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务信息化管理报告
目前,*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发布《*政府数字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吉政办函[20*]217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旨在加强*政务专网信任体系建设,规范信息化密码保障工作,充分发挥数字证书的作用。
《管理办法》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和省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省政府政务专网实际使用情况制定的。分为总则、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数字证书管理、安全保密、数字证书使用和法律责任等六大部分,对数字证书的定义、使用范围、管理方式、保密责任等方面做以说明。详细描述了数字证书的申请、发放、使用、更新、注销的全流程,明确了证书制作单位、保管单位和使用人的相关责任。
为加强*政府数字证书使用管理、电子认证系统的运行维护,省政府办公厅同时配套制定了《*政府专网电子身份认证注册系统内部管理制度(试行)》等12个内部管理制度。
近年来,*档案馆在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狠抓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国家档案局和国务院信息办指定的全国数字化试点单位,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以思想解放为发端,贯穿于科学发展全过程。在解放思想的机制建设上,档案馆制定了《*-*年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远期发展提出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先后争取财政投入资金400多万元,使市档案馆网络基础建设形成规模,为档案馆信息化深入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依靠自主创新,市档案馆以需求为导向,以优选为前提,以共享为基点,以便于检索、在线利用为发展方向,通过科研先行、优化路线、精细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闯出一条顺应当前需求的档案馆信息化之路。解放思想的过程,正是一个不断创造和推广科学发展模式的过程。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科技含量的系统工程,“科研”必须作为先导力量。市档案馆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合作科技攻关,从专题数据库建设、档案鉴定利用、档案网站公开馆藏政府信息、馆室共建共享、档案数字化数学模型、档案数字化方案等六个单项进行科研攻关。其中承担的国家档案局重点项目《馆藏档案鉴定、筛选、数字化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法律效力的应用研究》和《档案数字化方案研究》,被国家档案局研究成果鉴定委员会称之为“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模式。同时,运用CA认证、数字水印、电子盖章等技术,为网上档案信息资源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其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得到认可,系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得创新性实证研究。
目前*档案馆互联网、政务网和局域网三网建设并举,馆藏档案数字化与室藏文档电子化工作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局域网上运行60个档案及业务管理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350万条,全文数据60万页,在局域网内基本实现了计算机检索代替手工目录检索,查阅数字化档案替代查阅纸质档案,网络打印档案替代手工复印档案,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网上提供的150万条档案信息,由于综合利用CA证书、电子盖章等技术,已成功实现真实性档案信息远程共享。市档案局与市民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档案信息进社区活动的通知》,并加以指导,完成了社区与*档案信息资源网的链接,普通百姓在社区内通过互联网既可以查询档案馆信息和现行文件,又可以欣赏网上档案展览,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充分享受档案文化的特有魅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对电子政务实践进行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把实践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大力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回顾*年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年电子政务建设进行展望。
一、*年电子政务回顾
(一)党的*提出推行电子政务
党的*报告“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党的*报告为今后一个时期电子政务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发生了变化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并入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三定方案,由信息化推进司负责指导推进信息化工作,协调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协助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指导协调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协调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推动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促进电信、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融合;承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三定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内设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国务院领导同志办公室和机关的政务信息化规划、建设、技术与安全保障,以及中南海北区有关会议、活动的多媒体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内容保障工作;负责国务院办公厅联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网络民声成为电子政务重要内容
*年,各级政府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使领导干部更好地了解民意,改进政府工作。
*年初,太原市42家市直机关开通了“网上信访”,各单位可通过网上信访系统直接受理市信访局交办的信访案件,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系统传达给投诉者和市信访局。为了适应公众越来越关注科技工作的新形势,为实行政务公开,更好地和公众交流,科技部网站设立了公众问答栏目。3月31日,农业部行政许可网上投诉举报系统正式启动,实现了行政许可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6月20日,胡锦涛主席来到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他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8月中旬,*政府决定通过五年行动计划来逐步推进网上信访等形式,畅通渠道,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8月26日,江西省政府开通“省长信箱”,受理民生诉求。由政府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定时接收登记、回复处理,重要来信将向省政府报告,并根据领导要求督促有关责任部门进行办理。9月中旬,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要求全省各市学习借鉴“梅州民声”运行经验,开拓广泛听取民声、民意、民情和促进民生改善的有效渠道。*月初,黑龙江省政府开始加强省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栏目建设,及时解答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
