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点拔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点拨:概括原因题三步骤速成法
纵观历年各地申论试卷,不管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多省公务员联合考试、省公务员考试、还是难易程度相当的招警、法检、军转干等考试类型,概括原因题目是最常见的题型之一,因此需要各位考生予以特别重视。
概括原因题目虽然比较简单,较容易得分,所以很多考生会掉以轻心,存在概括不全,不准,导致失分现象也较为惨重。为了把握好,发挥好,解答好此种类型的题目,现在必须弄明白概括原因题目的答题方法和套路。针对概括原因题目,在公务员申论的试卷中,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类型,分别为某一主题问题的原因概括和某一特定问题的原因概括。
一、某一主题问题的原因概括:关于某一主题问题。主题问题是整篇材料反映的最主要问题,这个问题一般是较为宏观的、抽象的,一般出现在全篇材料中,这就有了一定的难度,需要公考生逐一分析每段材料,找到与主题问题相关的消极的、否定性语气的表述,比较主题问题和勾画的信息是否有因果关系,构成因果关系的就逐一勾画,标注,方便归纳总结。
二、某一特定问题的原因概括:关于某一特定问题。特定问题相比整篇材料反映的主题问题是相对微观的、具体的,是主题问题的一个方面。一般出现在比较集中的材料中,与此对应的原因也就出现在问题的周围,也是相对集中,一般很好确认出原因来。
总之要做好概括原因题,必须在题干中找到问题,而且问题要界定准确,没有抓住问题,想找到原因就显得非常迷茫和困惑。
针对以上两种不同概括原因题型,公考生可以把握好以下几个答题步骤,方能突破。
首先,分析题干,界定题干中所要求概括原因的问题是某一主题问题还是特定问题。不管是何种问题,都可以在题干中寻求答案。因为题干是让你概括原因,必定提到与此相对应的问题,然后把问题默记在心,带到阅读中去,逐一寻找原因的出处。还是那句话,没有问题,哪来原因。带着问题找原因,阅读也就有了方向和目的。
其次,寻求段落,搜寻和定位与题干中某一特定问题有关的段落,勾画原因。一般而言,这样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若干个相邻的段落中,需要圈定出段落来,勾画出原因来。至于原因的表述上,这里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原因的语句都是些表述上显得消极的、否定的的语气,如:“缺乏有效机制,监管不严,法规不健全,投入不足,认识上存在误区等”,但有时也要进行归纳和概括,阅读的时候在一旁做好总结标注。
最后,归纳原因,按照不同的角度有条理性地进行概括归纳。至于勾画和标注的原因是很多的,这就需要进行按角度分析,比如宏观分析法中,可以按照整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和生态等角度来划分;微观分析法中,可以按照人员的角度、制度的角度、投入的角度、管理的角度等;另外还有主体分析法中,可以根据材料中体现出来的原因,按照不同的主体来组织答案,如政府方面、企业方面、社会方面、群众方面等等。按照不同的方法组织出来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是逻辑和条理会更加清楚,得分会更高。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点拨:怎样合理分配时间
公务员申论考试对于考生,往往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于前期备考比较充分的考生,因为对公务员考试比较重视,于是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这种压力而带来了紧张和焦虑的情形,自己在考前又没能很好地调整好心态,将这种心情带入了考场之中。于是,对于申论试卷的解答便失去了分寸感和时间感,无法规划和掌握好自己的答题进度。另一方面,有些考生可能平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并没有做过足够的练习,甚至都没有掐着时间做过模拟考试的练习,有的考生甚至对于申论考试的大致情况仍然是懵懵懂懂,事先没有一个有关如何答题的整体规划,一切跟着感觉走。
这两种情况对于考生答题都是不可以的。首先,如果考生在步入考场之前出现了比较紧张和焦虑的情况,建议大家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的方式来调整心态,或者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来平抑比较紧张和焦虑的心情。其次,为了增加自己的时间感和对答题进程的掌控情况,华图教育建议考生一定要带一块手表或者携带一个小钟进入考场,这是因为,按照考场规则,在考试过程中手机是需要关机的。因此,带块手表进入考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控答题进程和答题时间。
那么,如何把握好申论的答题时间呢?
