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敬华画廊简介

时间:2019-05-14 10:5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敬华画廊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敬华画廊简介》。

第一篇:上海敬华画廊简介

上海敬华画廊简介

上海敬华画廊是上海汇银集团投资数亿元创办的一家大型画廊,展览面积约3000平米,拥有全新的配套功能设施,使之具备了美术馆的展览级别。敬华画廊是目前国内展览面积最大、配套最全的画廊,拥有大量海派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典藏作品,是重要的海派书画艺术传播的窗口,并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海派书画艺术展示中心”。

上海敬华画廊有限公司是上海汇银集团全资子公司,集团集金融证券、文化产业、商业地产、电子商务于一体,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社会资源,为画廊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强大的支持。

上海敬华画廊在资金规模、资源、区位、政策支持方面都有比较优势:画廊除丰富的艺术品典藏外,还签约了一大批代表海派艺术家,建立了艺术品鉴定、评估、咨询专家队伍,为艺术品保真销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画廊地处上海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南京西路与铜仁路交界处,毗邻恒隆广场、波特曼酒店、上海展览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同时,敬华画廊还是静安区政府重点扶持的文化产业发展项目,拥有良好的社会资源和政策支持。

第二篇:敬海律师事务所简介

敬海律师事务所简介

敬海律师事务所是由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致力于航运和保险法律服务并蜚声同业的王敬先生创办。经过合伙人和团队成员的多年努力,今天的敬海律师事务所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理念先进,服务卓越的综合型律师事务所。敬海律师事务所总部设于广州,在上海、天津、青岛、厦门、深圳设立分所,在北京、海口、福州已建立代表处。

敬海律师事务所自成立以来,秉承优良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采用先进的合伙管理机制,通过有序、精良的团队合作,使用中、英、日、法、意大利等多种语言,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敬海律师事务所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专业分工最精细的航运、保险法律事务所之一,并同时设立各个法律专业部门,从事公司、贸易、银行、投资及企业并购、公司上市、证券、知识产权、房地产等法律服务,提供全方位的商业法律服务,涵括诉讼、仲裁和非诉领域。

敬海律师事务所截至2011年,共拥有员工200多人,其中律师近百人,另外包括高级外籍顾问、海事顾问、知识产权顾问、外商投资顾问、律师助理、翻译、行政助理、秘书等再内的支持职员。在上述职员中90%以上至少掌握一门外语,且大多出自诸如香港大学、伦敦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著名法学院。

敬海律师事务的一贯努力和专业化的服务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赞许,除先后荣膺《亚洲律师》评选的亚洲法律奖中“最佳中国律师事

务所”奖项、《亚洲法律业务》中国区最优推荐之航运业律师事务所外,王敬律师、钟诚律师、陈向勇律师和赵淑洲律师自200年起连续多年被《亚洲法律业务》评为中国海事海商以及保险和再保险法律领域顶尖律师。

在2004年,敬海律师事务所在《亚洲法律》杂志举办的首届“中国法律大江”评选中,除被提名角逐“航运业律师事务所大奖”和“广州律师事务所大奖”外,最终荣获“保险业律师事务所大奖”;而在2005年,除诸多其他提名外,荣获“广州律师事务所大奖”;2008年荣获“航运业律师事务所大奖”;2009年本所荣膺《中国法律与实务》杂志(China Law & Practice)评选的“最佳广州律师事务所”奖项;2010年在太平洋商业出版社亚洲律师(Pacific Business Press Asian Counsel)评选大赛中获得“2010中国最佳航运/海事律师事务所”奖项;2011年爱钱伯斯(Chambers & Partners)中国法律卓越奖评选中荣获“最佳海商海事律师事务所”奖项。众多的奖项充分评价和肯定了敬海律师事务所的长期努力和显著成就。

敬海律师事务所与国内外航运、保险、银行、实业、贸易业界、律师行等有着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能确保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敬海律师事务所顺应全球化的商业环境,积极开拓各业务专业领域并竭力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联系方式:

敬海律师事务所(总所)

地址:广州市珠江新城珠江西路8号

高德臵地广场D座11楼(邮编:510623)电话:020-8393 0333020-3719 0919(日本语)传真:020-3808-2990

邮箱:info@wjnco.com

网址:

第三篇:上海简介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我们大家的土豆家园所在地.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六千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两千年之久.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现今的松江区),范围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带,南到海边,东到下沙.至2006年末,上海有18个区、1个县,共106个镇,3个乡,104个街道办事处,3413个居民委员会和1862个村民委员会.到上海必须旅游的景点:

1.一大会址位于兴业路76-78号,中国gongchan党诞生地,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二大会址位于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今老成都北路7弄30号)。

3.孙中山故居位于香山路7号,1920年至1924年为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寓所。