(四)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
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年5月开始实行。*年,各级政府都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作,并出台了配套措施。
*年初,财政部就召开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提出了“让群众知情,解群众疑惑,保群众满意,促事业进步”的目标。4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卫生部出台了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信息公开指南、信息依申请公开管理规定和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制度,交通运输部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
许多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也都提供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方便了人民群众查询政府信息。5月12日,广西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在对政府信息公开19类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完整性、公开数量、公开时间和效率、公开范围等进行电子监察。
(五)北京奥运会带动政府信息化建设
成功举办*年北京奥运会离不开各有关政府部门的通力配合。在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过程中,北京市政府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整合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各级政府核心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支撑,满足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需要。北京奥运会带动了公安、交通、卫生、民航、气象、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化建设。
二、*年电子政务展望
(一)预警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重点
*年年初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少,如南方冰雪灾害、手足口病疫情、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中国、各地发生多起矿难和群体性事件等。在防灾减灾、控制疫情,快速处置群体性事件,快速展开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建立经济社会预警体系等方面,电子政务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年,许多政府部门都把应急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对预警和应急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很迫切。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生产现场视频监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重大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重大疫情防控信息系统、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金融安全预警信息系统建设等将被有关政府部门(如应急办、安监局、环保局、药监局、卫生局、地震局、国土局、气象局等)提到议事日程。
(二)移动执法平台将成为执法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亮点
许多政府部门都有行政执法方面的职能,如公安、工商、城管、环保、国土、运政、海事、水务等部门。移动执法就是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新型行政执法模式。移动执法具有不受网线、网络接口的限制、配置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系统可以快速发送现场图文信息,查询嫌疑人有关信息,现场进行行政处罚等。
(三)电子政务评估重点将从网站评估向工程评估转变
近年来,国内多家机构推出了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业务。各家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一样,对各政府单位的评估结果也不一样。这不但引起政府门户网站排名的混乱,也滋长了一些政府单位急功近利的心态。政府门户网站只是电子政务建设其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门。电子政务更强调的是应用,即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以前电子政务效益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估体系,即事先没有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事后没有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年,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政府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管理,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评估将受到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重视。在项目开工建设前,请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项目建成后,请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完善。这样,电子政务才能走上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四)基层单位的电子政务建设将以信息资源整合为主
乡镇政府、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政府单位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居委会为例,居委会的工作一般包括民政、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民事调解、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环境卫生、居民再就业、外来人口登记、党员培训等方面,每年的各项工作加起来大小有*多项,各种统计报表、社区台账多达几百份(本),还要配合各种上面调查活动、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等。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般在*个人以下,许多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5-6个人,人手捉襟见肘。
