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农村电网电压合格率创建农村电气化县
提高农村电网电压合格率创建农村电气化县
周保然江苏省洪泽县供电局(223100)
我局从1991年开始,按照部颁《农村电气化标准》进行农村电气化县创建活动,根据要求,我们在6座变电所二次母线和高、低压用户按A、B、C分类安装了15只电压监测表,经监测统计,当时全县电压合格率只有70%。针对这个情况,我们组织了电压质量攻关小组,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经调查,我县电压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一、农村电网规划不合理。由于过去农网建设缺乏统一的长远规划,变电所布点偏离负荷中心,供电线路走向个合理,导线截面细,配电线路迂回供电多。配变供电半径长,从而造成用户电压偏低。
二、电网供电电压波动大。供给我县110kV变电所的一次电压一般达不到国家标准,加之变电所均没有有载调压手段,在实施电压调整时,都根据季节预测供电负荷,调整变压器抽头来改善电压质量,往往是预测负荷与实际负荷不符,导致电压误差较大。
三、用户负荷不稳定。农村用户用电的特点一般是;白天轻负荷,灯峰超负荷,夜间没负荷。特别在农排农灌用电高峰期,夜间过电压不稳定现象常常出现。
四、思想不重视,认识不足。过去,我局有些同志认为目前电力紧张,缺电严重,拉闸限电现象十分普遍,连供电部不正常,还谈什么电压合格率。因此,从主观上放松了电压质量的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
首先领导重视,明确分工。为了保证提高电压合格率工作有组织地进行,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电压质量攻关小组,制定和完善了电压质量考核目标及规章制度,明确了生技、用电和农电总站所辖范围内的管理要求和责任,各变电所、乡镇电管站和用电阻、农电总站都明确专人负责汇总分析,以便及时调整,纠正电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同时把电压合格率与各部门经济挂起钩来,从而加强了电压质量管理的考核力度,增强了职工电能质量的意识。
其次舍得投资,积极整改。我县是江苏省13个财政倒挂县之一,为了提高电压质量,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掀起了提高电压质量的整改热潮。一是落实调压措施。我们先后投资120万元将两座110kV变电所的主变中性点安装了有载调压装置,并结合35kV变电所的完善化改造,再投资200万元,将两座距110kV变电所较远的岔河、赵集变电所主变换成了有载调压变,并及时制定了有载调压装置的运行规定。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电网电压波动较大的矛盾。二是制定合理的农网规划,调整电网不合理的走向及变电所布
点问题。仅去年,我们就结合“八五”规划和全县供电负荷中心的实际,采取自筹资金的办法,新建了两座35kV变电所,解决了变电所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同时我们还根据乡村经济的发展和用电量的增长,及时调整变电所的变压器容量,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我们对每座35kV变电所均安装了2#主变,作为1#主变的备用。各乡镇电管站积极组织人员对全县农村633台配电变压器进行负荷预测,对负载不平衡的变压器,我们都及时进行了更换和调整。三是延伸10kV线路供电距离,缩短380V及220V线路供电距离,调整供电区域。根据ΔU=IR/Ve原理,我们改380V线路为10kV线路供电,从而减少ΔU的损失。对全县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较长的地区进行调整,实行延伸10kV线路,配变采取小容量、多布点的办法。两年来,全县共延伸10kV线路103km,缩短 380V线路68km、220V线路459km,减少10kV迂回供电线路25km,新增配电变压器36台,细导线换成粗导线59km,使电压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调好负荷,稳定电压.实行现代化管理、为了便于电压管理,县局投资350万元,对全县12个乡镇实行一乡一线或一乡多线,这样使县调能及时掌握各线的负荷和电压变化情况。同时,我们通过县政府,积极协助三电办对各条线路和用户,落实峰谷电量比例。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调度自动化建设,采用计算机将信息储存、分析和预测,实现现代化管理,确保各类电压合格率的稳步提高。
通过以上一些措施,使我县电压合格率不断提高,据统计,全县截止去年底,电压合格率为90.88%。1994年4月15日,我县顺利通过了江苏省人民政府组织的农村电气化县的考评验收。
第二篇:提高电压合格率2012.12.30(范文)
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措施
摘要:介绍了电压合格率的概念,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分析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措施。组织措施分为内部组织管理,内部运行管理,外部管理三个方面,技术措施分为运行性措施和建设性措施。
关健询:提高 电压 合格率 措施
一、概述
电压是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电压质量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经济运行,保证用户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以及电器设备的安全与寿命,有重要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电压水平,是电力系统无功功率供需平衡情况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发电机、无功补偿设备和变压器分接头等控制无功功率来维持的。无功功率的传输不但产生功率较大损耗而且沿传输途径有很大的电压降落,因而系统中各枢纽点的电压特性具有地区性质。有时从系统总体来看无功是足够的,但个别地区的无功不能就地平衡,需要远距离输送,从而产生能量损耗,并使电压偏低。当电压偏低时,还可能危及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甚至引起电压崩溃;而电压过高时,各种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受到损害。
电压合格率是电压质量的主要考量指标,电压合格率提高也意味着电压质量的提高。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措施可以分为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二、提高电压合格率的组织措施
(一)内部组织管理
1.健全无功电压管理组织
成立以分管局长为组长,以生产技术部、调度所,运行工区、各线路设备管理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专业管理人员为成员的专业管理队伍。定期召开电压,无功专题会议,根据电网电压无功运行情况,及时研究布置无功电压管理工作任务,针对各种实际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为公司电压无功管理工作上台阶,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2.加强规划计划
认真贯彻上级下达的电压无功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自己电网的实际情况,制定电压无功管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
组织各单位整理近两年低电压报修、咨询、投诉、电压监测等情况,深入分析与预测,提出配网馈线和台区规划技术方案和项目,重点提出下一年低电压配网技改和大修项目计划。
建立电压合格率管理网络,制定《电压质量管理监测细则》、布置电压监测点、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制订有针对性的整改计划。
重点针对春节和迎峰度夏两个负荷高峰时段,提前部署和实施建设低电压整治项目。3.加快工单整治、加强建设协调
储备一定的配变台区常用标准化建设物资、预留一部分专项建设资金,以加快项目整治进度。
对于建设与改造受阻问题,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汇报,通过政府部门电网建设指挥部等,加大协调推进力度。在推进中,及时将相关推进情况通报相关政府等部门和有关投诉人员,取得支持与理解。4.分析与考核
城区局与各供电公司应对每周低电压整治情况进行分析,并于每周五上午提交局两率专责进行汇总;