第一,对于申论考试来说,时间限定是150分钟。我们认为,过早地答完试卷或者答不完卷,这两种情况都不是最佳状态。如果考生在考试结束之前5分钟左右回答完全部试题、填涂完答题卡,我们认为这种时间掌控是最佳的。既不会因为答不完试卷而影响分数,也不会因为过早回答完试题、比较毛躁而有信息遗漏,错失采分点或者文章论述不充分。
第二,对于申论的阅读材料、勾画有效信息和回答问题环节,我们建议大家用大约4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阅读申论材料、勾画有效信息,用大约11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答题(包括写申论文章)。当然,各位考生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有的考生可能阅读材料和勾画有效信息的能力比较强,在35分钟之内就可以把这部分工作做完,有的同学阅读材料和勾画有效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运用45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完此项工作,我们说这都是可以的。只要大致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将阅读申论材料和勾画有效信息环节的工作做完就可以了。这是因为,如果阅读和勾画有效信息的时间再短的话,就有可能会有信息遗漏,如果时间再长些的话,就必然会影响后面的答题情况。
第三,当考生拿到申论试卷之后,我们建议考生首先阅读一下申论要求,具体辨识清楚本次考试一共有多少道题目(包括大题中的小问),然后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先对各道题目的答题时间有个大概的计划,万万不可一切跟着感觉走,按照感觉来答题。这是因为,对于考生来说,通常会有一种心理暗示,即第一道题我一定要答得非常完美,第二道题目要答得比较完美……于是,往往就可能在前两道题目上花费了过长的时间,最终没能给文章写作留下充足的时间。因此,我们建议大家首先要依据申论题目对自己的答题时间做一个大致的分配,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去答题,从而避免在不同题目之间时间分配不均衡而影响答题效果的情况出现。
最后,祝考生一切顺利,金榜题名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点拨:培养公务员申论思维
“申论思维”和“社会热点(即“申论热点”)”对于接触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已不是一个个陌生的词语。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联系?华图在解构公务员考试“申论思维”的基础上说明了如何从“社会热点”切入,培养申论思维。
一、解构公务员考试“申论思维”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规定:“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由此可以发现申论主要测查应试者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的能力的考试行为,即重点测查模拟行政机关工作的思维。
因此,申论思维主要是行政机关工作中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结合材料就是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现象的“表现、原因、对策”。
那么,在公务员考试备考过程中如何培训申论思维?
二、如何从“社会热点”切入,培养申论思维
分析社会热点是我们培养申论思维极为有效且快捷的途径。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即,华图从以下4方面说明了如何从“社会热点”切入,培养申论思维。
1、关注时事热点。阅读《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报,浏览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新闻类节目,还可以阅读《半月谈》、《凤凰周刊》、《瞭望》等杂志。华图建议大家重点关注中观层面的问题,既不要太大太泛(如国家总体区域规划等),也不要过于过小过细(“泔水油”中黄曲霉素的毒性)。同时,有些热点不必重点关注:一是与外交、国防相关的时政热点,如钓鱼岛问题、美韩联合军演等;二是过度专业化的热点,如金融改革、大连油污事件中的化工清除举措等;三是敏感话题及存在较大争议的时政热点,如法学领域讨论的是否废除死刑的话题等。
2、按套路进行阅读分析。即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带着总结“表现、原因、对策”的意识进行阅读。在此,推荐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七个怎么看》(即《2010年理论热点面对面》),此书对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七个热点问题,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回答,对每个问题的阐述基本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现、原因、对策”的套路。例如该书关于“看病难”问题的展开提纲如下:
表现:
到大医院看病难;挂专家号更难;医药费用负担重;农村居民看病最难。
原因: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公立医院趋利化;医保保障水平低;药品价格虚高;卫生服务成本增长快。
对策:
如何让群众看病更快捷
加快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加快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总之,建立一个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协调有序的运转机制。
如何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一是通过医疗保障建设“减负”;二是通过基本药物制度“减负”;三是通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减负”;四是通过强化监督监管“减负”。
可以看出,该书比较好的体现了申论思路,这也印证了申论是模拟机关行政工作思路的观点。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应该有意识的按这样的思路进行分析。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点拨:从试题命题思路上得解题技巧
怎样与命题人思路保持一致?好好读材料
这样的思路跟出题人想让你有的思路大相近庭,所以你的答案就会有麻烦。说到这里,我们来看个例子,就明白了。假如:出题人就是你的领导,他安排了一个思路让你贯彻执行,你要做的就是按照领导的思路去好好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但是,有一天你居然要突发奇想,非要找一条完全与领导不同的思路来处理问题完成任务,或者将领导的思路简化偷点小懒,或者把领导的思路复杂化把工作边复杂。反正,你跟领导的思路背道而驰,那么,你将来在单位的前途会如何呢?