每个城市的民政、社保、公安、计生、文化、环卫等部门一般都有自成体系的业务应用系统,但在居委会这样的基层单位层面要对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使之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办理业务、报送材料等。在这方面,广州社区综合管理应用信息化平台应用已经取得成功。*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这种社区综合政务信息平台,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建设乡镇综合政务信息平台。实践证明,建设社区(乡镇)综合政务信息平台不但可以节约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单位渗透,而且可以减轻居委会工作人员负担。
(五)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前些年,由于建设资金、人才队伍、技术力量等方面的限制,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一些欠发达地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已经探索出成功模式,并被其他欠发达地区所仿效,电子政务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年,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有的欠发达地区建立了很好的政企合作方式,政府不出钱或只出很少一点钱,一些电子政务项目就完成,而且企业还可以赢利。有的采用BOT、BOO融资方式,不是一下拿出很多钱,而是分期付款给承建商。有的积极争取国家、省(自治区)的信息化资金,在某些领域开展了电子政务建设。有的利用当地电信运营商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力量,达到了较好的建设效果。有的选准了一些很好的突破口,一下子提高了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年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将主要集中在政府内网平台建设、政府网站建设、招商引资联网审批系统建设、涉农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
第二篇:政务信息化管理报告
“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党的*报告为今后一个时期电子政务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构发生了变化
*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整合并入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三定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内设电子政务办公室,负责国务院领导同志办公室和机关的政务信息化规划、建设、技术与安全保障,以及中南海北区有关会议、活动的多媒体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内容保障工作;负责国务院办公厅联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网络民声成为电子政务重要内容
*年,各级政府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使领导干部更好地了解民意,改进政府工作。
*年初,太原市42家市直机关开通了“网上信访”,各单位可通过网上信访系统直接受理市信访局交办的信访案件,并将处理结果通过系统传达给投诉者和市信访局。为了适应公众越来越关注科技工作的新形势,为实行政务公开,更好地和公众交流,科技部网站设立了公众问答栏目。3月31日,农业部行政许可网上投诉举报系统正式启动,实现了行政许可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的有机结合。
6月20日,胡锦涛主席来到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他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8月中旬,*政府决定通过五年行动计划来逐步推进网上信访等形式,畅通渠道,依法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8月26日,江西省政府开通“省长信箱”,受理民生诉求。由政府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定时接收登记、回复处理,重要来信将向省政府报告,并根据领导要求督促有关责任部门进行办理。9月中旬,广东省信息产业厅要求全省各市学习借鉴“梅州民声”运行经验,开拓广泛听取民声、民意、民情和促进民生改善的有效渠道。*月初,黑龙江省政府开始加强省政府门户网站政务访谈栏目建设,及时解答社会公众关注的问题。
(四)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推进
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于*年5月开始实行。*年,各级政府都把政府信息公开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工作,并出台了配套措施。
*年初,财政部就召开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提出了“让群众知情,解群众疑惑,保群众满意,促事业进步”的目标。4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规程、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卫生部出台了信息公开目录编制规范、信息公开指南、信息依申请公开管理规定和公开信息的保密审查制度,交通运输部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办法。
许多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也都提供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方便了人民群众查询政府信息。5月12日,广西政府信息公开电子监察系统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在对政府信息公开19类内容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准确性、完整性、公开数量、公开时间和效率、公开范围等进行电子监察。
(五)北京奥运会带动政府信息化建设
二、*年电子政务展望
(一)预警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重点
*年年初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不少,如南方冰雪灾害、手足口病疫情、胶济铁路列车相撞事故、汶川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美国次贷危机波及中国、各地发生多起矿难和群体性事件等。在防灾减灾、控制疫情,快速处置群体性事件,快速展开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建立经济社会预警体系等方面,电子政务可以发挥很大作用。
(二)移动执法平台将成为执法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亮点
许多政府部门都有行政执法方面的职能,如公安、工商、城管、环保、国土、运政、海事、水务等部门。移动执法就是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新型行政执法模式。移动执法具有不受网线、网络接口的限制、配置简单、应用灵活等特点。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系统可以快速发送现场图文信息,查询嫌疑人有关信息,现场进行行政处罚等。
(三)电子政务评估重点将从网站评估向工程评估转变