严格按电压无功控制原则执行局下达的电压无功曲线。充分利用现有调压设备,根据负荷变化及时进行电压调整,对执行不严格不到位。造成电压合格率达不到指标要求的,按规定进行考核。
5.人员培训
加强运行人员电压无功技术培训,并组织学习电压无功管理的相关规定;每月底对上月电压无功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实施,结合存在问题对运行人员进行再培训。
(二)内部运行管理
1.加强变电站无功电压的运行管理
(1)关注各个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状况,对于在役的无功补偿装置应严格按照运行规程,定期巡视、维护、检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无功补偿不足或有缺陷投不上的情况。
(2)做好有载调压开关的运行管理工作,操作达到规定次数要进行检修维护。有载调压开关一旦出现失灵的情况应根据实际状况及时处理,并通过其它方式(如调节送电端的电压、投切电容器、调整负荷等)调节母线电压。
(3)无功优化系统中某变电站实时数据不能刷新或与现场不一致时,应封锁该变电站,等通道正常后再启用。凡可能涉及到无功优化系统正常运行的,如变更厂站号、增加主变等情况应提前作好准备。
(4)设立电脑管理员,定期对无功优化及监控系统进行检查维护。
(5)制定运行管理规定,完善基础资料,建立台帐进行管理;经常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认真做好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工作。
(6)完善相关方面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加快事故处理。针对电网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提前做好事故预案,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及电网特殊运行方式下电压越限时间,尽快恢复电网正常运行;根据电网停电检修计划,提前安排好电网运行方式,做好检修状态下特殊运行方式的事故预案,预告相关部门注意事项,尽量缩短电网特殊运行方式的时间。
2.加强低压线路电压的运行管理
(1)实现在线监测,实时掌握电压状态。确保D类电压监测点的监测仪全部具有RS-485接口,具备数据远传功能,每天定时抄取上一天的24个整点电压及最高、最低电压出现时间等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2)
据负荷运行特点,对配电变压器进行首末端电压的测量,根据所测电压情况对公用配电变压器的分接头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其在合适的挡位。为保证此项工作的连续性,要制定《负荷测量及变压器挡位调整管理办法》,在办法中明确规定负荷测量及变压器挡位调整的周期。
(3)保证公用配电变压器的三相负荷平衡,要求不平衡率不高于25%。
(三)外部管理
1.加强10kV用户管理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 100 千伏安及以上专变用户功率因数考核,督促用户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对于近期不安装无功补偿装置的用户,可以探索在计量点前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的方法进行改造,减少线路无功传输。
二是开展随器无功补偿工作,对低压用户 5千瓦以上电动机开展随器无功补偿,减少低压线路无功传输功率。
2.加强380/220V用户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低压用户报装接电管理、强化营销数据分析。加强装接容量分析,合理确定装接容量;精益营销管理,采取在营销业务系统中标注单相用户所接相别,统计分析分相用电量,辅之以现场测量,及时调整单相用户所接相别,控制三相不平衡度。
二是加强低压用户负荷需求管理,结合集抄系统建设及装设配变综合监测仪,收集配变及低压用户用电负荷情况,开展特性分析,为规划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依据。
三是结合营销管理系统建设,优先对存在“低电压”情况的配电台区开展配变综合参数实时监测系统改造,全面掌控配电台区运行情况。四是开展台区用户错峰用电管理。掌握配电台区用电负荷情况,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型加工等较大负荷用户错峰用电。研究居民用户错峰用电及高峰时段均衡用电的方法及措施。
3.加强小水电上网管理工作
在有关上网小水电的供用电协议、调度协议中明确小水电上网潮流的控制方案,避免高峰负荷时无功出力不足,低谷负荷时向地级电网大量输送无功电力;认真上报日发电计划,并按计划安排发电出力;严格考核上网功率因数。
三、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技术措施
为了提高电压合格率,可采取各种技术措施。这些措施大体上可以分为运行性措施和建设性措施两大类。(一)运行性措施
运行性措施主要是在已运行的电网中,合理地组织运行方式提高电压合格率。这类措施不需要增加投资,因此应优先予以考虑。1.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无功与电压调节原则
(1)按照无功电力的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优先满足功率水平。在交流电网中,要做到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避免无功功率的长距离传输、尤其是无功的过网传输,从而降低线损,提高电网的经济效益。实行分层控制、分层平衡,做到变压器低压侧无功不向高压侧倒送,高压侧的过剩无功都流到低压侧的母线,由电容(电抗)器补偿平衡,控制无功不流人相邻电网,达到分层平衡、无功不过网的目的。
(2)由于电压与无功密不可分,为防止频繁调节变压器分接头或频繁投切电容器,避免电压调节和无功补偿发生冲突,变电站宜采用就地电压无功综合自动控制装置,不宜采用调压和投切电容器相互独立的两套自动控制装置。
2.合理运用AVQC设备加强对有载调压及无功补偿装置的调控工作
(1)对于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值班人员应根据实时的无功功率图和电压曲线图,掌握无功功率、母线电压的变化趋势,采用AVQC设备与人工调节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投切电容器和调节主变有载调压开关,在电压没有越限之前及时调整电压。
(2)采用逆调压方式。由于中枢点供电到各负荷点的线路较长、各变电站的负荷变化规律大致相同、负荷变动较大,即高峰时保持电压比额定电压高,低谷时电压则下降到额定电压。这样在最大负荷时提高中枢点电压以抵偿线路上因负荷增加而产生的电压损耗,在最小负荷时将中枢点电压降低以防止负荷点的电压过高。
3.根据负荷的地区性和时间性来调节负荷
(1)在负荷比较重的地区必要时采取调峰、错峰及转移负荷的方式来减轻主变或线路超载的情况,实行错峰用电,低谷优惠电价等,减小峰谷差,提高负荷率,减少高峰负荷电压越下限、低谷负荷电压越上限运行的现象,降低对电压的影响。
(2)农村负荷峰谷明显,负载率低,要多利用经济等手段,宣传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用电,实现移峰填谷,使负荷曲线趋于平稳,改善电网的电压质量。
(3)节假日由于工业负荷的大幅度减少,变电站的主变负荷很轻时可以通过调整变压器的运行台数的方式降低母线电压,使之控制在合格范围之内。4.母线负荷调整
在开关间隔出口用电缆搭接进行两段母线的负荷调整,使母线负荷趋于平衡,以改善调压条件,使无功补偿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电压合格率。
(二)建设性措施
建设性措施则是指新建电力网时,为提高运行的经济而采取的措施,以及为降低网损对现有电网采取的改造和加强的措施。这一类措施需要花费投资,因此,往往要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才能确定合理的方案。1.增加变电站电压调节设备的投入
随着宁德地区电网结构的不断完善,部分变电站进行了增容改造,但无功补偿容量却没有随之增加,个别变电站补偿度远低于15%的最低限。因各地区负荷性质不同,部分变电站的补偿度虽然满足要求,但无功需求依然很大,应该适当进行电容器组改造,增加补偿容量。在负荷高峰时段,对电压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避免电压过低。
加大设备资金投入,将无载调压主变更换为有载调压主变。最终达到有载调压主变覆盖率100%,将大大提高电压调控能力。
AVQC装置是目前我地区使用最普遍的调压手段,对于VQC未投入运行的变电站结合综自改造,使AVQC投入运行,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电压超限。对于已投运的AVQC装置,部分设备已经老旧,出现问题比较频繁,经常闭锁,应予以更换。同时协调自动化部门,对AVQC闭锁的变电站实现远方复归,减少因路途遥远造成的电压超限时间过长。2.加强电压监测仪、谐波在线监测装置装设