申论考试也是一样。所以,为什么申论很难考呢?因为我们对待申论考试的思维出了问题。那么,申论出题人的思路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让你好好的看材料,然后再写点东西。从哪可以看出呢?基本每年的注意事项都给了你参考的答题时限,其中给你的参考时限是阅读材料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这就提醒了你,你要好好花时间来读材料。其实,出题人心也挺好的,只是没有把话给你说透。他的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材料当中有你要的一切。所以,我们的思路首先就是好好读材料,我们最重要的思路也是好好读材料。
杜绝使用秒杀心态做申论申论试题;巧借写作模板,综合运用材料知识
华图提示:我们不能以秒杀申论题目的心态来做申论题,不要那么功利,因为这会让你的领导不高兴,而且像这种超级选拔性的考试,抱着一种严重投机取巧的态度来做题也是不对的。大家要考就好好考,踏踏实实的考,不要抱有什么投机的态度,你们要相信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当然,我们也不是死读书的傻子,也不要陷入命题人的陷阱当中,也就是不要陷入到浩瀚的材料当中,未来让你工作也是让你巧干而不是蛮干,所以,不要被材料本身困住了手脚。因为,任何考试都是有方法的,我们最后的成文书写也是有一定模板可以借鉴的。但是,总的来说,写作答题的模板是不能完全替代你对材料的掌握,因为,我已经说过了这不是命题人想要的结果,你不遵守江湖规矩,那必将被各大门派逐出江湖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点拨:如何训练分析能力
如何训练分析能力呢?
第一,就是要多读。要多读的是基本的分析方法论的书籍。目前,国内的方法论训练的书籍很多,关于逻辑学的、社会学分析方法的书都非常多,随便买来一两本多读读多看看一定是非常好重要的;
第二,是多看。现在是信息化时代,社会热点你可以不会,但是,你可以学习,而学习要学到融会贯通的程度,要经历学会、模仿、熟练、创新的各个阶段。而往往考生很少关注时政,甚至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关注时政,有一本书叫七个怎么看,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政知识读本,有必要认认真真的读一读,在读的时候放下功利心,去体会作者写作中的闪光点,这非常重要;
第三,就是多练习。申论的分析题目非常多,也非常不错,所以就考生本身而言,认认真真的练习,仔细认真的分析材料是非常重要的。考生一做题就像老师要答案,答案是没有任何用途的,分析的训练在于分析清楚材料,材料懂了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要端正学习态度
公务员考试申论技巧点拨:阅读材料 感性把握
当我们考生拿到一份申论试卷的时候,首先需要阅读注意事项。尤其需要关注注意事项中的细节信息有良好把握。这对于考生答题是极具参考意义的。比如,2009年北京市公务员社会招聘考试申论试卷中对时间有这样的说明:“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答卷110分钟。”对于很多考生来说,对于此条信息并未能够引起足够
重视,大家更愿意按照自己的习惯答题——一切跟着感觉走。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注意事项中给出的“参考时限”并非出于主观故意,恰恰相反,这个时间是经过相关专家慎重考虑、有科学依据的:考生在阅读环节中如果能将这40分钟时间用足,那么将会对申论材料有比较好的把握,从而也能够将回答申论要求的有效信息充分地勾画出来。如果这个时间用不足的话,很容易会遗漏有效信息,从而丢掉采分点。其次,要阅读申论要求和申论材料。目的是要能在这个环节中找出该次考试的核心问题。比如2009北京市公务员社会招聘考试第一题涉及到酒驾问题、第二题涉及到绿色出行问题、第三题是有关酒驾的观点的辨析题,第四题是围绕减少交通事故写文章。那么,基于这四个申论要求,可以判定,此次申论考试要考察的核心问题是安全出行与绿色出行问题。接下来则可以根据此理解回头略读材料,以验证自己的判断。在速读环节拿出申论的核心问题,目的是为了下一步细读中详细的勾画有效信息服务的
第二篇:高考复习点拔
高考冲刺点拔
距离2014年高考还有4个月时间,考生们进入了最后复习冲刺阶段。如何在冲刺阶段争取最有效的复习效果?繁杂的知识点复习和高强度的模拟训练背后,是否还有提高的空间?
昨天,本报记者特邀有着多年送毕业班经验的一线教师会诊考生冲刺阶段的诸多困惑,希望能给最后备考阶段的考生们以点拨和启迪。
冲刺备考
如何事半功倍
眼下,考生备考进入冲刺,考生的复习心态和跟进技巧应有怎样的调整才能事半功倍?