近年来,国内多家机构推出了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业务。各家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一样,对各政府单位的评估结果也不一样。这不但引起政府门户网站排名的混乱,也滋长了一些政府单位急功近利的心态。政府门户网站只是电子政务建设其中很小的一个组成部门。电子政务更强调的是应用,即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以前电子政务效益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估体系,即事先没有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估,事后没有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年,随着各级政府部门加强了对政府财政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的管理,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评估将受到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的重视。在项目开工建设前,请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对项目建设方案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在项目建成后,请第三方信息化咨询机构对信息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意见进行整改、完善。这样,电子政务才能走上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乡镇政府、街道办、居委会等基层政府单位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以居委会为例,居委会的工作一般包括民政、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民事调解、计划生育、社区教育、社区文体、社区环境卫生、居民再就业、外来人口登记、党员培训等方面,每年的各项工作加起来大小有*多项,各种统计报表、社区台账多达几百份(本),还要配合各种上面调查活动、组织居民开展文体活动等。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般在*个人以下,许多居委会工作人员只有5-6个人,人手捉襟见肘。
每个城市的民政、社保、公安、计生、文化、环卫等部门一般都有自成体系的业务应用系统,但在居委会这样的基层单位层面要对各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使之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办理业务、报送材料等。在这方面,广州社区综合管理应用信息化平台应用已经取得成功。*年,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这种社区综合政务信息平台,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建设乡镇综合政务信息平台。实践证明,建设社区(乡镇)综合政务信息平台不但可以节约电子政务建设资金,加快电子政务向基层单位渗透,而且可以减轻居委会工作人员负担。
(五)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信息化建设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前些年,由于建设资金、人才队伍、技术力量等方面的限制,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一些欠发达地区在电子政务建设方面已经探索出成功模式,并被其他欠发达地区所仿效,电子政务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年,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有的欠发达地区建立了很好的政企合作方式,政府不出钱或只出很少一点钱,一些电子政务项目就完成,而且企业还可以赢利。有的采用bot、boo融资方式,不是一下拿出很多钱,而是分期付款给承建商。有的积极争取国家、省(自治区)的信息化资金,在某些领域开展了电子政务建设。有的利用当地电信运营商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力量,达到了较好的建设效果。有的选准了一些很好的突破口,一下子提高了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年欠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将主要集中在政府内网平台建设、政府网站建设、招商引资联网审批系统建设、涉农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
第三篇:政务信息化经验材料
大建设 深应用 新实践 高效率
以公安信息化引领警务效能全速提升
鹤岗市公安局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发言的题目是:《大建设、深应用、新实践、高效率,以公安信息化引领警务效能全速提升》。
2010年以来,鹤岗市公安局新一届党委班子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把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三项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以打造“数字公安”为目标,以“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新亮点”为主要手段,高站位思考、高标准谋划、高强度推进,强力开展了三次公安信息化建设攻坚战,公安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大发展、赢得了新突破,推动公安警务效能全速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跃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一、以科学筹划为前导,实现信息工作推进最佳化。工作中,我们坚持“三项原则”,坚定公安信息化的前进方向,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一是坚持集体研究、专题立项原则。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各党委委员任副组长的公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凡是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实行一事一议,经领导小组研究并达成共识后,以表格形式逐一分解建设项目,按照既定目标和完成时限,确定专人一抓到底。同时领导小组定期听
取信息化建设进展情况,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影响建设进度的问题和困难,保证了各信息化建设项目优质高效实施。二是坚持赢得信任、争取支持原则。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成果,汇报公安机关警务革命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赢得了各级领导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鼎力支持。在2010、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连续两年把城市应急指挥中心、公安情报信息中心、“法眼工程”、应急通信体系、公安网络等信息化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程予以推进。同时,我们主动邀请人大、政协有关领导视察指导公安信息化工作,积极争取政策、舆论等方面的支持。我们还与联通公司鹤岗分公司建立了友好协作机制,取得了该公司在技术、设备、人力上的大力支持。三是坚持内部挖潜、集中财力原则。我们在内部大力挖潜,缩减开支,集中财力用于信息化建设,近两年来,除办案经费以外的中央政法转移支付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公安信息化建设上,全局未购置一台警用车辆,信息化建设从未因经费问题而停滞。截至目前,我局已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公安信息化建设。
二、以先进实用为方向,实现信息硬件配置最强化。我局以需求为导向,立足长远,统一规划,在对现有资源优化整合的基础上,按照高标准设计、精品化建造的要求,建立了“四大中心、两大网络”,确保了硬件设施的长远化、先进化、实用化。一是 2
建立了公安信息中心。内设警用地理信息、情报信息、警务综合应用三大平台;包含公安电视电话会议、公安语音专线、110可视指挥调度、网络办公、刑事案件现场勘查、远程桌面视频、警务督察,执法办案、治安卡口、交通违章查询、人口信息、违法人员信息、案事件一体化采集、全自动指纹识别、网上在逃人员、被盗抢机动车信息等27个系统。2009年11月17日,我局在侦办一起杀人案件中,将采集的所有涉嫌人员的指纹上传到全国指纹信息库,利用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逐一比对,一举抓获了从哈尔滨到我市刚落脚的“2007.2.6”天津市特大抢劫杀人逃犯范金龙、蔡金露。而在信息化建设前,像这样甲地人员、乙地作案、丙地藏匿的案件,几乎难以侦破,正是各类信息系统的建成,才使外地逃犯迅速显形。我局派出所民警李尚起充分利用网上在逃人员信息系统对辖区外来人员进行比对,仅10天就抓获了7名逃犯,该系统已成为民警日常抓逃必不可少的工具。二是建立了情报信息中心。情报平台由动态管控、情报管理、重大事件预警、案件分析、警情分析、异动预警、工具导航、集思广益八个模块构成。主要是整合公安内部各种信息和社会各类信息,接收公安部、省公安厅下发的数据,开展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三是建立了城市视频监控中心。在市公安局建立了一级视频监控中心,在各分局建立了二级视频监控中心。通过“法眼工程”,在市区建立了1000余个公益性视频监控点,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汇总至各分局二级监控中心,通过光纤传输到市局一级监控中心,再通 3
