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法作业1

时间:2019-05-14 10:5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语法作业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语法作业1》。

第一篇:语文语法作业1

电视究竟把我们引向何方?在电视的强势影响下,一切文化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

3波兹曼是把美国作为典型来对电视文化进行分析和批判的第一人。

4对于文化来说,一个娱乐至上的环境是最坏的环境。

5在当前电视文化席卷天下的形势下,作者对沉溺于电视娱乐文化潮流中的人当头棒喝。

6、电视文化与媒介文化的区分是本文展开论述的基础。

7、本文多用“不在于„„,而在于„„”、“再也不可能有„„”等句式和“无可辩驳”、“决不会”等词语,使文章拥有严正直率的论辩色彩。

8、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

9、烛之武委婉劝说的艺术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0、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曾漫游远方

第二篇:语法作业

郑伯克段于鄢

以(连词)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后项为前项的目的 之(连词)

1、领有关系

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

况君之宠弟乎;

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大隧之中

;

大隧之外

2、修饰关系

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而

1、“而”与表示时间的副词“既”合成“既而”。表示时间短暂,译为“不久”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悔之。

2、偏正关系

隧而相见

3、联合关系

公入而赋

姜出而赋

4、递进关系(复句中)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指示代词,于是(之),在那里 姜氏欲之,焉辟害?

疑问代词,哪里怎幺 君何患焉? 指示代词

于是,在这件事上。

其 语气副词

其谁曰不然?(加强反问语气)

其是之谓乎?(表推测语气)于(于)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时间。

郑伯克段于鄢 ;

郑武公娶于申;段入于鄢;遂寘姜氏于城颍;至于廪延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

亟请于武公;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有献于公 则

若弗与,则请除之。(顺承关系)

齐桓公伐楚

以(连词)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后项目的)

之(连词)

1、领有关系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齐侯陈诸侯之师;

寡君之罪也;先君之好是继;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寡君之愿也

2、主谓之间的“之”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主谓词组做宾语)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主谓词组作主语)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取消独立性成为分句)

与屈完乘而观之

(偏正关系)

昭王南征而不复

(联合关系)其(语气副词)君其问诸水滨。(表委婉的祈使语气)于

1、引进处所、时间

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师进,次于陉。

师退,次于召陵。

2、引进相关的对象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齐晋鞌之战 以(连词)

1、目的连词

韩厥为司马,以救鲁、卫。(后项为目的)

系桑本焉,以徇齐垒。(后项为目的)赦之,以劝事君者。(后项为目的)

桀石以投人。(后项为目的)载齐侯以免。(后项为前项的结果)

2、相当于“而”

余折以御(联合关系)

奉觞加璧以进

(联合关系)之(连词)

1、领有关系

齐晋鞌之战。

此城濮之赋也。

师之耳目,在吾旗鼓。

师至于靡笄之下。

寡人之愿也。

若之何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2、主谓之间的“之”

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主谓词组做宾语)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主谓词组做主语)而

1、联合关系

禽之而乘其车。

余姑翦灭此而朝食。

不介马而驰之。

左并辔,右援枹而鼓。

谓之君子而射之。

伤而匿之。

2、偏正关系

故中御而从齐侯。

3、因果关系(复句中)

骖絓于木而止。

故不能推车而及。

且惧奔辟而忝两君 则 至,则既斩之矣。顺承关系

焉 系桑本焉。代词,于此,指在车上。

其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语气副词 加强反问语气 于

1、引进处所、时间

孙桓子还于新筑。

师从齐师于莘。

师至于靡笄之下。子以君师辱于敝邑。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无令与师淹于君地;

癸酉,师陈于鞌。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有一于此,将为戮乎!

2、介绍相关的对象

使群臣请于大国

骖絓于木而止。

3、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

郄克伤于矢。

4、介绍比较的对象

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楚归晋知罃

以(连词)

1、目的连词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后项目的)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后项结果)

各惩其忿以相宥也。(后项结果)

之(连词)

1、领有关系

连尹襄老之尸; 君之惠也;

以君之灵;

若从君之惠;

以赐君之外臣首

2、主谓结构中的“之”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做分句)而

1、联合关系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

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重为之礼而归之。

然则德我乎?

(复合虚词)

其(语气副词)

1、推测语气

子其怨我乎?

2、加强反问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3、表将来

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

1、引进处所、时间

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

2、引进相关的对象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

3、“于是”是介宾词组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在这时候)

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以(连词)

1、目的连词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后项目的)

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后项结果)

2、相当于“而”

恕思以明德(联合关系)之(连词)领有关系

诸侯之币重;

夫诸侯之贿;晋国坏,则子之家坏。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

邦家之基

而 联合关系

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

则令名载而行之。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 则

条件关系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则晋国坏;晋国坏,则子之家坏。

有德则乐,乐则能久。

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

将焉用贿?

疑问代词

哪里

作状语

1、引进处所、时间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

2、引进相关的对象

子产寓书于子西

邵公谏厉王弭谤 之(连词)

1、领有关系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主谓结构中的“之”

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做主语)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做分句)

以告,则杀之。(条件关系)

焉 而后王斟酌焉。

代词,于此,指对以上各种意见。而

川壅而溃。(联合)

行善而备败。(联合)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以口,成而行之。(联合)而后王斟酌焉。(固定词组)

其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推测语气)

其与能几何?(加强反问语气)于

1.“于是”是介宾词组,可译为“从这里”:

财用于是乎出;衣食于是乎生;

善败于是乎兴。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可看做连词)

2、引进处所、时间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三年,乃流王于彘。

3、引进相关的对象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4、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苏秦连横约从

以(连词)

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后项目的)

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后项结果)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相当于“而”,连贯复句)之(连词)

1、领有关系

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天下之雄国也。今之嗣主。是皆秦之罪也。得太公《阴符》之谋。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当此之时。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当秦之隆。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廷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限制关系(若按教材可归入领有关系)华屋之下。廊庙之内。四境之外。

2、修饰关系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桊枢之士耳。

3、同一关系

黑貂之裘弊。

取卿相之尊者乎。

4、主谓结构中的“之”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做介词“以”的宾语)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主谓词组做宾语)

天下之大,万民之众。(并列的名词词组,做主语)而

1、偏正关系 称帝而治。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常欲坐而致之。山东之国,从风而服。