按照国网公司“电网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的要求,对A、B、C、D四类电压监测点设置原则,对所管辖的变电所10kV母线,各电压等级用电客户均装设电压监测仪。
在谐波污染严重的变电站装设谐波在线监测装置,做到实时监控,实行谁污染谁治理,逐步消除谐波污染。
3.增加电源点,缩小供电半径
搞好电网规划,加快电网改造,增加变电站布点,增大供电能力,缩短10 千伏供电半径,以满足负荷不断增长的需要。避免因单电源进线或主变停电检修造成lO kV母线电压因转电造成电压偏低,影响电能质量。
4.提升 10千伏线路供电能力
一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15 千米,小于 30 千米的 10 千伏重载和过载线路,优先采取在供电区域内将负荷转移到其它 10千伏线路的方式进行改造。其次开展新增变电站出线回路数,对现有负荷进行再分配。若供区 5年发展规划中无新增变电站布点建设计划,可采取加大导线截面或同杆架设线路转移负荷的方式进行改造。
二是对于迂回供电、供电半径长且电压损耗大的 10千伏线路,可采取优化线路结构,缩短供电半径,减小电压损失的方式进行改造。
5.提升配电台区供电能力
一是对长期存在过载现象的农村配电台区,优先采取小容量、多布点方式进行改造。对居住分散的丘陵、山区农户,可采用单相变压器进入自然村的方式进行改造。
二是对因季节性负荷波动较大造成过载的农村配电台区,可采用组合变供电的方式进行改造。
三是对因日负荷波动较大造成短时过载的配电台区,可采用增大变压器容量或更换过载能力较强变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
四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500米小于 1000米且 500米后低压用户数大于 30 户的低压线路,可采取增加配电变压器布点的方式进行改造。所带低压用户数较少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调压器的方式加以解决。
6.提升 10千伏线路调压能力
一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30 千米,规划期内无变电站建设计划,合理供电半径以后所带配变数量超过 35 台,所带低压用户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 10千伏线路,可采用加装线路自动调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
二是对供电半径大于15千米,小于 30千米,所带低压用户存在“低电压”情况的 10千伏线路,可采取提高线路供电能力的方式进行改造。
7.提升低压线路调压能力
一是对供电半径大于1千米,3 年内难以实施配变布点,且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压器的方式进行改造。
二是对供电半径大于 500米,小于1千米,供电半径 500米以后低压用户数大于 10户,且长期存在“低电压”现象的低压线路,可采用加装线路调压器或户用调压器及增大导线截面等方式进行改造。
四、结束语
4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电压质量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今后应一手抓组织措施,一手抓技术措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缓解无功补偿不足和谐波污染,使电网运行更加灵活,可以大大提高电压合格率,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第三篇:浅淡农村供电的电压合格率和可靠性
浅淡农村供电的电压合格率和可靠性
------------------
发布时间:2007年12月19日 14:48
巴东县电力公司野三关供电所 税典华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新产品的广泛应用,对于电力企业的供电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要求和提高。从一个普通用户的简单的事实可知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的重要。在现在的家庭中,50%的有电脑,平时如果电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引起电脑关机。虽然现在的电源系统也有了很好的保障和提高,比如重合阐系统,可以不会长时间的让用户造成停电,但对于电脑等高科技产品还是会造成自动关机等影响。我着重对于供电的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做了些研究和探讨,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解析电压合格率
(一)、电压合格率规定和标准
城市地区:供电可靠率不低于99.90%,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6%;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和居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经国家电网公司核定后,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公布承诺指标。
电压是反映电源无动出力与用户无功负荷的平衡情况、按照国家标准,供电所供电额定电压为:
低压供电:单相为22V、三相为380V。
高压供电:为l0、35(63)、110、220、500(kV)。
除发电厂直配电压可采用3kV、6kV外,其它等级的电压应逐步过渡到上述所列的额定电压。
客户电压质量指标主要是指客户供电电压偏差合格的状况,供电部门与客户的产权分界处或由供用电协议所规定的电能计量点的电压允许偏差是:
1、单相供电220V居民客户受电端:-10%~+7%,即用电时最高电压不高于236V,最低电压不低于198V。
2、三相供电10KV(6KV)专线客户或380V客户端:-7%~+7%,即用电时最高电压不高于10.7KV(6.42KV)或407V,最低电压不低于9.3KV(5.58KV)或353V。
3、35kV及以上用户的电压变动幅度,应不大于系统额定电压的10%;其电压允许偏差值,其绝对值之和应不超过系统额定电压的±10%。
4、对电压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客户(如高、新技术客户等),供电电压允许偏差及其合格率由供用电协议确定。
5、变电站110kV~35kV母线,正常运行方式时为相应系统额定电压的-3%~+7%,事故时为系统额定电压的±10%。如调度重新下达母线电压曲线,则以调度下达的为准。
变电站的10千伏母线电压允许偏差值,应使所带线路的全部高压用户和配电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用户电压均符合规定值,原则上为相应系统额定电压的0~+7%。
(二)、电压波动过大的危害
电压变动幅度如果超过允许范围,将产生下列危害:
(1)对电力系统来说,低电压会影响发、供电设备的出力,影响供电可靠性。也影响电力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特别严重时,会发生电压崩溃,频率下降和大面积停电。
(2)对用电设备来说,异步电动机的转距与瑞电压的平方成正比,电压降低10%时.转矩低19%,造成工业企业产品质量下降,甚至产品报废。当电动机拖动机械负荷(如:风机、水泵等)时,将使电动机的电流过大,绕组温度升高,加速其绝缘老化;严重时,烧毁电动机。如电压升高5%,电动机的铁芯也将过热。电压低会影响荧光灯的启动。当电压低于20%时,则荧光灯不亮,特别是白炽灯对电压波动的敏感性更大。当电压低于5%;时.其亮度降低18%,电压低于10%。时.其亮度降低约35%;如果电压升高5%,其寿命要减少一半。电压降低还会影响通讯、广播、电视等的传播和收视质量。电压过高和过低会引起电脑关机,影响电信、金融等以电脑为文体的单位的正常运行。
(3)增大线损。在输送一定电力时,电压降低,电流增大,电网中可变损失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更为严重的是,电压和无功互为因果,互相影响。当无功不足时.将造成电压低;电压越低无功发的越少,这种恶性循环是很危险的。
(三)、影响电压的主要原因
影响电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电网发电能力不足,缺无功功率
(2)电网和用户无功补偿容量不足,用户功率因数过低
(3)供电距离超过合理的供电半径
(4)线路导线截面选择不当
(5)受冲击性负荷或不平衡负荷的影响
(6)其它还有一些人为的因素