过公安网络上传至省厅乃至公安部,实现了城市、单位、社会面视频互通互联。2009年8月17日,我局在侦办我市发生的一起震惊全国的雇凶杀害交通局局长案件中,通过调取案发现场周边的监控录像,查清了嫌疑人逃跑轨迹,为成功侦破这起大案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4月6日晚,东山区发生了一起抢劫杀死母子两人并焚尸的恶性案件。案发现场附近的监控器记录下了嫌疑人作案前后的行动轨迹影像,根据录像画面,经七昼夜的工作抓获了作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使这起在社会上影响恶劣的杀人案件得以快速告破。四是建立了鹤岗市城市应急指挥中心。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投资4250余万元,建成了8830平方米的集群众报警求助、社会抢险救援、城市日常管理、应急指挥联动于一体的鹤岗市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中心内设指挥调度大厅、信息研判室、情报分析室、核心决策室、新闻发布中心、电视电话会议室等。在指挥调度大厅设立了六个接处警岛,每个岛内有6个接处警席位。同时还设置了市长热线。中心主要承担受理各种警情、求助、投诉、咨询等涉及警务、民生、社会管理和应急指挥处置等职能,代表政府行使应急指挥职权、发布指令。中心的建成启用,有力地提升了我市应急管理水平和处置社会公共应急事件能力。今年9月9日,我局通过应急中心成功地进行了“煤城一号”—2011反恐怖实战演练,并圆满完成了省公安厅在鹤岗市进行的“龙江—2011”反恐怖袭击事件红、蓝双方实战对抗演习,得到了省厅副厅长谷源旭的高度评价。五是建立了公安信息网络。4
构建了覆盖全市9个县、区公安局、所有基层科所队及绥萝两县边防部门、鹤北林业部门的高安全性、高传输率的数据、语音、图像合一的公安信息网络,确保了各项警务工作在网上运转。六是建立了应急无线通信网络。公安专线电话系统覆盖率和民警移动警务通手机配备率达到了100%,无线通信装备350兆配备率达到了80%。在宝泉岭、名山建立了两个3信息道基站,解决了350兆信号盲点问题,研制改装了一台市局多功能应急通信指挥车和两台县级应急通信指挥车,与350兆系统组成了一个完备的现场应急指挥无线通信网络,确保了各项指令准确快速畅通下达,为我市两届旅游节的安保任务、伊春市8、16事故现场救援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无线通信保障。
三、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实现信息体系运转最优化。我们建立了“四项机制”,实现了信息工作规范化管理,“上班先开机、工作先用网、办案先查询”已成为全局民警习惯,“文件网上走、案件网上办、绩效网上考”已成为警务工作常态。目前,全局民警计算机配备率达100%,信息系统日均访问量4000余次,人均日访问量2次以上。一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定了警务综合平台运行、信息化应用考核和数据质量管理等规章制度,对公安信息化应用情况实行每月一通报,使信息化应用成为民警开展警务活动的规定动作;建立了奖励和责任倒查制度,对发挥重要作用的信息,不仅奖励查询者、应用者,而且重奖采集者;对信息遗漏、延误、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提高了民警信息采集应用的积极性;建立了绩效考核监督检查制度,使民警每天的工作量和成效可以在网上直观显现出来,切实提高了监督的实效性、考核的科学性,使传统的“脑袋信息”、“口袋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二是建立信息专业研判机制。在市局建立了专业情报信息研判队伍,在各分县局设立了专职情报信息研判员,形成了至上而下的情报信息分析研判工作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对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通过“警情分析”、“案件分析”、“高危分析”等信息板块,评估治安形势,分析犯罪规律,发布预警信息,精确指导打防控工作。三是建立信息资源采集共享机制。对公安机关内部掌握的信息资源,在保证不发生泄密事件的前提下,全部开放数据库接口,实现了全国公安机关八大信息资源库、全省公安机关各大信息系统资源和全市公安机关27个信息系统的整合共享。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强对各类社会信息的采集。目前已采集整合内外部信息数据36项近2000万条。四是建立全警信息化培训机制。深入开展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大练兵”活动,将信息化应用技能作为公安民警“三个必训”的内容之一,采取全警轮值轮训等多种方式,通过领导带头学、上课传授学、考核逼着学、实践应用学等方法,提高了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
四、以实战应用为核心,实现信息效能发挥最大化。我们立足实战,坚持向信息化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把公安信息
化打造成了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支柱,实现了“四个明显提升”:一是精确指导,打防效能明显提升。在打击方面,积极推行网上研判、网上串并、网上预警、网上摸排、网上追逃,使信息化手段在侦查破案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今年以来,利用信息研判平台破获各类刑事案件683起,占破案总数的30%;利用网上逃犯信息比对,抓获逃犯155名,占抓逃总数42 %。2010年6月21日,兴安区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市的砸车拎包盗窃20万元特大案件。案发后,我局截取了案发现场附近一周内所有路口的视频监控录像,通过对录像进行研究比对,确定了作案的两名嫌疑人,通过利用“公安部搜索引擎”、“全国重大刑事案件信息系统”“全国刑事情报信息研判指导平台”进行高危人群研判,进一步确定了嫌疑人系广西来宾籍人,通过利用公安网对全国各地旅馆、网吧、暂住人口中登记的广西来宾籍人员情况进行系统核查,掌握了嫌疑人行动轨迹,于6月24日在佳木斯一宾馆将两名嫌疑人抓获。公安信息化在该案的整个侦破过程中得到了成功运用。在防控方面,针对110接警和网上录入的各类案件信息,建立了分级预警机制,并结合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分局、各派出所开展巡防活动,提高了治安防控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共立案2389起,同比下降17.5%;命案与去年基本持平,共发生24起,全部破获;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八类严重刑事案件共立案348起,同比下降27.3%;盗窃案件
发1726起,同比下降19.9%,抢劫案件发199起,同比下降39%,扒窃案件发172起,同比下降21.8%,抢夺案件发23起,同比下降54.9%。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直接抓获现行违法犯罪人员17名,破获现行刑事案件52起。二是系统管理,管控效能明显提升。依托“大情报”系统,对七类重点人员实施了常态化、动态化管控,并通过三级联动信息平台处置管控信息23591条,抓获网上逃犯68名;依托“8.39”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人口、流动人口管控到位;依托旅店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住宿人员的规范管理;依托经保929信息系统,提升了企事业单位内部科技防范水平和能力;依托网吧管理系统,确保了“实名上网”制度的有效落实;依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消防重点单位的科学管理;依托网上网下一体化联动管控体系,有效控制了互联网舆情信息,有力打击了网上违法犯罪活动。三是惠及民生,服务效能明显提升。治安、户政、交通、出入境、消防等警种推出了“网上咨询、网上查询、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等电子政务服务举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开通了互联网公安门户网站,建立了警察先进事迹、打击违法犯罪、局长信箱、预警信息、视频中心、网上办事大厅、网上驾驶人模拟考试、网上调查、在线咨询等多项功能模块,畅通了警民交流渠道,实现了警务公开透明。全市各派出所开通了互联网警务室和社区民警腾讯微博,在互联网上答疑解惑、服务民生,实现了网上警民互动。四是网