2、联合关系

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

齐桓任战而霸天下。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3、因果关系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则

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条件关系)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条件关系)

(语气词)

昔者神农伐补遂。古者使车毂击驰。

1、引进处所、时间

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转毂连骑,炫熿于道。

今之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动作行为、情况发生的范围)

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动作行为、情况发生的范围)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2、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3、介绍比较的对象

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4、“于是”看做连词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冯谖客孟尝君

之(连词)

1、领有关系

比门下之客。

比门下之车客。

沈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冯谖之计也。

2、修饰关系

沈于谄谀之臣。

今君有区区之薛。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

1、联合关系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请而见之,谢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驱而之薛。

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2、偏正关系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衣冠而见之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4、递进关系(复句中)

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 其

齐其闻之矣。

语气副词

表推测

译为“大概” 于

1、引进处所、时间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孟尝君就国于薛。

西游于梁

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文倦于事,愦于忧。沉于国家之事。

2、引进相关的对象

开罪于先生。

被于宗庙之祟,沈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3、“于是”可看做连词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于是冯谖不复歌。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于是梁王虚上位

庄辛说楚襄王

之(连词)

1、同一关系

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

饭封禄之粟。

与淮北之地也。限制关系(按教材归入领有关系)

飞翔乎天地之间。

加己乎四仞之上。

将加己乎十仞之上。

倏乎之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驰骋乎高蔡之中。

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之外。

2、领有关系

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

。坠于公子之手。

饮茹溪之流,食湘波之鱼。蔡灵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而载方府之金。

1、联合关系

见兔而顾犬;亡羊而补牢;

奋其六翮,而凌清风。

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之外。

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

2、因果关系

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3、偏正关系

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

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于(于、乎)

1、引进处所、时间

臣请辟于赵;

征庄辛于赵;

襄王流揜于城阳。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碱。

坠于公子之手。游于江海,淹乎大沼。

将加己乎十仞之上。

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

2、引进相关的对象。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

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

3、“于是”可看做连词 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于是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郭隗说燕昭王求士

以(连词)

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后项目的)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后项目的)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相当“而”,联合)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后项目的)

之(连词)

1、领有关系

齐因孤国之乱。

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

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臣闻古之君人。

齐城之不下者。

2、同一关系

则厮役之人至。

则徒隶之人至矣。

3、修饰关系

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千里之马至者三。

条件关系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而

1、联合关系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寡人将谁朝而可?

2、偏正关系

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于

1、引进处所、时间

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

2、引进相关的对象

涓人言于君曰

3、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4、“于是”看做连词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论语》十章

以(连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分句表原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偏正关系)之(连词)

1、领有关系 愿闻子之志。

宗庙之事,如会同。

异乎三子者之撰。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吾恐季孙之忧。长幼之节。

君臣之义。

2、同一关系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限制关系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主谓结构中的“之”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并列词组做实事主语)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词组做主语)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同上)而

1、联合关系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子路从而后。

植其杖而耘。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2、偏正关系

子路率尔而对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拱而立。

4、转折关系(复句中)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5、连贯复句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1、假设关系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条件关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3、顺承关系

唯求则非邦也与?

唯赤则非邦也与?

既来之,则安之。

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焉

1、指示代词,相当于“于是(之)”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非曰能之,愿学焉。

既庶矣,又何加焉?

既富矣,又何加焉? 见其二子焉。

3、疑问代词,表反问,哪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者(语气词)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 于(乎)

1、引进处所、时间等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引进相关的对象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何诛?于予与改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3、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异乎三子者之撰。

寡人之于国也

之(连词)

1、领有关系

邻国之民;寡人之民;

王道之始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限制关系

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数口之家

2、同一关系

鸡豚狗彘之畜。

3、主谓结构中的“之”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做“如”的宾语,与“者”构成词组,然后做“无”的宾语)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主谓词组做宾语)

1、联合关系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偏正关系

弃甲曳兵而走。

3、转折关系(复句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则

1、条件关系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顺承关系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指示代词)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于

1、引进处所、时间等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3、名词+之+介词结构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许行

之(连词)

1、领有关系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陈良之徒陈相。远方之人。

闻君行圣人之政 道许行之言曰。

百工之事。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天下之通义也。

悦周公、仲尼之道。

北方之学者。

非先王之道。

子倍子之师。当尧之时。

从许子之道。限制关系

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2、同一关系

彼所谓豪杰之士也。

3、修饰关系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今也南蛮鴃舌之人。

4、主谓结构中的“之” 人之有道也,(做分句)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尧舜之治天下(分句),岂无所用其心哉? 夫物之不齐(做主语),物之情也。大哉,尧之为君!(做主语)

何许子之不惮烦?(做主语)而

1、主谓关系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

2、联合关系

踵门而告文公曰。

愿受一廛而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三过其门而不入。

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复句)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

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是率天下而路也。

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3、偏正关系

人揖于子贡,相向而哭。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

4、因果关系(复句)

五谷熟而民人育。

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则

1、顺承关系 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2、条件关系

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焉(指示代词)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者(语气词)

昔者,孔子没。于

1、引进处所、时间等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

北学于中国。

子贡反,筑室于场。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2、引进相关的对象

害于耕。

亦不用于耕耳!

未闻变于夷者也。

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

3、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4、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第三篇:语文语法

语文语法

一、基本常识

1、文学常识:作家(作家字、号、身世)作品(作品名称、名句、体例、评价)流派与并称(流派主张、风格、代表人、代表作、评价)

2、文体常识:(参考《一分也不能少》P152)A、历史散文:《史记》、《战国策》等 B、诸子散文:《孟子》、《荀子》等 C、议论文体:论、说、辩、原、寓言 D、杂记文体:记、志、笔记体 E、应用文体:序、赠序、跋、书、疏、表、策、告谕、诏令、檄文、移文、铭、墓志铭、碑记、碑文、祭文

3、文化常识:主要掌握古代称谓、年龄、科举、纪时纪年法、特殊地名、节日、合称、并称等。

4、默写文言名篇:三种版本交叉背诵的篇目为:《师说》、《饮酒》、《琵琶行》(第二段)、《梦游天姥吟留别》、《项脊轩志》(第一段)、《六国论》。一定要注意不能出现多字、漏字、改字的现象,一定不能出现错别字,要知道有一个字错了,整个1分就没有了,前功尽弃。