在多数情况下,低电压运行是电压质量不合格的主要表现。瞬时超电压和自动重合阐对用户的影响和危害也不容忽视。
(四)、提高电压合格率的措施
(1)、建立电压合格率管理网络,制定《电压质量监测管理细则》、布置电压监测点、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计划。
(2)、正确调整配变的电压分接头。
(3)、经常检查调整三相负荷,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减少电压偏移;定期检查维护配变接地电阻及接地线,特别是连接处,防止接触不良,或接地电阻过大而引起电压偏移。
(4)、检查维护线路、开关连接情况,确保接触良好,必要时可涂导电膏降阻。
(5)、提高用户功率因数,合理配置无功补偿,优化无功潮流。无功补偿容量与无功负荷在高峰或低谷应按无功平衡的原则进行配置和运行,做到无功分层、分区平衡。功率因数过大,线路压降加大。可以采用集中补偿和用户个补偿相结合的办法;对于负荷较大的动力用户,应尽量就地补偿,效果最好。
(6)、采用合理的供电半径,加大导线截面。加快网络改造。对中压配电站,低压220V馈线电压水平首端居民客户端电压偏高(低谷时)而同时远端居民客户端电压偏低(高峰时)的情况,在采取低压无功自动补偿见效不明显时,应考虑改造低压配电网结构,缩短低压配电距离,加大导线截面等措施。对于因为负荷变化,线径偏小,或供电半径过大,线路迂回的地方要及时整改、更换。必要时还应增加配变的容量或调整安装位置。对于35KV和110KV及10KV逐步实现环网供电。
(7)、实行移峰填谷,使负荷曲线趋于平稳。农村负荷峰谷明显,负载率低,要多利用经济等手段,宣传鼓励用户在低谷时段用户电,实现移峰填谷,改善电网的电压质量。
(8)、加强负荷管理,对较大的异步电动机,且启动频繁的,应督促用户选择合适的启动方式,降低启动电流;对电焊机等功率因数低冲击大的负载,应要求用户使用三相供电,并尽量使用专线供电。
(五)、电压监测点的设置、电压合格率的统计
1、电压监测点应选定一批有代表性的变电站10kV母线和用户作为电压质量考核点,分为A、B、C、D四个类别设置:
A类变电站110kV母线;
B类35kV及以上专线供电的用户;
C类10kV及以上电压供电一般用户,原则上每万千瓦时一般负荷应设一个点,并包含对电压有较高要求的重要用户。一般负荷的计算:〔公司全年用电量(万千瓦时)/全年时间(小时)—35kV以上专线用户所设点的负荷(万千瓦)〕;
D类低压(380/220)用户应每百台配电变压器设一个,其监测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低压线路的首端和末端。
2、电压监测应逐步推广配网自动化,实施连续在线监测和统计;变电站母线应逐步实现调度自动化实时监测。
3、电压质量统计的时间单位为分钟。
4、电压合格率计算公式为:
(1)、各点电压合格率(%)=点电压合格时间/点考核时间
(2)、各类电压合格率(%)=该类各点电压合格率之和/该类电压考核点数
(3)、供电电压合格率(%)=0.5A+0.5(B+C+D)/3
二、供电可靠性的探讨和发展
可靠性指标是定量评价电力系统对客户供电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可靠性管理是供电企业管理水平和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的综合体现,提高对广大用户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用户供电可靠性管理水平,是衡量国际一流供电企业管理的重要指标,是深化优质服务,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优质服务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最可靠的电力,提高供电可靠性是开拓电力市场、提高效益的需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和电网商业化运营的加快,供电可靠性对开拓电力市场、提高企业效益的影响越来越大,及时发现供电企业的薄弱环节,以及所涉及产品质量问题是电力企业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提高自身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一)、可靠性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及计算公式
1.供电可靠率——一年中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时间的比 值。
2.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停电时间,单位以h表示。
3.用户平均停电次数——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停电次数
4.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故障停电次数
5.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次数
6.系统故障停电率——一年中配电系统每百公里线路(包括架空线及电缆)故障 停电次数
7.架空线路故障率——一年中每100km架空线路故障次数
8.电缆线路故障率——一年中每100km电缆线路故障次数
9.配电变压器故障率——一年中每100台配电变压器故障次数
10.断路器(带间接保护的)故障率——一年中每100台断路器故障次数
11.外部影响停电率——一年中每一用户因配电系统外部原因造成的平均停电 时间与平均停电时间之比
可靠性参考指标:
1.用户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预安排停电时间,单位以h表示
2.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一年中每一用户的平均故障停电时间,单位以h表示
3.预安排平均停电时间——一年中预安排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时间,单位以h 表示
4.故障平均停电时间——一年中故障停电的每次平均停电时间,单位以h表示
5.平均停电用户数——一年中平均每次停电的停电用户数
6.预安排平均停电户数——一年中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的停电用户数
7.故障平均停电户数——一年中平均每次故障停电的停电用户数
8.用户平均停电损失电量——一年中平均每一用户因停电损失的电量,单位以 kWh表示
9.预安排平均停电损失电量——一年中平均每次预安排停电损失电量,单位以 kWh表示
10.故障平均停电损失电量——一年中平均每次故障停电损失电量,单位以 kWh表示
11.设备停运率——一年中某类设备平均停运次数
这一指标,适用于配电系统内各种类型的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线路等(对 设备按台统计,对线路电缆按长度公里数统计)。
12.设备停运持续时间——一年中某类设备平均每次停运的持续时间
设备停运持续时间又可按其性质分为故障停运持续时间和预安排停运持续时间。这一指标,适用于配电系统内各种类型的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线路电缆等。
(二)、停电停运原因
1、故障停电或停运原因
(1)、运行管理 :运行人员过失;检修、施工人员过失; 试验人员过失; 继电人员过失; 调度人员过失; 管理人员过失; 误操作。
(2)、设备缺陷 :设计不当;制造厂质量不良;安装施工不良;遮断容量或动、热稳定容量不够; 绝缘不良或磨损;试验发现的缺陷。
(3)、非电业单位:电信; 交通运输(包括车辆及筑路工程);市政建设;农业生产;爆破;盗窃或破坏; 用户故障; 动物;其他第三者(包括火灾)。
(4)、.气候与环境 :雷电;风;雨、雪、冰;洪水、塌方、下沉;空气污染(污闪);树木生长或倒塌(非砍伐)。
(5)、配电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的影响:外部系统故障直接引起的停电;上级系统引起的拉闸限电;其他原因造成的停电。
(6)、内部其他原因:上述未列出的其他原因;不明原因。
2、预安排停电或停运原因
(1)、计划停电: 检修; 施工;外部检修、施工; 用户申请停电。
(2)、临时停电: 检修(包括维修);施工;外部检修、施工;用户申请停电;配电系统本身引起的限电停电;调电(超过3分钟)。
(三)、供电可靠率(RS3)计算方法:
供电可靠率指在统计期间内,扣除系统电源不足限电影响,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以用户供电可靠率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计算结果为准
低压用户平均停电时间(AIHC):低压用户在统计期间内的平均停电小时数。
∑(用户每次停电时间)
低压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 ————————————
总用户数
∑(每次停电持续时间*每次停电用户数)