4.鲁迅故居位于山阴路132弄9号,为鲁迅生前居住和工作的寓所。在这里,鲁迅进行了大量创作、翻译与编辑工作。

5.周公馆位于思南路73号,1946至1947年间为中央驻上海代表处。周恩来总理多次在这里举行重要的记者招待会,会见过许多著名爱国人士。馆内陈列着周恩来总理的墨迹及珍贵纪念物。

6.毛主席故居位于威海路583弄7号,1924年2月中旬,毛主席在上海工作期间,曾在此居住。

7.孔庙,位于嘉定区。

8.龙华寺,位于徐汇区,龙华寺是上海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佛教寺院。

19.豫园,位于市中心,豫园保存完整,是“奇秀甲于东南”的江南名园。

10.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称,是上海保存最完好的江南水乡古镇。

11.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12.上海海洋水族馆

13.老城隍庙,汇聚具有浓郁海派文化特色的古玩商品和餐厅、茶楼。

14.南京路,是上海最早的一条商业街,有“中华商业第一街”的美称。

15.外滩,是上海的一张城市名片。从外白渡桥延伸至南浦大桥,全长4公里,是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外滩西侧矗立着各种风格迥异的中西建筑,堪称“万国建筑博览”,是近代上海历史的缩影。

第四篇:宁夏隆德县中山书画廊简介(最终版)

宁夏隆德县中山书画廊简介

中山书画廊是由青年书画爱好者孙随飞创办,坐落于宁夏隆德县六盘山文化城。是一家集书画交流、名家书画作品经营与销售、书画装裱、文房四宝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传播企业。2014年7月14日,中山书画廊在年仅24岁的青年书画爱好者的精心筹划下顺利开业。该画廊秉承“传播中华文明、弘扬六盘文化“的理念,以六盘山区民间文化资源为核心,用专业的眼光和创意先进的运营模式,试图 把中山书画廊打造成为一个传播隆德优秀文化的平台。

当前,中山书画廊主要从事书画艺术的推广与传播等各项业务,重点以中山书画廊为平台,通过邀请省内外书画家进行书画交流,从而为各艺术家搭建一个创作、交流、学习的纽带和交易渠道,并附带着销售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这种创意的运营理念为书画廊的发展奠定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截至目前,书画廊自开业以来已接待过数位实力派书画家。画廊内现存有著名书画家李松、郭建明、吴善璋、李雪鸿等著名书画家精品书画作品副,销售书画产品余件,销售额达到元,实现利润 元,对隆德县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余华简介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1960年4月3日(《四月三日事件》的来源)生,祖籍山东高唐。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当医生的父亲华自治、母亲余佩文(父母的姓,是余华名字的来源)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在鲁院期间,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妻子的女诗人陈虹。因陈虹在北京工作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余华后来迁居北京十余年。现居浙江杭州。[1]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苏童、格非、孙甘露等的创作形成了一股文**流,评论界称之为“先锋文学”。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同名电影。

著有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短篇小说集《世事如烟》、《黄昏里的男孩》、中篇小说集《现实一种》《我胆小如鼠》《战栗》和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在细雨中呼喊》等。他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

编辑本段创作生涯

余华生于浙江杭州,长于海盐。父母都是医生。1973年小学毕业,1977年中学毕业,曾在一家镇上的医院任牙医。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处女作《星星》发表在《北京文学》1984年1期。后就读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招收的研究生班。现定居北京,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四月三日事件》,《一九八六年》,《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鲜血梅花》,《在劫难逃》,《世事如烟》,《古典爱情》,《黄昏里的男孩》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他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酷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的角落,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于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然而他在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6年11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有2500多名文学艺术界代表及嘉宾与会,共商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大计。第八次文代会有47个代表团、12个艺术门类的约1500名代表和港澳台嘉宾出席。第七次作代会有38个代表团、953名代表与会,并特邀港澳台嘉宾及海外华侨华人作家嘉宾出席。

编辑本段

《活着[1] 》是余华改变风格之作。在叙述方面,他放弃了先锋前卫的笔法,走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作品《活着》向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然而结构上,仍能给读者剧力万钧、富于电影感官和想象的感觉。据最新消息,曾获意大利文学大奖——格林扎纳·卡佛奖、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由著名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活着》,自1998年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以来,至今年7月底,已发行约20万册。并且据首都各大书店介绍,该书自上市以来,脱销是常有的事。其实,《活着》早在1993年11月已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但1993至1998年该书发行量还不到一万册。同一本书,为什么两次出版会遭遇不同的市场命运呢?

