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考公务员申论复习经验
经验交流:申论复习方法
一、关于申论的复习。
申论没有捷径,突击复习得高分者,只为运气;申论全靠积累,点滴垒筑,厚积薄发得高分者,是真正的实力。
本次申论考试,本人复习了三年(阅完知意)。本人目前供职于某县级政府部门,专门从事文秘工作。本人的申论复习思路是:将复习与日常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日常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一)将复习与自己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1、合理确定目标,勤奋耕耘,“有米为炊”是最基本的前提。
本人自2008年从乡镇事业单位调入县级政府部门从事文秘工作,从调入县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那一天,我就定下了自己的目标(我是中专学历,很多公务员考试都不能考):在2010年自己成人教育大专文凭拿到手的时候,全力冲刺省考公务员。为此,从2008年从事文秘工作开始,我就表现出了和任何一个秘书所不同的一点,那就是:撰写文字材料时,从来不会去网络下载或者肆意修改上级材料,所有材料全部是自己在孤灯冷凳下,一盒香烟、一杯清茶和一台电脑相伴,一双通红的眼睛、一双打字的手、一个飞快运转的脑袋共同完成,其中的清苦知者可知、不知者难以知之。三年下来,我的写作水平迅猛提高,其他部门和单位有时甚至会找上门来,让我代写材料;三年中,很苦、很累、很憔悴,甚至严重影响到了个人生活,但是自己却有着属于自己的双目标、双收获:一方面,高质量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有助于自己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另一方面,如此工作,切实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为申论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无米何来炊?)。
2、把握领导意图,找准方法,“练好内功”是最根本的保障。
勤奋笔耕是基本前提,那么提高“笔耕”能力最具体的方法有哪些呢?我觉得不外乎有两点:
一、必须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变数易其稿为一稿定音;
二、重点材料重点写,实现写作能力与决策能力并重提高。
(1)、把握领导意图。
如何把握领导意图呢?我提两个实用的方法:一是学会记录。把领导日常的一些随意性讲话悄悄记录,时间一久,再把这些只言片语“编织”成线、成网,领导的思路基本能够清晰的呈现出来;二是善于推敲。把领导修改过的材料全部进行整理归类,并且对领导所修改的地方进行仔细推敲,分析领导意图。
(2)、把握重点材料。
重点写好讲话稿、汇报材料、调研报告,特别是汇报材料,因为汇报材料中的末尾往往会提困难和问题,而针对困难和问题又要提出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感觉到什么没有?呵呵),通过这一部分的撰写以及领导对这一部分的审阅,从而搭起了一座学习领导决策高度的平台,经过苦练、苦写,目前我提出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打算,领导几无改动。此外,还要善于积累材料,这点大家都明白,我不赘述。
总结一句,这次考试很多在职文秘都输在申论上,他们自认处于目前工作岗位的自己,绝不可能遭此失败。但是,我要说,你们当中肯定有一部分人绝对没有我写材料的专注和费心,平时喜欢随意改改、随意变变,“内功”未到火候,成绩自然难以提高。
(二)将复习与日常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我认为申论全靠个人日常的积累,如果想通过短期突击而实现高分,可能性有,但是不大。通过积累,写作能力提升了,内在修为到了一定火候,那么无论试卷如何变化,你始终能够抓住核心、抓住重点。实际上,申论的复习往往可以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有人往往说:我申论复习了多久多久......,其实申论往往可以在你生活、娱乐过程中去复习。
1、将申论复习融入到平时练笔中。
由于自己的写作能力差,从2007年开始,在一位朋友的感染下,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然而,我日记的内容却和很多人不一样,因为为了将来的公考,我将每一天的日记变成了简要的论述当天热点时事的内容,几年下来,写作水平在无形之中确实得到了提高。
2、将申论复习融入到娱乐休闲中。
强大的水军一族是QZZN成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其中一份子的我,一直保持着“适度灌水、平衡质量”的原则进行发帖。在我一些灌水的帖子中,我会尽可能的把帖子质量提高,帖子质量提高,版主给分、自己也练了笔,何乐而不为?换个角度说,我正在写的这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复习的过程,难道不是吗?论坛只是一个平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平台,我们要善于运用,将申论复习隐藏于生活之中的多个领域之中。