= ——————————————— 小时/户
总用户数
低压用户供电可靠率(RS):在统计期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低压用户供电可靠率 =(1-—————————)* 100%
统计时间
低压用户平均停电次数(AITC):低压用户在统计期内的平均停电次数。
∑(每次停电用户数)
低压用户平均停电次数= —————————— 次/户
总用户数
(四)、电网规划可靠性准则
为保证经济合理地满足用户预测负荷的供电质量,电网规划工作有必要规定和采用一些可靠性准则。电网规划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负荷预测(电力和电量);
——所选择设备的技术数据(包括强迫和计划停运数据),价格,施工时间,安全和运行管理等;
——寻求经济最优解,即在合适的时间,需要的地点,安装以最低成本向预计用户供电所需的设施。
1.可靠性准则的定义
任何电网的功能都要从用户需要出发,适应用户用电的电压和频率要求,保证其合理希望的供电连续性。可靠性代表系统保证满足用户需求功能的能力。可靠性准则实质上就是规定这种可承受(容许)水平的限值。
2.技术和经济性准则
(1)技术性准则
一般可将这类准则看成为了保证要求的可靠性而必须由电网满足的条件。这些条件将随采用的系统不同而可能有不同形式,但可大致分成两类:
—— 极限指标(limiting index)准则:根据不允许超过或必须达到的一个或多个可靠性指标综合给出电网失效的极限值。
—— 逻辑判断(all or nothing)准则:这类准则的表达形式是,系统不至遭到损害的一系列状态(电网的偶然事件)。例如必须保证的系统静态稳定性。
(2)经济性准则
当电网故障造成功率削减时,用户将遭受可以用价值衡量的损害,这也就是需要计算的停电损失,它代表了功率不足造成的社会经济后果。这种计算十分复杂,实用上一般是以缺供每度电的损失乘电网的供电不足电量。经济性准则的优点是不必规定任何可靠性指标的限定值,而得到经济上的总体最优化。缺点是某些用户停电损失的定义和对某些重大停电损失的估算非常困难。
3.确定性和概率性准则
(1)确定性准则
这类准则是检验某些条件状态(例如负荷和停运条件)下电网连续运行的性能,这些状态由事先研究的电网严重运行条件(例如年峰荷期间切除一条线路)来规定。判断逻辑是,如果这些状态下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则其余严重程度较低的运行状态全都应能可靠运行。
(2)概率性准则
可以将概率性准则说成是确定性准则的推广,即对所有可能的状态都可以检验,并计算每一状态的一个或几个可靠性指标(如电力不足,电量不足等),这些状态指标的状态概率加权之和即为某节点或全网的总指标。这样的加权过程就避免了极稀少多重事件的过份考虑,一般易于为工程上接受。
4.静态和瞬态性能准则
(1)静态性能准则
假设系统已处于明确定义的负荷和电网设施正常可用的稳定运行状态。静态指标实质上是表征了电网的结构或充裕性性能。
(2)瞬态性能准则
电网发生故障时,必然要经历一个瞬态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检验的状态时间很短,常常是几秒至几分钟,在此期间的功率缺额可能很大,但相应的电量不足却相对于静态工况时小。
电力系统可靠性准则的应用范围为发电系统、输电系统、发输电合成系统和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维修工作。配电系统规划使用可靠性准则的目的,总体而言是要在合理投资的限度内减少未来用户的停电事件和损失。由此可知,不同地理、气候、社会环境和不同经济条件的国家或地区,所制定的准则也必然有很大差异
(五)、确保用电客户供电可靠性的措施。
为确保用户供电可靠性指标的实现,应加大以下各项措施的落实:
(1)加快低压电网改造,增加公用配电变压器容量和导线容量,并逐步实现电缆化,缩短低压网络供电半径,提高对低压用户的供电能力。
(2)加强技术保障措施,确保对公用配变台区用户的供电。
(3)对公用配电变压器全部实施在线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整改到位。
(4)提高高、中压供电网络的可靠性,减少对低压网络的影响。大力提高装备水平。积极采用免检修、免维护设备如GIS组合电器、SF6开关、真空开关,10KV线路开关无油化率达到100%。加快科技进步,推广实施配电系统自动化,提高配电线路自动化水平。扩大带电作业项目,迁移电杆、直线改耐张、更换配电变压器、加装分段开关、环网开关、变压器带电检测和线路更换合成绝缘子等均实现带电作业。
(5)提高故障抢修能力,配备满足需要的抢修服务设备,保证就近抢修服务,大幅度减少故障报修、故障诊断、故障处理和恢复送电时间。
(6)加大对供电可靠性工作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力度。使变电、线路、业扩、配网改造等停电有机地结合起来,避免重复停电和临时停电。
(六)、国外配电系统可靠性发展现状
近十多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及日本等经济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由于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高速发展,高度信息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及普及,社会的现代化正导致配电系统不断向综合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目前,配电系统可靠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据统计,1990—1995年,美国和英国用户年平均故障停电时间仅约为70min,日本则减少到了约30min,90年代法国约为30min,加拿大1998年的统计5年平均3.71小时/年。
在世界上很多地区,电力工业放宽管理的出现导致了在配电网设计、运行和规划方面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配电网规划将变得更趋向于商业化,同时利润将成为所有投资和运行决策的重点。在很多已经放宽管理的电力系统中,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作为一个产品随电能一起出售。各用户对给定质量水平的电能并不愿意付相同数量的钱。实际上,各用户对可靠性及电能质量的要求变化很大。很多电价—可靠性软件包已提供给用户以满足要求。供电部门可提供用户若干合适的可靠性、电能质量水平,以作选择。在很多情况下,通过应用自动和远方切换技术减少对某些用户停电时间,改善供电可靠性。作为配电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遥控技术可将故障时间由数小时缩短到数分钟。最近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已使中压硅工艺得到发展。这类切换开关主要应用在两路电源供电的用户。若电压下降在预定的正常电源供电的限值下,那么开关就会在负荷被切除前2—4m/s内将负荷转移至另一电源。不同用户对可靠性指标要求不同,并愿意为相应等级的可靠性电能付费。为使利润最大,在利润决策中要把可靠性数值包括进去,使投资与适当的可靠性等级间达到平衡。可靠性将量化计入成本优化的过程,并不再象现在那样作为系统性能的一项数值指标考虑。从上可以看到保证电压合格率和提高供电可靠率是项系统而全面的工作,需要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更是需要更多电力工作者长时间的努力学习研究和付出,才能让电力更好的服务于人类。
参考文献:电力工业部《电网电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规定》
电力工业部《客户电压质量管理标准》
能源电(1988)18号《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
能源电[1993]218号《电力系统电压质量和无功电力管理规定(试行)》
第四篇:农村电气化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农村电气化标准DL 407—9
1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关于颁发《农村电气化标准》的通知
能源农电[1991]80号
电气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实现农村电气化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有目标、有计划地健康发展,经广泛征求意见,并参照原水利电力部一百个以小水电供电为主的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初级阶段验收条例,我部制订了《农村电气化标准》DL407—91,现批准颁发,自1991年7月1日起实施。望你们将本标准下发到县,并组织力量按标准要求,认真做好农村供电工作和制定农村电气化的建设规划。
本标准由水利电力出版社负责出版和发行。