【会诊专家】刘延茂,烟台一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1年带毕业班经验,四次获市区两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2007年参加山东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刘延茂:第三轮复习并不是对一、二轮复习的简单重复。各轮复习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轮复习侧重“深到底,广到边”,要求学生要有一种“淘金”意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将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夹生饭”现象坚决消除。二轮复习侧重知识的系统化,要求学生头脑中必须清晰和完整的建立起各学科的知识体系,真正做到“纲举目张”。三轮复习时间不长,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进行定时定量的训练,以求提高解题速度与能力;二是不断总结每一次训练中出现的失误,加以改正,力求在短时间里获得质的飞跃。
“冲刺阶段复习的着重点是及时总结”,刘延茂说。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千万不能“为做题而做题”,一味追求做题的数量,而要认真总结失误,反思不足,查漏补缺。
临近高考,不少同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高原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大惊小怪。其实,适度的紧张感是高效、有序地学习的前提。这个时候,心态平稳至关重要。刘延茂老师给考生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考生要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定位过高,就会焦躁不安;定位过低,反而失去动力。第二,不要一味考虑一次训练得了多少分,重要的是要寻找失分的原因,找到薄弱点,加以突破。第三,要关注考试时间的安排。每一科试题的题量是一定的,每一道大题用时多少,心中应该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在一个题目上耗时过多而影响答题进度。
高考临近,不少同学会困惑:现在这个复习阶段还需要提前预习吗?在上课的时候总走神该怎么办?到底如何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
【会诊专家】:张怀发,烟台一中高一大实验班班主任兼英语教师,曾获烟台市教学能手,外研社特聘全国“教材(高标准)培训专家”,两次参加高考阅卷。
张怀发:高考备考,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复习策略。眼下,考生正处于第三阶段复习备考中。而在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一般离不开“预习,听课,复习,运用”四个过程。高三复习也不例外,课前预习不仅有意义而且是不可缺少的。只是预习的内容及形式不同而已。现在课堂上老师基本上以试卷讲评为主,这就要求考生提前按老师的布置与要求认真做答,通过做题找出自己知识考点上的疏漏之处并预以弥补。对于自己出错的地方甚至不会的地方认真思考并做出明显标识,待老师讲评时予以特别关注;对于自己做对的题目则需听老师的思路点评,看是否一题多解,还要透过试题总结出该考点规律的东西,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有的同学上课是有走神现象发生,我想原因大体为二:一是作息安排不合理,二是学习计划性不强,个人目标不明确。经过了12年的努力拼搏,到了该“化蛹为蝶,破茧而出”的时候了,考生要自己给自己鼓劲,明确目标,有计划按步骤的跟上老师步伐,向目标迈进。海量试题
在“悟”不在“多”
冲刺阶段,大量试卷试题几乎是每位考生都要面对的练习。有同学把所有卷子都攒着,结果越留越多,也有的同学更在意做卷子的数量,而不会认真思考试题考察的要点。到底如何利用才能发挥出试卷的最大功效呢?
刘延茂:做一定量的习题,对冲刺阶段的复习来说十分必要,但若只知做题而不知反思,就会成为做题机器。考生每做一份题,要找出失分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做了一定量习题后,要分析这些试题中知识点的分布、试题类型特征、解题思路等。比如语文学科,我们可以分析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有哪些,每类题应遵循什么答题思路,需要储备哪些相关知识等。这样一来,知识会随着自己的不断思考而越学越多,越学越清晰。否则,即使积累最多的卷子,也只是一堆卷子而已。
“题海”对高三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真的是做的题越多效果越好吗?为什么有的同学做过了几本习题集之后成绩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呢?高考临近,如何对试题进行筛选?
张怀发:凡事都有个度,做题亦如此。首先要弄明白“做题”的目的是什么,然后才能搞清楚该做什么样的题,如何去做题。
经过了前两轮次的复习之后,考生已掌握了知识与考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形成了鲜活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也具备了初步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所以目前三轮复习阶段应该是一个把知识运用到具体考试中去,培养综合素质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升的一个关键阶段。冲刺阶段,考生应对自己通过做题表现出来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弱点进行及时弥补,应通过模拟训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做题速度的加快、心理素质的稳定,这样应试技能将会有大幅的改观与提升。
至于做题的数量应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异。我要提醒大家,不要陷入茫茫题海而迷失了方向,做题不在多而贵在“悟”。考生应当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精选历年高考真题或本省各市地区高考仿真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限时专项训练。对自己所做的每一套试卷每一道试题都要充分分析得与失,根据高考题型的命题特点要有意识地去“参悟”试卷的命题规律,包括试卷的整体风格、选材特征、各大题的考察重点、热点、疑点,认真归纳解题思路和技巧,继而内化为自己独有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唯有如此,才能得到理想的最佳复习效果。大考当前
如何理性应对
整个高三备考阶段,考生会遇到无数次考试,当然也会有无数个成绩。成绩好了,全家开心,成绩差了,又很沮丧。高考即将来临,学生和家长该如何面队目前的考试成绩?