3、勤做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积累素材最好的一个方法。我有一个很大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的内容、剪裁粘贴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五花八门往往能够让我们学到包罗万象。这次考申论,我在文章中用到了一句话,“这是有史以来非人类战争状态下,最大规模的伤员转运和爱心大接力.....”,这是2009年四川省卫生工作会议上陈文华副省长讲话稿中总结“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治的一句话,我当时觉得很新颖,于是摘抄了下来,考试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在文章开始,我用到了一句话,“一张纸,对折27次后,其高等同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也是来自于我的大笔记本里面。这些新颖的词语、表述方式比之那些用滥了的官话好很多。
第二篇:2018年国考公务员申论
2018年国考公务员申论范文
背景链接
2017年两会上,“人工智能”第一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雷军、李彦宏等代表委员也带来议案提案,让人工智能维持高热度。
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虚火”太盛,包括自然语言理解在内的核心技术仍没有解决,产业界就急于赚钱,过度跟风。在今天举行的2017第二届语言与智能高峰论坛发布会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刘兵教授等业内人士批评了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
综合分析
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经历过人工智能兴衰的科学家感慨,50多年前,当人工智能破土萌芽之时,计算机科学家根本不曾想到,它会发展成现在大家都习以为常的样子。
我国人工智能研究有声有色,被认为能和发达国家一较短长。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不少重要进展,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已居世界第二,部分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实现重要突破。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技术世界领先,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逐步进入实际应用。正是看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为了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以最近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标志,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从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到关键设备、高端芯片等,仍缺少重大原创成果;一流的本土企业和技术虽然有,但还没有形成群体效应,没有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人工智能尖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目前顶尖的人工智能科学家主要都是“引智”而来。
尽管人工智能取得了一些进展,技术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人们也很清楚,现在尚处在人工智能工具与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当前的人工智能热潮面前,要更加注重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去除各种“虚火”,尤其要避免早前互联网、云计算等发展过程中一窝蜂“逐热而上”或是以资本砸出“风口”的短期逐利行为。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确保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首先要避免“混战”。人工智能是一种综合能力,背后是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基础技术的支撑,有必要建立和完善
来的投入浪费。
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设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避免重复建设和技术标准不统一所带其次,要预判风险。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引发出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有必要进行前瞻预防,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第三篇:2011国考申论牛人谈经验
注意,几乎各个申论考试的任何一个大小题目都会出现这两个字“材料”。所以我认为,万变不离其宗,材料、材料、还是材料!回答任何题目都不可脱离材料,申论首要的是考我们对材料的把握能力——我一直认为“申论答案就在材料中”。一个例证,每年都会出现很多抄材料的人比费尽心思写的人得分还高。问题是什么(现象),为什么(原因),怎么办(对策),材料中都有明确交代——想想吧,公考,是招考按文件规定办事的公务员,不是招考科学家,用不着你去发明创造!我们是从材料中“发现”答案,而不是看完材料以后去“发明”答案(这句话务必多琢磨几次)。如果能够弄明白“发现”和“发明”的区别,我想你最起码做到了不会跑题,不会忙活半天落得个牛头不对马嘴。