据长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活着》1993年版的责任编辑周季胜介绍,当初他一看完这部书稿,就决定立即采用。但是,众所周知,90年代初期,各大出版社仍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渡期,市场意识还相当薄弱。因此,该书出版后几乎没有进行任何宣传、介绍,使许多读者没有直接的机会得以了解。而且,当时国内的纯文学市场正处于低迷状态,普通读者关注的仍是港台武侠与言情。所以,《活着》虽然当时一出版,就引起圈内人士的关注,并得到相当高的评价,可是,《活着》诞生5年了,对普通读者而言,仍然是个陌生者。但是,《活着》1998年5月由南海出版公司重新出版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已得到约20万读者的“接受”,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据《活着》1998年版的责任编辑杨雯透露,出版社几乎是以每个月加印一万册的速度来满足此书的市场需求。当记者问到,《活着》一书重版后的宣传有否采用现今流行的炒作方式时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杨雯编辑边摇头边介绍道,现在的读者意识敏锐,有着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对图书的炒作方式往往比较反感。《活着》之所以有如此好的销售量,原因有三点:首先最根本的一点是《活着》这本书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图书也是商品,其“质量”优劣永远是第一位的;其次,现今读者的整体阅读水平比90年代初期有很大的提高,近几年多部纯文学作品的热销也足以证明这点;最后,该书在封面设计、版式装帧以及宣传介绍等方面,把握准市场因素,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它。

另外,《活着》的创作者、著名作家余华也就此书的两种市场命运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国内文坛并不缺乏好的作品,缺少的是把这些好作品介绍给普通读者的途径。《活着》现在已“幸遇”20万读者,这是得力于90年代中期以来图书市场二渠道,即除新华书店以外的经销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接受采访渠道的逐渐拓宽。二渠道的经销,使很多民营书店、个体书摊等零售市场能够及时、迅速地满足市场的需要,让读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书。此外,余华也说到图书的宣传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同时还认为张艺谋的电影《活着》确实对该书重版时最初的销售产生过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广告宣传、媒体推动的作用只是一时的,一部书命运的掌握者是千千万万普通的读者,读者会作出自己明智的选择。据业界人士分析,《活着》遭遇的两种市场命运再次说明,在图书运作中,一部书的本身价值是最重要的,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费时费力的图书炒作是毫无意义的。同时,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今天,如何作好图书的宣传工作,如何开拓更宽更广的途径让普通读者接触到新的作品、好的作品,这些问题也是值得关注和努力解决的。

《兄弟》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作品长篇小说《兄弟》《兄弟》一开始并不在余华的写作计划内。“5年前,我开始写作一部望不到尽头的小说。2003年8月,我去了美国,在那里东奔西跑了7个月。回来后,发现自己失去了漫长叙述的欲望,于是中断了那部大长篇的写作,打算写一部稍短些的作品,以帮助自己逐渐恢复叙事能力。《兄弟》就是这样开了篇。” 余华把《兄弟》称为“两个时代相遇以后诞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当代的故事,那是一个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日的欧洲。”余华认为,一个西方人要活400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而一个中国人只要40年就经历了,400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40年当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余华写的兄弟俩就是连接这样两个时代的纽带,他们异父异母,来自两个家庭重新组合成的新家庭。“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天翻地覆,最终恩怨交集自食其果。”余华对于这两个时代的第一次正面描摹,是他本人引以为傲的。

《兄弟》让余华“研究生毕业”

余华认为《兄弟》是他写作至今最为厚重、自己也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起先,我的构思是一部10万字的小说。可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生活照片是叙述统治了我的写作,篇幅最终突破了40万字。写作就是这样奇妙的,从狭窄开始往往写出宽广,从宽广开始反而写出狭窄。这和人生一模一样,从一条宽广大路出发的人常常走头无路,从一条羊肠小径出发的人却能够走到遥远的天边。作家和时代的相遇,作家和作品的相遇,是机遇,也是时机。”

在这部小说当中,余华不自觉地增强了叙述的强度,“增加了叙述强度也就增强了阅读强度,这会加强小说的可读性,像19世纪的文学作品那样,像伟大时代的伟大作品一样,令读者激动。我一直很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他们的

作品就很令人激动,叙述非常朴实,就算运用了写作技巧,那种技巧也是炉火纯青。”“对一个作家来说,文学技巧用得越多,说明他本身的作品越没有力量。”《兄弟》的写作让余华往前跨出了一大步,“靠技巧来写作,好像一直在念研究生,永远也成不了大师。我现在能抛开技巧写作,感觉自己研究生毕业了,非常欣喜。”

并非“十年磨一剑”

有人称《兄弟》是余华“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余华对此矢口否认:“我是去年4月份开始写作这部作品的。虽然写作过程中经历了为数不少的失眠的夜晚,但完全谈不上是„十年磨一剑‟。此前,我一直在进行随笔写作。”