【会诊专家】姜海燕,烟台一中教研室副主任,分管高三教学,烟台市教学能手,多年带毕业班经验。
姜海燕:高考在即,学校会不停地测验,而考试就会有成绩,如何对待成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不停考试的目的:一是检查知识漏洞,二是训练做题速度,总结考场经验。考生若明白这点,就能把考试看做学习的一个过程,正确对待成绩。要通过对成绩的分析,看清自己是知识点不足,还是做题慢,或者是因知识运用能力差而丢分。知识点不足需看书尽快补,做题慢和知识运用能力差都需多做多练。
有的学生成绩波动大,一是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遇到会的成绩就好,遇到不会的就差。二是自控能力差,考好了浮躁,考差了焦躁。这也可以通过考试来“查漏补缺”,来锻炼临场掌控能力。
另外,经过前阶段的复习,家长对孩子的水平应有一定了解,因此家长要客观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
高考当前,时间宝贵。每个同学都恨不得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复习,还有一些同学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挑灯夜战。但牺牲睡眠来复习真的可取吗?怎样才能既保证复习时间又保证复习效率呢?
姜海燕:最后阶段挑灯夜战,绝对不可取。恰恰相反,最后30天应调整生物钟,保证休息,使个人精力兴奋点处在考试时间内。
提高复习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复习。考生可针对个人情况,将30天分成几段,明确每段需要几天,要干什么。做事目的明确,效率就高。在制定计划时,要特别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复习节奏要与学校的安排合拍,不要撇开老师复习进程和指导。二是除了有一个总体规划外,还要有复习的具体要求,每一天甚至每节课要完成哪些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充分利用时间,注意大段时间和零碎时间的合理安排,文科与理科的交替复习,记忆与运算的交*进行。
怎样答题能拿高分
高考将至,什么样的试卷能够得到高分?高考考场如何获取最理想的高分?怎样才能够让考生拿到该拿的分数?记者专程采访了有着两年高考阅卷经验的张怀发老师。
经过多年的考试洗礼,考生都已成了久经考场的老将了。但是,每年高考都会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缺乏正确的考试策略与技巧而丢分,后悔莫及。因此,考生一定要在考前充分地总结自己大小考试中的考试策略,掌握每门课程的应试策略技巧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考试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要保持思路清晰,考试过程中要按程序做,应考环节要规范,拿到试卷后要填好卷头,浏览全卷,做到心中有数。
坚持规范解答,力争一次成功。答题的卷面保持整洁,不乱涂乱划,按规定的位置和要求填写答案,答题过程中不能使用红色笔或铅笔(Ⅱ 卷);作图制表要用铅笔,使用尺规等
作图工具,涂卡用2B铅笔规范填涂,减少随意性,以减少无谓失分。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心存“ 反正后边还要检查”的侥幸心理;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尤其在临交卷前若无十足的证据,切勿乱改答案。
保证足够审题时间。要牢固树立“成亦审题,败亦审题” 的意识,看清指导语,按要求答题,对自己平时易出错的地方提高警惕。
科学灵活的运筹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和试题结构特点合理选择答题顺序,建议集中时间和心理优势完成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遵循从前往后,先易后难,稳扎稳打,最后攻关的原则。对难题(大题)要妥善分步解答,抓住难题中的送分因素。有些题(如选择、填空题)临交卷前如还想不出来,干脆猜答,以增加得分机会。
要有强烈的得分意识、速度意识和全局意识。上考场就是为了得高分,没有强烈的得分意识是不够资格上考场的。而速度意识就是时间意识,高考是限时阅读,不抓紧时间,不强调速度就不能有效地腾出时间来对付那些耗时大的题目。同时,我们也要有全局意识,一个题目有全局,一门试卷有全局,五场考试更是一个大的全局,考生必须把握好,减少各种可能出现的失误,把高考的遗憾降低到最低点。
冲刺阶段如何调节心态
烟台一中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娅丽——
高考在即,12年寒窗苦读是否有成果,高考可谓“一锤定音”。许多同学已具备捧金夺银的实力,但是临场能否发挥自如,取得应有的成绩呢?