1991年1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DL 407—91
农村电气化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 1991-01-29 批准
1991-07-01 实施总则
1.1 农村电气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有目标、有计划地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2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农村电气化特点、现状,参照一百个以小水电供电为主的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初级阶段验收条例制订的。
1.3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县(县级市、旗),以县(县级市、旗)为考核单位。电气化必须同时全部达到考核标准。考核标准
2.1 通电率:
2.1.1 乡通电率100%。
2.1.2 村通电率100%。
2.1.3 户通电率95%以上。
2.2 供电保证率:
2.2.1 排灌用电供电保证率100%。
2.2.2 乡村居民生活用电供电保证率90%以上。
2.3 用电水平:
2.3.1 全县人口年均用电量达到300kW·h以上。
2.3.2 全县农业人口年均农村用电量达到160kW·h以上。
2.3.3 全县农业人口年均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量达到50kW·h以上。
2.4 电网与电源建设:
2.4.1 农村电气化的发展应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地级市)的电力发展规划,并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2.4.2 农村电源和电网结构合理,达到多供少损,安全经济。
2.5 电压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6 县独立电网频率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7 设备完好率:
2.7.1 电站(厂)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其中一类设备为70%以上。
2.7.2 10(3、6)~110kV输、配、变电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其中一类设备为70%以上。
2.7.3 380/220V低压配电装置完好率达到95%以上,其中一类设备为60%以上。3 考核验收
3.1 农村电气化考核验收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进行。
3.2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验收合格后,报能源部授予农村电气化县(县级市、旗)称号。
3.3 获得农村电气化县(县级市、旗)称号的县(县级市、旗),每年按本标准自查并上报自查结果。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给以复查。对通电率、用电水平等不能全面达到相应考核标准的县(县级市、旗),给以期限促其全面达到。如在规定期限内仍未全面达到相应的考核标准时,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原发证部门收回证书,终止其农村电气化县(县级市、旗)称号。附则
本标准解释权属能源部。
附 录 A
考核标准的主要计算公式
(补充件)
A1 标准2.1条的说明
“通电”是指以各种电源(包括大电网、小水电、小火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发电、潮汐发电等)经常向农、林、牧、渔、水利业,乡镇工业和乡村居民生活等提供用电。
A1.1 标准2.1.1条的计算公式:
乡通电率全县通电乡数100%全县总乡数
“乡”指乡政府所在地,不是指全乡。
A1.2 标准2.1.2条的计算公式:
村通电率全县通电村数100%全县总村数
“村”指行政村的村民委员会所在地,不是指全行政村和自然村。
A1.3 标准2.1.3条的计算公式:
户通电率全县通电户数100%全县总户数
A2 标准2.2条的说明
A2.1 标准2.2.1条的计算公式:
排灌用电供电保证率全年对排灌用电实际累计供电小时数100%全年排灌用电需要供电小时数
A2.2 标准2.2.2条的计算公式:
全年每昼夜17∶00~23∶00时段内对乡村居民
乡村居民生活用电供电保证率生活用电实际累计供电小时数100%6h/天365天
A3 标准2.3条的说明
A3.1 标准2.3.1条的计算公式:
全县人口年均用电量全县年总用电量
全县总人口
式中全县年总用电量不含县属境内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企业的生产用电量。该类企业的职工家属居民生活用电量则包括在内,职工及家属人数计入全县总人口。
全县总人口全县年末总人口全县上年末总人口
全县年农村用电量
全县农业人口A3.2 标准2.3.2条的计算公式:全县农业人口年均农村用电量
全县农业人口全县年末人口全县上年末农业人口
A3.3 标准2.3.3条的计算公式:
全县农业人口年均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全县年乡村居民生活用电量
全县农业人口
全县农业人口计算公式,同A3.2。
A4 标准2.5条的计算公式
.A0.3B0.2C电压合格率05
电压监测点电压超出偏差时间h1000A1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h
式中 A——变电站二次侧电压合格率;
B——3~35kV高压用户电压合格率,计算方法同A;
C——380/220V低压用户电压合格率,计算方法同A。
电压监测点的设置:
变电站二次侧电压监测点:设在各35~110kV变电站的二次侧母线上。变电站二次侧电压为多级时,各级次母线上均应设电压监测点。
高压用户的电压监测点:设在用户负荷大、高压配电线长、处于线路末端的高压用户变压器二次侧。农村用户按高压用户对待,每个台区计为1个高压用户。每200个高压用户设1个电压监测点,每个县所设高压用户监测点不得少于5 个。
低压用户的电压监测点:设在用电负荷大、低压线路长、处于线路末端,农电供电企业直接抄表收费的计量表处。每1000个低压用户设1个电压监测点,每个县所设低压用户电压监测点不少于3个。
电压监测装置:
采用记录式电压指示装置,以此记录的电压数值为考核依据。
电压偏差允许值:
按原水利电力部(83)电供字第233号文规定考核,其基准电压为电网额定电压。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
变电站二次侧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
变电站二次侧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8760-二次侧母线全年累计失压时间(h)高压用户的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全年不低于7500h。
低压用户的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设于动力用电处的,不低于6500h。设于生活用电处的,在全年每昼夜17∶00~23∶00时段内累计不低于1950h。
A5 标准2.6条的计算公式
1-全年频率累计超出偏差小时县独立电网频率合格率=×100%8760
频率偏差允许值:按国家经委经能(1983)648号文有关规定执行。
频率监测装置:采用记录式频率指示装置,以此记录的频率数值为考核依据。A6 标准2.7条的说明
设备完好率和设备分类的评定,按原水利电力部或各电业管理局、省电力工业局有关规定执行。
A7 本标准的考核标准均含本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能源部农村能源及电气化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学会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原固均、范晌、沈悦扬、陈家斌、朱尔昌。
第五篇:农村电网改造后
农村电网改造后,县级电业部门对农村低压电网的管理延伸到家用电能表,其面临的安全问题,主要是农村人身触电伤亡与家用电器烧坏事故。如何把农村安全用电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1农村触电事故的规律性和特点
从多年的运行经验得知,触电事故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