二、基础知识

1、字:语音 错别字

2、词:

1、词性(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实),副介连助叹(虚)

2、色彩:A、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B、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3、成语

3、词组(短语):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动补

4、句:⑴、单句语法成分:主谓宾(主干成分),定状补(附加成分)

⑵、单句句式:A、按语气分: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B、按动作方向分:主动句、被动句 C、按长短分:长句、短句 D、按运用灵活性分:整句、散句(① 长句(单句、复句、多重复句):附加成分较多,可以把事物间的逻辑关系清楚地表达出来,可起到精确、严谨、细微的修辞作用。② 短句:附加成分或联合成分较少,组织结构简单,可以起到简洁、明快、干净、有力的修辞作用。★注意:叙述事实多用短句,论述事例,多用长句。一般情况下应少用长句,多用短句。③ 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一对或一组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形式整齐,声音和谐,节奏鲜明。作用:加强语势、强调语义,适于表达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④ 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作用:可以取得明快、生动的修辞效果。★注意:一般情况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有时候比单纯用整句或散句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给人以起伏变化,错落有致的感觉,可使文意表达得清楚有力。)(3)、复句:并列(又„又„,不是„而是„)递进(尚且„何况„,甚至,更)选择(与其„不如„,宁可„也不„,不是„就是„)转折(固然„但„,其实,尽管„却„)因果(既然„就„,以致)条件(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尽管„也„)假设(即使„也„,纵然„也„,哪怕„也„)

5、修辞(12种常见修辞方法)⑴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⑵比拟——表意丰富,富有情趣 ⑶借代——婉转曲折,生动活泼 ⑷夸张——感情强烈,增强联想 ⑸对偶——表意凝练,有音乐美 ⑹排比——加强语势,长于抒情 ⑺设问——引人注意, 发人深思 ⑻反问——突出强调, 加强语气(9)反复——回环往复, 强化语气(10)对比——好的更好,坏的更坏(11)反语——含蓄委婉,幽默风趣(12)引用——论据充分,强化观点

三、现代文阅读知识

1、说明文(A、准确把握说明中心 B、理清说明的顺序[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C、分析说明的方法[a下定义说明 b举例说明 c引用说明 d分类说明 e图表说明 f数字说明 g比较说明])

2、议论文(A、把握论点 B、分析论点展开的过程 C、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1)、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2)、本论的结构:a总分式 b并列式

c递进式

e对照式

(3)、分析论证方法:a理证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反正法、归谬法、引申论证法)

3、散文(①、散文的种类:A、写人记事散文 B、写景抒情散文 C、托物言志散文 D、寓理于事的散文②线索:物、事、人、情、时、地[明线和暗线,单线和复线])

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环境(自然与社会)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结合、色彩声音味道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与细描、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寓理于事]、议论、说明)

5、表现手法(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照应、赋陈、比兴、用典、渲染、象征、联想、想象、衬托、烘托)

6、“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隐含义。(修辞型、指代型、概括型)

7、“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解释含义、分析表达效果)

8、“重要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①表明文章主旨或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②内涵比较丰富,表达比较形象或比较含蓄的句子;③表现记叙线索和作品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④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语句。(考含义重在解释,考作用要从内容与结构上来回答,要特别注意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的作用)

9、整体阅读,圈画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结构脉落(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选择题要明确范围,认真筛选,仔细比对、慎重下手

10、读写结合题:(知识梳理型、措施建议型、鉴赏评价型、是非评价型、列举印证型、联想(感悟)仿写型、图画评述型)

四、诗歌阅读知识

1、分类(1)、按体裁(形式)划分:(2)、按题材(内容)划分:(1)边塞诗(A、塑造守边将士的英雄形象,赞颂将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以大义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B、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 C、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对故乡、亲人或心上人的思念,控诉战争痛苦,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2)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情感。A、称颂、仰慕英雄,寄托哀思 B、感慨兴衰,托古讽今

C、自比自况,怀才不遇)(3)写景诗(A、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自由 B、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C、表达爱情、乡愁、惜春、伤春、闲适、闺怨等。)(4)田园(山水田园)诗(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5)送别诗(借助山水景物表达离愁别绪,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的深情,它常常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表达依依不舍,或表达别后的思念。风格大致上有三种:一是慷慨悲壮型,如“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二是儿女情长型,如“执手相看泪限,意无语凝咽”;三是一往情深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6)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往往是借物咏怀,托物言志。它们或体现诗人的闲情逸致,或表达诗人的宛转思绪,或抒发诗人对美好事物及幸福生活的向往。)爱情婚姻诗、评诗题画诗等

2、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理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古讽今)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实写和虚写,白描和工笔、点面结合)C、记叙(赋)、议论、问答、说明,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

(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比兴、联想/想象、衬托/映衬/反衬/衬托/烘托、渲染、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乐写哀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等等。

(4)篇章结构:层层深入、呼应(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详略得当、过渡(巧妙过渡)、铺垫、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篇末点题)(5)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简洁明快、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

(6)流派风格:现实意义、浪漫意义;豪放派、婉约派;山水派、田园派、边塞派;沉郁顿挫(杜甫)、豪放飘逸(李白)、质朴刚健、清新俊逸、诗中有画(王维)、平淡自然(陶渊明)、隽永含蓄、阴柔婉约、哀怨凄婉等等。

(7)描写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描写范围的角度:形状、声音、色彩(绘形、绘声、绘色)等。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动与静、点和面等。

3、使用频率较高的词(1)、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物、景、事)。(2)、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3)、用来概括思想感情的词: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4)、用来概括艺术作用的词: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富有言外之意)、含蓄蕴藉(语言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等。

4、应试策略:(1)、要读题,要读人,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和题干的提示等。(2)、分析词义、分析句义、分析意境、分析形象、分析写法。(3)、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鉴赏程式一: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鉴赏程式二:①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②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③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4)、想象描写题:应抓住主要意象、动词和形容词来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恰当地描写。(5)、简答题中“含义是什么”、“寓意是什么”、“蕴涵着什么”一类的题目很多,要求回答时在理解文章“表”义时,必须由“表”及“里”,深刻理解其内涵。“内涵”的把握,在现代文中一般从文章的主旨出发考虑;古诗文中一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考虑。