第二、模板 PK 神论
我觉得所谓模板,你不如把它看成是一个文章结构的问题,一个人逻辑思维顺序的问题(其实,你在现实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是按照这三大段来的,不信自己琢磨一下),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叫法很多但都一样,比如“现象、原因、对策”,比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大结构去写,是绝对错不了的。你得不了高分,不是结构的错误,而是你运用这种结构写出来的文章一看就是生搬硬套,一看就是营养不良。
大家还记得小学写作文,写叙述文刚刚学会“倒叙”的时候吗,是不是感到非常的惊喜,非常的耳目一新?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完全脱离现实(倒叙也是有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部分组成的)。
第三、现象 PK 本质
我们看到材料,要分清楚现象和本质,其实这也是一个度的问题,是一个文章立意的问题。比如工厂和住宅区混在一起噪音很大,印刷厂的污水把河里的鱼毒死了。你看到材料中提到这个,你觉得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如果你大力宣扬环境保护重要性,那就片面了,因为这只是个现象罢了。如果你一下子上升到大谈建设和谐社会问题,那就太假大空了,因为你这个主旨范围太大、内容太多。如果你写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那就恰到好处。
还想举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从论坛上哪个帖子里面看到的。材料的大体意思就是说“老百姓到政府部门办事难,农民拿到手的国家补贴都缩了水”之类的这种社会现象,如果我们来分析这个材料写一篇申论,你会怎么立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一般人的想法大概是“服务型政府、三农问题”这类主题,更差的就是跟前面说的一样又开始鼓吹什么“和谐社会”了,请大家看看高手是怎么立意的。有一位省委书记一语中的:“这些现象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在作怪!”服了吗?不服不行啊!人家确实一句话说到了点子上,确实透过现象认识到了本质。
第四、赵括 PK 顺溜
多说一句,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这种自我反省的精神是需要始终坚持的——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自己给自己活的更明白点。
在 “万能八条”,确实是万能的,因为解决任何事情,其对策无非是那么几个方面,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必须保证紧扣材料,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而不是脱离材料,不管不顾地把那N条扣上去——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我认为,申论的最后一个大作文,从本质上来讲,就好像一名公务员给上级领导汇报工作。首先,我们要把近期某领域发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事例给领导大体列举一下。然后,我们要告诉领导,这些事情产生的危害是什么,或者说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如果这些矛盾是些鸡毛蒜皮无所谓的东西,领导没必要听你汇报,你是在浪费领导时间。接着,我们要给领导分析,为什么出现了这些矛盾,都有哪些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我们要给领导提供几个解决矛盾的方案。提出对策是绝对必要的——难道你把问题摆出来,你就走人,把问题留给领导解决?
以下部分2月22日更新:
第九、我唯一推荐的申论神人。毛泽东。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请问您看完了吗?这就是申论的文章结构!恐怕毛爷爷的观点就算国考命题组也不会(更不敢)有什么异议吧,反正毛爷爷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按这个路子写的,估计弄到国考中及格是没问题吧?呵呵。希望大家今后在结构方面不要再争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这样的。实际上申论结构就是一个逻辑思维顺序,就如同你吃饭要先张嘴后咀嚼最后下咽一样,没什么神秘也没什么值得争议的,不要自己主动去神秘化和复杂化一些简单的真理。
关于毛爷爷的文章,我还想说一个问题(其实有点老生常谈,以前都说过的)。做人吧,写字吧,最好有点自己的个性。其实看看毛爷爷的文章,我总感到他是有点愤青(用词不当,自己体会吧)的,文章内容总是比较激动,比较观点鲜明,比较有个性,比较大胆。所以在这里我再一次不嫌啰嗦地提醒各位,不要把自己的个性全部抹杀,考试这样,过日子也是这样。
累。
第四篇:2018国考申论要这样复习!
1.调整心态,平常心对待