上流转,工作效能明显提升。通过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实现了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除特殊案件外,所有刑事、行政案件全部在网上办理、网上审批,提高了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通过干部档案人事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民警考核、晋级的科学化管理;通过公安网协同办公系统,除涉密文件外,所有文件、请示和通知等一律网上流转、网上审批,实现了无纸化网上办公,办公办事效率明显提高。
虽然我局在信息化建设、应用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政府的要求,与在座的各单位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信息化深度应用上继续加力,推动公安警务工作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为打造平安和谐鹤岗、服务经济社会跨跃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组织与管理
在政务信息化建设走过了10多个年头后,当我们分享其带给我们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便利的同时,有必要认真总结和探索一下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组织与管理这一问题,而且现在也到了该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当前,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和管理我认为正处于“从无序走向有序,从混乱走向规范”的阶段。在向有序和规范转变的过程中,有些问题还是值得冷静理性地分析和梳理一下。下面结合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就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组织和管理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分析和思考。这些分析和思考得出来的结果有的正在尝试着逐步变成我市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明确政务信息化建设各部门职责,确保组织体系运转协调。
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组织好这项工作,仅仅依靠技术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还是在政务上。只有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点放在政务上,即充分把握政务工作的特点,熟练掌握政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各业务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提炼和建立基于信息化框架下的政务工作业务模型,通过信息技术加以实现之,我们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鉴于人们对政务信息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就目前来说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片面夸大了信息办(即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认为只要一谈到政务信息化建设,就自然想到这是信息办的事,从项目的立项、建设、应用推进等等全部大包大揽(主要是由信息办下面的信息中心来承担)。按照这种方式,如果信息办处理不好与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让职能部门参与进来,一起共同建立业务模型,共同建设,共同推进,那么就很容易造成信息办组织建设的系统脱离业务部门的工作实际,不能很好地把技术融入业务之中以体现“技术为业务服务”和“技术为人服务”的思想,提供给业务人员使用的可能是一个非常技术化的系统,不符合业务人员日常的工作习惯,操作和使用非常不便。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技术和业务分离,出现“两张皮”现象,不利于政务信息化建设效能的发挥;另一方面,职能部门过分片面地强调自己的主体性而忽略信息办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造成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形成,不利于全市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因为,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基本上都是从本部门的实际工作和业务需要出发,即使所建系统可能会涉及到全市多个潜在的使用单位,但在规划和构建整个系统时,他们很难跨越现行这种体制性障碍,只能把目光聚焦在本单位本系统,所建设的系统满足了本单位的要求,但难以满足全市其他有相似或相同需求单位的要求,更不会站在全市的角度统筹考虑,把本单位建设的系统功能稍加扩充拿出来供其他单位使用。于是,不同的职能部门重复建设着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系统,这些系统又不能互联互通,而基层单位则往往为了满足上面多个有相同或相似要求承担着大量的信息重复采集工作,增加工作负担,违背了当初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为基层服务的目的。鉴于上述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工作,大家抢着做,重复做;有些工作根本没有人去想,没有人去做,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理清政府各职能部门同信息办之间的工作关系,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角色定位和工作任务很必要。
众所周知,各级政府的政务工作主要是通过各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履行自己的职能和职责,并以此开展的各项业务来体现的。也就是说政府各职能部门业务的开展是政府政务工作的重要表现,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按照自己的职能行使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权利和履行提供公共服务的义务。从这个角度出发,职能部门是本单位本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推动者和组织者,而信息办则是指导者、监督者、协调者和服务者。即对于可能涉及到跨部门的全市性应用和资源共享等问题,信息办要帮助职能部门跨越现行体制性的障碍,指导他们站在本级
政府的高度并代表本级政府思考、规划和组织本行业、本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监督他们的信息化建设服从于全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保证他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协调他们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协助他们制定相关业务技术等方面的规范标准,尤其是系统间的接口标准和规范,解决他们在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他们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并在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当然,毫无疑问,对于全市公共性基础设施或公共应用平台等方面的建设,信息办承担着组织者、建设者的角色这是责无旁贷的。
二、完善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规范,确保管理体系运转高效