五、文言文阅读知识

(一)、解释常见文言词语

1、文言实词: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实词的复习可以结合以前所考过的试卷。

2、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则、以、乃、于、者、因、也、乎、焉、与、何、为、若、且、所。

3、通假字: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分类 翻译方法 例子

名词动用 ? 前加动词 一狼洞其中(打洞)

前加介词后加动词 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另外动词替换 舍于其址(盖房子)名词作

状语 表形状 像„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

表态度 像对待„一样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表方位 在„,从„,向„ 孔子东游(向东)

表时间 每„,在„ 岁赋其二(每年)

表工具 用„,乘„ 辇来于秦(乘车)

表处所 在„ 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形容词

作动词 ? 状语对译法 敌人远我(远离)

补语对译法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动词替换法 私我也(偏爱)

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的+名词 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使动 名词使动 使„成为什么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成为王)

动词使动 让„做什么 臣活之(使„活下来)

形容词使动 使„变得怎样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得愚蠢)意动 名词意动 把„当作„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形容词意动 认为„怎样 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二)、识别常见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可译为:„„(不)是„„)常见形式:?„„者„„也;?„„乃(为、则、是)„„;?否定判断句„„非„„也

2、被动句(可译为:„„被„„)常见形式:?„„见(于)„„;?„„见„„于;?„„为„„?;„„为„„所„„;?„„被„„?;无标志的他动词

3、省略句(省主语、省谓语、省宾语?、省介词宾语、省介词)

4、倒装句

(1)宾语前置 常见形式: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介宾前置;???以“之”“是”为提宾标志的前置(2)定语后置 常见形式:中心词+(之)+定语+(者);?中心词+数量词(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常见形式:?谓语动词+于(以、乎)„„(4)主谓倒装(强调谓语

如:甚矣,汝之不惠。)

5、固定句式 ? 1)? 诚„„则„„:如果„„那么(就)„„。2)?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3)?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4)?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5)?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6)?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7)?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8)?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9)? 唯„„是„„:只。10)未尝:从来没有。

11)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12)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13)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14)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15)向使:假如,如果。

16)以„„故„„:因为„„所以„„。17)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18)以至于:一直到;结果。(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19)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20)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21)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22)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2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2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办)呢? 25)孰与„„?:与„„相比,哪个„„? 26)安„„乎?:怎么„„呢? 27)独„„耶?:难道„„吗? 28)何为„„?:为什么„„? 29)何„„哉?:怎么能„„呢? 30)何„„为?:为什么„„呢? 31)何„„之有?:有什么„„呢? 32)独„„哉?:难道„„吗? 33)何其„„也!:怎么那么„„啊!34)直„„耳!:只不过„„罢了!35)无乃„„乎?:恐怕„„吧? 36)得无„„乎?:该不是„„吧?

37)其„„其„„也„„?:是„„还是„„呢? ?

(三)、用汉语翻译文言句

这实际上是对考生综合运用文言文能力的考察,既有对实词的考察,也有对虚词的考察;既有对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的考察,又有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考察,同时也考察考生运用现代汉语组织语言的能力。①信、达、雅

②保留、对换、删省、增补、调整、意会

③切记高考按点给分,先要判断一下所给句子中哪些词语和句法结构会是给分点。

(四)、文言文的理解(略)

第四篇:语文语法基础知识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大全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 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 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 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

一、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一、老

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 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

(六)代词

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 “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

三、虚词

(一)副词

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 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 ○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 ○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

(三)介词

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 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

A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谈话。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

8)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

七、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划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实词

(一)名词

1.名词的意义和种类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名词有以下几种:

(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一般名词,细分如下: A.人、电脑、钢笔、桌子、钢材(普通名词)

B.鲁迅、黄山、雷锋、广东、欧共体(欧洲经济共同体)(专有名词)C.学生、树木、纸张、青年、马匹(集合名词)

D.意志、道德、理想、政治、友谊、积极性(抽象名词)E水、土、金、空气、雨、火(物质名词)

(2)表示时间:九月、夜间、夏天、后年(时间名词)(3)表示处所:肇庆、山顶、远方、美洲(处所名词)

(4)表示方位:上、下、东、西、左边、里头、以东(方位词)2.名词的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包括词的功能和形态,语法特性包括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青年是(早晨)的太阳;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例如:“(肇庆学院)的校园风景优美。”、“(石头)山”。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但表示方式、态度(电话联系、广播找人、科学地看问题、历史地看问题)、原因(友情出演)、比况(产量直线上升)时可以直接充当状语。不能作补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例如能说“十斤肉”、“四吨钢材”,不能说“不广东”、“不老师”。

个体名词主要受个体量词的修饰。比如:一条鱼、一坛酒、一盘牛肉、一支钢笔、一碟茴香豆。除了个体名词,其他名词和量词的组合都要受到限制:集体名词不受个体量词短语的修饰,一般只能用“批”、“些”、“点”等集合量词来表示不定数。比如“一批船舶”、“一些枪支”、“一点纸张”;抽象名词没有具体的形状,一般只能用表示类别的“一种”、“一类”来修饰。比如“一种情感”、“一类看法”;专有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人或事物,一般也不受量词短语的修饰。但是为了强调,如“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进行比较,如“三个臭皮匠,一个诸葛亮”、用于比况,如“一个李公朴倒下去了,千千万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了”、表示特例,如“绝不允许搞两个中国”,“一个北京市就有十几个刘慧芳”就可以接受个体量词修饰。