实事求是,树立自信。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不少同学临近考试了,可能还会认为自己准备得不够好,不够全面,或者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怀疑自己的实力,比较苦闷和不安。
对此,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限的,任何人不到考完就不可能完全准备好。三年的高中学习自己应该做的,能够做的也都已经做了,即便有什么不足,已经是理所当然了。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承认现实,接受现实。我们不必埋怨自己现在还有哪些不足,也不必后悔以前做得多么不好。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都努力了,现在就是我努力的结果,我要珍惜自己的努力。高考考的是实力,成绩的好坏决定于我们高中三年练就的能力和积累的知识。所以同学们要鼓励自己做好
最后的准备,保持自己的思维活力,不要再让那些消极念头影响自己,让自信之花结出胜利之果。
高考之前最关键的是不能松懈,要充分利用好考前有限的时间,做好应该做的事情。临考前一些同学走极端,认为脑子已经饱和了,不再做题,完全放松自己,看影碟,逛街——彻底减负,这是不可取的。我们都知道急刹车是最容易惹祸的,同样,面对高考,我们一直以来处于适当的压力中,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往往会产生抑郁不安、失落,心慌等不适的心理现象。
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仍然要秣马厉兵,集中精力,不慌张,不松懈,适当的浏览书本,闭目思索一下各科的知识网络,查漏补缺,多看一下自己的错题集。不要轻信什么重要信息,要相信你的老师,多听从老师的指导意见。做好考前的复习准备以及按照自己所参加高考科目的时间适当调整自己的生物钟,考试中的准备和每课考试后的调整等。
第三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面试经验点拔
文章标题: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面试经验点拔
2003年9月和12月,xx市和xxx市分别进行了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的活动,我分别以笔试第一名和第五名的成绩进入面试,但两次均未取得好的成绩。现将我两次参加面试的教训总结一下,献给读者,希望能对那些准备参加公选的同志有所帮助。
一、两次公选的经历
第一次,xx市公
选。我所报职位是教育局副局长,当时有240多名考生参加笔试,最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面试,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在接到面试通知后准备参加面试的一个星期内,我针对面试的测试要求,对所报职位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了重点复习,并充满信心地参加了面试。但在面度考场上我表现却令我自己大失所望,结果可想而知了。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对面试问题的回答不知从何下手。如有这样一道案例题,大致意思是:某单位人员作风懒散、纪律松弛、效率低下、无所事事,你作为单位的负责人该怎么办?我当时的回答是,当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如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建立组织、专门整顿,完善制度、监督检查等,而没有深入地分析原因。第二个感受是面试和笔试完全是两回事,即笔试的测试重点在于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当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组织材料的能力;而面试测试的重点在于对领导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即考查面试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面地说,应该是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两个感受提示了两点,一是面试应掌握的问题应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应重点掌握领导方法和艺术的灵活运用。
第二次,xxx市公选。我所报职位仍然是教育局副局长,该职位的报名人数只有57人,但在这次公选的20个职位中仍是报名人数最多的。可以说,这次的竞争更激烈,报考者的实力更强。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学历,xxx市公选要求报名者第一学历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计划内本科,而xx市没有这样的要求;二是年龄,xxx市规定为38周岁以下,而许昌市规定的年龄上限为43岁;三是入选人数,平顶山市规定笔试成绩的前5名进入面试,而xx市则是前8名进入面试。笔试成绩揭晓后,我以第五名的成绩进入面度。为了提高应对面试的能力,我专程赴xxxx,向省委党校有关专家请教。最后,我面试取得了第三名,虽然未能进入考核圈,但我感觉专家教的方法是非常实用的。
二、面试应试的基本要领
根据这两次公选面试尤其是第二次面试的经验,我感受有这么几点需要把握好。
第一、掌握面试的三要素及基本要求。仪表、表达、内容可以说是每一个参加面试者必须注意并认真对待的基本问题。关于仪表,很多关于面试的书籍都做过很好的介绍和论述。表达,即语言表达,应掌握“十六字”要领,即语音清楚、语调略高、语速略缓、语气肯定。内容上的要求可概括为两句话:既看准备性,更看逻辑性;既看完整性,更看深刻性。当然,表达和内容是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二者之间应做到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掌握各类面试题的答辩方法。面试的题型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对社会有关热点现象的分析,领导案例。一是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回答,不能直接谈认识,而应将问题前移,点出此类问题所处的大背景,然后再具体阐述你的认识。如“对于目前各地纷纷进行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这道题,可以这样回答:“进入21世纪,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奋斗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近几年,各地公选的实践证明,公选的成效是明显的,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具体说来,公选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这样回答就显得你的起点比较高,进而反映出你具有全局眼光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二是对有关社会热点现象的分析,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判断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总体判断,主要有两种情形:总体上对但不完善,应先肯定后否定;总体上错但有可取之处,应先否定后肯定。当然,这里的肯定是一种转折,即这类问题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找出存在的部下,这里应用辩证的眼光来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既要从现实着手进行分析,更要进行现论分析。提出对策,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在实践中应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从上述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性、逻辑性很强,能反映出应试者的哲学思维能力和理论高度。三是领导案例题的回答。先对问题定性,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原因、依据在哪里;哪些是应该坚决反对的,原因、依据又在哪里。然后从原则上提出应该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结合该案例的实际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第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答辩的全面性、深刻性、独特性。面试者要想在面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自觉地加强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四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面试经验点拔