在冲刺阶段,考生心理往往非常焦虑。做一套模拟试卷,成绩稍不理想就会患得患失,心理异常脆弱。严重者还会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样的心理状态非常不利于学习,考生难以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复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时最好能够和几个小伙伴组成学习小组,互相督促,互相开导。遇到问题一起探讨。要善于总结,最好每天都能总结在复习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模考之后,必须全面梳理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并将问题再做一遍。如果还不清楚,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如:19课堂,将自己在复习和模考过程中的问题与老师在线交流获得帮助。不要去想自己的岗位报了多少人,对手多厉害,自己能否考得上。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决定,因此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天的复习才是王道。
2.梳理真题,总结规律
真题是备考最有力的复习资料,它不但反映命题人的出题特点和规律还能从历年真题中总结出国考申论命题的趋势。如2017年国考真题,副省级和市地级考的主题都是“水”,“水”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最普通;又是滋养万物的源泉,拥有崇高的品质,又最难得。从材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2014年副省级真题“慢下来”的意蕴,可以看出2014年市地真题“幸福始终着缺陷”的幸福真谛,也可以感受到2016年副省级真题“不学礼,无以立”的哲理。凡此种种,我们得出,国考申论的命题人命制的题目在于考查应考者认识世界的能力,个人的价值取向等,这既是最常见的命题,又是最重要的命题。考生必须反复研读真题,做真题,学真题,从真题中总结规律,才能真正和命题人穿越试卷的阻隔,达到心灵上的共鸣。
3.查漏补缺
封闭班次一般是在考前15—20天开设的班次,班次人数大概50—100人,班次定位主要是考前预测。之所以推荐考生选择这个班次是因为一方面班次人数较多,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很多学员都会在封闭班学到12点以后,也会带动周围人学习;另一方面这个班次主要是通过模拟考试预测真题,课程中进行3—5次模拟考试,隔一天考一次试。不但让考生了解自己的水平,看到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还能够将自己平时复习中难以察觉的知识盲点进行总体梳理,通过封闭班老师的点拨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第五篇:申论复习经验
15天!我申论从60分到81.5分的复习经验_小米的经典公务员复习博客_(网络下载,提供参考)
小米的经典公务员复习博客谢谢大家的支持,小米已经于09年顺利的考上了目标公务员职位,各位继续奋斗的筒子们努力咯!主页博客相册|个人档案 |好友 |i贴吧
查看文章
15天!我申论从60分到81.5分的复习经验2009-04-0
418:03今年的江苏公务员考试是我最后一次公务员考试了,政审已经通过了,再过两个月就要去上班了,进的是别人说没有关系绝对进不去的单位,我只想说,只要你有足够实力,灰色潜规则是奈何不了你的。我并不擅长这种考试,但是这次的申论81.5分的得分让我占足了便宜,笔试成绩就高出了第二名一大截,最后面试没有一点风险地就成功了。
在我复习的历程中,QZZN的坛友们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这次考试完了我发现申论绝对是有窍门的,而且是大窍门!作为回馈我以我最详尽的表达来介绍一点经验,希望对还在为公考奋斗的坛友有一点作用。
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我的文章,我只能说,我把我知道的诀窍都抖出来了^_^。一些牛人可能要笑我了,申论80分以上吹什么。我在这里不是炫耀,因为我在这次考试前的15天的一次地方考试中,我的申论才68分,而之前的申论也从来没上过60分,这短短15天里我觉得我的方法是可以让大家参考的。
【讲述】
引子
我真正说来复习公务员断断续续也有半年时间了,我以为申论无非就是多练猛写,每天写一篇,坚持了大概有一个月,终于坚持得恶心了。但是从最开始半天挤不出来一句话到后来确实有话可说了,写作速度也上去了。每次模考或者正式考试也好,行文总是行云流水,考完感觉甚佳。但是每次考出的结果非常失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甚至一度以为我天生申论就写不好了。
偶遇
在最后一次考试的前一个月左右,我遇到了一位老师,他是我们学校里面中文系的老师,以前参加过职员考试申论的阅卷,我说起我公考申论的惨痛往事,他就向我索要了一些写过的文章,说可以帮我想想办法。我拿了自以为写得不错的一些申论文章给他看,看完他叹叹气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是不错,但这不是申论,申论有两点比文章本身内容还重要,那就是“结构和条理”。结构和条理,这两点的指导对于我来说就跟没说一样。他跟我细说了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两点的重要,不但要有结构,而且要结构精美,不但要有条理,而且条理要很容易看出来。这开始让我的申论写作有一点头绪了。
实践的提点