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例如“路上净烂泥”、“衣服上净尘”,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这是判断动词“是”表示事物存在的一种形式的省略,“路上净烂泥”即“路上净是烂泥”,“衣服上净尘”即“衣服上净是尘”。在“王就小王”、“已经清明了”、“都大姑娘了,还疯疯癫癫的。”、“已经少先队员了,还哭鼻子。”、“都快老太婆了,还跳什么迪斯科。”里是强调。“不人”、“不鬼”、“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僧不僧,道不道”、“什么山不山的”、“不人不鬼”等句子里或惯用格式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还有,近年来在书画中出现一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十分专业”、“很克林顿”、“太维纳斯”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例如“很绅士”中的“绅士”一词就有“有礼貌、有风度、尊重女性”等语义特征。“很淑女”中的“淑女”则有“美好、文静”等语义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纸张”,一般是不能成立的。个别抽象名词前也可以带“不”,如“不道德”、“不理想”也是包含描述性语义特征的用法。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爸爸、姐姐、哥哥、弟弟”和“星星、姥姥”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稍有例外的是几个单音节名词:人、家、户,重叠后表示“每一”的意思。“人人、家家、户户”即“每一人、每一家、每一户”的意思。部分名词对举时可以复叠。两个单音节名词复叠,既可以是同义的,也可以是类义的。比如“山山水水”、“枝枝叶叶”、“瓶瓶罐罐”、“条条框框”、“坑坑洼洼”等等、名词复叠表示“全面而纷繁”的意思。少数重叠或复叠的名词已定型为成语,比如:婆婆妈妈、风风火火,而且往往用的是引申义和比喻义。(4)表人的名词后面能够加“们”表示群体(详见助词“们”),例如:“同学们、姑娘们、先生们、女士们”。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例如:“问你的孩子好!”、“地里有农民”。3.时间名词和方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作主语(早上干什么?)、宾语(这里是晚上。)和定语((下午)的时间)外,还经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班上[今天]来了一位新同学”。方位词是名词的一个附类。方位词有单音的和双音合成两类。单音的有:上、下、前、后,东、南、西、北等。由单音词加上“之、以、边、面、头”等等组成的合成的有:之上、之下、之前、之后,之东、之南、之西、之北、之内、之外、之中、之间,以上、以下、以前、以后,以东、以南、以西、以北,以内、以外等等。下面列出方位词表:P13。方位词都具有粘着、定位、封闭的特点。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例如:“房间里、上班前、散会之后、桌子上、开会以前、出国之后”。方位短语既可以表示空间关系,也可以表示时间关系,有的也可表示数量界限,如:“一岁以上;七十以内;五万左右”。

方位词基本上都是后附的,但有时也可以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如:方位词可以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例如“往北,过两个路口,再转东,就到了”,其中的“北、东”表方向;“前怕狼,后怕虎”,“上有老,下有小”里的“前、后、上、下”表位置。“上、中、下”等方位词还有表条件、范围等引申用法,详见“方位短语”和“虚词的运用”。

名词附上方位词后构成的是方位短语,方位短语常常充当介词宾语,组成带有方位词的介词短语,比如:在会议室里、在开会以前。

(二)动词

1.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动词的分类一般的做法是根据动词的表义功用进行分类:

(1)走、坐、看、听、打、拿、批评、宣传、保卫、学习(动作行为动词)(2)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觉得(心理活动动词)(3)有、在、存、存在、出现、失去、消失(表示存在、变化、消失)(4)是(判断动词)

(5)能、会、愿意、敢、应该、要(能愿动词)

(6)上、下、进、出、回、过、起、开、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过来、起来、开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过去、开去(趋向动词,用法详见“趋向补语”)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笑了”、“爱祖国”、“复习功课”、“认识小毛”、“学开车”、“看京戏”。大多数动词还可以带动量补语。比如:读三遍、骂一顿、看一回、跑一趟、去一次、查一下、见一面,(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大多数动词可以前加“不、没(有)”来否定,例如“不干、不喜欢、不害怕、不走、不坐、不在、不应该、不要、不进、不出”;但却不能说“很干、很走、很坐、很在、十分进、非常出”。动词都可以有“V不V”或“V没V”的提问形式。比如:“是不是、能不能、去不去、情愿不情愿、知道不知道、值得不值得、死没死、有没有、成不成、得逞没得逞”。

绝大多数动词或动词短语可以受副词的修饰。比如:在办理、正在表演、已经产生、都赞成、大力提倡、尽情歌唱

只有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非常喜欢、十分害怕、相当担心、有点想念、极其讨厌”,还有“非常愿意、很应该”。有些动词带上宾语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有纪律、相当有礼貌、非常守时、十分讲道理、更加想家了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大多数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比如:保持、表扬、补充、布置、重复、担任、调查、分析、改造,少数动词后不加“着”、“了”、“过”,比如:是、会、应该、懒得、乐于、加以、作为。(见“动态助词”)

(4)有些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是AA式,如“看看、尝尝”,双音动词重叠是ABAB式,如“锻炼锻炼、分析分析、鼓励鼓励”。部分动词有A了A、A一A重叠形式。比如:“吹了吹、点一点”,这些重叠形式一般带有短时或尝试的意义。3.特殊的动词

动词比较复杂,有些需要单独加以说明。(1)判断动词“是”

典型的判断动词只有一个“是”,此外“为”、“即”、“系”等也可以表示判断。“是”具有很多和一般动词相同的语法特点:可受副词的修饰,常单独作谓语,可单独回答问题。但也有不同点,不能重叠(修辞角度除外)不能加表示时态的助词和趋向动词等。“是”在主语和宾语之间有多种用法,主要有五种:(1)表示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比如:杨沫是《青春之歌》的作者。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孙中山是国父。(同一关系)鲸是哺乳动物。蒋子龙是改革文学的先驱。(种属关系)

(2)表示事物的存在、存有。比如:杯子里是茶。路上全是泥水。满脸都是尘。这种用法时,主语一般为处所词,因此,除表示判断外,“是”还表示存在某物。(3)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比如:这姑娘是高个子(特征)。茶具是唐三彩的(质料)。我是刚刚才听到的消息(情况)。

(4)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联系。比如:火车从北京开出是早上五点半。一份盒饭是二十五元钱。他仍然是一身农民打扮。那时国民党是飞机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

(5)表示比喻、比况。比如:困难是弹簧,你强他就弱,你弱他就强。人是铁,饭是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要注意副词“是”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想法是改了”,“小白是走了”,“今天是非常高兴”,“乡下人是老实”。这些“是”要重读,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是”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这种“是”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同“小黄是个做保险的”里的“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参看“语气词”一段)。(2)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助动词”有辅助性的动词的意思。能愿动词对动词、形容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评议。作状语时与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不×”、“不×不”式,如“能不能”、“不能不”等。

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主要表示三种意义:

表可能:会、可、能、可以、可能、能够

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该当、得(dai214)表意愿:要、肯、敢、愿、愿意

表可能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表示有能力,一种表示有可能。试比较: 腿伤得不重,还能走路。满天的星星,哪能下雨啊。