十多年来,随着人们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实践和摸索,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律也正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各级政府和各单位在规范和管理政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不可否认仍然还有许多值得认真总结、改进、完善和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其一是项目从立项审核到组织实施,从项目验收到最后使用和绩效评估等等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规范;其二是业主方(在这里主要是指政府单位)和承建方(主要是指企业)两者之间职责不清,一方面业主方把本该由业主承担的工作毫无条件地转移给了承建方,增加承建方的经济负担,造成项目的质量不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如在不明现状和要求的情况下,免费设计各种方案。另一方面,承建方的专业素养良莠不齐,自己本身也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工作规范,对用户的要求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就事论事阶段,如做网络系统集成的企业,他们大多数都是只限于把相关的设备安装好、调试通就完事,至于如何合理配置各种设备的参数帮助用户提升网络性能,如何熟练利用各种设备的功能帮助用户保持网络结构的合理性,如何帮助用户更便于管理和维护网络等等这些问题做得很少。其三是对于应用软件项目来说,一方面业主方对系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是连自己的需求是什么都不清楚就贸然叫某某企业给我开发一个什么什么系统。当企业按照软件开发规范做好系统需求调研并写好相关的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反馈给用户(直接使用的业务部门)确认时,有相当多的用户仍然是马马乎乎,不加以认真研究和审核就交给企业以示确认同意。当企业按照该需求完成系统的开发投入运行后,用户就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现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等等。于是,企业就陷入了对系统无休止的修改和完善之中,所开发的系统迟迟不能验收通过。当然,正常的修改和完善系统是完全可以接受和必要的,而我在这里所说的是指以新增需求之面目出现的无休止的免费修改和完善。当这种对系统免费修改以满足用户不断提出的新增需求的投入超出了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时,由于企业相对于政府用户来说属于弱势,企业只有采用降低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来维持企业的利益平衡,而用户对这种做法又难以满意,你来我往,企业陷入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响应用户的要求继续对系统免费修改,公司又很难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不响应用户的要求,自己开发的系统可能没有被用户真正用起来,有的甚至是束之高阁。其结果是“两败俱伤”,对于企业来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甚至亏本;对于用户来说,投入大量的财力,系统不好用或用不起来,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浪费资金。另一方面,承建方的专业素养不高,不愿意把精力放到系统需求分析等方面的工作上,怕麻烦,更没有从需求调研和分析上去认真了解、把握和领会用户的业务以及各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工作习惯,机械式地工作多,创造性地工作少,所开发出来的应用系统无论是整体构架还是系统性能等等整体水平都不高。因此,在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办要集中精力抓好总体规划和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以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软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界定政府(即业主方)、企业(承建方)和中间机构之间的工作范围和工作关系,把该由中间机构和企业承担的工作交由中间机构和企业来做,并在此基础上牵头制定一系列公共的管理办
法、规章制度和各业务、技术等工作规范,解决好政府政务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立项、建设、验收、应用、绩效评估等的规范性管理问题,使政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程序清晰,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运转高效。
就政府来说,信息办要站在全市的高度制定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明确各相关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规定项目立项的审批或审核程序,明确程序中各环节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相关审核单位,明确项目施工、监理、验收和应用绩效评估等方面的要求以及资金支付办法(如该给企业的钱,政府绝不要吝啬),编写立项申请书等各种材料的编写规范,把它作为指导和规范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纲领性的文件;同时积极培育中间机构,充分发挥中间机构的作用,让他们参与政务信息化建设,指导和促进他们制定行业规范和标准(如系统集成、软件开发、视频会议等等),建立行业行为自律公约,督促企业共同遵循这些行为规范和行业标准等,维护政务信息化建设市场秩序,保证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质量,同时把一些不适合于政府承担的工作交由中间机构来完成,如各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评等,各种资格的认定和认证,各应用系统的绩效评估等等;就企业来说,要积极参与行业规范和标准等的制定,并且带头遵守,保持企业之间处于良性竞争,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同时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专业素养,通过承担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来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准和竞争力。
三、建立政务信息化各系统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建设取得实效
政务信息化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能不能很好地用起来,就目前来说主要是依赖于这个单位的“一把手”。如果“一把手”高度重视,并且决心很大,那么这个系统一定会用得起来,信息化建设也一定会取得实效;反之,就不一定。然而,如果把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这项工作仅仅建立在某一个人是否重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建立政务信息化各系统运行的有效管理机制,使之成为常态。建立政务信息化各系统运行的有效管理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理清和处理好“人(指使用和维护人员)机(广义的计算机,包括网络和应用系统等)”之间的工作关系。即在这个“人机”体系中,使用人员(主要是指业务人员)、技术人员(主要是维护人员)和计算机各自的职责是什么。因为信息化建设的结果必然带来工作人员工作方式的变化和工作的重新调整和分工,各自的工作边界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原来由人来完成的工作将交由机器来完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运行和维护等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从管理上建立一个人机互相协同和互相约束的工作关系,并将这种工作关系同单位和个人的考核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能从制度保障上取得实效。