相比于十年前《许三观卖血记》出版时的冷清,《兄弟》尚未出版,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余华觉得“十年磨一剑”这种说法,会给读者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对作品产生过高的心理期待。虽然余华对这部作品有着非比寻常的信心,但仍然希望读者能够以平实客观的心态来阅读它、进入它。“本来这部作品就比较厚重,而且我的风格也有所转变,我会担心某些老读者无法适应这种转变。„十年磨一剑‟的说法等于把我推到了悬崖边上。”

初写美妙爱情

余华很少写爱情,但是在《兄弟》中,他写下了自认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爱情。“每个人的爱情,都必定与他的时代紧密相连。”余华说,“„文革‟那个时代,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似乎一直是夫妇父母子女之间的互相背叛和出卖。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那个年代,有很多家庭是空前团结的。就像我的小说里写的一样,有一男一女,他们互相需要,相依为命,缺了对方就地活不下去。这样的爱情非常实,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能永远。像我们现在这样的年代,谁缺了谁都没啥大不了,是不可能产生美妙永久的爱情的。”

网络荣誉

2010年12月29日,由腾讯网携美涛品牌合作举行的腾讯网2010星光大典在北京国家体育馆举行,“最具影响力微博”颁发给了余华老师。作为目前最具社会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余华在腾讯微博的150条发言平均转发量都在千次以上,话题触角从文学、哲学深入至政治、社会等领域,信息含量丰富,极富启发性与感染力,互动性强,充分体现微博的社会话题属性。

探讨话题

作家成名不宜太早

听说“80后”的小作家埋怨前辈作家不愿交出“文坛接力棒”,余华付诸一笑:“他们还年轻,不明白。其实文坛的认可始终要比市场的认可晚十年左右。我80年代初开始写作,直到1987年才得到文坛认可。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作家成名不应太早。”

“由于成名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长期对作品精益求精,养成了不断修改的习惯。”余华透露,此次出版的《兄弟》上部,他曾不厌其烦地修改过3次,才最终定稿,“我写作的时候文思喷涌,难免有粗糙的地方需要改动,修改的习惯非常好。作家如果太早成名,对作品的要求就不会那么高。特别是一旦得到市场认可以后,作家可能就会不断地为市场去写作,像一台复印机,而不是真正地去创作。这样非常不好,年轻人也许无法意识到。”

余华说,其实人的一生成名的感觉只能有一次,“我年轻时给很多地方投稿,天天邮差过来,往我家邮箱里塞东西。我父亲如果碰上厚重的来信,就知道是我的退稿。某一天,我一下子收到了十几封约稿信。我突然明白,我成名了,以后几乎再也不会有退稿了,心情非常激动。但是此后,我对这再也没有强烈的感觉了。所以人家问我,盛名之下有无压力,我觉得是没有的。而现在的„80后‟,也不必太在意成名的问题,好好写作就可以了。他们这代人中,必定会有大师出现。”

编辑本段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

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创作的长篇小说与80年代中后期的中短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使他享有盛誉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逼近生活真实,以平实的民间姿态呈现一种淡泊而又坚毅的力量,提供了对历史的另一种叙述方法。死亡仍是其一大主题,极端化处理仍时隐时现。

余华蛰伏十年分上下两册推出自己的最新长篇《兄弟》,使人们关心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热度从去年持续到今年。面对十年巨变的文坛与图书市场,《兄弟》在迅速成为畅销书的同时,也遭遇了文学界无情的批评,甚至有专著《给余华拔牙》随之出版。《兄弟》能否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余华还能否占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一切大约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下载上海敬华画廊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敬华画廊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

    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七五”、“八五”重点建设和“211工程”、“985工......

    上海中期简介

    上海中期简介 上海中期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简称上海中期)成立于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八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的独立法人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2亿元人民......

    上海电机厂简介

    上海电机厂简介 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是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属下的一家具有现代生产规模的综合性电机制造企业,国家大型一档企业,企业连续三年通过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复审,连续六......

    上海大学简介

    上海大学于1994年5月由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合并组建而成。 上海工业大学的前身上海工学院建立于1960年,1972年与上海机械学院合......

    上海马戏团简介

    [上海马戏团简介] 上海杂技团是世界上久负盛誉的杂技马戏表演院团,其豪华的演员阵容,齐全的节目品种,高超的杂技技巧,优美的综合艺术,在杂技界长领风骚,足迹遍布中国及世界各......

    201205张敬华在庆祝五一讲话

    在庆祝“五一”大会上的讲话张 敬 华(2012年4月28日)同志们:四月的镇江,繁花似锦,春意盎然。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劳动......

    高一历史教师吴敬华读书笔记

    对“历史与编年史”的思考 ——读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浙江省泰顺中学历史教师:吴敬华 摘要:克罗齐是20世纪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家,更是享......