2003年9月和12月,xx市和xxx市分别进行了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的活动,我分别以笔试第一名和第五名的成绩进入面试,但两次均未取得好的成绩。现将我两次参加面试的教训总结一下,献给读者,希望能对那些准备参加公选的同志有所帮助。
一、两次公选的经历
第一次,xx市公选。我所报职位是教育局副局长,当时有240多名考生参加笔试,最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面试,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在接到面试通知后准备参加面试的一个星期内,我针对面试的测试要求,对所报职位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了重点复习,并充满信心地参加了面试。但在面度考场上我表现却令我自己大失所望,结果可想而知了。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对面试问题的回答不知从何下手。如有这样一道案例题,大致意思是:某单位人员作风懒散、纪律松弛、效率低下、无所事事,你作为单位的负责人该怎么办?我当时的回答是,当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如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建立组织、专门整顿,完善制度、监督检查等,而没有深入地分析原因。第二个感受是面试和笔试完全是两回事,即笔试的测试重点在于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当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组织材料的能力;而面试测试的重点在于对领导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即考查面试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面地说,应该是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两个感受提示了两点,一是面试应掌握的问题应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应重点掌握领导方法和艺术的灵活运用。
第二次,xxx市公选。我所报职位仍然是教育局副局长,该职位的报名人数只有57人,但在这次公选的20个职位中仍是报名人数最多的。可以说,这次的竞争更激烈,报考者的实力更强。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学历,xxx市公选要求报名者第一学历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计划内本科,而xx市没有这样的要求;二是年龄,xxx市规定为38周岁以下,而许昌市规定的年龄上限为43岁;三是入选人数,平顶山市规定笔试成绩的前5名进入面试,而xx市则是前8名进入面试。笔试成绩揭晓后,我以第五名的成绩进入面度。为了提高应对面试的能力,我专程赴xxxx,向省委党校有关专家请教。最后,我面试取得了第三名,虽然未能进入考核圈,但我感觉专家教的方法是非常实用的。
二、面试应试的基本要领
根据这两次公选面试尤其是第二次面试的经验,我感受有这么几点需要把握好。
第一、掌握面试的三要素及基本要求。仪表、表达、内容可以说是每一个参加面试者必须注意并认真对待的基本问题。关于仪表,很多关于面试的书籍都做过很好的介绍和论述。表达,即语言表达,应掌握“十六字”要领,即语音清楚、语调略高、语速略缓、语气肯定。内容上的要求可概括为两句话:既看准备性,更看逻辑性;既看完整性,更看深刻性。当然,表达和内容是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二者之间应做到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掌握各类面试题的答辩方法。面试的题型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对社会有关热点现象的分析,领导案例。一是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回答,不能直接谈认识,而应将问题前移,点出此类问题所处的大背景,然后再具体阐述你的认识。如“对于目前各地纷纷进行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这道题,可以这样回答:“进入21世纪,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奋斗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近几年,各地公选的实践证明,公选的成效是明显的,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具体说来,公选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这样回答就显得你的起点比较高,进而反映出你具有全局眼光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二是对有关社会热点现象的分析,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判断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总体判断,主要有两种情形:总体上对但不完善,应先肯定后否定;总体上错但有可取之处,应先否定后肯定。当然,这里的肯定是一种转折,即这类问题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找出存在的部下,这里应用辩证的眼光来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既要从现实着手进行分析,更要进行现论分析。提出对策,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在实践中应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从上述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性、逻辑性很强,能反映出应试者的哲学思维能力和理论高度。三是领导案例题的回答。先对问题定性,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原因、依据在哪里;哪些是应该坚决反对的,原因、依据又在哪里。然后从原则上提出应该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结合该案例的实际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第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答辩的全面性、深刻性、独特性。面试者要想在面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自觉地加强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对事物分析深刻、言之成理、视角独特、言之有物。一是辩证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的能力。二是整体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整体,即整体大于各部分相加的总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从事物的整体效应中分析事物。如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解,如缺乏整体观念,不善于从大局着眼,就会完全肯定它,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职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但我们知道“一任”是有时间要求的,相对于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来说是短暂的、暂时的;“一方”也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全国大局来说是一个局部。因此,只能说它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是正确的。有的地方实际上是搞地方保护主义、短期行为,但领导干部却美其名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创新思维能力。
三、树立对公选的正确态度
首先,参与公选的失利者不必气馁。公选的原则之一是公平、平等、择优。能够参与公选,本身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高,不论是否进入面试,进入考核,被录用,每一个阶段都是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检验,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公选的失利者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和最终胜出者相比,自己可能会有某些方面的不足。因此,公选失利者完全不必气馁,要以良好的心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其次,参与公选与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不矛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参与公选,对每个参加者来说既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推动自己成长的强大动力。通过参与公选,可以实现自己能力的不断提高,而自身能力的高度必将为推动工作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做现贡献。