我国用电安全水平虽在逐年提高,可触电死亡事故率仍远高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触电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农村触电事故是城市的6倍之多。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用电条件差,电气设备简陋且安装不太合理,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格,农民缺乏电气安全知识等。
1.2低压触电事故多于高压触电事故
高压电网人们不容易接触;低压电网覆盖面大,电气设备多,因此人触及的机会也多;加之设备简陋,管理不严,人们思想麻痹、缺乏电气安全知识的人员接触机会就更多。
1.3触电事故季节性强
每年的6~9月是触电事故的高发季节,主要原因是夏、秋季多雨潮湿,电气设备绝缘性能下降;天气炎热,人们多不爱穿戴工作服和使用绝缘护具,且人体多汗,皮肤电阻下降。此外,正值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人们接触和操作电气设备的机会明显增多,各种条件的不利,加上主观上的麻痹大意,便成了触电事故高度集中的季节。
1.4触电事故点多发部位
单相触电事故多于两相(指相对相)触电事故,且事故点多发生在分支线、接户线、地爬线、接头、灯头、插头插座、开关电器、控制电器、熔断器等处。这些是人们容易接触的部位,又容易发生短路、接地和漏电。
1.5农村触电事故的原因
1.5.1设备不合格
低压架空线过低,对地高度、与建筑物的距离不符合规程要求;低压电杆拉线固定部位不合理,工艺不良,又无隔离绝缘子;用废铝线或铁丝作电线;接头不合格;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未接地或接地不良;用绝缘层破损或老化的电线作进户线或电器引线;广播线与电力线安装距离不符合要求造成相互搭连;螺口灯头与灯泡不符合标准要求,且零线、相线接错,使灯泡金属螺口带电外露;单向开关误接在零线上,使灯头长期带电等。
1.5.2设备失修
接户线、引出线绝缘老化或破损;电杆拉线锈蚀,导线断股及接头老化,造成断线倒杆;电器受潮、绝缘老化;外壳的保护接地或接零线断开;橡胶绝缘线护套、软电缆护套和绝缘层破裂,软电缆接头绝缘包扎物选用不当或松散脱落;开启式负荷开关(胶盖闸)、灯头及插座的绝缘护罩、护盖失落或破碎等。
1.5.3违章作业
带电搭接电源线或修理电气设备;未切断电源,带电移动有漏电故障的电气设备;在架空线下面建房或起吊器材又无安全措施;趁供电停电之机,擅自在停电设备上工作;违反安规,进行约时停送电等。
1.5.4私拉乱接,违章用电
装接一线一地照明;直接用导线挂、钩架空线用电;私设电网电鱼、电鼠;用破旧导线拖拉地爬线、拦腰线等。
1.5.5缺乏安全用电知识
赤手拨拉断落的带电导线,赤手拖拉触电者;将三孔或四孔插头、插座的保护极误接在相线上,造成电器设备外壳带电;爬登电杆或变压器;任意将刀开关放在地上运行;用非绝缘物包裹导线接头或破损处;将插头用导线直接接在电源线上;潮湿场所用电未采用安全电压;随意操作带电设备。
1.5.6不装漏电保安器或选用劣质的漏电保安器
农改前家用保安器安装率很低,漏电流较大的农网电路选用一般电流型总保安器误动作太多,且漏电流动作整定值过大,无法保护人身安全。农改后虽家用保安器安装率提高,可许多假冒、伪劣产品涌入农网,农村触电伤亡事故仍不断发生。
1.6农村架空线、接户线、临时用电线路触电事故多
据统计资料分析,在农村架空线、接户线、临时用电线路上发生的触电事故竟达70%以上。在构成触电事故的诸多因素中,仅有一个因素引起的触电事故不足10%,有
90%以上的触电事故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引起的。因此,加强用电安全管理和用电安全知识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应当指出,在农网整改的前后,触电事故的规律可能随之变化。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其规律,为制定和完善安全措施、搞好安全用电提供可靠的依据。
2漏电保护器的配置和选用
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农村低压电网的现状,既要做好安全用电防护工作,减少触电事故,又要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这是对漏电切断保护提出的全面要求。事实已经证明:采用漏电保护器分级保护方式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根本途径,也是我国漏电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我国低压电网的供电方式、经济条件和漏电保护器的生产等情况,在低压电网中采用两极漏电保护方式是可行的,也是最有效的。
首先应加大末级漏电保护器的安装率和投运率,末级保护以防止直接接触触电为主要目标,各自保护面小,不干扰其他用户。城乡家庭进户线处和人们广泛接触使用的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等都应选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的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器。对单相用电户选用的漏电保护器还应具备过电压保护功能,用于防止当出现三相四线制总零线发生断线和接户线错接成380V线电压时,产生的异常过电压损坏家用电器。最好选用带漏电、过压、过载短路保护功能的保护器,这样,单相用电户的所有异常情况都能受到保护。对发生触电后会产生二次性伤害的场所,如高空作业或河岸边使用的电气设备等,可装设漏电动作电流为10mA的快速型漏电保护器。
第二级保护为系统总保护或分支保护。这一级保护器可装设于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处或各分支线的首端,其保护范围为低压电网的主干线(或分支线)、下户线和进户线,同时也作为末级漏电保护器的后备保护。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根据被保护线路和设备实际漏电流来确定。
这两级触漏电保护器构成了一个漏电分级保护网,第一级保护器对一些条件恶劣而触电危险性较高的场合提供了直接接触的保护;第二级保护器扩大了漏电保护覆盖面,提高了整个低压电网的安全水平。两级保护之间应合理配合,其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应有级差。建议考虑上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电流为下一级额定漏电电流的2.5~3.0倍,上一级漏电保护器的动作时间较下一级动作时间增加一个动作级差,约为0.1~0.2s左右。
3漏电保护器的质量跟踪
漏电保护器作为国家强制性实施安全认证的电工产品,其质量优劣将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为此漏电保护器的质量状况一直是使用者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农网“两改一同价”工作开展以来,漏电保护器的需求量激增,许多质量稳定、性能好、功能完善的漏电保护器被用户广泛选用,但也有不少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入农网。因此必须加强和开展对漏电保护器质量的监督,实行动态管理,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防止不合格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低压电网。现就如何加强和规范地开展对漏电保护器的质量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1)坚持对漏电保护器实施安全合格认证、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是保证其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对已取得安全合格认证证书的产品进行的几年质量跟踪情况看,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未进行认证的产品,这说明开展安全合格认证对产品今后的质量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2)开展漏电保护器质量跟踪监督是促进和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开展漏电保护器质量跟踪监督就是为了对其质量实行动态监管,从而评判其质量状况,因此,对漏电保护器的质量跟踪监督是开展对漏电保护器质量监管的主要环节。对漏电保护器质量跟踪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保证质量跟踪监督机构抽检测试和技术评定的权威性。质量跟踪监督机构的检定测试能力及其可靠性评审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到其对跟踪产品质量评定的准确度,因此,保证质量监督的权威性是开展质量跟踪监督的关键。