四、探索政务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方法,确保建设良性发展
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是一个目前大家正在探索的问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这个指标体系中要能充分体现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它给我们工作带来哪些变化,多少变化,投入产出比是多少等等,尤其是效能、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其次是如何组织实施问题。为了保证该项工作公开、公平和公正,我认为由独立的资金预算部门牵头,组织信息办和相关管理单位共同参与,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交由社会中间机构来承担。再次就是评估结果的利用问题。我们知道,评估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过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绩效评估来进一步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保证该项工作的良性发展。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个评估结果,一方面通过评估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另一方面将评估结果同今后的资金预算结
合起来,对于做得好的单位,继续给予资金支持,对于存在不足的单位,督促他们限期改进,或者通过调整资金预算,减少资金支持,或者把评估结果作为对单位工作考核的指标之一等办法加以鞭策。
第五篇:××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xx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化是促进政府机关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根据国务院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和司法厅、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州司法信息化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和内容
(一)总体目标
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以州县司法行政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中心为依托,力争在今年底建成全州司法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全州司法行政系统的网络互联;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司法行政管理信息资源数据库,逐步形成完善的司法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实现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
(二)建设内容
1.内部办公业务网(内网)建设
“内网”即司法行政部门的内部局域网,由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网络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司法行政信息平台等硬件、软件构成。通过内部网络互联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内网”是整个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关键的部分,必须要具有高起点、优性能,具备可管理性、安全性、稳定性的特点。
2.司法行政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建设
“专。
政政务信息的安全流转。
7.政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
根据州人民政府的规划和组织,逐步建设司法行政办公自动化与信息交换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司法行政基础数据库群;公众信息应用系统;司法行政统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指导服务系统;公证、律师资格初审认证系统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一)方案确定原则
1.方案的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硬件设备选型应坚持适用、够用和购买时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原则。由于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太快,制定方案时确定的某种配置的产品,到方案实际执行时,可能在性能价格比上已经不合适,因此方案中的硬件设备不标明具体的型号,只列出相应的价格。即不论是什么时间,选择该价格水平性能价格比最好的产品,以保证方案的实用性;软件配置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原则。
2.司法行政公众信息网(外网)的建设要坚持统一组织,集中建设的原则,重点建设州、县两级司法行政信息平台,不具备条件建设的可在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平台上建立虚拟网站;网络安全保密系统由州局协商州保密局统一选型。
3.在全州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方案中列出的硬、软件产品是保证基本信息服务所需要的配置(见附表)。各县司法局要根据自身条件,确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对硬件设备等可以适当提高配置标准。
(二)内外网建设的基本技术要求
1.州司法局机关局域网
5台服务器(办公、web、数据、代理、邮件)20个信息点,4台交换机,一套硬件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一套,数据库查询系统一套,3台管理用计算机,10兆外联光纤。实现机关内部联网办公、上因特网、公众信息服务、邮件服务和为各县局提供信息接入、办公、虚拟主机服务、共享资源服务等基本功能。
2.县司法局机关局域网
3台服务器(办公、外网、代理),3台交换机,10个信息点,一套硬件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一套,数据库查询系统一套,3台管理用计算机,10兆外联光纤。实现机关内部联网办公、上因特网、公众信息服务、办公、共享资源服务等基本功能。
三、重点建设项目
州司法行政公众信息网建设
通过对州局机关局域网改造,提高系统运行和存储能力,加强信息安全认证功能,建立司法行政信息平台及系统网络交互能力,生成机关各科室、各县局的公众信息网站,实现政务公开,建立起全州司法行政系统信息门户网站。
四、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和协调。司法行政政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与整个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不可分割。各县司法行政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信息资源整合,以政务信息化带动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
(二)增强标准化建设。加强司法行政管理信息标准的执行力度。各县局在制定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时,一定要依照有关标准进行,以保证整个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安全运行。
(三)完善规章制度,保证信息安全。建立单位信息安全保密责任制、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发布与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制度,确保信息安全;各县局在进行政务信息化建设时,要把安全保密技术的应用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一并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