在句子里常作状语,例如“今天〔不〕〔会〕下雪。”“我们〔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你〔不〕〔该〕迟到。”“你〔能够〕来吗?”“我〔要〕去上课了。”“大家〔应该〕帮助他。”

它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定语,如“你〔愿意〕来吗?”“非常愿意。”“我会。”“这是(可能)的事情。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文”中的“要”、“会”是一般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能愿动词同一般动词的区别主要在于:

不能重叠,不能带时态助词。大都可以用在“X不X”这个格式中(得:dai214除外)。能愿动词经常组成正反并列联合短语(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比如:他会不会来。拍张照片可以不可以。你这样做应该不应该?如在句子里能愿动词后边还有别的主动词,则能愿动词作状语,没有别的主动词,能愿动词作谓语。

有些能愿动词的否定之否定并不等于肯定,有些则等于肯定。比如: 不能不去=必须去≠能去 不会不去=会去 不敢不去=只好去≠敢去 不该不去=该去

不肯不去=一定要去≠肯去 不应该不去=应该去 不可不去=应当去≠可以去 不可能不去=可能去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否定强度的不同,也同各词本身的能愿义有关。(3)趋向动词

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限于下列这些: 上 下 进 出 回 过 起 开

来 上来 下来 进来 出来 回来 过来 起来 开来 去 上去 下去 进去 出去 回去 过去 ╳ 开去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如“同学们进去了,小毛没出来。”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

“跑〈来〉了”“活动〈起来〉”,“跑〈下去〉”,愉快〈起来〉。

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其位置可以很灵活:“端〈上〉一碗菜”,“端〈上来〉一碗菜”,“端〈上〉一碗菜〈来〉”。“端一碗菜〈上来〉”

“来”、“去”以说话人的位置为着眼点,“上”、“下”、“进”、“出”、“回”、“过”、“起”以对方或其他事物的位置为着眼点。比如,有一个人在半山腰,山下的人喊“快爬上去呀,”山上的人则喊“快爬上来呀”,这里的“上”是对爬山人而言的,“去”、“来”则是由喊话人的位置决定。再比如一个人站在门口,外边的人要说“快进去啊,”里边的人则说“快进来啊”。“起”可以表示物体向上:搬起石头、举起红旗。也可以表示事物随动作而出现:奏起了国歌、点起了篝火、响起掌声。还可以表示开始: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队伍由此排起。“三折起”(开始、向上)。

“开”可以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分开:把箱子打开、眼睛睁不开。也可以表示展开:抡开铁锤,大干起来。迈开大步朝前走。还可以表示开始:消息很快在团部传开了;一见到亲人她就哭开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便打开了鼓。

“起来”表示起始态,比如“说着说着就哭起来了”。“下去”表示继续态,比如“你说下去”。“说下去”和“说着”不同,前者是经过停顿后再继续,后者是指持续不断地说。“下去”和“起来”都可以表示情况开始发生,逐渐加深。“下去”多跟在含消极意义的词语后,“起来”多跟在含积极意义的词语后面。比如:敌人一天一天烂下去,我们一天一天好起来。积累的经验渐渐地多起来了。储备的粮食一天天少下去,可救援车还是不见踪影。“下去”、“起来”不能换用。“下去”和“下来”都可以表示持续地发展的过程,“下来”着眼于眼前,指过去到现在。“下去”着眼于将来,指现在到将来。比如:总算坚持下来,还要坚持下去。这个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必然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上”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果,往往含有合拢的意思。比如:关上窗户、销上后门、戴上手套、看上了那位英俊潇洒的运动员。也可以表示开始并继续。比如:大家劝你休息,怎么又看上了。这些家伙又折腾上了。会议还没开始,大家就议论上了。

“下”可以表示动作完成,往往含有脱离的意思。比如:卸下零件、脱下皮鞋、摘下几朵月季花、定下计策、打下基础、留下地址、写下了光辉的诗篇、拍下了珍贵的照片。“下”用在“得”后面,还可以表示可能,比如:这间房子八个人怎么住得下?这个教室挺大的,再来十个人也坐得下。不就二十斤么,这个口袋装得下。

“来”、“去”等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有两种位置:寄来十块钱——寄十块钱来。请一个人来——请来一个人。区别在于,前式是陈述,表示已然行为,后式是祈使,表示未然行为。所以,凡是自主动词都可以有两种表达形式,而非自主动词。只能有前式,不能有后式。比如:飞来了一只信天翁、迎来了新的一年、传来了一阵脚步声、飘来了一股香味。

普通话中“起”一般不能同“去”组成复合趋向动词“起去”。“开去”也不太常用,只能跟在动词“飘”、“走”、“移”、“传”等的后面,比如:思绪飘移开去、消息传播开去。

动词可以按带宾语的情况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又可分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谓宾动词等。在讲完不同类型的宾语之后才好理解。这些动词放在“宾语”后头再举例说明。

(三)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和种类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等。

(1)性质形容词:冷、热、硬、苦、好、坏、朴素、善良、优秀、幼稚、严峻、高尚、奇怪、自私、文静、草率。

(2)状态形容词:大、小、方、圆、通红、黑亮、漂亮、尴尬、模糊、白生生、灰不溜秋、粗了叭叽、愉快、轻松。

(3)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少许、一些、全、全部(这部分有同数词交叉的。)2.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性质形容词做谓语,通常要前加程度副词或后加程度补语,状态形容词大都可以直接做谓语,有些后面要加“的”。比如:

她很美 井很深 孩子很顽皮 空气相当新鲜 味道好极了 他保守得很 白雪皑皑生机勃勃 心事重重 议论纷纷 衣服雪白的 马路笔直的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都可以充当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 性质形容词充当定语大致有两种情况:直接作定语,带上“的”作定语。直接:红太阳 白手绢 好孩子 漂亮妈妈 伟大祖国

带上“的”作定语:美的旋律 坏的设备 美丽的风景苍翠的松柏

状态形容词充当定语也有两种情况,一般都须要带上“的”。也有一部分状态形容词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比如:

