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一些重要地段的铺装也都使用混凝土材料,如巴黎艾菲尔铁塔下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所以,不论是设计者还是生产商,都应该在开发混凝土铺装材料上多下功夫。广场是室外空间,铺装应以简洁为主,切忌室内化倾向,同时要与功能结合,比如通过质感变化,标明盲道的走向,通过图案和色彩的变化,界定空间的范围等。

3.5 小品与细部

坐凳是广场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有一定的安全感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使用者可以舒服地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座椅,因为没有其他可坐的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喷泉是广场中重要的景观小品,由于现代技术手段的先进,制造喷泉变得很容易,而且喷泉的形式和功能都很多,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现在凡是广场都造大喷泉,声光电控制,气势不凡。西单文化广场就有三组大型的喷泉水景。可是从我们的国情看,这些喷泉使用率都很低,建得起用不起,花那么大投资,有没有必要?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要珍惜每一分建设投资,其实国外的广场也没有那么多大喷泉,许多水景都很小,与雕塑结合,成为一件件艺术品,让人过目不忘。喷泉水景的设计要考虑气候条件,最好能与活动相结合,不单单是让人看,这也是广场水景的一个特点。

广场的细部设计很重要,一个广场的好坏不仅要看结构,也要看细部,从台阶的尺寸、花池的高矮、雨水口的处理,到铺装的图案建筑的立面种植的方式都很关键,要反复推敲。设计师要提高处理细部的素养,在这方面我们的差距还不小,当然也有施工的问题,但设计师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美)芒福德著,倪文彦,宋峻岭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2]刘永德,等.建筑外部环境设计〔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3](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下载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有关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的有关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十大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中国城市跨世纪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初步以哈尔滨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背景、依据、准则、方法、战略目标、社会措施、经济措施、工程措施、......

    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 公主岭市规划处 王永宏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

    2009年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研讨会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研讨会 新浪乐居商业地产大师沙龙第13期活动——“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研讨会”于2009年10月31日(星期六)在中航工业青云院举行。这是商业地产大师沙龙首......

    城市广场的规划和设计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初探 专 业 城镇规划与建设 姓 名 CJX 指导教师 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初探摘要: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外部公共空间体系的一种重要组成形态,不......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

    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工作总结(范文)

    投资有限公司工作心得总结从设计院到咱们开发公司我一直是做纯技术的,对资本运作、人事架构等方面肯定理解的不到位。仅从自己的立场随便说一下自己对项目开发的理解。一个企......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论城市景观绿地规划设计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在城市建设配套建设中,景观绿地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景观绿地规划是城市总体规......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 理想的生态城市城市与和环境学院 07级资环3班王世贤 学号:20071136010019 城市生态规划——理想的生态城市 摘要:城市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快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