在家里复习一段时间里,我父亲帮我找了一个土地管理所的临时职位,说他们最近在做总结报告,反正我也是练习写申论,让我过去看看,有可能可以学点东西,于是我将信将疑去了那个小的单位。工作并不太累,每天统计数据,写总结些意见,让领导提修改意见,还有就是阅读大量的地方报告。我并不认为这些对我的申论有什么帮助,可当我实习完一段时间回来,有一天写关于农民失地问题的一篇申论的时候,我发现脑子里面清晰无比,写出的文章我觉得比参考答案还要深入,可能很多坛友早就明白这个事情,可是我这个时候才明白什么叫策论文--就是脑子里面有货,心里有主意。所以我开始狼吞虎咽地阅读各种新闻资料,国内的国际的,经济的社会的,然后在接下来的一次地方考试我终于突破了60分,68分,但是还是不高,所以没以绝对优势取胜。
闪光15天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我气馁,因为我发现申论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有章可循,而且这些
要点是不容易被重视的。所以我继续练习,但是今天写一篇明天写一篇,可没有人打分,我并不能判断我今天写的是不是比昨天的好,感觉效率很低。有一天我以前的舍友打电话给我(我的成功全靠我身边有这么多人支持我),说深圳有一个申论批改标准中心的机构,是专门训练申论阅卷人员的,在他们中心的网站上可以申请提交申论,阅卷组会给你的申论打分并且给出评审意见。这无疑绝好地解决了我的问题,我马上申请了测试账号,在接下来的15天里我除了每天打打篮球就做一篇申论,然后晚上等着评分和批改结果的出来。
当你发现每天有权威人士按评审标准帮你的文章打分给评语的时候,就像你知道了对手的底牌一样的感觉,看完分数和评语马上就知道是哪里的问题,每天看完批改我就上网找找资料,补充下脑子里的材料,然后躺在床上想想今天的分高或者分低的原因,慢慢就摸透了申论评分标准的规律和脾气。我感觉这是我并不漫长的申论复习史上最有效率的15天。终局击杀
终于到了去南京考试的,因为我是外地考生,所以前一天晚上买的机票,很晚才到南京,找了个小旅馆匆匆住下来了,和以往不同,这次我的心里出奇地平静,就像是来旅游一样。我的行测向来是发挥比较稳定的,分数不高不低。申论考试的时候感觉变化很大了,我把材料仔细读了三遍,确定自己每一个材料的细节都读透了,然后刷刷刷开始下笔,我提前10分钟完成了试卷,把自己的答卷纸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次的分数至少在75分以上。不再是以前那种盲目自我良好的感觉,而是觉得如果不出错,一定能拿到这个分数。所以到最后考试结果出来,旁边的人觉得我人品爆发了,但我自己并不太吃惊。
【总结】
上面写得比较乱,但我把能在15天内我能从68分提高到80分的经验归结为以下三点。1,结构与条理
每本辅导书都这么强调,但是能正真意识到这个重要性的考生并不多,这就是传说中的“熟视无睹”。结构上要注意各部分划分合理,各部分之间逻辑性强,每段开始和最后要承上启下,每段的总分结构就不用说了,一定要保证。条例上,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所有的字句都在条理之内,也就是都被“就国内形势而言......就国际形势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短期来看......长期来看......”所包括,不是某些部分,而是全部都在条理之中。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对这一点已经理解透彻做得很好了。
2,知识累积
千万不要背资料,要多看,要理解,要了解问题的核心实质所在。很多人推荐看半月谈或者人民网的评论文章,我觉得初学的时候可以这样,但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多看一些报道性的文章,直接获取信息自己加工,比看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更有深度,而且用起来也会更灵活。自从我知道这个道理之后,闲来无事就看报,看新闻,看网络报道,阅读的时候同时想想以前自己看到过类似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的内在联系在哪里。只是累积也不需要很久,一个月半个月的持续高强度信息输入,我个人觉得也很有效。
3,吃透评卷标准
有人说要吃透材料,有人说吃透阅卷心里,其实吃透评卷标准才是关键,公务员申论阅卷的评卷标准不是公开的,但是有实战机会那是最好的,我那15天内等于每天参加了一场正式的申论考试,所以才提高得那么快。所以有考试机会就要去参加,甭管省考市考试,这种累积是非常有用的,我参加的那个申论批改标准中心的测试算是投机取巧,不过对于缺乏指导和练习的人来说绝对是捷径,但很难申请到账号。体验评卷标准,就是摸透申论评分的脾气,就像航向标一样,让自己知道应该往哪方面进步,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走,这是得高分的关键。
4,持之以恒
像我这么愚钝的人坚持半年都能考下一个难度不小的职位,大家就更没有问题了,不要怀疑,只要坚持练习,坚持总结。
【资源】
QZZN(http://)固然是首选,里面高手如云,每天能接触到得信息量很大。
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非常好的新闻站,没有某些新闻网站那么多桃色新闻什么的,纯净而有深度。
公务员申论标准研究评测中心(http:///)只要还能注册到账号,这也算是一捷径,但是切勿押宝。
另外请大家特别注意现在有很多民间山寨版,大家一定要看清楚网址,谨防上当受骗。中政申论(http:///)通过了申论标准评测中心官方认证的申论辅导系统,建议申论新手或者需要详细写作指导的考友选择。
中国社会问题研究院(http://www.xiexiebang.com/)这个地方比较偏,但确实是一块宝地。
我难得写这么长的帖子,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用,高手不要见笑,版主要觉得有参考价值就收起来吧。小生在这里祝大家行测准确、申论有神、面试笑傲群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