带上“的”作定语:笔直的马路 雪白的衬衣 笔挺的西装 香喷喷的饭菜 大大咧咧的样子 白花花的银子 沉甸甸的稻穗 娇滴滴的声音 空荡荡的屋子 慌里慌张的神情

直接:皑皑白雪 滚滚人流 赫赫战功 缕缕青烟 漫漫长夜 茫茫大海 蒙蒙细雨 区区小事 花白胡须 细高个儿

还有少数性质形容词通常不能充当定语,是唯谓形容词。比如: 广 妥 昏 滥 久 好受 起劲 齐心 过瘾 累赘 吃香

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单双音节性质形容词都可以充当状语,单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一般不带“地”,双音节形容词充当状语,“地”可加可不加。

不带“地”:乱说 多看 难学 慢走 细想 高喊 粗看 长住 小跑 快跑 容易把握 正确理解

可加可不加“地”:耐心地等待 粗暴地干涉

状态形容词做状语大都是加“地”,少数可以直接做状语。比如:

干巴巴地说 灰溜溜地退下去 怒冲冲地质问 糊里糊涂地犯了错误 重重围住 慢悠悠走过来 羞答答说了几句话 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纷纷落下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性质形容词可以直接做补语,也可以在“得”后做补语。例如:

看好 吃饱 拉长 走远 站稳 听清楚 说明白 洗干净 绑牢固 摆整齐 穿得漂亮 讲得好听 唱得难听 绿得可爱

状态形容词做补语都要带“得”。比如:

画得笔直的 擦得雪亮的 炒得喷香的 打扮得流里流气的 变得乌黑乌黑的 眼睛睁得溜圆 小手冻得冰凉 脸气得铁青

有些形容词可以用在心理动词或感觉类动词后边充当宾语。比如:

嫌脏 爱热闹 怕麻烦 贪便宜 讨厌懦弱 追求幸福 喜欢安静 觉得好听 显得威风 感到凉飕飕的

少数性质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其述语通常是判断或使令类动词。比如: 方便是最主要的 漂亮又不能当饭吃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当宾语及当主语的功能有争议,有教科书认为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我们课本不提。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大、很小、很漂亮、很尴尬、很模糊、十分愉快、十分轻松、非常冷、非常热、非常硬、非常善良、非常优秀、极文静、太草率。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表示程度构词形式的形容词具有以下特点:

(1)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

很白一—很雪白 太黑一—太乌黑 有点红——有点红通通 非常直——非常笔直

(2)不能受“不”修饰。比如:

不安静——不静悄悄 不糊涂——不糊里糊涂(3)不能带补语。比如:

红得很——通红得很 白得耀眼——白茫茫得耀眼(4)不能进入“越来越”的格式。比如:

越来越白——越来越雪白 越来越黑——越来越漆黑(5)不能用于比较,不用在“比”字句中。比如:

今天比昨天冷——今天比昨天冷丝丝 小李比小王胖——小李比小王胖咕隆咚(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凡是带宾语的形容词都是形动兼类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形动兼类词带宾语主要有六种情况:(1)形+使动宾≈使NA。比如:

繁荣经济 端正态度 安定人心 稳定情绪平整场地(2)形+意动宾≈认为NA。比如: 重男轻女 重数量 轻效益 重义轻利 登泰山而小天下

(3)形+自动宾句≈NA了,都是由“NA了”的“N”移位而形成“VN了”。比如:

瞎了眼 哑了嗓子 好了疮疤 烂了一筐桃子 碎了一大块玻璃(4)形+对动宾≈对NA。比如:

宽大俘虏 淡泊名利 亲近小人 冷淡小张 疏远小李 厚了张三,薄了李四(5)形+比较宾≈比NA。比如:

快了小马两分钟 离他一个头 贵了两块钱 多了两个人 少了一本书 迟了半小时大我两岁 矮他一截

(6)形+存现宾≈NA(在某处)。比如:

家里荒了两亩地 门口横着一条长凳子 山区活跃着一支小分队近来街上流行花旗袍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性质形容词大都可以重叠。如:

单音节的重叠为AA式:好好 细细 大大 轻轻 快快 早早 远远 紧紧 满满

双音节的重叠式为AABB式:干干净净 快快乐乐 老老实实 冷冷清清 冒冒失失 明明白白 漂漂亮亮 大大方方 整整齐齐 马马虎虎

不能重叠的形容词有些是表示不如意性状的,如“丑丑”、“蠢蠢”、“卑卑鄙鄙”、“冷冷漠漠”。有些是带有书面语色彩的,如“美美丽丽”、“清清洁洁”、“伟伟大大”、“勇勇敢敢”。

带有贬义的性质形容词,多用“A里AB”式重叠:古里古怪 粗里粗糙 糊里糊涂 慌里慌张 毛里毛糙

性质形容词重叠以后在功能用法上就转向了状态形容词,譬如前边不能再加程度副词,也不能用“不”否定:很矮矮的个子 非常轻轻的脚步声 不干干净净的房间

而且做定语、补语都须要加“的”:明明白白的事情 冷冷清清的景象 站得高高的 装得满满的

随着这种重叠形式使用的经常化,这种构形的重叠就也会转向构词的重叠。譬如前面提到的A里AB式状态形容词大都是由性质形容词重叠定型化而形成的。部分动态形容词可以用ABAB的形式重叠,表示使某人具有某种感受或体验。比如: 亲热亲热 轻松轻松 清醒清醒 热闹热闹 清静清静 暖和暖和

形容词ABAB重叠式和动词ABAB重叠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带宾语,凡是重叠以后带宾语的都是形动兼类词,而且大多具有致使义(使动用法)。比如: 活跃活跃气氛 端正端正态度 清醒清醒头脑 暖和暖和身子

AB式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是ABAB形式,大多要带“的”。比如: 通红通红 笔直笔直 漆黑漆黑的 雪白雪白的 碧绿碧绿的(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时用法同状态形容词,例如“白茫茫、水汪汪、黑呼呼、灰不溜秋、古里古怪。” 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BAB式,例如:“畅快畅快 快活快活 冷静冷静 凉快凉快”。

要注意还有用两个单音形容词联合重叠的格式,例如“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红红绿绿”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部分名词、动词、区别词都有此种格式,如“盆盆罐罐、前前后后、抄抄写写、打打闹闹、来来往往、男男女女”。这种两个反义或近义单音词联合重叠格式(AABB)表示繁多的、各种各样的意思)。3.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谓词还包括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谓词和名词的语法特性是对立的,试看下面的“名词和谓词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征 名词 谓词(动词、形容词)