再次,参与公选能否成功,关键在平时。实践出真知,锻炼出才干,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扎扎实实的学习、工作和实践,任何妄想通过突击复习就脱颖而出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对工作,对个人成长都是有害的。
第五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面试经验点拔
~年9月和12月,xx市和xxx市分别进行了面向全国公开选拔县级领导干部的活动,我分别以笔试第一名和第五名的成绩进入面试,但两次均未取得好的成绩。现将我两次参加面试的教训总结一下,献给读者,希望能对那些准备参加公选的同志有所帮助。s0100
一、两次公选的经历
第一次,xx市公眩我所报职位是教育局副局长,当时有240多名考生参加笔试,最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面试,这是我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在接到面试通知后准备参加面试的一个星期内,我针对面试的测试要求,对所报职位应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了重点复习,并充满信心地参加了面试。但在面度考场上我表现却令我自己大失所望,结果可想而知了。我的第一个感受是对面试问题的回答不知从何下手。如有这样一道案例题,大致意思是:某单位人员作风懒散、纪律松弛、效率低下、无所事事,你作为单位的负责人该怎么办?我当时的回答是,当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解决,如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建立组织、专门整顿,完善制度、监督检查等,而没有深入地分析原因。第二个感受是面试和笔试完全是两回事,即笔试的测试重点在于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当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组织材料的能力;而面试测试的重点在于对领导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即考查面试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全面地说,应该是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两个感受提示了两点,一是面试应掌握的问题应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应重点掌握领导方法和艺术的灵活运用。
第二次,xxx市公眩我所报职位仍然是教育局副局长,该职位的报名人数只有57人,但在这次公选的20个职位中仍是报名人数最多的。可以说,这次的竞争更激烈,报考者的实力更强。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是学历,xxx市公选要求报名者第一学历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计划内本科,而xx市没有这样的要求;二是年龄,xxx市规定为38周岁以下,而许昌市规定的年龄上限为43岁;三是入选人数,平顶山市规定笔试成绩的前5名进入面试,而xx市则是前8名进入面试。笔试成绩揭晓后,我以第五名的成绩进入面度。为了提高应对面试的能力,我专程赴xxxx,向省委党校有关专家请教。最后,我面试取得了第三名,虽然未能进入考核圈,但我感觉专家教的方法是非常实用的。
二、面试应试的基本要领
根据这两次公选面试尤其是第二次面试的经验,我感受有这么几点需要把握好。
第一、掌握面试的三要素及基本要求。仪表、表达、内容可以说是每一个参加面试者必须注意并认真对待的基本问题。关于仪表,很多关于面试的书籍都做过很好的介绍和论述。表达,即语言表达,应掌握“十六字”要领,即语音清楚、语调略高、语速略缓、语气肯定。内容上的要求可概括为两句话:既看准备性,更看逻辑性;既看完整性,更看深刻性。当然,表达和内容是形式和内容的辩证关系,二者之间应做到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第二,掌握各类面试题的答辩方法。面试的题型从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对社会有关热点现象的分析,领导案例。一是对某类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回答,不能直接谈认识,而应将问题前移,点出此类问题所处的大背景,然后再具体阐述你的认识。如“对于目前各地纷纷进行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这道题,可以这样回答:“进入21世纪,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的奋斗目标,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近几年,各地公选的实践证明,公选的成效是明显的,也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具体说来,公选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这样回答就显得你的起点比较高,进而反映出你具有全局眼光和一定的理论水平。二是对有关社会热点现象的分析,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总体判断并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总体判断,主要有两种情形:总体上对但不完善,应先肯定后否定;总体上错但有可取之处,应先否定后肯定。当然,这里的肯定是一种转折,即这类问题的存在有其必然性。找出存在的部下,这里应用辩证的眼光来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既要从现实着手进行分析,更要进行现论分析。提出对策,应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指出在实践中应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从上述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性、逻辑性很强,能反映出应试者的哲学思维能力和理论高度。三是领导案例题的回答。先对问题定性,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原因、依据在哪里;哪些是应该坚决反对的,原因、依据又在哪里。然后从原则上提出应该怎么办,即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结合该案例的实际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第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答辩的全面性、深刻性、独特性。面试者要想在面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自觉地加强自己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对事物分析深刻、言之成理、视角独特、言之有物。一是辩证思维能力,包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的能力。二是整体思维能力,具体表现为从宏观上把握事物的整体,即整体大于各部分相加的总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性质和运动规律;从事物的整体效应中分析事物。如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解,如缺乏整体观念,不善于从大局着眼,就会完全肯定它,认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职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但我们知道“一任”是有时间要求的,相对于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来说是短暂的、暂时的;“一方”也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全国大局来说是一个局部。因此,只能说它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是正确的。有的地方实际上是搞地方保护主义、短期行为,但领导干部却美其名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三是创新思维能力。
三、树立对公选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