2)进一步加大对认证产品的质量跟踪监督工作的力度,质量跟踪监督工作应坚持“三公”(公平、公正、公开)、“三统一”(统一监督标准、统一监督方式、统一检测项目)原则,保证质量跟踪监督工作的严肃性。开展质量跟踪监督必须有严格和规范的工作程序,并明确参加质量跟踪产品的条件和企业应提供的相关资料,公开漏电保护器质量跟踪测试的项目和采用的标准及技术评定的原则,公布抽样的办法和数量。如浙江省对漏电保护器的质量跟踪测试已开展多年;河南省从1999年开始,先有基层县局用户根据使用情况推荐到省局,省局审查资质后委托检测机构测试。两省目前开展质量跟踪测试都是按国家标准进行的,选择的项目突出了漏电保护器的主要特性。
3)及时公布产品质量的检测情况,对检测的产品提出质量改进意见是质量跟踪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4)对检测中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在进行质量改进后进行定期复检是质量跟踪监督工作的又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促进产品有质量缺陷的厂家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可以反映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水平。如浙江省对检测中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在提出质量改进意见的3~6个月后进行随机抽样复检,并公布复检的质量情况。
(3)增强法制观念,坚持运用法律开展质量监管,也是保证漏电保护器质量的重要方法。
增强和提高质量监管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是开展法制化、规范化质量监督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它直接关系到质量监管能否依法进行,能否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合格产品的声誉和使用者权益,因此,坚持依靠法律进行质量监管对促进产品质量提高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质量监督部门提醒和告诫使用者优先选用合格品牌的产品,以保护合格产品的生产企业,同时防止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此外,将漏电保护器的质量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相联系,如浙江省即将出台的地方法规《浙江省人身触电赔偿处理办法》中,已明确对危害人身安全的电器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漏电保护器就是其中之一,建议国家也应出台相应的法规。
(4)及时加强质量信息反馈,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
质量监管部门和使用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已投运的漏电保护器质量状况的监控和企业售后服务调查,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将漏电保护器的运行和质量情况反馈给生产企业。积极支持和鼓励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新产品的开发,不断完善漏电保护器的功能。
(5)建议成立全国漏电保护器行业协会,并指定有测试条件的单位对进入农网的漏电保护器生产厂的产品每年进行抽样测试,并公布推荐的生产厂和产品型号,对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等进行全面监督,既要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农网,又要制止低价格、低质量的不正当竞争。
4漏电保护器的运行管理
要使安装的漏电保护器发挥应有的保护作用,就必须加强对电网的运行管理,各级电力部门应重视这项工作。尤其在农网整改期间和以后,县电业部门维护管理到农户的家用电表,有关的安全问题促使他们必须大力加强管理。省以下各级电力部门,包括乡(镇)供电所,都应配备专(兼)职人员对电网安全和漏电保护器进行管理。使用单位在选用某一产品时,应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进行使用前的测试,只有经过功能性能测试合格的产品方可允许安装到现场。各县级电力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测试设备和合格的专职人员,以保证这一措施的实施。同时应单独设立或分片设立漏电保护器维修点,以确保对损坏的漏电保护器能及时进行维修。县、乡电力部门应定期抽检漏电保护器的运行情况。末级漏电保护器属用户资产,电力部门有责任宣传、指导、检查,监督其安装使用和加速普及,为保证质量,方便管理,有条件的可统一采购、统一安装,以户建档。漏电总保护器是电力部门的资产,应选用投运率高,同末级保护能合理配合的漏电总(分支)保护器。每台漏电总保护器的安装投运,都应明确运行责任人,配备试跳运行记录,正确记录投运试验情况、定期试跳情况、运行中跳闸情况、恢复送电时间、故障原因及异常情况等。县级电力部门还应给乡级供电所配备漏电保护性能指标的现场测试仪器,组织对农村电工培训。乡供电所每年组织对配电台区实际漏电电流和漏电总保护器性能进行一次现场测试,做好记录、评价,以确保漏电总保护器处于完好状态。
对漏电保护器的安装、运行,各县级电力部门应对所辖乡级供电所和用户作出如下规定:
(1)要求各用电农户和单位按规定装设漏电保护器,否则不予供电。
(2)凡新安装的漏电保护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国家认证标志,其技术参数能与被保护设备配套。不得购置安装不合格的产品。
(3)漏电保护器动作跳闸重合不成功,必须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方可送电,不准强行送电,不得在无保护状态下通电。
(4)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擅自将漏电保护器拆除或退出运行,否则不予供电,一切后果由拆除者负责。
(5)对于违反规定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事故者,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惩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对漏电保护器的安装、运行资料宜按如下要求进行收集、汇总,保存和上报:
(1)乡级供电所应建立漏电总保护器台账,末级漏电保护器统计表,并确保与现场相符。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汇总,汇总科目应包括:各台区配变台数,低压出线条数,漏电保护器安装投运台数、型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全乡漏电总保护器安装率,损坏更换台数,新增台数,末级漏电保护器台数及安装率等。汇总表一份报县级电力部门,一份留档长期保存。
(2)乡级供电所每月应对漏电总保护器试跳运行并记录进行汇总。汇总科目应包括:各种型号漏电总保护器台数及其永久故障跳闸次数、故障原因分类,每年将十二个月的汇总记录进行年汇总,年汇总一份报县级电力部门,一份留档长期保存。
(3)乡级供电所每年应对漏电总保护器性能测试记录进行一次汇总,汇总科目应包括:各种型号漏电总保护器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不合格台数、动作电流超标台数、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下的动作时间超标台数,鉴相鉴幅型的应增加额定触电不动作电流不合格台数、额定触电动作电流下的动作时间超标台数、闭锁功能不合格台数等。现场记录一般保存三年,以利前后比较。年汇总一份报县级电力部门,一份留档长期保存。
(4)县级电力部门在收到乡级报表后也应汇总上报市级电力部门,市级电力部门在收到县级报表时应汇总上报省局,省、市、县都应长期保存下级报来的报表及汇总表。这样,能全面掌握各级电力部门漏电保护器现状、运行情况分析和存在的问题,为上级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另外,当漏电保护器保护范围内发生了人身伤亡事故时,事故调查前应保护好现场,不得拆动漏电保护器。电力部门应检查漏电保护器性能情况和管理规定执行情况,如漏电保护器功能、性能正常,不能忽略漏电保护器存在的死区,如相零间或相与相间受电击的可能。为了提高漏电保护器对人身触电保护的安全性,同时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除对漏电保护器本身强化管理外,还需加强对低压电力网的管理,这样才能使改造后的农网设备水平和安全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