能否常作主语、宾语 能 不能

能否常作谓语 不能 能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式(V不V)提问 不能 绝大多数能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内容太多,随便找一本汉语语法书即可解决。如果你是中学生,可以看《中学语法教学系统提要》;如果你是成人或大学生,建议你选择《黄伯荣 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研究研究”等。

*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2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3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4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 红、红太阳”

○2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3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4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糊里糊涂

附: 名词和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能否经常作主语 能 不能 2 能否经常作谓语 不能 能 3 能否受“不”修饰 不能 能 4 能否重叠 不能 部分能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 不能 部分能 6 概括意义 人或事物 动作、性状 动词与形容词的语法特征比较表 区别 词类

主要语法特性

动词

形容词 能否带宾语 绝大多数能 不能 能否受“很”修饰 多数不能 多数能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AA式、ABAB式表示动量少或时量少 AA式、AABB式表示程度加深或者程度适中 概括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活动 表示性质、状态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1确数:

一、二、千、万 ○2概数:几、些、多、约 ○3序数:第一、老

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2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2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1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2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 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

(六)代词

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2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3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1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2“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 “他们”。

○3“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

○4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5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

三、虚词

(一)副词

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 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

○1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 ○2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3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 ○4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

○5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

(三)介词

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 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1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2动态助词:着,了,过

○3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1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2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3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4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词性的辨析

一、分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辨析:

1)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如:人人、时时、处处、事事、家家、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重叠后表示遍及全部、毫无遗漏。)A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2)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3)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4)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B.最近、现在、目前、早上、从前、将来 5).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明天我在家。他在看书。我比你高一点儿。我们比比。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他给了我一本书。别那我开玩笑。他手里那着一本书。

6).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如:我和弟弟都去过。我和弟弟谈话。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7).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把书拿来。(介词)拿把菜刀来。(量词)开了一朵花(名词)花了很多钱。(动词)

8)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买了一把锁。(名词)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你怎么老哭?(副词)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A.电灯突然亮了。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B.叹词 C.介词 D.拟声词

越发(副词)除了(介词)始终(副词)依照(介词)沿着(介词)

索性(副词)扑通(拟声词)哦(叹词)屡次(副词)何必(副词)自从(介词)砰(拟声词)啊(叹词)却(副词)

七、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一个人为自己所热爱的目标而奋斗时,即使困难重重,也会百折不挠的去克服它。

划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最怪的人 最高的巨人 顶天立地 最大的嘴&最深的呼吸 气吞山河最长的腿 一步登天最大的手 一手遮天最吝啬的人 一毛不拔最宽阔的胸怀 胸怀若谷最长的寿命 万寿无疆最厉害的贼 偷天换日最宽的嘴巴 口若悬河最贵的话 一语千金最难的话 一言难尽 14 最快的话 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最重的话 一言九鼎最准的话 一言为定最有价值的话 一诺千金最诚的忠言 金玉良言最大的誓言 海枯石烂最广的话 一言千里最有学问的人 无所不知

最怪的动物 虎头蛇尾

最大的容量 包罗万象

最大的差别&最悬殊的区别 天壤之别

最难做的饭 无米之炊

最大的变化 天翻地覆

最快的速度 风驰电掣

第五篇:语文语法知识(范文)

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2011-03-15 00:00 浏览次数:21997 人次

语 文 语 法 知 识

(一)—、语 文 语 法 知 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 湖泊;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效率、品德、;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

二、刚才;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始

2、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禁止

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 要 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5、趋向动词 如,来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

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弱;

表示事物性质的:红、甜、干净、清楚、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雪白,滚烫,亮晶晶,泪涟涟;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量词的语法特点: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1.人称代词包括三种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们、咱、咱们; 第二人称:你、你们、您、您们;

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别人、大家 2..疑问代词是表示疑问点的,如:谁、什么、哪里、多少

3..指示代词包括近指的“这”,远指的“那”,以及由它们构成的合成指示代词,如:这里、那边、这阵子、那会儿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语气: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

表示否定:不、没、没有、别;

表示时间: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

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虽然 但是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1.表时间:在 于 自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

2、表处所:从 打 朝 向 在 沿着 顺着

3、表排除:除 除了

4、表对象、范围: 对于 和 跟同 与 替 将 把 关于 被

5、表方式、手段: 按照 依 依照 根据 以 凭 本着 用

6、表目的、原因:为 为了 为着 因 由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2)、词类的辨别: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2)、偏正短语:定义参见课本 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4)、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5)、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②使用主谓短语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6)、介宾短语: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介词名词、介词代词 语法特点: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 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带“的”

(7)、“的”字短语: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 基本结构: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 特点: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 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语

3、单句:

(1)、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陈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量、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2)、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3)、分析步骤: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再划分句子成分。

二、知识要点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状语 [ ] 补语 <> ①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 定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Ⅰ.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主语)(谓语)(宾语)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Ⅱ.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主 语)(谓语、宾语)例: 猫 ‖捉鱼 主谓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谓 宾

3.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示例及练习部分 一词性练习

语法知识课后练习请点击下载→

下载语文语法作业1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语法作业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语法大全

    小学语文语法大全 修辞方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夸张、反复、对偶、引用。 比喻句: 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 本体:小朋友喻......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作业答案(本站推荐)

    作业名称:12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第一次作业 出 卷 人:SA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100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 内容......

    语文语法知识大全(推荐五篇)

    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

    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大全

    (一)关联词的使用 关联词的意义 能够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比较复杂的句子的词语,就是关联词语。恰当的使用关联词语,能使我们在说话或者协作......

    语文语法小结5篇

    第 1 页:名词 ************************************************** 名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范文模版]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人教版高一)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教学文摘 →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人教版高一) 2008-10-27 一.语素和语素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

    语文语法知识教案(人教版高一) 一. 语素和语素分类: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语素按音节分类可以分成: ①单音节语素:如土、人、水、风、子、民、大、......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离线作业5则范文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现代汉语语法修辞》课程作业 姓名: 年级: 学号:学习中心: ————————————————————————————— 一、分析题 1.指出下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